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电动汽车无限充电

电动汽车无限充电

发布时间:2021-09-03 10:14:46

1、无线充电技术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

相比较于国外众多厂商参与的盛况,国内研究无线充电技术的机构并不多,其中以中兴、比亚迪、重庆大学等为代表。其中中兴于2013年就开始研发无线充电技术,2014年推出了成熟具体的产品和方案。目前中兴的无线充电方案已经开始在部分城市正式投入使用。不同于中兴的广为人知,比亚迪据说在2005年就申请了非接触感应式充电器的专利,并在2014年卖给犹他大学的一辆纯电动巴士上配备了WAVE无线充电垫。至于科研机构的代表重庆大学,据说在2002年开始研究给汽车充电的“大功率无线电能充电传输装置”。
目前在国内,虽然无线充电技术没有国外成熟,但也已经开始在部分城市、地方投入运营使用,据了解北京已经在研究推广无线充电微循环公交车,并将于今年下半年在亦庄或是京郊区县已经有电动出租车的示范区域,开始进行无线充电的示范运行。
无线供电入选厦门市第八批“双百计划”,这也是无线充电高新技术项目首次进入福建和厦门,标志着无线供电产业已成为厦门高新产业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7.5万辆,2015年一季度达2.72万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增长使得市场对充电桩的需求越来越大,解决充电难题已经刻不容缓。虽然已有车企和充电公司投入兴建充电桩,但市场远远未达到饱和程度。而且相比较于充电桩,无线充电的建设成本更低,据了解中兴的一套无线充电设施建设下来成本大概2万元左右,并且还不受场地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在巨大的市场蛋糕诱惑面前,无线充电此时不分一杯羹还待何时?也许步入商业化还需要时间,但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此时切入并不晚。

2、宝马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板 就像给手机无线充电一样

据外媒报道,预计汽车制造商最快将在今年发布基于通用标准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板。充电器的工作方式或多或少与无线智能手机充电器的工作方式相同:将车辆停放到充电板上,然后充电自行开始,无需任何插入动作。

宝马汽车无线充电板

鉴于目前各个汽车厂商所设立的汽车充电站大多只能为各自品牌汽车所用,无线充电板的目标是使消费者尽可能容易地为电动汽车充电,并使将来在公共场所和家庭中的无线充电点标准化。另外还可以减少电动汽车车主在家里安装昂贵充电器的需求,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电动汽车的初始实际成本。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汽车工程师协会提出了一个标准,该标准正处于开发的最后阶段。

德国汽车制造商宝马已经展示了一个汽车无线充电板,车主可以将其放在车库的地板上。当汽车停放在适当位置并熄火时,充电板会自动开始为汽车充电。

保时捷充电公园

现在还不能保证无线充电将在未来无处不在或被大规模采用。市政当局必须确信安装公共无线充电站的额外成本是值得投资的,特别是在安装常规充电站的现有成本之上。

(图源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新能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有哪些类型?

新能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从基本原理上区分,主要有电磁感应式和磁场共振式。

 

电磁感应的研究聚焦在感应充电、无线充电、电磁感应和充电站领域;磁场共振的研究聚焦在无线电源、共振频率、感应系数、天线和发射器领域。

 

中兴、宝马、奔驰等采用电磁感应式技术原理,高通Halo、Witricity 采用磁场共振式技术原理。

 

电动汽车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通常分为供电和受电两部分。通常将一个受电线圈装置安装在汽车的底盘上,将另一个供电线圈装置安装在地面,当电动汽车驶到供电线圈装置上,受电线圈即可接收到供电线圈的电流,从而对电池进行充电。

 

电动汽车磁场共振式无线充电系统主要由电源、发射面板、车载接收面板以及控制器组成,如图所示。当电源发送端电能感应到共振频率相同的汽车接收端时,由共振效应对电池进行充电。

 

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方式来看,又分为静态无线充电和动态无线充电。

 

静态无线充电是在电动汽车停驶过程中对其充电,而动态是在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对其进行充电。

 

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技术主要是通过埋于地面下的供电导轨以高频交变磁场的形式将电能传输给运行在地面上一定范围内的车辆接收端电能拾取机构,进而给车载储能设备供电,可使电动汽车搭载少量电池组,延长其续航里程,同时电能补给变得更加安全、便捷。

 

动态无线供电技术的主要参数指标有电能传输距离、功率、效率、耦合机构侧移适应能力、电磁兼容性等。

 

一种方案是在行车过程中进行充电,需要将无线充电发送装置铺设在固定的路段上,电动汽车在此路段行驶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充电系统的发送装置进行电力的输送,在短时间内快速的进行充电活动,使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也可以补充电能,体现出随时进行充电的动态系统功能。

 

还有一种方案是利用智能电网进行无线充电控制,将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管理权限上交,由智能电网对无线充电装置进行控制。此种方法可以协调区域内的用电情况,在智能电网管控中通过对电动汽车行驶区域的电力使用情况及电力负荷情况来进行智能的充电及电力的控制,从而保证电网运行效果良好,电力使用情况在电网负荷的范围内。

4、车载无线充电怎么用

将车载无线充电器固定在驾驶室的合适位置,把无线充电器的USB数据线一头连接汽车点烟口,另一头连接无线充电器,固定好无线充电器的位置,确定稳固不会滑动后,放上手机即可充电。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

大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谐振式(大部分电动汽车充电采用此方式)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

车载无线充电注意事项

1、不要在潮湿的环境中使用车载充电器。 

 2、不要把车载充电器储存于潮湿的环境中。 

 3、使用的合适温度为0-45℃。 

 4、远离儿童。 

 5、不要充大功率的设备。

6、充完电要及时拔出插头,以免高温损伤电路。

5、未来的电动汽车,能不能像手机一样无线充电呢?

电动车未来能像手机一样,实现无线充电吗?

这个当然可以啊!不要说未来,现在就已经实现了。宝马生产的电动汽车,就已经可以无线充电了。只要驾驶员把车开到无线充电器的上方,系统就会自动给汽车充电。国产的某电动车企也在研究无线充电技术,目前已经进入实验阶段,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量产。其实无线充电技术并非什么高大上的技术,它就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或者磁场共振原理,实现电能的无线传递。这个技术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实现了,只是在汽车上应用的比较晚,最近几年在汽车上大火的手机无线充电,是车企宣传的一个重要卖点。

只是现阶段无线充电的功率较低,充电速度较慢,充电时间较长,并且只能慢充,无法实现快充,电能转换效率也不如插电充电效率高。比如宝马的无线充电功率只有3kw,而某国产电动车企做的无线充电方案最大功率可以达到11kw。这样的充电功率,与现阶段的充电桩功率相比,还是非常低的。比如常用的充电桩快充功率一般在60kw以上,慢充功率最小也在7kw以上,所以现在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还只是看起来很美好,但实用价值不高。

其实与固定式无线充电技术相比,汽车在行驶中充电技术才是最值得期待的。这个技术就是让电动汽车行驶在专用的公路上,在行驶中通过公路与电动汽车之间的磁场共振,实现给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就像我们的手机可以边充电边玩一样。这样就可以大大的延长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突破目前电动汽车续航短的技术瓶颈。如果能够让充电功率大于电动汽车行驶中消耗的功率,甚至可以让电动汽车的电量越跑越多。你想想,开一辆电动汽车去几百甚至几千公里之外的地方,不但不用停下来充电,反而会在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把电动汽车的电池充满电了,这是一件让人多么高兴的事,妈妈再也不用为你的车续航里程短犯愁了。

这种行驶中充电的技术,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实践了。比如韩国在2013年的时候,就铺设了一条12公里长的充电公路,电动汽车在上面行驶,就可以自动充电;还有中国在2017年12月,在山东济南修建了一条光伏高速公路,在公路的下面就设置了充电线圈,电动汽车行驶在上面就可以实现行驶中充电。只是这些技术目前都是在测试阶段,还有很多技术瓶颈无法解决,所以无法实际应用。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总有一天这种无线充电、行驶中充电技术会更加成熟完善,进入实用阶段,到那时,电动汽车的春天是真正的来临了!


这个问题我一直也在想,未来肯定会实现的。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以前没有的现在都变成现实了,以前的有线电脑现在也不用拉密密麻麻的网线了,这个世界什么都皆有可能。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已经实现·基本没有意义内容概述:无线充电原理,固定桩无线充电意义,无线充电道路的价值。

「无线充电」在手机领域被视为一项“高大上”的技术,不用插线直接把手机放在充电盘上就能充电,感觉真的是科技感十足……然而使用过这项功能的用户似乎很少能养成这种习惯,除非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利用中控预留的无线充电板才会有足够高的使用频率,这是为什么呢?



汽车无线充电无线充电分为低功率和高功率两种,普通智能终端采用的多为低功率设备,汽车使用的则多为高功率谐振式非接触充电,这些技术有哪些车企实现了呢?

早在1890年,尼古拉·特斯拉(非今天的美系新势力品牌·特斯拉汽车)就已经进行了无线搜横店的试验,只是特殊的阶段决定了这种试验没有什么价值,所以这一模式也就没有得到认可。在国内主要有三家企业与机构研发这种技术,比如中兴、重庆大学以及比亚迪集团,那么最早普及的无线充电设备是什么时候落地的呢?



外国汽车品牌中则有宝马、奔驰、沃尔沃等品牌同样参与这一领域,其中宝马汽车的EV/REEV车型已经有一些乘用车型使用。所以无线充电汽车并不是什么新鲜的科技,而且汽车C端用户的终端确实不具备推广的价值。因为即使是大功率的无线充电,相比接触式的有线充电效率还是要低一些;而相比高压直流的快充会差的更多,充电效率是限制这种技术普及的主要障碍。


无线充电车道如果说无线充电技术能够普及的话,其最佳方式是在车辆行驶中,实现充电效率超过平均电耗。

原地充电是以时间作为判断价值的基础,因为充电太慢会影响用车便利性。但是在移动中就不会有这种顾虑了,原因为最高车速也被限制在≤120km/h的范围内;随着三电技术的飞速升级,电动汽车的真实平均电耗可以低至15kwh/100km/1hour左右。


无线充电如果铺装在道路上,在汽车行驶中实现「充电≥耗电」。结果则会是长途驾驶几百或几千公里后,动力电池组的容量可能一点没少,反而被充满了……至此无限续航实现了,这是燃油动力汽车都绝对做不到的高水平。所以低效率的无线充电有很大的价值,只是替代充电桩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充电道路才是未来吧。

6、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主要是利用什么技术,什么和什么之间进行能量传输后,转化?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主要是利用了电磁感应定律中的互感。也类似于变压器,从初级线圈输入,然后在次级线圈上产生感应电流。主要是靠电与电之间的能量传输,然后将电转换成词实在感应出电。

7、汽车无线充电是怎么回事?

无线充电技术(英文: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Wireless charge technology )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

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如对手机充电的Qi方式,但中兴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式采用感应式 [1] 。大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谐振式(大部分电动汽车充电采用此方式)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

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

电磁感应式

初级线圈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目前最为常见的充电解决方案就采用了电磁感应,事实上,电磁感应解决方案在技术实现上并无太多神秘感,中国本土的比亚迪公司,早在2005年12月申请的非接触感应式充电器专利,就使用了电磁感应技术。

磁场共振

由能量发送装置,和能量接收装置组成,当两个装置调整到相同频率,或者说在一个特定的频率上共振,它们就可以交换彼此的能量,是目前正在研究的一种技术,由麻省理工学院(MIT)物理教授Marin Soljacic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该技术点亮了两米外的一盏60瓦灯泡,并将其取名为WiTricity。该实验中使用的线圈直径达到50cm,还无法实现商用化,如果要缩小线圈尺寸,接收功率自然也会下降。

无线电波式

这是发展较为成熟的技术,类似于早期使用的矿石收音机,主要有微波发射装置和微波接收装置组成,可以捕捉到从墙壁弹回的无线电波能量,在随负载作出调整的同时保持稳定的直流电压。此种方式只需一个安装在墙身插头的发送器,以及可以安装在任何低电压产品的“蚊型”接收器。

汽车无线充电这些优势是否能够成为无线充电产业发展的有利支撑,尚未可知。目前来看,无线充电那些对价格不敏感的高端电动汽车具备一定的应用可能。

8、汽车无线充电的原理详解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通过埋于地面下的供电导轨以高频交变磁场的形式将电能传输给运行在地而上一定范围内的车辆接收端电能拾取机构,进而给车载储能设备供电。

当开始充电时,电力发射器PTx通过其线圈产生交变电流,从而根据法拉第定律产生交变磁场。该磁场又由电力接收器PRx内的线圈拾取并由功率转换器转换回可用于对电池充电的直流电流。

磁场的一个关键特征是它可以穿过任何非金属非铁质材料,如塑料、玻璃、水、木材和空气。换句话说,电力发射器PTx和电力接收器PRx之间不需要电线和连接器,从而实现了无线充电功能。

(8)电动汽车无限充电扩展资料:

应用

沃尔沃在其经典车型C30上加装一个无线感应充电装置,让司机给汽车补充能量时只需要将车开到固定位置,而不接触充电电缆。

该装置由电池、充电感应器、交直流转换器和控制系统组成,以地面充电板作为媒介给电池“喂食”交流电,大约20分钟就可以充满电,如果用家用的照明电,则一般要6-8小时才可以充满。

9、汽车无线充电?

无线充电技术(英文: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Wireless charge technology )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如对手机充电的Qi方式,但中兴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式采用感应式 。大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谐振式(大部分电动汽车充电采用此方式)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


与电动汽车无限充电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