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董明珠在新能源汽车

董明珠在新能源汽车

发布时间:2020-08-12 00:59:10

1、银隆新能源客车销量断崖式下滑,董明珠的造车梦何去何从?

我觉得只能默默等待了,等待春暖花开,新能源客车需要时间,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如果国家强烈让现在的汽油客车下线,大力推广新能源车,那银隆新能源客车就能翻身了,毕竟现在这种新能源客车还是很少的,银隆有技术,董明珠有资源,有钱,造车梦只需要等待,总有一天会实现的。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新能源客车也是随处可见的,现在不少公交都改成了新能源的,但是所有城市全部换成新能源客车还不太可能,这种车使用时间长,价格也不低,个人是不会随便更换的,只有国家出了好的政策,价格合理,大家都能接受,新能源客车才能有好的市场,才会有更大的市场,就现在而言,想打赢这场仗几乎不可能。

董明珠的空调做的非常棒,但是新能源客车还需要时间,需要政府的支持,国家的支持,董明珠还把刘强东跟王健林拉了进来,电力车是未来的趋势,环保,省油,但是未来还需要多远才能普及就不得而知了,不少人已经退了出去,不想跟董明珠继续冒险了,毕竟投入跟回报不成正比,大家看不到希望,自然就不愿意继续付出了,不过还是希望能见到电力客车的春天,这种好东西不用真的白瞎了。

销量下滑也是短暂的,只要东西好就不愁销路,毕竟我们整个国家都在进步,曾经的汽油客车早晚都会被淘汰,董明珠看好的市场准没错,希望早日迎来春天,把车造好了,跟空调一个质量,销量上去就是早晚的事,毕竟很多城市都在更新,下一批公交车希望看到银隆的影子。

2、董明珠辞职,格力新能源车还有希望吗

已经入股了,不知道吗,上周的新闻,董明珠以个人名义,拉上了王健林的万达集团,还有中集车辆集团等入股了银隆新能源,好像收购了百分之二十几的股份。不过董明珠是以个人财产入股,估计银隆不会打上格力的标志。

3、董明珠为什么认为发展新能源要有不计成本的投入?

12月22日,“2017CCTV中国创业榜样”颁奖典礼在京召开,商业领袖董明珠、曹德旺、宗庆后、尹同跃、袁仁国、刘永好、王建宙、宋志平、马蔚华、王小川、白云峰等,顶级投资人阎焱、靳海涛、汪潮涌、徐井宏、孙东升、施安平、毛大庆、郑刚、李竹等将为2017年CCTV中国创业榜样现场颁奖,凤凰网财经全程报道。

董明珠在谈及新能源产业时表示,从我们选择战略来讲选择新能源产业是一个最好的选择,新能源是未来得发展方向。她认为,新能源的汽车发展,在汽车行业是颠覆性的,颠覆了制造业汽车行业一直是跟随性,这是她的梦想。

董明珠表示,格力收购新能源企业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收购成功,但是她仍然看好这个产业,所以她以个人名义投资了新能源产业,我相信未来新能源会越来越好,这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一个要有建设自己的研发队伍,一定要用心的去投入,不惜成本的投入,而不是想到回报;第二一定要打造出我们中国制造的品牌来。

董明珠还表示,2017是一个格力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不仅把空调做好,最重要的是进入了智能装备的领域。现在已经很自豪的说格力已经有自己的数控机床,培养了一支自己的研发队伍。

她还表示,永远以格力为自豪。

4、董明珠投资银隆失败,但她真的不后悔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吗?

12月12日,在2018央视财经论坛暨中国上市公司峰会上,对于银隆变窟窿这个说法,董明珠说,“真的就是窟窿”。她认为,一个企业要想做好,企业家想的应该更多的是付出,而不是获得,不仅要对投资者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她说,“加入银隆过去一年很辛苦,但是觉得值得,因为通过这个历练,这个挑战,未来会更好。”

言辞间,董明珠对于格力电器没有收购成珠海银隆还有遗憾。她认为,格力电器有电机、有汽车空调等,可以与新能源汽车有完美的结合。阴错阳差,没有收购成珠海银隆,她当时还想,这对银隆的打击有多大。但后来“进入银隆之后才知道窟窿有多大”。对于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董明珠说坚决不后悔。

年前格力电器(000651.SZ)董事长董明珠和小米董事长雷军在电视屏幕上的一场10亿赌约已经临近尾声。

12月2日,董明珠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中表示,格力今年营收将达到2000亿,10亿赌局目前来看格力已经基本胜出。她同时称,赌局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格力是实体企业,而小米则是做互联网经济的,属于轻资产。

这场更多玩笑性质的赌约被看做是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较量的缩影。五年间身为赌约主角的两家企业也变化颇多。宣称五年内不上市的小米已在港股上市。而格力则从空调产业一举布局到手机、智能装备、芯片等多个领域。其间董明珠还以个人身份成为新能源企业银隆新能源的二股东。变化背后,格力更大的目标是要在2023年实现6000亿的营收目标。

5、董明珠造5G公交车,这款公交车有哪些新科技?

董明珠是我国著名的企业家,女强人,而且也被称之为铁娘子,正是因为她强硬的办事手段和作风因此而得名。在商界她的传奇故事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且从开始一个平平无奇的女性,到现如今众人皆知,而且获得了非常高的地位。

在2012年末的时候董明珠和王健林等人就开始投资新能源汽车,而在最近的新闻上也可以看到报道5G的新能源汽车也在辽宁的道路上开始试运行。而且如果公交车十分的有设计感,给人一种未来感。而且这部公交车和普通的新能源公交车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首先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能够给乘客们提供便利。之所以被称之为5G公交车,就是因为乘客在乘车的过程当中可以享受到5G的网络,这是现如今最新的一项移动蜂窝网络技术,而且它要比传统的4G网络快上100倍。拥有着高速率,低成本,高容量的特点。

另外一个比较新颖的技术就是它的电池,采用的是钛酸锂电池。钛酸锂电池是比较新颖的技术,而且它拥有着诸多的优点,其中包括安全性强,绿色环保,使用寿命长等等。新一代的钛酸锂电池被应用在新能源汽车上,能使汽车的运行更加的安全稳定,适用于各种极端天气。

而且对于珠海银隆公司而言,他们已经掌握了钛酸锂电池到核心技术。因此将电池运用于新能源公交车这个领域能够取得决定性的优势。

6、董明珠的十亿造车梦怎么样了?

据最新资料显示,银隆新能源所面临的问题还包括厂区大面积停工,欠薪员工出走、扩张过快等。如今,关于新能源车企不被看好的新闻此起彼伏。而自带流量IP的董明珠女士因为频频提出“中国制造”,却没有在自家企业得到任何建树,更是被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现已成为网红的“董小姐”面对这些质疑,好像并没有做出正面回应。

在董明珠入股之前,珠海银隆新能源不过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其从2009年成立到现在发展仅8年时间。成立之初以锂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主,但当时该公司并不具备核心的生产技术,一眼可见瓶颈。直到2010年,珠海银隆新能源花了5750万美元(约4亿人民币),收购美国奥钛53.3%的股份,这才使得珠海银隆新能源逐步有了一定的技术实力。

据《证券日报》记者查证,珠海银隆新能源引以为傲的钛酸锂电池,却是国外相对落后的电池种类。其不仅体积大、储能密度低,同时制造成本还远高于主流的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早已被美日等国家淘汰,而被银隆收购的美股上市公司美国奥钛出现了35年未盈利的情况。

之所以会使用钛酸锂电池,是因为珠海银隆纯电动客车使用的钛酸锂电池可满足公交公司的车辆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国内90%的公交车每一个往返运行里程平均在30公里左右,只有10%的线路超过30公里,装载钛酸锂电池的纯电动公交车完成一次充电后,就可满足公交车一个往返的行驶里程。

然而现实不遂人意,从今年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调整可以看出,国家开始重点鼓励长续航里程纯电动车、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发展。而珠海银隆新能源客车搭载的却是能量密度相对较低的钛酸锂电池,其依赖钛酸锂电池储能密度在58wh/kg-91wh/kg之间,其虽然在电池寿命长及充电速度快占据优势,但是却因储能密度低而难以达到国家新能源客车补贴的技术要求。因此在新能源车补贴下滑大背景下,珠海银隆新能源受到很大的冲击。

不仅在寻求补贴方面没有优势,因钛酸锂电池储能续航不足,导致银隆新能源生产的广通汽车销量受阻。

精明强干的董明珠可能没有想到,自己没有被市场击败,却被国家政策给了一个下马威。而且国家政策是目前所有新能源车企的风向标,车企不跟着走,只能被淘汰。在这个时候,董明珠没有把握住机会,了解好政策动向,可能想再创一个类似的“格力奇迹”已经落后了一步。

7、董明珠的造车计划,到底进展到哪一步了?

不过董明珠并没有放弃,同时她还拉着万达老总王健林一同加入了新能源汽车的造车计划当中来,可结果却并不理想,迫于无奈,董明珠只好暂时放弃发展新能源汽车。后来董明珠发现生产出来的新能源汽车由于没有虚标续航里程,以至于国家对此并不进行贴补,这对于董明珠的打击可是很大的。

之前格力电器并未拥有海立股份的股票,对于增持海立股份的原因,格力电器称,“旨在扩充其产业链结构和整合产业优质资源,借助上海国际化地位的人才、信息和创新优势,由此打造产业链更加齐全的国际化企业。”

其实,在新能源汽车刚刚兴起的时候,国家就一直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格力电器表示,举牌主要是对海立股份未来发展的信心以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同。另外,在未来12个月内,格力电器不排除进一步增持海立股份的可能性。

据说,董明珠对新能源汽车的前景还是很看好的,就拿董明珠造车2年砸了百亿来说,董明珠似乎有意将新能源汽车发展起来。

对于董明珠的这一行为,其格力集团都表示不赞同,因为大部分人都认为造车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同时建立各种汽车生产线也是需要时间的,这一点,从贾跃亭生产FF91上就能看出,新能源汽车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发展起来的。

上海市国资委是海立股份实际控制人,上海电气总公司持有海立股份20.22%的股票,为控股股东。刚刚过去的8月份,海立股份拟易主曾引起市场关注。海立股份控股股东上海电气拟以公开征集受让方方式,协议转让所持上市公司1.75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0.22%,预计转让价格超过18.45亿元。

但不到10天时间,海立股份上述股权转让事项又因故终止,上海电气总公司认为“前述协议转让公司股份的条件尚不成熟”。

终止转让控制权之后,海立股份8月28日召开了投资者说明会,并在8月29日复牌,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海立股份在8月28日的投资者说明会上表示,“截至电气总公司公告终止前,公司未收到受让意向方意向文件。”

巧合的是,复牌当日起,格力电器就开始从二级市场连续“买买买”,海立股份称未收到受让意向方意向文件,格力电器却快速买股


与董明珠在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