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动汽车什么牌子的好
电动汽车最好的就是特斯拉,售价在80万以上。
剩下的就是国内的一些破牌子了,比如:众泰电动、比亚迪电动、江淮电动、北汽电动,国内的这几款电动车里面,比亚迪电动车还是不错的。
2、特斯拉与国产电动汽车相比较优势在于哪里?
斯特拉电动车相比于我们国产电动车来说非常受欢迎,优点也很多,下面我来一一列举一下。
提到买纯电动汽车,大多数人第一反应都是特斯拉,尤其是最近特斯拉的频繁动作,让特斯拉的知名度变得更高,讲真,有时候都觉得买纯电动汽车不买特斯拉似乎都会被人嘲笑。那么特斯拉到底好在哪,为什么就是比国产纯电动汽车受欢迎?
尤其是在国产纯电动汽车发展到今天着这种情况,还有很多人国人如此追捧特斯拉。讲真,如果追捧的是奔驰、宝马,或许我也就不说什么了,追捧特斯拉的确是让人好奇。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好奇吧,所以我问了一大圈喜欢特斯拉和买特斯拉的朋友,简单总结了下面这几个原因。
不得不说的是特斯拉的想法是很超前的,这点国产车企里面好像也就蔚来有的一拼。不论是充电站,还是快充的想法与实现,实际上特斯拉做的都是快人一步。
最近特斯拉充电站所谓的充电5分钟,续航120公里不也是在很多人心中激起波澜了吗。讲真,对于纯电动汽车,你可以不在意续航,毕竟市内代步够用,高速2、300公里范围内肯定有充电桩,但是谁也受不了动辄几个小时,或者十几个小时的充电时间,难道不是吗?
其实国产纯电动汽车的技术并不差在哪,但是和特斯拉比起来,在一些方面还是比较弱的,比如说自动驾驶,虽然这一功能目前只能作为辅助功能使用,但是尝试过的小伙伴都知道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如何。
不过对于国内的用车环境来说,我觉得基本上也就是能让你低头拿东西的时候更安全吧。除了这一技术之外,那就是充电技术,不能说特斯拉的电池比国产车好多倍,但是耐用的程度或许并不同,续航大多数时间是更长的,这点是让人羡慕的,而且充电时长也比很多国产车企要好,只能说车主愿意买、敢买,还是有原因的。
3、纯电动汽车怎么样
目前纯电动车,受制于电池技术,和充电技术,还不能充分满足实际的需要。就像你了解到的一样,充满电后续航里程不到300km,用于市内通勤还可以,如果用于城际或长途就无法满足了。另外充电时间长达7-8小时,快充也要2-3个小时。技术上仍待突破。
国外汽车厂商,如丰田等电动车的积极倡导者,也不得不妥协,目前把混合动力这种折衷的清洁能源汽车作为市场化推广的方向。欧美等汽车企业对电动车也心存忌惮,尝到苦头后,也对纯电动车持谨慎态度。
另外电动车发展还存在着充电桩建设,规模化等一系列产业性问题,需要再过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进入真正的实用化阶段。使电动车现在只能是看上去很美。
不过,毋庸置疑,纯电动车肯定是将来汽车发展的方向,会给汽车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其意义不小于蒸汽机到燃油机的革新。
随着上述技术的成熟,现有的汽车设计和汽车结构(动力系统、转向系统、悬挂系统、中控系统,人机交互)都将有巨大的转变,传统汽车行业将重新洗牌,老的汽车厂商,即使是现在的大公司,如果不抓住机遇将面临淘汰。
4、2020纯电动汽车排行?
1、特斯拉MODEL X
特斯拉MODEL X是特斯拉研发的一款SUV车型,但车身重心要比一般的SUV更低,更像是类似宝马X6,介于SUV和轿跑车之间的跨界车。
其后门采用设计前卫的鹰翼门造型,而依靠动力强劲的电动机驱动,其0-96公里/小时加速时间为5秒内, Model X 将MPV的大空间、SUV的优势、电动车的优点融合在一起。这是一辆格调上乘,围绕驾驶者建造的车。
2、北汽新能源EX360
北汽新能源纯电动国民SUVEX360,在此前举办的北汽新能源2017全球业绩发布会上,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李一秀曾表示,EX360是北汽新能源最新推出的一款满足新时代的国民绿色出行需求的纯电动SUV。
其超越同级车的续航、安全及丰富驾乘体验,均定义了国民车新标杆。EX360将与EC系列共同组成北汽新能源的“国民车”组合,重点在三四线城市普及推广,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方便的选择绿色环保的出行工具。
3、蔚来ES8
蔚来ES8是蔚来最新量产车,其中“E”代表“电动”,“S”代表“SUV”,“8”代表性能等级。ES8定位于快速增长的7座SUV市场,面向一二线城市的新生代核心家庭 。2017年9月9日,蔚来创始人李斌出席2017泰达国际论坛期间,宣布ES8于2017年12月16日正式上市,基准版补贴前售价44.8万元,并首推电池租用方案。
4、比亚迪宋EV400
宋EV400使用了全新造型的前保险杠,整体造型比较年轻,车身线条十分流畅,并且使用了双色车顶设计,十分动感。尾部造型比较简约,与前灯组形成呼应。
车头以及车尾的“宋”字车标与普通版车型的区别就是字底部为蓝色,表明了其新能源车型的身份。宋EV400的内饰十分简约,以实用性为主,全系标配了8英寸的液晶大屏,增加了一些多媒体功能。
5、北汽新能源EC200
作为一款根据纯电动汽车特点正向设计研发的纯电动汽车,EC200拥有五门四座,可满足一家三口的出行;配置了8寸触控大屏、HHC上坡辅助控制系统、百度Carlife智能互联等实用功能,同时车身还应用了54%的高强度钢,各项功能设置十分实用。相比燃油车,EC200使用和保养成本更实惠经济,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6、特斯拉Model S
Tesla Model S是一款由Tesla汽车公司制造的全尺寸高性能电动轿车,外观造型方面,该车定位一款四门Coupe车型,动感的车身线条使人过目不忘。此外在前脸造型方面,该车也采用了自己的设计语言。另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Model S的镀铬门把手在触摸之后可以自动弹出,充满科技感的设计从拉开车门时便开始体现。
7、吉利帝豪EV450
全新帝豪EV450,独创“能效金三角”,以强大的三电集成驱动系统,配以软件优化,实现超低能耗,从驱动端到回收端,完成能量正向流动闭环,高效、高能、高控。
轻量化高能智控电池系统142Wh/kg高密度三元锂电池,遥遥领先业内整体水平,52kW·h高容电量,辅以ITCS 2.0智能温控,保障电池寿命,无虑冬夏,安心远行。HEDS高效电驱系统,输出效能达到96%,稳定持续的线性输出,纯劲动力,平顺自如。
5、电动汽车叫什么
1.电动汽车运行特点
1)储存电能多,充电功率大。一台普通电动轿车的储存电能约为40kWh(度),约相当于普通家庭半个月的用电量。为能够在短时间内将电动汽车的蓄电池充满,需要充电机的充电功率较大,一般车载充电机(慢充)的充电功率为2~3kW,专用直流充电桩的充电功率在10~100kW。用20kW的直流充电桩为普通电动轿车的车载蓄电池充满电需要1~2个小时左右。

电动大巴的储存电能约为250~300kWh,车载充电机的充电功率约为5~20kW,专用直流充电桩的充电功率在20~200kW。用40kW的直流充电桩为电动大巴的车载蓄电池充满电需要4~6个小时左右。对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越短,对充电桩的输出功率要求则越大。

2)运行距离近。一般电动汽车最大行驶里程约为300km,考虑到路况、空调、安全系数、蓄电池衰减等因素,实际单程运行约150~200km。如果没有充电桩的支持,其活动半径不超过75~100km。
2.电动汽车运行模式
电动汽车在不同的运行模式下,其对续驶里程和充电时间的要求也是不同的,直接影响充电设施的建设方式和功率需求。根据目前城市对电动汽车目标市场定位及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按电动汽车的用途有以下运行模式:

1)公交运行模式。公交运行模式具有一定的共性,通常行驶线路、行驶里程、行驶时间是固定的。公交运行模式应采用整车充电方式。这是由于他们的行驶里程和路径可预估。可充分利用夜间停运时段进行充电,满足下一次的行驶里程需要。由于电动公交车通常都有专门的停车场所,因此可在公交首末站停车场所建设充电桩,利用夜间低谷时段进行常规充电,电动公交车一次充电续驶里程至少应满足单程运行里程,紧急情况下应能实现电能的快速补充。

2)出租车运行模式,根据出租车一次充电后的续驶里程,应在其相应的出行范围内提供必要的充电设施。出租车需要及时快速补充电能,尽量增加运营时间,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应在市区建立专用充电桩或蓄电池更换点,提高运营效率。即在出租车的运营时段,应能通过快速充电或蓄电池组快速更换完成电能补充。
3)公务车或社会车辆运行模式。公务车或社会车辆由单位、部门的驾驶员或社会大众驾驶,应在公务车集中的区域或居民小区建设相应的充电设施。公务车、商务车、社会车辆等行驶路线和行驶里程一般能预估;工程车行驶线路、行驶里程不固定,变化较大,应能通过快速充电或蓄电池组快速更换完成电能补充。

4)示范区运行模式。如果为示范运行配备的车辆数有限,则为了提高车辆运营效率,应采用更换蓄电池组的方式,但是这就需要增加蓄电池组的投资。如果配备的车辆能够满足运营要求,应采用整车充电方式,这样就可以降低蓄电池组的投资,减少蓄电池更换操作造成的工作量。鉴于示范区用车数量少,运行范围相对集中,可以在示范区内建立集中的大型充电设施(蓄电池更换点)。

5)私家车运行模式。用于上下班的私家车,停放时间和位置相对确定,可充分利用停靠的时间进行充电,因此,可以依托停车场所,建立简易充电设施提供充电服务,这样,不用兴建大规模的集中充电设施,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也可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决定采用整车充电方式或蓄电池组更换方式,私家车的蓄电池容量通常较小,充电时间不会太长,蓄电池的成本较低,补充电能的方式只要方便使用者即可。
6、电动汽车的概念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
7、大众掀起纯电动车攻势,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将变成红海吗?
狼来了,这是笔者看到大众三款纯电动车之后的第一反应。时间回到2008年6月,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大众紧凑车朗逸正式上市,虽然有人质疑它是中国专属、基于淘汰PQ34平台打造,但它和兄弟车型新宝来随后10年的市场表现证明,大众对中国市场足够了解,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产品。
10年后的今天,大众又来了,这一次是发力纯电动车市场。虽然朗逸纯电、新宝来纯电被人质疑“油改电”、续航里程短,但这种质疑并不足以影响到它们在中国市场的“钱途”,因为大众品牌的号召力还在,它的同级别竞争对手实力一般。
销量带来成本价格优势
对于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大众其实已经关注很久,只是因为进口e-GLOF不能享受补贴而不被国内消费者熟知。在进口大众4S店内,官方售价24.68万元的e-GLOF之前一直在销售,其价格只是与不少自主品牌纯电动车相当,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众在成本控制方面的领先。
大众纯电动车可以在成本方面得到很好控制,缘于巨大销量带来的成本降低。以上汽大众朗逸为例,其2018年在中国市场总销量超过47万辆,新宝来也有24.5万辆的进账。因为产销量巨大,让其在零部件采购价格方面更有优势。纯电动车型虽然与传统燃油车型动力系统不同,但车身零部件、安全科技配置等都可以共用,在这保证车辆品控的同时,降低了成本。
在成本优势之外,大众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号召力要远远高于自主品牌,这从其同级别车市场单车售价和销量上就可以看出。购买燃油车的消费者可以接受同级别、同配置的大众比自主品牌车型高2~3万元,新能源车消费者同样可以接受这样的差价。
在续航和成本之间找平衡
综合续航里程270公里,这是宝来/朗逸纯电被质疑的地方,但笔者认为这是产品定位不同所致,并非大众没能力推出高续航里程车型。从厂家公布的官方数据来看,宝来纯电的三元锂电池来自宁德时代,容量为37.2kWh,综合续航里程270公里;以续航里程高著称的比亚迪秦Pro EV500,虽然综合续航里程达到420公里,但这是靠采用56.4kWh电池组获得的数据。对于电动车而言,想要获得续航里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扩大电池组容量,这种操作对于任何一个正规车企都是零难度。能耗方面,进口e-Golf的百公里耗电量为13.6kWh,是一个不错成绩,说明其在电控技术方面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按照产品定位来看,电动车的主要用途是城市通勤,在续航里程、制造成本、车辆自重方面找到平衡点是它的目标,盲目追求高续航里程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电池组增加会导致车辆自重、能耗提升,这与节能减排的初衷相违背。日常通勤车,这是纯电动车在很多家庭中的定位,200~300公里的综合续航里程已经可以很好满足需求。除了宝来/朗逸/高尔夫纯电之外,续航里程在270公里左右的还有2018款宝马i3。不再过度追求续航里程的还有特斯拉,即将推出的Model Y综合续航里程为390公里;面向全球市场销售的名爵EZS,综合续航里程335公里,最新上市的宝马i3快充版,综合续航里程也不过340公里。
国际巨头发力或让蓝海变红海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消费者已逐渐接受纯电动车,第一批车主将迎来换购,对于定位于中高端市场的合资品牌、豪华品牌而言,换购潮来临之时是它们入市最佳实际,省去了给消费者普及知识的成本还可以依靠更强品牌号召力来获得目标客户青睐,于是从去年开始,不少合资车企、豪华品牌盯上了中国纯电动车市场,如去年上市的东风日产轩逸纯电,即将到来的大众朗逸/宝来/高尔夫纯电,豪华品牌阵营的奔驰EQC、奥迪e-tron等。
因为缺乏必要竞争和高额补贴护航,让自主品牌纯电动车在过去几年高价热销,但随着补贴退坡和国际品牌车型入市,纯电动车市场即将从蓝海变红海。面对进口e-GLOF低至24.68万元的官方售价,笔者认为其国产之后的价格可以低至20万元以内,宝来/朗逸纯电更是有望下探至17万元以内,与比亚迪秦Pro EV、北汽新能源EU5直接交锋。
从产品特点来看,无论是大众宝来/朗逸纯电、日产轩逸纯电还是宝马i3,都不是过分追求高续航里程,更多是以够用就好为目标。在笔者看来,这更像是外资品牌在试探中国电动车市场需求,看消费者更追求高续航里程还是以够用就好为原则。在价格相当的情况下,是选择合资品牌的更强号召力和更好品控,还是自主品牌的高续航里程,这是留给消费者的一道选择题。
10年前,朗逸和新宝来拉低了主流一线品牌合资紧凑型车的价格门槛,让轿车市场变红海;10年后,大众试图用宝来/朗逸纯电成为中国电动车市场的销量领跑者,至于它能否成功,就要看大众的品牌号召力是否可以弥补150公里左右续航里程的差距。需要指出的是,因为提升续航里程对于大众这样的巨头是零难度,让它留有后手,若消费者对其不足300公里的续航里程不满意,可以迅速推出长续航里程来满足消费者需求。随着日产、大众、丰田等巨头相继进入和补贴退坡,中国纯电动车市场也将从蓝海变红海,自主品牌躺着赚大钱的日子即将终结。
8、雅迪电动车如果定位高端市场,公司可以采取哪些营销策略?
打破同质化,开辟 " 年轻 " 的战场
在同质化的市场中另辟蹊径,让改变年轻消费群体对于电动车外观、功能的固有认知,就像乔布斯说的:" 消费者并不知道他们需要的是什么,而苹果会告诉他们什么才是潮流!"
9、在电动汽车这个市场,宝马比谁都想赢
在豪华品牌新能源汽车领域,宝马无疑一开始就走在了最前列。
特别是在电动化方面,早在2011年2月,宝马集团便在德国发布了旗下全新子品牌宝马i,这也是宝马在新能源领域的初步尝试,2014年该品牌分别推出了定位小型车的宝马i3以及定位跑车的宝马i8。因此i系列也被称为宝马电动化转型的方向标。
可惜的是,虽然截止去年底,其累计新能源车销量已经超过50万辆,但无论是在性能上还是在消费者的关注度上和后起之秀特斯拉都相差甚远。
2020年6月11日,宝马官方宣布,最后一辆宝马i8于德国莱比锡工厂下线,该车也正式宣告停产。此外,有消息称宝马i3也将在2024年停产。随着宝马i8和i3相继退出市场,宝马在新能源战略上的“投石问路”时代已经过去。
所以无论是之后将在慕尼黑工厂量产并定位于宝马i3和宝马i8之间的四门轿跑纯电动车型宝马i4,还是将在2021年宝马集团推出代表新一代科技水平的先锋车型宝马iNEXT,都将是宝马集团在电动化方面快马加鞭追赶的开始。
但在眼下,这款不仅将在中国市场生产首发出售,还将出口到全球汽车市场的宝马品牌旗下首款纯电动车型宝马iX3才是证明其有没有实力能够制造出一款能够得到大范围消费者认可的关键。
豪华品牌新能源为啥不吃香?
近年来,豪华品牌加快了在纯电动汽车市场的布局,特别是看到特斯拉作为豪华电动汽车的领头羊,在全球市场让一众豪华品牌望尘莫及的表现。数据显示,仅中国市场,今年8月特斯拉Model 3车型销量为11,811辆,1~8个月特斯拉在中国共销售近7.1万辆Model 3,成为中国市场销量最大的纯电汽车。
所以有百年造车积淀的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汽车品牌,为应对汽车产业面临的巨大变革也转身加快了电动化转型之路,特别是在中国市场。
其实从中国豪华品牌的前景来看,无疑是美好的。
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豪华车市场份额为13.7%同比提升了3.1%。但与豪华品牌燃油车在市场上的高歌猛进不同,这些豪华品牌在新能源尤其是电动车领域却不在状态。
作为最先投放中国市场的豪华品牌纯电新能源车型,在2019年11月8日上市的奔驰EQC据乘联会数据显示,自2019年11月初上市以来,历时9个月,其销量仅为1,211辆。
与早其10天上市的奔驰EQC不同的是,奥迪e-tron则是海外生产的进口车型,车身尺寸达到中大型,续航里程更长但售价也高于奔驰EQC近20%。但纯进口身份的奥迪e-tron也未受消费者青睐。截至今年6月份,奥迪e-tron总销量仅859辆。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当燃油车还是汽车行业主流的时候,相较于造车新势力们,原本具有研发、制造和品牌等优势的传统豪华车企们在电动车领域就没有办法放下“品牌包袱”。
特别是站在消费者角度,这些豪华品牌的电动化车型,不过是在燃油车的优秀性能上锦上添花,而在巨大的续航与能量补充速度短板方面,没有实质性解决方案。反观新造车势力,研发思维完全不同,在续航等方面他们都直面消费痛点。
所以,宝马iX3是不是能够抛除沉重包袱和因循保守的产品呢?
首先不同于奔驰、奥迪开始积极研发纯电平台,宝马明确表示,不会做纯电专属平台,而是要搞三合一集成战术。而这也是由于目前新能源市场对插混和纯电市场的需求尚不明确,宝马集团为了避免投入大、需求小的尴尬局面。
但在一些行业专家看来,这个规划和思路“让宝马很安全”,但不可避免被批评为保守、过于谨慎。
“宝马集团必须掌握灵活制造的技术,才能兼顾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的开发和生产。”对于宝马的选择,宝马集团CEO齐普策这样说道。
当然,除了市场需求方面的考虑,采用如此战略还有降低成本的考虑,多动力车型出自同平台就为共线生产实现了可能性,而共线生产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减少宝马iX3的生产成本,从而进一步下探价格,形成竞争力。
兼容平台、共线生产对降本增效的作用也很明显。宝马汽车工程主管乌多·亨勒曾算过一笔账,为电动车建设一个全新工厂将花费大约10亿欧元,如果对现有工厂进行改造来生产电动汽车,仅需要300万欧元。
对于2019年,息税前利润达74.11亿欧元,同比下降26.1%,净利润同比下滑28.9%,降至50.22亿欧元。此外,去年卖出超过14.6万辆新能源车,电动汽车的比例不断增加拉高了制造成本的宝马集团而言,一系列开源节流措施或将成为主导未来产品开发的关键之举。
所以这么看来,宝马iX3的到来除了是补充目前宝马在中国市场的产品矩阵之外,也仅是宝马集团把新能源竞赛当作持久战的开端。
在中国市场的胜算?
造车历史悠久,品牌认可度高,中国市场打造的庞大渠道和服务体系,新能源产品的出行生态,宝马认为iX3有乘风破浪的机会。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宝马认为,此后将作为华晨宝马首款面向全球出口的全球车型,iX3在生产的标准和产品的品质方面的全新高度将是作为为其最有力的支撑。
自2009年以来,华晨宝马累计在华投资超过640亿元。在沈阳建设了大东和铁西两座整车工厂和一座动力总成工厂,合并产能达52万辆/年,是宝马集团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两座整车工厂均可实现新能源车型与传统动力车型的共线灵活生产。未来几年,华晨宝马还将对两座整车工厂进行改扩建,以实现更多新能源车型的生产。
研发配套方面,2017年华晨宝马先后启用了新研发中心和动力电池中心,研发重点聚焦于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本地实现从设计概念到量产交付的全流程开发。动力电池中心除了生产电池系统之外,还覆盖了研发、质量、实验室、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等功能。
今年以来,频频发生的新能源车自燃事故,也再一次将电动汽车的电池安全问题推到风口浪尖,这甚至成为困扰主机厂和消费者的焦点问题。因为这一问题,特斯拉降低了车辆日常可用电量,蔚来斥巨资召回,宁德时代甚至被传放弃811电池技术路线,股价受波动大跌。
据高工产业研究院统计(GGII),今年上半年以来,国内新能源车已发生了约20起自燃事件。作为未来产业大趋势而备受关注的纯电动新能源车,电池安全等问题目前也成为了汽车品牌最为重视的话题之一。
不过宝马iX3仍采用宁德时代811电芯,不同的是,整个电池包设计、组装、能量管理、绝缘、安全测试等等,整套工程技术都来自宝马集团内部研发。同时该动力电池包由华晨宝马动力电池中心二期生产,这也是宝马集团在德国以外首个拥有完整电池装备能力的电池中心,也是宝马全球生产网络中首个投产第五代动力电池的工厂。
作为首款搭载宝马第五代动力电池的车型,宝马iX3的电池包总容量为80kWh(有效容量为74kWh),NEDC工况下的续航里程为500km。宝马iX3的电池包内部共有10个模组、188个电芯,采用了可拓展的标准化模块系统,支持不同的电芯规格、数量,可满足不同车型和不同续航里程的需求。
毫无疑问,无论从建立研发中心、产品投放提速还是在中国市场寻找合作伙伴等等,宝马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的野心昭然若揭。
另外,在中国市场,宝马新能源汽车其也已有一定市场基础,据数据统计,其累计销量已经超过7.5万辆,上半年在华销量同比增长49%,其中5系PHEV车型交付了10,650辆。所以随着iX3以及此后的产品相继推出,宝马有望扩大这一优势。
作为目标是2021年新能源车型销量达到百万辆,2023年全球提供25款新能源车型,2030年新能源产品累计销量实现700万辆的宝马,绝不会甘于自己在新能源市场中发生“起了个大早,干了个晚集”的事情发生,但是又不可避免的必须放下身价与特斯拉等新造车势力正面迎战,这也就意味宝马未来的对手早已不再是奔驰或者奥迪了。
文/匹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