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江淮汽车新能源汽车销量

江淮汽车新能源汽车销量

发布时间:2021-09-06 00:53:15

1、江淮公布2月销量:覆盖多个细分市场,但依然卖不好电动汽车

?近日,江淮汽车发布了2月份产、销数据。其中产量为10494辆,同比下降66.86%;纯电动乘用车2月产量710辆,同比下滑69.61%。2月份销量为11550辆,同比2019年2月的31579辆下滑了63.43%;纯电动车单月销量仅为758辆,同比下滑67.61%。

从表格可以看出,江淮汽车2月份1万+的销量得益于乘用车和商用车细分种类繁多,从而积少成多。拆开看,2月份SUV销量为2142辆,轿车销量1049辆,MPV销量1250辆,鉴于所有品牌均受到春节和疫情双重影响,这里不再过多分析。值得关注的是,江淮旗下拥有丰富的新能源车型,但是2月销量仅为758辆。

要问江淮新能源车型有哪些?我们今天就来做个大盘点,有微型车江淮iEV6E、小型SUV江淮iEVS4和江淮iEV7S、中型车江淮iEVA60、小型车江淮iEV7、紧凑型车江淮iEVA50。除此之外,江淮汽车日前推出了iEV6E青春版智享型,补贴后售价7.25万元,该车整体设计延续了现款青春版车型,只不过采用了五座布局,它的推出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线。

不仅如此,全新紧凑型电动车江淮iC5已经开启预售。iC5共推出3款车型,补贴后预售价格区间15.5-18.0万元,新车和嘉悦A5共享江淮汽车的432平台打造,NEDC续航可达530km。

编辑短评:

2019年江淮汽车整体销量为42.1万辆,其中销售5.8万辆纯电动乘用车。2020年,江淮汽车提出了产销各类整车及底盘45-50万辆的目标,目标能否完成?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2020年6月份江淮新能源汽车销售多少台车?

6月份销售汽车量为10.2万,新能源汽车不错,也是国家发展的趋势。

3、江淮汽车的2019:2020年的产销计划定为45万-50万辆

作为自主品牌中的老牌企业,江淮汽车从1964年建厂至今已有超过50年的历史。回首过去,品牌在商用车、乘用车两个领域创造出不错的成绩,如成功研制出客车底盘、产销突60万辆等。然而随着时间流逝,近两年的江淮汽车也在经历了高速增长后,逐渐慢下脚步。

根据江淮汽车近期公布的产销快报显示,2019年12月新车销量3.45万辆,同比增长10.12%;而全年累计销量为42.12万辆,除了未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以外,还遭受了同比8.91%的下滑,下滑率跑输2019年我国汽车销量,可见车市寒冬威力。

不过,在如此的环境中还是有好消息出现的,那么就是12月中乘用车板块跌幅缩窄,商用车板块迎来增长。与此同时,2019年前三季度,江淮汽车实现营业收入372.42亿元,同比增长2.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2亿元,同比增长154.33%,全年有望实现有亏为赢。

但即便如此,江淮汽车在产品方面也不能掉以轻心,因此也就有了进入3.0时代后每年至少一款全新产品的规划;至于新能源领域,2019年至2021年间,品牌将有改款、全新车型在内的12款新车上市,并开发小型车、紧凑型轿车和紧凑型SUV在内的3个全新平台。

走过了1.0时代的学习为主,2.0时代的资源整合,与大众牵手后的江淮在3.0时代把重点放在了坚持品质升级上。2019年江淮汽车已投入两亿元进行生产线升级,其中引入符合大众标准的先进的设备,与江淮大众共线生产提升制造工艺是重中之重。除此以外,产品还经大众专家精心调校,全面共享大众技术,使产品达到了大众品质。

全新紧凑级家用轿车嘉悦A5就是新时代下的第一款产品,据相关数据显示,新车上市的第一个月就取得了6006辆的销量成绩,占据了品牌当月轿车销量的90%以上。虽然成绩可喜,但背后也反映出了由瑞风A60、和悦A30、嘉悦A5共同组成的轿车产品矩阵仍有些陈旧,未来需及时推出新品迎合市场。

SUV车型中江淮并没有在2019年推出全新产品,销量也仅能凭借着瑞风S3和S4等车型支持,因此最终全年销量为8.68万辆,同比下降6.88%。而在2020年中,江淮汽车也表示将全面更新SUV产品矩阵,推出新款瑞风S4、瑞风S7 pro等车型,刺激SUV车型复苏。

作为我国最早开启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进程的车企,江淮汽车多年来在纯电动车领域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不过这一增速在2019年也遭受重创,全年新能源车销量5.8万辆,同比下滑8.87%。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江淮汽车并没有退缩,其认为在“双积分”政策和消费者刚需的双重推动下,我国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空间仍然广阔,江淮汽车将继续保持私人用车领域推广规模领先,紧跟国家补贴政策的线路图,积极消化成本,在产品规划和未来发展上做好布局。

进入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是回暖还是愈发寒冷,各方观点不一。江淮汽车对此认为中国车市将在短期内继续承压,但从长期来看仍有发展空间。或许正是在这种判断下,江淮汽车最终将2020年的产销计划定为45万-50万辆,面对着乘用车、商用车两大板块与较为完整的产品线,完成目标大有希望。而在大多数消费者熟悉的乘用车领域,江淮的转型之路才刚刚开始,至于未来能否迸发出新的活力,还有待时间进一步检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新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江淮汽车是如何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的?

新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江淮汽车从2002年便开始新能源领域的研究,至今已有18年之久。目前,江淮汽车已经系统掌握了电动汽车的电池模组、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及电转向、电制动、能量回收等关键技术,特别在电池热管理技术、本质安全管理技术等方面实现突破,现已形成与国际先进汽车和技术公司接轨的产品正向开发能力。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自主技术创新作为底气,我国知名自主品牌江淮汽车才能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

5、批发量VS上险量,新能源车销量前八名中谁的“水分”最大?

近日,月份汽车上险数据“出炉”。一品君注意到一组有趣的数据,即在新能源车统计中,批发量与上险量相比,有的企业呈现“倒挂”现象,比如广汽传祺,然而有的企业销量中却“掺了一多半的水”,比如宝骏E100。

众所周知,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下称“乘联会”)每月发布的数据一般都是企业自行上报的,指的是车型批发量。通俗说就是只要汽车出了厂就可以算作“销量”,但事实上这些车不一定真正卖到消费者手中,这部分“销量”也被当做“库存”的一部分。而真实的销量其实是上险量,即消费者真正买到手的车。显然,后者更具含金量。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11月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为17.1万辆,同比增长139.2%,环比增长28.2%,成为乘用车零售增长核心动力。“11月销量增长主要由新能源车拉动,传统车企燃油车并没有享受到市场恢复红利。”

如此扎眼的数据有没有“水分”,以及“水分”多大?我们不妨从两个维度来观察一下,即销量前8名的电动车和销量前8名的新能源车企业。

(注:“占比”即上险量/批发量)

通过上表我们不难发现,在热销车型中宝骏E100成为销量“水分”最大的产品。11月份的上牌量只占到批发量的38.1%,几乎6成的销量均以“库存车”的形式批发给了经销商。不过,同样是兄弟品牌,宏光MINI EV的销量就很“实在”,上险量居然超过了批发量。一品君从相关企业得知,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经销商“清库存”的表现,导致实际上牌量大于厂家出货量。

(注:“占比”即上险量/批发量)

在此要先解释一下上表中的企业排名,如果按照乘联会的排名,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八名应该包括上汽乘用车和江淮汽车。但是这两家企业比较特殊,前者出口量较大,比如名爵EZS销量3922辆中一大部分为出口量,导致国内上牌量较小。所以按照相同维度统计,难免干扰数据准确性。而江淮汽车的5873辆中包括了蔚来汽车的5291辆,如果减去蔚来的销量,江淮新能源汽车排不到前10名。所以,前10名企业减去这两家后只取前8名企业,这也是为何车型统计中也只取了前8名的原因。

从数据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的整体批发与上险量之间虽然有一定差距,但如果排除广汽传祺后,差值相对均衡。广汽传祺的“倒挂”现象,主要是由于广汽AION S导致的(详见第一个表中数据)。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广汽传祺的新能源销量只统计了“AION S和GE3”两款车,其它广汽新能源旗下产品并未包括在乘联会的数据中。一品君认为随着广汽新能源“独立”,进入2021年后,这一“倒挂”现象将不会出现。

最后,通过两个表格中的“均值”来看,无论车型销量还是企业销量,实际上险量与企业批发量都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均在90%以上。可见,排名前10的企业和车型“占比”虽然各有差异,但整体比较“健康”。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27家车企1月销量一览:自主品牌渐回暖,新能源车企持续走跌

截至2月16日晚,一汽集团、上汽集团、广汽集团、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以及日产、沃尔沃、马自达等车企陆续公布了其各自2020年1月份产销数据。从数据来看,即便深受春节、疫情影响,整体产销数据并不乐观,但这其中仍有闪光点的存在,如一汽、上汽、广汽及长安汽车等品牌自主乘用车销量回暖明显,增幅成功为正。但同时,新能源汽车普遍下滑的态势依然不容忽视,比亚迪新能源、北汽新能源以及江淮新能源均持续下滑。具体情况如下:

一、上汽集团:合资仍下滑,自主品牌渐向暖

日前,上汽集团发布了1月产销报告。数据显示,1月,该企业1月份共生产汽车41.9万辆,同比下滑32.7%;售出汽车40万辆,同比下滑34.6%。由于2020年春节提前,1月实际工作日较2019年1月同期少了5天,因此产销量的下滑并非不可理解。不过,据乘联会所公布数据显示,1月我国乘用车市场产销量分别同比下滑29%、21.5%,上汽集团的销量表现低于市场整体表现。

图片来源:上汽集团产销公告

具体来看,合资车企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在1月份跌幅分别达到了40.5%、30.5%,不过就两者接下来的规划来看,2020年都将是其各自的产品大年,尽管开局不利,但相信在接下来的产品攻势下,或逐步扭转局势。

上汽通用五菱1月销量为7.8万辆,同比下滑51.1%,成为上汽集团内部销量下滑幅度最大的企业。尽管销量表现不佳,上汽通用五菱却通过援产口罩持续霸屏,据了解,日前该企业已获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并通过专业检验,其援产的第一批口罩已经下线。

相比起合资企业,上汽乘用车表现堪称优秀,1月共售出新车6万辆,与去年同期持平,在春节提前,工作日减少的背景下取得如此成绩殊为不易。

二、广汽集团:广汽乘用车同比增长5.3%

日前,广汽集团发布了1月产销报告。数据显示,1月,广汽集团受春节、疫情影响,产销量分别达下滑24.3%、15.9%,至13.8万辆、17.6万辆,整体表现略优于整体市场表现。

图片来源:广汽集团产销公告

不过,该集团旗下包括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菲克等合资品牌,均表现比较疲软。具体数据来看,广汽菲克1月份销量仅为0.2万辆,同比下降77.6%;广汽三菱销量为0.8万辆,同比下降31.6%;广汽本田销量为6.2万辆,同比减少16.1%;广汽丰田销量6.8万辆,同比下降15.2%。而广汽乘用车则是该集团下唯一保持正增长的企业,1月销量为3.6万辆,实现同比增长5.3%。

三、长安汽车:长安福特回暖明显,1月销量同比增长4.2%

2月14日晚,长安汽车官方发布1月产销数据。数据显示,2020年1月,长安汽车产量为12.4万辆,同比下降13.7%;销量为13.5万辆,同比下降4.6%,整体表现略优于整体市场表现。

图片来源:长安汽车产销公告

尽管挑战重重,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依然交出了10.4万辆的成绩。当中,乘用车销量8万辆,逆势增长1.8%。而长安第二乘用品牌欧尚在1月同样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单月销售1.9万辆,同比增长48.4%。

合资品牌方面,此次长安福特的表现可圈可点。得益于2019年系列积极调整后,长安福特从去年12月开始呈现回暖迹象,1月实现销售1.5万辆新车,较去年同期增长4.2%。不过,另一合资品牌马自达的表现却依然不甚理想,1月销量0.9万辆,同比下滑27.8%。

四、长城汽车:1月销8.03万辆,同比降28.16%

2月12日,长城汽车发布1月份产销快报。总体来看全线品牌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仅出口市场出现了增长。具体数据显示,长城汽车1月份的产销量分别达到了7.7万辆、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1.8%、28.2%。此外,长城汽车1月出口0.4万辆,同比增长18.4%。

图片来源:长城汽车产销公告

具体来看,哈弗品牌1月份的销量为5.9万辆,同比下滑31.8%。作为长城汽车的高端品牌,WEY品牌1月销量为0.6万辆,较去年同期的1万辆出现了37.1%的下滑。而作为长城汽车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欧拉R1和iQ两款车型1月销量总计为0.1万辆,同比下滑了65.7%。

五、吉利汽车:1月销量同比下滑29%,但市占率再增高

2月13日,吉利汽车公布其2020年1月销量数据。数据显示,吉利汽车1月销量达11.2万辆,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9%,环比去年12月份减少约14%,已完成吉利汽车2020年销量目标141万辆的8%。

图片来源:吉利汽车

具体来看,吉利汽车SUV、轿车、MPV等全品类车型均有稳定表现,其中 SUV产品1月共销售6.9万辆,在当月总销量中占比62%,而博越、帝豪、帝豪GS、缤越4款车依然保持月销万辆的市场表现;轿车方面,轿车产品1月共销售4.2万辆,占当月总销量37%;吉利新能源及电气化则共销售0.5万辆;另,对外出口0.2万辆,同比去年同期下滑67.7%。

领克方面,其1月累计销售0.9万辆新车,至此,领克产品投放市场两年来累计销量已达25.7万辆。

六、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74.9%

2月10日晚,比亚迪官方公布最新销量成绩,数据显示,比亚迪1月销量共计2.5万辆,较去年同期的4.4万辆同比下降42.7%。

图片来源:比亚迪产销公告

具体来看,比亚迪1月份在燃油车领域表现较好,销量1.8万辆,较去年的1.5万辆同比增长18.3%;其中,轿车和SUV销量分别为0.4万辆和1.2万辆,分别同比上涨3.6%和108.1%。

而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却下滑明显,直接影响了比亚迪1月份的总成绩。数据显示,比亚迪1月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0.7万辆,较去年的2.9万辆同比下降75.1%;其中在乘用车领域,纯电动汽车销量0.5万辆,同比下降68.3%;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0.2万辆,同比下滑84.1%。

七、北汽新能源:1月销量同比下滑55.5%

受春节、疫情影响,车市整体向下,而新能源汽车方面,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1月新能源汽车乘用车的整体销量为3.9万辆,同比下降54.5%。

图片来源:北汽蓝谷产销公告

其中,据北汽蓝谷日前发布的2020年1月产销量公告来看,北汽新能源1月产量为0.2万辆,同比增长1028.2%,但是终端销售仅为0.2万辆,和去年同期相比下滑55.5%,市场表现略低于新能源汽车整体市场表现。

八、江淮汽车:1月轿车销量逆势增长26.8%

2月13日晚间,江淮汽车发布1月产销快报。数据显示,1月份其产量为3.8万辆,同比下滑31.1%;实现销量3.7万辆,同比下降30.2%。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量仅为0.2万辆,同比下降64.1%。

图片来源:江淮汽车产销公告

乘用车方面,整体板块共实现销售1.3万辆,同比下滑40.5%。其中SUV车型销量下降幅度最为明显,1月销量为0.4万辆,同比下降70.4%;MPV车型1月销量为0.4万辆,同比下降21.1%;轿车1月销量为0.5万辆,同比上涨26.8%。

九、一汽集团:1月销35.2万辆新车,同比增长18.2%

从一汽集团官方获悉,今年1月,一汽集团整体销量为35.3万辆,同比增长18.2%。

具体来看,一汽奔腾官方数据显示,截止1月22日销售1.39万辆,同比增长60.4%。根据规划,奔腾2020年将加快布局S和E系列两大产品线,继2019年完成11.4万辆的销量后,2020年将挑战年销20万辆的目标;红旗品牌则在过去一个月中实现销售1.3万辆新车,同比增长142.7%,实现其20万辆年销目标的6%。

合资品牌方面,整体生产新车20万辆,销售新车26.1万辆。其中,一汽-大众生产新车14万辆,销售新车18.5万辆;一汽丰田生产新车6万辆,销售新车7.6万辆。

此外,据盖世汽车了解,一汽集团已于2月10日复工复产,其表示,将在一季度努力增加产能,力争把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十、沃尔沃:中国市场同比下滑16.2%

2月4日,沃尔沃汽车公布了其1月份全球新车销量。数据显示,在过去1个月中,沃尔沃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共售出4.6万辆新车,同比下跌约9.7%。尽管1月销量出现了下跌,但是沃尔沃汽车对于2020全年销量依然有信心实现增长。

在中国市场,沃尔沃汽车的月度销量同比下滑16.2%,为1万辆。2019年,中国新车销量再次下滑,但是沃尔沃汽车的销量依然实现了逆市增长。不曾料想,2020年车市却以一场战“疫”开始。

为减轻疫情对经销商带来的压力,沃尔沃汽车宣布放宽业绩考核,也不设定2月销售目标,成为第一家为经销商提供补贴的企业。此外,沃尔沃汽车还将直接为经销商工作人员提供超千万人民币的人员补贴,最小化疫情对经销商人员收入的影响。与此同时,沃尔沃汽车还为车主提供上门保养、维修等服务,并对符合条件的车主延长享受延长保修权益至2020年4月30日。

十一、日产汽车:豪华品牌英菲尼迪逆势涨4.3%

近日,日产汽车正式对外发布1月份在华销量。统计显示,在春节假期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日产今年1月份共售出新车11.8万辆,同比下滑11.8%。

东风日产、东风启辰、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郑州日产的销量在经历连续四个月的反弹后,均在冰冷的现实面前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具体而言,东风汽车有限旗下乘用车事业板块(包括东风日产和东风启辰)1月的销量为10.1万辆,同比下降10.9%。其中,东风日产销量(包括进口车型在内的日产品牌车型)为9.2万辆,同比下降8.1%;东风启辰则由于市场基盘较薄弱加上正处于战略深度调整的当口,因此仅取得了0.9万辆的成绩,同比下滑了32.1%。

而旗下豪华品牌东风英菲尼迪1月销量0.3万辆,同比获得4.3%的增长。目前英菲尼迪在售的国产车型有豪华中型轿车Q50L和豪华中型SUV全新QX50,两款车型也占到品牌在华销量的近90%,虽然单车销量基数仍不大,但市场表现正逐渐回暖,对于英菲尼迪来讲是一个良好的信号。

十二、马自达:一汽马自达1月销量同比增长7.5%

2月5日,马自达(中国)发布了2020年1月马自达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业绩(零售)。数据显示,在过去一个月中,马自达共销售2.1万辆新车,同比下滑8.2%。其中,两大合资车企一汽马自达、长安马自达分别实现销售0.8万辆、1.3万辆,同比增长7.5%、-15.2%。

关于接下来的规划来看,长安马自达将国产全新车型CX-30,作为长安马自达2020年的全新重磅车型,上市后有望提振长安马自达整体销量。

十三、蔚来汽车:整体交付1598辆 日均交付同比增22%

2月10日,蔚来汽车正式公布2020年1月交付数据。受春节假期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蔚来汽车1月整体交付1598辆,同比下跌11.5%,环比下跌近半。当中, ES6交付1493辆, ES8交付105辆。截止目前,蔚来汽车已累计交付33511辆。

对于1月的销量表现,蔚来汽车表示,受假期和疫情影响,今年1月相比去年同期减少5天。以此来看,1月蔚来的日均交付量接近100辆,相比去年同期的82辆提升22%。另据透露,截至2020年1月31日,蔚来已在全国开设83家门店,其中包括22家蔚来中心和61家蔚来空间,销售网络已经覆盖全国59座城市。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新能源业务回暖 江淮汽车11月销量大增23.67%

车家号的网友,大家好!今天选车网为您带来江淮的最新消息,请点击关注选车网,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汽车资讯。

近日,江淮汽车发布了11月的汽车销量数据4.11万辆,比去年增长23.67%。截止到11月,累计销量为41.67万辆,比去年增长7.74%。

从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出,11月江淮汽车SUV销量表现良好1.06万辆,比去年增长103.88%,但是截至到11月的销量为7.62万辆,比去年下降了7.98%。

MPV市场表现一般,11月销量只有3043辆,比去年下降了15.02%;截至到11月累计销量为3.04万辆,比去年下降了15.31%。轿车板块表现良好,虽业绩一般,但总体来看都是增长的,11月销量2830辆,比去年增长34.51%,截至到11月累计销量3.27万辆,比去年增长5.4%。

11月表现最好的就是新能源板块,销量5820辆,比去年增长120.79%;但是前11月累计销量4.25万辆,和去年相比销量下降22.87%。

选车君观点:随着江淮大众的落地,相信江淮汽车在今后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而大众也表示会投产纯电和燃油车型,在未来江淮一定会生产出更多的车型,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共创佳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江淮汽车前三季度净利降幅六成 当季业绩有所改善

江淮汽车扣非净利润为-9.1亿元。江淮汽车报告期内计入非经常性损益的政府补贴为9.04亿元。另外,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获利5.64亿元。
对于净利下滑,江淮汽车在发布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时表示,由于受疫情影响,导致公司主营业务盈利下降。
但江淮汽车表示,第三季度业绩有所改善。其第三季度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约为1.91亿元和-2.54亿元。
在销量方面,江淮汽车呈现“商强乘弱”格局。
江淮汽车9月销量4.5万辆,同比增长41.4%;1-9月累计销量33.3万辆,同比微增3.7%。
其中,江淮汽车商用车板块9月销量为2.8万辆,同比增长58.8%;前9月累计销售22.5万辆,同比增长16.0%。
招银国际研究部白毅阳表示,目前商用车市场随整体经济周期及物流需求表现不错。
据中汽协表示,商用车受政策、投资拉动增幅处于高位,9月商用车销量为47.7万辆,同比增长40.3%。
而江淮汽车乘用车板块前三季度累计销量同比下滑15.1%,为10.8万辆。
不过,江淮汽车通过与大众汽车的深度合作,借助对方的技术填补在乘用车板块的短板。
江淮汽车在北京车展中,发布了思皓乘用车品牌,首款车型 思皓X8同步上市。该品牌和江淮大众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思皓共标,并导入德国VDA质量管理标准,全面对标大众MQB平台。
对于江淮思皓乘用车品牌发布,并和江淮大众共标,独立汽车分析师张翔表示,这对江淮汽车是利好。
白毅阳认为,有望提升江淮汽车乘用车产品力,进而提高乘用车单车价格及利润率,改善企业盈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新能源业务回暖,江淮汽车11月销量大增23.67%

(文/彭科峰)12月8日晚间,江淮汽车正式发布最新产销数据。官方统计显示,今年11月,江淮汽车累计销量为4.11万辆,同比23.67%。今年1-11月,江淮汽车累计销量为41.67万辆,同比上涨7.74%。

具体来看,在乘用车板块中,江淮旗下的SUV和轿车均实现了增长。其中,SUV业务11月销售新车1.06万辆,同比增长103.88%,去年同期为5201辆;前11月累计销量为7.62万辆,同比下滑7.98%。

至于轿车市场,江淮汽车11月销量为2830辆,同比增长34.51%;前11月累计销量为3.27万辆,同比增长5.4%。

但是,江淮旗下的MPV销量出现下滑,11月销量仅为3043辆,同比下滑15.02%;1-11月累计销量同比下降15.31%,为3.04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能源板块,随着整体大盘的好转,江淮汽车的销量也有所回暖。今年11月,江淮旗下的纯电动乘用车11月销量为5820辆,同比增长120.79%;1-11月累计销量为4.25万辆,同比下滑22.87%。

对于江淮汽车来说,近期最大的利好,或许是大众(安徽)的加速落地。江淮汽车董事长安进表示,大众(安徽)将投资200亿元建设生产基地,年产能规划30万辆。如果这一切进展顺利,未来江淮依然有充足的增长空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与江淮汽车新能源汽车销量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