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倒闭的电动汽车

倒闭的电动汽车

发布时间:2021-10-14 16:48:29

1、为什么说共享汽车倒闭并非坏事

从没有一个行业会像汽车共享领域一样如此割裂,一边是途歌、GoFun、EVCARD等老牌共享车企问题频出,一边则是吉利、戴姆勒等传统车企加速布局共享出行。

3月9日,北京蔚星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蔚星出行)正式成立,这家新公司蔚星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蔚星科技)旗下的全资子公司,而蔚星科技是吉利控股旗下的吉利科技集团与戴姆勒旗下移动服务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总部落于杭州,共计投资17亿元,双方各持股50%。据悉,该公司主推高端车型共享出行服务,其中一部分高级服务人员具备中英双语交流能力,可满足国际客户需求。

无独有偶,就在蔚星出行正式成立一周之后,东南亚共享出行巨头Gojek也获得了12亿美元的融资,以便与当地曾经火爆的Grab相抗衡。

这是近期共享出行领域为数不多的好消息,在此之前共享出行领域就经过了近乎残酷的洗礼,友友租车、中冠共享汽车、EZZY、car2go、途歌等共享汽车平台悉数停运,制造共享汽车坟场EVCARD和受疫情影响“被迫”推出优惠日租业务的GoFun也并不好过。

疫情影响雪上加霜

自2017年3月,友友用车发布停止运营公告开始,这个极大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行业,便开始蒙上了一层阴影。紧接着2017年10月,EZZY宣布解散;11月,天津"小灵狗"被曝跑路。到了2018年,麻瓜出行宣布停止服务;北汽旗下业务轻享出行宣布进行业务升级,弱化企业作为运营者的角色;不固定停车位的途歌也开始退出南京市场,一年之后,途歌创始人王利峰便登上了“老赖”的名单。

在途歌问题频出的同时,共享汽车坟场也开始逐步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红极一时的汽车共享业务迅速坠入泥潭。而在此期间,身在青岛的大道用车,也出现了押金退不出的情况;三加壹共享汽车负责人被捕,退押金迟滞;主攻合肥的小明出行,押金也无法退出。一时间,退押金难成了诸多消费者难言的苦衷。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态,主要是因为绝大多数共享出行项目都是在亏本经营。在去年10月19日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汽车产业论坛上,上汽集团的董事钟立欣就曾透露了大道出行倒闭原因。他说:“大道在关闭以前,他们每辆车每天的营收可以做到一百块钱,意味着一个月的收入是三千块钱,要支付1350元的汽油费,45%是汽油费,另外保险,摊到每个月是五百块钱,调度费每个月是584,停车费200,维护费250,累计加起来是3067块钱。这部车子每个月产生的收益是3000块钱,运营费用就要花掉3067块钱,所以运营是非常重。”

虽说以燃油车为主的共享出行企业并不多,但其并不受续航里程的影响,而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共享企业,意味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进行车辆调动和充电,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整体的运营成本。从这里说来,亏本经营是绝大多数共享出行企业的常态。

而在新冠肺炎爆发的背景下,共享出行企业变得越发艰难,首先是人流量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用户基盘变小,车子的使用频率下降;其次,对车子进行整备、消毒的成本也有所提升。换句话而言,共享出行企业需要面对更大的投入和更长时间的投入产出,这对于原本就不富裕的行业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这样的状态必将加快部分共享出行企业走向灭亡。

共享出行倒闭的积极意义

任谁都不愿看见一个极具潜力的行业,走向了失败的边缘,但现实就是如此,业内早有断言,在无人驾驶到来之前,共享汽车很难取得突破性发展,而目前的状态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这一点。

不过,在记者看来,目前共享出行领域问题频出的状态并非坏事。首先而言,倒闭产业升级,成了不少共享车企的唯一出路,这其中既包括吉利、戴姆勒在高端共享出行领域的探索,也包含诸多理论模式的创新,不管是用燃油车、新能源车,还是采用固定车位和不固定车位的方式,都已经有企业进行了探索,这将为后者提供很大的借鉴意义。

其次,对不少布局共享出行的整车企业而言,行业暂时的不明朗将促使其加强对这一领域的管控和探索,暂时降低对共享出行的布局,加大对无人驾驶领域的投入,或许将成为诸多车企最好的选择,如此一来,必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

?

再次,最为重要的是,部分共享出行企业的倒闭,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新能源市场的正向发展。从前文的叙述中也不难看出,率先倒闭的共享出行企业,以体量较小的为主,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以新能源车为主力车型的企业。

在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市场发展的背景下,电动车领域迅速涌现出了一批新兴企业,但一方面因为新兴的新能源车企整体运营能力不强,另一方面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不高,导致很大一部分电动车流向了共享出行行业,这早已成为了业内的共识。

而在共享出行行业发展不顺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销路也将产生不小的影响,这是当下新能源市场表现不佳的重要原因,也是促使新能源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的主要因素。毫无疑问,产品力差,竞争能力差的新能源车企将逐步被市场淘汰,这对于新能源市场的升级发展来讲,并不是什么坏事。

文/徐进凯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众泰电动汽车公司倒闭了车子还可以售后吗?

电动汽车一般不用去4S店,很多维修店里面都可以解决你的问题,
望采纳,谢谢

3、那个在国内被破产了N次的SONY,要造电动汽车了

SONY,在国内的评价相当两极化,粉丝信仰,索尼大法好;路人,索尼还活着?SONY不但活着还活得很滋润。

拥有一身黑科技的SONY要跨界了!这位影音娱乐界的霸主现在要跨界来做电动车,最近SONY就展出一台名为Vision S的电动概念车。

Vision S采四座设计,基本规格为4,895X1,900X1,450(长X宽X高mm),采前后双A臂气压悬吊,输出功率为200 kW x 2,最高时速可达240 km/h, 0-100 km/h为4.8秒。

这台长的有点像TELSA的电动车Vision S就是未来SONY电动车的雏形,不过无论是官方简报还是官网上的资讯其实讲的都有些笼统,仅表示他们将创造全新的驾驶体验。

不过他们也提出一些数据,证明自己不是闹着玩的。包括Vision S全车装上多达33颗的感应雷达,在软件的支持下,要推出一台具备Level 2自动驾驶的车款不是太难的事,他们将目标放在Level 4上。

的确现在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于车辆本身,而在于系统整合与镜头与雷达兼得侦测与配合。如果从这角度来看,做光学起家的SONY要打造一台高感度的镜头自然不会是多难的事。同时他们也把电玩中体感侦测的概念融入到车内。内置镜头可以侦测驾驶眼神甚至是手部位置,来判断驾驶是否疲劳,提出相对应的方案。

虽然Vision S比较像是SONY想要展示自家车用电子系统的动力,不过官网中还特别提道未来SONY的电动车将使用模组化平台,未来还会有休旅车与MPV车型的诞生。同时在安全性方面他们也做了功课,目标以取得五星安全防护。

不过SONY自知自己是搞电子的,而造车这门学问博大精深,他们也坦言自己仍在摸索造车的相关知识,因此实车究竟何时会亮相不得而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很多电瓶车品牌都倒闭了?

是的,关于新能源电池行业,近年有很大的变动,
8月初,重庆金鹿电动车有限公司被法院依法查封,并被司法拍卖!起拍价格1749.115万元。
8月19日,江苏激浪电动车停产,转产品用来抵换欠款,随后宣布倒闭。
8月21日,福建最大的品牌心艺电动车被爆收购,心艺品牌成为历史。
8月21日,无锡“春来豹”电动车被爆老板跑路,厂房设备、整车已经转移一空。
8月26日,吉祥狮老板因病与世长辞,年仅39岁。同时,吉祥狮电动车被配套商堵门要债。
所以:在这样的行业大环境下,经销商朋友一定要擦亮眼睛,谨慎选择品牌。要选择有实力去造国标车的企业!要选择有CCC认证的企业!要选择有电摩资质的企业!条条道路通罗马,经销商朋友也可以另辟蹊径,选择当前大热的共享电瓶项目加盟。小瓶你好共享电瓶,全国首家移动新能源服务平台,以电瓶的租赁共享模式替代传统销售模式,以移动换电模式替代固定充电模式,打破传统电瓶续航及充电速度的瓶颈,一经推出瞬间引爆全国市场。小瓶电瓶在全国大热,也带动了加盟商快速实现盈利。

5、李嘉诚重金打造的新能源汽车公司破产,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之路有何坎坷之处?

之前李嘉诚重金打造的新能源汽车公司破产,而最近关于新能源汽车这个话题,又被大家谈论了起来,在去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很多新能源汽车制造公司全都倒闭了,李嘉诚那也不例外,在2020年那个新能源汽车的大风口,所有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都变得比较困难,但是在如今新能源又被重新提起来,节省能源是我们一直要做的一件事情,而现在新能源重新被提起来,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之路到底应该怎么走?

我国汽车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全国很多的家庭,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辆可供人们出行的汽车,而这些汽车大多都是燃烧煤油的,不仅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同样对家庭煤油的花销也是一笔不菲的费用,所以这个时候新能源就不得不重新被提起来了,新能源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我们国家的环境,同样也能在使用方面给人更加便宜的感受。

新能源现在不被大部分人接受,是因为新能源的动力,没有普通的燃油汽车那样高,在碰到很多需要上坡的路段,使新能源汽车可能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而如果新能源汽车想要继续发展下去,克服这个困难是首先要做的第一步。

带着我国有很多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家,这些厂家在这个时候制造新能源汽车,是顶着巨大压力的,如果想要新能源汽车,不断的在我国发展,那么首先这些汽车厂家就需要国家以及政策的鼓励,国家可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鼓励这些普通大学生创业,通过这些优惠的政策,也能让很多人都重新开始,把重心放在新能源汽车这个方面。

新能源汽车如果能够在未来广泛发展的话,对我们国家也是一个有利的事情。

6、买了国家补贴地新能源车,现在公司倒闭了,没有售后服务了,怎么维权?

认倒霉吧,公司倒闭了,那就无法提供服务了。

7、又一家新能源车企破产清算,你觉得它破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汽车”)已进入破产清算阶段,目前长江汽车总部厂区里大部分员工都已离职,只有两百多位负责乘用车生产的员工还照常上班,但手上为数不多的订单完成后已没有新订单,所以这又是一家新能源车企申请破产清算,对于长江汽车破产的主要原因,我认为还是竞争太大,技术不行,没有补贴所致。

新能源汽车在近几年是频繁出现,因为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并且在车辆上面还有补贴,在刚开始力推新能源汽车的时候,很多汽车企业纷纷加入新能源汽车大军,比如比亚迪、众泰等,对于比亚迪,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国产汽车里面,比亚迪是属于第一梯队,可能燃油车优势不是很大,但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里,比亚迪可是走在整个行业的前列,基本上可以跟特斯拉抗衡,并且比亚迪大巴已经覆盖很多城市的公交,甚至走出国门,在日本、欧洲市场都有市场,而比亚迪能够发展这么好,就是凭借自身实力,毕竟比亚迪是做电池出身。反观众泰,它是靠抄袭大火的品牌,但是没有多少技术积累,在新能源领域更是如此,为了获得国家补贴,制造很多小型新能源车型,但是在补贴政策要求限制后,众泰就基本上没有动弹的资本,限制燃油车和新能源车都失败,也是在破产的边缘。

2016年长江汽车是继北汽新能源之后,第二家拿到“双资质”的车企,这算得上是长江汽车的高光时刻,因为有获得国家补贴,长江汽车四年“烧掉”51亿元,但是从结果来看,没有自身硬实力,最终只能进行破产清算,这个跟众泰新能源有些相似,就是没有造出有吸引力的产品,单纯为了补贴而出现,看看北汽新能源,基本上也是没有市场的状态。不过加速长江汽车破产,主要还是各种造车新势力的出现,因为现在汽车市场上面的新能源品牌,除了比亚迪、特斯拉,它还有蔚来、小鹏、理想等。

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那么是名副其实的第一梯队,特斯拉是美国的品牌,在中国市场已经独立创办工厂,凭借自身技术,在价格高的情况下,销量也还不错,可以说这两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它都有自身硬实力。蔚来、小鹏、理想等新能源品牌,它的自身硬实力还有待观察,但是从市值来看,它们比其他传统车企还高,所以它们是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在不需要国家补贴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好好生存,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是新能源汽车品牌,没有实力和亮点的长江汽车,它只能沦为破产的地步。

8、如果蔚来汽车倒闭,蔚来汽车的售后该去哪里呢?

蔚来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代表太火了,汽车大卖的同时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新能源汽车随着特斯拉的不断壮大完全有取代传统汽车的节奏,蔚来汽车也来到了风口。但大家要知道新能源汽车作为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行业,面临很多不确定性,任何行业都有可能因为战略失误导致破产,脑洞大开的车迷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未来汽车倒闭了,蔚来汽车的售后服务怎么办?我们该在哪儿去找售后呀。这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我思考了很久,说说我的看法,分享一下我的观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蔚来汽车如果倒闭,肯定会有公司进行资源整合,最直接的解决方案就是给新能源汽车发展相关的企业接手蔚来汽车,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非常多而且实力还比较强:比亚迪,上汽都是非常好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如果未来汽车倒闭他们可以接手公司业务,同时未来汽车的售后就可以到比亚迪或者上汽这些售后服务点进行售后维修。

蔚来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最大的问题就是充电速度慢和续航时间不是很长,不能够跑太远的长途,但作为新能源汽车,环保,经济,性价比高是他的优势,如果新能源汽车能够解决充电速度和续航问题,那么新能源汽车前途无量。

国家为了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开始大力面积的修建充电桩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提供场所,同时国家开始大力发展新能源换电池项目研究,今后新能源汽车可能像电瓶车一样直接换电池然后继续上路而不用等待充电,这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都是好的发展方向。

对于未来汽车倒闭之后售后服务这块大家不用担心,汽车市场这么大,肯定会有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售后完全会得到保证。

9、又一家新能源车企倒闭?四年间“烧毁”51亿元!

近日,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汽车”)已进入破产清算阶段,中国证券报记者实地探访长江汽车总部了解到,厂区里大部分员工都已离职,目前只有两百多位负责乘用车生产的员工还照常上班,但手上为数不多的订单完成后已没有新订单。

长江汽车前身为杭州公交客厂,成立于1954年,90年代曾因经营不善濒临破产,2013年由五龙电动车前身中聚电池注资重组,并成立了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而五龙电动车第三大股东,则是香港首富李嘉诚。

2016年,长江汽车是最早一批拿到国家发改委批文的新能源车企之一,2017年12月,在工信部公示的第302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长江汽车位居其中。

在2016年4月时,五龙电动车投资51亿元推出电动车品牌“长江EV”,一期年产量10万辆、二期年产量30万辆,杭州工厂正式开始投产。同时贵州长江、深圳长江、成都长江等子公司也相继成立。

数据显示,2015年,长江汽车与简式国际汽车设计(北京)有限公司、北京紫荆聚龙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长江乘用车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34%、33%、33%。

长江汽车面临破产

目前我们工资还是照常发的,每个月五六千块钱,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四天之后,长江汽车却在烧光51亿后,面临破产,一副好牌却打得如此之烂,除了补贴退坡、缺乏造车经验这些原因,长江汽车所出的产品不被消费者认可才是重要一点,长江汽车旗下共四款车型,即“奕阁”、“奕胜”、“益众”、“逸酷”,前三款为电动商用车,第四款为小型纯电SUV,但是“逸酷”自2016年4月官宣发布后至今仍未上市量产,其他电动商用车也分别在2019年下半年停产。

而长江汽车的员工则并未如小李这般幸运,小李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那边(长江汽车)都一年多没发工资了,就连很多高管也都一年多没拿到工资,他们应该是在等法院最终清算后的结果。”

外忧内患长江汽车不堪重负

外忧内患,让长江汽车不堪重负,昔日的高光时刻已不复存在,在长江汽车总部园区内,也只剩下“长江汽车”四个红字,市场从不缺乏新产品,要想在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没有像样的产品是很难做的,适合消费者,顺应市场规律,进而生产出性价比过硬的产品,才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重中之重。对长江汽车唏嘘的同时,也不禁感叹所有汽车制造商务实的重要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0、用户不买账真是共享汽车迅速倒闭的原因?

?谈到汽车行业的前景,“共享”经济形式往往成为各大主机厂挂在嘴边的话题,这或许是汽车行业往未来推放的重要环节之一。只不过他们并没有料到,“车市寒冬”会愈演愈烈,相比传统汽车制造业,共享汽车目前的境况是“没有最惨,只有更惨,能生存的仅仅够车辆的维护成本,一旦缺少融资,只有倒闭的份”。

与“汽车”稍微挂钩的行业都没有像共享汽车领域如此割裂严重,像是口熟能详的PANDA盼达用车、Gofan、首汽租车、驾呗、联动云、EVCARD等企业问题频出,多为融资用完了,下一波融资仅够维护成本等等;一边则是像主机厂自己运营的共享汽车出行,比如吉利的曹操出行、小鹏汽车的共享租车业务。

共享汽车是不成熟的市场产物

美国有著名的飞机坟场,每一台飞机虽然荒废在土地,但必要的时刻,每一台飞机都可以发挥充分的作用。国内没有飞机坟场,却有闹得沸沸扬扬的共享汽车坟场,去年有不少官媒报道过各大城市未开发土地上密密麻麻铺开崭新或者接近报废的“共享汽车”场面可真的壮观,足以反映出行业的窘迫性。

共享汽车曾一度风光无限,掀起过一阵投资狂潮。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2017年,共享汽车以764.59亿元的融资金额成为当年获投金额最高的领域。

2018年,投资者们依然聚焦有发展潜力的共享汽车公司进行投资,例如蚂蚁金服领投了立刻出行,大众集团和奇瑞汽车投资了GoFun出行,北汽集团和上汽集团投资了驾呗出行。

不过,不一会儿功夫不少商业大佬发现共享经济并不是那么好运营,只不过是资本主义又给投资方下套了。

不断融资期间,就已经出现了市场严重下滑的境况,不少共享汽车行业标杆品牌依次倒下,融资方都一脸懵逼。

2017年3月,友友用车宣布公司解散;同年10月,EZZY宣布公司解散;2018年5月,麻瓜出行宣布停止服务;同年6月,中冠共享汽车人去楼空;同年12月,有用户向媒体曝光:途歌拖欠押金,北京总公司已空无一人,2019年1月25日,途歌遭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冻结名下价值24.3万元财产。

途歌可是完成了六次融资的大型企业,2016年9月完成由拓璞基金投资的数百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2017年1月再获由拓璞基金投资的2500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2017年4月完成由真格基金及拓璞基金投资的4000万元A+轮融资。

2017年10月完成由SIG海纳亚洲、真格基金投资的2200万美元B轮融资;2018年1月完成由SIG海纳亚洲、真格基金、凯欣资本投资的2600万美元B+轮融资;2018年10月完成由SIG海纳亚洲、真格基金、凯欣资本投资的千万级美元B2轮融资。

2019年,宝马、奔驰等汽车巨佬集团研究发现,低端共享出行既然不行,不然自己做高端共享出行的行业领军者。

吉利·戴姆勒推出了耀出行 StarRides,宝马在成都推出自营专车出行服务 ReachNow(目前仅限成都)的同时,借国内成熟平台Evcard来提供使用宝马车辆的高端分时租赁业务。奥迪则是选择比较常见的分时租赁,推出了奥迪出行Audi on demand+不过仅限北京。

但是巨佬们发现,咱们中国用户根本用不起,没有预期营销师分析的“中国普通用户喜好体验豪车,绝对会在市场占据很大份额”。以奥迪出行的价格举例,A(A6L以下)系列与Q(Q5以下)系列价格起跳399元/天,不包含押金、燃油费等等。

行政级A8L需要1999元/天;还有特别的型号,比如S/RS高性能运动轿车,敞篷车等基本过3000元/天,R8与R8 V10PLUS则需要特殊训练后,价格高达7999元/天。试问哪种阶层的消费者能够体验?专家分析得出,高端共享汽车只是主机厂自己的游戏罢了。

低端出行失败了,高端出行无用户,共享汽车只是概念圈罢了,资本主义掌控者的新游戏,放在市场内“太屈才”,容不下。

资金管理层面问题更多

卡死共享汽车并不只是融资的问题,用户的资金管理以及运营成本也是不可估量的。

共享汽车刚出现在国内,有很大程度上是主机厂与资本家共同薅国家新能源补贴的主要意图,那时候大家并没有在乎运营成本,因为市面上的共享汽车,主要是依靠电能驱动的,而像是雷军、董明珠等其他行业的大佬,他们投资新能源汽车时,也一般是以电动汽车为主的。

第一批新能源共享汽车都市续航里程不足80公里,比如第一代奇瑞小蚂蚁,众泰E100等等,后来不少共享出行公司一起来抢粥喝,第二批共享汽车才将续航里程提高到120KM-150KM。

当年的境况是,只要稍微有点资金的资本者两眼一抹黑进市场,国补+地补贴息就完全大于运营成本,甚至大于车辆的采购成本,轻而易举就可以在短短一年里盈利。

好巧不巧,新能源补贴退坡制度来了,续航低于250KM的新能源车没有补贴了,这就很尴尬了。融资公司投出去的钱初步估算也只够运营成本,维护成本更是一大笔开资。

对于用户来说,咱们还以途歌出行举例,注册押金1000元打头,天花板都在2000元,理论上来说可以获得不错的服务。但不少不太自觉的用户私自拆掉GPS或者车内值钱的零配件,不按照规则停车等等,大量的消耗共享汽车的维护费用;用户的钱多被共享出行公司拿去做运营了,不能用的车只能报废。

运营成本具体有:新能源充电费、保险费、调度费、停车费,汽油车还有燃油费,软件工程师运营费等等。

能做到管理用户资金的公司很少,联动云可能是第一个做到,用户押金款项已确认交由第三方银行机构进行存管,押金除退还用户和扣除欠款外不得挪作他用。

共享汽车倒闭积极意义尚存

率先倒闭的共享出行企业,以体量较小的为共享汽车主,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以新能源车为主力车型的企业。

在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市场发展的背景下,电动车领域迅速涌现出了一批新兴企业,但一方面因为新兴的新能源车企整体运营能力不强,另一方面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不高,导致很大一部分电动车流向了共享出行行业,这早已成为了业内的共识。

部分共享平台陷入困境,行业巨头纷纷开辟新出路,为实现转型提升盈利能力,汽车厂商也在共享出行之路上加快了脚步。

在汽车产业整体利润正在由制造销售逐渐转向服务的前提下,丰田、大众、宝马、奔驰在内的众多汽车企业都在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纷纷布新时代共享经济市场,比如网约车月租形式。

目前生存能力不佳的公司,其运营方式有不少问题,当然用户的问题比例也不少。风险包括租车练手、不文明用车、甚至蓄意破坏车辆,而直接结果就是损坏车辆纠纷难以说明、维护车辆成本高昂、驾驶体验不佳……这直接制约了共享汽车的发展前景。

在共享出行行业发展不顺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销路也将产生不小的影响,这是当下新能源市场表现不佳的重要原因,也是促使新能源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的主要因素。

共享汽车失败可以提炼新能源市场的良性竞争,像古老技术,依靠油改电、产品力极差、竞争实力极差、用户体验极差的新能源车企是可以直接被市场淘汰的,都不用国家与消费者不认可动手。极大提高了新能源主机厂对产品的历练以及用户思维培养,往后会有更好的新能源车诞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与倒闭的电动汽车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