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电池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

电池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

发布时间:2021-08-30 21:48:39

1、如何正确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如今,新能源汽车在关键技术上还有待突破,尤其电池的综合技术。有朝一日,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是人推动下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新能源前景很好的。

2、提升电池技术 新能源汽车销量才能大增

 [汽车之家 资讯]? 近日由工信部主办的“工信沙龙”上,就新能源汽车前景、未来充电与换电模式、如何更多依靠市场的力量解决产业发展难题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且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发布,其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路线图日渐明晰。

 从市场结构上看,今年新能源汽车个人消费比例大幅提升,接近70%,而两年前是20%。在非限行城市,购买比重达到了60%。从市场驱动因素上来看,这说明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据测算,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为130万辆,初步估计明年新能源汽车产销的增速会超过30%以上,意味着2021年的销量会达到180万辆。

 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原因有四点:一是多年来对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链的培育,使各个环节供应链的培育逐步成熟;二是在政府部门相关政策可预期的情况下,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逐步从认识、认知到理解,整个新能源汽车产品也在逐步成熟;三是有关企业通过创新研发和生产准备,能逐步提供丰富和多元化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四是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环境也在逐步优化和改进。

 那么在未来,加速降低新能源车成本,满足更多消费者需求,这才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此外,纯电动车的电池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新能源汽车电池问题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从2009年起就有充电、换电之争。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车电分离和换电模式已经有很多的应用案例,我国已具备开展车电分离和换电模式试点的基本条件。另外,提升动力电池性能,也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在动力能源性能提升方面需要加强的地方,目前动力电池企业开始纷纷通过动力电池技术的创新提升竞争力。

编辑点评:

 现在里程焦虑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新能源车的车主用户,一到冬天就减少里程,给很多人的出行增添了不便。另外,新能源车因为电池性能在逐年递减,这也使得此类车型的二手车残值率异常低下。所以在未来解决电池技术问题才是发展电动车的关键,这样才能提升新能源车在市场上的产品竞争力。(消息来源:第一财经;编译/汽车之家 毕业)

3、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 什么时候突破

如果局限于化学电池的思路,人类到灭亡那天也突破不了能量密度的极限。
为什么!打个比喻,一间体积一定的屋子,只能一人拎一桶水(设一桶水不占用空间)进屋,如何装更多的水?答案,用小孩子拎水,因为小孩子个头小,同等房间内,能装更多个孩子,就能装进更多个水桶。
为什么用锂做电池?大家背背元素周期表,化学电池,每千克(相当于房子)原子数最多的就是锂,每个锂原子(每个孩子)提供一个有用的电子,锂电极电位又高,所以用锂做电池。大家已经把这些基本理论玩透了,爱迪生当年发明铅蓄电池时,想到了锂,但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锂太活泼没法稳定反应,锂制备量也小,只好选用了铅作为化学电池主料。
但化学电池必须还要有电解质这些,电解质虽然是辅助功能,但是属于必备物质。金属电极、电解质共同参与,才能完成电子转移利用的过程。算上这些,化学电池的能量密度下降了很大块。理论上,能量密度最大是锂空气。因为它理论上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完成电子转移利用的过程。它一点电解质不用吗?不可能。而且锂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氮气都发生反应,所以只能用氧气瓶,算来算去,所谓的锂空电池能量密度实验室只能到1度电每公斤。对了,还有铝空、镁空,它们可都是市面上有商品出售的,现有的铝空电池能量密度1度电每公斤。为什么不用在汽车上,有人说铝空是一次性电池,不能充电。那不简单,每个市建一个电解铝厂,就近不就好了吗。关键问题没人说,电池不像人想的那样,想放多少电,瞬间就能放多少。电池的另一个关键指标,功率密度,铝空、镁空都不高。如果要铝空要释放能够驱动电动汽车快速奔跑的功率,要把4吨左右的铝空电池装在车上,这样的汽车谁要啊!前段时间,有条外国新闻,铝空有能让汽车续航2000公里的电量,翻译后就直接成了能让汽车续航2000公里。这个汽车是能让汽车以20公里左右的时速跑2000公里,这样的汽车白给你,你都不要。有1千万挺爽,银行一天只允许你取10万,那只能呵呵!对了,一般原子孩子只能拎一桶水,铝孩子能拎3桶,这也是铝空理论能量密度仅次于锂空的基本道理。
还有锂电的硅电极,硅锂一反应,体积膨大3倍,电极碎了,那个人能钻进原子里面,用手把它复原吗?吹嘘的固态锂电池,能量密度大,还能快充。液体快充还没解决,固体就能快充了。化学电池,必然发生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怎么快,加热、催化剂,那个能在电池上实施。
煤、石油、可燃冰再多又怎样,太阳没到熄灭那天,人类使用的化学燃料制造的温室效先把自己弄死了。

4、电池技术的提高与开发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的作用?

新能源汽车作为采用非常规燃料为动力来源的一种综合性汽车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5、深度:2020年动力电池技术进化引发新能源市场变革

随着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从最初的不到100wh/kg已经发展到目前的180wh/kg。而据动力电池业内人士表示,2020年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系统能量密度达到240wh/kg已无悬念。如果对240wh/kg这个数字没有什么概念的话,那如果说一台紧凑级纯电动汽车充满一次电能够行驶超过800km,就能够清楚的知道这个系统能量密度240wh/kg是什么意思了。

电动汽车可以跑的更远的同时,一个重要问题出来了:

充电效率跟续航里程一样,制约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和普及。随着三电系统电压的提升,原本400伏电压平台将逐渐的被摒弃,而以保时捷Taycan为代表车型的800伏电压平台,以及比亚迪为代表的600伏电压平台,将逐渐取代老旧的400伏电压平台。

除了系统成本降低、效率提升之外,高电压系统最大的好处就是让电动汽车的充电效率大幅提升。以保时捷taycan为例,保时捷taycan的充电功率最高达到了250千瓦,充电5分钟可行驶100公里。而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绝大部分车型的最高充电功率仅仅维持在60-80千瓦左右。而以国家电网为主导的360千瓦快充标准及整车应用,也将合适时机与北汽新能源联合推出。

可以想象,2020年及以后的2年内,电动汽车单次续航里程以及充电效率将基本上解决。一台单次充电续航800公里、充电时间只有20分钟左右的电动汽车,已经基本上具备了颠覆传统燃油汽车的能力。

冬季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缩水,又一个重要问题出来了:

在气温低至-20℃的冬季室外使用手机,续航能力将大大降低,基本上10分钟左右手机就会直接关机。这是锂离子电池的特性,低温环境下电池活性会迅速降低导致。

同理,一台电动汽车在冬季的低温环境下正负极之间的离子移动将变得困难,对应的电池的活性也将大大的降低。所以,很多电动汽车车主在冬季使用车辆的时候发现,续航里程往往只能达到其他季节的一半左右的表现,同时充电的效率也大大的降低,甚至于在较为极端的环境下根本充不进去电。

似乎动力电池热管理已经成为业内的最大难题。如果没有好的解决方案,电动汽车在高纬度地区的普及将大大受阻。这个问题如何解决似乎已经成为业内的最大痛点。

如何解决动力电池极端气候充放电效率不足,另一个重要问题出来了:

现在,已经有很多的车厂或动力电池厂商,通过物理保温的方式给电池系统加上隔热性能较好的保温材料。这样一来,动力电池总成在冬季低温环境下的确可以获得较好的保温效果。通过物理隔热可以缓解冬季低温环境动力电池活性降低、续航里程严重缩水的问题。但是夏季高温环境下,动力电池散热弊端又显现出来。

目前三元动力电池普遍都有热稳定性差,动力电池温度超过200℃就会造成热失控,并导致电池起火甚至爆炸的危险。相交于冬季续航里程严重缩水,夏季动力电池热失控起火爆炸的危害似乎更甚。所以最近两年采用物理隔热的方式的还较少。没有办法彻底解决高温环境下的热失控的问题,冬季低温环境的保温或者加热的需求似乎需要靠边站。而目前我们在市场上能够买到的电动汽车,更多的在高温热失控方面做足了功课,汽车厂商宁肯冒着冬季被广大的用户诅咒和谩骂,也不愿意冒着高温热失控导致车辆起火爆炸的风险,去解决冬季低温环境的续航严重缩水的问题。

难道真的就没有解决的办法了吗?

其实从今年开始,国内的部分动力电池厂及整车制造商,已经开始在这方面持续的探索、测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装车验证)。

首先,在动力电池包结构方面,明后两年原本异形结构的动力电池技术将逐渐的变成平板动力电池技术。原本在后座椅下面凸起或者做成“土”字形的动力电池总成将被逐渐淘汰。而纯平面的超薄方形电池技术和成品将逐渐普及并装车全面应用。

其次,动力电池总成的厚度也将控制在10-15mm左右,而容纳电芯的模组结构也将取消,取而代之的是电芯单体直接成组的结构(也就是宁德时代所宣传单CTP cell to pack结构)。随着动力电池总成结构的改变,热管理系统技术和控制策略也将发生根本的改变。

动力电池总成内部的电芯(单体)被侧向设定,电极一面将布置在电池总成的外侧并放置导热槽结构,确保一旦发生热失控的时候,能量流将通过导热槽的预设渠道释放至动力电池总成外部。同时,在电池单体之间通过气凝胶隔热(保温),避免或减缓电芯热失控后对旁边电芯影响,延长电池总成能量释放的时间,给乘员提供更长的逃生时间。

在高温热管理方面,除通过BMS(电池管理系统)多点监控电池温度的变化之外,平板式的“口琴管”结构将铺满整个动力电池总成上下表面,“口琴管”结构中间流通的冷却液通过主动式循环将多余的“热量”迅速的循环并由水冷板模组接入电动压缩机带来的“冷量”进行交换式主动冷却降温。

在低温热管理方面,除通过PTC模组加热冷却液(不超过35℃)让电池迅速升温之外,在热循环结构之上也同时采用了隔热性能良好的保温材料进行包覆。确保在极端低温环境之下尽量保持动力电池内部电芯的温度处于15摄氏度以上。而保温材料下层的“口尽管”结构也能够在夏季高温工况拥有迅速释放“热量”的能力,避免热失控的发生。

笔者有话说:

新能源情报分析网早在2006年开始追踪新能源技术军用化和民用化发展。由于在2014年之前,中国新能源未能形成完整、成熟且低成本的全产业链,以至于制约新能源车发展的动力电池技术不能很好地“通过市场手段”推广。2014年之后,中国开启新能源核心技术、整车应用及全产业链作为重要政策全速发展的新时期。

今天,通过各大动力电池厂及少数整车制造商的持续努力,在未来的两年之中,电动汽车不论是在续航里程还是在充电效率、亦或是冬季低温环境下性能保持等方面,将有发生非常巨大的变化。而在这些性能短板全部补齐之后,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全面竞争的时代也将正式的拉开序幕。

至此,电动汽车目前的售价远比同级别的燃油汽车价格贵很多,凭什么跟燃油汽车直接竞争?关于这一点,笔者想说的是,全面竞争的开始一定是从高品牌附加值(比如说保时捷Taycan、特斯拉、奔驰、宝马、奥迪等等高溢价产品开始)开始与燃油汽车直接竞争,至于低价格的普及型产品要么集中在营运性质车型上,要么需要等到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足够大,整体成本能够与燃油汽车抗衡的时候才会出现大面积替代的发生。

文/新能源情报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及趋势和前景?

能联网的未来

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家居这样一个概念,想必今天的人已经不再陌生了。智能化、信息网络化、自动化等概念走进千家万户,也渗透到汽车工业的未来。如果无人驾驶汽车从设计到制造都是为了未来,那么新能源汽车凭借“起步晚”的优势,进入尖端技术领域的第一步。

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为了抢占市场的高度,纷纷布置先进的辅助驾驶系统,对接智能化网络技术成熟、嵌入式传感器、雷达等新部件,更致力于为产

摩托化标签越来越清晰

新能源汽车工业的发展,时至今日,即使在续航能力、电池技术、维护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但仍有优于传统燃料汽车的优势。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即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燃油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将共存的市场,未来的发展标签仍将“摩托化”。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生产方面

两极分化是显而易见的

在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深度受益,并开始迎来政策补贴。现在,补贴回落、准入门槛上浮、新能源汽车需求增多,也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这无疑是对汽车价格相关的质量和技术体系如“硬件”的新一轮考验。

产业链主线

总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道路肯定不会是一个主干到终点。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主要板块主要是汽车制造、电池系统和售后运营维护。今天,由需求发展带来的产业链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了许多分支。

7、新能源汽车的历史发展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
2008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已呈全面出击之势。2008年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08年1-12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主要是乘用车的增长,1-12月新能源乘用车销售899台,同比增长117%,而商用车的新能源车共销售1536台,1-12月同比下滑17%。
2009年,在密集的扶持政策出台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驶入快速发展轨道。虽然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比重依然微乎其微,但它在中国商用车市场上的增长潜力已开始释放。2009年1-1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61.96%,至310辆。2009年1-11月,新能源商用车——主要是液化石油气客车、液化天然气客车、混合动力客车等——销量同比增长178.98%,至4034辆。相比在乘用车市场的冷遇,“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商用车市场已开始迅猛增长。
2010年,我国正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2010年6月1日起,国家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2010年7月,国家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20个增至25个。选择5个城市进行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新能源汽车正进入全面政策扶持阶段。

8、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哪家最强呢?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能源汽车电池主要有两大类,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这两者都属于蓄电池)。很多车友的固有观念中都认为前者要比后者安全。
比亚迪也采用了三元锂电池
很多车友都知道,比亚迪之前对磷酸铁锂电池的坚持,但在特斯拉公布21700三元锂电池的同年底,比亚迪却一改常态,舍弃了此前秦、唐等车型所采用的磷酸铁锂电池模式,新上市的宋EV及相继推出的秦80、唐100等车型也都将匹配全新的“镍钴锰”系三元锂电池,不知这是否受到了特斯拉的影响呢?
奔驰氢燃料电池
无论是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还是钴酸锂电池,都属于蓄电池,而小编接下来要介绍的这款车的电池则为燃料电池——奔驰氢燃料电池。
最开始,很多汽车制造商都涉足了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但后来有一部分选择离开了,戴姆勒就是其中一家。但并不是说戴姆勒完全放弃了这项技术的研究,而是把这项技术的优先权转移到了电动汽车的技术上,目前来看,它旗下只有一项氢燃料电池汽车项目,那就是梅赛德斯-奔驰GLC F-Cell。
据悉,奔驰这款车所用的9kWh电池可提供约310英里(499公里)的续航里程,如果附近找不到氢燃料电池充电站,其配备的EV充电头还能支持CHAdeMO插座。而且,相比于蓄电池充电技术,氢燃料电池的燃料补给速度特别快,只须短短几分钟。
那这样的电池技术能不能在电动汽车领域普遍推广开来呢?目前来说,还不可能。因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基础设施的发展进度极其缓慢,而如果想要大力发展这部分基础设施,汽车制造商就必须拿出上百万美元乃至更多的资金才行,显而易见,他们并不乐意这么做。况且,现在使用蓄电池的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也在不断提升,氢燃料电池的这种优势还会持续多久呢?无膜电池是否能颠覆电动汽车领域
近日有外媒报道,美国普渡大学的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无膜电池,能实现快充效果。这种无膜电池利用新的液态电解质更换用过的电池液,能给纯电汽车和混动汽车快速充电,而且还不需要修建大规模的充电基础设施。
更神奇的是,使用过的电池液或电解质还能被收集起来,批量送到风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或太阳能电厂再次进行充电,变成电解质,循环利用。

9、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讲会逐步取代传统燃油汽车

10、分析新能源汽车电池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

你好。新能源的发展方向。往智能化发展。电池开发目前没有最好的方式,可能会被其他新能源代替


与电池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