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着就挺舒服,奇瑞新能源瑞腾01轿车内饰专利申报图现身
奇瑞新能源轿车瑞腾01目前开始了生产线的相关建设,当然了今年上市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好在外观造型、内饰谍照都已基本曝光,等多就是无伪装实车质感如何,内饰最终式样的问题,不过在实车最终曝光之前,凭借专利申报图,还是能够看出一些细节,这次申报的重点集中在内饰部分,很多前期测试车上的疑惑得到了相应的解答。
外观就不是此次的重点,当然了为了防止大家一头雾水没有任何造型概念,把前期瑞腾01的外观专利申报图再放一次,溜背非常明显,短促的后备箱就能看出设计意图,主要还是想兼顾空间层面,车顶相对的平直,前后排头部空间得以保持一致,这样的设计其实还有一个考虑,毕竟是纯电版车型,底盘的电池组就占据了很大的空间,即使是专用设计也必须考虑到空间缩小的问题,因此车顶尽量平直一些,也是为了充分挖掘前后排的头部空间,不至于太过局促。
当然此次的重点集中在内饰部分,之前的谍照全部集中在了中控部分,全内饰状态还是这专利申报图更为直观一些,可以看出与此前曝光的中控台基本一致了。
放大之后可以看出好几个细节,首先就是屏幕部分,专利申报图中是双联屏设计,而实车谍照中出现的则是横跨至副驾驶一侧的三联屏设计,并且后期再次曝光的内饰谍照中也是三联屏模式,这是专利申报图中与实车唯一不同的地方,注意下图中副驾驶一侧与屏幕平齐的部分确实也预留了一个长条状的盖板设计,还真不排除有高低配之分的可能,双联屏可能是普通车型的,顶配才会有三联屏版本。
上图中另一个细节就是屏幕前端的HUD口,明显没有任何开口,而实车中是开口的,说明申报图中的内饰可能真的是低配版;此外还有之前一直疑惑不解的中控“眺望台”式设计,触摸式空调控制屏幕算是推测中了,但是边侧再凸出的那一块竟然是电子换挡杆是真心没能想到,也就是说测试车上的蚂蚁档杆位置并非实际换挡位置,而是放置在“眺望台”靠近驾驶一侧,至于下端敞篷式的储物格,前期的判断出错了,并不存在与中央扶手相连的打算,直接就是敞开式设计,这空间大的,三个肯德基全家桶都能轻易放进去。
而在座椅层面可以看出,除了后排中间位置有点怠慢,其它四个座椅给予的待遇都不低,全部都是睡眠头枕设计,注意座椅底座,是手动拉杆,也就是说这还真是低配版的车型,说明中高配的电动座椅版本会有更多的配置,参考一下蚂蚁就能知晓了,全电动化,带加热、通风功能等,由此可以看出这低配版就已经开始重视人机工程设计了。
至于动力方面目前只能参考蚂蚁SUV,两者应该是平台共享车型(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轴距会一样),具体的还是耐心等待更多的官方信息为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氢云研究:长三角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知识产权协同创新研究
我国能源储备较差,且结构不太合理。同时能源消费结构同样失调,煤炭消费占比超过一半,石油消费占比近20%。煤炭和石油的大量使用,不仅带来不可再生资源的巨大消耗,加剧了能源枯竭的危险,同时排放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小觑。特别是使用汽柴油作为燃料的汽车,排放大量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以及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成为城市污染的罪魁祸首。因此作为清洁能源的氢能,其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氢能因其不产生任何有害气体,具备优越的环保性能,使得氢燃料电池汽车成为汽车发展的终极目标,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都加大了对燃料电池汽车开发的投入。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最开放的区域,同样引领着国内氢能产业的发展。在此区域内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企业除了注重技术领先与产业化落地外,亦非常注重对未来技术的预研与知识产权的积累,但在现有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下,知识产权协同能力较弱,且在主要环节没有形成有效的知识产权共享和交易机制,导致产业链协同能力较差,从而影响了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本文围绕长三角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知识产权活动现状以及协调工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长三角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和政策建议,为长三角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1、长三角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现状
长三角汽车产业基础雄厚,技术与资本密集,科技创新能力突出,高端人才集聚,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三角地方政府纷纷发布了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规划,为包括燃料电池汽车在内的产业发展创造条件。
1.1 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布局
从2017年9月上海市率先发布《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2018—2030)》以来,地处长三角的宁波、苏州、张家港、如皋、嘉善、六安等多个城市都颁布了氢能规划,如表1所示。
表1长三角出台氢能政策文件概况
浙江省和江苏省也从省级层面分别在2019年4月和2019年9月先后颁布了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从表1可以看出,出台支持氢能产业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城市覆盖了整个长三角地区,以江苏省覆盖范围最广,走在其他省市前面。除此以外,长三角无论是氢能产业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还是其他支持性产业链,都得到了充分覆盖,并对产业链核心地位的氢能使用和燃料电池系统有明显的侧重。长三角各企业对氢能产业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投资热度高,近两三年几大企业的投资额接近百亿元。
目前,长三角地区已集聚30多家氢能相关企业,其中6家企业在2018年收入超过1亿元,15家企业收入超千万元。这些产能化较强的企业已成为我国重点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厂的一级供应商。
除此以外,在长三角特别是江苏省,已形成以如皋氢能源小镇、江苏丹徒氢能源产业园、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和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多个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燃料电池研发生产、汽车整车开发制造、产品示范应用的氢能产业链。
1.2 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发展规划
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于2019年5月正式公布。该《规划》目标为推动实现燃料电池汽车和加氢设施的协调平衡发展。文件将氢走廊建设规划为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3个阶段。其中,在2019—2021年的近期发展规划中,主要任务是示范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启动建设4条氢高速示范线路,建设加氢站40座以上,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超5000辆。在2022—2025年的中期发展规划中,主要任务是大力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发展,提升氢能关键技术水平,推广建设10条以上氢高速公路,建设加氢站200座以上,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突破5万辆。在2026—2030年的远期发展规划中,主要任务是建成20条以上氢高速公路,覆盖长三角全部城市,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区域。届时燃料电池汽车产量将超过20万辆。《规划》还分别明确了加氢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等5项主要任务和加强组织领导等8项保障措施。《规划》的颁布有利于推动长三角氢能产业发展一体化,并为将长三角地区建设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氢能产业示范区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将促进长三角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
2、长三角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发展
2.1新能源汽车领域知识产权
我国新能源汽车原创专利数量占全球专利总量的11%,居全球第三,排在第一的是日本,占比49%,第二为美国,占比20%。中国作为新能源汽车专利市场发展最快的国家,大量外国专利进入中国市场,使得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目标市场,导致本土新能源汽车企业原创专利量占比较低。但是,这也意味着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创新能力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2018年中国汽车专利公开23万件,其中发明11万件(授权5万件),同比分别增长30.2%和21.1%。2018年汽车专利申请公开排前十的汽车企业如图1所示。
图1 2018年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十汽车企业
从图1可以看出,授权量前十企业,仅有2家国内企业,分别排在第六和第九位,2家企业授权量共956件,仅占排名前十企业总量的13.9%,说明国内汽车行业创新能力较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地处长三角的江淮汽车榜上有名,则从侧面反映了长三角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储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另外,不同汽车企业对专利布局侧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车、车身及车身附件、智能网联、发动机、电子电器、基础通用、整车制造、整车系统、变速器和制动系统等。其中,新能源汽车的专利数量最大,占比最高,达到了28.6%,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甚至超过了50%。这充分说明国内企业已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投入,并注重在该领域的知识产权建设和保护。新能源汽车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专利申请表现不一,电池技术专利申请量最大,占比达56%,其次为电控技术申请,占比30%,而电机技术申请占比最小。
2.2长三角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储备
长三角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企业在专利数量与分布特点上,均充分体现了长三角在氢能燃料电池产业链的深厚技术积累。在30多家重点企业中,氢能燃料电池汽车领域专利数超过100项的有3家企业,超过10项的有19家企业,专利总数超过1200项。申请专利前十的企业为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苏州弗尔赛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博氢新能源有限公司、张家港富瑞氢能装备有限公司、上海清能燃料电池技术有限公司、江苏氢璞创能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伯海电驱动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竞立制氢设备有限公司、上海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有限公司、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截至2019年5月,上述公司专利申报数量如图2所示。
图2 专利申请量排前十氢能企业
以上10家企业业务既涉及燃料电池的研发和生产,又包含了整车的开发和制造,同时还涉及了供能基础设施的建设。从地域上看,以苏州和上海的企业为主。
3 、产业链知识产权协同工作机制
知识产权是企业创新能力的体现,同时又是企业发展的驱动力。在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角逐中,拥有丰富的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保障。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专利的积累与储备数据显示,在发明专利授权上我国与国外有明显差距,尤其缺乏像丰田汽车这样知识产权储备良好的车企。另外在产业链间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协同,制约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前进的步伐。因此,我国企业除了要加强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保护外,还需要进行产业链之间的知识产权协同,才能提升与国外企业竞争的能力、。
3.1开放专利开源行动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开放专利的开源行动是知识产权协同创新的有效途径之一。不附加任何利益性条件将公司专利对外开放,可加速推进汽车企业采用氢能技术,增加参与氢能汽车开发的企业数量,帮助企业在短时间内跻身新能源汽车技术体系布局的上层,避免重复研发和资源浪费。开放专利的企业在该产业领域也可实现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或形成事实标准。
3.2建立专门的专利联盟
专利联盟有利于较好地实现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协同,通过联盟联合开发、保护和运营氢能领域的知识产权。首先,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平台实现对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各领域关键技术的知识共享,在此基础上协同开发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相关技术,申报各类专利,实现燃料电池汽车知识产权共享。其次,组建保护协同中心。以中心为载体,加强长三角燃料电池汽车知识产权的维权合作,实现异地办案,异地执法,提高燃料电池汽车知识产权维权的效率与效果。最后,以三省一市的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为基础,建设长三角燃料电池汽车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在统一标准下开展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知识产权经营,以此加强联盟成员的创新,同时促进联盟成员间的知识产权协作,增强成员在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的竞争能力,提升长三角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水平,推动该产业走在全国前列。
3.3组建产业技术联盟
以产业技术联盟为载体进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协同。通过产业技术联盟,整合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相关机构,形成产业知识产权联盟。通过设立“专利池”、构建知识产权合作战略、组合知识产权、协调不同利益主体间的诉求等措施进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知识产权的协同,促进长三角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间的协同和创新,掌握长三角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主导权。
注:本文涉及的专利数据均来源于中国专利信息网。(作者:吕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新能源汽车前景?
1、江苏省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最多的省份
自2016年后,江苏省成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最多的省份,此后一直蝉联冠军的位置。截止2021年7月29日,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数量高达16700项。广东省、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专利数量均超过1万项。江苏省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如此之快与当地的政策等因素无法分隔。
统计口径说明:按照专利申请人提交的地址统计。
2、江苏省各项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江苏省政策方面较为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关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到,构建企业为主导的研发机构。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探索政府和龙头企业共同出资,或由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单独设立新能源汽车研究机构。
加快创建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动力总成、智能充电系统、燃料电池汽车等领域的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由此可见,江苏省对汽车工业技术的重视程度,有助于促进江苏省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提升。
3、江苏省汽车工业较为发达
江苏省汽车大型客车的制造较为发达,目前,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南京金龙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客车遍布中华大地。同时,江苏省为主珠三角经济带,而珠三角地区聚集了100多个年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产业园区,以及包括上汽集团、吉利集团、众泰集团以及东风系客车、卡车、乘用车等在内的数千家大型企业。这些大型企业在技术方面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影响江苏省汽车工业的发展,使得江苏省新能源汽车技术发达,专利申请数量较多。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4、北京超46万人申请新能源车指标,具体如何申请?
北京现在新能源车的指标越来越紧张,随着新能源车做的越来越好。大家购买新能源车的愿望越来越的强,今年北京新能源汽车指标申购的人已经达到了46万。具体的申请方式如下:我们首先登录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信息系统。注册好账户进入到自己的个人信息中心,将自己的相关信息及时地填入。其次,我们一定要申请配置的指标是选择新能源汽车指标在。指标的功能区里面,一定要选择自己属于哪一类人群,属于北京住户或者是拥有居住证的北京市民等人群,因为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申报规则。然后我们来到新能源汽车的申报页面,我们按照上面的信息进行一个填写,这个过程我们就已经完成了,在提交申请,拿到一个新能源汽车的编码,等待摇号。如果拿到了新能源汽车的指标,我们就按照日常的小汽车购买入户上车牌的顺序去到车管所进行一个上牌登记。如果运气不是那么好,我们可以等待下次新能源指标继续申请。
而且根据今年北京市的一个最新的要求,北京面向所有没有车的家庭增发了两万个新能源汽车的指标。按家庭积分排序来进行一个排名,对符合条件的家庭进行资格审核以及相关的资质申报。此次增设标准也引来了18万家庭的排队等候。我们也应及时关注新能源指标的信息。而且这次北京针对多次摇号不中的人设置了特别的规则。就是申请新能源汽车,多次摇号不中的人,按照阶梯排队。参与多次摇号超过24次的为基数。超过24次的翻倍,超过36次的翻三倍。大大的增加了无车用户申请新能源汽车指标的概率。并且北京市的新能源汽车和汽油车是同时进行摇号的,两者只能选其一,这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申购者来说是一件好事。大大的提升了中签的概率。
5、能找到新能源汽车的申请专利数量吗
一共找到2859项
具体分析情况见图
6、新能源汽车专利20强榜单出炉,比亚迪居首,比亚迪会不会成为第二个茅台?
虽然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前几位的强大企业,但是我个人觉得比亚迪不会成为第2个茅台,首先茅台是世界三大蒸馏酒之一,这种技术可以说是受到全世界认可的,而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虽然比较厉害,但是同行业的竞争品牌还是比较多的。
另外茅台是具有一定稀缺性的,会被很多人作为奢侈品来收藏,很少有人买了茅台之后专业是为了喝这种酒的,当然也不否认有很多富豪可以随意的去喝,但是比亚迪作为一款新能源汽车的领军品牌来讲,虽然也有很多拿得出手的作品,但是新能源汽车日新月异,今年推出的一款比较好的车型,很可能在半年之内就会被新的车型所替代了,不过茅台却是每年只出那么多的,这种稀缺性是比亚迪替代不了的,当然了,我们所谈的是品牌之间的关系,并不涉及到股价,如果从股价上来讲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也是会在不久的将来超越茅台原因有以下几点:
1、比亚迪的技术较强
谈到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话,那么比亚迪绝对可以算是技术比较强大的一个品牌了,比亚迪崛起的比较晚,但是却有后来居上的强势身姿,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来讲,比亚迪都算是一个站在巅峰的强者,不仅大部分国家都普及了比亚迪的电动公交车,而且在国内的新能源汽车领域里面,甚至可以与曾经的新能源龙头企业特斯拉比肩。
2、比亚迪有国家支持
另外对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扶持,国家也是比较看重的,当然也投入了实实在在的金钱在里面,比如说国家对于比亚迪这个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扶持就是力度比较大的,千万不要小看国家在这方面的支持,如果可以持续的支持下去的话,那么几乎可以说比亚迪将会继续的扶摇直上。
3、趋势所在
可能大部分朋友都已经或多或少的知道,新能源汽车领域可以说是在接下来的几年甚至几十年里面都是趋势所在了,大势所趋的前提下,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龙头企业,当然是被各界看好的,而且只要不出意外的话,比亚迪绝对可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里面有所作为。
可能一些朋友都知道,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公司也入股了比亚迪的大部分股权,如此精明的巴菲特都入股了比亚迪,相信不用我说大家可能都会脑补到一些东西了。
7、新能源汽车迷惑行为大赏
又是一个夏天,又到了大趋势火烧火燎的季节。
本着调侃一切的开放精神,让我们来总结一下新能源大趋势带给我们的欢乐,这种欢乐不是看搞笑视频的哈哈哈,而是一种高级幽默,举重若轻,举轻若重。在无数个足以谈人生的痛哭深夜里,是这种诙谐赶走了我的阴霾,让我有一种花自己的钱购入一辆大趋势的冲动。
大趋势中的佼佼者,蔚来汽车,是它发明了“一键加电”。请用10秒钟完成下图阅读理解。
一键加电是什么?你理解了吗?如果没有,我相信你用10分钟阅读以上文字也是理解不了的。其实很简单,一键加电就是你在手机上按一键,然后蔚来的工作人员就会开着(燃烧汽油的)加电车,来给你的电动车充电,或者开着燃油车来寻找你,然后开着你的车去寻找充电桩。如果你非要开着电动车穿越城市,那蔚来可能会为你提供“燃油车尾随”服务。
这类笑话总是似曾相识,比如超市自动收银机旁,站着一个监督收银的工作人员,比如自动送货机器人身后,跟着一个确保机器人人身安全的人类。
蔚来一键加电服务团队的负责人是沈斐,他也是蔚来的电源管理副总裁,后来“一键加电”升级为“一键换电”,他说,有车没车,都来换电站遇见爱吧。
这个遇见爱的故事,是蔚来的用户写的:
以上节选的这两段,令我们这种非蔚来fellow陷入了思考:换个电的时间,都够做个美甲了?是简单涂涂指甲油那种,还是镶钻那种?如果排在自己前面的蔚来fellow把最后一块满电电池换走了,自己就得等another 40分钟?时间能培养感情,看来这话不假。
另外,如果一个适婚男性买了两辆蔚来,就是为了体验两部车的性能有何不同,那么他一下就满足了“潘驴邓小闲”标准中的至少两条!
新能源汽车的爱情故事可真不少,特斯拉CEO马一龙就转发过P站上的一条爱情视频,称自动驾驶的玩法,比想象中更多。
大趋势的克星,资深汽车达人王铜根也去过蔚来换电站。他没遇到爱,但是却发现了极为可怖的一件事。
换电站里有一根黄色的长杆,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根长杆是绝缘救援钩,如果有人在换电站触电,就用这个把触电的人钩出来……
蔚来申请过一项很有创意的专利。去年11月,美国专利局接到了一项专利申请,名为“车辆自毁系统”。就是当蔚来汽车检测到自身情况不妙,且不受驾驶员控制时,会让车上的人下车,然后汽车会自行前往自毁场地,进行自毁,以免自燃等事件发生伤害到无辜的人。
网友评论:妥善解决了伊拉克自杀式袭击招不够司机这一问题。
如果这项专利用上了,蔚来汽车说不定会受到基地组织的疯狂抢购,蔚来的最大客户就会来自中东。到时候产能跟不跟得上还是一个问题。
理论上来说,这一专利可行的前提是,蔚来的自动驾驶技术已经足够成熟,能让车辆自己在危急时刻,穿过拥堵的城市,一路开向荒郊野岭。
但,即便蔚来声称自己有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你还是能从网友的行车记录仪里,看到蔚来直挺挺撞墙的画面。所以蔚来车主,有一种爱叫做千万别放手……
蔚来汽车创始人是李斌,在创立蔚来之前,李斌最为人所知的身份是摩拜投资人。本文关于蔚来的最后一个幽默,是2017年李斌谈补贴:“补贴是万恶之源”,“不正当竞争”,“国家应该约谈提供补贴的企业”。
谁能想到仅仅两年后,李斌又是这样坦诚地谈电动车补贴退坡的:“过去确实都是政策驱动补贴在销量里面,占到的促进作用比例是很大的”,“补贴退坡以后我们电动车的销量确实压力比较大,特别是纯电车,日子确实不好过”。
最近造车新势力有不少高管出走,蔚来、威马、天际、博骏、爱驰、合众、零跑等车企的10多名高管已离职,其中一些曾被高价挖走,如今又回流到了传统车企。
蔚来不愧是大趋势领头羊。2019年,蔚来营收78亿元,亏损113亿元。上月底,蔚来从安徽几个国企手里拿到了70亿元的战略投资。
有一些新能源车主的迷惑行为,也值得玩味:
@充值阿震:总是乐于把在家里就能轻松高效完成的事搬到车里,例如车上办公,车上煮泡面,车上织毛衣,车上看电影(编者注:以此彰显车内空间)
@阝东月月鸟宇:电爹悖论,“我特有钱,不在乎保值,但我要去抠电费”,“我心态好,早买早享受,但降价我要维权”
@拒绝药用野生动物:我市区用,不在乎续航,但转眼长续航上市。
@爱好学习不做柠檬精的小努力:电爹是成功人士慢节奏的享受生活,老旧燃油车是快节奏的为了生存。(编者注:加油5分钟,充电半小时起——在不排队的情况下)
1818黄金眼采访过一位好脾气的陆先生,他的特斯拉开了不到10天就要换电机,他没有坐在发动机盖上哭,而是乖乖换了电机,结果电机一换,相关部门就不给上牌照了。
陆先生肯定是个特斯拉迷,他依旧没有哭,他跟记者说,如果特斯拉送他一个全自动驾驶功能,他也能接受,但特斯拉拒绝了,因为自动驾驶功能很贵。哪怕黄泉路上不止一个把“辅助驾驶”理解为“自动驾驶”的特斯拉车主。
2019年夏天,一个叫庞青年的浙江商人,把大趋势的幽默指数推向了最高点。庞青年投资的新能源汽车项目,据《南阳日报》报道,让汽车加水就能行驶。这个一本万利的高新项目,其中有40亿元资金是南阳政府出的。
水变油的骗局90年代就有,但庞青年说:我们这个不是水变油,我们是水变氢,氢变电。
大趋势下的造车新势力,最新的应该是李想的理想汽车。
李想曾是80后创业者的代表人物。他曾经公开说过:“现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环境问题足以驱使我们去拥抱电动化。我想举一个不太好听的例子,我认为燃油车跟电动车的差别在于,燃油车是随时大小便,随时排放而电动车是集中排放,这种方式可以让污染可以控制在整个发电厂里。”
且不说李想的这个比喻是否合理,两年后,他造的理想ONE,竟然是一台在公厕解决后,还要去随地大小便的车。
当然应该不止李想一个人排尾气时,有随地大小便的感觉。每个做电动车事业的人,话里话外都透着高尚,其逻辑就是,燃油车直接将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排放到我们城市的街道上,排放到每个路人的嘴里。而电动车是零排放,所以电动车是大趋势。
但没有哪个大趋势创业者提过,生产一辆电动车要排放多少污染物(比生产燃油车高不少),开采锂电池的锂要排放多少二氧化碳,为驱动车子发电要消耗多少煤,更别提一辆接一辆地自燃所排放的毒气,以及现在看来平均寿命不太长的电动车的回收问题。
绿色风险投资人维诺德·科斯拉(视频截图来自PragerU字幕组)
当然,有不少人喜欢摆出一副慈祥面孔,对待电动车像对待新生儿一样宽容,“我们要对新事物有耐心”。而对电动车冷嘲热讽的人,好像成了守着马车不愿进步的人。
人们嘲讽的不是新事物,嘲讽的是论证了一半就得出的结论,嘲讽的是顺势把自己摆在高尚位置的悲情角色,嘲讽的是明明多方面做得都不能算个质量过关的产品,还要把自己营销成诺亚方舟,贴上X国智造的标签。
所以,你还有什么关于大趋势的真实笑话可以分享?
*图片系视频或网站截图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北京超过44万人申请新能源指标,为何大家开始选择新能源汽车?
2019年8月25号,北京发布数据超44万人申请新能源指标,新申请者或将等候九年。
为什么新能源车这么具有魅力和诱惑呢?
新能源汽车是指传统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的新型的能源汽车,包括了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等新型的新能源汽车。
这是和我国发展新能源车的政策是分不开的。
2001年新能源汽车,作为了国家重大科技课题。在密集的政策的扶持之下,新能源车,在中国已经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目前我们可以看到大城市里都有新能源车的身影。
一,新能源车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必将取代传统的汽油柴油动力汽车。
二,新能源车省能环保,绿色无污染,一方面降低顾客在能源方面的支出,另一方面,低噪音快捷。而且和现在的电子世界将产生很好的互联。
三,新能源车省钱。使用电能的新能源车,降低消费者在油耗方面的支出,使用电能的汽车,在能源上面的支出仅为传统汽车的1/3~1/5。
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相信许多地区和城市,都能够提供充电用的充电桩,解决新能源车的续航问题。
而对于非远程的家庭来说,新能源车是出行代步的,最好选择。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能源车在制作技术上日臻成熟,更符合环保省能的理念,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人,选择新能源车的原因。
可以说新能源车以后将占据中国的大部分市场!
9、作为新能源汽车产销大国,我们拥有多少自主技术?
据中汽协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4.2万辆和120.6万辆,产量同比下降2.3%,销量同比下降4%,这是近10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年销量首次出行同比下跌情况,这也是2019年汽车市场大环境衰退的一个表现。但即使在这种环境下,亦未能撼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主导地位,据EVsales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近221万辆,这就意味着中国在2019年贡献出超过50%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从市场占比上而言,中国无疑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国。
当然,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市场风生水起,离不开的是政策的推动和各车企的积极响应,让新能源汽车获得极大的推动力。但市场归市场,技术归技术,在近几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红利下放,各大汽车企业纷纷进驻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同时,也在同步开发更先进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可一旦谈论到技术,难免会以国家为立场与国外技术进行对比,尤其是对于作为产销量最大的中国而言,如今的新能源汽车三电核心技术表现究竟如何呢?
说到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国内的电池技术,在拥有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这两家专注研究新能源动力电池的企业后,国内的动力电池技术也在急速上涨,而在实现国产后的特斯拉也选择与宁德时代合作,未来车型将搭载宁德时代提供的电池。要知道,现在特斯拉Model 3采用的是松下和LG,如今它与宁德时代合作,也意味着这个从一开始就引领新能源汽车市场走向的企业对中国电池技术的认可度。
而且在今年的4月份,DeepTech联合CB Insights(这里提到CB Insights是一家世界级权威风险投资数据公司,会定期发布经济发展趋势以及独角兽公司的名单,此次榜单对于国内动力电池市场极具投资权威指导价值。)针对中国动力电池及上下游企业的评选出炉,榜单按照燃料电池、锂离子(液态)电池和固态电池三种技术路线分类,亿华通、宁德时代、辉能科技分别作为代表性企业上榜。
对于宁德时代,榜单给出的入选理由为:宁德时代经过近十年的野蛮生长,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商,市值超过 2500 亿。经历了比亚迪的双雄竞争并最终靠技术路线胜出,宁德时代如今的竞争对手,已经是松下、三星 SDI 和 LG 化学。
相对的,比亚迪在动力电池这一领域也有着相当不错的造诣,例如比亚迪在前段时间推出的刀片电池,它通过改变内部结构,从而达到更高的续航里程,同时刀片电池的散热功能也比普通电池要好,安全性自然也就提高了。
目前驱动电机主要分为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及轮毂电机等几类;其中直流和交流电机又可进一步划分。目前行业对交流异步电机、永磁同步电机及开关磁阻电机关注度较高。通过对常见的几种电机进行比较分析可知,永磁同步电机具有效率高、转速范围宽、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密度大、成本低等优点,成为纯电动乘用车市场的主要驱动电机。
但就目前而言,国内的电机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据了解,国内体现电机技术水平的发明专利占比仅为50%,远低于国外90%的水平。而且在轻量化、集成化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国外已实现“电机+变速器”等一体化集成。因此在轻量化方面,如今的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依旧有相对的短板存在。
要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仍有待提升的地方,那当属电控技术。而在电控技术中,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技术是目前的电控技术里的核心,在新能源汽车的成本结构中,成本最高的是动力电池,而紧随其后的就是IGBT,作为与动力电池电芯齐名的“双芯”之一,占整车成本约5%左右的IGBT,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但以目前而言,国内的IGBT技术与国外技术依旧有一定的落差,电控中的IGBT百分之七十来源于海外企业,仅剩下的百分之三十还是通过自建与外购来解决这燃眉之急,长期以来,国内IGBT都是进口英飞凌、三菱等国际巨头,“一芯难求”。
但就在前段时间,总投资额高达10亿元的比亚迪IGBT项目在长沙正式动工,该项目设计年产25万片8英寸晶圆的生产线,投产后可满足年装5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需求。如今,比亚迪IGBT芯片晶圆的产能已经达到5万片/月,预计2021年可达到10万片/月,一年可供应120万辆新能源车,也就是相当于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总数。从这则信息可以看出,中国品牌正式打破之前IGBT被国外企业垄断的格局,技术展现也将越来越牢靠。而且比亚迪也正式与华为达成合作,前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内有着领先的行业技术展现,后者在5G及智能科技方面有着全球顶尖的技术实力,这两者结合将会为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新能源汽车。
总体而言,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实力,虽然在某些领域的表现还相对欠缺,但汽车厂家都已提早布局,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将引领全球,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新能源汽车国家。而对于汽车厂家而言,新能源汽车技术或许是中国品牌的另一出路,一旦新能源汽车获得普及,中国汽车品牌的世界地位将获得质的飞跃。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