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动汽车和机动车碰撞会怎么处理
这个看谁的责任的,谁的责任谁赔了,发生交通事故交警会出责任认定书的。不过机动车有保险,保险公司会赔,而电动汽车有些没有保险的,只有自己掏腰包了。
2、特斯拉事故频出,电动汽车真的不安全吗?
自燃本不奇怪,奇怪的是“静态自燃”
其实我们都知道,如果按比例来算,电动车的事故率并不比燃油车高。人们之所以如此关注,更多源于电动车是“新事物”,下意识会觉得电动车不安全。特别是一些劣质电动自行车的电池,频繁出事,更加重了人们的这种疑虑
不过,这次事故也有其特别之处。在此之前,包括特斯拉在内的很多电动车出现燃烧事故,大多是因为碰撞、涉水。然后还有相当比例的情况是出现在充电过程中。这些,我们一般也都好理解。

然而像此次上海特斯拉ModelS那样,停在那儿就自燃,既没有碰撞也没有充电,却颇让人费解。至少类似的情况,在燃油车上基本不会出现(不考虑其他车内物品引燃导致的事故)。
那么,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们身边的电动车是不是真的都会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莫名自燃?相信存在这个疑问的人不少。车云菌也就此,发动了数位老编的人脉,咨询了一些业内专家。
最后咨询的结果挺让人意外:这种可能性确实是有的。
特别提示:此次特斯拉ModelS自燃的事故原因还在调查当中,最终结果要以官方公布的调查结果为准。我们在这里所有的讨论,只是就这个事故的现象,来进行技术探讨,分析各种可能性。因此我们所有的分析,绝非是在探究此次ModelS自燃的原因。这一点要特别明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为什么说理论上动力电池有可能“静态自燃”?
电这个东西最怕的就是短路。其实这在高压电、交流电领域是很常见的。例如电线短路就会引发火灾甚至爆炸。只是在电池领域,大家过去接触的都是低功率、低压电(如手机电池、笔记本电池)。这类电池如果短路,顶多是冒烟、鼓包(当然也有烧的,比如某韩国品牌手机)。
纯电车的动力电池,在电流、电压等方面是与我们日常接触的电网类似的。如果它的电池内部发生短路,结果确实是会很恐怖——例如出现类似此次ModelS那样的场景。
那么好好的,电池为什么会短路?首先声明,像日常用电那样因为胶皮破损、电线搭错引发的短路极少、甚至没有。纯电车在这方面,做得还是很合格的。
最有可能出问题的,还是电池组内部。例如电池涉水时防水层被破坏,或者浸泡过导致电池进水。

不过在很多原因里,有一个常常被人忽略的,即来自电池自身内部的“水”,也就是冷却液。
现在很多纯电动车采用的都是水冷技术。这本身是一项很先进的技术。在温控方面,要比风冷好得多。但是它也有问题:一旦冷却管路发生破损,导致冷却液泄漏,就会引发电池短路。
那么冷却液为什么会泄漏呢?这说起来就复杂了。一款车在使用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工况。大到碰撞,小到路面的震动,或者底盘刮蹭等等。作为车厂,对于这些情况都有预案,也有各自测试,但不可能涵盖所有情况。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发现,即便是一些成熟车厂,也会在某一款车上出现某个细节的设计失误(例如悬挂断裂)。
当其中某个特殊工况,导致电池组内部的结构发生松动或轻微变形等等,就都有可能影响到冷却管路。这种情况短时间内没有问题。伴随着日常继续使用对这一问题的“加剧”,最后就有可能由量变到质变。换句话说,这种问题,在年头较长的纯电动车上,出现的概率是要高于新车的。
一些新的技术正在尝试规避这个问题
3、电动车与汽车相撞责任认定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3)电动汽车碰撞安全扩展资料: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第六十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三)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
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
第六十一条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承担全部责任:
(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
(二)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
为逃避法律责任追究,当事人弃车逃逸以及潜逃藏匿的,如有证据证明其他当事人也有过错,可以适当减轻责任,但同时有证据证明逃逸当事人有第一款第二项情形的,不予减轻。
第六十五条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在制作后三日内分别送达当事人,并告知申请复核、调解和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期限。
当事人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后,可以查阅、复制、摘录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的证据材料,但证人要求保密或者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以及个人隐私的。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当事人复制的证据材料应当加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事故处理专用章。
第六十六条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尚未侦破,受害一方当事人要求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当事人书面申请后十日内,根据本规定第六十一条确定各方当事人责任,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并送达受害方当事人。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受害人情况及调查得到的事实,以及受害方当事人的责任。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后,已经按照前款规定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应当按照本规定第六十一条重新确定责任,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分别送达当事人。
重新制作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除应当载明本规定第六十四条规定的内容外,还应当注明撤销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第六十七条 道路交通事故基本事实无法查清、成因无法判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载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情况及调查得到的事实,分别送达当事人,并告知申请复核、调解和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期限。
第六十八条 由于事故当事人、关键证人处于抢救状态或者因其他客观原因导致无法及时取证,现有证据不足以认定案件基本事实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时限可中止计算,并书面告知各方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但中止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六十日。
当中止认定的原因消失,或者中止期满受伤人员仍然无法接受调查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五日内,根据已经调查取得的证据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
4、纯电车型和传统燃油车在碰撞安全上有什么不同?
不管是电动汽车还是传统的燃油汽车,安全性上都是存在共性的。先拿整车框架来说,纯电动汽车和传统燃油车一样,国家对于纯电动汽车的抗碰撞性一样是有严格要求的。所以很多纯电动汽车为了提高自己的抗碰撞性,会在车辆的诸多关键部位加装高强度钢材,甚至是加装很多超高强度钢材,以提高自己的坑碰撞性,减少车辆在碰撞时候产生的溃缩变形。同时车辆在发生事故时候对于行人的保护,国家对于纯电动汽车和传统燃油车的要求也是一样严格的。

在和车辆安全性息息相关的车辆制动性能方面,相关部门对于纯电动汽车也是有着和燃油车一样的高要求,要求纯电动汽车在制动的时候需要保持车辆的稳定性,以及制动性能需要符合国标要求。而电动汽车和传统燃油车存在不同的是,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系统为电池组+电动机,不同于燃油车发动机+变速的动力总成系统,为了避免自燃,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系统对于电路安全的要求很高。

作为车辆不管是电动汽车还是传统的汽车,在安全上面共性基本上是一样的,那就是主动或者被动的保护车内里面人和乘客的安全,首先在车辆的安全性能上面,传统汽车和电动汽车都是需要进行碰撞试验的,也就是说,在碰撞方面传统汽车和电动汽车都需要满足车辆安全的正面100%、40%碰撞安全,主动安全技术面而言,两种车型之间都有安全气囊,ABS等各种安全部件,甚至是车辆的指示报警装置、汽车防碰撞预警装置等等,所以在主动安全上面而言,电动汽车和传统汽车的标准基本上都是一致的。

最后,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进步,纯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肯定会更加出众
5、电动汽车碰撞安全设计靠谱吗
有标准的
反问:汽车碰撞安全设计就一定是靠谱的吗?
6、电动车与汽车相撞责任该怎么划分?
1、责任划分方面:《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八、六十九条规定,转弯的非机动车应该当直行的车辆优先通行,所以你的责任较大一些;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一款,机动车驾驶人遇情况判断操作失误也可以上升责任,这一条款一般都是照顾另一方而用的,所以这个事故如果划分同等责任,是比较客观的,否则,电动车一方的责任较大。
2、电动车是否属于机动车。根据《机动车安全运行国家标准》(应该是这个名称,记不大准确了)的规定,只要车辆外型、尺寸、最大设计时速符合机动车标准的,应按机动车分类。现在市面的上的电动自行车如果严格按这个标准,全部是机动车,电动三轮车更不用说了。但由于相关配套法律、法规还没完善,对于电动自行车一般还是按非机动车处理。
7、如果新能源汽车发生碰撞,爆炸的几率大不大?
在我们日常的用车过程中,尤其是燃油车辆,会因为一些意外事故发生碰撞,如果车辆的速度较快,冲击力较强,就很容易发生爆炸,燃油汽车爆炸起火的现象我们或多或少都见过。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纯电动汽车发生碰撞的时候会不会爆炸呢?

首先,我们都知道纯电动汽车的核心配件就是电池,而电池又是由很多组小电池通过电线连接组装而成的,当纯电动汽车发生强烈碰撞的时候,电池发生变形,很容易造成电池里面的电线正负极短路,大量的热量被聚集在一起,从而这些内部的电流被释放出来,在高温的环境下,因为膨胀而发生爆炸,同样会因此产生电火花,引起起火现象。

其次,我们在选购电动汽车的时候,都会咨询车辆的安全性能,但并不是安全性能高的车辆碰撞就不会发生爆炸,只要是车辆发生碰撞,都有很多意外的不可控的因素,严重的情况仍然会像上述所讲的那样伤害到电池,尤其是锂电池,碰撞短路的时候锂离子会与空气迅速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引起爆炸或者燃烧现象。所以,我们在选购纯电动汽车的时候,依旧要多关注电池的构成及安全性。

当然,纯电动汽车的碰撞是否会爆炸,也是需要取决于两车发生碰撞时候速度有多快,冲击力有多强,对于电池的伤损有多严重,如果仅仅只是轻微的碰撞和摩擦,对电池并无大碍,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碰撞,也不会发生爆炸的。
总而言之,不管是燃油车还是纯电动车,只要发生激烈的碰撞都会发生爆炸,所以我们在日常用车的时候要时刻警惕自己安全驾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及人身安全!
8、特斯拉事故频出,那么电动车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呢?
今天我们来一起聊一下电动汽车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由于发动机和电机的工作特性很大的区别,所以电动汽车的百公里加速性能要普遍高于同等价位的传统燃油汽车。
比方30万左右的电动汽车,百公里加速能力可以达到5秒左右,而如果是同等价位的传统燃油汽车的话,百公里加速大约在7秒左右,而如果是50万左右的电动汽车的百公里加速可以达到4秒左右,甚至有的电动汽车还可以达到三秒左右。
而这一点对于很多已经养成传统燃油汽车驾驶习惯的司机来说,在一些城市道路上,用燃油车踏板行程来踩电动车油门的话就会非常容易造成超速的情况。
另外如果处于节能模式的话,在松开电动汽车油门的时候,车辆会进行能量回收,这种感觉就像突然踩了一脚刹车,但是刹车的效果就是没有亮起刹车灯而后方的车辆发现前车停下来的时候,可能已经发生追尾了。
而如果车辆加速非常快的话,那么对于过马路的行人来说,也是有一大安全隐患的,因为以前有些行人喜欢抢路口的黄灯的时候会小跑着过马路,如果是传统的燃油汽车的话,行人好过马路的时候,这些传统燃油汽车可能刚刚启动,只是探出了一个车身,但是如果是电动汽车的话,可能加速就非常快,就可能会出现撞到抢黄灯的行人。
而且很多电动汽车在纯电模式的时候,电机运行的噪音非常小,这就让很多人都察觉不到电动汽车的形式,还有起步,而对于一些非机动车道上的自行车还有电动车来说,就很有可能会不注意而和电动汽车发生碰撞。
另外电动汽车的智能座舱也为司机提供了非常方便的信息交互功能,虽然这些功能增加了使用的便利性和丰富性很好的提升了驾驶者的驾乘体验,但同时如果太多的信息交互过程也会分散驾驶员的经历,从而会干扰到驾驶,就好像以前是边开车边玩手机,而现在是一边开车一边操作中控显示屏。
9、电动车撞汽车到底谁的责任
双方都有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条款:
第七十六条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
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
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但是,出于保护弱势群体,且机动车办理了交强险的缘故,交警部门有可能认定机动车方负全责。
(9)电动汽车碰撞安全扩展资料:
骑电动车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1、骑电动车为了安全起见,戴上安全装备是非常保险的。为了保护头部可以戴上头盔,如果是长时间骑行电动车就需要戴上护目镜保护眼睛。
2、在马路上骑电动车,切记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安全。而且,骑电动车过马路的时候,记住千万不要闯红灯,让行人先走。
3、现在很多的朋友玩手机成瘾了,在骑电动车的时候也是一边玩手机一边骑车,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打电话也是不可以的,一定要把车停到路边才能打电话。
参考资料:
北京市公安交通网: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10、电动汽车真的安全吗?
还有很多的地方不行,安全不是特别高。比如气温对电池的影响非常大,地形对电力影响非常大,特别有一次朋友的电动汽车在高速上行驶,本来电力提示是绝对够的,可是半路就突然没电了,差点就出交通事故,真的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