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控制方式按有无反馈信号分为哪几种?
你好,电控发动机系统按照有无反馈信号可分为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开放控制就是没有反馈信号,只有电脑进行控制。而闭环控制是有反馈信号。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零震动的增程式动力,能不能代替纯电动?
2019年12月23日下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0)召开了媒体沟通会,沟通会现场,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表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25%,这中间PHEV为实现这个目标会发挥重要作用。估计到2025年PHEV会达到峰值。现在PHEV在总量中间大概占20%—25%,我们估计2025年会有一个相当幅度的上升。”
这中间PHEV为实现这个目标会发挥重要作用。编辑不由得想起和OBRIST Powertrain高管Thorston沟通时,我们争议的点在于,在中国增程式是否比纯电动更为合适?
Thorston认为,OBRIST的增程式混动系统在体验上完全可以媲美纯电动车型,但是却不用面临电动车的续航充电等难题。欧阳明高院士认为,到2025年之间PHEV会发挥重要作用。OBRIST这家来自奥地利的企业又会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OBRIST Powertrain是OBRIST Engineering延伸出的姊妹公司。OBRIST Engineering自1996年开始致力于研发环保热管理技术。OBRIST Powertrain则于2011年正式成立,主要专注于开发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核心部件。
OBRIST在热管理、混合动力推进系统和控制等领域技术深厚。由于OBRIST并不面向C端用户,在大众消费者市场虽声名不显,但其在细分领域的实力令人惊叹。据悉,特斯拉所有车型的压缩机技术都来自于OBRIST,它的客户还包括大众、奥迪、雷诺、保时捷、吉利汽车、通用、菲亚特、MAN等。
值得一提的是,OBRIST的定位为一家咨询公司,仅提供技术,而不提供生产。而中国有过剩的产能,却缺乏高端核心的技术,OBRIST的技术亮点在哪里?
零震动发动机
在OBRIST的增程式动力系统是,网上的资料显示:该发动机的排量为1098mL。从燃效的角度考虑,目前的普遍观点是单缸排量在500mL左右最合适,这样来看,1L左右的排量很自然会选择双缸。然而很多厂商并没有采用双缸,因为存在振动问题。
OBRIST的解决方案是,他们研发出一种对旋转双曲轴两缸发动机。该发动机有两个气缸,各缸都有曲柄轴,两个曲柄轴平行排列,通过齿轮连接,一个曲柄轴顺时针转动,另一个曲柄轴逆时针转动,OBRIST称之为“反向转动双曲轴”。
发动机这种对旋转轴结构,大多数振动都将被过滤掉。Obrist称之为“零振动发动机”,并保证它能够平稳运行,甚至超越十二气缸发动机的表现。Obrist还对发动机进行了隔音隔热处理,几乎无声。
灵活的电池包
和该发动机匹配的,OBRIST的电池包采用18650电芯。与方形电池和软包电池相比,18650电芯规模更大,成本优势明显。OBRIST配备17.3kWh 3000mAh的电池包,通过真空紧固技术电池包可达到177WH/KG的能量密度,比上一代产品增加了29WH/KG能量密度。
OBRIST将电芯平铺在一块铜板上面,然后两片铜板将其进行包裹后,通过激光焊接工艺进行封装,电芯发热端主要在圆柱的两头,铜片可以对产生的热量进行高效的传递,然后再加装绝缘材料、云母板以及集成的电池管理系统等,这种电池包最终会用一个铝制外壳进行包裹,壳体厚度在2mm。
成本低
由于重量减轻了大约250公斤,HyperHybrid效率极高。在日常驾驶中,HyperHybrid汽车只需不到3升汽油,油耗远低于同类混合动力汽车。
在实际产品测试中,OBRIST超级混合动力系统电池成本仅需2000欧元左右(约合人民币1.6万元,通常新能源车电池价格在5-8万元),而百公里工况油耗仅为0.95L。与之对比,丰田雷凌双擎的百公里工况油耗为1.3L。在实际驾驶情况下,搭载OBRIST超级混合动力系统的吉利帝豪能实现百公里油耗不到3L,这一成绩也远优于其他混合动力汽车。
配备在小中型汽车中的HyperHybrid基本版售价可以低至13000欧元。高性能版则只需17000欧元左右,这价格比一辆纯电版高尔夫低大约10000欧元
能效比肩丰田,零震动发动机,行驶感受接近纯电动汽车,低成本,这一系列优点的结合,OBRIST这家来自奥地利的企业,会在中国开出美丽的花朵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增程式电动车动力系统分析
<
4、谈谈你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看法?
新能源汽车,最大痛点就是电池了,虽然有几种比较先进的技术,如特斯拉的电力管理技术、国内的快速充电和换电,但最根本的设施需要巨大投入,当然也包括各大厂家的技术更新和发展。
未来如果可以拥有比较完美的电力管理技术,普及的充电或换电设施,还有合理的价格,相信能给新能源汽车带来无尽发展空间。
另外,如果能解决各种发电端的种种弊端和电池报废的问题,也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4)增程式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策略扩展资料
新能源汽车优缺点:
优点:技术相对简单成熟,只要有电力供应的地方都能够充电。
缺点:蓄电池单位重量储存的能量太少,还因电动车的电池较贵,又没形成经济规模,故购买价格较贵;至于使用成本,有些试用结果比汽车贵,有些结果仅为汽车的1/7~1/3,这主要取决于电池的寿命及当地的油、电价格。
5、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难点有哪些
新能源汽车技术难点浅析及解决方案
1. 概述
随着混合动力以及纯电动汽车的不断发展,汽车电机控制策略的复杂性和可靠性日益提升。整车厂以及供应商对新能源控制器的开发环境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
新能源汽车控制的整体解决方案,可让工程师在实验室环境下,完成对整车控制器(HCU)、电池管理单元(BMS)、电机控制器(MCU)、功能的验证。还可以模拟实车测试中遇到的所有工况范围,在实车试验之前即可对ECU功能进行全面测试。
本文将提供针对新能源车辆的HCU、MCU以及BMS三个控制器测试的解决方案。 2. 技术难点
针对BMS的工作电压测试、单体电池电压、温度测试、SOC计算功能测试、充放电控制测试、电池热平衡测试、高压安全功能测试、通讯测试、故障诊断测试等等一系列测试,OEM面临着诸多挑战。
采用真实的电池组测试BMS有着诸多的弊端:
1) 极限工况模拟给测试人员带来安全隐患,例如过压、过流和过温,有可
能导致电池爆炸。
2) SOC估计算法验证耗时长,真实的电池组充放电试验耗时一周甚至更长
的时间。
3) 模拟特定工况难度大,例如均衡功能测试时,制造电池单体间细微SOC
差别,电池热平衡测试时,制造单体和电池包间细微的温度差别等。 4) 以及其他针对BMS功能测试,如电池组工作电压、单体电池电压、温度、
SOC计算功能、充放电控制、电池热平衡、高压安全功能、均衡功能、通讯、故障诊断、传感器等一系列的测试,OEM都面临着诸多挑战。 MCU在研发过程中涉及被控对象的仿真。而电机本体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其各物理量(如磁通量、感应电动势、电磁力等)的交互变化速度远大于机械系统的力与速度的变化,为了保证较高的仿真精度,要求模型的仿真步长要远小于一般机械系统模型的仿真步长。
6、深度:研判广汽丰田威兰达双擎版E-Four电四驱系统控制策略
2020年2月晚些时候,广汽丰田首款采用HEV(不可外接电量的油电混合驱动)技术中型SUV 威兰达双擎上市。其中,威兰达双擎入门及擎两驱版售价为20.58万元,最高配四驱版24.08万元。与此同时,广汽丰田也推出了采用搭载2.0自然进气发动机的威兰达车型在售。由2.5升排量自然进气发动机+1组E-CVT+2组驱动电机+1组镍氢动力电池构成的驱动系统,也是目前丰田全球范围主推的HEV技术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E-Four类电子四驱系统。
新能源情报分析网将对广汽丰田威兰达双擎版适配的E-Four类电子四驱系统控制策略解读。
1、威兰达双擎基础技术状态:
以广汽丰田威兰达双擎四驱版顶配车型为例,长宽高4665x1855x1680mm、轴距2690mm,整车自重1.725吨;搭载的直列四缸2.5排量自然进气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31千瓦、最大输出扭矩221牛米;E-CVT变速器具备模拟6前速手动换挡模式,且内置的“太阳轮”兼顾动力传动和行车发电能力;前置驱动电机最大输出功率80千瓦、202牛米,后置驱动电机最大输出功率40千瓦、最大声输出扭矩121牛米;动力电池组件装载电量6.5度电。
威兰达双擎的外观与传统动力版相差无几,内饰的线条简单且层次分明,不过本文围绕E-Four类电子四驱技术控制策略展开,不会涉及外观内饰方面的介绍。
广汽丰田威兰达双擎版的组合仪表为液晶+指针符合构成,左侧的能量表可以显示多种信息,右侧车速表兼顾燃油显示功能,中央显示屏可以输出EV/ECO/NORMAL/SPORT等行车状态,还有基于L2级“无人驾驶”功能提示。
白色箭头:行车电量回馈状态
红色箭头:行车能量输出状态(ECO)
绿色箭头:行车能量输出状态(NORMAL)
黄色箭头:行车能量输出状态(SPORT)
黄色箭头:EV模式指示
控制E-CVT的换挡面板还是以机械控制为主,在S挡位为模拟6前速手动换挡(上推为升档、后拉为降档),在镍氢电池电量充足时可以强制进入EV模式行驶;ECO/NORMAL/SPORT模式切换,针对的是能量/电量输出限定。
需要注意的是TRAIL模式主要针对复杂路况用于脱困。进入TRAIL模式,整车控制系统会为后驱动电机主动分配更多扭矩,但是消耗更多源自动力电池的电量。
当镍氢动力电池电量处于低位时,是不能能够进入EV模式,并在显示屏上提示。
威兰达双擎四驱版共有5种行车时状态,每种状态都以较为直观的能量流出现在中央显示屏。但是,这种能量/电量流的变化,也仅仅供驾驶员参考,而不能清楚的给出E-Four类电四驱技术实时控制状态。
上图显示威兰达双擎四驱版处于动力电池装载电量低位时,2.5排量发动机启动后通过E-CVT为动力电池“怠速”充电模式。
当车辆高速行驶或低负载模式行驶,只有2.5排量汽油机用于驱动车辆,如果动力电池转载电量过低并进入行车充电模式。
无论EV模式,还是油电混合驱动模式,只要松开油门踏板,依靠惯性滑行,整车进入馈电模式(间接起到制动功能,但是制动灯不会闪亮)。
上图显示威兰达双擎四驱版以轻负载(轻踩油门踏板)状态的EV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在ECO/NORMAL/SPORT模式,车速在0-80公里/小时都可以EV模式行车。
上图显示威兰达双擎四驱版以全负载(轻踩油门踏板)状态的油电混合驱动模式。在起步或行驶中再加速时,根据油门踏板踩踏行程,汽油机输出一部分扭矩经过E-CVT输出至前驱动桥,一部分动力转化为电量为前后驱动电机输出扭矩,一部分动力转化为电量存储至动力电池。
上图显示威兰达双擎四驱版以全负载(轻踩油门踏板)状态的油电混合驱动模式。在起步或行驶中再加速时,电动机或汽油机根据油门踏板踩踏行程,协同输出扭矩至前后驱动桥,以最大动力输出的油电混合模式运行。
2、威兰达双擎车桥技术状态:
威兰达双擎版与传统动力版,都采用完全相同的车型平台以及悬架结构。无论搭载E-Four电四驱系统,还是电子适时四驱系统,都最大化的兼容相同的前后副车架。
威兰达双擎版的前副后车架、燃油箱以及部分底盘都被塑料护板完全遮蔽。唯一“裸露”在外的部件是贯穿于车身焊接底部的排气管组件。
威兰达双擎版的搭载2.5排量自然进气发动机采用阿特金森式技术,42%的热效率与节能见长。与2.5发动机并列设定的的E-CVT变速器,同构3组悬置机构固定在框型副车架(红色区域)。
如果是搭载电子适时四驱系统的车型,横置的自动变速器与分动器一体化设定,并通过1组传动轴(黄色箭头所指)将动力输送至后驱动桥的死去耦合器。
丰田独家拥有的集传动、变速、电驱动和发电一体化的E-CVT系统,内置1组驱动电机(黄色箭头所指),1组用于发电的电机(蓝色箭头所指)以及用于变速和传动的太阳轮组件。E-CVT技术解决方案的出现,直接简化了丰田双擎系HEV车型的结构和系统重量。最重要的是,E-CVT系统内置的2组电机无论驱动和驱动同时发电,车辆行驶品质与传统燃油车十分相近。
威兰达双擎版的前悬架分系统与燃油版通用,2.5排量发动机+E-CVT+高压电控系统的自重没有明显提升(超过燃油版车型的动力总成),而继续采用结构简单的麦弗逊独立架构。
黄色箭头:冲压+焊接钢制下A型摆臂
蓝色箭头:下A型摆臂通过3组螺栓固定下球销
红色箭头:钢制前转向节
上图为拆卸掉后驱动电机下护板后的后副车架及传动系统细节状态特写。威兰达双擎四驱版后副车架以及后悬架与传统动力版完全一致,唯独后驱动电机替代了后差速器、死去耦合器。因为采用的是E-Four电四驱技术转动轴被省略掉。
红色区域:钢制后副车架
蓝色箭头:后纵臂
黄色箭头:后下摆臂
绿色箭头:后置最大输出功率40千瓦的驱动电机总成
这台最大输出欧冠年率40千瓦、最大输出扭矩121牛米后置驱动电机,相对前80千瓦的驱动电机功率明显减少。但是根据广汽丰田官方对威兰达双擎四驱版的介绍看,前后驱动桥扭矩以20:80的比例进行在分配。从账面数据看,威兰达双擎四驱版的前驱动桥输出功率为211千瓦(131+80),后驱动桥输出功率40千瓦。鉴于丰田的E-CVT传动系统具备将动力直接传递至轮边(前驱动桥),而非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的发动机与发电及关联输出电量后再驱动电机的工作模式,威兰达双擎四驱版的前驱动桥扭矩分配还是呈现“前重后轻”的姿态。
笔者发现威兰达双擎版后悬架的后纵臂由2组“锚点”穿过,并固定在车身焊接的方式。如果采用1组不可分离的横拉杆进行固定,或许会更加可靠。
3、威兰达双擎E-Four类电四驱控制策略:
需要知晓的是,实际行驶在不同附着力(铺装路面、砂石、冰雪)路面,很难通过画面展示出前后驱动桥扭矩分配状态。将威兰达双擎版四驱举升,可以很直观的辨别出不同工况下,前后驱动桥扭矩分配状态。但是,对于采用分时电控四驱车辆而言,完全依靠轮胎附着力而自动选择2H或4H,且对于行车车速有限制(40公里/小时),举升状态并不能反映最为真实的前后驱动桥扭矩分配状态。
在ECO模式+铺装路面,起步全油门加速至40公里/小时,威兰达双擎四驱版的大多数扭矩被分配至前驱动桥,后驱动桥之获得一小部分扭矩,帮助车辆处于可控姿态。
在举升状态,ECO模式,油门踏板轻踩,威兰达双擎四驱版的扭矩优先分配至前驱动桥。随着油门踏板行程至最大状态,部分扭矩从前驱动桥分配至后驱动桥。
在TRAIL(强制四驱)模式+铺装路面,以全油门状态起步,后驱动桥得到的扭矩超过前驱动桥。从0至40公里/小时期间,后驱动桥被分配到的扭矩逐步减弱。
车速超过40公里/小时,全部扭矩至分配给前驱动桥,此时威兰达双擎四驱版只能以前驱状态行驶。
在举升状态,TRAIL(强制四驱)模式,油门重踩,威兰达双擎四驱版前后驱动桥都分配相应的扭矩,且持续保持四驱状态。
笔者有话说: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威兰达双擎版四驱的驾乘感受与燃油版相当,只有镍氢动力电池处于低电量,发电机激活并进行怠速发电或行车发电,会产生额外的震动。行驶在不同附着力的道路上,E-Fou电四驱系统的介入还是在0-40公里/小时区间。在中高车速(60-100公里/小时),即便以全油门状态再加速,后驱动桥也不会分配至额外扭矩。
行车速度不超过40公里/小时+TRAIL(强制四驱)模式,E-Four电四驱系统会随着油门踏板深踩程度和路面附着力的变化,更活跃的将扭矩在前后驱动桥间进行分配。
无论采用何种操控习惯,这台广汽丰田威兰达双擎版四驱的平均油耗都没有超过5升/百公里。作为1台四轮驱动的都市SUV,威兰达双擎版四驱控制策略以应对湿滑路面提升安全辅助效能为主;作为1台搭载HEV技术的都市SUV,威兰达双擎版四驱的低油耗体现出丰田系混动技术低油耗的技术特色。
新能源情报分析网评测组出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
碳氧化合物、铅化物等多种大气行
作为交通工具的汽车,每天要排放大量的碳、氮、硫的氧化物、
染物,是重要的大气污染发生源,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的永恒主题,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已成为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高安。
在发达国家,汽车决定着石油需求,也是影响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排放的关键因素,实现环境保护目标需要减少汽车的石油消耗和气体排放。但另一方面, 汽车是支柱产业也是基本的交通工具,各国政府又要保持汽车的发展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生活福利的提高。发展节能环保汽车可以在保持汽车
发校中你但汽车看成实现其能源环
增长的状况下降低石油消耗,保护大气环境,因此各国政府普遍把发展节能环
境政策和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我国汽车产业而言,“干五”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对策, 包括国务院2007年6月印发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财政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的《关于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的意见》等, 并两次调整了汽车消费税。同时,在2008一2000年中国政府更是出台“燃油税”“以旧换新”等政策鼓励小排量汽车的研发,除了在产业振兴规划中扶持新能源汽车外,中国政府更是通过提高国内成品油价的方法“逼迫”汽车业走上“节能、环保”的道路。2011年9月7日,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签署“关于调整节能汽车推广补贴政策的通知”,并在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主要是将纳人补贴范围的节能汽车门槛提高。这些措施鲜明地表达了政府促进汽车节能减排工作的决心和对汽车产品“抑大扬小”的态度。2012年7 月9日,国务院正式公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 - 2020年)》,规划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将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是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
8、深度:2020年动力电池技术进化引发新能源市场变革
随着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从最初的不到100wh/kg已经发展到目前的180wh/kg。而据动力电池业内人士表示,2020年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系统能量密度达到240wh/kg已无悬念。如果对240wh/kg这个数字没有什么概念的话,那如果说一台紧凑级纯电动汽车充满一次电能够行驶超过800km,就能够清楚的知道这个系统能量密度240wh/kg是什么意思了。
电动汽车可以跑的更远的同时,一个重要问题出来了:
充电效率跟续航里程一样,制约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和普及。随着三电系统电压的提升,原本400伏电压平台将逐渐的被摒弃,而以保时捷Taycan为代表车型的800伏电压平台,以及比亚迪为代表的600伏电压平台,将逐渐取代老旧的400伏电压平台。
除了系统成本降低、效率提升之外,高电压系统最大的好处就是让电动汽车的充电效率大幅提升。以保时捷taycan为例,保时捷taycan的充电功率最高达到了250千瓦,充电5分钟可行驶100公里。而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绝大部分车型的最高充电功率仅仅维持在60-80千瓦左右。而以国家电网为主导的360千瓦快充标准及整车应用,也将合适时机与北汽新能源联合推出。
可以想象,2020年及以后的2年内,电动汽车单次续航里程以及充电效率将基本上解决。一台单次充电续航800公里、充电时间只有20分钟左右的电动汽车,已经基本上具备了颠覆传统燃油汽车的能力。
冬季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缩水,又一个重要问题出来了:
在气温低至-20℃的冬季室外使用手机,续航能力将大大降低,基本上10分钟左右手机就会直接关机。这是锂离子电池的特性,低温环境下电池活性会迅速降低导致。
同理,一台电动汽车在冬季的低温环境下正负极之间的离子移动将变得困难,对应的电池的活性也将大大的降低。所以,很多电动汽车车主在冬季使用车辆的时候发现,续航里程往往只能达到其他季节的一半左右的表现,同时充电的效率也大大的降低,甚至于在较为极端的环境下根本充不进去电。
似乎动力电池热管理已经成为业内的最大难题。如果没有好的解决方案,电动汽车在高纬度地区的普及将大大受阻。这个问题如何解决似乎已经成为业内的最大痛点。
如何解决动力电池极端气候充放电效率不足,另一个重要问题出来了:
现在,已经有很多的车厂或动力电池厂商,通过物理保温的方式给电池系统加上隔热性能较好的保温材料。这样一来,动力电池总成在冬季低温环境下的确可以获得较好的保温效果。通过物理隔热可以缓解冬季低温环境动力电池活性降低、续航里程严重缩水的问题。但是夏季高温环境下,动力电池散热弊端又显现出来。
目前三元动力电池普遍都有热稳定性差,动力电池温度超过200℃就会造成热失控,并导致电池起火甚至爆炸的危险。相交于冬季续航里程严重缩水,夏季动力电池热失控起火爆炸的危害似乎更甚。所以最近两年采用物理隔热的方式的还较少。没有办法彻底解决高温环境下的热失控的问题,冬季低温环境的保温或者加热的需求似乎需要靠边站。而目前我们在市场上能够买到的电动汽车,更多的在高温热失控方面做足了功课,汽车厂商宁肯冒着冬季被广大的用户诅咒和谩骂,也不愿意冒着高温热失控导致车辆起火爆炸的风险,去解决冬季低温环境的续航严重缩水的问题。
难道真的就没有解决的办法了吗?
其实从今年开始,国内的部分动力电池厂及整车制造商,已经开始在这方面持续的探索、测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装车验证)。
首先,在动力电池包结构方面,明后两年原本异形结构的动力电池技术将逐渐的变成平板动力电池技术。原本在后座椅下面凸起或者做成“土”字形的动力电池总成将被逐渐淘汰。而纯平面的超薄方形电池技术和成品将逐渐普及并装车全面应用。
其次,动力电池总成的厚度也将控制在10-15mm左右,而容纳电芯的模组结构也将取消,取而代之的是电芯单体直接成组的结构(也就是宁德时代所宣传单CTP cell to pack结构)。随着动力电池总成结构的改变,热管理系统技术和控制策略也将发生根本的改变。
动力电池总成内部的电芯(单体)被侧向设定,电极一面将布置在电池总成的外侧并放置导热槽结构,确保一旦发生热失控的时候,能量流将通过导热槽的预设渠道释放至动力电池总成外部。同时,在电池单体之间通过气凝胶隔热(保温),避免或减缓电芯热失控后对旁边电芯影响,延长电池总成能量释放的时间,给乘员提供更长的逃生时间。
在高温热管理方面,除通过BMS(电池管理系统)多点监控电池温度的变化之外,平板式的“口琴管”结构将铺满整个动力电池总成上下表面,“口琴管”结构中间流通的冷却液通过主动式循环将多余的“热量”迅速的循环并由水冷板模组接入电动压缩机带来的“冷量”进行交换式主动冷却降温。
在低温热管理方面,除通过PTC模组加热冷却液(不超过35℃)让电池迅速升温之外,在热循环结构之上也同时采用了隔热性能良好的保温材料进行包覆。确保在极端低温环境之下尽量保持动力电池内部电芯的温度处于15摄氏度以上。而保温材料下层的“口尽管”结构也能够在夏季高温工况拥有迅速释放“热量”的能力,避免热失控的发生。
笔者有话说:
新能源情报分析网早在2006年开始追踪新能源技术军用化和民用化发展。由于在2014年之前,中国新能源未能形成完整、成熟且低成本的全产业链,以至于制约新能源车发展的动力电池技术不能很好地“通过市场手段”推广。2014年之后,中国开启新能源核心技术、整车应用及全产业链作为重要政策全速发展的新时期。
今天,通过各大动力电池厂及少数整车制造商的持续努力,在未来的两年之中,电动汽车不论是在续航里程还是在充电效率、亦或是冬季低温环境下性能保持等方面,将有发生非常巨大的变化。而在这些性能短板全部补齐之后,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全面竞争的时代也将正式的拉开序幕。
至此,电动汽车目前的售价远比同级别的燃油汽车价格贵很多,凭什么跟燃油汽车直接竞争?关于这一点,笔者想说的是,全面竞争的开始一定是从高品牌附加值(比如说保时捷Taycan、特斯拉、奔驰、宝马、奥迪等等高溢价产品开始)开始与燃油汽车直接竞争,至于低价格的普及型产品要么集中在营运性质车型上,要么需要等到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足够大,整体成本能够与燃油汽车抗衡的时候才会出现大面积替代的发生。
文/新能源情报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为什么总有人抵制新能源车?几个问题不解决,代替燃油车就是梦话
随着特斯拉在国内的大卖,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纯电动汽车粉丝的阵营。特斯拉作为电动车里的一级梯队,不论是技术还是品质都有着不小的优势,而这些不是其他厂商随随便便就能学到的。特斯拉价格相对来说并不便宜,尽管连连降价,入门的model 3也要25万。但是现实是无论特斯拉还是其他品牌的电动汽车,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许多方面都饱受诟病。
二手车残值
一上来就说卖车的事确实有些尴尬,但这个确实是纯电动车最大的痛。包括特斯拉在内,二手车很少有人问津,即便是车贩子在收这些车的时候也是有诸多考虑。与汽油车不同,电动车还涉及到充电问题和电池衰减问题。首先买一部二手的纯电动车回来要解决充电的问题,这个还要和小区的物业进行协商解决。二是续航里程会随着电池效能的降低而缩短,到自己手上很可能面临开了一年就要换电池的尴尬。就这两个问题就已经打消了很多人买二手电动车的念头了,即使有人买,也是骨折价。我之前问做二手车的朋友特斯拉之外的电动汽车行情,他直接告诉我:特斯拉就很少有人敢收,更别说别的品牌了。
续航可信度
款新的纯电动车上市时,厂家经常给出的续航是在理想实验环境下的测试续航,然而一落地,这个成绩有多少水分便清清楚楚。对于二线的纯电动车品牌,在成本上有诸多限制,电池和电芯等关键技术方面不谈,车子本身的热管理和电池优化做得相当模糊,能做到厂家宣传续航里程的80%就已经很不错了。这种情况在冬天表现尤为突出,电池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很大。其次在冬天更多的会使用暖风,加大了电池的使用负担,前几年对半砍的场景时有发生,这两年升级到了6折7折,也算是在曲折中前行了。
驾驶质感
很多纯电动车为了最大程度的提高续航成绩,都搭载了制动回收系统。即在松开油门踏板时,车子直接进行制动,虽然可以多少提升一点续航,但是这个驾驶感受很多人还不能适应,反应强烈的甚至会晕车。我的摄影师经常打车时打到比亚迪e5,她说一看到这个车就会立刻取消订单,因为坐一次吐一次,这就是动能回收做得不到位的表现。
电动车的优点所在?
以上三点是购买纯电动车时一般人最大的顾虑,但是话说回来,既然今天的纯电动车能大行其道必然有其合理性。首先电动车的噪音控制和汽油车不在一个维度,由于没有了发动机,行驶时车厢内更安静。其次时加速快,电动机的零启特性决定了只要供应稳定的电压,它在瞬间就可以释放出全部扭矩,所以电动车很少有百公里加速超过7秒的车,而汽油车在加速上就要逊色不少。最后电动车的保养什么的也省心,没有发动机,不用换机油,什么涉水险和盗抢险统统不用买。
总的来说,尽管电动汽车迄今的口碑并不算好,但是在很多次试驾体验中我个人对于纯电车的好感度还是不错的,相当给力的加速和更加简洁的结构让我这样的机械直男相当舒适。现阶段如果考虑保值的问题肯定是不建议买20w以上的纯电车,最划算的选择是一辆10w块的纯电车拼命开一定是最划算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