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汽车补贴对上市公司利润结构有什么影响?
一般情况下,如果作为政府补助(营业外收入)处理,新能源汽车产品毛利率将降低,甚至可能出现毛利倒挂,不利于反映江淮汽车正常生产经营的获利能力,也不利于投资者了解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因为,
(一)补助对象。补助对象是消费者。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在销售新能源汽车产品时按照扣减补助后的价格与消费者进行结算,中央财政按程序将企业垫付的补助资金再拨付给生产企业。
(二)补助产品。中央财政补助的产品是纳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以下简称“推荐车型目录”)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三)补助标准。补助标准主要依据节能减排效果,并综合考虑生产成本、规模效应、技术进步等因素逐步退坡。2016年各类新能源汽车补助标准见附件1。2017-2020年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其他车型补助标准适当退坡,其中:2017-2018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20%,2019-2020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
2、开个新能源汽车4s店大概要多少钱
据我所知的实际情况,,在中小城市开一家本田的4S店投资约3至4千万,根据你所在的城市略有差别. 。 看来还是要 不少的钱的我觉得不核算不怎么好挣现在汽车竞争这么激烈 。具我了解,品牌不同价格也不一样,一般在千万元以上(含流动资金)。
3、比亚迪2019年度财报:净利润创五年新低,痛失全球新能源车销冠
“有点受伤。”
3月31日晚间,比亚迪发布2019年度业绩快报,该公司当期实现营业收入1277.39亿元,同比下降1.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12亿元,同比下降42.03%。
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均比上一年有所下滑。对于净利润下滑的原因,比亚迪方面表示,主要是行业、政策变化及本期研发费用上升影响所致。
净利下降42.03%
一直引以为傲的新能源汽车,没能成为救命稻草。
扉旅汽车查阅数据显示,2019年,比亚迪实现汽车销量46.14万辆,同比下滑11.39%。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2.95万辆,同比下滑7.39%。全年销量低于预期,完成2019年65万辆销量目标的70.98%。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上半年,比亚迪的净利润增速还高达203.6%,但自第三季度以来,各方面数据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引致全年营收出现亏损。
“这与新能源汽车市场急转直下密不可分。”
比亚迪内部人士称,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去年汽车行业整体市场需求依然疲弱,叠加燃油汽车价格体系变化的冲击及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的影响,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不及预期,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盈利因此有一定幅度的下滑。
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有史以来补贴降幅最大的一年,整个行业都直接暴露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之下。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受新能源补贴退坡影响,去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大幅下降态势。2019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0.6万辆,同比下降4%,为近10年来首次同比下降。
作为中国最大的新能源车生产商,比亚迪固然会在退坡潮中首当其冲。
市场下行,销量下滑。这一年,比亚迪不仅尝到下滑的滋味,还“痛失”了全球新能源车销冠。
扉旅汽车查阅数据显示:2019年,特斯拉以36.75万辆的成绩反超比亚迪,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这是比亚迪自2016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低于特斯拉。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早已布满了 “抢夺者”。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约有50多家车企共推出130多款新能源车型。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日渐成熟,造车新势力的产品开始批量投放市场,跨国车企也在步步紧逼,昔日的“蓝海”已演变为“红海”。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黑天鹅事件,更是让“寒冷中”的车市,急速“冰封”。
有幸的是,政策及时给了市场一剂强心针。
为提振汽车消费,2020年3月11日,工信部宣布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不会再大幅退坡;3月31日晚,国务院宣布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
对于 “受伤”的比亚迪,这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打响反击战
事实上,比亚迪也在自谋出路。
进入2020年,比亚迪动作不断,变得有点忙。
先是,一口气成立了五家“弗迪公司”,几乎涵盖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和研发的所有业务,可谓将自身所有核心产业链(电池、电控、电驱)进行了“垂直整合”,每家都代表着比亚迪在零部件细分市场的竞争力与公司对未来的发展规划。
“一个完整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比亚迪不再是自产自供的一家汽车企业,它给自己正式加上了供应商标签。
紧接着,比亚迪与丰田汽车的合资公司正式成立,双方各持合资公司50%股权,共同开发动力电池、轿车和低底盘SUV纯电动汽车。
丰田将借助比亚迪技术发力纯电动汽车市场,而比亚迪将获得丰田的品牌背书,并有机会学习其管理能力。这一“联盟”的迅速落地,让不少车企开始紧张了起来。
不过,对市场上“杀伤力”最大的,还是“刀片电池”的正式出鞘。
“要将‘自燃’从电动汽车的字典里抹去。”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发布会现场,发出了这样的豪言壮语。
据扉旅汽车了解,“刀片电池”本身并不是电池材料的创新,而是通过增大电芯的长度,把电池做成扁平的形状。由于电池单体看起来像刀片,故称为“刀片电池”。
这样的电池可以阵列的形式插入到电池包里,提高电池组的能量密度。
按照比亚迪的说法,该刀片电池采用了无模组电池成组方式,将电池包整体空间利用率由过去的40%,提升到了60%,因此体积能量密度比过去增加了50%。
据悉,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仅为三元锂电池的80%左右,但是通过改造结构的方法,比亚迪解决了过去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不及三元锂电池的问题。
同时,由于刀片电池的表面积更大,散热性能更好。
总而言之,刀片电池的优点是具有三元锂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又同时具有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
“这可以倒逼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做出改变”。王传福对刀片电池很自信。
不过,市场上的质疑声却不断。有动力电池专家指出,刀片电池不是从材料上的突破,只是从电池结构设计上创新,可能会提高电池包之后的效率,比如提高电池包体积能量密集和质量能量密度,但对单体能量密度提高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理想汽车CEO李想也曾在微博中表示,由于磷酸铁锂电池在低温环境下表现不佳,因此刀片电池最适合的还是中低端的纯电动车及南方的运营车辆。
事实上,比亚迪的这把“刀”已经飞了很久,能否一战成名,市场才是最终的“检验者”。
根据公司披露,即将上市的新车比亚迪“汉”,将是首款搭载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的车型,而该车综合工况下的续航里程将达到605公里。
“想和别人竞争,还要走别人走过的路,那就是自寻死路。所以,必须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王传福说道。
电动车市场上的好戏,或刚刚拉开帷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写创业计划书(新能源汽车),投资分析怎么写?急急急
节能环保大旗下,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国家战略。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0%以上,30%以上的石油被汽车消耗。日益加重的能源与环境压力使得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也为我国汽车行业实现弯道超车提供可能。
新能源汽车行业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未来空间广阔。新能源汽车行业处于初期表现在电池技术、发展路径、目标客户以及销量上。一是电池技术存在争议,动力电池日韩以锰锂三元材料电池为主,国内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硫锂、钛锂等新材料处于不断研发之中。二是发展路径争议。我国希望跨过混动,直接进入电动时代,因此政策主要是扶持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销量最大的美国市场,混动和电动汽车销量各占一半。三是目标客户争议。
美国以TESLA 为首的高价车成为富裕阶层的时尚,国内是以比亚迪为首的服务于普通大众的车型。四是国内去年销量仅万辆水平,美国电动车销量占比也仅3%左右(含混动汽车)。
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扶持不断,从研发到市场都受到广泛关注。技术进步以及成本的不断下降,三年前的电池与目前的电池从技术指标到价格都不可同日而语。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例,成本下降40%,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高增长时代成为可以预期的事情。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投资机会。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价值链将围绕最为核心的电池业务展开,并向上延伸至上游资源(锂、镍、稀土)领域、锂电池制造、充电站及设施、电气系统(驱动电机、控制系统)、向下延伸到整车(乘用车、客车)。
投资策略。估计2014 年上半年各地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前后股价有表现机会。目前整个市场主要由政府推动,因此我们判断有国企背景的电池企业、客车企业,将在初期承接订单时受益较多。重点推荐锂电产业链较全的比亚迪、杉杉股份。关注:以开发和锂电池生产为主的成飞集成、德赛电池、亿纬锂能、风帆股份;以生产锂电池核心部件的当升科技、中国保安、新宙邦、多氟多、拓邦股份、沧州明珠、欣旺达;以上游资源为主的天齐锂业、赣锋锂业、西藏矿业;以电机生产和核心材料为主的中科三环、包钢稀土、宁波韵升、大洋电机;以充电站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国电南瑞、许继电气、中恒电器;客车生产的宇通客车。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市场启动迟滞;大盘系统性风险
5、新能源车的大部分的利润真的在电池制造商手里吗?
新能源汽车环保,用车成本低廉,已经成为了众多人在买车的时候所考虑的,但是购买新能源汽车很多人考虑的还是车辆价格,抛开补贴来说,按照售价而言新能源汽车从价格上面来说比传统的燃油车要贵,贵的少则几万块,多着数十万之多,那么纵观新能源汽车的利润,都给了谁?
按照汽车行业利润来说,利润上虽然大,但是最后到了厂商手里的钱却也不多了,汽车的成本主要由车辆的生产人工成本,车辆的配件零件成本,以及车辆品牌的营销成本等因素构成,从车辆整体的成本上面细细来看,车辆的配件成本是一个大头,按照现有的新能源汽车来说,在结构上面是与传统的燃油车有着本质上面的区别,有着不同的结构的动力,以新能源汽车的零件动力电池为例,电池作为关乎着整车的驾驶性能,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环节,当然也是车辆成本中最高的一环,动力电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汽车厂家没有自己的电池技术的时候,电池厂商的利润也是远超新能源汽车企业,很多都是在闷声发大财。电池的成本与汽车价格的差距非常大,一辆车的售价如果是15万元,按照电池的价格来看以1300一度电的电池成本技术,按照40kw.H来计算,就需要花费52000,电池容量密度越大价格也就越高,差不多占汽车价格的28%,这样来看,电池的成本确实高,可以说,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动力电池企业抢先盈了利。
但无论如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补贴时代逐步过渡到市场化的发展阶段,在市场需求和利润诉求之间如何才能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这也是众多新能源车企需要深思的问题了。
6、很多行业跨界造新能源汽车,到底是利润高还是未来前景广阔?
电动汽车比传统汽车研发门槛低,但是汽车机械部分的百年底蕴不是这些跨界企业能掌握的,一部好的汽车并不像拼装手机一样简单。目前的互联网造车只是资本的游戏,当玩笑看看就好了。有自知之明的苹果公司目前宣布放弃生产汽车而主攻自动驾驶系统方面。
再说新能源汽车,传统能源越来越紧张,开发新能源是汽车未来发展的新方向,这方面特斯拉,比亚迪,丰田等已经走在世界领先。厂家在研发电动、混动汽车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新的黑科技,谁掌握了更多的新能源技术,有利于提高企业形象和未来新能源时代竞争力,再加上全球对生产和购买新能源汽车都有一定的鼓励和补贴,这个新兴市场肯定大家都想来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