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汽车骗补问题如何处理?
工信部部长谈新能源汽车骗补,将采取两方面措施,完善政策加强监管,研究新能源汽车积分制度。

一是建议加快研究补贴后续政策,在重建监管体系基础上、深入研究后实施新能源汽车积分交易制度,促使燃油汽车企业承担新能源汽车发展成本。这项制度如实施后缺乏严格的监管措施,将会从现在的‘骗补’变为‘骗分’,为此必须在未来两年先建立严格的监管体系,这样,在政策实施后既能从根本上杜绝‘骗补’等类似情况的发生,又确保财政补贴政策退出后,新能源扶持力度不会断档,早日实现产业发展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转变。
二是积极研究提高车辆使用率的政策措施,保障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快提高新能源汽车使用次数和效率,保证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通过系统梳理“骗补”相关内容,分析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剖析产生“骗补”的深层面原因,建议从严厉打击“骗补”行为、完善财税支持政策、引导地方由购置补贴转为支持使用、加强监管、完善后续政策等方面,完善新能源汽车政策。

2、经销商实名举报众泰汽车“新能源骗补”
近日,众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众泰汽车”)又被四川勇多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下称“勇多汽贸”)指控骗取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

“2015年,众泰汽车给我发了44辆车,但是因为上不了牌退回了厂家。2016年12月份,公司又给我发了500多台车。”勇多汽贸总经理赵某表示,勇多汽贸将将这批车销售给成都路通路汽车租赁有限公司(下称“成都路通路”),用于汽车租赁,但在上牌时发现,其中有300多台车无法上牌。赵勇称,这批无法上牌的车辆在众泰厂家的多方“疏通”下,最后,500多台车中有420多台成功上牌。
但2018年,当成都路通路公司打算将上述车辆中的部分车型转卖二手车时,却发现车辆无法“过户”。赵某表示,车管所在核验的时候发现车架号(车辆识别号,简称“VIN”)被改过。按照我国现行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12)的规定,“车辆识别代号(或整车型号和出厂编号)一经打刻不得更改,变动。
据勇多汽贸提供的材料显示,上述涉及车架号更改的两款车分别是车型号码为JNJ5020XXYEV2和JNJ5020XXYEV3的两款纯电动货车和专用车型,其电池容量分别为31.1kwh和35kwh,车辆生产企业为湖南江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永康众泰分公司(下称“江南汽车”),为众泰汽车的子公司。当年政策对这类车型的国家补贴为每千瓦时1800元,这两款车的可以享受到的补贴分别为5.598万元和6.3万元。
当成都路通路将这批车辆投入市场,并达到国家工信部新能源汽车补贴申领条件(行驶里程达到2万公里)后,众泰汽车用这批更改了车架号的车辆成功的申请了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据赵勇给记者提供的由浙江省财政厅下发的通知,2016年度,众泰汽车的子公司湖南江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永康众泰分公司所售的这批车辆,达到140余辆,仅2016年众泰汽车就从这批车辆中获得近800万国家补贴。
目前,众泰汽车母公司铁牛集团已经宣布破产,公司自身也已经全面停产,并在2020年9月提交了预重整公告,并公开招募投资人,但截至目前已经8个月过去,除了公示两家投资人以外众泰没有披露其他信息。寻找潜在投资人,推进重整进程,需要众泰汽车降低负债、优化资产。在众泰汽车旗下诸多子公司中,浙江众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下称“众泰汽销”)注册资本只有1亿元,但目前经统计的债务规模就已超过39亿元。经销商希望众泰汽销纳入重整体系,而在众泰管理人看来,众泰新能源的重整价值更高。
据众泰汽车内部消息,众泰汽销累计收到914起债权申报,涉及人民币39.56亿元,包括经销商、供应商、职工、银行以及关联公司。其中全国530多家经销商申报的债权超过10亿元。
3、众泰最近新能源骗补是怎么回事
7月27日,江苏宿迁众泰经销商实名举报众泰涉嫌骗取新能源汽车补贴。众泰经销商称,由于车辆生产日期与全身玻璃相差3-5个月,车管所为此拒绝车辆过
户,导致大量车主无法上牌。经销商曾多次与众泰厂家沟通无果,只好实名举报众泰汽车。众泰汽车发表了一份官方声明否认了骗补一说。大意是之所以出现车辆玻
璃实际生产日期早于标注日期,是汽车玻璃供应商操作失误,导致生产日期标志出现混乱,众泰汽车并不存在所谓“早产车”。
4、频遭维权,力帆靠什么撑下去?
在经销商“堵门”维权次数统计表上,力帆赢了。近日,力帆遭遇近一个月来经销商的第四次上门维权。在新车销量低迷、新能源转型失利、经销商维权背景下,力帆如何等来业绩“回暖风”,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各执一词
30多位力帆汽车经销商近日聚集在力帆集团门口,身着印有“力帆还钱”的T恤,向力帆维权。
在一封经销商致重庆力帆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函件中,参与维权的经销商详述了维权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力帆“给非授权经销商的批售价远低于给授权经销商供货价,造成市场价格混乱”、“产品质量低下,迈威、轩朗车型发动机、变速箱、电路返修率奇高”、“以各种借口拖延建店验收和拖欠支付建店补助”、“限定区域销售”、“商务政策更改随意性极大”等。
为此,这些经销商向力帆提出集体退网赔偿要求:一是全额返还保证金、建店补助、返利、销售款等,二是全额回收库存车和库存配件及专用工具,三是全额赔偿经销商的亏损。
对此,力帆集团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回应称:“确实有个别力帆汽车经销商为表达诉求采取某些过激方式。但是,力帆一直严格按照合同办事,个别经销商的诉求并不符合双方相关合同规定,力帆对不合理诉求不会接受。”

事实上,这已不是力帆首次遭遇此类风波。2018年8月,有消息称,力帆乘用车部分供应商要求力帆结清货款后,才同意重新供货,另一些供应商则直接找上门来要求力帆付清货款。当时,力帆集团紧急发布澄清公告称,目前公司与供应商合作关系稳定良好, 除个别供应商质量纠纷外,没有供应商追讨货款情况。
转型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力帆在陷入造车困境后,试图通过新能源车型实现转型,但在传统车企与新造车势力夹击下,力帆显得有些措手不及。
2015年,力帆集团投重资布局换电站,试图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打开突破口。但随后爆发的“骗补”事件,使力帆的新能源转型进程放缓。
2016年10月,力帆集团发布公告称,子公司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收到财政部下发的处理决定,公司不符合新能源汽车补贴申报条件车辆共计2395辆,涉及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达1.14亿元,对上述新能源汽车中央财政不予补助,并取消力帆乘用车2016年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预拨资格。2017年5月,工信部恢复力帆汽车新能源车型补贴申请资质,但在7月,力帆旗下多款车型又遭到工信部叫停销售、暂停生产。

2018年,力帆新能源汽车实现销量1.01万辆,同比增长30.94%。不过,该增长势头并未维持多久。2019年一季度,力帆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685辆,同比暴跌62.38%。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力帆汽车自身发展战略、电动化进行得都不顺利,已影响到力帆汽车的销量和盈利。
5、经销商实名举报众泰汽车“新能源骗补”,对此你怎么看?
经销商实名举报众泰汽车“新能源骗补”,我的看法是:
1.骗新能源补贴本来就是违法行为,这种行为就是要受到严惩;
2.骗新能源补贴这是浪费国家资源的表现;
3.骗新能源补贴对其他公司造成了伤害,传递了错误的价值观。
造车已经成为了最近非常流行的事情,很多大企业都加入了造成的行列,这也让整个汽车行业有了非常大的看头,造车之所以能够受到大家的关注,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有国家政策的扶持和补贴,这对很多企业是非常好的事情,但个别企业的做法却伤害了整个行业。经销商实名举报众泰汽车“新能源骗补”,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事情,骗新能源补贴本来就是违法的事情,这是对国家资源的浪费,这也不是国家的初衷,这种行为对其他公司和行业造成了伤害,传递了错误的价值观,这样的企业必须严惩。

一、骗新能源汽车补贴本来就是违法的行为
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目的是希望新能源汽车在国内能够有较好的发展,经销商实名举报众泰汽车“新能源骗补”,这是违法的行为,这样的企业应该受到严惩。

二、骗新能源汽车补贴这是浪费国家资源的表现
国家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投入了真金白银,有的企业骗新能源补贴,这是浪费国家资源的表现,这是非常可耻的行为。

三、骗新能源汽车补贴对其他公司造成了伤害传递了错误的价值观
骗新能源汽车补贴会让很多消费者对这个行业产生误解,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有错误的认识,同时也伤害了其他新能源汽车企业,这传递了错误的价值观,误导了消费者,这让整个行业都受到质疑,这种骗新能源汽车补跌的公司应该受到严惩。
6、新能源汽车骗补名单上有谁

经过大半年的调查,从这次大会上财政部官员的口中也可以得知,新能源核查工作已经完成,新能源骗补名单可能已经初步拟定。虽然工信部等部委尚未公布这份名
单中都有哪些企业,甚至曾强调“财政部和部内有关司局未接向媒体透露过核查及处理情况”,但根据核查新能源骗补以来业内各企业的异常反应,以及媒体的相关
报道,我们不妨大胆猜测下都有谁“中招”了。
在今年上半年的新能源骗补企业核查中,央视曾曝光过苏州一家名叫吉姆西的客车制造厂,该企业2015年上半年电动车产量不过25辆,但其于年底爆发性增
长,仅12月份即获得机动车合格证2905个,以3686辆的全年总产量收官。然而经过本刊记者前往苏州的实地调查发现,该企业生产车间简陋,产量极低,
并且部分汽车并没有完工,就已经安上了正式的车牌,骗补暴露无遗,因此名单中少不了这家企业。
而在这次的曝光中,和吉姆西合格证及产量特别异常的企业不在少数,涉嫌企业包括:陕汽通家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江苏陆地方舟新能源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国宏汽车有限公司、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芜湖宝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等十余家汽车公司。
在
这些公司都有一个共性,其2015年12月单月的产量均已超过全年产量的50%,且年产量均在1000辆以上。业内分析他们本希望能赶在2013—
2015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最后时机,狠狠地地捞上一笔,然而却四部委和媒体扰乱了阵脚。被央视点过名的这十家车企嫌疑最大,最有可能直接登上骗补黑
名单。网站里有说http://nev.ofweek.com/2016-08/ART-71011-8440-30029187.html
7、现实版”伪装者“,为何力帆一直隐瞒它负债累累的事实?
2018年8月初,重庆力帆汽车因供应商跑到公司门口堵大门要帐引发关注。事实上据7月26日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作出的《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跟踪评级报告》(下称《力帆控股评级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3月底,作为力帆股份控股股东——力帆控股的全部对外债务为278.63亿元,其中短期债务为227.18亿元,长期债务51.45亿元。

另外一个数据,力帆控股的企业经营性净现金流为-2.22亿元,长期处于负值。从财务角度看,企业经营性净现金流为负,要重点检查企业是否有积压库存,要注意预防过度扩张导致的资金链断裂风险。

力帆汽车并不是什么年轻品牌,1992年创立至今也走过了近三十个年头,旗下也有着众多车型产品。但一直没有哪款车型卖得理想,甚至没有哪款车型让人印象比较深刻,如果一定要找出一款来,那就是320(参数|图片)这款了,凭借山寨宝马MINI(参数|图片)的造型让人多少还有些印象。在自主品牌飞速发展的今天,力帆汽车也是掉队的那一个,可以说这近30个年头的发展,力帆汽车的确是失败的。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中国民营汽车竞争白热化的当下,

尹明善和他的力帆牌汽车被认为已与时代格格不入,继而导致力帆汽车在市场上销量不佳。像比亚迪、长城这些汽车企业,一款车型一个月可以卖出上万台的销量,而力帆的新能源和传统汽车加起来,平均月销量也很少能够突破一万台,单款车型的月销量更低,一些车型甚至只有一两千台。
在危机面前,作为企业创始人的尹明善想出了一个新的模式——共享汽车,并出资1000万元人民币于2015年创建了重庆盼达汽车租赁有限公司(盼达用车),盼达用车这样的共享汽车模式,并没有给尹明善带来足够多的现金流,反而它是一场重资产投入竞赛,就像共享单车一样,谁在一个城市投放的汽车数量多,谁就可以更多地占有市场份额。力帆经不起这样的烧钱大战。
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涌来,2017年1月曝出的新能源骗补事件中力帆赫然在列,极大地打击了力帆的新能源转型,不仅力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被收回,还因为骗补被处以超过亿元的罚款。
8、新能源汽车补贴是骗局
肯定是骗局!新能源都是骗局!有以下几个问题是解决不了的:1、续航里程短:厂家说是300KM,实际到不了,冬天更少;2、电池使用寿命短:一般3年左右续航里程会大大下降,并且更换成本很高;3、充电时间长:充电时间需要2小时以上,很不方便;4、电池辐射大:虽然目前没有明确,但事实辐射是存在并对人体有伤害的;5、电池的污染:在环保方面不容小视!以上问题不解决,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有待商榷。作为广大群众而言购买新能源汽车还需要慎重!
9、重磅!2020新能源补贴政策出炉,骗补将不复存在?
受经济下行以及补贴退坡等影响,国家大力扶持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从去年开始便出现了下滑的迹象。除此以外,特斯拉国产化以后,也对国内的不少电动车品牌造成了不少的冲击。而为了提振新能源车的市场,国家在近日也发布了关于新能源汽车的一系列新政,其中就包括了将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的政策延长至2022年12月31日。

此外财政部还在昨日公布了最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明确了在未来三年,新能源车的补贴将会逐步以10%、20%、30%的幅度退坡,此外,还设置了一系列新的“门槛”:
1、只有续航里程大于300km的新能源车能获得补贴。(此前为250km)
2、只有补贴前售价在30万以下(含30万)的车型,才能获得补贴。
3、拥有“换电”功能的车型不受规则2的影响。
4、车企申报补贴,首次申报清算车辆数量应达到10000台。(车型销量必须够高)
5、营运车辆不可以拿足额补贴,只能拿70%。(防止车企投放到自家出行公司,左手转右手)
大众“油改电”无辜躺枪
首先是续航里程这一门槛,对于不少自主品牌以及造车新势力来讲其实压力并不大,以目前的的技术水平,他们绝大部分的车型都能轻松做到400以上的NEDC续航(实际能跑多少另算)。但是对于合资品牌那些“油改电”又或者相对保守的产品来讲,300km的门槛却能将一大堆车型挡在补贴的门外,其中大众就是最“惨”的一个了。

在新政实施以后,像高尔夫纯电(270km)、朗逸纯电(278km)、宝来纯电(270km),乃至奥迪品牌刚推出不久的Q2L e-tron(265km)等原本“卡”250km补贴标准的车型都将无缘补贴。要知道,本来大众集团在“双积分”方面的压力就已经十分巨大,如果他们再不抓紧推出续航里程更高且更符合市场需求的电动车型,他们将会面临不少的麻烦。
打击特斯拉,扶持蔚来?
结合2、3两条新规来看,这次新补贴政策的设定的确有些微妙。首先是售价30万以上的车型无法再获得补贴,这对于高端纯电动车型来讲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尤其是特斯拉Model 3,无论是已经国产化的标准续航升级版、长续航版亦或是未来也将在上海投产的高性能版车型,目前补贴前售价统统都在30万以上,这也意味假如售价不变,Model 3将无法再获得补贴。

据了解,在新政公布后不久,特斯拉官网上的两款国产Model 3车型立马分别涨价4500元与5000元,全系售价也重回30万区间。不过这次特斯拉涨价的具体原因目前还不清楚。

而另一方面,同为“高端电动车”且话题性同样高的造车新势力蔚来汽车,旗下的ES8、ES6两款电动车,却因为可以以“换电”的模式补能,而能够继续获得足额补贴。因此,有不少网友也觉得,这次的新政策,存在“阻击特斯拉,帮助国产电动车”的嫌疑。

实际却是“反向”助攻特斯拉?
如果你觉得,国家的新政是在拉偏架,那你就错了。首先,尽管由于定价原因,特斯拉Model 3无缘两万多的补贴,但是大家别忘了,Model 3目前的国产率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按照计划,在今年年底他们将实现80%甚至100%的国产化,同时在成本“大头”的电池方面,他们也会全面换装国产的宁德时代电池,这将能大幅度降低Model 3的生产成本,也就是说,Model 3未来的降价空间也是巨大的。

对此,理想汽车以及汽车之家的创始人李想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30万的门槛虽然“暂时”挡住了特斯拉,但是却为Model 3未来的降价留下了充足的动机和理由。只要特斯拉在定价上稍微松一松,就算是定一个30万整的售价,那在扣除2.25万补贴以后,届时消费者依旧能以27.75万的价格买得到Model 3。

但是其它已经上市的高价位新能源车就比较惨了,他们的生产成本已经基本上“定型”了,很难再有任何的调价空间,无论特斯拉如何定价,他们都很难有招架之力。
比如广汽新能源的Aion LX(22.96-34.96万)、理想ONE(32.8万)、比亚迪唐EV(27.99-35.99万)等车型都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特斯拉用定价“暴打”自己。


同时,新政的推出,无疑还将引起新一轮的30万价位新能源车的价格大战,绝大部分定价在30-40万的车型都一定会“挤破头”地努力冲进30万以内。而这种价格战,对于消费者来讲绝对是喜闻乐见的。
比亚迪和小鹏仍有一线“生机”
过不了几天,传统自主品牌比亚迪,以及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都各自有一款重磅车型将要上市,而这两款车型就是比亚迪汉以及小鹏P7。除了都是“轿跑”以外,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瞄着”特斯拉Model 3去的。


根据目前得知的消息,比亚迪汉预售价被定在了29万起,而小鹏P7的预售价则是24-37万,毫无疑问这两款车都有不少车型将会超过30万的“红线”,而新政的发布一定会对这两台车的最终定价产生一定的影响。


不过,从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的朋友圈中,我们还是能看出小鹏对于新政的反应总体来讲还是比较淡定的。而对于那些新能源车的潜在客户来讲,补贴新政的出台反倒能让他们以更加实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车型,或者再换个角度来讲,国家对新能源车市场的引导,已经逐步回归正轨,让产品实力提升来争夺市场,这才是好事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