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2017年电动汽车事故

2017年电动汽车事故

发布时间:2021-09-19 20:31:11

1、现代汽车面临诉讼 因电动汽车起火事故

财经网汽车讯????现代汽车因 Kona电动汽车起火事故,面临消费者集体诉讼。

11月18日,据路透社报道,现代汽车因电动汽车起火事故而被消费者起诉。

一名现代Kona电动汽车的金姓车主发起请愿活动,起诉这家韩国汽车制造商,要求就汽车损毁及其他损失获得赔偿。目前已经约有200人参加了这项集体诉讼。

一名律师表示,参加诉讼的原告最初要求每人赔偿800万韩元。但随着审判的进行,赔偿金额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此外,原告还希望现代汽车更换Kona的整个电池包,而非仅仅是对电池管理软件进行更新。

2020年10月,因存在起火风险,现代汽车决定在全球范围内召回2017年9月至2020年3月生产的Kona电动汽车,共计77000辆。截至目前,这款汽车已经至少发生了14起起火事故。

韩国当局仍在调查Kona电动汽车起火的原因,但初步结论显示,电芯生产工艺缺陷可能是造成事故的“元凶”。不过,LG化学CEO辛学喆对路透社表示,电池系统非常复杂,除电池外,其他供应商生产的部件也可能造成火灾。

现代汽车目前致力于通过修复电池管理系统来预防火灾,而非更换电池。分析人士认为,如果现代和LG化学要全部更换所有“问题”电池,将面临高达5.4亿美元的损失。

无独有偶,通用汽车近日宣布,因存在起火隐患,在全球范围召回6.9万辆雪佛兰Bolt电动汽车。这些汽车于2017-2019年生产,同样搭载了LG化学生产的电池,目前已知在全球至少发生了5起火灾事故。

通用汽车称,召回车辆的电池在充满或接近充满时,有引发火灾的危险,公司将对电池管理软件进行更新,将最大充电量限制为90%。LG化学对此表示,事故原因尚不明确,将全力配合通用汽车进行调查。

据央视财经报道,LG化学的电池是目前全球已销电动汽车中使用最多的电池。今年1-9月,LG化学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占有率为24.6%,位居全球第一。公司客户包括现代、大众、沃尔沃等13家全球知名车企。

然而,连续有两家企业大规模召回电动汽车,使得业界对电池供应商LG化学的质量问题产生怀疑。同时,现代与LG化学的合作关系也变得“岌岌可危”。

据韩媒报道,尽管LG化学极力否认汽车起火是因电池故障造成的,但现代汽车已经开始降低对这家供应商的依赖,转而从SK Innovation处采购电池。双方在印尼建立合资公司的计划也疑似搁置。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疑似吉利电动车在杭州起火,前一天力帆刚烧过

车东西(公众号:chedongxi)文|Juice

车东西6月28日消息,据钱江晚报报道,今天早上凌晨5点钟,杭州市余杭未来科技城盛奥西溪铭座一地下车库发生了一起新能源汽车自燃的事故,从现场照片来看,这款车疑似帝豪EV。

根据参与灭火的杭州蒋村消防救援站和荆余路消防救援站消防人员介绍,起火的车辆当时正在地下车库进行充电,消防员5点24分到达现场时,地下车库已经被起火产生的浓烟笼罩了,空气里有股很刺鼻的焦味。

在确认了着火车辆之后,消防员迅速在现场铺设水带,对车辆上的明火进行扑救,10多分钟后明火被扑灭,此后消防员继续在现场对起火车辆进行降温。

在早上8点59分,消防队员在反复确认起火车辆不会再复燃之后才撤离现场,整个灭火过程持续了将近4个小时。

▲事故车辆(图源网络)

此外,昨天下午,杭州拱墅区康桥街道平安桥村委会旁的停车场内一辆新能源车也发生了自燃事故,当时车辆周围停满了新能源汽车,车间距只有30厘米左右,消防员迅速采取行动,在半个小时之后终于降火扑灭。

事实上,今年入夏以来,已经发生了多起新能源汽车的自燃事故,周一的时候,河北保定市瑞兴路国家电网充电站内一辆欧拉iQ就发生了起火事件。

而在上个月,广州杨桃公园附近一辆广汽新能源Aion S车型发生自燃,火势甚至波及到停放在一旁的一辆一汽奥迪A6L轿车。上个月底,一辆比亚迪秦Pro EV在深圳市内的一处充电站发生了自燃事故,最终车辆被燃烧至只剩车架。

电动车自燃事故的频发,也让消费者和政府产生了不信任感。针对电动汽车安全问题,5月13日,工信部组织制定并发布了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384-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 30381-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和GB 38032-2020《电动客车安全要求》,这也是我国电动汽车领域首批强制性国家标准。

根据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要能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从而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而车企也认识到了车辆自燃带来的危害,在最近一段时间,多家车企都为自家的电动汽车换上了安全系数更高的磷酸铁锂电池。

一、两天两起电动车自燃 消防员工作4小时灭火

据钱江晚报报道,今日凌晨5点钟,杭州市余杭未来科技城盛奥西溪铭座一地下车库发生了一起新能源汽车自燃的事故,目前关于这辆车的起火原因还在进一步的调查中。

发生自燃时,这辆车正在进行充电,从照片上来看,车辆中网呈环形,与2017款帝豪EV较为相似。由于起火时间是凌晨,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车辆(图源网络)

▲吉利帝豪EV(图源汽车之家)

消防人员在5点24分到达着火现场,一名消防员说:“到达现场的时候,地下车库已经被起火产生的浓烟所笼罩了,空气里有股很刺鼻的焦味。”

从现场的照片来看,当时现场确实有大量的烟雾,消防人员不得以穿上了80斤重的装备,进入地下车库勘察后确认了着火的车辆。

▲事故现场(图源网络)

随后,消防队员迅速在现场铺设水带对明火进行扑救,在经过了十多分钟的扑救后,明火终于被扑灭了,但此时,起火车辆的温度还很高,还存在二次起火的可能性,所以消防队并未撤离,而是在现场继续使用灭火泡沫对起火车辆降温。

现场消防员介绍,当时他们害怕是车辆的蓄电池着火了,就不断使用灭火泡沫对新能源车的座椅下方,车辆周边进行覆盖。

▲事故车辆(图源网络)

消防员背着空呼,拎着水带在火场里走了10多个来回,经过了四个小时的扑救之后,车辆终于消除了复燃的可能性。

不过在早上有业主出门上班的时候,还是能够在地下车库闻到浓重的烟味。

无独有偶,昨天杭州拱墅区康桥街道平安桥村委会旁的停车场内也发生了一起新能源汽车着火的事情。

昨天早上八点多,一辆黑色的力帆新能源汽车停车场内发生了自燃,消防员赶到现场的时候,车辆的尾部正在剧烈燃烧。

▲一辆力帆新能源汽车自燃(图源网络)

但更令消防员担心的是,车辆的周围还停满了新能源汽车,车间距只有30厘米,如果火势蔓延,现场势必会有多款车被引燃。

见到这个情况,消防员迅速采取行动,利用灭火泡沫对明火进行扑救,经过了半个小时的处理,明火被扑灭,且未造成火势蔓延。

▲消防员在对目标车辆灭火(图源网络)

经初步调查,这辆车的着火原因是车内电池线路短路,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调查。

二、入夏多款新能源车自燃 有车企更换磷酸铁锂

事实上,今夏以来,已经有多家新能源车企旗下的车型发生自燃着火事件了。

▲2020年5月以来电动车自燃事故汇总表

周一,一辆长城欧拉iQ在保定市瑞兴路国家电网充电站内冒出大量浓烟,不过这款车并未出现明火与爆炸,未造成无人员伤亡和额外的财产损失。

上个月,一辆广汽新能源Aion S电动汽车在广州桃园公园附近的停车场停放时突然起火并燃烧,这款车是广汽新能源共享出行品牌如祺出行公司旗下的网约车。

起火之前,涉事车辆的车身后半部以及车底已经有浓烟冒出。之后,车身后半部发生小程度爆炸,Aion S的整个车底随即出现一瞬间的燃烧,车身后半部继续剧烈燃烧,火势甚至波及到停放在一旁的一辆一汽奥迪A6L轿车。

▲事故现场(图源网络)

当时广汽集团给出的回应为“现场周边环境较为复杂,我们正在详细了解具体情况中。”,目前广汽新能源还未进一步回应。

而在上个月月底,一辆比亚迪秦Pro EV正在深圳市的某个充电站内发生了自燃,从视频来看,起火车辆的充电口处没有连接充电线,也就是说发生事故时不是处于充电的状态。

视频显示,车辆的左侧及底部位置率先起火,火势迅速蔓延且超过车顶,在消防人员赶到后,火势才得以被最终扑灭,但这辆比亚迪秦Pro EV已经被燃烧至只剩车架。

▲网传视频(图源网络)

除此之外,5月26日,一辆疑似依维柯电动货车在深圳福田区皇岗路与莲科路路口突发起火事故。随后深圳交警回应称“导致追的电动货车着火,驾驶人当场死亡。”

针对接连出现的电动汽车安全事件,国家也采取了强制措施。

5月13日,工信部组织制定并发布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384-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 30381-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和GB 38032-2020《电动客车安全要求》,这也是我国电动汽车领域首批强制性国家标准。

根据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要能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从而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在这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驱动下,多个车企都换用了安全性更高的磷酸铁锂电池,根据工信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显示,特斯拉Model 3、上汽荣威Ei5、宝骏E100、比亚迪秦EV等车型都将会推出磷酸铁锂电池版本。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近五年电动车致8341人死,你怎么看?

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道路交通工具,需要兼顾平衡安全、秩序、效率,但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近年来超标电动自行车表面上是速度快了、效率高了,但由此也带来了严重交通安全隐患,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统计,2013年至2017年的5年间,全国共发生电动自行车肇事致人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5.62万起,造成死亡8431人、受伤6.35万人、直接财产损失1.11亿元。

但近年来,一些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企业为占领市场、迎合消费者,生产销售的电动自行车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越来越快,速度、体积、重量和动力性能等远超标准,对道路通行秩序、管理、安全带来严重危害。

我认为电动车发生事故的频率多发与电动车本身的超标生产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有不少商家为了赚钱把电动车的速度提的很快,也正因为如此,才会增加电动车的隐患,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对电动车的管理,严格控制超标的企业并加强处罚,我认为只有惩罚才能让这些黑心的企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我也觉得应该对骑电动车的人加强驾驶方面的培训,因为这些驾驶人大多未经培训考试、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交通安全意识普遍不高,交通违法行为多发,所以我觉得一方面应该加强对骑车的人培训加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交通规则也应该对电动车有所限定,严加管理。

总结:电动车致死8000多人已经是很大的数字了,为了让这个数字下降,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保护自身安全从我做起。

4、数据显示:特斯拉起火事故率高于我国新能源汽车

9月20日,在南京空港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的全球智慧出行大会(GIMC2020)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在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领域的应用。他介绍,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起火概率万分之0.49,2020年是万分之0.26,比燃油车的万分之1到万分之2,要低很多。

大会上,孙逢春院士根据数据报告,给出了以下七个结论:
1、新能源汽车着火事故比例低于传统燃油车。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着火事故率是0.0049%,2020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年化火灾事故率是0.0026%。根据公安部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传统燃油车的年火灾事故率约为0.01%~0.02%。
2、我国新能源汽车着火事故率显著低于国外水平。2012-2019特斯拉安全报告表明,每行驶2.8亿公里就发生一起特斯拉车辆燃烧事故。而在2018-2019国家监管平台统计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每行驶4.47亿公里发生一次燃烧事故。
3、大型车企新能源汽车的着火车辆较少。
4、着火车辆中乘用车占比较大。2020年目前统计的54辆着火车辆中,乘用车25辆,占比46.3%。
5、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相对较好。
6、行驶状态下着火车辆较多。具体来看,起火车辆中,静置状态占31.4%,行驶状态占40%,充电状态占17.1%,未知状态11.4%。
7、2017年及以前出厂的新能源汽车事故率较高。
目前,工信部已发布电动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新标准方案中,增加了电池系统热事件报警信号要求,提醒驾乘人员;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等。新标准的实施,也能够进一步保障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

5、蔚来ES8于5月16日再次自燃,是否说明纯电动车的电池安全隐患开始暴露?

因政策补贴因素倒逼企业过度追求电池的高能量密度,是造成目前电动汽车暴露安全问题的最大根源。


当然,从目前来看,电动汽车发展的趋势已不可逆,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真正找到能够保证电池和整车安全性的技术将成为掌握未来电动汽车话语权的关键因素。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现在汽车企业都跟着政策走,为了缩短测试周期,让新车尽快上市,对于动力电池的细节方面验证并不全面,而且行业内很多企业可能都没有实现动力电池验证的相应技术手段和能力。


“不科学的成本需求增加了安全隐患,近年电池行业流行的系统简化设计、单体电芯容量体积提升等做法,都增加了电池的安全隐患。”以特斯拉为例,为了减轻重量和成本,特斯拉取消了电池最外的绝缘层,导致危险程度进一步加深。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2018年已发生的电动汽车起火事件超过40起,车辆涵盖乘用车、公交车、物流车等不同车型,仅在深圳市就发生8起新能源物流车自燃事故。

另外前瞻产业研究院对2017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的起火事故分析统计,充电场景是起火的高发场景,占比达50%。起火事故的原因中,动力电池自燃占比为31%,主要是由于锂电池发生内部或者外部短路后,短时间内电池释放出大量热量,温度急剧升高,导致热失控。不难发现,电动汽车起火大部分原因指向动力电池。

6、2017年公安部已明确禁止电动车入楼,电动车燃烧产生毒烟会有什么危害?

 第一,电动车燃烧时,会产生剧毒的一氧化碳等气体,会淹没建筑物;二、吸入高温烟雾,气管会被灼伤,导致窒息;第三,电动车燃烧产生大量黑烟,容易导致建筑物内光线不足,给人员疏散带来很大困难。电动自行车停在走廊里并不少见。万一发生火灾,居民逃生的时间比你想象的要短!

通过对电动自行车起火、浓烟蔓延、人员遇险的现场真实还原。有关消防队员进行了实验,点燃了一楼走廊内的电动车。电动车点火2分钟后,燃起熊熊大火,现场弥漫着刺鼻的气味;实验第三分钟,燃烧开始进入剧烈阶段,电动自行车开始爆炸,电池部分溅起高温火花。与此同时,浓烟蔓延到大楼的七楼,黑烟不断出现在大楼的屋顶上。大楼楼梯间的平均温度已经达到100摄氏度。随后,消防队员观察了大楼里的实验室老鼠,发现走廊里的老鼠被有毒的烟雾呛死了。

电动汽车火灾事故通常发生在夜间充电时。走廊里很多人在充电。这个时候往往是人睡着的时候。即使他们发现了,他们也往往没有时间逃跑。电动车放在走廊里,直接切断了逃生路线。电动汽车燃烧实验证明,一旦电动汽车燃烧,有毒烟雾以每秒1米的速度迅速上升,因此一楼的电动汽车很快就会导致整个建筑陷入有毒烟雾浓厚的状态,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甚至大规模伤亡。

 消防法规规定,禁止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梯间停放电动车。电池过载充电容易导致爆炸,点燃电动车塑料件,释放大量有毒烟雾,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所以,如果你家里有电动车,请注意:不要买便宜的改装电池,因为这些电池是用超过使用寿命的电池重新组装的;晚上不要充电,因为晚上充电很容易过载引起火灾;要按说明书规定的时间充电,充电器和电池的电压应匹配;不要在家里给电池充电。

7、2017新能源电动汽车出交通事故怎么判定

机动车负主要责任。《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明确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这里十分明确规定,交通事故在此情况下,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由于交通事故中最容易受损害的是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因此,按此规定,能充分保护在交通事故中弱者的利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先进思想,是对那种主张“撞了白撞”的有力回击。该法第76条还规定:“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这里虽有过错责任的体现,但从“减轻”一词来看,仍不失为是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交通事故民事赔偿应当以适应无过错责任为主,过错责任为补原则。根据这个原则,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害按下列方式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与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之间,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有责任,可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按各自过错的比例承担责任。

8、4月21号下午17点半左右,电动车撞汽车,电动车主责,汽车次责,电动车人受伤,医药费怎么赔偿?

次要责任电动车人受伤的医疗费,第一,先由汽车的保险公司在交强险的1万元医疗费责任限额内赔偿;第二,不足部分,由汽车的保险公司在商业三者险的限额内按照事故责任80%比例赔偿;第三,仍有不足的,由汽车驾驶员赔偿。
《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六条 同时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以下简称“交强险”)和第三者责任商业保险(以下简称“商业三者险”)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当事人同时起诉侵权人和保险公司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下列规则确定赔偿责任:
(一)先由承保交强险的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二)不足部分,由承保商业三者险的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予以赔偿;
(三)仍有不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由侵权人予以赔偿。

9、各类电动汽车起火事件都有哪些?

各类电动汽车起火事件都有:

1、2017年6月11日凌晨3时左右,山东省日照市一辆特斯拉撞击护栏后发生火灾。

2、2019年4月21日晚8时许,上海徐汇区裕德路泰德花苑小区地下车库内,一辆特斯拉轿车突然冒出白烟。

3、2019年4月24日,武汉一辆比亚迪E5起火。

4、2019年5月16日和6月14日,蔚来ES8分别在上海、武汉市再次出现自燃事件。

(9)2017年电动汽车事故扩展资料:

2019年8月18日,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发布《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大数据安全监管成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今年5月以来,在发生起火事故的新能源汽车(已查明着火时的车辆状态)中,41%的车辆处在行驶状态、40%的车辆处在静置状态、19%的车辆处在充电状态。

《报告》显示,今年5月以来,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发现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79起,涉及车辆96辆。其中,47辆事故车辆接入国家监管平台,28起事故在发生前10天内国家监管平台已进行预警提醒。

79起安全事故中,65%的事故车辆为乘用车、28%的事故车辆为专用车、7%的事故车辆为客车。从动力电池类型看,86%的事故车辆使用三元锂离子电池、7%的事故车辆使用磷酸铁锂电池、7%的事故车辆电池类型不确定。

在已查明着火原因的车辆中,58%的车辆起火源于电池问题,19%的车辆起火源于碰撞问题,还有部分车辆的起火原因源于浸水、零部件故障、使用问题等原因。

10、女子喇叭喊话特斯拉刹车失灵致追尾,特斯拉车辆都出过哪些事故?

近几日,一名女子喇叭喊话特斯拉刹车失灵致追尾事件,引发无数有车人士热议,特斯拉车辆没出过任何故障和交通事故。

一、车子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越来越高,家家户户都买上了车子,开车出行成了人们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车子的种类特别的多,每个价钱区间的都有,因为价钱不同,所以它们的性能和外观耗油量也各有差异,普通家庭代步车一般在十万以内,我个人是喜欢大众迈腾和特斯拉model这两款车的,因为它们价钱不算太贵,而且外观非常的好看,性价比很高。

二、规范驾驶,安全出行。

车子虽然方便了我们日常出行,但是我们一定要按照规范操作,安全驾驶,动车之前要系好安全带,不闯红灯,不在路上,随意变道,遇见行人要主动礼貌的让路,不做违反交通规则的事情,在路上行驶的时候,要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安全驾驶是对自己和家庭负责任,也是对他人负责任的表现。

三、相关资料。

特斯拉(Tesla),是一家美国电动汽车及能源公司,产销电动汽车、太阳能板、及储能设备。 总部位于帕洛阿托(Palo Alto) [1]  ,2003年7月1日,由马丁·艾伯哈德和马克·塔彭宁共同创立,创始人将公司命名为“特斯拉汽车”,以纪念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2004年埃隆·马斯克进入公司并领导了A轮融资。

如果你同意我的观点麻烦给我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我,万分感谢。另外你知道特斯拉车辆都出现过什么事故嘛?欢迎您到下面的评论区发表您的宝贵意见。


与2017年电动汽车事故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