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弯道超车吗

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弯道超车吗

发布时间:2021-09-18 21:35:10

1、为什么中国新能源汽车可以弯道超车

因为在传统汽车技术上中国起步晚,技术相对落后。而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中国走在世界的前列。所以,要乘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良好时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超越西方发达国家。

2、新能源汽车股大幅上涨,中国汽车真的弯道超车了?

弯道超车,这是近年来汽车领域被频繁提及的一个词,并且通过数据看,好像真的做到了。

 

前几天,有媒体统计了全球车企市值排名,其中特斯拉凭借着3903.1亿美元的市值,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车企,并且这一数据远超传统车企的丰田以及大众。除此之外可以发现的是,自主品牌上榜的车型也大多都是与新能源有关的品牌,比如比亚迪、蔚来、小鹏汽车等等。

 

而在周一美股收盘后(北京时间11月24日凌晨),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汽车领域,特斯拉、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股大幅上涨,其中小鹏汽车以33%的涨幅最为凸显,总市值最终定格在了501.04亿美元,而这一数据也让它超过了网络。但,中国汽车真的崛起了吗?

 

高市值只是市场追捧的结果

其实,小鹏、蔚来等新能源品牌现阶段的高市值,与其说是依靠自身的发展,倒不如说是资本市场对于新能源领域的青睐所致。在当前汽车正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时期,区别于传统出行工具的智能汽车概念越来越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其中,以特斯拉为首的新势力车企凭借着对汽车智能的重新定义,以及软件驱动硬件的创新性产品开发逻辑,因而受到了资本市场的肯定。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特斯拉、小鹏汽车等新能源车企在销量层面相比传统车企小很多,但市值却很高的原因,因为它们很稀缺。

 

当然,小鹏、蔚来、理想等国产新能源车企的高市值,与中国市场的大环境同样有着密切的联系。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124.2万辆和120.6万辆。放眼全球市场,2019年全年一共售出了约220万辆新能源汽车。也就是说,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中,中国就占了一半以上,绝对是当之无愧的新能源汽车大国。因此,新能源本身的价值加之中国市场的活力,这两方面也是促成中国新势力品牌受到资本青睐的原因之一。

 

新势力品牌仍存在很多问题

高市值就代表着中国汽车实现了“弯道超车”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在当前,各大新势力品牌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活下去”,可以看到不论是蔚来、理想还是小鹏,大多都处于亏损状态,而在与高市值的对比下,其中必然有泡沫的存在。而想消除泡沫,一是股价崩盘,二是企业靠销量等市场表现消化掉。

 

此外在技术层面,尽管目前新能源车企得益于燃油车与电动车的转变阶段从而受到资本的青睐,但当前国产电动车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电池安全、汽车芯片、自动驾驶等诸多方面亟待突破,对比特斯拉,差距可谓十分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马斯克就因为小鹏汽车下一代自动驾驶的软硬件体系窃取特斯拉旧版本软件而怼后者。当然,是否真的窃取我们还不能下定论,但从以上信息可以看到,小鹏汽车的下一代自动驾驶竟然是特斯拉的旧版本,其中就能看出二者的差距了。

 

传统车企加快转型步伐

当然,传统汽车厂商自然不会傻等着被超越,目前,丰田、大众、通用等几乎所有的传统车企都在加快数字化转型脚步,并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一批适应电动化、智能化时代的传统车企的新车,都已开始逐步进入市场,甚至是著名的越野品牌路虎,也开始陆续推出相应的新能源车型。

 

相比新势力品牌,传统车企的优势在于背后强大的研发团队及雄厚的资金实力,比如丰田汽车仅关于电机、电控、系统控制等方面的专利数就达到了约23740件(2019年时的数据),作为对比,蔚来汽车在同期的全部专利仅有890项,并且其中还有约380项是涉及外观方面的非技术性专利。所以可以看到的是,传统老牌车企往往都会一下子宣布未来几年内推出多少款新能源车型,其中很多都采用了新架构、新技术等。而新势力品牌呢,一年一款新车都已经很不错了。

 

此外,凭借着多年的市场经验,传统车企在销售、渠道、供应链管理和成本控制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优势。当然,特斯拉的线上销售模式虽然很新颖,但对于中国市场来说,传统的4S店仍是主流。

 

写在最后

尽管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股价非常高,但其中仍有着不少泡沫,因此现在说中国汽车实现了“弯道超车”仍为时尚早。此外,中国的新能源品牌虽多,但除了比亚迪外,其它几个新势力品牌大多“根基”不稳,或技术、或资金,同时,随着传统车企的逐步崛起以及国产特斯拉的价格下探,中国新能源品牌们必将迎来一波挑战。大浪淘沙后,届时又有多少新势力品牌能够存活呢?

注: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若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原创文章欢迎转载,需注明来自一号汽车。如发现非法转载,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国产新能源汽车已经开始弯道超车了吗?你会选择购买吗?

可再生燃料实现了碳中和,更可保留了燃料加注的便利性,是一举多得的事情!液态锂电池汽车由于需要遍地安装充电桩,在幅员辽阔的中国,何来弯道超车的说法,新能源这块,我们国家政府规划得早,产业布局完善,一直都是在这条新的赛道上跑在前面,早就开始了,比亚迪的电动/混动是完全基于自己的平台开发,全平台自主化,没人能扼住它的脖子了有别于传统燃油车,没有超车一说。

国产新能源汽车目前看来只能算追赶阶段,因为自己的专利技术还不足以超越国外车企,我们的车企最好放下浮躁的心态,潜心进行基础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超越。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看到现在国内的新能源环境意一派浑浊,很难让人看到一丝希望。这还是要靠国家的正确领导下,与众多汽车车企的共同努力下,一起为创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这一始了。不用担心特斯拉,它能为中国市场提供百分之五的销量就不错了。更不能指望蔚来等几家新势力,它们能分到百分之十的市场份额也不错了。今后进口车和合资车占半壁江山的时代。

长一段时间比亚迪几乎就只生产汽油车,当然这些在里面使坏的厂家,自己根本不会努力的。就这样,又一次眼睛睛地看着特斯拉完成了电动车的全面超越。超了,要知道中国在售的新能源那绝对是国产品牌超过外国品牌数量的。而且顶尖水平的造车技术国内也不比国外差啊。如果你要说超车是超燃油车,那全球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新能源企但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着产能过剩风险、市场竞争风险、资源环境制约风险,如何从“补贴时代”平稳过渡到“后补贴时代”还将面临着市场培育、产业竞争力提升等重大挑战。

4、中国力推新能源汽车的原因究竟是能源枯竭还是环境污染?

在目前的汽车行业中,除了咱们常见的传统燃油车之外,新能源汽车所受到的关注度也是越来越多。相比传统燃油车来说,新能源汽车用车成本更低,而且减少了尾气排放,更有利于缓解空气污染。那么中国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原因究竟是能源枯竭,还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呢?文青认为主要还是以下几个方面。

环???保

大家都知道,传统燃油车在后期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尾气排放,而汽车的尾气是导致雾霾产生的原因之一。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并无尾气排放,可以有效的缓解空气污染。所以发展新能源汽车,环保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缓解能源压力

我国复原辽阔,资源储备量较大,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匮乏,而对于石油这样的战略能源更是如此。传统燃油车在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汽油或柴油正是由石油提炼而成,传统燃油车数量增多,对石油的依赖性就会加大。根据数据统计,2017年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已经提升到了约72.3%。所以发展新能源汽车,对于缓解能源压力也至关重要。

汽车行业弯道超车

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我国的汽车制造业与很多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甚至自主品牌在国际上总给人一种“廉价”的感觉,很难进军国际市场。而发展新能源汽车,在一定程度上与发达国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所以也给了国产车弯道超车的机会。

写在最后

由此不难看出,我国之所以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一是为了环保,二就是为了缓解能源压力,再者就是为了让汽车行业能够实现弯道超车。不过就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发展之路并不平坦,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加以技术的提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新能源汽车,中国汽车工业能实现弯道超车么

面向新能源汽车维修企业从事汽车保养、配件管理、技术维修和基层管理工专作,或面向属新能源汽车制造厂从事新能源汽车装配、调整、性能测试、质量检验、新能源汽车部件总成及整车试制等工作岗位。新能源汽车能带动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

6、国产电动车真的可以实现弯道超车吗?

与传统的燃油汽车相比,家用电动汽车更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但在智能手机时代,应该说华为,OV,小米等国内品牌整体不应再落后于其他品牌。与燃油汽车相比,国内电动汽车产业链更加完善。中国传统燃油车起步晚,1914年初,福特通过装配线实现了T型的批量生产。中国的汽车工业起步很晚。 1956年,第一辆大型免费卡车下线,家用汽车开始了。

电动汽车产业链完整,发展无限。与传统的燃油汽车相比,国内电动汽车产业链比较完整,没有“卡脖子”之类的东西。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动力电池,车辆控制器,车辆设计和制造以及下游充电设施基础设施。市场销售占主导地位,并带动该行业的快速发展。届时,基于完整的产业链,国产电动汽车在市场规模和动力电池方面将具有相对较大的优势。这就是用我们的母语“超越曲线”的代价。

电动车市场主要销售,产业发展促进。2018年,中国在市场和行业上的得分均超过德国,同时总得分超过美国。大规模生产,动力电池行业优势,然后,在国内市场上,国产电动汽车品牌占总数的94%。这些大型产品需要同等水平的支持产业。家用电动汽车有超车的成本,但他们想超车,但不一定要顺风顺水。其中许多关键组件的发展相对落后。我们说,国产动力电池发展良好。但是电动汽车的发展,它看起来并没有很好的电池。通过电动汽车获得补贴的信任价格。

因此,除了一些核心组件外,国产电动汽车依靠“补贴”还有其他明显问题。价格上涨很容易影响销售,而在2019年3月26日,财政部宣布了2019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问题和优势并存,可以实现超车。总体而言,家用电动汽车的发展与十年前的手机行业略有相似。

7、中国新能源汽车真的能实现“弯道超车”吗

提到环境问题,新能源汽车是绕不过去的话题,传统汽车尾气的碳排放对环境的危害,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而新能源汽车是发展方向。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起步仍然较晚,但是与世界同行相比差距并不是碾压性的,因为被视为中国汽车业“弯道超车”的机会,国家扶植力度也比较大。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目前,主流汽车企业都有自己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并且推出了一系列的量产车型,多数已经在市场上销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及销量分别达到34万辆和33万辆,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
但是,2016年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受到了挑战。从乘联会发布的统计数据看,2016年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13748辆,较之2015年1月的4861辆的销量同比增长180%,但是与2015年12月的3.7万辆相比,环比下降63%,销量减少超过2万 辆,可谓是“断崖式下滑”。
那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遇到了什么问题?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着哪些困境?如何突破目前的不利局面?
成本、技术和配套是瓶颈
众所周知,中国对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车,有巨大的政策支持和巨额的现金补贴。例如在北京不用摇号,在上海不用拍牌,还有国家和地方两级政府的现金补贴,比如一辆吉利帝豪EV,国家和地方的补贴分别为5.5万元,使落地价仅为11.88万-13.98万元,考虑到节约的用油成本,市场竞争力非常强。
但是,国家不可能永远提供巨大的资金补贴。2016年,工信部发布的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目录》收录了247款车型,这远远低于旧目录推荐的车型数量。这样一来,企业再去生产这些已不在目录的车型,国家补贴和销量都无法保障,为了自己的利润,很多企业都选择停产或者减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1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大幅下滑。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还不是市场的自然力量,而是国家靠真金白银催熟的;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国家补贴的退出之后,各企业在结束跑马圈地之后将进入真正的市场竞争阶段。
目前,电动车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电池技术不成熟,不仅成本高高在上,还面临续航里程(参配、图片、询价) 不足的问题,并且还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生来就面向高端的特斯拉不断出现起火的新闻,更加重了人们对电动车的不信任感。对于企业来说,现在的关键就是在电动车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抢占行业制高点。比如特斯拉采用三元锂电池+高智商的电池管理系统,充分发挥三元锂电能量密度大的优势;而更多的是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相对简单的电池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磷酸铁锂电池耐操的优势。
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比亚迪,2015年遥遥领先于同行,连续8个月蝉联新能源汽车的冠军宝座,累积销量超过了6万台。其背后是就是其铁电池(磷酸铁锰锂电池)技术已经是世界领先,电动车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续航,而比亚迪e6(参配、图片、询价) 的续航水平由300公里提高到400公里。比亚迪铁锂电池技术还拥有高电压、高体积密度、高循环寿命、高安全性以及低成本等优势。
另外,阻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还有配套设施问题,比如充电桩的建设还远不到位,导致纯电动车只能在家门口转悠,无法成为进入主流市场。
低油价让纯电动车降温
当然,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也引起了业内的高度重视,那就是如今油价大幅度下跌的问题,打乱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进程。
最初,新能源汽车成为热点并不只是因为环保问题,而是出于节能的考虑。还是在几年前,油价飞涨,导致人们对油价的预期越来越高,而相对低得多的电力成本,催生了人们对以电为主要能源的新能源汽车的极大兴趣。
但世事难料,仅仅几年之后,油价直线下滑,降到了今天这个地步,这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传统的汽车信心备增,在很大程度上打压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尽管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每到冬天的雾霾让很多人心有余悸,但是在购车的时候人们又是非常自私的,新能源汽车不可能靠情怀发展。一位政协委员在今年两会期间在北京做了个街头调查,结果是十个人有九个支持新能源汽车,但是只有一个愿意去买,新能源汽车“叫好不叫座”可见一斑。
因此,目前新能源汽车能做的,还是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产品质量,同时还要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提升新能源汽车用户体验。当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水平和售价与传统的内燃机车差不多的时候,才能真正让市场接受。
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预测,到2020年,300km续航里程的电动车成为新常态,普遍都能达到该水平。而2025年之后,燃料电池续航将达到500公里以上,柴油机用到的地方,燃料电池都有可能取代。但是对于续航300公里以内的电动汽车,取代传统车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要继续发展燃料电池轿车。
另外,增程插电混合动力系统是承前启后的主流技术方向,在整个汽车市场中也将成为主流,竞争会非常激烈。但是跟国外比较,国产插电式混动车型的油耗偏高,这是下一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达到插电式乘用车百公里油耗低于1.3升,12米客车低于16升。目前,国内汽车企业也已经发现了这个趋势,这两年研发方向开始向混合动力倾斜,在混合动力与纯电动车之间进行平衡。
数据显示,2014年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58548辆,其中插电混动销量为17489辆,纯电动为41059辆,两者相差3倍之多;反观2015年的数据,2015年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176627辆,其中插电混动为63557辆,纯电动汽车为113070辆,与2014年相两者大大缩小了销量差距,而到了今年一月份,差距基本不见。
仍是国家重点扶植对象
目前,基于战略的考量,国家仍把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扶植的产业。在今年的两会报告中,新能源汽车与移动互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一起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明确提出了“推广新能源汽车”的目标,并且将“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这样微观的话题写进了报告中,足见重视程度之高。
据业内人士估计, 2016年预计全年销量有望超60万辆。但是国家政策也进行了调整,真金白银的补贴将逐渐退出,这也意味着国家在下一步将逐渐退出输血,而是蓄水样鱼,谁能成长壮大就看企业自己了。当然,从长远来看,业内普遍的观点是,二十年后电能一定会替代燃油。因为从1970年起全世界容易开采的2万亿桶原油已经用完一半了,剩下的1万亿桶在25年内用完不是梦,而电能是目前最靠谱的替代能源。
这个预测使车企对新能源汽车信心倍增。在国内,像长安、北汽、上汽、东风、吉利等自主品牌纷纷发布了激进的十三五计划,比如长安和北汽,表示在2020年要把新能源销量推到40万辆,上汽宣布拿出200亿元在2020年将实现60万辆,而吉利更是“恐怖”,喊出要在2020让新能源的销量占比90%以上的口号。同时,车企与车企之间的合作也更加紧密,例如:长安将与吉利集团将共同投资科力远混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双方就新能源混合动力技术及动力总成研发展开合作,而东风汽车已与国能电动汽车合作,双方将积极推动纯电动车和增程式电动车的研发,将在天津建设新能源汽车研发及生产基地投产基于SAAB凤凰平台的全新一代萨博9-3电动车。
业内专家指出,纯电力系统是今后五年主攻方向,包括智能化、轻量化、底盘一体化。整车方面技术目标是车身底盘减重30%,百公里耗电10度以内,产业化目标是电耗降低20%,工况下百公里耗电12度。到2020年就算是没有补贴,购置续航200-250公里的小型电动轿车的总成本可以跟燃料轿车竞争。纯电动汽车在城里开比燃料车体验更好,现在只要成本性价比能够上去,普及是在2020年之后绝对是大概率事件。

8、新能源汽车不需要发动机,那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会实现弯道超车吗?

弯道超车需要的是赛车手高人一筹的驾驶技术,不然就变成弯道翻车。搞实业想超过对手同样靠技术,靠研发能力。用投机取巧的方式开弯道,结果车一定会翻得很惨很惨。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能源结构。但是,对于一个全球石油进口大国,从单一能源做出改变是不得已的事情,特别是在逆全球化的今天,如果国际石油进口被封锁,或者大幅涨价,依靠石油。

造车不光是造发动机,底盘调校、安全策略等工作也很重要。同时我们要注意到,国外也在新能源领域不断发力,并不是坐等反超。我觉得更应该从国情实际出发,造人们需要的车,在重这个问题,其实两弹元勋钱学森回国后就提出来的,说西方国家已经把内燃机研究透了,希望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开发,老一辈的眼光不是我们能够想象到,真是高瞻远瞩。

因为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消失,差距会快速缩小,但是超车还比较难说,人家百年车厂虽说掉头比较难,但是一旦掉过来那也不容小觑,看看现在的新势力,加速一个比一个快,各种秒牛秒不到什么弯道超车。你研发别人也在研发。只能说谁能够制造出更好的新能源汽车。从目前的技术角度来看,发动机汽车还有存在的必要,比如未来的战争,比如特殊的场合,特殊的需要。

新能源车咱们国家总算是和老牌工业国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弯道超车是肯定的,具体能超多远不好说,毕竟咱们有很多零部件和芯片技术都掌握在其他国家手中,具体就是咱们的电动在随着排放的升级,每装一台汽车,交给国外核心技术的钱,早已超出了销售的利润,汽车业成为代加工行业。现在国家抓住新能源发展势头,全力打造中国版新能源汽车。

9、靠纯电动“弯道超车”,如今究竟能否行得通?

年内有望实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建议,未来十年,中央财政拿出超过1000亿元资金,用以扶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其中,私人购买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贴达6万元的政策,已经在5个城市试点。这似乎预示着中国已然把新能源汽车的“宝”压在了电动汽车身上。

在动力电池比能量(单位重量的能量)短期内大幅提升无望、电动车成本高企、充电站等基础设施瓶颈等三大难题困扰下,“押宝”纯电动车究竟是不是一场“豪赌”?这一政策的起源——“中国电动车弯道超车说”,究竟能否成立?中国电动车弯道超车战略的实现有多大的可能性,机遇与挑战何在?在第二十五届世界电动车大会刚刚结束之际,本期《产经广场》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全球车企争抢中国电动车“千亿蛋糕”

奇瑞带来了旗下三大品牌6款电动车型,并发布了瑞麒M1纯电动轿车的市场售价;上汽展出了两款电动轿车和一款电动客车,并宣布2012年纯电动轿车实现量产;比亚迪除了展出F3DM双模电动车和e6纯电动车之外,还推出了K9电动大巴,主打城市公交电动化方案;同样携电动车高调亮相的国内企业还有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就连刚刚签署合资协议的东风裕隆,展出的也是一款续驶里程最长350公里的纳智捷(LUXGEN)品牌电动车。

对11月5日开幕的第二十五届世界电动车大会表示出高度关注的,还有大众、通用、丰田、福特、日产、宝马等跨国公司,他们与来自20多个国家的其它300多家汽车、零部件厂商一起,打造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一次电动汽车国际会议。难怪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新任总裁兼CEO倪凯明博士感慨地说,“除了中国,在其它国家恐怕很难看到这样规模的电动车展。”

一个过去在业内不太为人所知的电动车大会,之所以能得到国内外厂家的高度重视,离不开主办国中国这一世界最大汽车市场的感召力,更得益于中国政府强力扶持电动车发展的多项“真金白银”的政策措施。



——2009年初国务院出台《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由中央财政安排补贴资金,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在大中城市示范推广。

——2009年2月,财政部、科技部、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在13个城市开展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

——2010年6月,《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出台,确定以现金补贴方式鼓励上海、长春等5个城市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私人购买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贴达6万元。

——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被列入“十二五”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最快有望年内实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年至2020年)》建议,未来十年,中央财政拿出超过1000亿元的巨额资金,用以扶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



中国政府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千亿盛宴,尤其是对纯电动乘用车最高6万元的补贴,促使众多跨国公司的在华电动车战略提速。在本届电动车大会上,大众汽车展出了高尔夫电动车和朗逸电动车,并宣布到2014年,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两家合资企业都会推出量产电动车。通用汽车带来了雪佛兰Equinox氢燃料电池车、EN—V电动联网概念车和雪佛兰Volt沃蓝达增程型电动车,其中,沃蓝达增程型电动车将于2011年登陆中国市场。日产计划今年12月在日本和美国上市的聆风纯电动车,将最早于2013年在东风日产花都工厂实现国产。

国内外电动车发展并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中国之所以如此重视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起源于一个判断——虽然在传统内燃机汽车领域,我们离世界水平差之甚远,但在电动车这个崭新领域,我们和世界各国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如果政策措施到位,我们完全可以实现“弯道超车”。那么,这一判断究竟有没有道理?

“目前中国的电动车与世界巨头根本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的回答直截了当,他认为,在电动车领域,中国企业的技术、产品与欧美传统的汽车强国依然有很大的差距。

同样持此观点的还有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从目前来看,通用、日产、奔驰、大众等传统汽车霸主都展示出自身在电动车领域的强大实力,而中国纯电动乘用车目前只有奇瑞瑞麒M1一款刚刚宣布上市。”他据此提出疑问,“电动车产业到底是弯道超车的机遇还是另外一道鸿沟?”

众所周知,电池、电控、电机是公认的电动车三大核心技术。“十五”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确定的“三纵三横”研发布局中,“三横”——动力蓄电池及其管理系统、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指的就是这三种共性技术。那么,在这三大核心技术上,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是否在同一起跑线上呢?

“就电控系统而言,欧洲特别是德国目前有较大的领先优势,中国比较薄弱;电机技术各国相对比较均衡;电池技术目前依然是日韩领先。”作为大众汽车前电子系统负责人、电动车项目前负责人,倪凯明博士的观点在行业内很具代表性。

以电池为例。目前,动力电池已经从铅酸电池、镍氢电池,发展到锂离子电池阶段,并因技术路线不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两大阵营:一是以美国A123公司、Valence公司以及比亚迪为代表的磷酸铁锂电池,二是以日韩电池供应商如LG等为代表的锰酸锂电池。


与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弯道超车吗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