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产纯电动车续航很少有超过800km的,是为什么呢?
对于交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巨大进步,毕竟有这么一句话“想致富,先修路”,而对于现代人的生活来说,每天出门都是正常的操作,所以车就很关键,尤其是电动车不仅便宜而是实惠,不过很多人会感到疑惑国产纯电动车续航很少有超过800km的,是为什么呢?这其实就是一个瓶颈,毕竟很难突破了。不管是安全还是体积方面,我们来具体说一说。
首先电动车就是需要一个电瓶带动,而电瓶不管是重量还是体积都是挺大的,还要保证安全性,所以一般来说电瓶都是差不多大小,这时会生产电动车的厂商自然就是按照电瓶的大小设计车模,所以最后出来的效果都差不多,还要就是技术的瓶颈,还要考虑行驶过程的安全,毕竟是交通道路,真的出事都是危险性很大的,所以一般也就是800km左右,这是一个比较有安全性的控制范围。
说真的对于电动车发展来说,方便确实方便,而且速度也可以,但是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安全性,毕竟和其他车的原理不一样,理论来说可以保证,但是实际不见得一定,所以厂商都会选择最安全可以控制的一个范围,大概也就是800km的距离,其实这个距离真的也不错了,对于日常行驶来说。
其实现在的科技发展很快,5g时代都已经到来了,很多人开始提出无人驾驶的想法,这个要是成功了,估计连电动车都不需要使用了,这也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很多时候我们不要只是看到现在的一些发展,还要有一些创造力,说不定未来真的就可以实现了,但是这个需要一定的时间,交通安全才是第一。
2、纯电动车有没有必要续航1000公里,为什么呢?
蔚来、上汽智己、广汽埃安三家车企在技术手段上各出奇招,先后对外宣称自己正在推出续航超过1000公里的纯电动汽车。在广汽埃安宣传预告中,更包含“8分钟充满80%”、“续航里程1000公里”、“让充电像加油一样便捷”这些极具爆点的关键词汇。
似乎在一夜之间,新能源车企就将此前困扰行业十几年的“里程焦虑”给解决了。
“如果有人说,他的电动车既能跑1000公里,又能几分钟充完电,而且还特别的安全、成本还非常低,大家不用相信,因为这在目前是不可能同时达到的。”
1月1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线上论坛(2021)的演讲中说道。
一席话引发行业持续热议,隐藏在话题背后的问题也开始被不断挖掘。
里程焦虑真的解决了吗?
中汽协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9%,增速较上年实现了由负转正。但按照深圳消委会关于新能源汽车消费调查显示,消费者选购新能源汽车时的主要顾虑还是电池续航里程短、电池更换成本高等问题;续航里程短、电池寿命和安全隐患等都是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最为担心的问题。
业内有观点认为,当前市场电动汽车主要使用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电池的性能决定了它最佳的工作环境是25摄氏度左右,所以冬季低温环境下新能源汽车电池掉电是必然的。
所以,在新能源发展道路上,续航里程一直是被不断诟病的“痛点”,也是车企不断突破的方向。
面对续航里程的焦虑,车企和电池企业开始扎堆布局长续航里程。但高续航是否真的意味着“里程焦虑”的解决,从目前情况来看,还存在诸多质疑。
“纯电动车用户体验的真正痛点是加电难和加电慢,不是续航里程或冬天不敢开空调等表面现象。如果纯电动车加电能像燃油车加油那么方便和快速,没有用户会在乎续航里程或存在所谓的里程焦虑。我不知道车企为什么推出续航1000公里的纯电动车,我猜他们没抓住问题的实质,治标不治本而已。”
法雷奥中国区CTO如是说。
对此,欧阳明高表示,在冬季续航里程大幅缩水的背景下,高续航产品的推出,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消费者对电动车续航里程的焦虑,但1000公里续航并不是我们追求的主要目标。
欧阳明高认为,电池材料创新是厚积薄发的过程,是需要长期努力的,需要平衡能量、寿命、快充、安全、成本等相互矛盾的性能指标。1000公里的长续航里程需要一定的时日研发,并非不可实现,更重要的是提升整车集成的技术水平,也就是电动汽车的节能水平。
岚图汽车CEO卢放则认为,1000
km续航里程电池之所以会成为讨论热点,根本还在于用户对于电动车补能(包括充电、换电等)的焦虑。如果补能方便,300公里也不是问题,如果补能不方便,1000公里也解决不了焦虑。
国家电动乘用车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王秉刚也认为,提高充电的便利性其实比追求1000km高续航实际多了。“大家要在观念上逐渐调整过来,把充电便利性跟续驶里程这两个参数适当地协调起来。”
高续航之争是恶性循环?
1月20日,在大众汽车集团(中国)2021年的新年沟通会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也发表了对于“1000公里”续航的看法。冯思翰认为,在电池技术没有实质性突破的情况下,高续航的电动车需要搭载更重的电池,为此要搭配极高成本的、更轻的车身,这样整车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所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古惠南也表示,“单靠电池自身哪些条件的解决,又要充电快,续航又要上千公里,还要便宜,那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高续航背后,带来的必然是高成本。这与欧阳明高所说的电池材料创新“平衡之道”仍有不小偏差。
针对1000公里续航里程,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认为,汽车行业真正的技术高点和壁垒还是在软件和算法上。主流的车型都搭载超高续航的电池,对社会资源将形成巨大的浪费。在沈晖看来,“两三年以后如果才能实现1000公里续航,届时充电桩布局已经逐步完善,换电模式、快充模式的问题都解决了,1000公里的电池也将失去意义。”
除此之外,根据近期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给出的研究结果显示,电动车环保与否,与续航里程有很大关系。其研究显示,续航里程200公里的电动车合计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比传统汽油车低约28%,略低于深度混合动力汽车;但300公里续航的电动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比中续驶里程(200公里)电动汽车高出约12%。基于此,其表示长续驶里程电动汽车不符合低碳发展的理念。
而从当前动力电池的发展来看,欧阳明高认为当前对新能源汽车而言,高效热管理系统核心技术已经取得重要突破,将使得冬季低温环境下续航里程损失比现有车型降低2/3,整车能效优化集成技术也取得突破,小型纯电动车NEDC工况测试百公里电耗接近10千瓦时。同时充电体系建设与快充技术突破,未来5-10年,可以用15分钟充满75%的电量。
在种种技术突破的有力助推下,新能源汽车即将迎来全方位突破的关键转折点。
“车企不要盲目追求和宣传1000公里的续驶里程,还是应该在技术进步上全面下功夫。”欧阳明高如是说。
本文为中新汽车原创,欢迎小伙伴分享,媒体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作者及出处,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此文任何内容制作为视频、音频脚本,违者将承担法律责任。图片来源于网络。
3、电动汽车续航多少公里才够用?
就是快充点要完善,如果说大家真的全部都用电动车的话,充电的充电站的点还是太少,就打个比方,高速公路上面一个高速公路服务区也就五六个充电口,如果说所有的都去充电的话,充电桩的比例远远是不够的。目前电动车的充电方式主要分为直流快充和交流慢充两种方式,除了需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充电站以为,个人认为要完全充满电的时间不能大于半个小时。
500公里是个坎,其实现有的技术已经完全够了,只差临门一脚。我是中国第一批电动汽车车主,去年换了第二辆新能源。大多数人对电动车有误解,个人很喜欢电动车。这个问题是物理定律,改变不了的,所以,我觉得,电动车只适合在市内短途开开算了,跑长途一定要燃油车。按照目前的技术发展速度来看,电动车跑长途至少还要几十年。
车主不必为更换电池发愁)当然在行驶里程上达到500~800公里,也是必要条件之一。达到这样的用车环境,电动汽车自然而然的就会替代燃油汽车。毕竟电动汽车的驾乘体验,是远超于燃油汽车的。最大的问题还是如何解决跑长途的时候充电时间的问题,现在高速上充电桩并不普及,而且现在一冲就要三四个小时甚至更久!对于跑长途来讲确实很不方便!
不够抵消这几年里找充电桩或是在高速排队充电浪费的那点时间。(有的新能源车打出免费换电池的招牌,其实是免费换电芯,就是电池的瓤子。拆装电池的工时费听说能达到换一块全新电瓶一半的费用)电动汽车普及个人认为续航500KM是个坎,另外就是将电池做成共享模式(国家强制性标准化),类似现在的每个加油站随时可以更换,分分钟就能普及。
4、续航超800公里,开电动车再无焦虑?焦虑早已不在续航本身了
随着国内电动车行业的持续发展以及相关层面给予购买、使用电动车产品的优惠倾斜越来越大,从短期内来看,在没有其他颠覆性的技术或者能源出来之前,电动车可能会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实现的主要形式。不过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除了一些有能力购买第二辆车,将电动车作为城市代步,或者压根不出远门的消费者会主动选择购买电动车产品。对于大多数消费者,尤其是国内汽车消费的主力人群,也就是10—20万元预算的消费者,由于很大程度上汽车本身是刚需,而且绝大多数消费者只能买得起一辆车,这辆车还要承担长途驾驶的“重任”。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驾驶电动车的焦虑就成为很多潜在消费者的心理共性。
实际上人们对于电动车续航不足的担忧,从电动车续航普遍在两三百公里到如今的六七百公里,似乎都没有消除,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减弱。如今我们看到,很多在国内销售的电动车,在续航方面超过600公里的车型比比皆是,比如特斯拉Model 3的长续航车型,小鹏P7长续航车型的最大续航里程甚至已经超过了700公里,达到了706公里。但是人们的焦虑消除了吗?似乎并没有!
我们看到,特斯拉Model 3连续数月销量过万,蔚来汽车10月份的销量高达5055辆,连最高续航170km的五菱宏光MINI EV的月销量都超过了2万辆。这些车主就没有续航焦虑吗?当然有,但是这些车主的续航焦虑是在非刚需的情况下,能够买得起Model 3、蔚来相关车型的车主,一般家里都不止一辆车,所以长途驾驶对于电动车的依赖不高,在城市驾驶,500公里以上的续航肯定没问题,而且充电也方便;对于五菱宏光MINI EV这样的车型而言,价格低、续航短,没人指望能把它开上高速,这款车的使用场景,大多数都是短距离通勤,所以续航焦虑本身未必存在。
我们看到,现在国内电动车销量比较尴尬的,就是10-20万级别的电动车,这些电动车目标人群,正好就是那些家里大多只能买一辆车,有长途驾驶需求的消费者,这些消费者对当下的电动车产品才是真正有续航焦虑的那部分人。
事实上,从当前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小鹏P7这样的车型可以将续航里程做到超过700km,那么用不了多久,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可能就会超过800km,这在技术上难度并不是特别大。800km对于一般的车主来说,几乎是单次驾驶的极限了。也就是说,这样的续航,足够车主找到下一个充电桩、充电站了,按理说,这样的续航里程下,人们对电动车的续航焦虑会有所消除,但情况真是这样吗?
在我们看来,情况远非如此!目前市场上的燃油车,续航里程其实大多只有500多公里,也就是从满油到没油能够跑的距离,但是为什么人们对于燃油车没油续航焦虑,原因很简单,加油站足够多,加油速度足够快,所以人们对电动车续航的焦虑已经未必是续航本身了。而目前电动车的续航的确在迅速增加,但是电动车的充电桩布局和电动车充电速度并没有相应增加,或者说完全是不成正比的,这是非常现实的情况,结果就是电动车本身续航很长,但是快要没电的时候,找不到充电桩、充电站,而充电需要等待的时间又过长,对于很多赶路的人们来说,的确还是会有很大的焦虑感。
当然续航里程会不会“打折”也是一个问题,电动车续航里程计算的标准不一,导致几乎所有的电动车都没法在正常驾驶情况下,达到厂商标称的续航里程,有些车型的出入甚至比较大,这对于很多车主来说,就充满了不确定性。同时北方的冬季对于大多数电动车来说,也是一种考验,在温度比较低的情况下,很多车型的实际续航会出现严重削减甚至是“对半砍”的情况,这对于大多数只能买得起一辆车的消费者来说,就不仅仅是焦虑那么简单了。同样,随着气温降低,很多电动车的充电速率也会相应下降,甚至无法充满,这些都让电动车在低温下的使用体验大打折扣,进而增加电动车车主的续航焦虑。
所以,从本质上来讲,要想电动车没有续航焦虑,最重要的还是要补足“短板”,主要是充电桩、充电站的布局要更加密集,同时充电效率要更高,而大幅增加续航里程只是短期内的“权宜之计”,并不足以消除电动车车主和潜在车主的续航焦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比亚迪有续航800公里的电动汽车吗?
比亚迪没有续航800公里的电动汽车,现阶段的电动汽车续航公里数能达到400公里,就已经很难得了
6、电动车续航真的不能达到800-1200吗?
现在特斯拉最远的续航有650公里,800公里我觉得还需要等几年提高电池密度吧
7、国产纯电动车续航很少有超过800km的,是技术不行,还是舍不得多加装电池?
国产纯电动汽车续航很少超过800公里的。是系数不行,还是舍不得多加装电池?我认为国产纯电动汽车续航。不能超过800公里。是根据安全着想与设计的人开800公里也要休息了。休息充电再继续开。这是为安全。设计。
8、纯电动汽车续航多少公里
你好,对于纯电动汽车来说,这个续航里程也是不一样的,具体要看一下车型,一般像现在的国产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一般在300公里左右。
9、续航里程800公里以上的电动汽车有没有?
据我所知现在还没有,现在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多数是500公里左右,高一点也不过是数据上的,实际表现肯定没有!
10、电动汽车续航可达800公里!三星研发新款全固态电池
当地时间3月9日,三星推出了一款高性能、长寿命的全固态电池,能够让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达到800公里,而且循环寿命超1000次。
(图片来源:三星)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3月9日,三星高级技术研究所(SAIT)和三星日本研发中心(SRI)的研究人员展示了一款高性能、长寿命的全固态电池。
与目前得到广泛应用,但是采用液体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相比,全固态电池拥有更大的能量密度(有可能实现更大容量),而且采用了更安全的固态电解质。不过,全固态电池常用的锂金属阳极容易引发枝晶生长,而枝晶会缩短电池寿命,引发安全问题。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三星的研究人员首次提出利用银碳(Ag-C)复合材料层作为阳极。该团队发现,将Ag-C层集成到软包电池原型中,可让电池拥有更大的容量、更长的循环寿命,并可提升其整体安全性。超薄Ag-C纳米复合材料层只有5?m厚,让该团队能够减少阳极厚度,并将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至900Wh/L,还能够让该团队设计出比传统锂离子电池体积小约50%的电池原型。
该项研究前景光明,有望推动电动汽车(EV)的发展。该团队研发的该款软包电池原型还可以让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达到800公里,循环寿命超1000次。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