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以后都会用电动汽车吗

以后都会用电动汽车吗

发布时间:2021-09-20 14:58:03

1、大家觉得电动汽车以后会普及吗

大势所趋,早晚会普及!不过到时我们伟大的祖国一定会有新政策的,都用新能源就会有其他收钱的措施了,不会叫百姓得便宜的!!就像鼓励买车以后,油价/停车费等总涨;电动三轮多了以后(卖的不管)不分青红皂白,快递的/自用的都抄!!

2、以后会是电动汽车的时代吗

是的。其主要优势是无污染。一辆燃油汽车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其自身重量的四倍,所以必然被电动汽车取代。

3、纯电动汽车未来会大规模普及吗,多久的未来。。。?

纯电动汽车未来会大规模普及

(1)纯电动车目前在上海试行电动汽车,目前上海和北京电动车估计有50万辆,就目前的充电桩还是不能满足,而且如何冲电是最大的问题,建设代价大,站城市空间。最重要慢充需要12个小时,只能行驶200公里,快充相对只要20-40分钟,但是对目前国家电网的原有线路承载力不够。需要加大电网电缆的承载力。最后是无线充电,中国可能还在研究。

(2)目前世界上有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有试行无线充电,这要靠政府,开发商,公共设施部门的共同努力。

纯电动汽车是指:

(1)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当前技术尚不成熟。

(2)完全由可充电电池(如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或锂离子电池)提供动力源的汽车。虽然它已有134年的悠久历史,但一直仅限于某些特定范围内应用,市场较小。

(3)主要原因是由于各种类别的蓄电池,普遍存在价格高、寿命短、外形尺寸和重量大、充电时间长等严重缺点。

4、以后有很多人会选择纯电动汽车吗

真正能解决电瓶的时候再说,因为电瓶会随着使用时间而衰减,你可不想在半路上突然没电吧。如果使用核能(只是假设,不说各种安全因素)的汽车,单纯在可持续行走性上来说,会有更多人购买。不要听信任何在充电半小时,行驶400公里的广告,即使纯在,他敢保证你半年后还敢上高速行驶400公里吗?
加油站前面可排三四辆车,你不会急,因为你会知道,半小时内会轮到你,如果是充电桩在你前面排三四辆呢?你会想哭
我所在的城市,以前摩托车很多,推车行走的人很少,但现在政策的原因,现在全部变成电动车了,满大街推车行走的,没电或电瓶损坏的情况几乎可以占到75%。知道这么多人持币待望原因了吧?
相对来说,混动才比较环保和可靠

5、以后10年,纯电动汽车会完全代替汽油车吗?

一、动力系统

首先对于动力系统而言,分为内燃机驱动,电机驱动,和电机内燃机协同驱动三个种类。

 在动力系统这一点上我认为电气化的趋势是十分明朗的,电机作为动力输出单元,相对内燃机有如下几个优势:

1. 成本优势:同一最大输出功率水平下,电机本身的成本非常低,这也是特斯拉性能爆棚但售价相对于性能车较低的原因。所以用电动机作为峰值功率输出,纯电动力系统是较低的

2. 效率优势:电机在输出过程中,单在这个过程中效率变化不大并且非常高(90%左右),非常适合频繁启停的任务要求。

3. 保养、寿命优势:优质电机的保养间隔时间在30,000小时左右,与内燃机有数量级上的差别

4. 整车结构、体积优势:同样输出功率下,电机体积非常小,并且可以实现轮毂附近布局的形式,将整个传动系统极度简化,换句话说,奥迪花了几十年引以为傲的quattro四驱系统,在电机车中是一个程序升级就能解决的问题。其实能看出来电动系统的平台和传统汽车的平台构建逻辑是非常不同的,电动力系统的结构可以相对简化,所以在传统汽车平台上替换电机,是会牺牲一部分优越性的。

Model X 是没有前后传动系统的

Q5 混动的传动系统就极其复杂

 5. 控制、安全优势:首先电机的反应速度极快,电信号能够直接转化到机械信号,而传统汽车的启动加速停止每一环都有一个控制误差的Loop,紧急情况下反应就慢了。还有就是,自动驾驶或者程序辅助驾驶难度更大,在电机动力系统的控制与反馈就非常灵敏,为了达到安全标准和反应速度,汽油车的自动驾驶反应速度不可避免地会收机械系统拖累,现在做自动驾驶的也基本上是电车,所以电动力系统跟自动驾驶是相辅相成的。


先生提到的 7kw 快充已经会对电网造成可观的压力,这是建立在80%的保有假设条件,但特斯拉的快充可是120kw,鼓励电池电动快充的操作模式几乎完全不可能,而且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地域电网,充电站可不能用普通插头解决问题,必须要单独变电站。但是鼓励夜间5-7kw慢充以达到日常使用是完全可行并且应该引导的,由图片可见夜间供电于储能系统是最好的利用电能的方法,因为它可以将用电和用车的共同闲置时间形成配合,电价低廉并保护电网

二、驱动能源系统

1.纯电池电动汽车

 吹了一段特斯拉,但我认为特斯拉整体发展的方向就是有待考量,电机动力系统优势明显,但电池电动车(BEV)市场驱动力低下。

 在这个部分,既然是趋势预测,自然有各种不同考虑的方面,个人更偏向于工程和市场驱动力方向来分析这个问题。电动机确实有非常多的好处,但是它有一个极大的命门,就是电池储能的能量密度极低,但是电池的成本下滑已经达到了瓶颈期,很多人疑惑换电池模式为什么不可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贵,哪怕是最大规模优化能力最强的电池厂商,电池的成本也在$300/kwh左右,特斯拉相同配置的型号15kwh的容量增加在终端售价最少提高$8500, 在$567/kwh。

电池原料价格上涨速度非常快,现在保有量才0.2%,高里程(200km以上)的电池电动汽车对于电池几乎就是浪费,应该合理分配电池资源,而且一味增加电池只会让电动车更不具备性价比,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可以看到特斯拉的15kwh增配是将里程从210英里提升到249英里,增就增了,但是这8500刀的边际成本几乎换不回边际收益。这么贵的电池,没收益,为什么?

这跟驾驶模型有关,以上是德国家庭日常出行的调查,可以看到Daily Mileage在80%的情况都是小于50km的,并且人们的出行需求具有长尾性,对于汽车仍有长里程出行的要求,但是在长里程的使用场景中210英里与249英里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仍需要频繁的充电,并且时间很长。所以先说看法,我认为最适合目前市场的电动车模型是50-60英里以内纯电里程(15-20kwh)的电动力系统插电增程式电动车,接下来会详细分析。


 画个图解释一下

纯电动汽车伴随着的第二大问题就是基础建设阻力非常大。高功率的充电桩的建设成本是很高的,并且牵扯到电网改造,美国能源部门针对美国作出的分析是,哪怕油价飙升,用政策力量来资助充电基础建设仍然是一个“经济上不合理、没有回报”的举措,所以想当然的认为电动车在“有了充电站就会发展”的想法是非常缺乏市场驱动力的。

6、纯电动汽车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吗?

我自己就是纯电动车主,但从日常用车的种种体验上,我并不觉得它是什么未来大趋势。相反,淘汰它才应该是大趋势。



先说说我这台车的情况。

车型:2016款帝豪EV,补贴后落地价14.7万元,2016年4月上牌,目前ODO里程31000km。

电池信息:45.3kWh三元锂电池,工信部续航253km,实际续航120-350km(因为测试标准不一样,它是我见过的唯一实测续航大概率大于工信部续航的车型)。

我两个家里都有固定车位和充电桩,A家电价0.478元一度,B家充电压根不用自己花钱。工作日往返通勤里程45-70km/天,3万多公里真正需要自己掏的电费也就1000块钱。相比只能靠公共充电桩的车主,我充电不用排队、不用原地等、不用专程跑一趟、不用为了充电多花停车费、不用担心油车占位和充电桩故障,开车也不用靠羽绒服和棉被来省电,用车条件已经十分优越了。

但我仍然不看好纯电动车。

发展了这么多年,纯电动车最大的问题依然是电池的特性,而且是近期难以改变的(除非出现重大的科技革新),比如下面这几条。

1.电池比汽油怕冷

①北方冬天续航大减(可逆):

25度时放电性能最佳,环境低于15度就有看得见的衰减。以北京冬天的平均温度,电池容量要打75折。更恶心的是只要超过2天不开,下次启动就会发现冻掉了至少十几公里续航。而汽油车在冬天无非是冷启动的头几分钟油耗稍高、热机速度稍慢一些而已,而且单程开得越远,对油耗的影响越弱,不影响正常用车。

②快充速度和能量回收力度受限:

以掌柜的车为例,5度以下BMS为了保护电池,充电电流要比常温时打5-6折。其他3个季节,国家电网快充桩的电流可以维持在110-120A(电量低于80%时),到了冬天为了保护电池,电流只能达到60-66A,充电时间几乎翻倍。同时,动能回收强度在低温下也衰减了一半,需要更频繁地用机械刹车来弥补制动力下降。

③大功率放电(即急加速)容易导致锂离子结晶,造成续航不可逆衰减。

我这台车标称最大功率95kW,但额定功率其实只有50kW,所以如下图的最大功率输出(黄框中一格表示25kW)对电池来说属于不健康的操作,长期这么开会明显有损电池寿命,这是后期保养无法弥补的。而汽油车只要保养得当,只要不是连续长时间激烈驾驶,都不会对动力总成的耐久性构成质的伤害。


2.暖风耗电巨大

纯电动车没有发动机作为热源,暖风纯靠电加热,虽然制热速度确实比冷启动的发动机快得多,但耗电极高。我的车表显瞬时功率高达6.9kW,相当于四五个电吹风。如果温度设在25℃以上,就算恒温后平均功率也要3kW左右。加上低温本身电池性能差,纯电动车在冬天的续航要比春秋天打5-7折。我这车春秋天续航300km+很轻松,最高开到过350km(就是日常路况,非龟速和下山路),冬天正常开暖风多则220km,少则120km。如果是SUV车型,车内空间更大,散热率更高,暖风的耗电量还会更猛。暖风是按时间来算能耗的,一小时耗电量在常温下可以跑20-25km路。所以赶上严重堵车的话,可能暖风用掉的电比行驶本身都多。另外,暖风的使用加快了电池充放电循环的进度,暖风用得越多,电池寿命之内可用的行驶里程就越少。

3.能量密度比汽油弱爆了

目前民用车的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最高的也不过0.18-0.2kWh/kg,而且盲目提升能量密度还会有损安全性。而汽油的能量密度是44kWh/kg,相当于电池的200多倍。就算考虑到发动机实际热效率也就25%-30%,仍然比电池高五六十倍。50公斤的汽油就能轻松带着一台A级车跑七八百公里,而三四百公斤的电池只能续航300公里左右。何况电池的自重本身是一种负担,电池堆得越多,百公里电耗也会随之增加。同样技术水平下,电池容量做大一倍,续航可能只增加五六成。容量越大,量效比反而越低。下图就是我这2016款帝豪EV的动力电池组,重达390公斤。


4.充电速度远不如加油

纯电动车通常有直流快充和交流慢充两个充电口,但充电的过程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化学变化,即便是快充,车企最多也只敢宣传三四十分钟充到80%,80%以上时BMS为了保护电池会逐步限流降功率,电量从80%-100%的时间和20%-80%差不多。我的车从20%以下快充至100%,夏天至少1小时,冬天则要2小时。慢充倒是可以恒功率充电,一般是7kW(我的车比较老,只支持3.5kW慢充),但毕竟速度慢,电池容量越大的车充电时间自然也就越长。

汽油车加油完全是物理浇灌,就算去收银台刷卡、开发票,撑死了也就5分钟。你说我没算加油排队时间?那是你还没见过充电站排队充电的盛况。


⬆️国家电网充电桩充电,由于低温,电量80%以上后电流只有24A


⬆️一个半小时才充了21度电,1.5元/度的电价也不便宜

5.高速太费电

汽油车跑高速之所以省油,是因为内燃机高效工况范围窄,低速蠕行时发动机处于低负载状态,窝工浪费的能量多,所以需要适当的风阻来增加发动机负载才能处于最高效工况,80-90公里左右的风阻对轿车来说正合适,所以就成了经济时速。但电动机的高效工况范围比内燃机高得多,风阻始终是越小越好,可以说从20km/h以上,都是越快越费电,要知道风阻是和车速的平方呈正比的——120km/h的风阻是60km/h的4倍,是40km/h的9倍。以掌柜的车为例,维持80km/h巡航需要12kw的功率,算下来45kWh满电可以开3小时45分钟,即300公里;而120km/h巡航则需要23kw的功率,只能开俩小时,续航235公里。冬天开着暖风跑高速长途,你充电时间没准比你在路上跑的时间都长。跑一个半小时强制休息一个半小时是一台汽车应有的表现吗?


6.可怜的残值率

因为电池容量随时间和里程衰减,电动车的折旧速度非常快,新车开3-5年残值就几乎归零了,下家对电动车的接受度也很低。而5年的汽油车普遍还有50%左右的残值,车况好或者走量车的残值还能更高。

7.补贴后依然比同级别汽油车贵

我这台车指导价高达24.98万元,是同款汽油版车型的3倍。虽然补贴了11万元,但商业险是按25万保额交的保费。和整车的售价和残值比起来,就算电比油便宜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舍本逐末。

8.没有独立充电条件的车主不在少数

我确实有充电条件,但这没有普适性。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每天有不下6位数的车主为找车位发愁,北京的停车位缺口更是高达40%-50%。如果因为自己有固定车位充电就鼓吹纯电动大法好,那就是“何不食肉糜”“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无良态度了。我买车头一年也经历了只能依赖公共快充桩的状态,那段时间简直如同买了个爹:冬天本来续航就缩水,每次还要预留三四十公里续航用来找充电站,刨掉这部分,每次充满电跑150公里左右,就要开始得找地方充电了。为了少跑几次充电站,也为了防止充电站可能有各种原因充不上电,我一个人时经常舍不得开暖风。充上电还要干等一两个小时,而且电费还贵:国电充电桩每天7-23点电价在1.5-2元/度,按冬天百公里20度电算,一公里电费要花三四毛,和加92号汽油的同级别汽油车相比已经不便宜了,这还不算有的充电站要照常收停车费呢。

直观对比一下:电动车400公斤电池做不到的事,汽油车20公斤汽油就做到了;电动车1-2小时才能充满电,汽油车2-5分钟就加满油了。汽油车比电动车更持久,更稳定,更快速,更灵活,还更便宜。

家用电器之所以好用,是因为它们即插即用。其他靠电池供能的,无非就是手表、电动玩具、挂钟、遥控器、手电、手机、笔记本电脑这些尺寸小、功耗低的物件。尺寸和功耗越大,电池能量密度低、补给速度慢的弊端就会越来越致命。这就是商用船舶和飞机没有纯电动的原因。有个大V说得好:

假设一架客机携带10吨燃油可以飞3个小时,那么按照前面汽车和电动车的比值来算,飞机应当携带200吨电池才能飞3小时。坏消息是高空温度低,续航减半,可能飞机不开暖风飞一个半小时电就用光了;好消息是带了200吨电池的飞机根本飞不起来,避免了更大危险的发生。

上图是宝马1991年亮相的E1电动车,因为电池和成本最终只造了5台原型车,没有量产。

有些靠跪舔和厂家充值为生的伪车评人总是假模假样地以“没条件别买电动车”“这是给有钱人‘提高’城市通勤质量的工具”来为电动车的缺陷洗地。比如“电动车更适合城市通勤代步”,其实是因为电动车续航太短、充电太慢,跑别的工况都不行,只有市区低速短途才显得不那么难堪。你能说低年级小学生比成年人更适合算100以内加减法吗?燃油车怎么就不适合市区代步了?事实是除非你只有买电车的指标,买电车是为了解决从零到一,否则电动车不会提升任何所谓的城市通勤质量。

7、以后电动汽车会代替石油车吗?

我来发表下我的见解。
以目前的状况,电动车,甚至是油电混合车,在短时间内,都无法超越石油车。
理由如下:
1.石油紧迫的境况还没有显现。对于消费车辆,就是寻常意义上的小车车主,是能够承担起燃油费用的。毕竟车斗买的起,没有理由加不起油。而纯粹的运输车辆,诸如货车,目前的技术还不适合使用在货车上。
2.电动车追求所谓的零排放,无污染。但实际上,电池的制造、报废、和发电厂发电的本身,都或多或少有污染,只是没有显现在电动车行驶的过程中罢了。
3.电动车(混合动力车)价格昂贵。属于省油但不省钱。比如国产比亚迪F3为例,买辆F3才5万。而混合动力价格高达15万。十万元的价差,我们来算算,如果一个月1000块的油钱,十万元要开十年。换算成公里数,十万元的汽油至少可以跑二十万公里。一辆车,十年或者二十万公里,就基本到头了。我花5万块钱买个车省下十万元使用。怎么也比花15万买同一款车的电动版要直接。
4.续航能力是问题。远不如石油车便捷。至于你说的充电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实际上是和蓄电池的本身原理背道而驰的。蓄电池的充放电本身就是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这个过程必然是需要时间的。

8、以后汽车的未来是电动汽车吗?

天津特斯拉超级充电站一辆汽车正在进行充电

如果你生活在香港,就当我没说。但如果你每天通勤在帝都这样的大城市,往返距离50公里,可能三天就要充一次。城市再大一点,开到城市边缘根本回不来,更不要说开长途高速了。

例如从成都开到上海,里程约为1950公里,假设续航150公里,那么这一路开下来至少需要充13次电,约十个小时。本来国产纯电动车的高速行驶能力就一般,就算时速达到100公里,最终的平均时速也只有50公里左右,最后2000公里的路需要开49个小时,是燃油车的3倍。

说到底,整个电池工业一天没有突破性进展,纯电动汽车就不可能超过燃油车。迄今为止,大多数纯电动汽车和我们的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一样,用的都是锂电池,尽管从2010年以来,随着技术改进锂电池的价格已经下降80%,但依然很贵。具体有多贵,下文会详细展开。

今年 CES 汽车馆里,丰田的展位面积最大。它刚发布的 e-Palette 是其展区主舞台上唯一的展示物。

这款车全程不要人干预,自动驾驶。丰田希望今后能将它用于拼车、送外卖、共享汽车、短途接驳、自动售货或者工厂机器人等多个场景。

车辆实现自动驾驶后,丰田从所有权变化开始,考虑汽车业的未来。届时机器取代人类司机,在一个布满无人驾驶车的社会里,人可能不再需要拥有汽车。

电动汽车跟燃油车一样需要定期做保养已经是常识。一般来说,电动汽车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五千公里或者半年左右就需要保养了。可有些车主认为,不就是换换机油、换换电池嘛,太简单了,我自己来吧,还能省钱。然而,电动汽车自主保养真的能达到保养效果吗?

自主保养不当会损害发动机

很多车主喜欢在论坛,贴吧晒自己的DIY保养帖子,然而电动汽车保养真的没这么简单。如果自主保养不当就会损害发动机!

现在比较流行电动车,那电动车花多少钱呢?电动车它到底可以用多久?它的寿命有多长?

电动车寿命取决于什么?

首先看电动车它的寿命取决于什么,顾名思义就是电驱动的车子,可不可以开的爽就要看这个电有多少,电量够不够。

虽然现在相比于传统燃油车,电动汽车充电的费用可谓低廉,但是由于电动汽车本身售价高,而且电池使用寿命相对不长,更换电池也将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因此成本障碍''电池维修养护已成为现在普及电动汽车的''拦路虎''。对于一辆电动汽车而言,其电池续航里程越大自然会带来更多的便利,其中越大的续航里程就意味着充电的频率就越低。

然而电动轿车的寿命决定于电机。驱动电机不同,其成本也差异甚大,若采用直流有刷电机,车载电源可直接供给电机,使用这种电机采用晶闸管式控制器斩波方式调速。

9、以后车都是电动汽车吗

2017年对于内燃机来说是很不平常的一年。这一年,很多国家都相继公专布了禁售内燃机属汽车的时间表。今年7月,英国和法国宣布,将在2040年停止销售常规汽油和柴油小型载客汽车及货车。此前,荷兰、挪威等国家政府也提出过将在2025~2030年禁售传统燃油车的计划。一直号称要通过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实现汽车工业由大变强的中国,在刚刚闭幕的2017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透露,也已经启动制定燃油车退出时间表。
前段时间,美国《经济学人》杂志上发表的封面文章《内燃机之死》更是将这一话题推向了高潮。有朋友已经把这篇文章翻译成了中文,英语阅读不方便的朋友可以直接查看中文版。很多不明就里的民众就此认为:内燃机汽车真的要马上被电动汽车全面取代了,就像大约100年前,内燃机汽车取代蒸汽机汽车那样。


与以后都会用电动汽车吗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