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纯电动汽车专家

纯电动汽车专家

发布时间:2021-09-07 02:48:18

1、有没有电动汽车方面的专家在

电动汽车方面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找专家嘛,估计是够呛了,不过你想了解啥呢,可以说来大伙探讨探讨的呀~

2、纯电动汽车哪个牌子的好?

价位低点的小鹏,高点的特斯拉,BYD是很不错的,这几年还算保值

3、纯电动汽车陷入“瓶颈期”,氢燃料成为新主流?专家:很有前景!

新能源不等于纯电动

虽然说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已经非常常见了,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件事情,从来没有人规定新能源汽车就等同于纯电动汽车,但是我们身边的绿牌车却绝大多数都是采用了电力驱动,而这也让很多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甚至还有一些专家表示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误入歧途。

虽然说纯电动汽车确实有着属于自己的优势,但是它也有着很多发展瓶颈,像是电池就是一道难以攻克的难关,电池的充电速度太慢、使用寿命有限、续航里程容易受到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也是新纯电动汽车难以逾越的一道鸿沟,正因如此不少车企业已经发现纯电动车型虽然说能够在如今取得不错的销量,但是长远来看它却难以得到持续发展。

氢能源更有前景

正因如此很多车企也是把目光投向了另外的能源,比如说氢燃料也成为了很多车企的选择,而在我国也有着不少车企已经把目光投向了它,比如说上汽奇瑞和海马都是如此,而在其中做得最好的可能是要当属是奇瑞了。

奇瑞是最早把目光投向氢燃料电池的一个自主品牌,而它现在也打造出了一台基于艾瑞泽5的氢燃料电池车,这台车采用了全新的框架结构,在车辆的内部使用了氢燃料电池,而在车辆的后备箱里还有着2个35MPA的储氢罐,这2个储蓄罐可以承载3.58KG的氢气,在充满的情况下它的匀速行驶里程甚至突破了700公里。

氢燃料电池车可以有效解决纯电动车型的很多弊病,比如说充能速度慢以及续航里程问题都能够得以解决,而这也就使得续航焦虑得到了解决,而且氢能源也是种清洁的能源,它也可以推动绿色出行的发展。

有困难,但也要攻破困难

不过现在的氢燃料电池车也仍旧有着一定的发展瓶颈,比如说氢能的大量生产运输就是一件比较难以攻克的问题,而且现在的氢燃料电池车因为供应链的状态不佳,所以制造成本相对来说也是比较高的,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突破,想必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在未来纯电动汽车不一定就能一直站稳市场,反倒是氢燃料这种使用起来更加便利让人安心的车型更加的具有发展前途,不知道大家又是怎样看待这件事情的呢?您认为氢燃料电池车又会不会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3年烧了15万台车 但专家仍然表示纯电车更安全?

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每一次只要我们在外面搞静态展览活动,在围观人群里一定会出现这样的声音:你这车是电车啊?那不行,电车会烧起来的,太不安全了。当然对于我们来说,这就是大多数不懂纯电车的人对于这种新鲜事物的成见。但你也不能否认一个事实:纯电动车的起火风险,至今仍然是很多人对这种车敬而远之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最近一场权威论坛上给出的数据和专家的分析,似乎传达出了一些不一样的信息。

自燃并不是车辆起火的大头

这场官方举办的2020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很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都有出席并发表演讲,其中上海消防的统计数据明确指出,从2013年开始,国内机动车每年燃烧数量陡然上升,2008年-2012年每年平均燃烧1.1万辆-1.4万辆,五年总计烧了6.15万辆;而2013年至2017年的机动车燃烧数量增长至年均3万辆上下,总共烧掉了15.02万辆车,是上一个五年的2.45倍。尤其是2013年,发生起火的车辆从2012年的14091辆猛增至31817辆。

专家同时表示,目前没有证据认为大多数电动汽车起火的根本原因在于电池,但因为电池往往是一辆纯电车里最大的可燃烧物,也是车里最危险的易燃物体,因此公众对于电池的关注度较高不无道理。

但根据上海消防相关专家(如假包换的专家,不是满口跑火车那种)指出,在其统计的所有机动车起火事故中(包含燃油车与电动车),占比最大的原因是电气方面问题,占比达到35%;其次才是自燃,占比26%。而在电气起火事件中,低压电起火占据了绝大多数。

为何低压系统起火风险更高?

一辆纯电动车如何区分高压电和低压电系统?很简单,动力电池、驱动电动机和功率转换器等大功率、高电压电气设备构成高压系统,其他全部都是低压系统。换句话说,起火的大头并非纯电车的三电系统,而是其他各类电气装置。特别是现在的纯电车大多主打高度智能化,各种低压用电设备非常多,各种电线纵横交错,往往火灾隐患,就是这么来的。

而且根据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专家在会议上的发言,纯电动车之所以低压电系统火灾隐患高发,关键原因在于大量新增的电气设备,相当一部分并非车规级零部件。实际上在我们看来,现在相当一部分追求“整个内饰都是屏幕,没有实体按键”的设计,大多数都无法通过车规级标准认证。而反倒是像威马这种偏传统的内饰设计,虽然看起来科技感不强,但这些都是供应链上成熟的车规级零配件,出问题的几率远小于那些华丽的高科技内饰。

充电安全也是个大问题

但非常值得注意的是,专家同时指出,充电安全也是引发车辆燃烧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根据不完全统计,有将近30%的电动车燃烧事故是在充电时引发。这跟全国各地标准不一,更无法确保安全的充电桩有莫大关系,我们前几个月的文章里,也曾经高度关注过快充桩的安全问题。

针对快充桩的安全问题,目前国家已经在制定相关的技术和强制标准,有望在数年内正式执行。同时国家也将会和各大纯电车企合作,把更多的纯电车接入统一监管的平台,实现对这些纯电车的安全监控。

但整体来说,电动汽车的起火率低于燃油车,燃油汽车的燃烧事故每年约2-4辆/万辆,而NEV为0.9-1.2辆/万辆,前者是后者的两倍以上。但纯电动车的安全工作,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求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家进,或者了解汽车行业的大佬

1、纵向一体化发展,是为了保证产业链环节中节省成本,也是为了避免受制于人,就像中国在芯片方面受制于欧美日韩;
2、那电池来说,就和燃油车的发动机是一样的地位,电动汽车最贵也是最核心的部件不是电动机,而是电池;
3、电池做的牛,再做电动汽车就水到渠成了,因为其它的部件技术含量并不高;
4、另外,政府的补贴也是一个原因,你发展的方向多了,补贴自然也多

6、买了纯电动车的人,到底亏不亏?

Hello,小伙伴们大家好!

记得之前和朋友聊车,问他会不会考虑新能源车,他的回答很简单:什么时候新能源车和燃油车价格差不多,就会认真考虑了。

没错,现在市面上的各类新能源车越来越丰富,近两年也越来越火,不过车主大多还是分布在北上广深等限牌、限行的城市。新能源车要真正发扬光大,最终还是要依靠更广大的非限牌、限行地区。

要实现这一点的前提是:新能源车的售价要接近、或者看齐同级别的燃油车,就是一个前提。

如今已经到了2020年,在国家补贴大幅退坡的当下,新能源车的价格到底怎么样了?那些电动/混动车车主,相比同等配置的燃油车,到底多花了多少钱?

比亚迪同款车型,新能源贵6-12万

看到这里,我想到的第一个品牌,是比亚迪。它旗下的秦/秦Pro、宋Pro和唐系列车型,都同时推出了燃油/PHEV和EV版,在其中找到配置相当的车款进行对比,我们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三种动力类型的价格差距。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PHEV混动与EV电动版,参考价格均为政策补贴后的价格,与燃油车的指导价进行对比。

首先,秦Pro燃油版,我们选定11.59万的自动智联锋耀型,它的基本配置包括6气囊、360度影像、自动刹车、全速自适应巡航、无钥匙进入/启动等等。和它配置最接近的DM双擎版,为17.99万的自动智联劲睿型,而最接近的EV纯电版,为17.99万的高功率智联领享型。

也就是说,配置基本相当的三个动力版本,秦Pro DM和EV纯电的价格相当,它们都比纯燃油版贵了6.4万元。

再看唐系列。

我们选定6气囊、自适应巡航、自动刹车、电动尾门、座椅通风/加热等几个关键配置,选出三款配置最为接近的车款,分别为15.99万的自动智联尊荣型燃油版,25.99万的全时四驱智联创享型DM版,和27.99万的EV600智联创享型。

所以,唐系列车型同等配置下,燃油版和DM双擎版的差价大约为10万元,和EV纯电版差价则高达12万元。

接下来是宋PRO系列车型。

宋PRO系列中,选择11.98万的自动尊贵型作为燃油版参考,同等配置的DM混动版为19.98万的四驱性能旗舰型,EV版为19.98万的高功率版尊贵型。双擎与EV版价格相当,较燃油版贵了大约8万元。

再看看其它品牌。

吉利新能源与燃油差价较小

吉利帝豪GL具有燃油版和PHEV混动版,虽然没有EV电动版,但吉利旗下的几何A,实际上整体是基于帝豪GL的平台研发而来,级别、尺寸都非常接近。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三款车拿来对比。

可以看出,吉利的PHEV混动与EV电动版本的价格,也十分接近,而它们和配置相当的燃油车相比,贵了大约4.5万元左右。对比同级别的比亚迪秦Pro,吉利的新能源与燃油版的价格差距明显要小一些。

新势力造车,才是性价比担当

目前20万元以内新造车势力中,性价比最高的代表车型是小鹏G3,以及刚刚上市的哪吒U。为了能更清晰地表现出它们的产品力对比,我们选择两款自主燃油车的代表,并把详细的配置列成表格:

哪吒U和小鹏G3的配置还是非常丰富的,小鹏G3补贴后16万多的版本,整体配置已经不逊于14.68万的博越Pro和15.18万的传祺GS4。哪吒U的价格略高于小鹏G3,但它的尺寸却比后者大一圈,2770mm的轴距也优于两款燃油车,它补贴后的价格,仅仅比博越Pro和传祺GS4贵了2.5-3万元。

当纯电车型与燃油车的价格,缩小到3万元以内,你会考虑在一个非限牌/限行地区,买一台新能源车吗?

当然,十七八万买一台自主品牌电动SUV,你可能还是觉得有点不划算,毕竟这个价格,已经能买到本田CR-V、日产奇骏、大众途岳这类合资SUV了。

不急,10万元以内的市场,也存在一些新能源车型。我们看看它们的性价比怎么样。

8万能买到的电动车配置很丰富

10-20万元区间,是品牌、车型最密集,销量规模最庞大的市场,我们上面提到的一系列车型,大多都集中在这个区间。但是我们也看到,这个价位的新能源车型,相比燃油车依然要贵不少。如果不是有限牌/限行的政策限制,我们很容易找到更便宜、产品力更强的燃油车。

但是10万元以内,情况就不同了。

这个市场最火的一款电动车,是欧拉R1,补贴后的入门价6.98万,顶配版也不过7.98万。因为近几年小型车已经没落了,所以同价位很难找到欧拉R1的燃油车竞品。比较接近的,可能就是本田飞度了。

我们不妨用这两款车对比一下。

选取的版本,分别是欧拉R1的顶配,和R1价格最接近的飞度舒适版,以及10.28万的顶配豪华版,配置差距一目了然。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的预算在8万元左右,你会选择一台配置已经非常丰富的欧拉R1电动小车,还是买配置比较低的飞度呢?

开多久能弥补售价差距?

以上是价格对比,而新能源车与燃油车的使用成本,还有很大的区别,毕竟如今电费是远低于油费的。

那么,燃油车、混动车和电动车,使用成本的差距有多大呢?因为具体车型的油耗、电耗不同,我们可以取一个中间范围的值,看看这三种类别车型,用车成本的差距。

首先,根据小熊油耗的数据,紧凑级SUV燃油车的综合油耗,普遍在9升/百公里左右。

其中大多数使用的油耗标准为92号油,按照6元/升的价格计算。

可以得出紧凑SUV每1万公里的油耗成本,大约为5400元。

至于电动车的电耗,是很难具体统计的,因为百公里电耗与使用时的气温有很大关系,同样的点量,冬天与夏天的差距可能达到4成以上。我们同样可以选择一款车型,作为同级别车型的代表。

以辰哥的宝马i3为例,在过去的2019年总计行驶12863公里,耗费2307度电。

电耗成本1091元(家庭充电桩0.5元/度电)。换算下来,每1万公里的电耗成本,大约为900元。

由此可以推算,紧凑级电动SUV每1万公里的电耗成本,应该在1000元左右。

按照这个电耗来计算,和紧凑级燃油车平均9升/百公里的油耗进行对比,假设私家车每年行驶2万公里,可以得出下面这个成本推测:

如果充电全部采用成本最低的家充,那么紧凑级电动SUV相比燃油车节约的油费成本,大约为9000元。

而要弥补5万元以上价格差的话,即便是把保养成本的差距计算在内,依然需要5-6年。

而经常使用国家电网或第三方充电桩的车主,就更难了。

至于PHEV混动车,用车成本和车主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有的人可以基本不用加油,也有人平时很少充电,基本当燃油车开。所以PHEV混动车的用车成本,这里就暂时不分析了。

新能源车为什么这么贵?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动力电池成本太高了。

以几何A为例,NEDC续航410公里的版本,搭载了51.9千瓦时的锂电池,而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前不久发布的报告,2019年全球锂电池组的平均价格约为1000元/千瓦时。按照这个价格计算,几何A仅仅电池组这一项的成本,就高达5万元以上。

实际上,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新能源车规模的提升,锂电池的成本每年都在下降,2019年的价格就比2018年下降了13%,相比2010年的时候,更是大幅下降了近9成。

也正是电池成本的不断下降,市场上出现了小鹏G3、哪吒U这类15万元左右就能买到的配置不错的电动SUV。而根据行业专家的预测,到2023年,锂电池成本预计还将进一步下降35%左右。

所以,我们几乎可以确定的是,电动汽车的价格依然会不断下降,或许5年之后,即便没有政策补贴,一台电动汽车的价格,也能真正和同等产品力的燃油车看齐。

总结

综合以上对比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1、20万元以内新能源车型,不管是PHEV混动车还是EV电动车,价格普遍明显高于产品力相当的同级燃油车,价格差从5万到10万元不等;

2、电动车的电耗与保养成本,比燃油车低很多,但如果售价差距太大,那么想从用车阶段的成本把售价的差距弥补回来,一般也要5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3、PHEV混动车,相比燃油车多了一套电池+电机系统,相比电动车则多了一套发动机+变速箱系统,所以它的生产成本并不低。最终反映在售价上,和电动汽车的价位比较接近;

4、小鹏、哪吒这类新造车势力品牌,在配置层面明显更加舍得“下本儿”,综合产品力相当的情况下,与自主品牌燃油车的价格已经非常接近,但它们在品控、质量及产能方面,面对着传统品牌更大的挑战;

5、相比10万元以上的新能源市场,10万元以内低价位市场,新能源车型还很少,但是位数不多的几款车型,却出现了性价比超越同价位燃油车的情况。想要说服非限牌/限号地区消费者,10万元以内的市场,或许是新能源车型的一个突破口。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聊这么多,欢迎小伙伴们参与下方的投票,并在后台给我们留言,说说你的想法!我们明天见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陈伟 电动汽车相关业务专家大家知道吗

男,1986年生于辽宁省朝阳市
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士;
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一种控制用电负荷的系统及方法“国家专利发明人
充电桩、电动汽车领域专家
参与发明专利:
一种向电动汽车用户提供充换电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一种电动汽车充换电信息提供方法及系统
一种控制用电负荷的系统及方法

8、难道研究纯电动汽车的专家们都是吃货?

这只是你的想法,人家的想法比你还要远一点。

9、研究纯电动汽车的那些专家们都是什么学历?

正像楼上说的那样,你说的那种低速纯电动车根本不能算汽车的,这种车在乡镇跑跑还可以,开到城市怎么办,你是走慢车道,还是快车道,而且这种车速度一点都不低,最快的也能跑到六十码,车体又宽,在慢车道走碰到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怎么办,要是上快车道的话,这种车毫无安全可言,只要碰一下就必死无疑。再说了做这种车的厂家大多没有机动车的生产资质,更不用谈什么检测设备了,质量无法保证。
你说的车载充电器目前接220V只能用于慢充,要想快充的话还要用大电流高电压的专用线路,而且要恒流恒压充电,这就要有充电站的支持。

10、电动车能完全颠覆燃油车?专家:下个世纪吧!

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非常支持的,而且现在的车企们也是争先恐后的进入到新能源领域,就连一些超跑品牌也已经公布了即将全面转型电气化的规划,所以有很多人都认为传统的燃油车很快就会被电动车所代替,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据车叔了解,在202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举办期间,几位参与制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的专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虽然各位专家都持有不同的观点,但是有一点是达成共识的,那就是在2050年之前,电动汽车绝对不可能完全取代燃油车,其中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志新甚至认为:可能要等到下个世纪。

对于自己的这个观点,吴志新给出了理由,他认为内燃机已经存在超过100年,而且内燃机自身的技术仍然在不断的提升,目前的阶段可以认为是内燃机的“壮年期”,所以内燃机的效率还能继续提高,内燃机与电动机之间只能此消彼长,无法互相取代。

另外,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蔡蔚认为,混合动力是当下最合理的,至少从环保角度来看,混合动力已经可以起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作用,也具备减少有毒气体排放的能力。

车叔个人认为,目前电动车技术并不成熟,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这几年间,自燃事故层出不穷,纯电动汽车在冬季续航大幅度衰减的问题也没有解决,而且纯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很长,很不方便,所以说在这些问题还没得到解决之前,纯电动汽车取代燃油车的可能性就是零。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与纯电动汽车专家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