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鸟类被捉的故事?
雁雀争鸣 麻雀最有人情味——很久以前,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区都有麻雀,而它们的祖先可能属于一千万到两千万年前在非洲热带出现的那一群雀。 麻雀的婚期是每年的三、四月份。婚后一年中可孵出一到四窝小麻雀。和其他的小鸟不同,麻雀的配偶是终身的,而且这种从嘴到尾尖还不到15 厘米的麻雀,也许是鸟类中最有人情味的,它喜欢与人类为伴,宁愿住有人住的房子,却不愿住空屋。 麻雀最聪明——据说麻雀的学习和记忆,竟和较高级的脊椎动物像老鼠及猴子一样快。 麻雀的寿命——麻雀必须有窠巢庇护才可过冬,要是没有栖息处和食物,在零度的气温下只能活15 个小时。麻雀的寿命是比较短的。八只刚能飞的雏雀中,只有一只能活到可以传代。纪录中最老的麻雀只活过了11 年。 麻雀的功过——多少世纪以来,一提起益鸟,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起猫头鹰、啄木鸟、燕子、杜鹃、大山雀和喜鹊等等。可是,对于我国城乡为数众多的麻雀来说,大家都认为是害鸟,因为它们会啄翻少许种下的新豌豆、拔起秧苗和咬断刚结的幼果,还要吃些粮食。但它们主要的食物还是来源于害虫和杂草籽。据资料统计,一只麻雀每天能捕捉三四十条农作物的害虫,庞大的麻雀“队伍”,每天捕捉的害虫数量,更是大得惊人,在繁殖期间,麻雀要捕捉蚱蜢、毛虫等来哺育幼雀。麻雀的功过对比大致是:在城市的麻雀可能利害相等,在农村的麻雀则害处可能略多于利。我国解放初期的50 年代也曾大张旗鼓地捕捉麻雀,由于当时对麻雀的功过认识不足,现在则需把麻雀作为益鸟来加以保护。 麻雀纪念碑——大凡纪念碑,多是纪念名人的丰功伟绩的。可是,美国波士顿居然耸立着一座麻雀纪念碑!波士顿人为什么要给麻雀立碑呢?这是因为,在公元1860 年以前,美国是没有麻雀的,当时波士顿地区毛虫猖撅,使庄稼连年欠收,酿成灾荒。当地的人们专门从欧洲引进麻雀来对付毛虫,从此,毛虫得到了控制,才使当地居民免于饥饿。因此,波士顿人为了纪念麻雀的功绩,特立碑纪念。 雁群救罗马——某些鸟类通过驯养,可以成为人的警卫员。在历史上,动物警卫员有着光辉的业绩。在古罗马,克尔特大军曾偃旗息鼓夜袭罗马要塞,守卫者沉睡在城堡上,幸雁群惊啼,使守卫员惊醒迎战。所以有了:“雁群拯救了罗马”的说法。 大雁看守仓库——今天,苏格兰人利用大雁高度敏锐的听觉和天赋的警惕性,派大雁看守丹巴顿市威士忌工厂50 英亩范围内的威士忌保管场。这些大雁忠于职守,一丝不苟,只要一有生人出现,便振翅扑天,嘎嘎大叫,犹如向人高喊:“抓贼呀!”美国一些企业,也用大雁来看守仓库。 野雁纪念碑——加拿大人非常喜欢野雁,在贯通加拿大东西海岸公路的一个地方,人们特为野雁建立了一座纪念碑,碑顶上还耸立着一只美丽的野雁,让来往车辆中的人都能观赏到野雁的英姿。 忠于职守的斑头雁——在我国青海省青海湖的鸟岛上,聚居着10 万只鸟。其中有一种斑头雁,对“爱情”十分“忠贞”,若其配偶不幸夭折,另一方成了“单身”,便终身一辈子甘当集体的“警卫员”,为大家站岗放哨, 并十分忠于职守。等到大家的幼鸟出世,便主动担负起小斑头雁的“保姆”,在“孩子”的父母外出觅食、散步时帮助照管。但一时注意不到,淘气的小斑头雁,有的跑到了别处。一会儿,“孩子”的父母回来,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便怒气冲冲地跑到“保姆”身边,连啄带咬地进行惩罚。这个可怜的 “单身保姆”却“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只是用脚挠挠面颊,好象是在擦眼泪似的,然后用嘴整理一下羽毛,再重振精神继续当“保姆”,给大家站岗。 孔雀翩飞 世界上只有两种孔雀,一种叫印度孔雀(又叫普通孔雀),分布在斯里兰卡和印度;另一种叫绿孔雀,生活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印尼爪哇、缅甸、马亚西亚、泰国和越南等地。在自然界中是没有白孔雀及其他杂色孔雀的,白孔雀是人们从野生的印度孔雀培育出来的一个品种。其他各色的孔雀都是人们有意识地培育和饲养出来的。 通常,人们都知道孔雀艳丽无比,但对它们的生活却知之甚少,不久前,我国的一个生物考察组深入西双版纳的腹地,窥视了密林中的珍禽绿孔雀,揭示了它们生活中的一些奥秘。 有趣的作息时间——生活在西双版纳的绿孔雀,有着准确的生物钟。它们多半在早晨6 点左右“起床”,下树活动。下树后先要“梳妆打扮”一番,修饰羽毛,振动翅膀,然后用鸟语“嗨—喔—嗨”互相通知,前往觅食之处。待饱餐之后,它们常单独或成群结队到溪边去饮水,并在溪边沙滩上嬉水浴沙,用泥沙来摩擦皮肤和羽毛。傍晚7 时,它们开始返回栖息地,8 时后便在栖宿的大树周围伸长脖子四处察看,见无敌情,方才“嗨—喔—嗨”地连叫几声,跃飞在同一棵树上,有时也分散在附近的大树上过夜。绿孔雀是十分谨慎的,上树后,它们还不断伸长脖子四处探望,侧耳细听,如见敌情或听到响声,便展翅另觅新居,直到9 时后它们才安静下来,将头藏在翼下入睡。 有趣的活动规律——夏天的中午十分炎热,此时孔雀常隐藏在灌木丛中休息,待下午稍为凉爽时,才开始活动。行走时雄鸟在前,昂首阔步,雌鸟跟在后面,充当后卫,雏鸟夹在中间,泰然自若。雌鸟一边跟着“丈夫”,一边又唯恐“幼儿”丢失,于是便不断发出“咯、咯、咯”低微的联络叫声,以此相互联系。它们时或纵队时或横队前进,平时大多是5 至10 只,三五成群,边走边东张西望,警惕周围的动静,生怕遭到凶禽猛兽的袭击。 幼雏初生不久,羽翼未丰,不能上树。一旦受惊,它们便躲到母鸟的翅膀下面。在此期间,母鸟很少上树过夜,多在草丛间陪着“幼儿”。 孔雀开屏——春天来了,孔雀便开始求偶。这时,羽毛中的色素细胞会相互配合成一种“婚装色”,因此,羽毛特别绮丽,呈翠蓝绿色,下背闪着反光的紫铜色,头顶直立一簇冠羽。在密林中,人们常见数只雄鸟围在雌鸟周围,并把美丽的尾羽展开成扇状,每枚尾羽顶端,都有宝蓝色的圆斑(又叫眼斑)。这时,那尾羽不断抖动,相互摩擦而发出“沙沙”声,好象在向雌孔雀致意“求爱”,这便是有名的“孔雀开屏”。在交配季节,雄孔雀一天至少开屏四五次,每次达10~15 分钟之久。 雄孔雀常常为争得雌孔雀的欢心而发生混战。搏斗时,掉下来的羽毛飘飞在空中,在阳光的辉映下,宛如彩烟腾空,繁花散落。结果,得胜者便被雌孔雀定为“意中人”,斗败者怯懦而退,只得另寻配偶。 美丽的羽毛——孔雀之所以会开屏,是因为它们受到环境与季节变化的影响,体内激素促使色素细胞相互配合,为孔雀的羽衣“合成了”鲜艳的“婚装色”。色素细胞赋于孔雀羽毛特有的光彩,它含有一种颗粒状和棒状的黑色素以及溶液状态的脂色素。黑色素使羽毛呈黑色、褐色和灰色,脂色素则使羽毛呈红、黄和绿色。各种原色素又不同程度地互相掺合而结合成各种深浅明暗的色调,如黑色素与黄色素结合成不同的绿色,黑色素与红色素结合 成不同的红色等等。此外,羽毛还能顺着光源和欣赏者的不同角度反射或折射出五光十色。 孔雀羽毛不仅美丽,而且非常轻盈,又是坚韧耐用的外套,能保护皮肤不受侵蚀。它还是一个‘空气调节器”,在寒冷的气温下,羽毛便松散开来,以减少体热散失,而在天气温暖的时候,则把羽毛放平以便散热。 孔雀的羽毛是人们的装饰品。在国外市场上,孔雀羽毛是羽毛中的上品。我国清朝品级较高的大臣在红顶子帽的后部有一根孔雀毛制的翎子拖着,这种翎子只有经朝廷恩准后才能佩插。在清代300 多年的历史里,能够得到这种特殊赏赐的,不过寥寥三四人而已,所以是一种代表极高荣耀的装饰品。 孔雀的象征与忌讳——英国人和法国人视孔雀为祸鸟、淫鸟,甚至连孔雀开屏也被视为自我吹嘘。但在东南亚国家却把孔雀视为美丽的象征。印度还把它定为国鸟。千里传书是信鸽 鸽飞千里的秘密——信鸽神奇的飞行本领,数百年来曾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目前研究的结果表明,鸽子具有远比古人所能想象的更为非凡的能力。 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德国的研究人员发现,鸽子能感觉到气压和地球磁场的轻微变化,能见人所不能见到的光波,能听数百英里外的低频声。生物学家还发现,鸽子有类似天体“雷达”或生物钟的东西,因此即使在大白天,它也能准确地测定月亮变化着的位置,并且以此导航。 当一群鸽子在完全陌生的地方起飞时,最初几乎都不能朝正确的方向回家。生物学家经过几年的仔细观察,认为鸽子开始起飞时的方向错误,能在一至二天内逐渐改变到不偏离正确航线的25 度。 最近,科学家发现在鸽子的头部有一块很小的组织,具有很强的磁性,他们认为这是鸽子天生的磁场探测器。此外,地震发生前数星期,鸽子就能预测到。 鸽子依靠它完美的导航系统,能在任何气候和光线变化的条件下找到归家的航向。 鸽子认路的新见解——多年来人们对于鸽子是怎样认路曾经尝试给以解释,但众说纷坛。已如前述,有人认为鸽子头内含有磁铁,鸽子认路是靠磁场定位;或者认为鸽子身上有“月球雷达”,能感知月球运转时引力场的磁变化。 鸽子头内含有磁场也好,身上有“月球雷达”也好,虽能自成一说,但总觉有些玄妙。根据长期对鸽子及其生活习性的观察,发现鸽子能认路主要是眼睛的作用。 鸽子眼球上有个金黄色的周边线,瞳孔内有一颗金黄色的粒子,它象闪闪发光的卫星,又象猫眼的子午定向针。当鸽子飞行时,这颗小小的粒子象闪电般追寻着鸽子的去向,很可能起着一种定向、跟踪、扫描的作用。试看:鸽子不动,粒子不动;鸽子飞移,粒子跟踪,它仿佛象电动扫描机的指示信息一样迅速地转动,准确无误地画出曲线,即跟踪归路图,这极可能是鸽子认路的主要原因。为了印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我在1973 年和1979 年曾重复进行过两种实验。第一种实验是通过手术把鸽子的眼睛摘除;第二种实验是用多层黑布做一特制的头套,把鸽子脑袋装进去,只露出嘴巴,然后放它们起飞,实验结果,没有一只鸽子再能返回原来的巢穴。 心脏出血鸽——在菲律宾的吕宋岛和波利略群岛上,有一种被生物学家看作世界奇鸟之一的鸽子。它身长12 英寸,胸前的白色羽毛中有一块红色的羽毛,这块羽毛能经常变换颜色。另外,这块变色羽毛又正好长在心脏的部位,给人以一种伤口流血的感觉,所以,人们叫它“心脏出血鸽”。 鸽子传送化验样品——利用鸽子传递信件和情报,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鸽子送信已逐渐被淘汰。 目前,英国的一家医院,利用鸽子给化验室运送血液和尿液等样品,收到良好效果。这家医院选用了12 对信鸽,迄今已运送了100 多例样品,无一例发生差错。一般情况,利用汽车运送化验样品,每5 公里路程需要25 分钟,每周需要30 英镑运费。利用鸽子运送化验样品,每5 公里路程只需5 分钟,每周有一个半英镑的开销就够了,信鸽这种快捷、廉价的服务已引起许多国家的注意,不久将会被世界各国广为采用。 超级雷达——在茫茫无际的海洋里,要搜寻遇难坠海的飞行员,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但经过训练的鸽子,在飞越目标上空时,发现目标准确率却能达到96%,而人仅为35%。在美国海岸警卫队服现役的三只鸽子,在直升飞机上发现目标后,会啄动信号开关。在雷达技术已经发达的今天,鸽子的眼睛,竟是一架“超级雷达”。不仅如此,在新西兰的一家集成电路厂的成品检验车间里,有两只银灰色的鸽子监视在传送带旁,准确地拣出次品,甚至发现印刷线路板上的虚焊点。鸽子的视神经是由上百万根视神经纤维组成,视网膜能完成多种复杂功能,如发现定向运动,鉴定颜色强度、扫描等。科学家正在模似鸽眼的结构和功能,制成国防线上的警戒雷达。 鸽子的视域——鸽子的眼睛非常敏锐。美国夏威夷海军海洋研究中心对鸽子发现海上目标的能力进行了测试,发现其精确度高达96%;而在同样条件下,飞行员的视觉能力,其精确度仅约为35%。为什么鸽子发现海上目标的能力要比人类强得多呢?这是因为人眼搜寻目标时,其聚焦点仅占整个视域的2.5 度,而为了搜索宽范围内的目标,就必须转动眼球来逐次调整焦点。但是,当在离水面150 米的高度以145 公里/小时的速度作巡逻飞行时,就无法看清楚海面上各点的情况,以至很可能遗漏重要的目标。然而,鸽子却能轻而易举地胜任这项工作,因为它的视域聚焦范围有70~80 度之宽,能将距离610 米远处的海上目标清晰地尽收眼底。 野鸽群造成的灾害——日本首都管辖范围内,有一个小小的县城附近火车站。有一次,在铁路附近发生了一场火灾,熊熊烈火烧毁了邻近的一家街道工厂,损失达一亿几千万日元。这家工厂位于穿过铁路的高压线铁桥下面,无疑这是造成街道工厂灾难的火源。于是这家工厂向防卫厅提出起诉,要铁路局赔偿一切损失。经反复调查核实,发现铁桥一头的上端有几团金属丝,仔细一瞧,这不是人为放置的,而是一种鸟窝,并证实这些鸟窝是野鸽子的窝。令人吃惊的是,鸽子窝的材料全部由这种金属构成,它的成分主要是锰铜丝。鸟类筑窝的材料,一般是细树枝和泥草,但铁桥附近缺乏树枝,野鸽子很可能灵机一动,利用了被人们抛弃在地的锰铜丝作为代用材料,因为它既轻又柔软,容易弯曲,是很理想的筑巢材料。一般认为这种金属丝的电阻低,可以耐相当高压的电流,但防卫厅用这种锰铜丝做了实验,证明只要通上1,500 伏的直流电就会引起短路,从而导致起火,火团正是由此而生,解决了铁路和工厂两家的纠纷。至此,这场奇特的官司才宣告结束,街道工厂只好自认晦气。 1982 年初,一大群野鸽突然侵入苏联黑海的一个民用机场,机场人员顿时慌乱起来。在这度假胜地苏联奇城的机场上,落满了数以万计的白鸽,人们无论用什么方法都不能将它们赶走。 这些白鸽原本在高加索山脉南麓过冬,由于恶劣的天气变化,使它们无法得到充饥的橡树子和木坚果,于是被迫离开该地。当飞经黑海时,它们发现奇城阿迪拉机场附近有一巨大的花椰菜农场,便落了下来。 机场职员们先是施放信号火箭,五颜六色的焰火并没有使野鸽惊慌,于是又齐放空炮弹,弄得机场劈劈啪啪。白鸽飞了起来,但并不离去,只是在机场上空乱飞,遮天蔽日,机场官员当即将机场封闭。 飞越大西洋的鸽子——不久以前,在加拿大东部那佛斯科的亚半岛,发现了从英国起飞、横渡大西洋来到这里的一只鸽子。鸽子不是候鸟,但它具有如此出色的长距离飞行能力,使许多人感到不可思议,进而对这一新闻表 示怀疑。为此,英国航海家庇登撰文于《新科学家》杂志,作了如下的解答。 作为空气动力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大气中的气温差异会造成空气团(风)的移动。这种空气团在大海中移动时,如遇到障碍物(海浪、海轮、海岛等),就会上升形成一股强大的气流,海鸟之所以经常在海轮上空盘旋不已,正是巧妙地利用这股上升气流托住自己的身体,以减少能量的消耗。大海中也经常可以看到鸽群巧妙地利用这一性能翱翔天际。在大海中掠空飞翔的鸽群,为了休息补食,也可能索性停留在海轮上,这一情景对于任何航海者都是屡见不鲜的。 当然,鸽子能顺利地飞越大西洋来到加拿大,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如此长距离的飞行,它必须战胜饥饿、疲劳和天敌的追捕。 鸽子数数——有人做了这么个实验,每次给鸽子六粒谷物,一粒一粒地给,而第七粒总是放在盘子里。一会儿鸽子学会数六粒谷物,当给它第七粒时,它会拒绝啄起,这就是鸽子数数。 鸽子报警——一群群鸽子在芬兰大森林上空盘旋着,响着动听的鸽哨。它们不是在游戏玩乐,而是在执行特殊的报警任务。原来,它们是训练有素的守林鸽,每群“负责”巡视着方圆100 公里的林区。如果遇到火警,它们就马上飞回地面,猛摇头,向主人示意。 鸽子看幻灯——科学家们教鸽子看幻灯片,看到有人时便啄一下键,啄对了便奖给食物,然后让它们看一些未看过的幻灯片,上面有时有人,有时只有物体,但不管幻灯上有一个人或几个人,也不管长得什么样子,凡是有人的画面它便啄一下键,一共看了1200 张幻灯片没有出现差错,很明显,它们对“人”的概念是明确的。 鸽子纪念碑——1942 年,法国有一艘船在海上遇难,一切对外通讯全部中断,船上的人生命危在旦夕。这时幸亏有一只鸽子把营救信号传送出去,才使人们死里逃生。人们为了感谢这只鸽子的救命之恩,事后在巴黎为这只鸽子建立了一座纪念碑。 同年,在英国,政府为纪念一只鸽子将一艘英国潜水艇遇难的消息传递出去,使船和人得救,建造了一座青铜纪念碑。最后是下载地址,推荐用下载器连接,注意杀毒。
2、关于鸟类的故事
雁雀争鸣
麻雀最有人情味——很久以前,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区都有
麻雀,而它们的祖先可能属于一千万到两千万年前在非洲热带出现的那一群
雀。
麻雀的婚期是每年的三、四月份。婚后一年中可孵出一到四窝小麻雀。
和其他的小鸟不同,麻雀的配偶是终身的,而且这种从嘴到尾尖还不到15
厘米的麻雀,也许是鸟类中最有人情味的,它喜欢与人类为伴,宁愿住有人
住的房子,却不愿住空屋。
麻雀最聪明——据说麻雀的学习和记忆,竟和较高级的脊椎动物像老鼠
及猴子一样快。
麻雀的寿命——麻雀必须有窠巢庇护才可过冬,要是没有栖息处和食
物,在零度的气温下只能活15 个小时。麻雀的寿命是比较短的。八只刚能飞
的雏雀中,只有一只能活到可以传代。纪录中最老的麻雀只活过了11 年。
麻雀的功过——多少世纪以来,一提起益鸟,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起猫
头鹰、啄木鸟、燕子、杜鹃、大山雀和喜鹊等等。可是,对于我国城乡为数
众多的麻雀来说,大家都认为是害鸟,因为它们会啄翻少许种下的新豌豆、
拔起秧苗和咬断刚结的幼果,还要吃些粮食。但它们主要的食物还是来源于
害虫和杂草籽。据资料统计,一只麻雀每天能捕捉三四十条农作物的害虫,
庞大的麻雀“队伍”,每天捕捉的害虫数量,更是大得惊人,在繁殖期间,
麻雀要捕捉蚱蜢、毛虫等来哺育幼雀。麻雀的功过对比大致是:在城市的麻
雀可能利害相等,在农村的麻雀则害处可能略多于利。我国解放初期的50
年代也曾大张旗鼓地捕捉麻雀,由于当时对麻雀的功过认识不足,现在则需
把麻雀作为益鸟来加以保护。
麻雀纪念碑——大凡纪念碑,多是纪念名人的丰功伟绩的。可是,美国
波士顿居然耸立着一座麻雀纪念碑!波士顿人为什么要给麻雀立碑呢?这是
因为,在公元1860 年以前,美国是没有麻雀的,当时波士顿地区毛虫猖撅,
使庄稼连年欠收,酿成灾荒。当地的人们专门从欧洲引进麻雀来对付毛虫,
从此,毛虫得到了控制,才使当地居民免于饥饿。因此,波士顿人为了纪念
麻雀的功绩,特立碑纪念。
雁群救罗马——某些鸟类通过驯养,可以成为人的警卫员。在历史上,
动物警卫员有着光辉的业绩。在古罗马,克尔特大军曾偃旗息鼓夜袭罗马要
塞,守卫者沉睡在城堡上,幸雁群惊啼,使守卫员惊醒迎战。所以有了:“雁
群拯救了罗马”的说法。
大雁看守仓库——今天,苏格兰人利用大雁高度敏锐的听觉和天赋的警
惕性,派大雁看守丹巴顿市威士忌工厂50 英亩范围内的威士忌保管场。这些
大雁忠于职守,一丝不苟,只要一有生人出现,便振翅扑天,嘎嘎大叫,犹
如向人高喊:“抓贼呀!”美国一些企业,也用大雁来看守仓库。
野雁纪念碑——加拿大人非常喜欢野雁,在贯通加拿大东西海岸公路的
一个地方,人们特为野雁建立了一座纪念碑,碑顶上还耸立着一只美丽的野
雁,让来往车辆中的人都能观赏到野雁的英姿。
忠于职守的斑头雁——在我国青海省青海湖的鸟岛上,聚居着10 万只
鸟。其中有一种斑头雁,对“爱情”十分“忠贞”,若其配偶不幸夭折,另
一方成了“单身”,便终身一辈子甘当集体的“警卫员”,为大家站岗放哨,
并十分忠于职守。等到大家的幼鸟出世,便主动担负起小斑头雁的“保姆”,
在“孩子”的父母外出觅食、散步时帮助照管。但一时注意不到,淘气的小
斑头雁,有的跑到了别处。一会儿,“孩子”的父母回来,找不到自己的“孩
子”,便怒气冲冲地跑到“保姆”身边,连啄带咬地进行惩罚。这个可怜的
“单身保姆”却“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只是用脚挠挠面颊,好象是
在擦眼泪似的,然后用嘴整理一下羽毛,再重振精神继续当“保姆”,给大
家站岗。
孔雀翩飞
世界上只有两种孔雀,一种叫印度孔雀(又叫普通孔雀),分布在斯里
兰卡和印度;另一种叫绿孔雀,生活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印尼爪哇、缅甸、
马亚西亚、泰国和越南等地。在自然界中是没有白孔雀及其他杂色孔雀的,
白孔雀是人们从野生的印度孔雀培育出来的一个品种。其他各色的孔雀都是
人们有意识地培育和饲养出来的。
通常,人们都知道孔雀艳丽无比,但对它们的生活却知之甚少,不久前,
我国的一个生物考察组深入西双版纳的腹地,窥视了密林中的珍禽绿孔雀,
揭示了它们生活中的一些奥秘。
有趣的作息时间——生活在西双版纳的绿孔雀,有着准确的生物钟。它
们多半在早晨6 点左右“起床”,下树活动。下树后先要“梳妆打扮”一番,
修饰羽毛,振动翅膀,然后用鸟语“嗨—喔—嗨”互相通知,前往觅食之处。
待饱餐之后,它们常单独或成群结队到溪边去饮水,并在溪边沙滩上嬉水浴
沙,用泥沙来摩擦皮肤和羽毛。傍晚7 时,它们开始返回栖息地,8 时后便
在栖宿的大树周围伸长脖子四处察看,见无敌情,方才“嗨—喔—嗨”地连
叫几声,跃飞在同一棵树上,有时也分散在附近的大树上过夜。绿孔雀是十
分谨慎的,上树后,它们还不断伸长脖子四处探望,侧耳细听,如见敌情或
听到响声,便展翅另觅新居,直到9 时后它们才安静下来,将头藏在翼下入
睡。
有趣的活动规律——夏天的中午十分炎热,此时孔雀常隐藏在灌木丛中
休息,待下午稍为凉爽时,才开始活动。行走时雄鸟在前,昂首阔步,雌鸟
跟在后面,充当后卫,雏鸟夹在中间,泰然自若。雌鸟一边跟着“丈夫”,
一边又唯恐“幼儿”丢失,于是便不断发出“咯、咯、咯”低微的联络叫声,
以此相互联系。它们时或纵队时或横队前进,平时大多是5 至10 只,三五成
群,边走边东张西望,警惕周围的动静,生怕遭到凶禽猛兽的袭击。
幼雏初生不久,羽翼未丰,不能上树。一旦受惊,它们便躲到母鸟的翅
膀下面。在此期间,母鸟很少上树过夜,多在草丛间陪着“幼儿”。
孔雀开屏——春天来了,孔雀便开始求偶。这时,羽毛中的色素细胞会
相互配合成一种“婚装色”,因此,羽毛特别绮丽,呈翠蓝绿色,下背闪着
反光的紫铜色,头顶直立一簇冠羽。在密林中,人们常见数只雄鸟围在雌鸟
周围,并把美丽的尾羽展开成扇状,每枚尾羽顶端,都有宝蓝色的圆斑(又
叫眼斑)。这时,那尾羽不断抖动,相互摩擦而发出“沙沙”声,好象在向
雌孔雀致意“求爱”,这便是有名的“孔雀开屏”。在交配季节,雄孔雀一
天至少开屏四五次,每次达10~15 分钟之久。
雄孔雀常常为争得雌孔雀的欢心而发生混战。搏斗时,掉下来的羽毛飘
飞在空中,在阳光的辉映下,宛如彩烟腾空,繁花散落。结果,得胜者便被
雌孔雀定为“意中人”,斗败者怯懦而退,只得另寻配偶。
美丽的羽毛——孔雀之所以会开屏,是因为它们受到环境与季节变化的
影响,体内激素促使色素细胞相互配合,为孔雀的羽衣“合成了”鲜艳的“婚
装色”。色素细胞赋于孔雀羽毛特有的光彩,它含有一种颗粒状和棒状的黑
色素以及溶液状态的脂色素。黑色素使羽毛呈黑色、褐色和灰色,脂色素则
使羽毛呈红、黄和绿色。各种原色素又不同程度地互相掺合而结合成各种深
浅明暗的色调,如黑色素与黄色素结合成不同的绿色,黑色素与红色素结合
成不同的红色等等。此外,羽毛还能顺着光源和欣赏者的不同角度反射或折
射出五光十色。
孔雀羽毛不仅美丽,而且非常轻盈,又是坚韧耐用的外套,能保护皮肤
不受侵蚀。它还是一个‘空气调节器”,在寒冷的气温下,羽毛便松散开来,
以减少体热散失,而在天气温暖的时候,则把羽毛放平以便散热。
孔雀的羽毛是人们的装饰品。在国外市场上,孔雀羽毛是羽毛中的上品。
我国清朝品级较高的大臣在红顶子帽的后部有一根孔雀毛制的翎子拖着,这
种翎子只有经朝廷恩准后才能佩插。在清代300 多年的历史里,能够得到这
种特殊赏赐的,不过寥寥三四人而已,所以是一种代表极高荣耀的装饰品。
孔雀的象征与忌讳——英国人和法国人视孔雀为祸鸟、淫鸟,甚至连孔
雀开屏也被视为自我吹嘘。但在东南亚国家却把孔雀视为美丽的象征。印度
还把它定为国鸟。
千里传书是信鸽
鸽飞千里的秘密——信鸽神奇的飞行本领,数百年来曾引起人们极大的
兴趣。目前研究的结果表明,鸽子具有远比古人所能想象的更为非凡的能力。
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德国的研究人员发现,鸽子能感觉到气压和地球磁场
的轻微变化,能见人所不能见到的光波,能听数百英里外的低频声。生物学
家还发现,鸽子有类似天体“雷达”或生物钟的东西,因此即使在大白天,
它也能准确地测定月亮变化着的位置,并且以此导航。
当一群鸽子在完全陌生的地方起飞时,最初几乎都不能朝正确的方向回
家。生物学家经过几年的仔细观察,认为鸽子开始起飞时的方向错误,能在
一至二天内逐渐改变到不偏离正确航线的25 度。
最近,科学家发现在鸽子的头部有一块很小的组织,具有很强的磁性,
他们认为这是鸽子天生的磁场探测器。此外,地震发生前数星期,鸽子就能
预测到。
鸽子依靠它完美的导航系统,能在任何气候和光线变化的条件下找到归
家的航向。
鸽子认路的新见解——多年来人们对于鸽子是怎样认路曾经尝试给以解
释,但众说纷坛。已如前述,有人认为鸽子头内含有磁铁,鸽子认路是靠磁
场定位;或者认为鸽子身上有“月球雷达”,能感知月球运转时引力场的磁
变化。
鸽子头内含有磁场也好,身上有“月球雷达”也好,虽能自成一说,但
总觉有些玄妙。根据长期对鸽子及其生活习性的观察,发现鸽子能认路主要
是眼睛的作用。
鸽子眼球上有个金黄色的周边线,瞳孔内有一颗金黄色的粒子,它象闪
闪发光的卫星,又象猫眼的子午定向针。当鸽子飞行时,这颗小小的粒子象
闪电般追寻着鸽子的去向,很可能起着一种定向、跟踪、扫描的作用。试看:
鸽子不动,粒子不动;鸽子飞移,粒子跟踪,它仿佛象电动扫描机的指示信
息一样迅速地转动,准确无误地画出曲线,即跟踪归路图,这极可能是鸽子
认路的主要原因。为了印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我在1973 年和1979 年曾
重复进行过两种实验。第一种实验是通过手术把鸽子的眼睛摘除;第二种实
验是用多层黑布做一特制的头套,把鸽子脑袋装进去,只露出嘴巴,然后放
它们起飞,实验结果,没有一只鸽子再能返回原来的巢穴。
心脏出血鸽——在菲律宾的吕宋岛和波利略群岛上,有一种被生物学家
看作世界奇鸟之一的鸽子。它身长12 英寸,胸前的白色羽毛中有一块红色的
羽毛,这块羽毛能经常变换颜色。另外,这块变色羽毛又正好长在心脏的部
位,给人以一种伤口流血的感觉,所以,人们叫它“心脏出血鸽”。
鸽子传送化验样品——利用鸽子传递信件和情报,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
史。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鸽子送信已逐渐被淘汰。
目前,英国的一家医院,利用鸽子给化验室运送血液和尿液等样品,收
到良好效果。这家医院选用了12 对信鸽,迄今已运送了100 多例样品,无一
例发生差错。一般情况,利用汽车运送化验样品,每5 公里路程需要25 分钟,
每周需要30 英镑运费。利用鸽子运送化验样品,每5 公里路程只需5 分钟,
每周有一个半英镑的开销就够了,信鸽这种快捷、廉价的服务已引起许多国
家的注意,不久将会被世界各国广为采用。
超级雷达——在茫茫无际的海洋里,要搜寻遇难坠海的飞行员,是一件
十分艰难的事。但经过训练的鸽子,在飞越目标上空时,发现目标准确率却
能达到96%,而人仅为35%。在美国海岸警卫队服现役的三只鸽子,在直升
飞机上发现目标后,会啄动信号开关。在雷达技术已经发达的今天,鸽子的
眼睛,竟是一架“超级雷达”。不仅如此,在新西兰的一家集成电路厂的成
品检验车间里,有两只银灰色的鸽子监视在传送带旁,准确地拣出次品,甚
至发现印刷线路板上的虚焊点。鸽子的视神经是由上百万根视神经纤维组
成,视网膜能完成多种复杂功能,如发现定向运动,鉴定颜色强度、扫描等。
科学家正在模似鸽眼的结构和功能,制成国防线上的警戒雷达。
鸽子的视域——鸽子的眼睛非常敏锐。美国夏威夷海军海洋研究中心对
鸽子发现海上目标的能力进行了测试,发现其精确度高达96%;而在同样条
件下,飞行员的视觉能力,其精确度仅约为35%。为什么鸽子发现海上目标
的能力要比人类强得多呢?这是因为人眼搜寻目标时,其聚焦点仅占整个视
域的2.5 度,而为了搜索宽范围内的目标,就必须转动眼球来逐次调整焦点。
但是,当在离水面150 米的高度以145 公里/小时的速度作巡逻飞行时,就无
法看清楚海面上各点的情况,以至很可能遗漏重要的目标。然而,鸽子却能
轻而易举地胜任这项工作,因为它的视域聚焦范围有70~80 度之宽,能将距
离610 米远处的海上目标清晰地尽收眼底。
野鸽群造成的灾害——日本首都管辖范围内,有一个小小的县城附近火
车站。有一次,在铁路附近发生了一场火灾,熊熊烈火烧毁了邻近的一家街
道工厂,损失达一亿几千万日元。这家工厂位于穿过铁路的高压线铁桥下面,
无疑这是造成街道工厂灾难的火源。于是这家工厂向防卫厅提出起诉,要铁
路局赔偿一切损失。经反复调查核实,发现铁桥一头的上端有几团金属丝,
仔细一瞧,这不是人为放置的,而是一种鸟窝,并证实这些鸟窝是野鸽子的
窝。令人吃惊的是,鸽子窝的材料全部由这种金属构成,它的成分主要是锰
铜丝。鸟类筑窝的材料,一般是细树枝和泥草,但铁桥附近缺乏树枝,野鸽
子很可能灵机一动,利用了被人们抛弃在地的锰铜丝作为代用材料,因为它
既轻又柔软,容易弯曲,是很理想的筑巢材料。一般认为这种金属丝的电阻
低,可以耐相当高压的电流,但防卫厅用这种锰铜丝做了实验,证明只要通
上1,500 伏的直流电就会引起短路,从而导致起火,火团正是由此而生,解
决了铁路和工厂两家的纠纷。至此,这场奇特的官司才宣告结束,街道工厂
只好自认晦气。
1982 年初,一大群野鸽突然侵入苏联黑海的一个民用机场,机场人员顿
时慌乱起来。在这度假胜地苏联奇城的机场上,落满了数以万计的白鸽,人
们无论用什么方法都不能将它们赶走。
这些白鸽原本在高加索山脉南麓过冬,由于恶劣的天气变化,使它们无
法得到充饥的橡树子和木坚果,于是被迫离开该地。当飞经黑海时,它们发
现奇城阿迪拉机场附近有一巨大的花椰菜农场,便落了下来。
机场职员们先是施放信号火箭,五颜六色的焰火并没有使野鸽惊慌,于
是又齐放空炮弹,弄得机场劈劈啪啪。白鸽飞了起来,但并不离去,只是在
机场上空乱飞,遮天蔽日,机场官员当即将机场封闭。
飞越大西洋的鸽子——不久以前,在加拿大东部那佛斯科的亚半岛,发
现了从英国起飞、横渡大西洋来到这里的一只鸽子。鸽子不是候鸟,但它具
有如此出色的长距离飞行能力,使许多人感到不可思议,进而对这一新闻表
示怀疑。为此,英国航海家庇登撰文于《新科学家》杂志,作了如下的解答。
作为空气动力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大气中的气温差异会造成空气团
(风)的移动。这种空气团在大海中移动时,如遇到障碍物(海浪、海轮、
海岛等),就会上升形成一股强大的气流,海鸟之所以经常在海轮上空盘旋
不已,正是巧妙地利用这股上升气流托住自己的身体,以减少能量的消耗。
大海中也经常可以看到鸽群巧妙地利用这一性能翱翔天际。在大海中掠空飞
翔的鸽群,为了休息补食,也可能索性停留在海轮上,这一情景对于任何航
海者都是屡见不鲜的。
当然,鸽子能顺利地飞越大西洋来到加拿大,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因为如此长距离的飞行,它必须战胜饥饿、疲劳和天敌的追捕。
鸽子数数——有人做了这么个实验,每次给鸽子六粒谷物,一粒一粒地
给,而第七粒总是放在盘子里。一会儿鸽子学会数六粒谷物,当给它第七粒
时,它会拒绝啄起,这就是鸽子数数。
鸽子报警——一群群鸽子在芬兰大森林上空盘旋着,响着动听的鸽哨。
它们不是在游戏玩乐,而是在执行特殊的报警任务。原来,它们是训练有素
的守林鸽,每群“负责”巡视着方圆100 公里的林区。如果遇到火警,它们
就马上飞回地面,猛摇头,向主人示意。
鸽子看幻灯——科学家们教鸽子看幻灯片,看到有人时便啄一下键,啄
对了便奖给食物,然后让它们看一些未看过的幻灯片,上面有时有人,有时
只有物体,但不管幻灯上有一个人或几个人,也不管长得什么样子,凡是有
人的画面它便啄一下键,一共看了1200 张幻灯片没有出现差错,很明显,它
们对“人”的概念是明确的。
鸽子纪念碑——1942 年,法国有一艘船在海上遇难,一切对外通讯全部
中断,船上的人生命危在旦夕。这时幸亏有一只鸽子把营救信号传送出去,
才使人们死里逃生。人们为了感谢这只鸽子的救命之恩,事后在巴黎为这只
鸽子建立了一座纪念碑。
同年,在英国,政府为纪念一只鸽子将一艘英国潜水艇遇难的消息传递
出去,使船和人得救,建造了一座青铜纪念碑。
最后是下载地址,推荐用下载器连接,注意杀毒。
3、冠羽电动车质量如何
尚菲 45 0V电机 朝阳日策轮胎 高亮大灯 带日行灯 后液压减震时尚90 14/2.125V满盘电机 。6管正弦波控制器 双组份烤漆 冠羽三号45 0V电机 朝阳日策轮胎 高亮大灯 带日行灯 后液压减震蓝精灵 450V电机 14/2.75-10真空胎 110大鼓刹 9管正弦波控制器 高亮大灯 还可以吧你自己看着办吧
4、天津冠羽电动车好不好?
挺错间久工作熟练待遇错富士达电车挺名我朋友工作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