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动汽车时代真的来临了吗
说在一年两年内的人过于天真,也不懂得交通工具的发展,推出纯电动汽车和形成一个时代不是一个概念,只是一个开始甚至只是一个尝试,一个交通工具换代的来临,有很多因素不可或缺,首先是换代工具的性能能代替原有的,现在的电动汽车无法做到燃油汽车的性能,高速无法跑,只能作为小范围代步,不能代替汽车,其次,配套工具,燃油车有分布广泛的加油站,而电动汽车没有一点合适的补给点,政府甚至还没有计划过进行这些建设,第三,使用习惯的变更,电动车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只能作为代步工具,而现在燃油汽车的使用,是物品运输和多人出行,这一点电动车的性能无法满足,第四,世界范围的普及,由于电动车还处于开始发展阶段,而且只在少数国家,更多的地方没有任何发展的意思,要成为一个时代,没有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是很可笑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交通工具的时代都会处于燃油汽车为主,油电混合逐步增加,纯电动汽车作补充的情况,然后就是油电混合一类混合动力车型普及,纯电动汽车开始普及阶段,最后才是燃油燃料退出燃料市场,纯电动和新能源主导汽车能源市场的时代,这个过程需要持续超过五十年的时间(乐观估计),说要在两年实现电动汽车时代,可能接近于大跃进时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可笑思想吧
2、电动汽车的时代会来吗?在中国。
能满足某个时段,某个群体的使用要求就可能普及
现在在平原区的乡镇街道、城乡结合部,很流行!
因为没有交通管束,因为省钱,因为能满足日常使用,因为能驮一些东西,因为比摩托车遮风挡雨,因为不用因为违章被罚款,所以满足了这么多的要求
3、以后会是电动汽车的时代吗
是的。其主要优势是无污染。一辆燃油汽车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其自身重量的四倍,所以必然被电动汽车取代。
4、以后应该都是电动汽车时代了吧?
当然 这样可以环保 保护我们的地球 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为子孙着想
5、以后电动车会不会被淘汰
以后电动车是不会被淘汰的,汽车会逐步被新能源电动车代替,现在四轮电动车已经正式可以挂牌,两轮的超标电动车以后会有更多的城市禁止上路
6、燃油汽车会不会淘汰?全面电动汽车的时代什么时候会到来?单说家庭轿车
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燃油机车相对比电动机车有很大的劣势,电动车清洁无污染、能源便宜。但是电动车也面临自身的问题,例如充电速度、续航、电池寿命、充电桩方便与否、技术不成熟……如果人类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在全球环境恶化的时代,电动车会有大的作为。
现在已经有一些汽车进入人们的生活了,例如特斯拉、宝马i8混合动力车、比亚迪……
7、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新能源汽车会是以后的主流吗?
新能源汽车会是以后的主流,因为石油资源紧缺,国家需要节约资源,新能源不仅能解决这一问题,还能环保,减少环境污染,以后新能源汽车会是主流。
8、纯电动汽车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吗?
我自己就是纯电动车主,但从日常用车的种种体验上,我并不觉得它是什么未来大趋势。相反,淘汰它才应该是大趋势。

先说说我这台车的情况。
车型:2016款帝豪EV,补贴后落地价14.7万元,2016年4月上牌,目前ODO里程31000km。
电池信息:45.3kWh三元锂电池,工信部续航253km,实际续航120-350km(因为测试标准不一样,它是我见过的唯一实测续航大概率大于工信部续航的车型)。

我两个家里都有固定车位和充电桩,A家电价0.478元一度,B家充电压根不用自己花钱。工作日往返通勤里程45-70km/天,3万多公里真正需要自己掏的电费也就1000块钱。相比只能靠公共充电桩的车主,我充电不用排队、不用原地等、不用专程跑一趟、不用为了充电多花停车费、不用担心油车占位和充电桩故障,开车也不用靠羽绒服和棉被来省电,用车条件已经十分优越了。
但我仍然不看好纯电动车。
发展了这么多年,纯电动车最大的问题依然是电池的特性,而且是近期难以改变的(除非出现重大的科技革新),比如下面这几条。
1.电池比汽油怕冷
①北方冬天续航大减(可逆):
25度时放电性能最佳,环境低于15度就有看得见的衰减。以北京冬天的平均温度,电池容量要打75折。更恶心的是只要超过2天不开,下次启动就会发现冻掉了至少十几公里续航。而汽油车在冬天无非是冷启动的头几分钟油耗稍高、热机速度稍慢一些而已,而且单程开得越远,对油耗的影响越弱,不影响正常用车。
②快充速度和能量回收力度受限:
以掌柜的车为例,5度以下BMS为了保护电池,充电电流要比常温时打5-6折。其他3个季节,国家电网快充桩的电流可以维持在110-120A(电量低于80%时),到了冬天为了保护电池,电流只能达到60-66A,充电时间几乎翻倍。同时,动能回收强度在低温下也衰减了一半,需要更频繁地用机械刹车来弥补制动力下降。
③大功率放电(即急加速)容易导致锂离子结晶,造成续航不可逆衰减。
我这台车标称最大功率95kW,但额定功率其实只有50kW,所以如下图的最大功率输出(黄框中一格表示25kW)对电池来说属于不健康的操作,长期这么开会明显有损电池寿命,这是后期保养无法弥补的。而汽油车只要保养得当,只要不是连续长时间激烈驾驶,都不会对动力总成的耐久性构成质的伤害。

2.暖风耗电巨大
纯电动车没有发动机作为热源,暖风纯靠电加热,虽然制热速度确实比冷启动的发动机快得多,但耗电极高。我的车表显瞬时功率高达6.9kW,相当于四五个电吹风。如果温度设在25℃以上,就算恒温后平均功率也要3kW左右。加上低温本身电池性能差,纯电动车在冬天的续航要比春秋天打5-7折。我这车春秋天续航300km+很轻松,最高开到过350km(就是日常路况,非龟速和下山路),冬天正常开暖风多则220km,少则120km。如果是SUV车型,车内空间更大,散热率更高,暖风的耗电量还会更猛。暖风是按时间来算能耗的,一小时耗电量在常温下可以跑20-25km路。所以赶上严重堵车的话,可能暖风用掉的电比行驶本身都多。另外,暖风的使用加快了电池充放电循环的进度,暖风用得越多,电池寿命之内可用的行驶里程就越少。

3.能量密度比汽油弱爆了
目前民用车的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最高的也不过0.18-0.2kWh/kg,而且盲目提升能量密度还会有损安全性。而汽油的能量密度是44kWh/kg,相当于电池的200多倍。就算考虑到发动机实际热效率也就25%-30%,仍然比电池高五六十倍。50公斤的汽油就能轻松带着一台A级车跑七八百公里,而三四百公斤的电池只能续航300公里左右。何况电池的自重本身是一种负担,电池堆得越多,百公里电耗也会随之增加。同样技术水平下,电池容量做大一倍,续航可能只增加五六成。容量越大,量效比反而越低。下图就是我这2016款帝豪EV的动力电池组,重达390公斤。
4.充电速度远不如加油
纯电动车通常有直流快充和交流慢充两个充电口,但充电的过程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化学变化,即便是快充,车企最多也只敢宣传三四十分钟充到80%,80%以上时BMS为了保护电池会逐步限流降功率,电量从80%-100%的时间和20%-80%差不多。我的车从20%以下快充至100%,夏天至少1小时,冬天则要2小时。慢充倒是可以恒功率充电,一般是7kW(我的车比较老,只支持3.5kW慢充),但毕竟速度慢,电池容量越大的车充电时间自然也就越长。
汽油车加油完全是物理浇灌,就算去收银台刷卡、开发票,撑死了也就5分钟。你说我没算加油排队时间?那是你还没见过充电站排队充电的盛况。

⬆️国家电网充电桩充电,由于低温,电量80%以上后电流只有24A

⬆️一个半小时才充了21度电,1.5元/度的电价也不便宜
5.高速太费电
汽油车跑高速之所以省油,是因为内燃机高效工况范围窄,低速蠕行时发动机处于低负载状态,窝工浪费的能量多,所以需要适当的风阻来增加发动机负载才能处于最高效工况,80-90公里左右的风阻对轿车来说正合适,所以就成了经济时速。但电动机的高效工况范围比内燃机高得多,风阻始终是越小越好,可以说从20km/h以上,都是越快越费电,要知道风阻是和车速的平方呈正比的——120km/h的风阻是60km/h的4倍,是40km/h的9倍。以掌柜的车为例,维持80km/h巡航需要12kw的功率,算下来45kWh满电可以开3小时45分钟,即300公里;而120km/h巡航则需要23kw的功率,只能开俩小时,续航235公里。冬天开着暖风跑高速长途,你充电时间没准比你在路上跑的时间都长。跑一个半小时强制休息一个半小时是一台汽车应有的表现吗?

6.可怜的残值率
因为电池容量随时间和里程衰减,电动车的折旧速度非常快,新车开3-5年残值就几乎归零了,下家对电动车的接受度也很低。而5年的汽油车普遍还有50%左右的残值,车况好或者走量车的残值还能更高。
7.补贴后依然比同级别汽油车贵
我这台车指导价高达24.98万元,是同款汽油版车型的3倍。虽然补贴了11万元,但商业险是按25万保额交的保费。和整车的售价和残值比起来,就算电比油便宜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舍本逐末。
8.没有独立充电条件的车主不在少数
我确实有充电条件,但这没有普适性。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每天有不下6位数的车主为找车位发愁,北京的停车位缺口更是高达40%-50%。如果因为自己有固定车位充电就鼓吹纯电动大法好,那就是“何不食肉糜”“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无良态度了。我买车头一年也经历了只能依赖公共快充桩的状态,那段时间简直如同买了个爹:冬天本来续航就缩水,每次还要预留三四十公里续航用来找充电站,刨掉这部分,每次充满电跑150公里左右,就要开始得找地方充电了。为了少跑几次充电站,也为了防止充电站可能有各种原因充不上电,我一个人时经常舍不得开暖风。充上电还要干等一两个小时,而且电费还贵:国电充电桩每天7-23点电价在1.5-2元/度,按冬天百公里20度电算,一公里电费要花三四毛,和加92号汽油的同级别汽油车相比已经不便宜了,这还不算有的充电站要照常收停车费呢。
直观对比一下:电动车400公斤电池做不到的事,汽油车20公斤汽油就做到了;电动车1-2小时才能充满电,汽油车2-5分钟就加满油了。汽油车比电动车更持久,更稳定,更快速,更灵活,还更便宜。
家用电器之所以好用,是因为它们即插即用。其他靠电池供能的,无非就是手表、电动玩具、挂钟、遥控器、手电、手机、笔记本电脑这些尺寸小、功耗低的物件。尺寸和功耗越大,电池能量密度低、补给速度慢的弊端就会越来越致命。这就是商用船舶和飞机没有纯电动的原因。有个大V说得好:
假设一架客机携带10吨燃油可以飞3个小时,那么按照前面汽车和电动车的比值来算,飞机应当携带200吨电池才能飞3小时。坏消息是高空温度低,续航减半,可能飞机不开暖风飞一个半小时电就用光了;好消息是带了200吨电池的飞机根本飞不起来,避免了更大危险的发生。
上图是宝马1991年亮相的E1电动车,因为电池和成本最终只造了5台原型车,没有量产。
有些靠跪舔和厂家充值为生的伪车评人总是假模假样地以“没条件别买电动车”“这是给有钱人‘提高’城市通勤质量的工具”来为电动车的缺陷洗地。比如“电动车更适合城市通勤代步”,其实是因为电动车续航太短、充电太慢,跑别的工况都不行,只有市区低速短途才显得不那么难堪。你能说低年级小学生比成年人更适合算100以内加减法吗?燃油车怎么就不适合市区代步了?事实是除非你只有买电车的指标,买电车是为了解决从零到一,否则电动车不会提升任何所谓的城市通勤质量。
9、以后汽车市场真的会全部都是新能源汽车吗?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的提高,整车性能增强,电池、电机配套服务更加完善。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和潜力巨大,其绿色环保的特性完美的向各国的发展规划靠拢。
2016年1月10号,众泰云100s上世以来,势如破竹长期稳居新能源电动车销售榜首位

对消费者而言,汽车产品的选择太多了,一家大型汽车制造商就会生产几十种不同的车型。仅在美国,没有任何一家汽车制造商能够控制20%的市场份额,甚至大众等一些大型全球汽车制造商的份额也不足5%。这样的市场现状对汽车公司的高管来说很艰难,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却拥有丰富的选择余地,电动车只是意味着多了一个选择。所以当讨论消费者会选择电动汽车还是燃油车时,并不能单纯地用“最终电动汽车的拥车成本更便宜”来判断。当这一理论来到真实的市场中,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柴油危机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以及碳排放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让各国都在思考如何控制和减少这些污染源。然而一些国家已经宣布逐步推广新能源汽车,淘汰燃油车。
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2017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77.7万辆,同比增长53.3%,继续维持较高增长态势。其中,涨势最猛的是纯电动汽车,2017年销售46.8万辆,同比增长82.1%。虽然目前而言,电动汽车还远远称不上普及,但销量数据显示,消费者对其接受度正逐年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从观望者转变为使用者。但是有31.17%的消费者对纯电动车辆总体表现不满意,电动汽车还存在续航里程短、车辆稳定性差等不足等问题也展露出来。

车企也倾向于推出长续航产品。在2018日内瓦车展,奥迪推出了电动SUV奥迪E-tron Quattro,奔驰也透露将于近期推出EQC电动SUV,这两款车续航里程都达到500公里。
仔细想想,你是愿意花30w+买一辆燃油奥迪还是选择花钱买一辆省去后期保养费且环保的电动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