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销量公布 新能源的拐点还会是2020年吗?
2月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举行线上发布会,公布了1月份销量数据。
具体来看,1月份乘用车产销预计分别完成了144.4万辆和161.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7.6%和20.2%,降幅大于汽车总体市场。商用车方面产量为34.1万辆,同比下降7.8%;商用车销量为32.6万辆,同比下降5.7%。新能源汽车产量预计为4.0万辆,同比大幅下降55.4%;销量为4.4万辆,降幅高达54.4%。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产销预计完成为3.5万辆和3.9万辆。1月份汽车批售销量大幅高于产量,说明之前12月库存比较充分,这也能够大幅缓解2月份开工推迟带来的影响,经销商端库存在短期内还能够坚持。
由于疫情主要爆发于1月下旬,因此对于1月销量影响不大。谈及产销下降的主要原因,中汽协表示,今年春节假期在元月份,有效工作日17天,比去年减少5天;另外一些单位提前放假,因此有效工作日较少也是产销下降的原因。不过,新冠状肺炎疫情打乱了行业的正常运行节奏,在短期内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将会受到巨大的冲击,零部件供应体系被打乱。从长期来看,疫情的“蝴蝶效应”会逐步显现。
销量市场与股票市场截然不同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降幅最为明显,只达到了去年同期的一半水平。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的高档车将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车型,因为这些车的销售集中在大城市,而这些城市恰好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城市。
其实从2019年下半年(7月份)开始,新能源车市因受到补贴大幅退坡影响,就已经出现了大幅度的销量下滑。这一负面影响持续至1月份尚未消散,又遭到了此次疫情的又一轮冲击,可谓雪上加霜。疫情对1月份汽车市场产生的影响有限,真正所产生的影响或将在2月份及以后可显示出来。如此来看,2月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或将持续走低态势。不过与新能源在销量上的颓废气质不同的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概念股成为全球市场关注的焦点。近期特斯拉发布的2019年4季报令人惊艳,伴随着财报的飘红,特斯拉的股价也一骑绝尘,成功跻身为总市值仅次于丰田汽车的全球第二大车企。
伴随着特斯拉复工的利好消息,新能源汽车题材一步成为市场最热主题,令近期持续走强的特斯拉板块实现空中加油的效果,特斯拉概念再次掀起涨停潮,亚太科技、银邦股份、华昌达、文灿股份、旭升股份等相关个股集体涨停。同时,新能源汽车基金正在密集入市,争着站上风口。
长期稳定发展不会改变
然而疫情当下,市场上的购车需求和消费能力都被直接削弱,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断裂隐患进一步加大,同时汽车出口也变得更加困难。笔者认为车市尤其是新能源部分全年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全年市场不容乐观。疫情结束后,抑制的消费需求会在短期内得到释放,汽车市场将迎来一波短暂的消费高峰。
这波高峰期是非常需要政策引导的。2月10日,工信部又发布《关于修改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将对企业的“设计开发能力”的审查要求取消,新增对企业“技术保障能力”的要求,并公开收集意见。这对于已经确定将不会完全退坡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来说,是个极好的消息。而且不排除有更大力度的刺激政策再度推出。笔者坚信疫情给经济带来的是短期冲击,不会改变长期稳定发展的态势,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还将保持,这对汽车行业发展极其重要。截止2月12日,目前国内183个整车生产基地中,已有59个基地开始复工生产。在全部生产基地中,有43.7%的工厂于2月10日-2月16日复工,另有39.3%的工厂将于2月17日-23日期间复工。
下半年,传统车企尤其是跨国汽车巨头将掀起新品投放大战,尤其像大众MEB平台电动车等重量级选手的进场,或将产生新车带动效应提升一定的产销增长。如果疫情确实影响到了国内自主品牌车企新品的研发与投放速度,那么无论传统企业还是造车新势力几乎都将失去短暂的车市红利期,与合资汽车展开正面碰撞。大众MEB在2021年将真正形成百万产能,通用、福特这些巨头的纯电动车都会投放到中国市场,而特斯拉这样的龙头车企甚至可能在中国年产30万辆。也就是说,2020年是国内汽车企业抢占新能源市场最后的机会。
百姓评车
2020年,将是越来越充分的技术储备,越来越丰富的市场选择, 以及越来越残酷的竞争。对于车企来说,挑战中孕育了机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27家车企1月销量一览:自主品牌渐回暖,新能源车企持续走跌
截至2月16日晚,一汽集团、上汽集团、广汽集团、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以及日产、沃尔沃、马自达等车企陆续公布了其各自2020年1月份产销数据。从数据来看,即便深受春节、疫情影响,整体产销数据并不乐观,但这其中仍有闪光点的存在,如一汽、上汽、广汽及长安汽车等品牌自主乘用车销量回暖明显,增幅成功为正。但同时,新能源汽车普遍下滑的态势依然不容忽视,比亚迪新能源、北汽新能源以及江淮新能源均持续下滑。具体情况如下:
一、上汽集团:合资仍下滑,自主品牌渐向暖
日前,上汽集团发布了1月产销报告。数据显示,1月,该企业1月份共生产汽车41.9万辆,同比下滑32.7%;售出汽车40万辆,同比下滑34.6%。由于2020年春节提前,1月实际工作日较2019年1月同期少了5天,因此产销量的下滑并非不可理解。不过,据乘联会所公布数据显示,1月我国乘用车市场产销量分别同比下滑29%、21.5%,上汽集团的销量表现低于市场整体表现。
图片来源:上汽集团产销公告
具体来看,合资车企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在1月份跌幅分别达到了40.5%、30.5%,不过就两者接下来的规划来看,2020年都将是其各自的产品大年,尽管开局不利,但相信在接下来的产品攻势下,或逐步扭转局势。
上汽通用五菱1月销量为7.8万辆,同比下滑51.1%,成为上汽集团内部销量下滑幅度最大的企业。尽管销量表现不佳,上汽通用五菱却通过援产口罩持续霸屏,据了解,日前该企业已获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并通过专业检验,其援产的第一批口罩已经下线。
相比起合资企业,上汽乘用车表现堪称优秀,1月共售出新车6万辆,与去年同期持平,在春节提前,工作日减少的背景下取得如此成绩殊为不易。
二、广汽集团:广汽乘用车同比增长5.3%
日前,广汽集团发布了1月产销报告。数据显示,1月,广汽集团受春节、疫情影响,产销量分别达下滑24.3%、15.9%,至13.8万辆、17.6万辆,整体表现略优于整体市场表现。
图片来源:广汽集团产销公告
不过,该集团旗下包括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菲克等合资品牌,均表现比较疲软。具体数据来看,广汽菲克1月份销量仅为0.2万辆,同比下降77.6%;广汽三菱销量为0.8万辆,同比下降31.6%;广汽本田销量为6.2万辆,同比减少16.1%;广汽丰田销量6.8万辆,同比下降15.2%。而广汽乘用车则是该集团下唯一保持正增长的企业,1月销量为3.6万辆,实现同比增长5.3%。
三、长安汽车:长安福特回暖明显,1月销量同比增长4.2%
2月14日晚,长安汽车官方发布1月产销数据。数据显示,2020年1月,长安汽车产量为12.4万辆,同比下降13.7%;销量为13.5万辆,同比下降4.6%,整体表现略优于整体市场表现。
图片来源:长安汽车产销公告
尽管挑战重重,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依然交出了10.4万辆的成绩。当中,乘用车销量8万辆,逆势增长1.8%。而长安第二乘用品牌欧尚在1月同样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单月销售1.9万辆,同比增长48.4%。
合资品牌方面,此次长安福特的表现可圈可点。得益于2019年系列积极调整后,长安福特从去年12月开始呈现回暖迹象,1月实现销售1.5万辆新车,较去年同期增长4.2%。不过,另一合资品牌马自达的表现却依然不甚理想,1月销量0.9万辆,同比下滑27.8%。
四、长城汽车:1月销8.03万辆,同比降28.16%
2月12日,长城汽车发布1月份产销快报。总体来看全线品牌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仅出口市场出现了增长。具体数据显示,长城汽车1月份的产销量分别达到了7.7万辆、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1.8%、28.2%。此外,长城汽车1月出口0.4万辆,同比增长18.4%。
图片来源:长城汽车产销公告
具体来看,哈弗品牌1月份的销量为5.9万辆,同比下滑31.8%。作为长城汽车的高端品牌,WEY品牌1月销量为0.6万辆,较去年同期的1万辆出现了37.1%的下滑。而作为长城汽车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欧拉R1和iQ两款车型1月销量总计为0.1万辆,同比下滑了65.7%。
五、吉利汽车:1月销量同比下滑29%,但市占率再增高
2月13日,吉利汽车公布其2020年1月销量数据。数据显示,吉利汽车1月销量达11.2万辆,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9%,环比去年12月份减少约14%,已完成吉利汽车2020年销量目标141万辆的8%。
图片来源:吉利汽车
具体来看,吉利汽车SUV、轿车、MPV等全品类车型均有稳定表现,其中 SUV产品1月共销售6.9万辆,在当月总销量中占比62%,而博越、帝豪、帝豪GS、缤越4款车依然保持月销万辆的市场表现;轿车方面,轿车产品1月共销售4.2万辆,占当月总销量37%;吉利新能源及电气化则共销售0.5万辆;另,对外出口0.2万辆,同比去年同期下滑67.7%。
领克方面,其1月累计销售0.9万辆新车,至此,领克产品投放市场两年来累计销量已达25.7万辆。
六、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74.9%
2月10日晚,比亚迪官方公布最新销量成绩,数据显示,比亚迪1月销量共计2.5万辆,较去年同期的4.4万辆同比下降42.7%。
图片来源:比亚迪产销公告
具体来看,比亚迪1月份在燃油车领域表现较好,销量1.8万辆,较去年的1.5万辆同比增长18.3%;其中,轿车和SUV销量分别为0.4万辆和1.2万辆,分别同比上涨3.6%和108.1%。
而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却下滑明显,直接影响了比亚迪1月份的总成绩。数据显示,比亚迪1月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0.7万辆,较去年的2.9万辆同比下降75.1%;其中在乘用车领域,纯电动汽车销量0.5万辆,同比下降68.3%;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0.2万辆,同比下滑84.1%。
七、北汽新能源:1月销量同比下滑55.5%
受春节、疫情影响,车市整体向下,而新能源汽车方面,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1月新能源汽车乘用车的整体销量为3.9万辆,同比下降54.5%。
图片来源:北汽蓝谷产销公告
其中,据北汽蓝谷日前发布的2020年1月产销量公告来看,北汽新能源1月产量为0.2万辆,同比增长1028.2%,但是终端销售仅为0.2万辆,和去年同期相比下滑55.5%,市场表现略低于新能源汽车整体市场表现。
八、江淮汽车:1月轿车销量逆势增长26.8%
2月13日晚间,江淮汽车发布1月产销快报。数据显示,1月份其产量为3.8万辆,同比下滑31.1%;实现销量3.7万辆,同比下降30.2%。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量仅为0.2万辆,同比下降64.1%。
图片来源:江淮汽车产销公告
乘用车方面,整体板块共实现销售1.3万辆,同比下滑40.5%。其中SUV车型销量下降幅度最为明显,1月销量为0.4万辆,同比下降70.4%;MPV车型1月销量为0.4万辆,同比下降21.1%;轿车1月销量为0.5万辆,同比上涨26.8%。
九、一汽集团:1月销35.2万辆新车,同比增长18.2%
从一汽集团官方获悉,今年1月,一汽集团整体销量为35.3万辆,同比增长18.2%。
具体来看,一汽奔腾官方数据显示,截止1月22日销售1.39万辆,同比增长60.4%。根据规划,奔腾2020年将加快布局S和E系列两大产品线,继2019年完成11.4万辆的销量后,2020年将挑战年销20万辆的目标;红旗品牌则在过去一个月中实现销售1.3万辆新车,同比增长142.7%,实现其20万辆年销目标的6%。
合资品牌方面,整体生产新车20万辆,销售新车26.1万辆。其中,一汽-大众生产新车14万辆,销售新车18.5万辆;一汽丰田生产新车6万辆,销售新车7.6万辆。
此外,据盖世汽车了解,一汽集团已于2月10日复工复产,其表示,将在一季度努力增加产能,力争把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十、沃尔沃:中国市场同比下滑16.2%
2月4日,沃尔沃汽车公布了其1月份全球新车销量。数据显示,在过去1个月中,沃尔沃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共售出4.6万辆新车,同比下跌约9.7%。尽管1月销量出现了下跌,但是沃尔沃汽车对于2020全年销量依然有信心实现增长。
在中国市场,沃尔沃汽车的月度销量同比下滑16.2%,为1万辆。2019年,中国新车销量再次下滑,但是沃尔沃汽车的销量依然实现了逆市增长。不曾料想,2020年车市却以一场战“疫”开始。
为减轻疫情对经销商带来的压力,沃尔沃汽车宣布放宽业绩考核,也不设定2月销售目标,成为第一家为经销商提供补贴的企业。此外,沃尔沃汽车还将直接为经销商工作人员提供超千万人民币的人员补贴,最小化疫情对经销商人员收入的影响。与此同时,沃尔沃汽车还为车主提供上门保养、维修等服务,并对符合条件的车主延长享受延长保修权益至2020年4月30日。
十一、日产汽车:豪华品牌英菲尼迪逆势涨4.3%
近日,日产汽车正式对外发布1月份在华销量。统计显示,在春节假期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日产今年1月份共售出新车11.8万辆,同比下滑11.8%。
东风日产、东风启辰、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郑州日产的销量在经历连续四个月的反弹后,均在冰冷的现实面前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具体而言,东风汽车有限旗下乘用车事业板块(包括东风日产和东风启辰)1月的销量为10.1万辆,同比下降10.9%。其中,东风日产销量(包括进口车型在内的日产品牌车型)为9.2万辆,同比下降8.1%;东风启辰则由于市场基盘较薄弱加上正处于战略深度调整的当口,因此仅取得了0.9万辆的成绩,同比下滑了32.1%。
而旗下豪华品牌东风英菲尼迪1月销量0.3万辆,同比获得4.3%的增长。目前英菲尼迪在售的国产车型有豪华中型轿车Q50L和豪华中型SUV全新QX50,两款车型也占到品牌在华销量的近90%,虽然单车销量基数仍不大,但市场表现正逐渐回暖,对于英菲尼迪来讲是一个良好的信号。
十二、马自达:一汽马自达1月销量同比增长7.5%
2月5日,马自达(中国)发布了2020年1月马自达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业绩(零售)。数据显示,在过去一个月中,马自达共销售2.1万辆新车,同比下滑8.2%。其中,两大合资车企一汽马自达、长安马自达分别实现销售0.8万辆、1.3万辆,同比增长7.5%、-15.2%。
关于接下来的规划来看,长安马自达将国产全新车型CX-30,作为长安马自达2020年的全新重磅车型,上市后有望提振长安马自达整体销量。
十三、蔚来汽车:整体交付1598辆 日均交付同比增22%
2月10日,蔚来汽车正式公布2020年1月交付数据。受春节假期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蔚来汽车1月整体交付1598辆,同比下跌11.5%,环比下跌近半。当中, ES6交付1493辆, ES8交付105辆。截止目前,蔚来汽车已累计交付33511辆。
对于1月的销量表现,蔚来汽车表示,受假期和疫情影响,今年1月相比去年同期减少5天。以此来看,1月蔚来的日均交付量接近100辆,相比去年同期的82辆提升22%。另据透露,截至2020年1月31日,蔚来已在全国开设83家门店,其中包括22家蔚来中心和61家蔚来空间,销售网络已经覆盖全国59座城市。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5月国内新能源汽车数据概览
引言:昨日从朋友那里了解到5月份新能源汽车合格证的情况,总体来说并不是特别好,在5月份整体的燃油车恢复比较好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怎么卖将成为一个大的课题。目前新能源汽车两级分化比较厉害,特斯拉在中国的加速推进,对于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在原有的市场产生了挺大的影响。
01 5月新能源合格证数据概览
5月新能源汽车合格证为7.7万辆,同比下降33.1%,前五个月累计26.5万辆,同比下降45.7%。半年过去了,合格数据不是特别理想。在各条战线,随着各级政府的节流措施落实,能客观上帮上新能源汽车兑现销售的主要落实到了限购城市的支持。这里后续会具体根据上牌数据来讨论。
图1 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的产量
1) 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乘用车的合格证为7.1万辆,同比下降30.4%,今年累计24.3万辆,同比下降45.6%;总体来说恢复的并不理想,下个月又是补贴退坡的节点,由于退的比较少相比去年不太会有抢装的事情发生,这个领域也在慢慢回顾理性,大部分车企都在思考长期怎么走。如果我们把每个月1万台的Tesla拉掉,今年产销量对于产业链大多数企业来说很难撑住。
图2 新能源乘用车的产量恢复情况
2) 新能源客车产量同比下降45.3%,20年累计同比下降52.5%;新能源货车由于去年的基数比较高,同比下降66.7%,20年累计下降36.0%。这两块短期内很难有好的起色。
图3 新能源客车的情况
02 为什么新能源汽车难卖了?
其实我们回顾2018-2019年的市场,最主要就是补贴400公里左右长里程车辆使得车型结构从A00往A级转型,使得10万以下的车型转到2019年的10-20万的车型(这里包括价格较高的PHEV),而2020年由于特斯拉的进入使得整个结构比例给25万以上的车型占了比较高的比例。
图4 2018年-2020年的新能源汽车上险结构
其实这也意味着,很多的车企给挤压在围绕限购城市的区域发展,集聚在工厂所在城市的发展带,而且想要往其他地区渗透带来的竞争异常激烈。特别是B级和C级,自主的市占率进一步给压缩在30%-40%左右,目前能站稳的主要是在A级和以下的车型。
图5 2018-2020年合资和外资品牌逐步渗透
今年突出的特点是营运类车辆的需求并不多,主要以个人需求为主,这就使得4月典型的上牌量在各个领域出现分化,在限购城市和非限购城市要同时表现才能在今年的竞争中站住脚跟,这就使得在各个大城市的口碑和车型特色成为分水岭。
图6 4月份上牌数据按企业分细致分类
如下上牌数比较靠前的纯电,我们熟悉的几款A级车都是靠营运方向才能撑住量,而A00级别确实以个人为主,但是价格确实完全守不住的。新造车企业确实是面向个人消费者在做,但是这个市场有限,能够维持的量是有限的,而且这是个完全红海的市场,限购城市要占到一半左右。在限购城市的有限市场里面去抢这个市场确实对各家来说都是很辛苦的一个事。
图7 按主要的纯电动车型分类
小结:北京的2万张新增新能源牌照,特别备注了无车家庭,一方面也是缓解人民群众的需求,也能说明在补贴很少的条件下打开BEV的个人市场怎么弄是个大的行业课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1月新能源车市场销量分析!
2020年,一个“南”字开了头,一场疫情,对众多行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汽车行业同样也不例外,工厂延长假期、4S店冷冷清清,可谓是损失惨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近期各大车企开始陆续公布1月的销量成绩单了,新能源汽车1月下滑54.4%,可见日子真是不好过啊!
众所周知,近几年国家对新能源车大力扶持,降价、补贴各种优惠政策是层出不穷,在这样的诱惑下,买新能源车的人是越来越多了。不过到了2019年,随着补贴政策的不断削弱,不少新能源车企的销量出现了明显下降,于是很多人都开始质疑:新能源车是不是不行了?
嘘......反正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1月,多家新能源车企的销量出现了暴跌,像比亚迪、北汽新能源这样的行业大佬也未能避免。当然了,1月销量是受到春节假期影响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客观一点的看待。好了,接下来我们就详细说下各家车企的情况吧!
比亚迪:新能源车型大跌75%
是的,你没有看错,2020年的第一个月,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型同比暴跌了75.12%,仅有7133辆,确实是有点寒碜。不过与新能源车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比亚迪的燃油车,根据数据显示,比亚迪的燃油车1月共售出18040辆,同比小幅度增长18.28%。
而更让人担忧的是,作为自主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比亚迪已经连续六个月出现环比下滑了,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虽然旗下的王朝系列和e系列产品已经逐步获得了消费者认可,但是在补贴减少后还是“不够能打”,这一点值得深思!
北汽新能源:同比下滑55.54%,环比暴跌94.52%。
与比亚迪一样,今年1月份北汽新能源同样也很惨淡,销量数据仅为2006辆,这成绩对于一个连续7年蝉联国内纯电动汽车销量冠军的品牌来说,根本就拿不出手,虽然目前北汽新能源没有公布具体车型的销量情况,但估计还是北汽EU系列撑起了半边天,毕竟它们才是北汽新能源的销量支柱!
长城汽车:P8无销量?欧拉iQ仅5辆。
如今新能源已经是大势所趋,这不靠着SUV打天下的长城汽车,也开始一个劲的往新能源上靠拢了,只是它的新能源之路走的有点艰难,就长城汽车公布的2020年1月销量来看,混动车型P8未显示销量,这代表是0么?VV7的混动车型也未公布具体销量,只知道VV7在1月份一共卖了1551辆。
此外就是长城的纯电动品牌欧拉,目前旗下只有两款车型——欧拉iQ和欧拉R1。1月份欧拉iQ卖出去了5辆,同比暴跌99.75%,这样还能撑多久呢?而欧拉R1的1月销量为1295辆,还好算是扳回了一点“面子”。
吉利新能源及电气化车型:同比下滑47.22%
处于同样的环境下,吉利新能源的销量同样也下滑得比较厉害,1月包含电气化车型只卖了4762辆,同比下滑达到了47.22%,看来补贴减少确实对新能源车型打击挺大的。好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的疫情,吉利汽车在2月份已出台了多项政策,主动为经销商进行减负,这一点值得点赞!
蔚来汽车:销量同比下滑11.47%
蔚来汽车算是造车新势力中混得比较好的品牌,基本每个月都有数千辆的销量,2020年1月蔚来品牌整体交付量为1598辆,同比下滑11.47%,其中蔚来ES6交付1493辆,蔚来ES8交付105辆。可见蔚来ES6是越来越受欢迎了,或许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会成为蔚来汽车的销量支柱。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乘联会发布数据,2019年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批发量同比增长5.1%
1月9日,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乘联会)公布了2019年全年的产销数据。在新能源领域,2019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批发量为106.0万辆,同比增速为5.1%。其中,12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13.7万辆,环比增长73.5%,同比下降15.1%。
解读:能够保住整体正增长还是很不容易的。
由于补贴退坡的影响,中国的新能源市场进入2019年下半年一直在同比下滑。
12月纯电动乘用车批发11.9万辆,同比下降8%,环比11月增长76%;1-11月的纯电车用车批发量为73.1万辆,全年纯电动汽车约为85万辆,占比超过80%。
12月插混车型批发销量1.5万台,1-11月插混车型累计销量19.1万台,全年累计销量约为20.6万台,插混车型在新能源中占比为20%。
从车型上来看,相对于2018年,A00级纯电动份额从49%下降到26%,A级电动车从33%上升到56%,A级电动车超越A00级电动车成为市场份额最大的车型。
全年销量表现较好的新能源车型(含插混)为:
A00级:宝骏E100、奇瑞eQ、长城欧拉R1;
A0级:比亚迪元EV;
A级:北汽EU系列、帝豪EV、比亚迪e5,广汽的Aion S表现也不错;
B级:唐DM、帕萨特插混、蔚来ES6;
C级:宝马5系插混、蔚来ES8。
以上险数分析,1-11月,累计上险的纯电动个人用户车型共有约25.9万辆,占纯电动乘用车上险总数的46%;营运类车型19.74万辆;非营运单位上险的车型为10.64万辆。
全年纯电动终端个人消费占比可能不足5成,个人上险数又以北京、深圳等限牌城市为主;运营车辆上险,广州、深圳、杭州较高,均超过1万辆;非运营单位上险,保定、柳州表现较突出,分别对应宝骏、欧拉的产地。
纯电动市场仍然存在个人消费仍以限牌城市为主,个人消费在总体销量中占比过低的问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1月新能源车销量排名:理想汽车成绩单首次公布
综合最新媒体报道和乘联会发布的数据,2020年1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销售4.2万辆,同比下滑57%。1月份受春节比往年提前及疫情因素的影响,国内新能源车市场销量同比大幅下滑。比亚迪汽车、北汽新能源两大新能源主力企业销量同比跌幅更在50%以上。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受新冠疫情影响,部分车企的数据,并非最终数值。
理想汽车成绩单公布 1月销售1180辆
2020年1月车企新能源车销量排名
从各大车企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来看,部分车企形势可谓严峻。1月,比亚迪汽车销售新能源乘用车7238辆,同比减少77.3%。同时,北汽新能源销售2006辆,同比下降55.5%。在国内新能源市场,比亚迪汽车、北汽新能源销量均属于第一梯队。尽管受春节影响销售时间缩短近30%,两大主力车企销量降幅还是让人有些意外。
除比亚迪汽车、北汽新能源外,上汽乘用车、吉利汽车、奇瑞汽车也是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的主力企业。1月,上汽乘用车销售3743辆,同比下降39.3%。尽管同比下跌幅度也超过30%,上汽乘用车销量表现却也明显好于吉利汽车、奇瑞汽车。吉利汽车新能源乘用车销售1277辆,同比下跌幅度高达81.6%;奇瑞汽车销售1020辆,同比下跌72.7%。上述数据,多少和车企在去年年底的冲量,以及大客户销售的情况有关。
在销量增长方面,近期表现较好的广汽新能源、一汽轿车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继续保持稳中有升。1月,广汽新能源销售3003辆,同比增长52.7%;一汽轿车销售2200辆,同比增长13650%。一汽轿车1月销量主要依靠奔腾B30 EV销量稳定发挥。1月,奔腾B30 EV销售2161辆。规模较大的移动出行公司,对新能源车企的销量,仍然具有重要影响。
在造车新势力方面,理想汽车在1月公布月度销量成绩单。1月,理想汽车销售1180辆。此外,月销量突破1千辆的造车新势力企业还有,蔚来汽车、威马汽车、合众汽车。1月,蔚来汽车销售1598辆,同比减少11.5%;威马汽车销售1027辆,同比下跌20.3%;合众汽车销售1001辆,同比增长253.7%。在国内新造车势力企业中,蔚来汽车仍然是销量最高的汽车企业。
与自主企业、造车新势力不同,合资企业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基本稳定。其中,华晨宝马、上汽大众月销量均在1千辆以上。1月,华晨宝马销售3600辆,居月度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榜第3;上汽大众销售1722辆,同比增长11.6%。
比亚迪汽车、北汽新能源旗下车型无缘销量前3甲
2020年1月新能源车型销量排名
比亚迪汽车、北汽新能源旗下均无车型进入月度销量前3甲。1月,荣威Ei5是国内月销量最高的单款车型。1月,荣威Ei5销售3068辆,同比增长2.3%。尽管月销量仅突破3千辆,荣威Ei5仍然是国内销量最高的单款车型。除荣威Ei5外,宝马5系 PHEV月销量也达到3千辆。1月,宝马5系 PHEV销售3000辆,居新能源月度排行榜销量第2。广汽新能源旗下的Aion S销售2648辆,排名第3。
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汽车一直是国内领先企业,旗下多款新能源车型销量长期处于前列。1月,比亚迪汽车旗下仅1款车型进入新能源单款销量榜前10名。1月,全新秦 EV销售1690辆,居月度榜第7。在月销突破1000辆的车型方面,比亚迪元EV、比亚迪e2、比亚迪唐DM在1月销量均突破了1千辆。1月,比亚迪元EV、比亚迪e2、比亚迪唐DM分别销售1177辆、1028辆、1005辆。
在造车新势力方面,销量突破1千辆的车型主要有,蔚来ES6、理想ONE、威马EX5、哪吒N01。其中,蔚来ES6销售1493辆;理想ONE销售1180辆;威马EX5销售1027辆;哪吒N01销售1001辆。蔚来ES6目前是造车新势力中销量最高的单款车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中汽协:1月汽车销售或为194万辆,新能源汽车降54%
[ 亿欧导读 ]?由于春节假期和突发疫情的双重影响,2002年1月汽车产销降幅扩大,新能源汽车销量更是同比腰斩。
作者丨丁唯一
编辑丨张宇喆
特殊时期下,中国车市的下滑也是可以预见的。
2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外发布了上月中国汽车工业产销数据。2020年1月的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降幅明显,今年春节假期在元月份,有效工作日17天,比去年减少5天;其次是由于疫情爆发导致的延迟复工,因此有效工作日较少是今年1月份产销下降的主要原因。
由于春节假期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影响,2020年1月汽车产销降幅扩大。乘用车和商用车都处于下滑趋势中,商用车表现略优于乘用车,乘用车产销同降幅大于汽车总体。
中汽协会重点企业集团统计数据预计,2020年1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8.3万辆和194.1万辆,环比分别下降33.5%和27.0%,同比分别下降24.6%和18.0%。
其中,乘用车产销预计分别完成144.4万辆和161.4万辆,环比分别下降33.9%和27.1%,同比分别下降27.6%和20.2%。
商用车产销预计分别完成34.1万辆和32.6万辆,环比分别下降31.4%和26.7%,同比分别下降7.8%和5.7%。
新能源汽车降幅更加明显,新能源汽车产销预计分别完成4.0万辆和4.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5.4%和54.4%。
中汽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2020年整体汽车市场趋于稳定,但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打乱了行业的正常运行节奏。”
短期内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将受到巨大冲击,零部件供应体系被打乱;从长期来看,疫情的“蝴蝶效应”会逐步显现,或将影响未来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根究中汽协会对目前受访的300多家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反馈的信息综合分析表明,本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影响大于2003年的非典,对于本来处于调整期的汽车行业影响更大。
中汽协会指出,疫情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购车需求和消费能力短期内明显下降
疫情爆发以来,汽车消费力被抑制。大规模的隔离现状减少了短期内的购车行为。同时,疫情对部分行业的运行影响较大,也将直接影响相关从业人员的收入,从而影响一至三线城市的换购需求,以及四线以下城市和乡镇等农村的首购车需求。
2. 企业生产进度受阻
受疫情影响,全国各地均出台了延迟复工的通知。据中汽协会对超过300家整车、零部件企业的调查统计表明,延迟复工导致企业较往年平均少开工7-11天(湖北地区更久),造成企业生产力不足。
很多省市区域及乡镇道路已出台限行严检、实施高速严查等措施,影响整车、零部件运输,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生产问题。特别对于近期负责加急生产负压救护车的企业而言,任何环节的阻碍都将影响整车生产,进而造成订单交付的延迟。
3. 企业出口困难增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于此,一些国家和企业已经以防止疫情扩散为由,拒绝接受已经订购的货物,对原有的订单也做出了撤销。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60个国家发布了对我国的入境管制措施,这也造成我国汽车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受到阻碍,加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的难度。同时,由于不能及时复工导致的供应链紧张,造成出口订单延迟交付,给企业后续的订单签订造成了负面影响。
4. 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隐患加大
受复工延迟的影响,汽车企业的生产和营业停摆,收入和现金流中断,但是房租、工资、利息等费用仍需支付,极大考验企业的资金实力。根据中汽协会对行业企业的调查结果,零部件企业受的影响更大。部分体量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主要以零部件企业为主)将面临破产倒闭的困境。
5. 企业应对标准法规的难度大幅加剧
此前,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国六排放标准要求2020年7月1日轻型车实施更为严格的颗粒物数量(PN)限值,以及全国范围实施国六标准A阶段;交通运输部此前发布的《营运货车安全技术条件 第1部分:载货汽车》(JT/T 1178.1—2018)标准中第三阶段要求将于2020年5月1日实施,《营运货车安全技术条件 第2部分:牵引车辆与挂车》(JT/T 1178.2—2019)标准预计于2020年5月1日实施。
受本次疫情对生产、销售的负面影响,企业难以在相关标准实施之日前消化现有库存(产品、零部件)。同时,检测机构、试验场复工时间一再延后,也延长了企业产品认证周期,进而延缓产品上市时间。
另外,对于下一阶段的行业判断,中汽协会表示,此次疫情对汽车行业的一季度运行情况影响巨大,汽车产销情况都会出现大幅下滑。不过,疫情结束之后,可能会迎来一波被抑制的消费需求,汽车行业或将迎来短暂的消费高峰。
对于2020年全年,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全年的汽车市场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编辑:张宇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北汽新能源1月销量2006辆 同比下滑55.54%
?1,北汽新能源1月销量2006辆 同比下滑55.54%
北汽蓝谷日前发布了企业在2020年1月的产销量数据,北汽新能源1月产量为1602辆,同比增长1028.17%,但是终端销售仅为2006辆,和去年同期相比下滑55.54%。
图:北汽蓝谷官方公告
不仅仅是北汽新能源一家,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1月新能源汽车乘用车的整体销量为3.9万辆,同比下降54.5%。在销量大幅下滑的背后,有两个众所周的原因和一个不明显的因素。
春节和疫情的双重影响
通常情况下,受产品性质的影响,汽车的销量会在年初有一定下降,一方面是前一年12月份的销量透支,另一方面则是受春节假期的影响。
北汽新能源自2019年以来,通过“产品向上,品牌向上”的战略重新布局了旗下产品线以及产品定位,全新的EU系列和EX系列正在逐渐取代原来EC系列的产品地位,成为品牌旗下的销量主力,而其销量在2019年底的突然爆发,也可以被视作是对1月销量的提前透支,在春节来临之前通过各种优惠方式刺激销量的进一步增长。
另一方面,则是从春节前夕就已经初具爆发之势的疫情所导致的人员流动性降低,而随后的春节假期则进一步缩短了1月的有效销售时间,而时逢农历新年的另一个影响就是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从大宗商品向小宗商品转移,消费者对于汽车的购买力下降也成为了北汽新能源在1月销量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的原因之一。
补贴退坡的“余震”
北汽新能源1月销量的同比大幅下滑,除了疫情和春节假期的影响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可能在于补贴。
2019年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退坡有两个关键节点,3月底和6月底,彼时尚有较大幅度补贴的新能源市场,北汽新能源作为新能源市场表现优异的车企在销售淡季获得4512辆的销量成绩自然更加容易,而在补贴退坡之后,新能源市场也随之受到了较大影响,而北汽新能源1月份的销量下滑,也可以看做是对2019年(除12月)下滑趋势的一种延续,并非北汽新能源一家会受此影响,大部分新能源车企也会同样受到波及,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产品和需求两方面进行调整,并非某一家车企就能扭转的局面。
随着疫情发展,复工时间也从1月31日推迟至2月10日,而为避免疫情的进一步扩散,类似于4S店等公共场所的人流量恐怕还要等疫情相对稳定之后才会有所恢复,在那之前,车市的销量应该仍会延续目前的下滑趋势,不过也不用过度担心,积压的需求一定会在疫情过去之后得到释放,销量急转而上的拐点的出现,也值得我们期待。(来源:盖世汽车?夏雁铭)
2,特斯拉寻求融资20亿美元
(图片来源:特斯拉官网)
【盖世汽车】据外媒报道,2月13日特斯拉宣布,计划通过发行普通股融资20亿美元,改变了此前多次宣称的“不会出售新股”的政策。在过去几个月中,特斯拉股价一路上涨。
特斯拉表示,该公司将发行265万股新股,该公司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将会最多购入价值1000万美元的股票,公司董事会成员、甲骨文联合创始人Larry Ellison将会购入最多100万美元的股票。特斯拉表示,该公司计划通过此次所得的资金来巩固其资产负债表,以及一般性企业用途。
在当日美股盘前交易中,特斯拉股价最多下跌7%,而在早盘中该股挽回了部分损失,跌幅收窄至1%左右。自去年10月份该公司发布季度盈利财报以来,特斯拉股价已经提升两倍,当前特斯拉市值已经超越了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的市值总和。
此前马斯克曾多次对投资人表示,尽管该公司有着多项金额不菲的计划,例如新车型的生产、中国工厂产能的提升,以及首座欧洲工厂的建设,但是他们并没有融资的需求。
在1月29日举行的财报电话会议上,有投资人询问特斯拉为何没有利用其上涨的股价来加速生产。对此,马斯克的回应是:“现在融资没有意义。”马斯克表示,该公司有能力靠自己产生足够的现金,为其各项计划提供资金。马斯克说到:“为了偿还债务而稀释公司股权,听起来并非明智之举。”
马斯克还表示,特斯拉需要生产更多的电池,从而提升车辆的产能。此外,电池产能还关乎该公司其他一些项目,例如如果无法提升电池产能,其电动半挂卡车项目就将无法推进。特斯拉当前还在开发其电动皮卡、新一代电动超跑Roadster,以及该公司的自动化驾驶功能。
考虑到马斯克此前的言论,特斯拉最新的融资决定会让部分投资人感到惊讶,Wedbush分析师Daniel Ives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在我们看来,本次融资的规模比许多人预期的都大。但是我们相信这是马斯克和董事会所做的一个明智的决定,该公司重新获得了优势地位,而他们将利用这一点。”
截至2019年底,特斯拉的未偿还债务金额为134.2亿美元,今年1月份的财报显示,该公司已经连续第二个季度实现盈利。特斯拉还表示,今年的产量将轻松超越50万辆。
去年5月,为了在中国开始生产车辆,以及开发包括Model Y和Semi商用卡车在内的新车型,特斯拉融资大约23亿美元。在上一轮融资之后,特斯拉在上海建造了一座价值20亿美元的工厂,并且发布了未来感十足的Cybertruck皮卡。其上海工厂也已经于上个月开始交付车辆。
在本次融资中,高盛与摩根士丹利为特斯拉的联合账簿管理人,巴克莱、美国银行证券、花旗集团、瑞士信贷、德意志银行证券和富国银行证券为额外账簿管理人。承销商将可最多购入3亿美元额外股票。(来源:盖世汽车?星云)
3,特斯拉:冠状病毒成新财务风险
(图片来源:特斯拉官网)
【盖世汽车】据外媒报道,特斯拉公司于2月13日表示,由于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国和世界各地爆发,有可能会对该公司的业务产生实质性不利影响。
该公司在其2019 10-K文件中的风险因素部分中首次提及了“流行疾病”,并将其视为公司财务将面临的新风险。
特斯拉在这份文件中写到:?“从2019年底开始,媒体报道了一种起源于中国的公共卫生疫情,导致中国政府采取预防行动,暂停了部分商旅和商业活动。上海超级工厂因此短暂关闭了一段时间,工厂已于2020年2月复工,重新加入了我们持续运营的美国工厂的行列。现在尚不清楚,如果疫情持续下去,全球供应链,尤其是汽车配件供应链是否会受到影响,以及会受多大的影响。此类不受我们掌控的事件,或将带来有关的费用或是延误,从而对我们的业务、经营业绩以及财务状况产生重大的不利影响。”
此前,特斯拉首席财务官Zach Kirkhorn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谈到股东对本次疫情的担忧时,淡化了疫情可能对该公司产生的影响:“目前,由于政府要求关闭工厂,上海工厂Model 3的产能提升进程将推迟一周到一周半的时间。这可能会对本季度的盈利产生轻微影响,但是由于上海产Model 3对利润的贡献仍处于初期阶段,因此其形成的影响有限。我们还在密切关注弗里蒙特工厂的供应链是否会出现中断。截止到目前,我们没有发现任何实质性的东西。”
本周早些时候,在上海政府的协助下,特斯拉上海工厂重新开工,之后该公司股价迎来上涨。目前尚不清楚特斯拉以及其他车企位于中国的工厂何时能够恢复满负荷生产,或是至少将产能恢复到上月底关闭工厂之前的水平。此外特斯拉还在中国临时关闭了其所有门店。(来源:盖世汽车?星云)
4,英国禁售燃油车时间提前至2032年
(图片来源:捷豹官网)
【盖世汽车】据外媒报道,英国禁止销售化石燃料动力车辆的截止日期又一次提前,当前距离燃油车告别英国市场仅仅剩下12年的时间。
英国交通部长Grant Shapps 在2月12日表示,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所领导的政府寻求在2032年之前停止销售汽油和柴油新车,从而实现在本世纪中叶达到零排放的目标。
最新的目标比约翰逊一周前宣布的2035年最后期限提早了3年,比英国政府两年半以前宣布的2040年最后期限提早了8年。Shapps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上周首相曾表示,我们希望至少在2035年以前做到这一点。我们以前说过2035年,甚至是2032年。”他表示,咨询文件中将会包括2032年这一选项。
英国的这一决定很有可能会加剧汽车制造商的担忧。制造商此前已经警告称,2035年禁售内燃机车辆的目标,将给销量带来巨大影响。车辆制造商表示,新目标必须伴随财政激励、政策和投资共同到来。
约翰逊的这个新目标,也包含混合动力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今年1月份,这两种车型的销量超过了1.3万辆。当月,纯电动汽车销量提升两倍,至4054辆,搭载替代动力总成的车辆本月市场占有率约为12%,达到历史最高位。
英国政府希望这项禁令可以促进纯电动汽车的销量,这种车辆不仅能够降低污染,还有助于吸引车辆制造商加入约翰逊的保守党政纲宣言,建立英国首座电池超级工厂。(来源:盖世汽车?星云)
5,特斯拉为建工厂砍伐树木 遭德国法庭制止
(图片来源:特斯拉官网)
【盖世汽车】据外媒报道,为了在德国建造其第一座欧洲汽车和电池生产工厂,特斯拉在柏林附近进行了森林清理工作。但是,2月16日,柏林和勃兰登堡州高级行政法院命令特斯拉停止砍伐树木,而这项命令对于当地的环境保护者来说是一次胜利。
去年11月,特斯拉宣布将在德国勃兰登堡州东部的格伦海德建造一座超级工厂。此前,勃兰登堡州环境办公室曾批准特斯拉为建设工厂清理92公顷的森林。然而,超级工厂的规划当前尚未得到批准,这意味着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公司正在进行的准备工作,需要他们自己承担风险。
法院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已经发布了要求特斯拉停止砍伐树木的命令,因为特斯拉只需要再花3天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全部砍伐工作。如果不尽快发布命令,在法官对当地环保组织所提出的诉求做出最终裁决之前,特斯拉就将早已完成了砍伐。向法院提起诉求的环保组织名为勃兰登堡绿色联盟(Gruene Liga Brandenburg)。
反对特斯拉建厂的人吸引了当地与国家级立法机构的注意,数百名示威者抗议称,超级工厂将对当地野生动物的生存以及供水造成威胁。
当前特斯拉在美国拥有两座超级工厂,并且在中国上海还有一座。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开始相信马斯克的愿景,自去年6月初以来,该公司股价已经飙升了340%。(来源:盖世汽车?星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1月国内汽车销量同比下滑18% 中汽协:全年车市不容乐观
根据中汽协对重点企业集团统计数据,我国汽车1月产销量分别为178.3万辆和194.1万辆,同比分别下滑24.6%和18%。
“1月我国汽车产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受今年春节假期影响。”2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1月汽车销量数据影响不大,主要影响2月及后续几个月。
“此次疫情导致的供应链、终端市场、零部件中小企业资金压力等问题,对本就处于下行态势下的国内车市将‘雪上加霜’。”陈士华说。
2月汽车销量令人担忧
中汽协数据显示,1月,我国乘用车产销预计分别完成144.4万辆和161.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7.6%和20.2%;商用车产销量预计分别完成34.1万辆和32.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8%和5.7%。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也在1月出现“腰斩”。中汽协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产销预计分别完成4万辆和4.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5.4%和54.4%。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计为3.9万辆,同比下降54.5%。
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看来,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下滑仍与2019年新能源补贴大幅下滑有关。
相较于1月我国汽车市场表现,2月的汽车产销量更让外界担忧。“2月是汽车行业生产经营的恢复期,但由于大部分企业延迟一周及以上时间复工,致使2月上旬汽车销量几乎为零。所以,2月国内车市的销量可能比预期更低。”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预计,2月我国乘用车零售销量将下降30%以上,1-2月或将累计下降25%以上。
据中汽协统计,截至2月12日,在183个整车生产基地中,仅有59个基地开始复工,占比32.2%。“在这些已经宣布复工的生产基地中,真正实现全面复工的很少,多数生产基地为半复工或是为复工做准备。”陈士华表示,按照企业少开工10天计算,并考虑到复工后人员、产业链供应短期无法满足生产需要,预计将影响汽车行业产量超过百万辆。如果停工时间进一步延长,2月汽车产量影响将进一步扩大。
不仅如此,疫情期间,消费者居家自我隔离,极大减少了短期内的购车行为。中汽协认为,疫情结束后,将促进释放个人首次购车需求。乘联会也认为,此次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消费者的出行习惯,将加大消费者对私家车的刚需,助推无车用户的购车意愿。
全年车市将呈前低后高走势
今年年初,中汽协曾预测,我国汽车行业将结束2019年的深度调整局面,将在今后几年逐步恢复,2020年车市总体趋势平稳。但由于此次疫情爆发,打乱了行业的正常运行节奏,短期内汽车生产和销售将受到巨大冲击。
根据中汽协对300多家整车和零部件企业进行的疫情影响调研,本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影响大于2003年的非典。“此次疫情对汽车企业尤其是对零部件企业影响最大。”陈士华表示,复工延迟导致企业生产和营业停摆,订单违约导致的违约金赔偿等将使这些中小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这也将直接导致一批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型企业(以零部件企业为主)面临破产倒闭风险。
对于企业面临的困难,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表示,中汽协第一时间已将收集到的情况向上级部门反馈。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恢复经济、稳定市场预期、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型零部件企业需要做的是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做专、做精,将产品做到极致,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拥有生存下来的资本。”许海东认为,经过此次疫情,企业在后期需要努力培养自身抗风险的能力。
中汽协预测,疫情对于我国汽车市场发展短期影响较大,尤其是对今年第一季度的汽车产销量影响较大,产销量将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中汽协认为,2020年,我国车市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但全年汽车市场发展仍不容乐观。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