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脚急刹,连续十年增长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为何戛然而止?
文/十一
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汽车生产、销售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较2018年分别下滑7.5%和8.2%。其中,乘用车产销?2136.0万辆和2144.4万辆,同比下滑9.2%和9.6%。虽然中国汽车产销量依旧蝉联全球第一,但是国内车市继2018年出现28年来的首次下滑之后,国内汽车产销量连续2年下滑。
值得关注的是,受到宏观经济压力、补贴大幅退坡等因素影响,2019年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滑2.3%和4.0%。这是我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这10余年来,年产销首次出现负增长。未来形势更加严峻。
就在2019年底,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在12月3日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征求意见稿),文件中明确提到了一点——到2025年时,国内新能源车的销量要达到车市总体销量的25%,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比达30%。
当时【汽车维基】就国内新能源车市的表现推测,2019年的新能源产销数据可能会出现负增长,如今数据印证了我们的推测。现在看来,25%的总体销量占比目标实在是任重而道远。
然而,2019年的现实告诉我们,褪去保护伞的新能源市场,或许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艰难。
一脚急刹
2020年1月13日,【汽车维基】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获悉,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3%和4%,这是新能源汽车销量发展十年来的首次下滑。
其实受新能源补贴政策大幅退坡影响,从2019年7月开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连续负增长。2019年最后一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环比较快增长,但同比降幅依然明显。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9万辆和16.3万辆,环比增长36%和71.4%,同比下降30.3%和27.4%。
从车型分布来看,2019年,纯电动汽车生产完成102万辆,同比增长3.4%;销售完成97.2万辆,同比下降1.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0万辆和23.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2.5%和14.5%。
也正是受中国新能源整体失速影响,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更是呈现出一脸愁相。
据了解,比亚迪在2019年失掉了蝉联四年的全球新能源销冠宝座。比亚迪2019年12月销量快报显示,2019年其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2.95万辆,同比下滑7.39%,完成年初目标的76.50%,营收更惨淡,今年三季度财报显示,比亚迪净利润1.2亿,下滑88.58%。
另一个“销量大户”北汽新能源,表现同样不如意。据了解,其2019年全年累计销量15.06万,同比下降4.69%,仅完成2019年预期销量目标的68.45%。
造车新势力由于基数过低,仍然摆在行业的尾部风雨飘摇,蔚来、威马和小鹏目前是交付前三,但最高的蔚来也仅交付20565台,路漫漫其修远兮。
福兮?祸兮?
回顾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步伐发现,从2009年,中国政府启动“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开启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进程。201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8159辆,2012年为1.28辆,2013年进一步增长至1.76万辆,2014年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期,并且一直持续到2018年。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于2015年开始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并一直持续至今。不得不说,就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速度而言,在全球范围中打造出了“中国速度”。
而这,与政府补贴密不可分。据相关统计,过去十年间,中央和地方政府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2000-3000亿元补贴。
具体来看,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第一推手”,补贴一直是全行业的关注焦点,让人“又爱又怕”。一方面,政府补贴推动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产销规模已经连续几年稳居世界第一。
但不能否认的是,政府补贴在快速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一定的弊端。众所周知,由于监管不严,2016年出现的“骗补”丑闻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一个难以抹去的污点。
另外,高额补贴也在一定程度上让一些车企不思进取,没有利用产销规模的扩大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
因此,为了平衡政府补贴的副作用,中国政府从2017年开始逐年减少新能源汽车补贴额度,也就是所谓的补贴退坡政策,同时提高车辆技术标准。按计划,2020年底之后补贴政策将彻底停止。
2015年4月22日,财政部、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四部委发布的《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明确提出,2017-2020年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其他车型补助标准适当退坡,其中:2017-2018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20%,2019-2020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尽快实现新能源汽车市场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的转变,再加上连年补贴,财政压力过大,2019年下半年的补贴退坡幅度远超之前的比例,相比2018年的补贴标准至少减少了50%。这也就直接造成从2019年7月份开始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下滑。
数据显示,2019年1-6月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1.6万辆,同比增长50%。然而,7月份开始销量出现断崖式下跌,并且在“金九银十”的阶段连续两个月下滑。由此不难看出,2019年政府补贴退坡成为去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的最主要因素,其次,再加上整体经济下行,车市放缓,最终导致新能源汽车也难以独善其身。
诚然,连续十年增长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现首次下滑,对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在【汽车维基】看来并不算一桩坏事。
首先,与德国市场相比,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规模早已迈入“百万级”,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是大势所趋,符合发展规律,也是产业共识。其次,伴随着补贴的退坡,对于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环境的优化制造更多有利的氛围。车企如果想要做到稳定市场预期,扭转2019年新能源汽车下滑的局面,便需要加快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投入,快速降低成本和售价,提高新能源汽车相比燃油车的竞争力,以这样才能实现新能源汽车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的转变,最终呈现出稳定且快速的发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3月销量5992台,同比下滑66.13%,北汽新能源股票未受影响
日前,北汽新能源公布了自家在3月的产销数据,其中产量为3876辆,增长75.38%;销量为5992辆,同下滑66.13%。加上前两月,北汽新能源一季度累计销量为9000台,同比下滑64.10%。
尽管销量不容乐观,但北汽蓝谷的股票在数据公布当日,并未受到严重影响,主要原因在于面对本次来势汹汹的疫情,在特斯拉之外,几乎所有车企都不能独善其身,而且3月5992台的销量,相比2月的1002台,可是环比上涨了498%,已经有了回暖的势头,相比大多数车企都要出色不少。
此外,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北汽新能源的微型电动车销量占比也有了大幅下降,这对正在冲击中高端市场的北汽新能源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个好消息。
回到2018年,北汽新能源依靠EC系列车型,在微型电动车市场予取予求,拿下了接近10万台的销量,让奇瑞等车企艳羡不已,其中还包含了比亚迪,2019年推出了e1车型,试图在这个走量的细分市场实现“降维打击”,没想到折戟沉沙,反倒是让奇瑞小蚂蚁、宝骏新能源和欧拉R1笑到了最后,但市场份额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前面提到的这三款车型,2019年加起来的累计销量不到12万,就比北汽EU系列要高出一些。
按照目前的消息,北汽新能源今年只会有一款新车上市,但是会基于现有车型进行一些升级,希望会在下半年恢复到疫情前的销量水平。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谁知道北汽新能源汽车销量好不?
据我所知,北汽新能源在2017年销量突破了10万辆,连续5年夺得中国纯电动车销量冠军企业。
4、北汽新能源的陷落:大额采购需求大减,6月销量暴跌近9成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坡,以及在整个国内汽车市场需求下滑的前提下,很多自主品牌已经被迫走向边缘化甚至是破产倒闭,这两种趋势,让那些之前在新能源汽车相对火热的时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加码的自主品牌受到了非常沉重的打击,加上今年一季度国内汽车市场停摆式的下滑,让很多类似的车企在销量上受到了严重影响,很多车企在第二季度国内乘用车市场出现回暖的情况下,销量依然难以起势,比亚迪和北汽新能源就是典型的例子。
6月份,比亚迪销量为3.37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41万辆,同比下滑46.7%,但是比亚迪的燃油乘用车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6月份销量为1.96万辆,同比大增61%,我们看到,比亚迪比较尴尬的地方在于,相对看重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大跌,而出现销量大涨的燃油车绝对销量实在太低,其中比亚迪宋Pro一款车就占据了其中绝大多数的销量!
对北汽新能源来说,作为曾经的新能源头部车企,今年整体的销量表现就很一般,到了6月份份,依然没有任何回暖的迹象,6月份,北汽新能源的产销量分别为1409辆和3008辆,同比降低76.5%和88.5%;上半年累计产销量分别为8453辆和14700辆,同比下滑24.67%和77.44%,整体下滑幅度还是相当大的。而从绝对销量上来看,去年6月份,光北汽EU系列的销量就高达1.79万辆,成为自主品牌轿车的销量头名,如今北汽新能源在6月份的总销量只有3008辆,销量崩塌的程度可见一斑。
当然从细分产品销量上来看,6月份北汽EU5依然是北汽新能源的当家车型,当月销量为2000辆,位列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榜第十位。当然除了特斯拉依然相当强势之外,其他的电动车整体销量也都很一般,在后新能源补贴时代,国产电动车受到的冲击是全方位的。
但是在我们看来,对于北汽新能源而言,如今销量暴跌,主要问题可能还是出在了网约车、出租车等出行领域的集中采购大幅度减少。我们知道,在个人和家庭消费领域,北汽新能源的出货量是非常少的,我们在马路上看到的北汽电动车,基本上车门位置都有各个出行公司的标识和拉花,很少能看到车门干干净净的家庭用车。而在去年,很多出行公司采购了北汽新能源的电动车,比如去年3月份,北汽新能源一次便向京桔交付EU5一共一万辆,2019年全年向京桔交付20000辆出电动车作为网约车使用,所以北汽新能源的销量,主要还是靠出行行业的集中采购撑起来的。
不过进入2020年,网约车行业的风口似乎也要过去了,上半年,我们关注的很多网约车企业和平台,都没有什么大的动作,去年一些已经公开宣布进军出行市场的主机厂,在今年上半年严峻的市场环境下,基本上也处在偃旗息鼓中,这对于本身已经将目标客户群放在网约车、出行行业的北汽新能源而言,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而在个人消费市场,很明显,不管是北汽新能源,还是其他自主品牌厂商,包括造车新势力,在销量方面都是没有办法和国产Model 3抗衡的,我们看到,6月份国产Model 3的销量高达14954辆,接近1.5万辆的销量,基本上全部都是个人和家庭用户购买,而且很明显,国产Model 3从来没有将竞争对手定位在这些国产电动车上,但是这些国产电动车却在Model 3的持续降价下,天然地受到了影响。对于个人和家庭用户,如果有选择,选择北汽新能源电动车的几率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小的,这可能是在后补贴时代,国产电动车面对特斯拉这种大佬级的厂商和产品,不得不面对的困顿!
作为曾经的国内新能源头部品牌,北汽新能源如今销量惨淡,在相关行业处在低迷状态的情况下,北汽新能源显然难以独善其身,尤其是在个人和家庭消费领域难以打开局面,是北汽新能源销量暴跌,或者说短期内难以起势的原因所在,北汽新能源能不能扛过今年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寒冬,现在看来,情况很不明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从连续七年销量第一到苟延残喘,北汽新能源到底何去何从?
从连续七年销量第一到苟延残喘,北汽新能源到底何去何从?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爆炸。 在整个汽车市场连续下跌的时候,新能源汽车产业强势走出了巨大的“火”势。
销售额从高峰跌到谷底,北汽新能源的机会在哪里?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摇号、不购买、不限制等相关政策也被称为辅助剂。 这虽然压倒了许多传统车企,但也让一些有准备的车企赚得盆满钵满。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北汽新能源和比亚迪汽车。 比亚迪汽车本来是生产电池的,发展新能源可谓得天独厚。 关于北汽,虽然没有像比亚迪汽车那样的电池技术储备,但有很大的环境和政策优势。 北京独特的汽车市场环境和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将带动北汽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发展,很快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领头羊。
但是,最大的痛苦并不是一次也没有,而是拥有之后突然失去了。
面对如此大的市场份额,北汽新能源该如何出击,再次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宠儿呢?
一、网约车市场仍有巨大机会
对所有人来说,衣食住行是最不可缺少的。 出行的便利性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从这个角度来看,网上订车、共享旅游行业仍然空间广阔,潜力巨大。 同样,许多企业也在积极进军,或与网约车巨头进行深入合作。 自己下车,或者开旅行社。
事实上,从技术上看,北汽新能源在网络汽车行业并不弱于比亚迪。 几年前北汽新能源的辉煌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网约车的东风。 比亚迪既然可以坐下来自主与滴滴合作,北汽新能源也可以与滴滴等网络签约车企进行深入协商,寻找合作机会。 毕竟,我相信在北方地区,北汽新能源仍然有雄厚的市场积累,滴滴也不是只选择单一车企进行合作。 深入挖掘移动市场可能有助于北汽新能源的销量。
当然,就像一汽、长安的T3联盟和吉利曹操旅行一样,把自己的新能源车卖给自己开的旅行社,也不是不能做北汽新能源,可能需要更多的资金和合作伙伴。
二、有必要开拓新的车型市场领域
魔术色彩较多的2020年被称为汽车市场的极寒之年。 受大环境的影响,拜登、前途汽车等众多造车新势力倒在了前进的道路上。 当然,一些造车新势力青黄不接,身穿盔甲,破浪,销量节节攀升。 其中,特别是小鹏,理想和将来是最好的。 高质量的车型对这些成功尤为重要。
对北汽新能源来说,销量疲软只是表象,骨子里需要改变的还很多。 从目前的产品来看,主要以性价比为主的国民车欧盟系列和高端市场领先的极狐品牌支撑着门面,竞争力吃紧。 北汽新能源应在个人消费市场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并为此打造量定制的产品。
考虑到2020年宏图MINIEV年销量13万辆的成绩,微纯电费步车市场似乎一下子被激活了。 这样,如果北汽新能源能够抓住这个市场机会,及时推出类似的欧盟车型,可能会带来巨大的惊喜。 毕竟长安汽车已经发布了售价3万多,与MINIEV竞争的奔奔E-Star。 所以,力微电动汽车市场不仅紧迫,也是重要的工作!
三、稳定发布新产品抢占高端市场份额
事实上,ARC福克斯t的产品力,通过北汽集团和麦格纳集团的合作,并不比同行弱。 但是,与竞争对手相比,来的时间有点晚,市场认知度不够。 这将考验王秋凤(原汽车媒体人、腾讯汽车总监、现任北汽新能源总经理助理、Arc福克斯事业部副总经理)从腾讯汽车转型为北汽新能源的实力。 如何让更多人认可和支持极狐品牌,从产品销量和营销方面的需求有所突破,应该是北汽新能源的重中之重。 毕竟,新能源高端市场的风口已经出现,北汽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6、北汽新能源一年内亏损了65亿,这个品牌到底发生了什么?
早些时候,中纪协就曾批评过这个问题,特别是对外国合资品牌或单独外国品牌的批评比较直接,相信某些品牌、汽车爱好者都心里有数,现在也存在。北汽在这方面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要知道,其他新能源汽车品牌一度不能进入北京汽车市,被其他地区认定为新能源汽车的可插拔混动车。在北京也不属于新能源。也许这是因为北汽不能制造出优秀的PHEV。
北汽新能源汽车过去一年销量同时下滑82%,可以说是非常夸张的。但同期其他第一营品牌的销售量同比大幅增长,少数品牌涨幅超过100%。因此,销售额的下降单纯是北汽本身的问题,或者同一类型的品牌也可能出现同样的问题,但仍然有马太效应。将一度销量非常高的北汽定义为弱者,很多汽车爱好者可能无法接受,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例如,北车的动力电池依赖多个供应商,现在还有韩国SK,电控系统的核心汽车规格芯片自然没有技术储备,电动机仍然依赖供应商。
首先,北汽新能源产品到底怎么样?北汽新能源是我国国内首批新能源车型进入市场的品牌之一。但是当时北汽新能源只是把北汽E系列的发动机换成电池后粗略上市而已,当时续航里程也只有180公里。我们再来看看北汽燃料车E系列。这辆车当时名声不好,质量也不好,故障率也很高,顾客基本上开了3年左右,需要换车。在这种情况下,这种车换上电池,大致上市,这种车能去哪里呢?但是在政策的支持下,当时这辆车仍然在共享汽车市场获得了很大的销量。
即使应用现代技术,也以D50为基础推出了小型轿车。但是现在已经不是一个粗糙的市场了。随着比亚迪、广汽、长安、樱桃等国产品牌完善产品链,致力于质量,北汽新能源逐渐失去市场。北汽新能源的内部管理可以说是有点无语。因为是国企,内部喊口号的现象很严重,所以和一些地区老板接触过,他们都说宁愿出差,也不愿意在办公室。因为只要在办公室上班,不管你愿不愿意,都要喊所谓的口号。其气氛与上个世纪6-70年代的情况非常相似。在这样的环境下,职员能有心思做好工作吗?
7、北汽新能源巨亏,销量断崖式下跌
?北汽新能源销量与业绩断崖式下跌,尽管整体车市和新能源汽车市场都在明显复苏,但北汽新能源的日子并不好过。
日前,北汽蓝谷新能源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报告,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9.22亿元,同比下降78.16%;净利亏损达28.84亿元,而上年同期亏损3.13亿元。在扣除非经营性损益的净利润中,北汽蓝谷的净亏损高达31亿元。
业绩大幅亏损,主要系销量下滑所致。报告显示,北汽新能源9月销量为2245辆,较去年同期的10009辆下滑77.57%;前9月累计销量为21086辆,较去年同期的98382辆则下滑78.57%。
过去几年,北汽新能源快速发展,其销量从2015年的2万辆增长到了2019年的15万辆,连续7年成为国内纯电市场的第一名。如今,北汽新能源销量暴跌八成,已经与整体市场完全脱节。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9月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11.1万辆,同比增长84.2%,环比增长18.5%;累计销量60.1万辆,同比下降19.3%。
北汽新能源销量瞬间崩塌,与这家企业的发展战略密切相关。起初在政策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崛起,而北汽新能致力于在网约车、出租车及出行市场大肆扩张,不注重发展个人终端用户的销售,如今这部分市场已逐渐经饱和,而北汽新能源在个人终端的销售占比很小,因此导致品牌车型销售不出去的困境,销量暴跌也是可以预料的。有分析人士指出,“北汽有不少销量是有出行公司采购,今年上半年出行公司基本停滞发展,这使得北汽蓝谷受到影响较大。”
有行业人士对此分析认为,“北汽新能源是新能源汽车高补贴时代的受益者,随着时间推移,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型的要求越来越高,包括对智能化、时尚的外观、空间等方面有新的要求。目前,北汽新能源推出的车型相对是偏传统的,这造成了产品力的不足。”
北汽蓝谷总经理刘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目前北汽蓝谷的确存在大客户采购比例极大的情况,但是公司的私人用户比例上升很快,“哪痛治哪,下半年我们肯定会加大在私人用户市场的力度,提升我们在私人市场吸引力。”
北汽新能源正试图通过高端品牌来推动销量的增长。10月份,北汽新能源旗下ARCFOX极狐品牌首款量产车正式上市,主打中高端纯电动汽车市场。ARCFOX极狐品牌首款量产车型为全新SUV——ARCFOX αT,新车推出三种续航版本共5款车型,NEDC续航里程分别为480km、600km以及653km,补贴后售价区间为24.19-31.99万元。
目前,以特斯拉、蔚来汽车为代表的高端新能源车型市场份额在上升,北汽新能源过去在高端市场上缺失,其刚推出的高端品牌ARCFOX目前尚未得到市场的认证,而高端车型向头部企业集中的现象越来越明显。销量与业绩持续下滑,北汽新能源所面临的市场困境仍较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北汽新能源销量仅剩不到三成,新能源“老大哥”面临生死局
若将时间的转盘倒回至三四年前,北汽新能源是新能源市场上绝对的大哥。但没想到,短短几年就换了一番天地。
今年1-10月,北汽新能源累计销量为23123辆,同比下降78.39%
根据北汽蓝谷披露的最新销量数据,10月北汽新能源销量为2037辆,同比下降76.32%,环比9月下滑9.27%,这与“金九银十”的销售旺季形成鲜明对比。今年1-10月,累计销量为23123辆,同比下降78.39%。也就是说,与去年同期相比,销量仅剩不到三成。
北汽蓝谷10月销量快报
在新能源市场发展之初,北汽新能源用A级、甚至A0级小车打下过一片江山。补贴大幅退坡后,市场对于续航和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北汽新能源又将视线放在了出租车这类运营市场上。如今,运营市场逐渐饱和,北汽新能源手中可以翻身的牌越来越少。
9月底的北京车展上,启动预售。官方公布的数据是说,已经获得2万辆意向订单。10月24日,ARCFOXαT正式亮相,补贴后售价在24.19-31.99万元之间,新车已陆续开始交付用户。
ARCFOX能否成为解决困局的“灵丹妙药”?首先,ARCFOX定位为北汽新能源的高端品牌。何谓“高端”?一是价格,二是档次。这就意味着,ARCFOX品牌的受众群体与原本的北汽新能源有很大的差别,高端化市场的销量自然也难以与平价品牌相比。要靠高端的ARCFOX同时拯救销量与口碑,难度着实不小。
其次,ARCFOX已经不是市场中的新人。早在2016年就已经亮相,同时亮相的还有ARCFOX-1和 ARCFOX-7,但是两款产品迟迟没有量产,第一波冲击高端市场的进攻,就这样不了了之。2017年底首款量产车型ARCFOX LITE上市销售,但销量不足导致品牌逐步边缘化。
2019年,ARCFOX带着ARCFOX GT亮相日内瓦车展,一次盛大的品牌亮相后,并未在市场端形成影响力。而后便是2020年北京车展上的ARCFOX αT启动预售。
ARCFOX 品牌目前有两大艰巨的任务:一是要扛起北汽新能源的复兴大旗;二是帮助北汽蓝谷摆脱销量的困境。每一个任务都有着很高的难度系数,并非轻易达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次次造势都没有形成品牌影响力,更没有在市场上形成自己固定的份额,再这样拖延下去,留给北汽蓝谷翻身的时间也所剩无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昔日的自主“一哥”:北汽新能源 销量大幅下跌亏损严重
10月份,北汽新能源销量为2037辆,同比下降76.32%。今年前10个月,北汽新能源累计销量为23123辆。而在去年的1~10月份,北汽新能源的累计销量为106983辆。
1~10月份,北汽新能源同比下降了78.39%。
实际上对于北汽新能源销量的下跌,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意料之中的是,虽然曾经的销量居高不下,但是从技术储备的层面来说,北汽新能源和比亚迪差距非常之大;意料之外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毕竟北汽新能源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特别是在以北京为主的北方地区,市场占有率还是非常高的。没想到在2020年,北汽新能源的下滑幅度能有如此之大。
纵观北汽新能源的发展史,从2015年到2019年,北汽新能源的年销量从2万辆增长至15万辆。从销量情况来看,北汽新能源以企业采购、网约车和出租车市场为主,其次才是家用车市场。北汽新能源曾连续6年成为国内纯电动车的销量冠军,所以将北汽新能源称之为自主“一哥”,一点都不为过。
从销量数据上来看,北汽新能源单月最高的销量曾达到了21256辆。即便是到了2019年12月份,北汽新能源的市场表现也很抢眼,月销量为19097辆。
受新能源车补贴退坡的影响,2019年北汽新能源的销量虽然同比下降了4.69%,但是依然是国内纯电动车销量的冠军。
2019年北汽新能源年报显示,其营业收入为235.89亿元,同比增长30.39%。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却为-8.74亿元,其中还包括10.42亿元的补贴。
今年前三季度,因销量大幅下滑,北汽新能源亏损28.84亿元。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即便是在2019年,北京新能源的财务状况也不容乐观。
除了销量下降,近两年北汽新能源高层也是频繁的调动。现任总经理刘宇是在7月份刚刚接替了原总经理马列。马列也是在2019年2月才接替了郑刚,成为北汽蓝谷的总经理。
也是在10月,北汽新能源旗下的高端子品牌ARCFOX极狐的首款SUV车型α-T正式上市,售价上看齐特斯拉。
对于现状并不好的北汽新能源来说,在这个时候推出ARCFOX品牌,虽然时机不好,但也是无奈之举。
在后期的文章中,车快评会详细分析一下北汽新能源旗下的这个全新的汽车品牌。
版权声明:本文为车快评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未经允许严禁转载,且图文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盗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文章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使用到您的作品,请联系我们索取稿酬或者删除。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0、北汽新能源销量都第一了,为什么总被行业看不起?
现在做新能源的都是因为燃油车做的很垃圾的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