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时空电动汽车科创板

时空电动汽车科创板

发布时间:2021-09-10 19:27:39

1、数百家造车新势力为何无缘首批科创板?

可查看首批25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不难发现,过去几年兴起的数百家新造车公司(有统计超过500家公司,也有数据显示300家),却没有一家在列。虽然,这些公司都曾对登陆科创板表现出浓厚兴趣,与此同时,也有机构券商正在与相关公司进行准备,甚至有所谓资深人士表示,首批科创板上市公司会有造车新势力出现,但显然理想与现实是有较大差距的。

那么,为何一度呼声非常高,完成C轮、市值数百亿、打着互联网、新能源和智能科技标签的造车新势力无缘首批科创板入围公司?是皇帝的新装被人看破?还是风口已过?亦或是自身能力太差?那么对于融合众多科技于一身的汽车,什么样的公司值得科创板青睐呢?

简要来说,科创板是科技创新板的简称,俗称“四新板”,为上交所新设立的股票板块;其创立目的是推进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使其得到更多资本支持,增强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包容性。汽车K线认为,对于当前造车新势力而言,自身所处行业正好属于科创板重点支持范畴,尤其是能带来新的融资机会,对于其本身发展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毕竟,资本市场融资越来越难,造纯电动汽车的新势力们资金压力也不断增大。

因此,许多新创企业都有意争抢进入科创板。其中,新能源汽车企业也成为其中最积极的群体之一。

根据《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和《科创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试行)》显示,科创板与主板市场有很大不同,企业准入更加包容,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几乎零收入、未有产品问世的企业也有机会申报。

2、产业布局进入深水区,恒大汽车寻求在科创板上市

产业布局正加紧走向深水区。“恒大健康”正式更名“恒大汽车”后,更是加速了其在投资建厂以及资本市场运作的步伐。

9月15日,恒大汽车发布公告称,通过配售新股募资40亿港元,引入的战略投资者包括云锋基金、腾讯、红杉资本、滴滴等知名投资者。

作为上述新引进的股东,最为显赫的要数马云和马化腾的联手投资。此二人通过参股恒大汽车走到一起,不仅证明了其一致看好恒大汽车的未来,同时也在“借船出海”,加码在车联网相关智慧出行领域的战略布局。

有了以上资本势力的支持,恒大汽车似乎“越战越勇”。9月17日,恒大汽车再次发布公告称,拟发行人民币股份在上海科创板上市。

市场认为,如果恒大汽车能够顺利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对于恒大集团来说,将是一次不小的突破。同时也意味着恒大汽车有望成为我国第一家在科创板上市的新能源车企。

恒大之所以看好新能源汽车项目,主要源于除房地产以外的现有产业布局的规模和空间有限,急需更广阔的空间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2018年,作为在广州立足的本地企业,正逢广州市出台《广州市汽车产业2025规划》,在当年的恒大业绩发布会上,许家印宣布,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恒大多元化产业布局的领导者。

随后,恒定要做汽车的许家印,开启了全世界满天飞的旅程,买下了很多在全球拥有先进技术、甚至在行业具有领导地位的知名汽车公司以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造技术车需要的零部件的困扰,同时还积极联系跨国汽车公司实地考察,吸收先进的造车理念和经验,避免在造车路上走错路、走弯路、走岔路。

目前,恒大汽车正步入快速发展期,其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让第一款车在明年上半年投入试生产,下半年正式量产。其在上海和广州的生产基地,现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恒大汽车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把竞品锁定为全球纯电动汽车的标杆企业特斯拉,后者在中国创造了一年建厂次年投入批量生产的神话,而决心要与特斯拉一竞高下的恒大汽车,定然不会将“决战”的时间拉得很长,否则,等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恒大汽车再想攻城略地,难度将会更大。

有分析师指出,新能源汽车代表了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类似恒大汽车这样的车企龙头回归科创板,有利于打通境内融资管道充实资本实力,更好地用于产品及技术研发,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竞争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车企、供应商、经销商各执一词,威马\"自燃门\"事件扑朔迷离

10月27日,一辆 威马EX5在北京市西北四环的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内发生起火爆炸。

事故发生后,威马汽车发布召回信息,决定立即召回1282辆2020款威马电动汽车,并声称召回原因是由于电芯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了杂质,导致动力电池产生异常析锂,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电芯短路,引发动力电池热失控并产生起火风险。

根据动力电池型号,可以追溯到对应电池供应商为中兴高能。不过在威马的声明中,并未对所有自燃事件中的涉事车辆电池型号进行区分。

在媒体的报道中显示,威马公关人士对此给出的解释是,这次北京的涉事车辆,目前不能完全认定就是电池原因,如果是设计制造流程出了问题,一般是批次生产,那就不会是个例自燃,所以没有公布电池型号。

"事实还未查清,就公布电池配套企业,会给同行带来困扰,所以在召回声明中,我们也没有明确指出电池厂商,只是公布了电池型号。"

不过,在威马发布声明后,中兴高能也连夜发表声明,称旗下的电池并未搭载在10月27日发生自燃的涉事车辆上,福建邵武的两起起火事故车辆则有搭载。据悉,福建两起汽车自燃事故是由于电芯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了杂质,导致动力电池产生异常析锂,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电芯短路,引发动力电池热失控最终起火。

也就是说,中兴高能否认了北京威马起火是因搭载该公司生产的电池导致,但是福建两起威马电动车起火事件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威马与中兴高能分别发函表态之后,网络上又出现了第三种声音。有消息称,威马经销商给出的回应却是,27日北京爆炸的威马汽车,不是电池问题,而是车主私自改装了"油加温"设备。

"油加温"技术对于威马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在之前,为了在冬天防止低温导致车辆续航能力下降,威马汽车就搞了一个创举,那就是给威马EX5的新车装上了柴油机,并且搭载了一个10L的油箱。用威马的逻辑来说,就是外置的柴油加热装置,可以实现对电池包进行加热,减少自身电池的消耗,同时部分热量作为暖风传入车内。

一时间,车企、供应商、经销商各执一词,让威马"自燃门"事件变得扑朔迷离。联想到了2018年,停在成都威马汽车研究院内的威马EX5曾发生自燃,当时威马官方给出的回应是"这是一辆报废车",然后,此事就不了了之。

相比2018年的车辆自燃事故,威马此次的处理方式倒是显得"颇具诚意"。但是,根据相关数据,2020年前三季度威马汽车共生产1.57万台汽车,主要电池供应商包括宁德时代、塔菲尔、中兴高能以及瑞浦能源。其中宁德时代9692台(占61%)、塔菲尔3313台(占21%)、中兴高能2257(占14%)、瑞浦能源532台(占4%)。

其中,中兴高能的装机量是2257辆,此次却只召回了1282辆,召回的标准又是什么?另外,同样电芯型号哪些车主需要召回,剩下的975辆应该如何处置?威马汽车在相关的说明中都没有明确解释。

尤其是现在,威马汽车处于冲刺科创板的关键时期,自燃事故的频发无疑将对上市进程造成影响。那么,"召回1282辆2020款威马电动汽车" 的动作会不会是为了控制社会舆论的进一步扩大的遮掩行为?这就无从得知,仍需要官方给出正面回应。

并且,就算接二连三的起火爆炸的最终调查结果发现是供应商的责任,也与威马汽车脱不了关联。毕竟,作为汽车厂家连供应商质量管理都不做了,那创始人沈晖还有什么资格谈"秒杀特斯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上市是唯一出路?零跑汽车寻求科创板上市

近日,有消息曝出,又有造车新势力准备谋求上市了,它就是零跑汽车。根据消息零跑计划于明年下半年正式冲刺科创板,零跑相关人员给予了肯定回复。

销量表现方面,今年10月零跑汽车共销售新车1743辆,相比9月份的1050辆环比增长达66%;1-10月累计销量6335辆,其中仅10月份单月销量就占今年累计销量的27.5%。零跑汽车联合创始人兼CEO吴保军预测称,11月零跑T03单车型销量有望达到2000辆。

在新车规划上,零跑在刚结束的广州车展上正式亮相旗下第三款车——纯电动中型SUV C11,官方公布的预售价格为16-20万元。据悉,新车预计今年12月启动预售,最快明年三季度交付。

当下,谋求上市已经成为国内造车新势力积极发力的方向之一,毕竟造车是一项超级烧钱的项目,在销量未打开,毛利率尚未转正的情况下,要想维持运营的资金和研发,上市融资是一个不错的途径。

此前蔚来、理想、小鹏汽车均已上市,不过它们都是美国上市,毕竟国际投资者的钱更为充裕。而除去这三强外,其它造车新势力更倾向于国内上市,例如威马汽车、爱驰汽车也在推进上市事宜。对于零跑汽车而言,在2021年下半年登陆科创板之前,其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关于零跑

如果是蔚来的标签是“服务”、小鹏的标签是“智能”,那零跑的标签应该就是“自研”,虽然是造车界的新人,但零跑却坚持工厂自建、三电系统自研、自动驾驶系统自研。

其中,位于金华的零跑工厂将在2019年一季度完工投产,制造基地总占地面积约551亩,投资20亿元。工厂以生产智能电动汽车和三电核心零部件为主,规划了冲压、焊装、涂装、总装、三电生产五大工艺车间。一期产能为每年5万台;由于工厂为后期的扩容预留了较大的拓展空间,待后期其他车型排产,最终产能可以达到25万台。五大车间均使用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率达到95%。

而在电机、电控、电池这三大核心部件的自研上,零跑的成绩也不可小觑。其自研的电驱总成“Heracles”实现了电机、电机控制器、减速箱三合一,相比相同性能的传统设计减少30%重量、40%体积,整体质量仅为91kg。

在动力电池方面,零跑并没有像大多数新能源车企一样选择直接采购类似宁德时代这样的大型电池供应商产品,而是选择除电芯外,内部组件全部自主研发,包括模组、PACK、BMS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针对18650电池,在安全方面做了单电芯双极双保险的安全设计,给予每个单电芯的正负极都加入了独立保险丝,从而提高安全性。

电池组采用了一体化成型的铸铝箱体,相比传统钣金箱体减重40%,多模组之间采用独立隔离布置,能降低碰撞时电池包的破坏,同时也提高防火性能,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同样是自主开发,兼顾冷却、加热及保温三大功能,通过水冷技术,可以将电池最大温差控制在1.5℃,相比来说国际行业标致为5℃,特斯拉上这一指标数据为2℃。

在自动驾驶方面,零跑甚至做到了“芯片级”的自研,2018年亚洲消费电子展期间,零跑汽车还发布了与大华股份联手研发的首款国产AI自动驾驶芯片“凌芯01,目前零跑S01上搭载的22个传感器,包括1个双目摄像头、4个环视摄像头、2个盲区摄像头、用于车内人脸识别的1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传感器、1个77G毫米波雷达,均是由零跑自主研发。

而这些自研的底气,或许都是来自背后大华股份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虽说在造车界是新人,但在安防领域却是低调的巨头,因此对于零跑来说,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都有着不少的“家底”。所以零跑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朱江明坦言:“对于零跑来说,目前的计划是3年内活下来,5年内开始造血。”

同时零跑基于三大整车平台做了后续的产品规划。包括:T平台第一款车将会在2019年上市;S平台第二款车将会在2020年上市;C平台将会推出一款纯电动跨界SUV,会在2021年与大家见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本田联合通用打造两款纯电动汽车 计划2024年投放

财经网汽车讯 通用和本田加深合作,将为本田打造两款纯电动车型。

据《科创板日报》报道,通用汽车和本田汽车相继宣布,双方将联合为本田汽车打造两款纯电动汽车。本田将于2024年在北美市场投放两款电动车型。同时,通用和本田正在探索更多途径来扩大联盟。

据Electrive报道,通用和本田此次联合打造的车型应是无人驾驶汽车,目的或是为抢占未来汽车市场。

通用和本田将分工合作完成两款新电动车型生产。新车将基于通用汽车第三代电动车平台打造,搭载专属的Ultium电池系统。外观和内饰方面则由本田汽车负责。

通用Ultium电池系统发布于今年3月。据通用介绍,专属的Ultium电池系统是通用电气化战略的核心。该电池系统可灵活应用于轿车、性能车、皮卡、跨界车以及SUV等多个领域。

通用推出的第三代全球电动车平台,能够支持不同品牌、不同细分市场、覆盖各级车型的产品,可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此外,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本田将对Honda?Link与通用安吉星服务两款系统进行整合,整合后将搭载在两款电动汽车上。本田还计划在新车型上搭载通用的自动驾驶辅助技术“超级巡航”(?Super Cruise)。

联合打造两款纯电动车型,意味着通用与本田合作进一步扩大。

通用与本田在新能源汽车的合作,可追溯至2013年。当年,双方宣布将合作开发下一代燃料电池系统和氢储存技术,且在2017年,成立了燃料电池系统制造公司,总投资8500万元。

2018年,合作扩展至自动驾驶技术。本田与通用旗下自动驾驶公司Cruise签订合作协议,并投资7.5亿美元,用于开发一款可量产的自动驾驶汽车。本田汽车还表示,未来12年还将向该项目追加20亿美元投资。去年5月,双方的深度合作扩大至电动车与智能电网协同方面。

本田选择与通用在电动化与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展开合作,既有通过共同研发降低研发成本,“抱团取暖”之意,也有借助通用汽车弥补在上述两领域的不足。本田完全研发的纯电动车型仅有Honda e,其在华市场销售的纯电动车型是基于“油改电”而来。

而通用拥有20多年的电动车开发经验,并在不断加速面向未来转型。为了推动转型,通用曾在2018年发布了重组计划,全球裁员15%,在2019年底关闭美国5家工厂。

根据通用汽车的规划,2020年-2025年间,通用在电动车与自动驾驶领域投入的资金和资源将达200亿美元。

针对中国市场,通用计划到2030年,将在华推出20款新能源车型;到2025年,旗下别克、雪佛兰和凯迪拉克三大品牌,几乎所有车型都将实现不同程度的电气化,包括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两种形式。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科创板发布硬核指标,小鹏蔚来们有戏吗?

文|柴达木

图|来源网络

证监会20日晚间发布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科创属性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

 

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常规指标+例外条款”的结构,包括三项常规指标和五项例外条款。企业如同时满足三项常规指标,即可认为具有科创属性;如不同时满足三项常规指标,但是满足五项例外条款的任意一项,也可认为具有科创属性。

 

三项常规指标分别是“研发投入金额或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发明专利”、“营业收入或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

中国公司若想在A股上市,必须满足前三年内盈利,才有资格在中国证券交易市场进行首次公开募股。“遥不可及”的盈利,让造车新势力将目标主要集中在美股,如今,科创版率先推出科创属性评价指标,无疑给陷入资金困局的造车新势力增加了一条非常重要的融资途径。

 

根据三项常规指标和五项例外条款,我们来分析造车新势力上市在科创版上市的优势。

 

首先,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以上,或最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在6000 万元以上

 

造车新势力主打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研发费用一直处于高位,仅是引进人才,在世界各地建立研发中心,就投入不菲。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表示,“智能化的研发和运营是未来小鹏汽车具有差异化,走向全球化的核心引擎。我们决定在整个小鹏汽车团队中,保持自主研发和创新体系的同学占比超过50%。”

 

此外,小鹏汽车在中国的广州、北京、上海、郑州、重庆有研发中心和制造工厂,同时在香港和美国硅谷都有研发中心来做自动驾驶跟互联网体系。

由于没有详细的数据,但从研发中心、人员配置比例依旧能看出研发在造车新势力中的投入比重极高,之所以如此烧钱,研发是重中之重。此外,我们从已经上市的造车新势力代表蔚来看研发投入,研发一直居于高位,轻松满足科创版科创性第一个条件。

 

2019年,蔚来研发支出44.32亿元。

2018年,蔚来用于研发的费用39.979亿。

2017年,蔚来研发支出26.03亿。

2016年,蔚来研发支出14.65亿。

 

其次,专利方面。

 

有专业人士分析指出,“科创板没有利润要求,是注册制,但这不代表没有要求。一个是信披,不能造假上市,另一个是真科创(科技创新),不是传统行业包装上市。”

 

发明专利无疑成为了科创属性的硬核标准,而造车新势力在专利方面可谓得天独厚。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汽车专利数据统计分析榜单。小鹏汽车2019年全年专利公开量742件。在专利质量方面,小鹏汽车公开专利中发明占比达76.28%,居国内汽车企业第一名。

 

截止2019年9月,威马汽车申请和获得的专利累计达到1,157项。威马汽车获得的专利授权主要为三电系统、电池管理、安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多个智能电动汽车相关核心技术领域。其中,威马汽车在人工智能领域获得的专利授权数量已累计突破百项。

 

第三,营业收入。具体是指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0%,或最近一年营业收入金额达到3亿元。

 

营业收入这一条,是三个条件中最容易满足的一条。

 

动力电池方面,长城旗下的动力电池公司蜂巢能源和比亚迪电池分拆上市最有可能在科创版实现。比亚迪对电池研发投入和专利数有目共睹,和蜂巢一样,满足科创版上市要求不是难事。

 

退一万步,即便不满足三项常规指标,满足五项例外条款的任意一项,也可认为具有科创属性。

 

威马创始人沈晖表示,公司对在美国首次公开募股(IPO)持开放态度。沈晖表示,公司内部有一个团队正在研究美国、香港或中国大陆IPO的相关建议。不过沈晖有一次曾在朋友圈发文,说自己回国创业,当然希望在中国本土上市。

 

理想汽车则被指将要赴美上市。

 

小鹏汽车和拜腾、零跑等其他造车新势力,暂未表明具体上市时间表和上市地点。

 

写在最后

 

无论最终是否在科创版上市,科创版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布,对于亟需融资的造车新势力,都是好事一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科创板一周年,有哪些大事件和大变化?

从有想法到开板历经221天,开板开市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非常快,非常速度,就跟开跑车一样,像是中小板从设立到开板怎么也要五年左右吧,科创板用很短的时间完成了设立、开板,这个主要归功于曾经的经验好,有前车之鉴引路!

科创板开板首日创造124个亿万富翁!

开板后有25家企业上市,开板前五日是不限涨跌幅的,而且这个科创板是领导一句话创立的,可想而知它的背后有多强大,在股票各种下跌,变绿的时候,科技板创造了神话,被誉为造富神器,不过既然跟股票有关,就一定要记住,“投资需谨慎”,若不懂,再好的板块你也玩不转。

科技板需要扶持的是与科技、创新有关的中小型企业。

科创板不是你想通过它上市就能上市的,它主要针对的人群是信息技术有关的企业,像是新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类似于这些,这不光是一个企业在发展,而是一个国家在进步,所以在我看来这个科创板是我们的一种变革,一种改变,发展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炒股就跟做生意是一样的,有赔有赚。

股票大起大落是无法避免的,这个科创板看上去不错,后台硬,可是如果你心态不好,玩的过大也有可能血本无归,这就跟你买个彩票一样,怎么可能一直让你看透呢?

股市只能给部分投资者带来回报,这几年的收益率也并不高,是保本还是增值并不能完全看透,就跟这天气一样,就算天气预报告诉你今天晴转多云,也有可能给你下个瓢泼大雨,这就是股市。

科创板使科技创新企业成功上市!

原来什么创业板块,中小型企业板块,并没有科创板,这是什么概念,现在越来越在乎科技创新了,我们以后会有更多属于我们的科技,无人驾驶汽车,电动汽车,包括云计算,软件产业等,这是给我们一个信号,未来更注重科技与创新,谁能得到新技术就得到了财富。

总结:

科创板也在总结经验,争取给我们更好,更完善的股票市场,不断摸索,从试点到创新到发展,相信它的未来会更好。

有人说为什么科创板也会跌,而且跌的这么严重,这就是股票啊,你无法解释股票的走势,也没人能说的明白,如果说牛市来了,那最终得到利润的除了我们,还有企业等,股市能大涨,当然也能大跌,这些年我们见证了它的涨跌,也看清楚了股市的风险,所以在我们不知道这个股票是什么情况的情况下一定不要买,你不了解他,他也就不惯着你,科创板也一样。

8、爱驰汽车筹备科创板上市 专家:知名度过低导致销量差

爱驰汽车正筹备登陆科创板。

近日,有媒体报道,爱驰汽车正在准备登陆科创板相关事宜,计划在2021年下半年实现IPO。

为证实此事财经网汽车联系了爱驰汽车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登陆科创板的事情确实正在积极推进中的,但目前没有更新的信息。

爱驰汽车成立于2017年2月,创始人付强为前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总裁兼CEO。

付强曾在今年7月的成都车展上透露,爱驰第五轮融资已有进展,具体情况将很快披露。不过,时至今日,爱驰汽车尚未公布最新的融资情况。

招银国际研究院白毅阳表示,爱驰本身起步比较晚,产品推出和营销推广方面相对落后。但是从新能源市场发展来看,整体向上的动能非常强劲,在这种环境下,爱驰月交付在200-400左右,显示出消费者还在对爱驰的了解过程中。爱驰在产品差异化方面与蔚来、小鹏等头部新势力有很大差距,未来需要在STP方面做好功课。如果量产没有过千,相信明年上市和估值方面都将面临巨大困难。

融资遇困销量小

 

相比蔚来和小鹏,爱驰汽车的起步时间晚了近3年。

这不单单是起步晚的问题,爱驰与蔚来和小鹏这样的第一梯队车企比,差距是全方位的。

首先说融资,爱驰汽车上一轮融资可追溯到2019年5月。

爱驰汽车获得了来自明驰基金的10亿元投资。据江西财投基金在发布的消息,去年5月9日,江西省发展升级引导基金完成对上饶市明驰新能源创新投资中心出资,该基金总规模10亿元,专项投资于爱驰汽车,用于该公司产能30万台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上饶厂房车间和生产线建设以及新车型的研发和全国范围内电动汽车销售体验店的布局建设。

此前,爱驰已先后完成了天使轮、Pre-A轮、A轮和B1轮等四轮融资,合计超过70亿元。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造车新势力门槛都在100亿。爱驰汽车目前的资金能力实在是差太远了,这相比于蔚来和小鹏目前几百亿美元的市值来说简直是凤毛麟角。想成功实在是太难了。

另一方面,从销量来说,今年1-8月,爱驰汽车总销量为927辆,与造车新势力的头部企业存在着较大差距。

为了拉动销量,爱驰汽车成立之初选择了国内、海外两个市场同步拓展的路径。今年以来,爱驰累计出口欧盟的欧版 爱驰U5达到700辆,其中,9月欧洲市场开售以来,爱驰U5的海外个人用户销量超过200辆。

电动车行业分析师张翔表示,爱驰目前的销量确实太低了,无法支撑正常运营。这主要还是因为爱驰的知名度太低,用户能获取爱驰信息的渠道太少了。

一方面爱驰资金不足,没有那么多钱用来做宣传。线上线下的活动太少,连媒体都很少接触到爱驰,就不用说用户了。另一方面,付强作为传统车企人,他的号召力和吸粉能力比李斌以及何小鹏差得多,无法利用个人影响力推广企业和产品。

爱驰U5槽点多

2019年12月19日,爱驰汽车旗下首款量产车爱驰U5正式上市,全系共分4款车型,补贴后售价19.79-29.21万元,NEDC工况续航达到503km。

汽车行业观察员张志良表示,爱驰U5在性能上与小鹏G3以及北汽新能源EX5甚至哪吒U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但价格上却高了几万。这样在市场上的表现就会非常尴尬了。

2020年爱驰汽车降价推出2021款爱弛U5,9月17日,2021款爱驰U5升级上市,新车共提供SE、ING、ING+、PRO、PRO+5款车型,根据不同配置选择,补贴后售价区间为16.69万-24.99万元。

这样的定价显得更为奇葩,相比于竞品的价格依然没有优势不说,反过来又让老款爱弛U5既没有价格优势也没有性能优势,等于彻底放弃了老款车型。

另一方面,爱弛U5的质量也不是很让人放心。爱驰为了扩大销量进军欧洲市场。想要进入欧洲市场必须要通过欧洲Euro-NCAP安全碰撞审核。

10月,欧洲Euro-NCAP公布了最新一期的碰撞测试成绩,其中还包括名爵HS、名爵ZS EV、爱驰U5三款国产车型。不过让人意外的是,其中名爵两款车型都获得了五星的碰撞成绩,而爱驰U5仅获得三星。

具体碰撞细节上,该车的驾驶员和乘客保护的得分分别为73%和70%,碰撞成绩为五星的名爵HS在驾驶员和乘客保护的得分分别为92%和81%。

此外,该车的主动安全以及交通参与者保护的得分分别为55%和45%。由于该车的交通参与者保护以及安全辅助性配置得分较低,进一步拉低了该车的整体成绩,导致最终测评成绩仅为三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长安汽车计划将电动汽车部门上市

5月17日,消息人士表示,长安汽车计划将其电动汽车业务科创板上市,为其业务的快速扩张提供资金。

据悉,长安汽车电动汽车部门隶属于长安新能源,后者于2018年5月成立,注册资本为2.02亿,迄今共获得4轮融资,总计超过60亿人民币。
早在5月14日,长安新能源科技公司总经理杨大勇就曾在长安汽车股东大会上表示,长安新能源计划在科创板进行IPO。据长安新能源的规划,在IPO后十年内,销量要达到100万辆,并成为中国自主新能源的第一企业。
杨大勇进一步将其拆分为,“长安新能源2021计划销售新车接近7万辆,2025年目标销量为超过50万辆,而2030年计划销量达到100万辆。”


与时空电动汽车科创板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