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检修pdf

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检修pdf

发布时间:2021-09-01 09:12:25

1、新能源检测与维修

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与传统燃油车差别很大,需要系统的学习,维修厂的老师傅仅依靠经验也是无法处理电动车的。目前市场上的新能源汽修人才缺口很大,真正懂技术的人才很稀少,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售后维修检测也要同步发展,除了维修车厂,其他相关行业也急需此类人才。大连纳思达作为汽车智能维修专用工具的国产品牌,经常带领技术团队学习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研发配套新能源汽车维修设备,通过智能化维修检测设备辅助汽修人员,以机器替代人力解决技术难题,缓解人员短缺问题。

2、怎样才能学好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你好,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是目前行业里比较稀缺人才的专业,一般的技术类院校都有这样的专业。找个专业的汽修学校学习,建议实地考察,比较一下,设施设备,师资力量,教学环境等等。上课的时候认真听,不懂就多问多练,不用担心学不会。

3、介绍新能源汽车结构原理的书籍有哪些

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与故障检修 这本

主要讲述汽车能源的新科技应用,比如天然气,还有混合动力,以及纯电动轿车,的结构原理和维修,理论性较强

4、新能源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

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原理:

电力驱动控制系统是电动车的神经中枢,它将电动机,电池和其他辅助系统互为连接并且加以控制。电力驱动控制系统按工作原理可划分为车载电源模块、电力驱动主模块和辅助模块三大部分。

利用氢气和空气中的氧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在燃料电池中经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能作为主要动力源驱动的汽车。

电池是通过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化学反应所需的还原剂一般采用氢气,氧化剂则采用氧气,因此最早开发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多是直接采用氢燃料,氢气的储存可采用液化氢、压缩氢气或金属氢化物储氢等形式。

(4)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检修pdf扩展资料:

优点:

1、采用混合动力后可按平均需用的功率来确定内燃机的最大功率,发动机相对较小,此时处于油耗低、污染少的最优工况下工作。由于内燃机可持续工作,电池又可以不断得到充电,故其行程和普通汽车一样。

2、因为有了电池, 可以十分方便地回收下坡时的动能。

3、在繁华市区,可关停内燃机,由电池单独驱动,实现“零”排放。

4、有了内燃机可以十分方便地解决耗能大的空调、取暖、除霜等纯电动汽车遇到的难题。

5、可以利用现有的加油站加油,不必再投资。

6、可让电池保持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不发生过充、过放,延长其使用寿命。

5、新能源汽车绝缘检测原理

当前主流的绝缘检测方法有两种,电桥法和交流注入法,但这一功能由电池管理系统BMS来实现。电桥法又称被动检测法,主要原因必须有高压才能进行绝缘检测。交流注入法又称主动检测法,因为只需12V铅酸上电即可完成绝缘检测功能。关于绝缘检测的专利大家去网上搜搜也非常的多,但大多也是基于上述两种方法的演变和优化。大致总结如下(若有不妥,欢迎探讨,更欢迎批评指正):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电桥法重难点解读:
(一)电桥法的检测原理
电桥法的工作原理是BMS通过检测高压正与高压负之间的分压变化来计算正极/车身与负极/车身的绝缘阻值,检测原理如下三步:

1. 闭合开关S1,闭合开关S2:BMS检测到V1,V2的电压;
2. 闭合开关S1,断开开关S2:BMS检测到V1’的电压;
3. 断开开关S1,闭合开关S2:BMS检测到V2’的电压;
4. 根据上述三个步骤,已知电池的总电压U以及正负极桥臂的分压电阻及其比例,可以列出三个方程U=aV1+bV2,
5. 根据这个方程式来解方程可以求得:正极/壳体阻值=Rp,负极/壳体=Rn
两个阻值便是我们平时整车上读取到绝缘值,以上即为电桥法的检测原理。
(二)电桥法的设计难点
电桥法的稳定性及可靠性还需重点考虑如下几点(上述四个电压值V1,V2,V1’,V2’以下统称V1,V2,欢迎补充和探讨):
1. 分压比例及ADC的选取:
绝缘检测为了兼顾成本会牺牲一部分精度(采用12bit ADC采样,甚至直接用单片机内部的ADC采样),这个时候对电阻的分压比例(R1/R2或R4/R3)的选取提出较高的要求,
电阻分压比例太大采样分辨率不够,无法做到较高精度;
电阻分压比例太小采样超出量程,无法做到全电压范围的采样;
2. 寄生电容的影响:
大家都知道,整车上寄生电容的实际存在(一般在几百纳法级,也有远大于这个量级的)。
由于寄生电容会导致V1,V2电压值稳定需要一定时间,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几个问题:

BMS无法准确判断V1,V2电压的稳定采样点,电容电压未稳定或者电容开始漏电导致V1,V2的电压不是真实分压的值,这样计算出来的绝缘值不准,这也是前几年有些车绝缘不稳定的要因之一,现在好多了;
BMS等待电压稳定的时间,等待的时间过长导致绝缘检测时间偏长,可能不满足功能安全中FTTI的时间要求;
寄生电容值随着天气以及车辆的老化会发生改变,这个时候要确保设计仍然满足前期的采样精度和时间目标就对算法的稳定性及适应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主要硬件电路以及软件滤波要考虑;
3.电压V1,V2的采样同步实时性的影响
理论上V1,V2的实时性越高对绝缘采样精度及稳定性越有利,但是很遗憾这个也只能是理论,显然是无法完全同步的。为了方便理解,我暂且假定一个非常极端实车工况来说明同步实时性的影响:
阶段一:猛踩油门踏板上陡坡,此时BMS恰好为步骤2检测V1’;
阶段二:猛踩制动踏板下陡坡,此时BMS恰好为步骤3检测V2’;
大家可以先想想这个情景以及这个情景对绝缘检测的影响。踩油门踏板的时候电池包对外大电流放电,由于锂电池的DCR+极化内阻等存在,导致电池包的高压会被急剧拉低(由电流的大小决定,一般在50~100V,以一个400V电压来说电池实际输出电压为350V)。踩制动踏板的时候由于制动能量回收整车对电池包大电流充电,同理导致电池包的高压会被瞬间抬高至450V。那么问题就来了,V1’是以350V分压检测得到的,V2’是以450V分压检测得到的,用这一组电压去计算绝缘是不妥的,轻则绝缘值误差较大,最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绝缘误报漏报导致整车做了对应的故障策略。


与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检修pdf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