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内的智能电动汽车发展怎样了?之前看网上资讯,理想智能电动车销量很火爆,还挺让人心动的
2020年是全球电动化元年,特斯拉、新势力、大众等爆款车型带动超级产品周期崛起,推动ToC需求爆发。汽车正迎来百年大变革,电动化及智能化是行业大势所趋,汽车产业将从产业链向生态链转变,车企、零部件供应商和科技公司之间重新进行角色分工、利润分配、价值链构建,车企将依靠软件开发、迭代升级重新掌握主控权。
2020年,中国建投集团围绕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四五”规划建议,推出 “JIC讲堂·科技投资系列”,以 “智联世界”为关键词,聚焦5G、芯片、人工智能、金融科技、信息安全、智能汽车等多个科技投资重点领域,邀请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从宏观到微观、从技术到产业、从理论到实践,通过专题讲座,线上线下联动,为观众阐述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如何为中国输送崭新的发展动能,研判行业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前沿趋势、投资方向,交流分享实践经验。
近日,中国建投2020年度“JIC讲堂·科技投资系列” 第三场在建投书局举行。东吴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电力设备新能源首席分析师曾朵红以“智能汽车驶向怎样的未来?”为主题,详细解析了汽车产业链的深度变革与主流车企的智能化战略。关于智能汽车产业格局,曾朵红表示,特斯拉是头牌标杆,传统车企正在追赶,而造车新势力已成气候,未来潜力巨大,电动化零部件环节,中国企业已具备全球竞争力,智能化领域也将孕育出更加优秀的企业。
东吴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电力设备新能源首席分析师 曾朵红
新能源汽车最早是2010年开始萌芽,经历几波大的产业周期逐步稳定下来,在现在这个节点应该是真正的“元年”。新能源车企在目前可以分为四个大类,一是特斯拉,特斯拉引领整个电动化趋势,一定意义上也加速了电动化的趋势;二是国内的造车新势力;三是海外传统车企;四是中国的传统车自主品牌。
从特斯拉看全球车企智能化最高水平
造车新势力市值实现超越,电动化+智能化加码汽车产业未来。从主流车企的市值对标来看,特斯拉的最新数据超过4500亿美元,远超传统车企丰田(以前最大在2000亿美元左右)。除了特斯拉,中国的几个造车新势力,也比肩一线车企的市值。蔚来市值超过宝马,接近戴姆勒。
特斯拉是如何做的呢?首先特斯拉的定位重塑了整个商业模式,树立了电动车领域第一品牌。特斯拉从豪华车领域开始主打品牌,然后逐步下沉到中高端市场,整个市场空间也是逐步从50万辆扩展到800万辆,这样的定位使得它能够有效地树立品牌,同时又能够逐步把规模和体量做起来。它对标科技类企业,10年资本开支120亿美元,改变传统车企商业模式,打造电动车企巨头+科技巨头,真正重构了汽车行业。
特斯拉是怎么做的呢?第一,从硬件角度,在“三电”技术上做了很全的布局或者自研。从圆柱电池,到BMS电池管理系统,是它有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另外特斯拉的电机、电控都是自研,把控了最核心的技术。
第二是特斯拉的智能驾驶。特斯拉率先推出Autopilot(辅助驾驶系统),L5级完全自动驾驶即将实现。一开始它就用类智能手机的方式定义汽车。所以它的智能驾驶不断升级,从架构上采用开放的体系,同时不断地完善功能,现在
model 3(参数|图片)在非复杂路况下可以自动驾驶,驾驶员可以看报纸、看手机,做别的事情。目前特斯拉处于L4级别自动驾驶,随着软件进一步升级,一年内可以实现L5级别自动驾驶。
特斯拉自研的FSD芯片的算力很高,同时因为互联网化数据的收集是非常关键的,特斯拉不断收集数据,对体系的完善也有一个正循环的作用。所以在智能驾驶领域,其芯片算力和路测的数据也构成了核心竞争力,而且特斯拉也会不断地迭代升级,从而能在自动驾驶领域领先于传统市场大约5年时间。
特斯拉的OTA(远程无线升级技术)领先了两代以上,现在车企都有OTA的能力,但是特斯拉的特色在于不仅能够软件升级,同时也能够固件升级。目前造车新势力也采用跟它类似的思路,但是在升级的功能上跟它比还是有不少差距。
特斯拉在电动化、智能化及商业模式全方面领先,引领整个行业的电动化浪潮。特斯拉不仅仅卖车,还实现商业模式转变,提供FSD选装等服务,规模效应明显。所以特斯拉不仅仅是一个汽车公司,它也是一个科技公司、一个互联网公司。
对于新市场新车型,特斯拉后续增长动力源源不断。2020年Model 3国产,
Model Y(参数|图片)上市;2021年第一季度,国产Model Y 有望上市;2022年皮卡cyber交付,新车型将打开新市场。今年特斯拉预计销量是50万辆,明年的销量将会达到100万辆的级别。
此外,特斯拉产能建设加速,新超级工厂保证交付能力。目前全球共6家工厂,其中美国3个,中国1个,欧洲2个,另外还有2个待建工厂。马斯克曾表示在全球要建10~12座超级工厂,除了以上工厂,有传闻可能在英国、印度、中国的中西部都会进一步建造工厂。
基于此,曾朵红预测,特斯拉在电动车领域销量将一直是龙头,大众也比较难跟上。另外其市占率将会超过传统汽车品牌市占率,丰田和大众大约15%,特斯拉会占到20%以上,甚至有可能到30%。特斯拉的车型低端、中端、高端都有比较全的覆盖,所以未来是非常值得期待的,预计2025年特斯拉全球销量接近250万辆,其中,在中国市场年销量约55万辆,美国市场年销量约80万辆,欧洲市场年销量57万辆左右。
中国新造车势力已成气候
今年对“中国的特斯拉”而言也是一个转折之年。前几年有一批有梦想的创业者,造车新势力,但不知道到底会做得怎么样,心里没底。今年是转折之年,生存问题已经解决,接下来面对的是成长问题。
1.蔚来:造车新势力领头羊、极致用户体验践行者
蔚来参照特斯拉路径,构建三步走的战略规划:有高端超跑、到中高端豪华车市场,再切入大众市场。蔚来从2015年开始创业到现在,基本上每年推一款新的车型,跟特斯拉类似的地方也是从高端开始打造,从概念车、超跑,到SUV,当下最新推出的是ES6轿跑,2020-2021年推轿车ET7。它跟特斯拉不同的地方是,特斯拉在10万辆级别以后价格下沉比较快,下沉到model 3领域,蔚来明年会冲击10万辆的销量,但是车型下沉会比特斯拉更慢一些。

蔚来在差异化方面倡导极致的用户体验,蔚来的车主会享受全周期的定点保养,极致的用户体验为蔚来赢得了较好的口碑。蔚来认为在传统车领域里,经销商体系对用户来说体验不好,他们一方面学特斯拉直销的模式,另一方面把服务有效做起来。蔚来有50%的销量来自老车主的推荐。
蔚来在智能化领域的布局,一开始也是搭载自主开发的辅助驾驶系统NIOPilot,以及车载的AI系统NOMI。NIOPilot硬件搭载传感器的数量以及自动驾驶的一些功能,做得比较好。蔚来在基本问题解决以后,也开始自研芯片,今年它进一步开始第二代芯片技术的研发,如果顺利,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二家自主研发自动驾驶芯片的公司,当然这才刚刚开始。
蔚来还有一个特色。特斯拉是充电模式,蔚来携手宁德时代,推出车电分离模式。采用车电分离模式的原因,是因为总有一部分车主没法很方便地充电,这能解决用户担心的问题,同时使得初始的购买成本更低一些,蔚来以租赁的形式降低初始的成本。蔚来的换电站现有大概有100多家,到2020年年底达到200家,到2021年达到300家。
蔚来规划的车型非常多,在制造环节是委托加工的形式,蔚来2025年的目标是产销20万辆。最新的财报表示,2021年年初蔚来单月产能可以达到7500辆。在财务数据报表上,2020年公司销量有望达到4万辆,汽车制造环节毛利转正,叠加各项费用控制,2020年将减亏;2022-2023年,预计汽车制造毛利率达到20%左右,且服务业务毛利转正,有望实现扭亏。

2.小鹏:互联网造车模范,智能化彰显竞争力
小鹏汽车2014年成立,在定位上是“数字化+电动化的智能汽车”,希望做更懂中国人的电动汽车。特斯拉毕竟源于美国,对有些中国的用户习惯和路况环境下没有达到最佳的应用理解,所以小鹏致力于在这一块打造出中国特色。小鹏第一款车
G3(参数|图片)四平八稳,今年上半年上市的
P7(参数|图片),一上市成为爆款,单月销量达到3000辆。小鹏也在美股上市,市值第二大,仅次于蔚来。
小鹏要做“最懂中国消费者的智能汽车”,在传感器领域的配置上比特斯拉更多一些,因为中国的路况比美国更复杂。另外它也打造一些小的爆点,最明显的就是在自动泊车功能上比较领先,识别率超过特斯拉,同时软件算法上更加本土化。小鹏在智能化上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打造了纯电的SEPA平台,这是类似特斯拉的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小鹏称目前SEPA平台比大众MEB平台领先半代以上,落后特斯拉的电子电气架构一代,仅次于特斯拉。
小鹏汽车视觉配置31个传感器,超越特斯拉。特斯拉搭载21个传感器实现360度无冗余的视觉感知,而小鹏P7搭载31个传感器,强化安全驾驶感知,建立超越特斯拉的视觉系统。
小鹏的智能化系统预计在2021年年初会推出第三代的Xpilot,从芯片的角度还是采用英伟达,会做一些次开发和应用。它的智能车载系统Xmart OS也是自主开发,升级的速度比较快,也是为了提升整个用户的体验。
小鹏明后年会开始推一款轿车纯电EV,后面进一步推SUV纯电车型。小鹏的爆点从轿车开始,这是和蔚来不一样的地方。小鹏对于未来销量的预期也是比较乐观的,在30万辆左右。
3.理想:增程式智能电动车,精准定位客户群体
相较特斯拉、蔚来,理想的定位更加亲民,一切以成本效率为出发点。理想2015年成立,定位于比较特色的细分市场,所谓的“不担心续航的新能源汽车”。它采用的是增程式的技术路线,可以通过内燃机给电池充电从而驱动电池的运行。
理想与德尔福、AVL合作研发四驱增程电动平台,增程式电动车主要依靠发动机工作为电池提供动力,然后依靠电池驱动车辆行驶;但油电混动车型通过发动机工作为电池提供动力,除了依靠电机驱动车轮之外,需要急加速或者强动力时,发动机也可以直接参与驱动。在尺寸上它聚焦于中大型SUV,也是一款比较实用的车型。在2022年理想还会进一步推出全尺寸的SUV。
理想下一步的发展目标还是进一步过渡到纯电领域,目标是等到续航完全不担心以后,再进入到纯电SUV的定位。因为定位有特色,同时又以互联网思维打造SUV,所以目前发展速度比较快。
海外主流车企的电动化&智能化战略
传统车企在2017年推出电动化转型,直到2019年,尤其是今年,他们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方面开始有比较大的投入。大众造电动车是MEB平台,这是按照电动车的特点打造的全新平台。在此之前的电动车都是原来燃油车的改款版,没有把电动车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大众第一款车ID3去年开始在欧洲交付,ID4今年年底在中国交付。大众的目标是非常宏伟的,2020、2021年、2025年,电动化目标分别是4%、8%、20%,对应到2025年大概是300万辆电动汽车的销售目标,也会成为全球第二大或者第三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MEB平台是大众的全新电动化平台,2019年6月份组建电动软件公司,今年年初全面搭建软件平台。它的自主研发能力相对弱一些,会借助比较多的第三方。大众自己独立打造的是VW.OS自动驾驶操作系统,也和宝马进行了联手。简单对比大众和特斯拉,大众在品牌或者车型数量以及制造能力上非常强,但是在电池领域跟特斯拉差不多,都是会借助第三方,同时自己有一定的介入,但在软件和自动驾驶方面还是差得比较远,当然他们也在努力追赶。
宝马计划2023年之前要推25款新能源车,50%为电动车。宝马是在传统车企里面最早拥抱电动车的,在最早特斯拉刚开始推的时候,宝马就推出了R3,但是进度没有那么快,2017年车型推进的速度开始明显加速,2019年宝马车型就多了,今年新推的
iX3(参数|图片)有比较大的看点,明年或者到后年iNext也可能会是爆款车型。宝马的电动车平台上不是全新平台,而是兼容的平台。
戴姆勒的目标也比较宏大,2030年电动汽车要占销量的一半,也投入了上百亿欧元。戴姆勒EQA、EQB、EQS的平台也是全球布局。戴姆勒推出新车型的速率比大众略慢一点,预计2022年推出车型会非常多,电动车销量的上升也值得期待。另外,戴姆勒到2025年计划达到17~18%的渗透率,也是比较可观的。
丰田从2017年开始全面拥抱电动化。推的进度比大众慢半年到一年,明年开始有纯电平台e-TNGA的车型推出。丰田去年也多次颁布了电动化的战略,将要计划推的车型也非常多,覆盖了中大型SUV以及中小型轿车。在中国市场先推C-HR的纯电版本,这是已经上市的车型,还有奕泽的纯电版本,已经开始在一汽丰田、广汽丰田销售。
基本上全球前十大车企,从2020年、2021年、2022年都是真正平台化的电动车型开始逐步上市的年份,这三年对这个行业是一个渗透之年。奥迪、保时捷、雷诺日产、现代起亚等车企也都开始打造自己的纯电动平台。
国内自主品牌的电动化&智能化战略
国内主流车企在电动车上都有自己的规划, 2025年都希望自己的电动车占比在20—25%之间。在智能化的规划方面,从2020年开始有实质性的动作,设置了智能化部门或者成立了智能化的汽车研究中心。传统车企里面最具备代表性的是比亚迪,发展到现在形成了非常全面的车型体系,从纯电到插电,从SUV到小轿车,从高价格到中高价格的定位都有。过去几年唐、秦、宋、秦pro,每年都有新的车型升级和改版,新推的“汉”,有一定质的飞跃。比亚迪在传统领域是比较中低端的品牌,但是电动车领域逐步往中高端方向拓展,请了全球最知名的设计师做外形设计,动力性能方面也具有领先优势,同时自己也具备电池技术。比亚迪在智能化的布局方面,与华为签署了全面的战略合作协议,也是全面引入外部的力量,做一个综合的提升。
长城电动化相对没那么快,但是决心也非常强,在智能化方面节奏跟得比较紧,主要体现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吉利在这两方面也做了不少的工作。但是国内的车企目前阶段都还是自研一部分,同时借助较多的外力,以此来实现有吸引力的功能。每家车企都有特色的地方,也有自己比较细分的市场,同时他们的共性都是以全新的理念打造电动车。
软件定义汽车,重塑产业链
曾朵红表示,电动化是核心,未来五年国内新能源车的复合增速预测是35%~40%。车企有非常多的机会颠覆整个格局,此外配套的核心零部件——电池、电机、电控等零部件也有一些机会。从智能驾驶的角度,商业模式也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电动车只是变化的起点,电动化之后会逐步进入智能化阶段,整个盈利模式从卖车向卖软件转变,有了软件以后会产生更多的增值服务,这也会带来一系列机会。车企会重新掌握产业链的主动权,在整个产业链的整合和创新上会有更多的话语权。
此外,不论是硬件、芯片,还是软件的算法和体系,也会有一些新的机会。部分实力强的车企自己做,也会有第三方厂商提供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例如华为在智能化领域会有非常大的作为。
电动化和智能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电动化已经轰轰烈烈开始,智能化也在孕育之中,所以未来整个产业链会有非常好的投资机会。
2、【回到未来】始于1970崛起2020,追溯大众纯电动车的历史
如今电动车和路边的充电站是一个常见的景象。但是,很少有人对这项突破性技术的历史有太多了解。其实早在1970年,当大众汽车公司首次成立其未来研究中心时,电池研究专业的电化学家,阿道夫·卡尔伯拉博士(Adolf Kalberlah)的工作就是在一个开发“面向未来的动力总成”的小团队中工作。他和他的十人小组很快就取得了研究成果,不久之后他们就开发出了一套电池系统。从团队建立开始,仅用了两年时间,大众T2 Camper电动车就被开上了公路。
“为什么大众早在1970年就开始了电动车的研发工作?”答案是,当时人们认为石油将在1990年代完全用完。所以为了应对这样的情况,汽车电动化的准备以及其他相关措施已经在西德实施,包括“无车周日”。
虽然从现在看来对人类对于石油耗尽这件事是杞人忧天了,但是当时大众T2 Camper电动车仍然成为了备受喜爱的城市汽车。充电10小时即可行驶大约70公里。充电也很简单,只需要一条充电电缆和一个标准的220伏插座,十分方便,这在当时是一项革命性的成就。
不过与大多数处于起步阶段的技术一样,缺点也是有的。铅酸电池重量高达850kg,比当时的大众甲壳虫还要重,整套系统重量接近1吨,带电池的车重更是超过了3吨,这意味着维护电池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团队的解决方案是一项快速更换技术,可将一块扁平电池迅速更换为新电池。
?
卡尔伯拉博士和他的团队的工作并没有停止,在T2 Camper电动车之后又开始了漫长的测试和改进,在1976年大众又推出了第一款高尔夫纯电动车。而在下半年,纽约现代艺术美术馆发起了一场寻找“未来出租车”的竞赛,卡尔伯拉博士凭借他的CityTaxi(混合动力的改良版大众T2)获胜,并一夜成名,德国的电视节目甚至邀请他和他的T2电动车来到演播室接受采访。
“我们为电动的大众T2感到自豪,它是短途驾驶的理想选择,T2电动车也进入入市政车队中,参加本地的送货服务。” 而电动高尔夫City也紧随其后在1981年短期量产,卡尔伯拉博士也几乎每天都会驾驶电动高尔夫。
现在全新的电动化时代已经开启,大众ID纯电动车家族将在今年正式上市,包括紧凑型车、运动型车、SUV、MPV、跨界车等等,ID系列车型都采用了大众全新的MEB纯电动架构,MEB平台可以说是大众汽车品牌历史上最重要的项目之一。
其中ID. 3是大众MEB纯电动家族的首款量产车,而中国的首款MEB车型将是一款SUV——ID. 初见,这款专为中国打造的纯电SUV将在2020年开始生。除此之外,大众还在去年展示了另一款专为中国打造的电动旗舰SUV——ID. ROOMZZ。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纯电动汽车曾经被淘汰,为什么现在又兴起了
主要是几个方面原因推动了电动汽车的大力发展:
1是国家确定了新的能源政策,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性;
2是国家希望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打破以往外国车企对技术的垄断,拥有自己的技术;
3是国家对电动汽车行业的扶持,等。
4、国产新能源汽车干不过特斯拉,为何还要“引狼入室”?看完明白了
<
5、国产电动汽车技术日趋成熟,有哪些值得推荐的电动汽车?
都是一堆垃圾产品,没有牌照和补贴谁买??何来成熟一说???

6、微型电动车市场真的会在未来3到5年崛起吗?
微型电动车市场真的会在未来3到5年崛起吗。电动车行业起于平凡,但发展至今已经蔚然成荫,超过2亿的社会保有量,毫无疑问是中国制造业中不可忽视的一极力量。任何一个行业,体量越大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就越是密切,如今,中国经济正在发生着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变革。经济转型加速,社会需求趋于多元化与个性化。对于电动车这一最贴近消费民生的行业,要洞悉行业未来的面貌,从消费者切入会是更加实际的视角。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和技术发展,各城市对于电动汽车的需求已经过了“盲选”期,更多的偏向实用性。据了解,在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一线城市,消费者虽然拥有较好的经济消费水平可以去购买一辆汽车,但是因为摇号、限行政策的约束,让很多消费者不得不妥协,愿意花钱去购买一辆能满足续航、空间、驾乘感受、品牌等需求的电动车。即使预算增加,也倾向选择综合表现高一些的电动车。

自今年6月份起,微型电动车的销量大幅度下降,而紧凑型车的销量奋起直追,甚至超越了微型电动车。这样的尴尬局面依然持续到七月份,紧凑型电动车逐步有取代微型电动车“霸主”地位的趋势。究其原因,就在于与燃油车类似,消费者日常购车需求更趋向家用。

微型电动车的市场似乎更适合三四线城市。首先小城市的通勤距离大多不超过100km,微型电动车的续航完全能够满足这样的使用需求;再者,家家户户有宽敞的院子能够满足车辆停放和充电问题,最关键的是几万块钱能够买辆可以遮风挡雨同时又类似燃油车含有正规科技配置的车辆再合适不过了。
7、特斯拉中国4月销量骤降近万辆,是否与我国电动车崛起有关?
据有关媒体报道,此次特斯拉在中国的4月份销售额下降明显,环比下降比例高达27.15%,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除了特斯拉之前发生的刹车失灵事件之外,还有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有关。
首先,第一原因就不用过多描述了。毕竟特斯拉的刹车门事件越演越烈,大有走上法院,公开审判的味道,无论是事前特斯拉客服的回应,但是事后特斯拉的一再敷衍,企图私底下去解决事情,都能看出特斯拉在这个事件里面扮演的角色,确实是一个让人不怎么讨喜的,加上之前车展上,原特斯拉车上跳上车顶维权,无一不一再表白特斯拉中国区代表的傲慢。最致命的还是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的骚操作,拒不认错,还把所有责任推到消费者身上,这无疑再一次让特斯拉的维权事件推上热门,这种不重视消费者的行为,在某一个程度上影响到了特斯拉的形象,因而,4月份的销售额下降也是有一部分的是因为这个原因。
同时,国企的崛起已经有点势不可挡的味道。虽然是受到疫情的影响,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额环比增长是有所下降百分十几的数据,但是,相对于上一月,同比下增长是高达百分之二百以上,这无疑说明新能源汽车的增长趋势是良好的。
而且,从销售车辆的数量上看,排列前三名的分别是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还有比亚迪,这三者的销售数量大概的差距也就是几千辆,但是,从排名来看,我们国产新能源汽车是开始发力了,再也不是外企车辆一枝独秀的局面。同时,从车企发布的销售数据上分析,国产车企蔚来、理想、小鹏等都有着良好的销售势头,同比增长都有着巨大的增长,虽然合计起来并不如特斯拉的销售数量的多,但整体来说,这也是从某一方面开创了国企车企迎头赶上的好局面。
8、特斯拉为何越卖越便宜,国产电动汽车却越卖越贵?
在很多人的思想中,都认为国产车和合资车、进口车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就拿最近大热的新能源汽车来说,如果把时钟拨回几年前,国产电动汽车和特斯拉简直就是两个极端,特斯拉在我们国人心中那可是差不多相当于“神车”的存在,毕竟特斯拉最初进入国内的车型就是动辄7、80万的高端车型,modelx和modelS等,再加上各种各样的税费、保险费,特斯拉在当时的落地价要百万以上了,确实称得上是百万豪车,在当时如果买辆特斯拉,肯定巨有面子,毕竟新兴的汽车类型是一方面,而高昂的售价也是一方面。

反观我们国产电动汽车的价格在前几年则是10万到20万左右,合资车20万以上的价格十分常见,但是我们国产车20万以上就算“天价”了,相信很多人买国产车就,价格实惠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如果你有留意就会发现,这两年国产车的价格是越来越贵了,不光是燃油车,电动汽车更有这种趋势,先来看看我们熟悉的比亚迪,比亚迪新推出的汉在补贴后的售价为21.98-27.95万元区间,差不多已经够到了30万的门槛,而上期荣威的MARVELX定价也突破了30万。

而特斯拉呢,不光没有涨价,反而降价了许多。尤其是在model3国产以后,更是跌破30万元大关,补贴后的售价为27.155万元。那为什么特斯拉越卖越便宜,国产车却越卖越贵了?内行人说的话一针见血。其中降价的最大的原因就是在电池上了,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提供,足足占整辆车成本的40%,特斯拉目前在售车型电池是由LG提供的镍钴锰三元锂电池,而在国产以后将要换为成本更低的宁德时代磷酸铁电池。

电池成本的下降直接影响到特斯拉的定价,所以特斯拉现在给人一种越卖越便宜的感觉,毕竟特斯拉已经先入为主地给我们树立了豪华车品牌的形象,在收割完土豪的钱以后,特斯拉的又推出较为亲民的车型来实现盈利,说白了,也就是所谓的“割韭菜”。

那么,国产车越卖越贵的原因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国产车起步价格就很低,以前我们国产车没有特斯拉的名气,也没有特斯拉的技术,只有价格低这一个优势,但是现在国产车已经崛起,所以就想提升自己品牌形象,提高产品溢价,毕竟价格高了赚得也就多了,另外一方面,电动汽车在20-30万的价格区间可选择的车型很好,国产车也是为了能够抢占先机,所以才给人“越卖越贵”的感觉。
9、3款最畅销车!2019年国产新能源的担当
202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刚开年,举国上下就遇到史无前例的疫情挑战。各行各业都因此受到巨大的影响,汽车领域作为重工业生产的代表,自然也逃脱不了。在汽车产业遭遇2019年的低迷下滑后,这无疑给汽车产业带来更大的不可控性。为此,我们盘点了2019年表现好的一些车型,挑选了3款最畅销新能源产品,堪称国产车的销量担当,希望在2020年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能继续引领行业前行。

1.比亚迪元EV 2019年销量61900辆
比亚迪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冠军品牌,但在2019年受到了很大挑战。很多细分领域都出现了更多竞争车型,如今比亚迪最畅销的车型为比亚迪元EV。这款车型也是2019年国内新能源车型销量第一,实现单一产品的61900辆,在比亚迪众多车型中占据额13.72%的销量份额。

比亚迪元EV在2018年就开始上市销量,在2019年1月份达到产品销量最巅峰,单月破万,表现非常抢眼。而对比亚迪元EV这款车型,相信不少人见了并不会陌生。因为它是在比亚迪元燃油版的基础上而来。车身造型,室内空间基本无异。油改电而来的价格也不贵,补贴后8万多起售堪称同级性价比最高的车型。这也是该车型这么畅销的主因。

不过随着竞争的加剧,更多原创开发纯电车型的投入,如今这款车型的销量也正处于逐渐走下坡的态势中。在挑战更大的2020年,这款车型还能不能继续坐稳新能源销冠位置,充满极大的不确定性。
2.广汽新能源Aion S埃安2019年累计销量31929辆
要说去年国产新能源最大的亮点,就是广汽新能源的强势崛起。随着广汽新能源全新设计的车型Aion S埃安,Aion LX等产品相继上市,不经产品带来的很大的颠覆,其销量表现也是非常抢眼。其中广汽新能源Aion S从4月开始上市,在2019年就达到31929辆的业绩,成为新能源领域销量第二的年度车型。

广汽新能源Aion S是全新原创设计开发的纯电动车型,在设计颜值上是同级表现最好的产品。车内空间,舒适性配置也表现突出,再加上超长续航以及相对有诚意的售价,使得这款产品在去年大卖。不过,车型在长途上高速,续航掉的快这已新能源普遍的痛点是其2020年想继续大卖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3.北汽新能源EU 2019年销量19432辆

比亚迪和北汽新能源是国内成产新能源汽车最早的一批。其中比亚迪一直在插混领域占绝对优势,而北汽新能源则是一直纯电领域的最畅销品牌。虽然这两年市场份额下滑较多,但从早期推出的北汽新能源EC系列,到现在转为EU,一直表现不错。2019年北汽EU系列全年销量19432辆,未包含北汽EU5的年销量9468辆的成绩。

从EC微型车到北汽EU紧凑型的转变,期间虽有阵痛好在如今恢复正常,在纯电领域销量表现很不错。如今不仅有北汽新能源EU系列,而且EU5销量也逐渐提升上来。并且EU5将大概率接替EU系列,成为旗下车型销量担当。而在更充满挑战性的2020年,北汽新能源EU系列能不能保持,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0、新能源汽车为什么可以迅速崛起?理想汽车所推出的理想ONE在新能源市场上有哪方面的优势?
本人作为汽车发烧友,对新能源汽车也有所了解,我认为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够崛起,一方面是全球战略、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就是动力电池技术的不断提升,更长的续航、更短的充电时间,直接关乎用户的通勤需求。新能源汽车也就慢慢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而理想汽车的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外市场中是比较受欢迎的,亲测效果真的很好用,本身功能也很强大,比如,理想ONE有着长达800公里的续航能力,消费者不需要担心续航问题。另外,理想ONE也十分注重消费者的体验,会根据用户需求不断更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