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汽车“新”在何处?
这几年关注汽车领域的朋友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网络上多了一个很常见的词,各种新闻和网路社交平台少不了新能源汽车。这倒是什么让这个新能源这么火,是否此新能源是非常新兴科技的革命能源,还是一个从外星落到我们地球的可发能源物体,大家都信能源到底新在哪毫无合理解释,只知道这个新能源用在了车辆上。
80后的我们小时侯父母开的都是破捷达和破富康传统汽油车,遇见新能源汽车这个词时百姓非常好奇,这新能源是啥?不会又是某个美国科大学家发明的厕所能源系统吧,数年前我们就听说过美国人要把人类排出来的物体转换成能源来启动煤气灶,这非常环保,这是好事。我们都会想以后我车是不是可以从自己马桶捞出自家排便加入车里即可行驶数百公里!
Bio Gas生物气体系统的概念把人类的排出物转换成燃料。
其实我已上说的都是多余内容,我发现网络上所谓的新能源竟然是指简简单单百年能源电能!经过我在大网络上搜索资料后发现,在中国电动车被官方归类于新能源汽车,从何而来的新呢?到底电能能不能归类于新能源?
我们先一起来看看电动车的发展与历史,慢慢思考用电能驱动车辆这种方式算不算一种新的能源利用方式。
1895年英国发明家Thomas Parker的电动车
1895年英国发明家Thomas Parker发明了一款用靠电池组供电给电机行驶的车辆,当时他考虑到英国伦敦处于重度污染,为了减少烟雾污染他有了发明电动车的念头。1896年至1899年美国一家名为Columbia Electric's的电器公司制造出一款叫Victoria电动出租车,下图为1905年美国华盛顿正在行驶的电动出租车老照片。
Columbia Electric's (1896-99)
那么一八九几年就出现过的产品为什么在2018年类似这些产品到了中国叫新能源汽车呢?我作为媒体或一个消费者我是否应该勉强接受这个概念呢,还是我们需要去纠正这个错误,让更少的消费有这个概念上的严重误区。我们是不是应该叫电动车新能源车?我认为叫电动车是一个更合理到产品介绍和定义,新能源中的新字无非就是厂家联合媒体使用的甜言蜜语,让消费者对电动车有好感。
1900年美国电动车家用充电设备广告
1900年美国就已经有电动车充电桩广告,所以这篇文章里有足够依据证明中国所谓的新能源中的新字是一个误区,一个乱引导大家的词语,让消费者认为这是世纪新型产品,这是未来发展大趋势等各种赞美电动车甜言蜜语。我相信一个道理,好的产品会自然浮出水面,不需要靠团购媒体的黑嘴来把电动车塑造的非常完美。其实汽油车刚开始普及起来也根本不完美,也是毛病摆出,所以电动车也是一个需要时间来发展到完美的一个过程。
我坚持一个原则,好产品会自然浮出水面,会自然给世界上所有消费者证明自己的好产品。只能说目前电动车还不成熟,不完善的产品不应该就这样被普及化,这是一种车辆工业上的严重侮辱,侮辱到车这个新产品,这些像一块带着很大屏幕的如电冰箱无声移动的电动车产品是世界百年车辆产品中的败类。。问题来了!!!这些败类怎么这么火呢?为什么我们路上经常看到电动车呢?我们来讲消费者如何被洗脑。
邪教洗脑法,有一派邪教叫不买本田不是人有一派叫不买电动车不是人。
黑新媒体联合厂家狼狈为奸洗脑计划警告!!我即将列出来六个的手段大家一定要注意。厂家为了更快速把自己的不良产品普及起来,利用部分失去了自己的工作道德和媒体人需要有的基本原则。用非常丰厚的回报和大额合作项目让媒体尽量用各种直接和非直接手段推广这些厂家的电动车产品,手段很多,玩法很多,今天我没事所有我们一个一个来看看想这些手段。
手段一:前不久XX号称自己购买了江淮的电动车产品,购车后开始天天赞美该厂家的产品,用来接送孩子,用来出去郊区游玩等优美的画面让大家觉得电动车用起来真的很方便,电动车太好了。其实这个黑心XX自己已有数量汽油车,电动车开出去拍拍照给大家摆个样子而已,这样和厂家有个交代,自己的回报也更丰厚。
手段二:云测评,车子没开直接去4s店一群XXXX站在车前一顿赞美一顿,不停的喊这里好那里好,非常不是人,30秒叫你懂车!!!
手段三:XXX很喜欢假装自己非常可观,自己非常有道德,有道德到说出如此惊人的言论,如续航不够长但是适合日常使用。自己砸自己的臭脚,十分自我矛盾,简直是XX媒体中的败类,是媒体中的老马桶。
手段四:用法拉利或兰博基尼等跑车形容形容一辆江淮,甚至更夸张忘记自己道德底线说这车比超跑刺激。
手段五:这是最常用的,直接说我XXX卖了特斯拉换某牌电动车,用弄死特斯拉的方式赞美自己要吹上的产品但是XXX忘记一点,特斯拉并不完美,也不适合当参照物来吹。
手段六:美女的诱惑,这招十分恐怖,像看香港80年的成人性教育片一样劲爆。网路上XX非常漂亮,皮肤白嫩,长发大长腿大眼的,看着特别劲爆养眼,简直就是汽车界里那些油腻男和胖矮丑八怪中的一朵花。美女XX的心情如南方的天气,一天是雨一天是太阳,在一个月时间内,发表两个看法,一天说电动车真方便,一天说我不会买电动车因为电动车不方便。到底消费者买还是不买?别告诉我爱买不买,消费者可是看您大美女XX购车的。如果我们去总结网络上对电动车产品的各种赞美,可以这样总结。
1.200-300KM的续航适合大部分国人使用。
2.这个续航不影响国民日常出行.因此续航这个题我们就过了吧,大家直接购买。
3.电动车适合买菜,不适合当家里唯一一部车!那我可以这样理解吗?大老婆适合天天给我炒菜,小老婆偶尔去玩一玩吗?这都TM什么歪道理,车本身是一个交通工具,怎么电动车到了不良XXX媒体的嘴里就变成了偶尔开去玩一玩的工具呢?消费者花50万元或者100万元买电动车是用来偶尔或者周末开出去装逼的吗?这个装逼的代价实在是高。难道媒体认为大家都是土豪吗?工薪阶层人的感受考虑过吗?有部分媒体人还假装自己很有道德的,在测评电动车时还非常虚伪的提醒大家电动车不能时家里唯一一辆车!那是不是家里得有几台车才对?这TM是在缓解停车难和交通压力还是在添堵。
4.OTA或软件更新等等,是大趋势,是车辆在不断改善!!我怎么觉得这是给EV厂家打工,在帮他们测试不完善的产品。
2014-2015年的国内一些品牌推出的电动车,可靠或常见的有几台?
很明显,电动车在玩去城市SUV一样的一个套路都是媒体把黑洗白的大趋势,使劲推出,使劲出新品,使劲造更多的怪胎。上图中的这些名单里的车型有几个我们能日常见到行驶在马上上的?我相信没几款比较多见,那其他的呢?这不是浪费资源是什么?哪个网友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数年前小型SUV正处于火爆的状态时,有的厂家疯了一样,把媒体老师们累坏了,天天飞这飞那,那时候我天天打开微博这个XXX去看了上海某城市小SUV发布会,那个XXX去了海南参加另外一个城市小SUV发布会,反正天天就是发布会,回想到2019年这些XXX还在天天去发布会,但是现在XXX不去小型SUV的发布会了毕竟SUV退潮,都是去参加各种电动车发布会。
2019年印度的街头,响应印度政府的号召,电动全国化。
伺候我们的100年的汽油车我们要懂得感恩,多少个家庭度过他们最美的时光是在用汽油车旅途上,我相信汽油车是我们的童年回忆,不要轻易放弃这些回忆,前不久有一个姓王的王八蛋出来说2030年全国要全面取消汽油车,电动车全面话,我相信大家都看到了这个王八蛋。我只想汽油车发展的时候也没有突然被大面积化,一个产品想要全国化的话得先完善这个产品,而不是让消费者帮你研发,先完善再说。
话不想多说,目前的现状非常令人哭笑不得
最后我想说购车我们要理性,什么车适合我们还是要自己看自己的需求,看媒体视频要谨慎,购电动车请三思。电动车并不是新产品,并不是新能源,这个能源早在100年前就被使用过,不要盲目追求新的东西,有时候新的东西并不成熟,就像18岁的少女和35岁的少妇,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坏处,喜欢少女要付出代价的,喜欢少妇可以带着一瓶机油一路狂飙少了机油也别怕反正俺带着机油可以到服务站加,但是少女没电了就麻烦得推着回家咯。
2、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版发布,混动车迎来好时代
在10月27日开幕的202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上,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全行业1000余名专家历时一年半修订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 版)》(以下简称技术路线图2.0)正式发布。其中最受业界关注的便是在进一步强调了纯电驱动发展战略,提出至203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超过50%,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左右,节能汽车全面实现混合动力化,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
而在全球汽车产业的另一热点——智能网联汽车方面,技术路线图2.0进一步明确了构建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体系和新型产业生态,提出到2035年,各类网联式自动驾驶车辆广泛运行于中国广大地区,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在介绍技术路线图2.0主要内容时,提出了面向2035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六大目标,即:
1)我国汽车产业碳排放将于2028年左右先于国家碳减排承诺提前达峰,至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20%以上;
2)新能源汽车将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基本实现电动化转型;
3)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国际领先,产品大规模应用;
4)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协同高效、安全可控的产业链;
5)建立汽车智慧出行体系,形成汽车、交通、能源、城市深度融合生态;
6)技术创新体系基本成熟,具备引领全球的原始创新能力。
李骏指出,技术路线图2.0延续了“总体技术路线图+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的研究框架,并将 “1+7”的研究布局深化拓展至“1+9”,形成了“总体技术路线图+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总成系统、充电基础设施、汽车轻量化、汽车智能制造与关键装备”的“1+9”研究布局。
除了电动化之外,业界最为关心的莫过于技术路线图2.0提出了至2035年,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将全部转为混合动力。
据李骏院士介绍,随着汽车节能技术持续提升,当前我国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持续下降,已接近2020年百公里5L的目标值,目前已大量应用高压缩比(12-13)+米勒循环+变排量附件+低摩擦技术等先进节能技术,汽油机热效率逐渐靠近40%的国际先进水平;自动变速器占比已经达到70%以上,7DCT和8AT相继实现量产;CVT方面,CVT180 、CVT250相继量产。
但面向未来越发严苛的排放标准,单纯提升汽油机热效率显然难以完成,因此,“禁燃”的声音不断传出。但鉴于我国国情,多元化的汽车技术和能源种类更为合适,要在发展汽车电动化的同时,重视传统汽车的转型。因此,专家组一致认为,今后15年中国传统汽车要全面向混合动力车型去转变,用“全面电驱动化”代替“禁燃时间表”更符合中国国情。
正是基于此,2.0版技术路线图中提出了,至2035年,我国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各占一半,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将全部转为混合动力,从而实现汽车产业的全面电动化转型。在此基础上,我国汽车油耗将在未来5年、10年及15年达到不同的标准。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新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是对我国汽车电动化路线的合理修正,将引导我国电动汽车产业走上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汽车全面电动化的进程中,混合动力汽车的重要性有望显著提升,国内厂商技术储备充足,随着混合动力汽车成为关键的过渡产品,其重要性将显著提升,市场渗透率有望迅速增长。
根据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过去平稳但有些“寡淡”的混合动力(HEV)市场开始明显升温,尤其是在2020年前7个月纯电动与插电式混动车型同比下滑的情况下,还实现了混动车型(不含进口车)批发销售16.6万辆、同比增长16.2%的逆势上扬。而丰田、本田等日系在华合资混动车型的表现更是出色,仅广汽本田混动车型今年前三季度累计销量就达到了82,284辆,展现出了极强市场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丰田汽车有望向广汽集团提供混合动力技术,这也是丰田首次将其核心混合动力技术提供给外国公司,其目的无疑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2019年丰田品牌在华市占率约为6%)。
此外,日产汽车也在加强其在中国的混合动力汽车业务。该公司将发布一款配备了其ePower混合动力技术的车型。日产汽车还计划未来三年在中国推出五到六款混合动力车型,其中包括畅销的轩逸轿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新能源汽车排名前十名?
新能源汽车排名前十名有:小鹏汽车P7、唐新能源、蔚来ES6、小鹏汽车G3、欧拉好猫、汉、蔚来ES8、Aion LX、几何A、宏光MINIEV。
1、 小鹏汽车P7
定位中型纯电动汽车的小鹏p7整体外观设计比较前卫,前脸采用封闭式中网设计,和很多新能源车型一样,保持简约的设计风格。小鹏p7的内饰依旧和外观一样简洁,整体营造出更具家、更前卫的座舱氛围。最长续航里程达到706km,国内目前的顶尖水准。
2、 蔚来ES6
蔚来ES6是一款中型纯电SUV,相比ES8来说它的价格更加容易让人接受。感官方面,ES6的外观内饰都很有档次感,空间的表现也很不错。驾驶方面,蔚来ES6的感受会比较模糊,介于运动和舒适之间,这一方面仍需改善。
3、小鹏汽车G3
作为小鹏汽车的第一款上市车型,小鹏G3具有很多比较前卫的智能型的理念。它的外形比较时尚,配置水平非常高,获得了不少年轻互联网消费者的青睐。小鹏G3的搭载了145千瓦的前置电机,能够提供300牛米的扭矩,最高365公里的NEDC续航里程完全能够满足城市用车的需求。
4、汉
比亚迪汉定位为品牌旗舰轿车,分别有纯电动ev和混合动力DM版本,两者在外观造型上有一定的差异,动力必定也是比亚迪汉的最大亮点,混合动力DM版本由2.0T涡轮增压发动机与电动机组成,百公里综合油耗可达1.4L,官方百公里加速仅需2.9秒,性能十分强劲。
5、蔚来ES8
蔚来ES8是一款中大型纯电家用SUV,而且性能也非常强悍,百公里加速只要4.4秒。作为家用车,蔚来ES8主打豪华感和舒适性,与传统豪华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缺点,就是ES8的体积太大吨位太重,所以能耗偏高。
4、新能源汽车成功。和什么车底盘一样?
自行车的零部件在早些时候,通过一定的改进,变成了汽车的底盘,比如滚动轴承、钢管构架、链传动等,但后来汽车行业不断发展,汽车的底盘的变化越来越大,当然这些都是差速器、摩擦片式离合器、齿轮变速器研究成功的结果,还采用了如万向节传动轴、充气轮胎、锥齿轮主减速器、后桥半独立悬架等等,来完善汽车底盘。相对于传统的汽车底盘,现代的汽车底盘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各方面的性能都得到良好提升。可是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给汽车底盘又带了更深层次的发展空间,为汽车在高科技领域的应用打好基础,创造出更安全更舒适更稳定的底盘技术。
1.1 现代汽车底盘电子化
随着各种汽车电子辅助功能在底盘上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和驾驶舒适性,这些系统包括ABS/ASR/ESP集成控制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泊车辅助系统(PLA)、车道偏离和驾驶员警示系统、胎压监测系统(TPMS)、可调阻尼控制系统(ADC)等。随着底盘电子控制系统越来越向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1.2 底盘零件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
汽车底盘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便是汽车轻量化, 对于轻质合金材料和高强度钢的需求量在未来将会大大增加;底盘上对于铝合金的运用也会越来越多;镁合金的需求量也呈增长的态势。但是,也要不断研究一些新型设计来满足汽车零部件重量轻的需求。
底盘零件的稳定性就是汽车的安全基础,要做到强度、柔韧性、抗疲劳、抗损坏等性能,汽车车架和车桥对于管材液压成形技术的运用也会越来越频繁,压力加工技术向着高效、自动减轻汽车重量、降低成本等方向发展。底盘铸件正在向高性能、薄壁、轻质、精(确)尺寸、优良切削性能方向发展;铸造生产过程向清洁、废物再生、高效、节能、节材、环保的绿色铸造方向发展。底盘零部件的机械切削加工技术已经抛弃了传统模式,而发展为柔性技术为特点的生产线生产的生存模式。高效、精密、柔性化、自动化是切削加工技术变化的主要趋势。高速加工技术、敏捷制造技术、智能化加工技术、绿色加工技术等都将得到快速发展。汽车零件的防护性电镀由原来单一的镀锌钝化工艺,向耐蚀性能更好且具有耐热、低氢脆性、良好加工性能及环保性能的锌合金镀层及无铬达克罗工艺发展。在镀层的耐腐蚀性能获得很大提高的同时,正向镀层耐热性能好、低摩擦系数方向发展。在底盘领域,随着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目前,世界各大汽车公司正在集中开发环境友好的零件,如低滚动阻力轮胎、绿色轮胎、不含铅的车轮平衡块、不含六阶铬的新零件涂层技术、电动转向系统等,相信不久的将来,底盘技术一定会朝着保护环境的方向越走越广阔。
2 底盘设计要求
底盘设计考虑的关键在于满足整车性能的各项指标。汽车应当具备的基本性能可概括为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操稳性、平顺性、安全性和耐久性。一般所说的底盘工程包括前后悬架、转向系、制动系和车轮的设计配置。与这些系统直接相关的整车性能有制动性、操稳性和平顺性。底盘的悬架部件本身要足够牢固,而其设计是否到位直接影响车架车身的受力大小,同时底盘设计也和耐久性相关。
3 新能源汽车底盘设计的完善
3.1 完善新能源汽车底盘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要对新能源汽车底盘设计进行完善,就要从三个方面思考问题。
其一,汽车底盘设计平台的应用,即在底盘设计中,包括底盘设计的构架,以及其子系统都需要保持不变。
其二,传统发动机存在的弊端不少,可以将其取消,采用最新研发的转向系统和传动系统。要根据原有的框架对汽车底盘子系统进行适当的改进。例如,要保留子系统底盘设计的设计方案,要严格更换有问题的发动机。所以,对于底盘的设计来说,不仅要安装真空动力泵,还有适当调整构架,达到改善真空源的目的。当然,也要改变新的动力系统的减速器接口。在零部件设计完的基础上,还要用CAE分析法对悬置系统进行运用,达到减轻噪音的目的。
其三,车体后舱的布局会随着子系统采用的新的设计方案而改变,经过一系列对于荷载已经车的质量进行详细核算,保证悬架系统安全系数。不然,就要对子系统进行重设,这时候就要做好调整悬架系统的任务工作,分析新能源汽车的前轴荷的分布情况以及后轴荷的分布情况,会发现要重新设计悬架系统的参数。确定好悬架四轮定位参数,用Adams分析进行确定,但是最好尽量保证原有的设计方案,和实际相结合,这样可以有效节省开发周期,减小成本开发。
3.2 新能源汽车保持承载式车身
新能源汽车保持承载式车身,在于很多汽车都会采用这种设计。由于副车架并不能够承担车身质量的相关功能,因此,在动力总成部件的设计上,需要将悬置点确定下来。车身的悬置设计中,要对车身进行量化分析,可以采用CAE分析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悬置设计空间不规范而导致的总体布设困难。
3.3 新能源汽车运用非承载式车身
汽车车身采用非承载式设计,由于底盘可形成比较大的框架而使得底盘的承载力增强,其中可以布设全部的动力系统。所以,在新能源汽车设计的初期,就要规划好进行部件,不仅可以提高总体布置的简易程度,而且随着车身重心的降低而使得车身的整体质量有所减轻。
5、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
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到2035年燃油车全部改为混动?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祁驿
10月27日,在202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李骏院士宣布,2.0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正式发布。
图片来源:202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视频截图
其中,他提出至2035年,我国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各占一半,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将全部转为混合动力,从而实现汽车产业的全面电动化转型。其中,针对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2.0版技术路线图指出,至2035年,我国将形成自主且完整的产业链,自主品牌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品技术水平将与国际同步,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销量50%以上,纯电动则将占到新能源汽车的95%以上。
2030年-2035年,将实现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的大规模推广应用,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也将达到100万辆左右,并将完全掌握燃料电池核心关键技术,建立完备的燃料电池材料、部件、系统的制备与生产产业链。
智能网联方面,至2035年,各类网联式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将在国内广泛运行,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具体来看,2025年HA级智能网联汽车将开始进入市场;2030年,实现HA级智能网联汽车在高速公路广泛应用,在部分城市道路规划应用;2035年,HA、FA级智能网联车辆具备与其他交通参与者间的网联协同决策与控制能力,各类网联式自动驾驶车辆将广泛运行于中国广大地区。
难道说到2035年路上就见不到燃油车,厂家也不给产销燃油车了吗?
答案99%以上是不会的。
首先,这个技术路线图,是给有关部门制定政策作为参考依据用的,它提出的,都是一些美好而远大的目标,并不是政策本身。
如果你看过技术路线图1.0版本,然后对照执行结果你就能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差距还是很大的。
其次,即便这些目标变成了政策,距离2035年不是还有15年吗,一台车你能开15年不换吗?
按照现在大家换车的频率,我觉得15年可能已经换过三轮了吧,所以这两年您买车还是可以随心所欲的。
所以,对于消费者来说,该买的买,该换的换,技术路线不是政策。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宝马中国2020年新能源车规划:2款纯电、2款插混
近日,我们从相关渠道获得一张宝马中国新能源车规划图,未来5年,宝马将在中国市场推出6款纯电动和3款插电混动车型。加上目前市场中在售的1款纯电动和4款插电混动,到2025年宝马在国内销售的新能源车型将达到14款。加上宝马已经官宣将在今年下半年国产销售的iX3,宝马新能源车型数量将达到15款。
BMW iX3
iX3是根据X3打造而来的一款纯电动SUV,将搭载宝马最新的第五代eDrive技术。其中,驱动单元中的电动机,系统电子设备和变速箱将被整合到一个壳体中。其所需的安装空间更小,重量也将大幅降低,与上一代产品相比,电机输出与驱动系统重量的比率提高了约30%。
高压电池组将采用NCM811高比能量电芯。此前曝光的搭载74kWh电池组的iX3续航里程为439km(WLTP标准),预计这只是iX3的基础续航版本,可能还会推出续航600-700km的版本。
BMW i4
即将于明日以在线形式发布的BMW i4也将在2020年引入国内销售。
i4还未正式亮相,根据此前曝光的消息判断,它将是BMW 4系Gran Coupe产品系列的一部分。与i3和i8非常前卫的造型相比,i4退回更加传统的设计。
和iX3一样,i4也将搭载宝马第五代eDrive动力系统。据外媒推测,新车将推出i4 80 sDrive(后驱)以及i4 80 xDrive(四驱)两个版本。动力电池的容量有60kWh和80kWh两种规格,续航里程有望达到550-700公里。(上文的宝马中国新能源车型规划图显示i4续航为600km)
BMW i3(图中车型信息模糊,我们推测为新款i3)
在2020年的宝马新能源车型规划图中还有一款A0级别纯电动轿车,我们推测这款车型为i3的新版本。从i3推出后的几次更新判断,这几年它的主要变化还是增加续航里程,新款可能为续航升级版。现款快充版i3的NEDC综合工况续航里程为340公里,预计新款的综合续航将超过400km。
BMW i5/iX1/3系纯电/iNEXT
除以上车型之外,2020年以后,宝马还将在中国市场推出BMW i5、iX1、3系纯电、iNEXT四款纯电动车型。目前,关于i5和iX1还没有相关信息,按照4系与i4,X3和iX3关系,我们推测i5是在5系的基础上打造而来的一款中大型纯电动轿车,iX1则是X1的纯电动版本。
关于BMW 3系轿车的纯电动版本,海外媒体不久前曝光了一组渲染图,外观设计让然延续了燃油版3系轿车的设计风格,但是在细节部分加入了很多电动化元素。
据外媒报道,纯电动版BMW 3系轿车将基于在中国制造的长轴距版3系打造。从媒体拍摄到的3系纯电动测试车的谍照判断,也是长轴距车型。动力方面,3系纯电动很可能与即将推出的iX3、i4和iNEXT共享纯电动力总成和74kWh电池组,这意味着3系纯电动的最大输出功率将达到282马力,最大输出扭矩将达到400N·m。
iNEXT
iNEXT车头部分采用了全封闭式的设计风格,从之前曝光的照片看,格栅上“双肾”造型的变化非常大,而且新车非常圆润的车头设计风格与目前在售的宝马车型有着一定的差别。大灯采用了细长条的设计风格,辨识性很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iNEXT的轴距和车长都超过了现款X5。
iNEXT也将搭载宝马第五代eDrive电驱动系统,可实现超过600公里的续航里程。最新互联技术使其能够实现三级自动驾驶功能,并在技术上达到四级水平。2021年,宝马将在丁格芬工厂投产这款车型,同年推向市场。
BMW 3系插电混动
2020年,宝马还将在中国市场推出3系的插电混动版本,但目前关于这款车型还没有具体的车型信息,我们先以海外版车型作为参考。海外版3系(330e)插电混动的动力系统由一台2.0升4缸涡轮增压发动机、8速Steptronic变速箱和电动机组成。其中,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35kW,电动机最大功率为80kW。系统输出最大功率185kW,最大扭矩420N·m,0-10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为6.0秒。
动力电池总容量为12kWh(可用电量10.4kWh),纯电续航里程为60公里。纯电模式下,车辆最高时速为140km/h,混动模式下最高时速为230km/h。
除了330e以外,宝马还计划在海外市场推出一款3系插电混动的入门车型320e。其动力系统或将换装为一台1.5T三缸涡轮增压发动机。电机、变速箱以及电池等部件或将保持不变。最终,宝马中国会引进哪个版本还不能确定,也有可能同时引入两个版本。
在规划中,虽然2025年前宝马要在中国市场推出三款插电混动车型,但图上只详细写明了3系的插电混动版本,还有另外两款产品没有透露,我们可以用宝马集团官方发布的车型规划来推测未来5年有可能引进国内的插电混动车型。
按照宝马集团的新能源规划,2020年会推出X3的插电混动版本X3?xDrive 30e。我们判断这款车型就是3款插电混动产品之一。BMW?X3?xDrive 30e将使用与海外版330e iPerformance相同的动力总成,由2.0升4缸涡轮增压发动机、8速Steptronic变速箱和电动机组成。其中,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35kW,电动机最大功率为80kW。系统输出最大功率185kW,最大扭矩420N·m。电池容量并未透露,官方称纯电续航在60公里左右。
最近几年,宝马新能源产品的销量在不断增长。数据显示,在德国,宝马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和插电混动,下同)领导者,占有21%的市场份额(特斯拉10%、奔驰、雷诺和大众各占9%)。
在整个欧洲,宝马是第二大最受欢迎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拥有14%的市场份额,低于特斯拉的20%。在全球范围内,宝马拥有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第一名特斯拉20%,第二名比亚迪10%),总体表现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具体销量方面,2018年宝马集团新能源车销量为142617万台,2019年达到145815台,同比增长2.2%。此外,在2019年年底集团新能源车交付总量达到了50万台。根据计划,到2025年,集团纯电动和插电混动车型的销量将占宝马集团总销量的15%-25%(2019年新能源车销量占宝马集团总销量的5.8%)。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几何C首批渲染图曝光 今后的新能源车原来还有很多玩法待开发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某个日子,这个地球上生产的新车型,都将是电力驱动的,但是我们不禁要问,电力汽车的面貌究竟会发展成怎样一种面貌?
不久前,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冯擎峰发表了一封公开信。信中描绘了未来的几何汽车,将会是怎样的一个模样:与外界共享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无人驾驶将是重点,而所有的这一切,将建立在全球首个科技出行创意共享站——几何+平台上。其中,今年内将上市的几何汽车旗下首款纯电SUV几何C,将成为践行几何+开放平台的首台量产汽车,该车将开放底层数据,以对接来自外界的共享资源。
从最新曝出的几何C染图看,几何C整体延续了几何A的简约、科技、前卫造型风格,封闭式前脸、“一字型”LED大灯和量子银盾车标,配上在跑车上比较常见的前保险杠的两侧风刀式进气格栅设计,不仅能降低风阻,还有利于前轮刹车系统的散热,提升车辆的行驶性能。尾部采用时下最为流行的贯穿式LED尾灯,据说灯体长达1.2米,包含216颗LED灯源,点亮后非常有辨识度。
当然,几何C最重要的是前文提到的开放底层数据,践行几何+开放平台的概念。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看,几何C将应用吉利在无人驾驶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搭载吉利自主研发的“智感循迹无人驾驶系统”,它是国内首个结合车端、云端、场端,未来准备搭载5G,全路况、全场景、无缝高速连接的自动驾驶技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新车上市时将极有可能具备L3级自动驾驶能力,2-3年内将实现L4级自动驾驶,将是几何首款拥有此项技术的量产新车。
从厂方提供的资料分析,考虑到新能源车在自动驾驶、车机应用等技术领域的迭代速度很快的特点(新车可能两三年就“落伍”),几何C将拥有可持续迭代升级的功能。这意味着,几何C能够一边构建并完善无人驾驶技术场景,一边从几何+平台上吸收行业专家和资深用户的想法和创意,就像一个可喂养的纯电新宠一样,可以持续自我进化。
冯擎峰在公开信中透露,几何+平台的背后将汇聚吉利控股全球五大研发中心、五大造型中心的技术资源,超2万名研发技术人才,以及全球化的产业链资源,还将聚拢科技出行生态伙伴、产业上下游、产学研技术大牛、创意人才和用户等。因此,建立在几何+平台上的新车,未来或将分阶段地构建无人泊车、无人看护、无人自取快递等无人驾驶场景,持续引领汽车行业智能化变革浪潮……
终将是电力驱动新能源车的天下,看来一定是惊喜不断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新能源汽车技术‘三纵三横’各指什么?
三纵;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三横;多能源动力总成系统,电机驱动系统和控制单元,动力电池和电池组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