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不抵债 众泰新能源被正式裁定破产清算
易车讯日前,我们从相关渠道获悉,12月2日*ST众泰发布公告称,众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浙江省永康市人民法院下发的《民事裁定书》,获悉公司全资二级子公司众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泰新能源”)被债权人以不能清偿到期债权,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被申请破产清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裁定:立案受理申请人杭州铁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锦湖(中国)轮胎销售有限公司对被申请人众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破产清算申请。指定浙江京衡律师事务所为破产管理人。
从公告中可以看出,众泰新能源为公司的全资二级子公司,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后,如果众泰新能源后续因法定情形转为重整程序且公司作为重整投资人并促成众泰新能源重整成功,众泰新能源将成为公司重要利润来源,将对公司的持续经营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如果众泰新能源未转为重整程序最终被法院宣告破产或虽转为重整程序但除公司以外的其他方作为重整投资人,则公司将丧失对众泰新能源的控制权,众泰新能源亦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此外,众泰全资三级子公司杭州杰能动力有限公司、杭州益维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和浙江众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均被永康法院裁定破产清算,并指定浙江京衡律师事务所为破产管理人。
其实众泰新能源走到破产清算早有端倪,今年4月份,众泰新能源就曾因拖欠工资遭到员工维权,大批员工在杭州参与维权讨薪。随后,众泰回应6月底前结清2019年工资,公司运营正常后补发2020年工资。
除了员工工资外,众泰新能源同样拖欠供应商的货款,比如比克动力电池公司,向法院起诉众泰新能源子公司节能动力,要求对方支付货款并逾期付款违约金共计6.16亿元。
此前一汽夏利、长丰猎豹、力帆华晨、汉龙汽车等等相继出现,此次众泰新能源直接被裁定破产清算,边缘车企的生存状况又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更多消息我们也会持续关注。
2、新能源车企长江汽车倒闭,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近日,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发布的破产文书显示,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被法院裁定,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天眼查APP显示,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6月,注册资本为10亿元,法定代表人为曹忠,经营范围含制造、加工、批发、零售:客车、电车、专用汽车、汽车零部件、汽车装饰品等。
天眼查风险信息显示,目前,该公司有数十条被执行人信息,法定代表人的限制消费令已过百条。此外,该公司还有多条法律诉讼,案由包括买卖合同纠纷等。
2016年4月,长江汽车发布电动车品牌“长江EV”,同时杭州工厂正式投产,一期年产能为10万辆,二期年产能为30万辆。随后,长江汽车加速扩张,贵州长江、深圳长江、成都长江等子公司相继成立,并吸引不少政府背景的投资。
2016年,长江汽车成为最早一批获得国家发改委批文的新能源车企。2017年12月,工信部公示第302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长江汽车位列其中。由此,长江汽车拿到了新能源汽车“双资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又一家新能源车企破产清算,你觉得它破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汽车”)已进入破产清算阶段,目前长江汽车总部厂区里大部分员工都已离职,只有两百多位负责乘用车生产的员工还照常上班,但手上为数不多的订单完成后已没有新订单,所以这又是一家新能源车企申请破产清算,对于长江汽车破产的主要原因,我认为还是竞争太大,技术不行,没有补贴所致。
新能源汽车在近几年是频繁出现,因为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并且在车辆上面还有补贴,在刚开始力推新能源汽车的时候,很多汽车企业纷纷加入新能源汽车大军,比如比亚迪、众泰等,对于比亚迪,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国产汽车里面,比亚迪是属于第一梯队,可能燃油车优势不是很大,但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里,比亚迪可是走在整个行业的前列,基本上可以跟特斯拉抗衡,并且比亚迪大巴已经覆盖很多城市的公交,甚至走出国门,在日本、欧洲市场都有市场,而比亚迪能够发展这么好,就是凭借自身实力,毕竟比亚迪是做电池出身。反观众泰,它是靠抄袭大火的品牌,但是没有多少技术积累,在新能源领域更是如此,为了获得国家补贴,制造很多小型新能源车型,但是在补贴政策要求限制后,众泰就基本上没有动弹的资本,限制燃油车和新能源车都失败,也是在破产的边缘。
2016年长江汽车是继北汽新能源之后,第二家拿到“双资质”的车企,这算得上是长江汽车的高光时刻,因为有获得国家补贴,长江汽车四年“烧掉”51亿元,但是从结果来看,没有自身硬实力,最终只能进行破产清算,这个跟众泰新能源有些相似,就是没有造出有吸引力的产品,单纯为了补贴而出现,看看北汽新能源,基本上也是没有市场的状态。不过加速长江汽车破产,主要还是各种造车新势力的出现,因为现在汽车市场上面的新能源品牌,除了比亚迪、特斯拉,它还有蔚来、小鹏、理想等。
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那么是名副其实的第一梯队,特斯拉是美国的品牌,在中国市场已经独立创办工厂,凭借自身技术,在价格高的情况下,销量也还不错,可以说这两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它都有自身硬实力。蔚来、小鹏、理想等新能源品牌,它的自身硬实力还有待观察,但是从市值来看,它们比其他传统车企还高,所以它们是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在不需要国家补贴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好好生存,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是新能源汽车品牌,没有实力和亮点的长江汽车,它只能沦为破产的地步。
4、新能源汽车3万公里补贴清算 分时租赁怎么走
有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补贴新政中规定,非个人用户累计行驶里程3万公里才能领补贴,将给电动车分时租赁行业带来致命打击。不过,在接受电动汽车资源网采访时,恒天易开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恒天易开目前在芜湖车辆出租率达85%以上,节假日高峰期达100%,用户复购率接近75%,注册用户数已超12万人,以这样的租车率,3万公里的新政策固然有影响但尚有努力的空间。
5、新能源汽车需要缴税么?
现在新能源汽车分为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而混合动力又分为插电式混合动力和非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只要不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还是要缴纳购置税的。而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是不需要缴纳的。
6、又一家新能源车企倒闭?四年间“烧毁”51亿元!
近日,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汽车”)已进入破产清算阶段,中国证券报记者实地探访长江汽车总部了解到,厂区里大部分员工都已离职,目前只有两百多位负责乘用车生产的员工还照常上班,但手上为数不多的订单完成后已没有新订单。
长江汽车前身为杭州公交客厂,成立于1954年,90年代曾因经营不善濒临破产,2013年由五龙电动车前身中聚电池注资重组,并成立了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而五龙电动车第三大股东,则是香港首富李嘉诚。
2016年,长江汽车是最早一批拿到国家发改委批文的新能源车企之一,2017年12月,在工信部公示的第302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长江汽车位居其中。
在2016年4月时,五龙电动车投资51亿元推出电动车品牌“长江EV”,一期年产量10万辆、二期年产量30万辆,杭州工厂正式开始投产。同时贵州长江、深圳长江、成都长江等子公司也相继成立。
数据显示,2015年,长江汽车与简式国际汽车设计(北京)有限公司、北京紫荆聚龙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长江乘用车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34%、33%、33%。
长江汽车面临破产
目前我们工资还是照常发的,每个月五六千块钱,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四天之后,长江汽车却在烧光51亿后,面临破产,一副好牌却打得如此之烂,除了补贴退坡、缺乏造车经验这些原因,长江汽车所出的产品不被消费者认可才是重要一点,长江汽车旗下共四款车型,即“奕阁”、“奕胜”、“益众”、“逸酷”,前三款为电动商用车,第四款为小型纯电SUV,但是“逸酷”自2016年4月官宣发布后至今仍未上市量产,其他电动商用车也分别在2019年下半年停产。
而长江汽车的员工则并未如小李这般幸运,小李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那边(长江汽车)都一年多没发工资了,就连很多高管也都一年多没拿到工资,他们应该是在等法院最终清算后的结果。”
外忧内患长江汽车不堪重负
外忧内患,让长江汽车不堪重负,昔日的高光时刻已不复存在,在长江汽车总部园区内,也只剩下“长江汽车”四个红字,市场从不缺乏新产品,要想在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没有像样的产品是很难做的,适合消费者,顺应市场规律,进而生产出性价比过硬的产品,才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重中之重。对长江汽车唏嘘的同时,也不禁感叹所有汽车制造商务实的重要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新能源汽车获补难度加大了吗?
据报道,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2017年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初步审核情况”的公示。公示显示,2016年和2017年新能源汽车企业共应清算补贴资金约189.7亿元,其中2016年为123.3亿元,2017年为66.4亿元。据悉,2017年企业申报的新能源汽车推广数数量比2016年增加了近8成,但经核算后的应清算补助资金仅为2016年的46%,“缩水”接近一半。
据公告显示:2016年,有86家企业的512种车型申报,共计51016辆。企业申请清算资金1246311.3538万元,专家组核定的推广50208辆,应补贴金额1233058.2724万元。2017年,有87家企业的432种车型申报,共计230616辆。企业申请清算资金960114.6837万元,专家组核定的推广数161667辆,应补贴金额664099.1825万元。
据悉,2016年,每辆新能源汽车平均获得补贴为24.5万元,而到了2017年平均每辆车获补减少到4.1万元,约为上一年的六分之一。
据2017年公示显示,部分车辆之所以未能核定通过,主要包括以下原因:未接入国家监管平台、国家监管平台数据核算里程不符合要求、行驶里程不足2万公里等。除此之外还包括行驶证注册日期在推荐目录发布日期之前、关键零部件参数与推荐目录参数不一致、电池单体型号与推荐目录参数不一致、电池组型号及生产企业与推荐目录参数不一致、驱动电机型号与推荐目录参数不一致、驱动电机发票企业名称不符、企业填报推荐目录批次有误等。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推广补助资金是根据《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财建〔2015〕134号)、《关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审批责任有关事项的通知》(财建〔2016〕877号)、《关于开展2016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第二批)清算及充电基础设施奖励资金申报的通知》(财办建〔2017〕92号)等有关规定,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审核结果分配到各地方。
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实施以来,销售数量快速增加,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四部委将加强对新能源汽车推广情况的监督、核查。对于“提供虚假技术参数,骗取产品补助资格的;提供虚假推广信息,骗取财政补助资金的;销售产品的关键零部件型号、电池容量、技术参数等与《公告》产品不一致的”行为,四部委将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扣减补助资金、取消新能源汽车补助资格、暂停或剔除“推荐车型目录”中有关产品等处罚措施。
来源:中国经济网
8、众泰新能源破产清算 给新势力车企提个醒
12月4日,ST众泰发布公告称,众泰汽车全资二级子公司众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被债权人以不能清偿到期债权,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被申请破产清算。
众泰新能源为公司的全资二级子公司,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后,如果众泰新能源后续因法定情形转为重整程序,如果众泰新能源重整成功,那么对众泰来讲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不过结局难料。
若众泰新能源未转为重整程序,最终被法院宣告破产或虽转为重整程序,但除公司以外的其他方作为重整投资人,则公司将丧失对众泰新能源的控制权。
细数新势车企将“消失的名单”
车市低迷和疫情的双重冲击下,中国新势力造车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压力。曾在新势力车企中声势风生水起的那些“闯入者”,有些车企并未将产品真正落地,即便是落地了,要么产品竞争力不足,要么靠融资来圈钱,这些车企必将写入新势造车“消失的名单”之中。
2020年是造车新势力的生死之年,继前途汽车资金链断裂;拜腾PPT造车烧光84亿元;赛麟汽车“骗局”被捅破;博郡“卖壳”梦碎造车;长江烧光51亿元之后,众泰新能源也倒在了这个不太冷的冬季。
这些造车新势力或仅能成为2020年新势车企记录在历史中的一道残影。
新势车企该该如何赢得认可?当前,在面对车市低迷、新能源车补贴退坡、企业融资难的大背景下,新势力造车依旧要面对产业链复杂、重资产、投资回报周期长的市场考验。
面对市场竞争,首先要考虑是否能够活下来,这个基础就是产品落地后能否获得市场,想要获得这样的市场占有率,必然要考虑自身的产品问题。
理想汽车在被曝出“断轴门”之后,一直不承认产品质量问题,最后无奈召回;威马汽车出现“失速门” 遭车主集体投诉后再曝出起火之后,也迟迟没有下文;蔚来汽车面对14万元的过度维修费之后,处理措施依旧有待商榷。
目前,新势造车企业在市场上的态度,在我个人看来依旧未能像传统车企那样有责任、有态度,而面对消费者的质疑,更多的是采用搪塞的态度来应对。消费者不是小白鼠,经不起新势造车企业这么折腾。
总结:2020年,除了众泰汽车外,包括一汽夏利、长丰猎豹、重庆力帆、华晨中华等车企也相继出现经营困难等窘态,2020年,新势车企的淘汰赛还将继续,不知下一个“花落”谁家。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新能源汽车补充清算,对哪些企业有利?
对于新能源汽车补充清算,对很多企业都有很大的优势,新政的实施也加速了行业的“洗牌”,依靠补贴生存的低端企业注定被淘汰。新能源汽车企业只有加快创新驱动,提高产品实力,才能对冲补贴下降的影响,备受期待的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终于出台。26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改委明确了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和清算办法。2019年新政提出纯电动乘用车续航里程不低于250公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续航里程不低于50公里,补贴乘用车续航里程只划分为250至400公里和400公里以上。
“与前一年相比,纯电动乘用车的补贴减少了近一半。”全国乘用车协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与前几年大幅提高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门槛不同,该政策根据技术先进、质量可靠、安全有保障的原则,适当提高技术指标门槛,保持技术指标上限基本不变,重点支持高能耗、高技术水平的优质产品,同时鼓励企业注重安全性和一致性。
针对补贴资金不及时支付的问题,新政提出完善清算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求从2019年起,有运营里程要求的车辆出售并取得牌照后,提前拨付部分资金。达到里程要求后,可以按程序申请清算。政策出台后,对有营运里程要求的车辆,自登记之日起2年内行驶里程不足2万公里的,不予补贴,并在清算时扣除预拨资金。
据了解,新能源汽车补贴分为中央财政补贴和地方财政补贴。企业提交申请文件和材料后,需经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审核;地方财政补贴涉及很多城市,申报程序也不一样。有企业反映,与中央财政补贴相比,地方财政补贴环节多,流程长,支付进度更难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