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电动汽车为什么不能无线充电

电动汽车为什么不能无线充电

发布时间:2021-10-02 07:19:06

1、假如哪天电动汽车可以无线充电,不知道电磁炉能不能给汽车充电?

现在电动车是有无线充电技术的,这个是有相关的技术标准的,原理上是差不多的,但是肯定是需要有通信协议的。不可能让电磁炉充电。

2、未来的电动汽车,能不能像手机一样无线充电呢?

电动车未来能像手机一样,实现无线充电吗?

这个当然可以啊!不要说未来,现在就已经实现了。宝马生产的电动汽车,就已经可以无线充电了。只要驾驶员把车开到无线充电器的上方,系统就会自动给汽车充电。国产的某电动车企也在研究无线充电技术,目前已经进入实验阶段,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量产。其实无线充电技术并非什么高大上的技术,它就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或者磁场共振原理,实现电能的无线传递。这个技术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实现了,只是在汽车上应用的比较晚,最近几年在汽车上大火的手机无线充电,是车企宣传的一个重要卖点。

只是现阶段无线充电的功率较低,充电速度较慢,充电时间较长,并且只能慢充,无法实现快充,电能转换效率也不如插电充电效率高。比如宝马的无线充电功率只有3kw,而某国产电动车企做的无线充电方案最大功率可以达到11kw。这样的充电功率,与现阶段的充电桩功率相比,还是非常低的。比如常用的充电桩快充功率一般在60kw以上,慢充功率最小也在7kw以上,所以现在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还只是看起来很美好,但实用价值不高。

其实与固定式无线充电技术相比,汽车在行驶中充电技术才是最值得期待的。这个技术就是让电动汽车行驶在专用的公路上,在行驶中通过公路与电动汽车之间的磁场共振,实现给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就像我们的手机可以边充电边玩一样。这样就可以大大的延长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突破目前电动汽车续航短的技术瓶颈。如果能够让充电功率大于电动汽车行驶中消耗的功率,甚至可以让电动汽车的电量越跑越多。你想想,开一辆电动汽车去几百甚至几千公里之外的地方,不但不用停下来充电,反而会在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把电动汽车的电池充满电了,这是一件让人多么高兴的事,妈妈再也不用为你的车续航里程短犯愁了。

这种行驶中充电的技术,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实践了。比如韩国在2013年的时候,就铺设了一条12公里长的充电公路,电动汽车在上面行驶,就可以自动充电;还有中国在2017年12月,在山东济南修建了一条光伏高速公路,在公路的下面就设置了充电线圈,电动汽车行驶在上面就可以实现行驶中充电。只是这些技术目前都是在测试阶段,还有很多技术瓶颈无法解决,所以无法实际应用。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总有一天这种无线充电、行驶中充电技术会更加成熟完善,进入实用阶段,到那时,电动汽车的春天是真正的来临了!


这个问题我一直也在想,未来肯定会实现的。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以前没有的现在都变成现实了,以前的有线电脑现在也不用拉密密麻麻的网线了,这个世界什么都皆有可能。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已经实现·基本没有意义内容概述:无线充电原理,固定桩无线充电意义,无线充电道路的价值。

「无线充电」在手机领域被视为一项“高大上”的技术,不用插线直接把手机放在充电盘上就能充电,感觉真的是科技感十足……然而使用过这项功能的用户似乎很少能养成这种习惯,除非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利用中控预留的无线充电板才会有足够高的使用频率,这是为什么呢?



汽车无线充电无线充电分为低功率和高功率两种,普通智能终端采用的多为低功率设备,汽车使用的则多为高功率谐振式非接触充电,这些技术有哪些车企实现了呢?

早在1890年,尼古拉·特斯拉(非今天的美系新势力品牌·特斯拉汽车)就已经进行了无线搜横店的试验,只是特殊的阶段决定了这种试验没有什么价值,所以这一模式也就没有得到认可。在国内主要有三家企业与机构研发这种技术,比如中兴、重庆大学以及比亚迪集团,那么最早普及的无线充电设备是什么时候落地的呢?



外国汽车品牌中则有宝马、奔驰、沃尔沃等品牌同样参与这一领域,其中宝马汽车的EV/REEV车型已经有一些乘用车型使用。所以无线充电汽车并不是什么新鲜的科技,而且汽车C端用户的终端确实不具备推广的价值。因为即使是大功率的无线充电,相比接触式的有线充电效率还是要低一些;而相比高压直流的快充会差的更多,充电效率是限制这种技术普及的主要障碍。


无线充电车道如果说无线充电技术能够普及的话,其最佳方式是在车辆行驶中,实现充电效率超过平均电耗。

原地充电是以时间作为判断价值的基础,因为充电太慢会影响用车便利性。但是在移动中就不会有这种顾虑了,原因为最高车速也被限制在≤120km/h的范围内;随着三电技术的飞速升级,电动汽车的真实平均电耗可以低至15kwh/100km/1hour左右。


无线充电如果铺装在道路上,在汽车行驶中实现「充电≥耗电」。结果则会是长途驾驶几百或几千公里后,动力电池组的容量可能一点没少,反而被充满了……至此无限续航实现了,这是燃油动力汽车都绝对做不到的高水平。所以低效率的无线充电有很大的价值,只是替代充电桩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充电道路才是未来吧。

3、电动汽车为什么不能自己充电呢

因为电动汽车不能说是自己只能说本车,就是车主本人自己身上也没有电,也只能用充电器在有电源的地方充电。所以电动汽车不能自己充电。

4、电动汽车无线充电为什么没普及

电动汽车充电需要速度快,无线充功率还很难达到有线充的标准,另外汽车无线充因为属于大功率电磁场,安全性也受人质疑。

5、无线充电技术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

相比较于国外众多厂商参与的盛况,国内研究无线充电技术的机构并不多,其中以中兴、比亚迪、重庆大学等为代表。其中中兴于2013年就开始研发无线充电技术,2014年推出了成熟具体的产品和方案。目前中兴的无线充电方案已经开始在部分城市正式投入使用。不同于中兴的广为人知,比亚迪据说在2005年就申请了非接触感应式充电器的专利,并在2014年卖给犹他大学的一辆纯电动巴士上配备了WAVE无线充电垫。至于科研机构的代表重庆大学,据说在2002年开始研究给汽车充电的“大功率无线电能充电传输装置”。
目前在国内,虽然无线充电技术没有国外成熟,但也已经开始在部分城市、地方投入运营使用,据了解北京已经在研究推广无线充电微循环公交车,并将于今年下半年在亦庄或是京郊区县已经有电动出租车的示范区域,开始进行无线充电的示范运行。
无线供电入选厦门市第八批“双百计划”,这也是无线充电高新技术项目首次进入福建和厦门,标志着无线供电产业已成为厦门高新产业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7.5万辆,2015年一季度达2.72万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增长使得市场对充电桩的需求越来越大,解决充电难题已经刻不容缓。虽然已有车企和充电公司投入兴建充电桩,但市场远远未达到饱和程度。而且相比较于充电桩,无线充电的建设成本更低,据了解中兴的一套无线充电设施建设下来成本大概2万元左右,并且还不受场地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在巨大的市场蛋糕诱惑面前,无线充电此时不分一杯羹还待何时?也许步入商业化还需要时间,但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此时切入并不晚。

6、汽车无线充电是怎么回事?

无线充电技术(英文: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Wireless charge technology )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

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如对手机充电的Qi方式,但中兴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式采用感应式 [1] 。大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谐振式(大部分电动汽车充电采用此方式)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

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

电磁感应式

初级线圈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目前最为常见的充电解决方案就采用了电磁感应,事实上,电磁感应解决方案在技术实现上并无太多神秘感,中国本土的比亚迪公司,早在2005年12月申请的非接触感应式充电器专利,就使用了电磁感应技术。

磁场共振

由能量发送装置,和能量接收装置组成,当两个装置调整到相同频率,或者说在一个特定的频率上共振,它们就可以交换彼此的能量,是目前正在研究的一种技术,由麻省理工学院(MIT)物理教授Marin Soljacic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该技术点亮了两米外的一盏60瓦灯泡,并将其取名为WiTricity。该实验中使用的线圈直径达到50cm,还无法实现商用化,如果要缩小线圈尺寸,接收功率自然也会下降。

无线电波式

这是发展较为成熟的技术,类似于早期使用的矿石收音机,主要有微波发射装置和微波接收装置组成,可以捕捉到从墙壁弹回的无线电波能量,在随负载作出调整的同时保持稳定的直流电压。此种方式只需一个安装在墙身插头的发送器,以及可以安装在任何低电压产品的“蚊型”接收器。

汽车无线充电这些优势是否能够成为无线充电产业发展的有利支撑,尚未可知。目前来看,无线充电那些对价格不敏感的高端电动汽车具备一定的应用可能。

7、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可以吗

<


与电动汽车为什么不能无线充电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