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中国电动汽车研究重大突破

中国电动汽车研究重大突破

发布时间:2021-09-24 03:14:45

1、纯电动汽车续航未来能否持续大跨度突破?

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目前主要是取决于所配置锂电池组的容量,而锂电池容量又取决于锂电池单位电能比的大小。从目前科技进步速度来看,新型锂电池是完全有可能产生巨大突破的,届时续航里程在1000公里都会是很普遍的事情了,期待在2025年之前会出现这样的突破。

2、院士陈清泉为何说中国电动汽车要抓核心技术?

2018年8月17日报道,被媒体誉为“亚洲电动车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荣誉教授陈清泉,当地时间8月16日在加拿大多伦多表示,中国在发展电动汽车的过程中“一定要抓核心技术”。

陈清泉当天出席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加拿大院士科创中心揭牌仪式并作主旨演讲。他对记者表示,汽车改变了世界,但今天汽车革命已到来。中国政府从第十个“五年计划”开始就把电动汽车的发展列入重大专项,所以在电动汽车领域,“虽然现在中国的技术不是最好的,但是进步速度最快”。

他也相信,中国拥有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中国要从汽车大国变成汽车强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必由之路。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何在?陈清泉认为,其一是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他举例说,中国电动汽车能耗相对较大,原因在于轻量化不足、流线性不足、动力总成的集成能力不足。他直言:“轻量化技术、轻量化材料,中国都需要攻破。”

其二,要让市场有更多的发言权。作为世界电动车协会创始人的陈清泉主张,发展电动汽车,要做到政策和市场“两轮驱动”,还要做到产品、基础设施、商业模式“三好”,让大家买得起、用得起、用得方便、用得放心。他说,要用更加开放的思想让市场选择技术路线。

81岁的陈清泉说,他和他的团队仍在从事一些电动汽车相关技术的研究及推动工作,譬如,锂硫电池的产业化,材料研究,退役电池利用等。他期待,陈清泉院士科创中心(加拿大)今后可助推信息、项目等的互通,促进中加合作,加速创新。该中心负责人曲涛表示,科创中心将致力于两国在新能源等领域相关科技研发和市场资源的有效交流与分享。

陈清泉留意到,一些中国的电动汽车品牌正进军高端车市场。他建议,中国需要发展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电动汽车,以满足潜力不小的市场需求。

“我相信电动汽车产业一定会渐入佳境,”陈清泉说,“最关键是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不能够浮在表面,不能够投机取巧,一定要扎扎实实地从基础设施、基础技术做起。”

3、随着纯电动车的发展,特斯拉还能有哪些重大突破?

随着纯电动车的发展,特斯拉还能有哪些重大突破?

一个新的能源汽车,每个人都先思想是热电机市场?这是涉及汽车行业的汽车的新力量吗?还是有一个典型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特斯拉?为什么这只是代表新能源汽车的汽车公司?随着Tesla Model 3的推出,小编幸运的是经历这款大力追捧的汽车,这里是为了解释骑手,为什么特斯拉模型3被寻求追求,这些点在隐藏的技巧背后?特斯拉模型的流行技术创新是什么?它独特的颠覆性设计运动可以吗?

特斯拉模型的流行技术创新是什么?

首先,您首先从特斯拉模型开始3.与传统汽车的设计概念不同,作为中产量的大规模流行型号,特斯拉没有设计精湛的设计,而是一种独特的设计设计细节。第一个是隐藏的门把手,型号3的门把手使用L形流线设计,与赛车线相结合,非常漂亮。其次,门是设计的,无人门拥有独特的跑车感。第三是玻璃的设计。前挡风玻璃,前座椅,后座和后挡风玻璃,只有三块眼镜已经实现了前挡风玻璃的全盖,后挡风玻璃和天窗,增加了跑车的时尚。

其次,从TESRA模型的驾驶经验3.作为批量生产流行模型,Tesla,Tesla Model 3在驾驶经验中没有偷工堕胎,在简单的白色北欧简约设计风格,前挡风玻璃下面顶部设计,简单而不简单,前排控制面板保存仪表板,删除中心控制台,只有一个独立的中央控制垫,视觉冲击和新鲜度。

在空间布局中,TESRA模型3是前置储物盒设计的独特创建,该设计增加了存储空间并阻挡了散射电机和线路。特斯拉在生命结束时更多。它的长寿是纯电动汽车的优秀代表。

4、欧阳明高:2035年之后纯电动将成为汽车市场主体

近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0)在北京召开,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做了题为“新能源汽车技术热点问题和趋势预测”的报告。

欧阳明高认为,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出四大特征:第一,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遭遇补贴退坡阵痛,全球汽车产业形成了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大趋势。第二,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技术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第三,由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经济性决定的市场前景已经非常明朗。第四,新能源汽车推动新能源革命的战略意义开始被认识,但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向好,全球转型是大势

欧阳明高指出,如果仅仅从交通工具角度、化石能源角度看,新能源汽车的价值就会被大大低估,还应该注意到其推动新能源革命的角度。

国内看,补贴政策退坡,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但是国际上看德国、法国、美国刚刚都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继续补贴的政策。从中国公司看,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中国公司加快技术创新力度,尤其在电池技术方面,相继推出刀片电池技术和C2P技术,并且进一步扩大了配套公司的速度和规模。从新兴公司看,特斯拉市值突破700亿美元,超过奔驰、宝马成为仅次于大众、丰田第三大市值高的公司,其中在上海的超级工厂建成,即将大规模量产,全球转型是大势。

在欧阳明高看来,虽然近期新能源车市出现了下滑趋势,但整体还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针对近期热度持续升高的PHEV,欧阳明高预测,今后五年PHEV要上涨,但是中间会有一个大概5年左右的高峰,估计繁荣期大概10年左右,而在2035年之后,纯电动将成为汽车市场主体。

纯电动技术逐渐成熟,未来可期

针对纯电动汽车,欧阳明高提到了应对里程焦虑、成本焦虑、充电焦虑、寿命焦虑、回收焦虑、安全焦虑的一些进展情况。2019年,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同时在电池包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以前是单体电池、电池模块、电池PACK三个层次,现在基本上去掉中间模块,直接单体到PACK。这一突破使得电池系统的重能量密度提升10%—15%,体积能量密度提升15—20%,零部件减少了40%。

此外,比亚迪电动大客车现在已经提出10年100万公里的质保,现在宁德时代还做了新的一种自加热技术,靠电机里的电缆、电容、电路,来进行高频振荡,可以到加热2度/分钟,低温条件对性能的影响问题也有了很大进步。

快充方面,目前常规的电压平台,可以做到半小时至45分钟充至80%,超级快充可以做到15分钟充至80%,不过需要增加一定的成本。当然,技术升级的同时,安全理念也在升级。当下新能源领域关注的已经不仅仅是单体的安全,而是包括电池系统、整车、充电桩在内整个系统的安全。

燃料电池优势与挑战并存,出路在创新

欧阳明高还介绍了2019年燃料电池的发展情况。他指出,氢能的合理性取决于它可作为再生能源转型中的大规模能量储存,另外,氢能是多元化利用需求,不仅仅是车用,将来可用于工业原料、农业化肥,甚至医学、炼钢、取暖等领域。

在可再生能源话语体系下,氢能具有极大优势。一是更低的储能成本;二是跟储电具有互补性;三是作为商品属性更好,特别是对外出口,卖氢比卖电更具可行性。欧阳明高指出,基于可再生能源,动力蓄电池和氢能成为储能的优先选择,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成为智能低碳能源系统的互动终端,新能源汽车的优势才会凸显。

据了解,中国燃油电池商用车4000辆,已经居世界首位,但目前中国燃料电池商用车仍然面临着氢运输、车载储氢和加氢站三大挑战。欧阳明高认为,市场突破口一是在弃风弃电弃水和副产氢富余的地方,尽量在当地使用,不要增加运输成本;二是在温度较低的北方地区,燃料电池效率是50%,其排出的废热在北方可作为取暖使用,防止能源浪费。

来源:新华网

编辑:车冀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别喷特斯拉中国造:电动汽车可能是一场手机式逆袭

作者:宋雨婷

上周,特斯拉在股市打破了此前平均交易量1800万股的平静,最高光时刻日成交量达到6000万股,市值超过大众,直逼丰田。.

过去一年特斯拉股价上涨了188%,从去年频传破产到市值全球第二,中国制造是支撑马斯克和特斯拉神话的关键。

事实从特斯拉落户上海以来,上海市和特斯拉一直争议不断,尤其是媒体。

特斯拉落沪,对中国汽车业是敌军还是盟军?我们来好好捋一捋。

特斯拉落沪:要避免民粹心态

特斯拉在确认国产化之前的2015-2019年间,一直前路暗淡,几次的无人驾驶车祸事件,让马斯克疲于应对。而此时中国电动车品牌如雨后春笋,在中国财政巨额补贴和地方性牌照政策刺激下,电动车销量持续保持全球销量和增长双料第一。

当2019年,上海市批准特斯拉在浦东独资建立超级工厂时,备受争议。

大多数业内人士不赞同中国地方政府向特斯拉伸出援手,因为中国已经是电动汽车产销量全球第一,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也让起步更早的欧美国家眼馋,引入特斯拉就是引狼入室。电动化正在推动汽车行业洗牌,扶持自主品牌才是正道。

可是所有人没有料到的是,特斯拉突破了制造瓶颈,交付难题逐步解决后,当开始MODEL 3上市时,业务表现出惊人的爆发力。

根据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统计,特斯拉Model 3以300075辆的销量位居榜首,碾压第二名的BEIJING EU系列18.9万辆。

被大家看好最有潜力成为国产新能源巨头的比亚迪旗下“元/S2 EV”车型全年仅售出67839辆,与特斯拉销量相差超过4倍。尤其是单车售价,特斯拉平均高出两个中国企业5倍。

这个产销量和均价,让特斯拉市值远远甩开了其他同行。即使特斯拉不落户中国,特斯拉也已经从村道开上了高速公路。只要特斯拉落户哪里,哪里几年后就可能成为电动车的底特律、狼堡和丰田。

按照,特斯拉与上海市政府的约定,在未来的5年将在中国投资140.8亿元人民币,且在2023年年底时实现产值750亿元人民币以上,并产生22.3亿元人民币的年税收,这对政府来说是重要的利好项目,怎能轻易放手。

特斯拉对电动汽车的研发,毕竟先于所有中国自主电动车品牌十年(除了比亚迪),在全球电动化汽车发展上的分量是任何一家自主品牌都不可比的。不知道,那些不看好特斯拉发展的业内人士,是否对自主新能源弯道超车过于自信了。

别忘了,中国90%的电动车品牌,都是没有核心技术的组装厂。

电动中国造:先当好富士康

燃油车时代,中国汽车零部件一直空心化,导致中国汽车品质徘徊了20年,至今垄断制造机器人的还是ABB,底盘控制系统是博世,电子控制系统是伟世通。

供应链大而不强的局面,在目前的中国电动化初期依然没有改变。

目前中国电动车供应链的现状是重软件,轻硬件。硬件领域,只有一个宁德时代能与松下掰手腕。当丰田、松下、现代等企业全面在中国搞电池后,中国的供应链能否扛得住冲击都是一个问题。

2018年毕马威发布过一份《2018年自动驾驶成熟度指数(AVRI)报告》中,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是:荷兰、新加坡、美国、瑞典、英国、德国、加拿大、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新西兰、韩国。

这份报告是从四个维度进行考察的:政策和法规、技术和创新、基础设施以及消费者接受度。结果显示,荷兰在四个方面的表现都遥遥领先。报告显示,荷兰突出的优势在于高密度的充电桩、电动汽车的广泛接受度、强大的电信网络和规划中的大规模AV道路测试。

如没有全球领先的整车企业引进你的配套,中国零部件企业在新一轮电动车竞争中,依然只能窝里横,而随着丰田、本田、现代把自己的配套体系带进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甚至面临被边缘化的结局。

宁德时代正是跟宝马合作后,产品及团队才变得更为正规化、标准化。事实证明,中国企业善于在合作中吸取精华。特斯拉国产化,成就的不止是一个宁德时代,甚至对完善整个中国电动出行供应链都有所帮助。

对于那些担心“中国制造”会沦为外资君下臣的声音,可以参考苹果的例子。因为,没有苹果就没有华为、小米!

2013年左右,富士康在中国给苹果代工后,开始给小米、华为代工,让华为、小米手机从短短三四代产品后就追上了欧美韩手机品牌。

2018年底,苹果手机在华销量不佳,订单缩减时,过度依赖苹果的富士康陷入了裁员、关闭产线的阴郁。但富士康的这种低潮并没有持续太久,2019年初其获得华为手机订单后,迅速回血,一个月招工8万人。

富士康为苹果和中国品牌解决了庞大订单,它们也拉动了富士康的营收,使其不断的扩大产能,间接拉动了智能手机供应链水平,比如手机屏。在富士康带动下,短短几年中国智能手机整体竞争力跑到了全球第一。

难以想象,苹果如果没有在中国生产制造,中国手机产业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对全球手机厂商实现集团式碾压。

富士康在苹果的“磨炼”下,已经成为世界手机产业里不可缺少的一重要环节,其技术已足够支持自主品牌走向国际。

事实证明,离开苹果,“中国制造”依旧有很大的生存空间,强大的“中国制造”不可能一直处于跟随者的地位。正是因为中国需要创造电动出行行业的“富士康”,才促成了特斯拉在中国建厂。

特斯拉需要中国:中国需要特斯拉

对特斯拉来说,特斯拉作为新能源行业的引领者和创新者,其国产化所带来的产业链机遇,一直以来也受到二级市场的密切关注。

上海临港工厂与美国弗里蒙特工厂相比,预计Model 3实现国产化后,原材料(零部件)开支可以节省10%-20%,制造费用下降50%,人工费用降低75%。

在华建厂既节省了关税,又降低了人力成本。有利于兑现马斯克此前公开表示的“2020年底,Model 3的所有零部件全面国产化”。

据以上测算,Model 3实现零部件国产化之后,总生产成本有望下降20%-28%,极为可观。

全球目前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崛起,作为全球经济中和剂的中国,如何扩大经济开放?这是一个新课题。过去四十年中国的经济开放,是市场换技术,是跨国公司本土化的拿来主义。下一步开放,应该是新兴产业的跨国公司立足中国的全球化,应该技术去换市场了。

按照计划,国产化特斯拉2020年交付量应达到50万辆。如若发展顺利,中国市场很长时间会成为特斯拉全球最大的市场,在供应链上其必定会大量跟中国企业合作,届时中国本土化标准反过来部分会成为全球标准,这正是我们扩张国际市场所需要的。

所以,特斯拉国产化正是给中国电池供应链的练兵机会,也能刺激市场,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更好发展做铺垫。如果宁德时代能与其长远合作,业绩必将提振。

到最后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强大,对特斯拉的依赖势必会减少,而中国身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特斯拉也不可能轻易退场。

值得注意的是,曾经为苹果手机生产屏幕的蓝思科技公司,凭借多年来不断优化产业链,即便在丢失苹果订单后,也找到了新的发展道路。甚至从手机业务发展到了汽车、智能家居等领域,并且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特斯拉建立了合作关系,这是中国代加工厂进一步升级的体现。

电动出行生态:中国应成全球实验田

目前的特斯拉Model 3就像当年的iPhone 4在中国市场有异曲同工之妙,iPhone的发展历史正在特斯拉身上重演。首先,其极简主义的设计理念、隐藏式门把手等,颠覆了中国消费者对汽车的认知。

其次,特斯拉还采取了精品策略,以modelX、modelS、model3等少数几款高端产品塑造产品体系,今年的下半年还将推出Model Y。其命名也与苹果命名规则相似,全系列统一。

最后从特斯拉的布局分析,其营业模式正在向苹果看齐,卖车只是开始,其产业涵盖电池厂、整车制造、直营店、服务中心、超级充电站等,打造了完整而独特的生态体系,或许未来软件服务的持续收费才是其最重要的商业模式。

而目前,特斯拉处于自动驾驶领域的第一梯队,按照马斯克的预计,特斯拉在2020年将实现L4级别的完全自动驾驶。

其至关重要的自动驾驶芯片和算法上都采取了自研,这和和苹果牢牢掌控iOS操作系统和cpu芯片也有相同之处。

同时,马斯克透露今年年底会推出100万辆自动驾驶出租车上路,这样大肆的扩张市场,也与苹果相同,一旦特斯拉实现了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其就能稳住在新能源领域的龙头地位。

比起成为一家汽车厂商,或软件厂商,特斯拉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像是要建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全平台。三到五年内,如果特斯拉很可能完成生态建设,就是汽车界的苹果。

只有这样的发展,才能最大程度增强用户粘度。

特斯拉越努力,中国电动出行供应链就会越完善,对自主品牌国际化越有帮助,对整个市场环境发展来说就越积极。

马斯克的野心在于想成为下一个乔布斯,想在华无限扩张特斯拉版图,甚至改变消费者用车习惯;上海政府想要创造第二个富士康,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意在为中国电动出行行业全球化铺路。

如今,特斯拉超级工厂已经复工,加上尽快与中国企业的合作落实,第二个“苹果公司”的诞生指日可待。同时,离汽车自主品牌中的“华为”崛起也不远了。【END】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奇瑞作为中国最早布局智能驾驶的车企之一,他研制出了什么新的东西?

因为他不仅技术提升了,而且还创新了很多的小玩意小零件。

7、我国制造电动汽车的技术已经达到了什么水平?

中国将要发展电动汽车,这样就能够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并且真正的去解决空气污染的一些问题,但是中国对电动汽车行业的垄断更多,因为其他国家做都不行,而中国在生产汽车的过程中,并不是那些老牌的汽车生产国,而且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游说政府,帮助它们保持现状,并且投入如此多的一些制造的设备,中国制定了国家策略,在各个不同的层面上,建立健全完整的电动汽车生态体系,而且还制定了一整串的中国电动汽车发展产业链,而且还会通过多个不同的方面,大力的刺激整个行业的发展,对于未来的进步也都会有更多的帮助。

8、新能源汽车的历史发展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
2008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已呈全面出击之势。2008年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08年1-12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主要是乘用车的增长,1-12月新能源乘用车销售899台,同比增长117%,而商用车的新能源车共销售1536台,1-12月同比下滑17%。
2009年,在密集的扶持政策出台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驶入快速发展轨道。虽然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比重依然微乎其微,但它在中国商用车市场上的增长潜力已开始释放。2009年1-1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61.96%,至310辆。2009年1-11月,新能源商用车——主要是液化石油气客车、液化天然气客车、混合动力客车等——销量同比增长178.98%,至4034辆。相比在乘用车市场的冷遇,“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商用车市场已开始迅猛增长。
2010年,我国正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2010年6月1日起,国家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2010年7月,国家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20个增至25个。选择5个城市进行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新能源汽车正进入全面政策扶持阶段。


与中国电动汽车研究重大突破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