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长城汽车新能源汽车的挑战

长城汽车新能源汽车的挑战

发布时间:2021-10-14 20:31:49

1、给力政策频出 新能源车企如何绝地反击

相关补贴政策退坡让新能源汽车于2019下半年进入负增长状态。而突出其来的疫情,让寒冬中的车市更是雪上加霜。随着传统车企销量的大面积跳水,新能源车的销量也陷入断崖式下跌的窘境。根据中汽协数据,1-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10.5万辆和11.4万辆,同比下降60.2%和56.4%,季度销量降幅均大于行业整体水平。

日前,《关于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有关政策的公告》出台,政策称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不过有业内人士称,受补贴退坡叠加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这一政策并非新增利好,只是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渡过难关设置了“缓冲地带”。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能源车终究会面临补贴完全退坡的一天。在车市告别高增长态势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在未完全走出疫情影响的当下,随着补贴完全退坡的临近,都将加速新能源汽车市场新一轮的洗牌。不过我们也看到,部分车企正努力修炼内功,通过转型升级力求度过这次难关。

技术为王,创新为本

近期,各大车企的财报相继出炉。比亚迪2019年全年取得营业收入1277.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6.1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下降42%,净利润率仅为1.3%。不过比亚迪也表示,主要受行业及政策变化及研发费用上升影响所致。吉利汽车2019年全年营收974.01亿元,同比下降9%;净利润81.9亿元,同比下降35%。

长城汽车2019年营业总收入962.11亿元,同比下降3.04%;利润总额51.01亿元,净利润45.3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4.97亿元,同比下降13.64%。尽管如此,长城汽车仍表示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长安汽车一直以来都将每年营收的5%投入研发,下一个五年,预计研发投入将超过2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净利润下降的原因除营收减少外,研发“十年千亿”的投入加重,去年吉利控股集团研发投入超200亿元,约占销售额的6%。

尽管去年净利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下滑,但大部分车企都清醒认识到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道理。江淮汽车董事长安进在2020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创新驱动汽车产业发展转型。唯有坚持创新,开放合作,加速进化,转型升级,汽车产业才能够迎接汽车“新四化”的挑战,形成新一轮的竞争力。特别是本次突发的疫情,或将使中国车企坚定研发投入的决心。正如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所言,当世界经济运转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如何实现零部件本土化的及时调整?尤其是在核心零部件和原材料方面,必须要加大研发力度,要确保市场供应,让消费者受益。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对新能源汽车来说,续航里程、电池安全总是决定消费者选购电动车绕不过去的话题。随着轻量化技术的应用及电池领域的技术突破,未来5年间,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将得到大幅提升。电池安全方面,随着解决热失控的方案逐步完备,电池在设计、制造、验证环节受到严格的规范约束,这一问题也将逐步得到解决。以近日亮相云车展的江淮iC5为例,该车将会于近期上市,其搭载的历经14年迭代研发的蜂窝电池,已达到车规级安全标准,可消除用户对电池安全的顾虑。

此外,为满足新能源汽车用户外出充电、换电需求,车企也频繁动作助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去年7月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星星充电,联合成立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MS)。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的充电产品和一站式解决方案,提升客户充电体验。

换电方面,蔚来汽车通过旗下的NIO Power不断迭代,除了为自家产品提供换电服务外,去年还开启了对整个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补能服务。根据蔚来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3月蔚来已落地123座换电站,覆盖51个城市,换电车辆超过16000台。今年年内NIO Power还计划落地超过50座换电站,将会有更多的新能源汽车用户享受到换电站高密度覆盖带来的出行便利。

另一方面,受到疫情的影响,车内空气净化系统成为消费者购车时重点考虑的方面。为了响应消费者的这一突发需求,车企相继给出解决方案,再次为品牌赢得良好口碑。以广汽新能源为例,成功研制的“埃安过滤杀毒一体式”防病毒级健康座舱,真正具备“超N95级滤防”与“远程一键杀毒”双重保障。再以江淮iC5电动汽车为例,该车搭载的固体碱防疫系统具有强效过滤、高级氧化、清新空气等多项功效。除能360°无死角主动杀菌消毒,用户还可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一键开启新风装置,智能切换内循环,阻隔有害病菌侵害从而达到净化整车环境的作用。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资本运作可提升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率,这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操作。以小鹏汽车为例,近日,小鹏汽车其控股的肇庆小鹏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收购了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将有望解决生产资质问题。据早前公布的信息来看,小鹏汽车2017年已布局投资100亿元建设占地3000亩的“小鹏汽车智能电动汽车制造基地”。 解决生产资质问题将助力小鹏汽车在新能源电动汽车制造方面全面提速。另一方面,车企还通过混改方式探索企业改革之路。以长安新能源为例, 去年引入战略投资者,以减轻企业发展的资金压力。今年4月业绩快报显示,企业混改带来了22亿元的非经常性损益,一举助其扭亏为盈。长安新能源业务混改成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也将可能是长安新的销量增长点。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2020年合肥市重大产业项目集中(云)签约和江淮蔚来(NIO.US)EC6量产项目启动仪式举行。根据协议蔚来中国总部项目将落户合肥,江淮汽车与蔚来汽车将在原有的战略合作框架下,展开更多的深度合作,全面推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产业链的发展。

拆分业务,增加盈利点

新能源车企车企还相继拆分集团业务,通过推进子公司的独立运营和市场化,实现集团的长足发展。以比亚迪为例,今年4月初比亚迪和丰田合资的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合资公司计划于5月内正式开业。双方将致力于推动、普及电动车更环保、安全、舒适、智能的高品质技术。值得一提的是, 3月底比亚迪正式发布了“刀片电池”,获得全球汽车行业的关注。这一成果的展示,向外界释放比亚迪将加速电池外供的信号,这也是比亚迪加大供应链体系开放的重要成果。

在拆分业务中,进军网约车也成了不少新能源车企的选择。前有吉利集团的新能源网约车平台曹操出行,为新能源汽车进入网约车领域开了好头。2019年1月江淮汽车旗下移动出行品牌“和行约车”正式上线,探索从传统制造商如何向综合服务商转型,江淮汽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此外,北汽新能源也于去年携手滴滴旗下的小桔车服共同成立新能源汽车公司;一汽、东风汽车、长安汽车联合互联网巨头腾讯和阿里合资组建T3出行服务公司,通过整合多方优势资源,在智慧出行领域获得更大发展。

写在最后

4月14日,东风雷诺宣布解散退市,中国汽车行业第一个被淘汰的合资企业出现了。疫情“黑天鹅”的突袭,或许是压垮东风雷诺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疫情同样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洗牌按下来快进键。这就要求新能源车企将其在研发及其他相关前瞻业务布局的红利尽快转化落实。比亚迪近期放出“刀片电池”这一大招,相信也是想借此开启止住颓势的机遇。比亚迪副总裁何龙说,几乎能想到的所有汽车品牌,都在和我们探讨基于“刀片电池”技术的合作方案。这让新能源车企同时看到,坚持技术升级和企业转型才能真正自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新能源汽车“自燃”是绕不开的坎?长城欧拉黑猫再发自燃

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一直是车企攻克的难关,特别是“自燃”引发的安全性问题,都是新能源车企绕不开的坎。纵看新能源车企,不管是进口的特斯拉还是国企北汽新能源汽车代表,以及私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佼佼者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都或多或少出现过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当然,很多新能源车企自燃并不是车企质量和品控不行,而居多是搭载的电池不安全性,新能源汽车依靠电池获得能量,而电池却存在概率缺陷,因此,新能源汽车“自燃”是绕不开的坎。

虽然新能源汽车“自燃”是绕不开的坎,但谁家也不想成为事故的焦点,因此,一旦新能源汽车发生“自燃”事故,就会引来消费者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今天就为大家分享刚刚发生的“自燃”事故。

10月14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曝光了疑似长城欧拉黑猫(原欧拉R1)“自燃”事故视频,交通事故产生在杭州金沙湖周边,火势非常凶,目前暂未人员伤亡消息。

从视频可以看到一辆欧拉黑猫车底部多处有明火燃烧,消费人员在周边正在用水灭火,但火势比较大,特别是欧拉黑猫尾部浓烟比较大,目前事故原因不详,长城汽车方面也没有事故消息的公布。

另据悉,欧拉汽车并不是第一次“自燃”,2019年8月一辆欧拉R1在充电时也发生了“自燃”,并伴随爆炸声;2020年6月22日,一辆欧拉iQ在保定市瑞兴路国家电网充电站“自燃”冒烟。

同时,欧拉汽车作为长城汽车的新能源子品牌,在国内市场的销量非常不错。在过去的三个月7月份、8月份、9月份销量分别为3064辆、4794辆、6619辆,销量在逐月递增,其中销量的主要车型为欧拉R1(黑猫)。

写在最后,“自燃”既是新能源汽车绕不开的坎,这就需要新能源车企更加重视车辆的安全性,把不确定因素降低到最低。长城汽车欧拉黑猫既发生了“自燃”事故,就要尽快行动起来,找出“自燃”事故原因,防患于未然才是真安全,期待长城汽车方面的事故报告,消除消费者的用车顾虑,还媒体一个事故真相。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汽车大观|再推新能源高端品牌,长城汽车胜算几何?

作者 | 凌云

来源 | 汽车大观

传统车企在智能高端新能源领域新一轮攻势的开启,已成事实。

继东风、上汽、长安之后,长城汽车也将推出全新高端新能源独立品牌。

日前,有业内媒体报道称,长城汽车正在筹备推出全新、主打智能新能源的高端品牌,项目内部代号为“SL”,新品牌或将推出纯电动和增程式电动车型,售价将高于长城汽车现有产品。

?对此,长城汽车方面也做出了“大潮将至,我辈当躬身入局”的回应,算是间接确认了长城汽车推出高端化新能源汽车品牌的真实性。而且,另据长城汽车内部人士透露,SL项目高端新能源品牌在技术、营销等方面,都将与欧拉品牌有所区分。

12月11日,业内媒体再次曝出消息,长城汽车“SL”项目定名为“沙龙智行”(以下简称SL项目),并已成立上海沙龙智行实业有限公司,完成工商注册,法人代表由长城汽车数字化执行官李鹏担任。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沙龙智行实业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新增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汽车新车销售;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新能源汽车生产测试设备销售;电气设备销售;新能源原动设备销售;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不含危险废物经营);充电桩销售等业务。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上海沙龙智行实业有限公司前身为上海哈弗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本150万元。而在12月9日、12月10日,上海哈弗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监事成员、经营范围、名称、住所、一般经营项目等均发生变更,前法人代表胡树杰退出,由李鹏接任。

另据股权穿透图显示,沙龙智行公司的疑似实际控制人为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持股比例为34.75%。

与此同时,从国家商标局公示的信息来看,长城汽车近期还注册了“灵魂”、“长城灵魂”,“移动的灵魂”等商标,其英文SOUL也与SL比较契合,或许SL项目下的新品牌将被命名为“灵魂”。

顺势而为

据业内媒体报道,SL项目将覆盖SUV和轿车两大领域的高端电动车市场,并将对标蔚来、岚图等品牌。产能方面,或将采用长城汽车工厂代工生产,首款车型应是对标蔚来ES8的高端电动SUV。

在已有高端品牌WEY、自主纯电动品牌欧拉以及与宝马合资的新能源品牌光束汽车的情况下,长城汽车为何还要推出SL项目?

招银国际研究部白毅阳表示,长城汽车近几年技术积累较为充分,旗下公司在三电技术等领域已具备一定的技术储备,打造高端独立电动车品牌是顺势而为。

不过,也有业内声音认为,当前长城汽车在电动化方面,只有欧拉品牌以及与宝马合资的光束汽车。总体来看,专注小型电动车的欧拉品牌虽然销量表现不错,但不能完全满足长城汽车对品牌高端化的需求。而光束汽车项目受疫情影响推进缓慢,且品牌也不完全属于长城。因此,SL项目的推出既是顺其自然,也是长城汽车为进一步提升品牌力、抢占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而必须要迈出的一步。

除此之外,传统车企不约而同向智能高端新能源领域的发力,或许是长城汽车“着急”落地SL项目的又一原因。

截至目前,一直在尝试迈向高端的长城汽车,在高端电动车市场的布局一直处于空白状态,而该市场恰恰是自主品牌竞争的下一个焦点。

尤其是随着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在高端电动车市场不断加强“攻击力”,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不断加快电气化步伐的背景下,如何快速切入高端电动化市场,并取得一席之地,是众多寻求高端化的自主品牌必须回答的问题。

对此,北汽推出了ARCFOX,该品牌首款车型ARCFOX αT已于9月在北京车展上启动预售,10月24日正式上市。

东风推出了岚图品牌。目前,岚图首款车型FREE已经预生产下线,新车定位为零焦虑中大型智能电动SUV,将于12月18日全球首发,2021年第三季度上市交付。

上汽则推出了“智己汽车”,该项目由上汽集团、浦东新区和阿里巴巴集团三方联合打造,宣称是百亿级“巨无霸”项目,已于11月26日正式启动。据悉,最快明年1月将在上海、伦敦、北美CES三地同步发布,并亮相包括轿车和SUV的2款车型。

另外长安、吉利等也在积极布局高端电动市场。其中,长安已于11月中旬宣布携手华为、宁德时代打造一个全新的高端智能汽车品牌,据悉目前首款产品已经完成了前期研发工作,即将进入量产阶段。而吉利领克方面日前也宣布,旗下首款纯电量产车型ZERO将于明年上市,主攻高端新能源市场。

风口之下,长城汽车选择推出独立的高端智能电动品牌,也在情理之中。

胜算几何?

作为长城汽车在品牌高端化上的又一次新尝试,SL项目虽然实力不容小觑,但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一方面,当前国内市场造车新势力数量庞大,不仅有特斯拉、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在不断“攻城略地”,而且以蔚来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也已经逐步站稳脚跟。

仅以造车新势力为例。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1月,蔚来累计销售新车36721辆,同比大增111.1%,其中11份交付新车5219辆,同比增长109.3%,连续四个月创品牌单月交付量新高。而小鹏汽车11月也交出了4224辆的成绩单,前11个月销量更是突破2万辆。在这种情况下,长城高端电动品牌无疑将面临“入局即生死战”的局面。

另一方面,相比众多已经开始行动的传统车企,SL项目似乎已经不具先发优势,而且与上汽智己、长安+华为+宁德时代等项目相比,仅背靠长城汽车一棵大树的SL项目,也显得有些势单力薄。

不过,长城SL项目优势也颇为明显。

据路透社报道,长城SL项目立项虽不过两三个月时间,但想法和技术储备已经在内部孵化了数年。同时,有消息称项目成立后,长城汽车不仅将会分派技术人员对其提供支持,首款车型也将应用长城蜂巢电池的最新技术,续航里程或将达到800-1000公里。

此外,在品牌高端化方面,WEY品牌的推出让长城汽车积累了一定经验,而坦克300的推出也让长城有望在豪华越野SUV市场取得新的突破。因此,在SL项目上,或将有不少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在纯电动汽车领域,无论是欧拉品牌,还是独立的蜂巢能源,都已为长城汽车打造高端纯电动车打下了坚实基础。尤其是蜂巢能源推出的无钴电池,将赋予全新品牌车型长续航及高安全性等优势,这无疑也将增强新品牌的竞争力。

而智能化或许是SL项目的又一杀手锏。目前,SL项目的具体出资比例虽为曝出,但从仙豆智能的加入看,该项目或将在智能化方面有较为深度的布局。资料显示,仙豆智能是一家专注出行场景的科技公司,业务内容包括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服务等,其与腾讯合作开发的Fun-life智能网联系统已广泛搭载在哈弗F5、F7、WEY VV7等长城车型之上。

但是,“长城汽车的全新高端电动车品牌是否能够成功,关键还在于其是否有独特的卖点。”易车研究院分析师周丽君表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长城汽车新能源怎么样

不管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所在,就从优点和缺点逐一的去分析他。
新能源汽车的缺点有
1、充电难、充电慢
因为现在新能源汽车暂未普及,因此很多城市或地区都缺少供新能源汽车充电的充电桩,所以给汽车充电不太方便。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车动力装置系统并不是很成熟,充电比较慢,一般需要数小时,这就不太方便。
2、续航里程较短。对于采用电力的新能源汽车来说,汽车电池的蓄电量有限,所以汽车持续行驶的里程也会受限,一般不能进行较长距离的行驶。
3、售后服务还不成熟
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行业的“新星”,各方面都还在摸索、改善中,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售后维修,尚没有很多熟练的维修人员,不能及时维修,这就给车主带来很大不便。
新能源汽车的优点有
1、新能源汽车环保
新能源汽车采用的主要是非燃油动力装置,不需要燃烧汽油、柴油等,而是采用清洁能源,比如:电力、太阳能、氢气等。这样,就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2、新能源汽车不用限号出行
因为环境污染严重,为了减轻环境压力,很多城市都采用汽车限号的方式,限制私家车的出行。但是,新能源汽车几乎是零污染、零排放,所以也就不在限号范围内,更方便出行。
3、效率高。
一般新能源汽车采用新技术,新结构,使它的效率更高。

5、长城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中有哪些优势?

多线发展这个词语,如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已经不会再感到陌生,很多企业为了保持住自身长足的发展力,都采用了这个策略,在国内的汽车行业之中,也是如此,除了奇瑞与吉利之外,长城汽车也始终在奉行着这个策略,很多朋友都非常好奇长城方面的发展现状与成果

下面就为大家来说说,长城汽车在这些年中,究竟都取得了哪些引人瞩目的出色成绩,大家可能也都清楚,在长城汽车旗下有着不少的子品牌,这些子品牌的存在,除了起到丰富产品线的作用之外,也让长城汽车的市场口碑与整体知名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尤其是哈弗品牌,这几年在国内的SUV市场中,整体销量成绩不断的在取得着突破,旗下目前已有多款实力车型,其市场地位可以算得上是非常的稳固,在整个汽车行业都不景气的情况下,H6与F7等车型,也依旧保持着销量上的增长,除了油耗略高之外,很少会有消费者对于哈弗的SUV车型感到不满,而整体油耗较大的等问题,如今也已得到了很好的优化,预计在未来的市场中,哈弗品牌的车型,还将在市场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皮卡业务在长城汽车旗下,一直都没能拥有着太大的曝光度,但这并不代表着皮卡业务,就一直都没有在发展,随着长城炮车型的问世,人们也是看到了长城汽车在这方面中的巨大实力,因为其上市时间还比较短,以及铺货量并不多等因素,所以我们目前还无法知道其实际的销量成绩,到底处在一个怎样的水平,不过就目前的市场热度,以及消费者口碑来看,这款车型的未来,还是非常的光明。

在高端汽车市场中,长城方面拥有着WEY品牌,这个品牌在刚上市时,曾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整体销量也曾因此而出现过一段低潮期,之后随着WEY品牌自身不断的优化与改进,才使得其旗下的车型,重新收获了消费者的认可,如今在国内市场中,WEY品牌产品的销量,已经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长,从相关的趋势来看,这种增长的速度应该还能够继续,只要WEY品牌自身不去犯一些没必要的错误,就没有几个对手能够阻挡住他前进的脚步。

在新能源市场中,长城汽车也及时的推出了自己旗下的一个子品牌,名为欧拉,这个品牌旗下目前的车型数量还很少,只有两款,主打家用市场,虽然车型数量较少,但其自身的销量成绩,却不逊色于任何的竞争对手,欧拉品牌在前十一个月中的销量总和,达到了36212台,可以说是已经在市场中稳稳的生存了下来,在之后的发展阶段中,只要欧拉品牌能够继续对研发方面保持重视,那么他未来的路就一定不会走的太艰难。

但长城自身的发展之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比如长城汽车在轿车领域中,一直都没有太大的存在感,我们在大街中,基本上也看不到长城的轿车车型,在此情况之下,长城方面依然没有放弃在这方面中的努力,这个领域算得上是长城汽车的一大弱项,也是他今后需要去重点发展的一个领域,当然,也有消息说长城目前依旧再研发轿车系列,何时问世,或许也只是在等一个时机而已,一起期待吧

6、展望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还将面对哪些挑战?

2019年的最后几天,汽车圈在广州车展之后的短暂沉寂被蔚来的NIO DAY打破,给风声鹤唳的2019年画上了一个还算圆满的句号。

虽然没有亲临现场,但看完直播之后,我还是在朋友圈发表了几句感想,表达了对蔚来近一年来进步的欣喜和对蔚来的未来的期待。

2020年也已经来到,在这一个辞旧迎新,继往开来的节点,我想借着蔚来汽车的话题来展开,顺便分享一些我近期的想法和思考。

■ 做一个高端汽车品牌的意义远超大多数人的想象

我在朋友圈说:“蔚来品牌的成功有一点意义很重大:如果没有蔚来,中国品牌根本就没有一个能跟特斯拉(或者其他豪华品牌)正面竞争的,蔚来保留住了这点希望。”

中国汽车行业历经半个多世纪时间,干了几件事情——建立自己的汽车工业、掌握主流的汽车生产制造技术、创立自己的民族品牌、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汽车市场。

毫无疑问,非常伟大。

但也有几个问题,第一是没有创立一个真正的全球品牌,第二是没有一个自己的豪华品牌,当然,就更加没有一个全球性的豪华品牌了。唯一值得骄傲的就是中国拥有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感谢人口红利带给我们的好运气。

无论是全球品牌还是豪华品牌,都涉及到汽车文化的输出。中国汽车产业在之前的整个阶段中,只顾得上埋头练基本功,先保证能够跟上国际大厂的步伐不要掉队太厉害,再依托政策保护扎根本土市场守住阵地就是最大的成功,几乎没有输出什么文化,也就谈不上全球化,也不可能有豪华品牌诞生。

中国品牌以前不能对外输出影响力,是因为底子薄,内功弱,攘外必先安内,因此力有不逮。反观来自美国的特斯拉,基础雄厚,没有后顾之忧,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席卷全球。

但是在现阶段,情况有所不同了。

首先,中国企业现在在汽车的基础研发制造上已经成熟化和流程化了,简单的说,你只要有钱就保证能造出车来(当然不一定能造出好车);

其次,中国企业现在有钱了,可以在品牌建设上投入更多的资金。

这就是蔚来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造出车,并且能够在品牌建设上投入大量真金白银的原因。

但并不是说砸了钱,就能做成高端的品牌,蔚来还用了心,最重要的是找对了方法。

吉利成立了20年,做出高端品牌了吗?没有。所以它花钱买了沃尔沃,买了路特斯。

比亚迪成立22年,至今没有做出高端品牌。王朝系列?还差得远。

老牌的国企更不用说了,一汽、上汽、东风、长安,都没有成功的高端品牌。

红旗算吗?至少市场和消费者并没有认可。(但个人觉得具有一定潜力)

所以,蔚来能有现在的品牌认可度,只用2年就把售价40万元以上的车型做到年销量2万辆,真的是太不容易了。(蔚来在Q3财报中预计,2019全年总交付量将超过20 300辆车。)

品牌向上是多少品牌砸钱无数却求之而不得的,蔚来在短时间内就做到了,品牌的溢价完全可以弥补它账面上的亏损。

蔚来的品牌力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消费者的认可,这一点从销量上反映了出来。大家不妨跟林肯、雷克萨斯等品牌对比一下,看看它们是什么时候在中国市场做到年销量2万辆的;

第二是投资人的认可,这一点从股价上反映了出来。12月28日NIO DAY当天,蔚来的股价是2.42美元,12月30日收盘,蔚来股价暴涨53.72%,收盘价为3.72美元。

2019年这么成功,居然有人觉得李斌是2019年最惨的人?

在打造高端/豪华品牌上,蔚来做到了,下一步就是要对外输出影响力,成为一个全球品牌,这一步可能是一个漫长的阶段,所有人都需要耐心等待。

再强调一下做出一个高端品牌的意义。

中国汽车产业多年来一直希望“弯道超车”,新能源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外资品牌正在猛烈追赶,技术的壁垒很快就会消除。如果品牌力上没有突破,很快新能源汽车的品牌格局又会回到燃油车时代的类似状况,多年来的努力就白费了。

不信你看保时捷,Taycan卖一百多万人民币,贵不贵?发布之后订单分分钟超3万,这就是品牌的魅力。

所以,蔚来保留住了弯道超车的希望,意义很重大。

无论如何,这样的品牌,一定要悉心呵护,而不要无情打压。

■ 主机厂造车“不存在技术门槛”

这是我个人的观点,也是跟业内人士(研发制造领域)探讨之后的想法。

主机厂干的活,重点在于整合和匹配。一辆汽车上万个零部件,主机厂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核心技术,做好三大件——车身、底盘、动力总成(发动机或三电系统),四大工艺——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管理好供应链,一辆车就能下线了。(当然实际上比这复杂得多)

这些都是砸钱就能办到的,并非我信口开河,从业者也如是说。砸钱能办到的事,就没有技术门槛。要不然中国怎么能有好几百家汽车主机厂?

造车,资金门槛更难跨越。有钱就是神,没钱就是最惨的人。

什么叫技术门槛?比如,芯片;比如,发射火箭;比如,顶级的人工智能……这些全球只有个位数企业才能干的事,才叫有技术门槛。

当然,主机厂造车没有技术门槛,不等于汽车制造本身没有技术门槛。

但,汽车制造的技术门槛,大多在供应商手中。比如,博世,大陆,ZF、麦格纳、法雷奥……这些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BBA很多所谓的核心技术,其实都是联合开发,只不过因为BBA的品牌力强、销量大,所以能站在主导地位,而大多数中国品牌需要花大价钱跟这些供应商合作,还没什么话语权。

越是在宣传的时候打出“与全球顶级供应商合作”旗号,并且列出长长一串品牌清单的品牌,越没有真正的核心技术。你看BBA会在介绍自己产品的时候,疯狂宣传其供应商是谁吗?

正因为话语权在供应商手里,汽车在技术方面的“同质化”会越来越严重。就国内市场来说,宁德时代、华为、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科大讯飞……它们可以跟所有汽车品牌进行合作,表面上当然也能订制开发,但是骨子里都是差不多的东西。

所以,如何在“同质化”的基础上做出差异化,才是成功的关键。

■ 中国品牌的成功之路到底在何方?

那么话又说回来了,虽然造车“没有技术门槛”,但需不需要技术创新呢?很显然,是需要的。

可惜,目前我认为还没有一家中国汽车品牌是靠技术创新驱动的。

即便蔚来在品牌上做到了一定高度,但是在技术层面,其实也并没有太多技术创新。100 kWh大电池也好,自动驾驶辅助也好,换电模式也好,要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突破,要么只是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

某些品牌所谓的核心技术,也并非独步天下、舍我其谁的独门绝技,其实大家都有,只不过实现方法、实现效率、合作供应商等有所不同而已。

技术创新会非常困难,有可能有突破的几个方向,包括高级别自动驾驶辅助、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等等,但是可以想象,这些技术的突破,都不太可能是某个主机厂单枪匹马搞出来的,一旦突破,都是全行业级别的应用,所以技术的同质化依旧会贯穿始终。

对于中国来说,有强大的政府支持,能够在基础建设方面投入更多,因此更适合在“车路协同”方面进行突破,这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优势。确实有一些企业已经在这方面进行努力了,期待不久的将来能够看到令人欣喜的成果。

我倒是觉得,短期来看,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路径可能会跟手机比较接近,智能手机在硬件上基本已经同质化了,但是在软件层面还有很大的差异化空间。不同手机品牌各有特色,主要还是软件生态上的不同。

从智能手机的发展史来看,智能机取代功能机不是靠续航更长,也不是靠价格更低获胜,续航短价格高的智能手机能够胜出,关键在于颠覆性的用户体验。

汽车在硬件标准化的基础上,一方面可以依托于车联网,追求软件生态的创新和智能座舱的个性化;另一方面,在服务模式上也可以继续探索,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在肉眼可见的未来,服务将会超越产品本身,成为用户选择产品的核心理由。

财大气粗的企业,比如大众这样的,更能投入巨资进行车型底层架构的重构。MEB平台全面拥抱纯电,新车上将搭载vw.OS车辆操作系统构建大众的全新软件生态,大众还信誓旦旦宣称将在2025年全球范围内量产100万辆MEB平台纯电动车型。

在第一电动网的GNEV10大会上,盈渊产投基金CEO林文海表示:“智能电动车有没有前途,看全球的巨头在做什么就知道了。”再看看中国政府和全球多国的政策倾向,结论一目了然。

看不清楚未来也没关系,趋势已不可逆,跟进就是。

■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前进过程依然危机四伏

由于补贴退坡影响,2019年虽然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比较萎靡,但是不乏亮点。

除了蔚来ES6的热销之外,广汽新能源Aion S也实现了大卖,甚至还反哺广汽丰田出了一款iA5。比亚迪唐也反向输出给奔驰,推出了全新的腾势X。中国品牌在新能源方面的耕耘获得了不错的回报。

但危机依然存在。

2019年,别克、福特、现代、本田、雷诺、雷克萨斯、奥迪等外资品牌纯电动车陆续在中国上市,本土品牌一枝独秀的局面开始受到冲击。

2019年,宝马530Le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在中国市场火爆畅销。

2019年,上汽大众MEB工厂落成,2020年将投产大众I.D系列首款车型。

2019年,“特斯拉速度”初见成效,中国工厂开启首批员工车主交付。

2019年,特斯拉全球新能源车销量首次超越比亚迪,成为全球第一。

2019年,暗流涌动,群雄并起;2020年,中国品牌能否继续领跑?

■ 汽车“新四化”最终会何去何从?

2020年已经来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汽车正快速经历着“新四化”的进程,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

尽管很多机构预测,2020年中国汽车产业包括新能源汽车还会经历一个低谷期,但我相信低谷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2020年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绝不会成为最惨的那一个。

以《银河系漫游指南》闻名于世的英国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有一个著名的“科技三定律”:

1. 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

2. 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

3. 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

汽车“新四化”似乎现在就是一种处于某个奇怪阶段的科技分支,既存在很多争议和质疑,也有很多人坚定地看好它的未来。

那么,请问聪明的你,你认为新能源汽车现在正在经历的技术变革会是以上哪一种情况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百公里耗油仅为5L,长城DHT混动可以成功挑战两田吗?

百公里耗油仅为5L,长城DHT混动可以成功挑战两田吗?

车辆业务布局的节奏正在加速。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道路于今年10月发布,明确表示,到2035年,传统的燃料卡车转化为混合,中国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占50%。面对巨大的混合市场,由丰田迅速代表的日本球员,本田I-MMD已经抓住了领导者,在混合领域存在绝对的优势。例如,混合技术丰田的品种是从丰田,伊马岛,伊马岛列出的,1997年,丰田的混合动力车模型已达到1500万台。

Okatka 10岁的Toyota I-MMD还依靠良好的驾驶经验和燃料消耗,以及较低的价格优势,以及丰田在混合市场中使用混合市场。面对日本领先,国内汽车有沉闷。在今年7月份柠檬,坦克和咖啡的三大技术平台之后,长城汽车终于带来了技术杀死——柠檬混合DHT。长城车正式发出新的混合技术DHT在长城汽车保定中央中心。 “柠檬混合DHT”是一种高度集成,高效率,多模油混合系统,采用双电机混合技术实现全速域,高性能和高性能平衡。面对混合行业的日本前辈,这是一个展示将利用优势,占长城汽车在这款汽车企业混合布局的战斗中吗?

“柠檬混合DHT”是一款高效杂交系统的混合系统,该系统已于3年内独立开发,其中发动机,电机和控制系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从技术水平来看,它可以总结为“1-2-3”,即一套DHT高集成度油电动混合系统,两个电源架构,三组电力组件。混合系统是指“柠檬混合DHT”采用双电机混合拓扑,具有各种工作模式,如纯电力,混合,系列,能量回收,并可通过控制系统智能切换使汽车能够。不同的旅行场景与最有效的驾驶条件一起运行。也就是说,所谓的“症状药物”,根据不同的道路状况和需求选择响应模式,从而实现理想的效率。

两种功率架构是指基于双电机混合拓扑的不同消费者需求的面对,推导出HEV/PHEV的两个电源架构。与HEV版本相比,PHEV不仅具有绿色福利,而且还有助于汽车企业的双积分。根据官方给出的数据,在柠檬混合中发射的PHEV系列将达到45kWh,纯电池寿命将达到200公里。该系列型号仍然是一个唯一一个配备DC高成本插头的自主品牌中的唯一一个,0-80%的充电时间仅为30分钟。

8、抢滩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长城汽车:大潮将至当躬身入局

用民生视角报道汽车资讯 / 汽车民生网12月10日报道——

针对“长城汽车或将推出一个全新的高端化品牌,主打高端智能新能源”的微博爆料,长城汽车副总裁傅小康以“大潮将至,我辈当躬身入局”,直接确认了该消息。

外媒同时报道称,长城汽车计划成立新的智能电动汽车独立品牌,内部将其命名为“SL项目”。国内媒体解读为,该品牌将直接对标蔚来、理想、岚图等造车新势力。

12月9日,仙豆智能创始人、长城汽车数字化执行官李鹏在北京出席活动上表示,“智能汽车带来的未来所有商业模式的竞争,本质是对用户时间的争夺。”

业内人士认为,基于以上认识,长城汽车此时确认造高端新能源汽车的消息,既是对自身的督促,以提高新品牌运作的效率,同时也是向市场宣示,长城汽车抢滩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绝不会落下,更不会落后,“大潮将至”的此时介入,显得更合时宜。

纵观国内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它们大多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一众造车新势力,比如蔚来、理想、威马等,也都是近几年成立的新品牌,且都没有造车和运营经验,根基也不深,即使现在取得了一定的销量,只不过是赶上了国家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这个风口,加上政策的倾斜,新能源汽车有一定销量是正常的。但是,无论是传统汽车制造业,还是新能源造车,都将面临综合实力的考验,包括资金、技术、人才、渠道、经验等,在这方面,有着深厚积累的长城汽车无疑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12月7日,长城汽车发布2020年11月销量数据。

11月,长城汽车销售新车145,240辆,同比增长26%,环比增长7%。1-11月,长城汽车累计销量961,489辆。其中,哈弗品牌11月销量破10万辆,达101,812辆,同比增长22%,环比增长4%。长城皮卡11月销售22,610辆,连续7个月销量突破2万辆,市占率近50%,皮卡市场每卖出2台皮卡,就有1台是长城。1-11月,长城皮卡累计销售203,365辆,同比增长53%。

此外,WEY品牌和欧拉品牌11月销量分别为9122辆和11592辆,其中欧拉R1以9463辆的成绩,获得了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第3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长城汽车:带着“智能”盾牌,杀入高端新能源战局

造车新势力又收到了一份来自传统车企的“战书”,这次落款者是长城。

12月10日,据路透社报道,长城汽车计划成立新的智能电动汽车独立品牌,内部将其命名为“SL项目”,该品牌定价将高于现有车型。

对此,长城汽车副总裁傅小康回应称:“大潮将至,我辈当躬身入局!” 侧面验证了消息的真实性。

今日,根据最新消息透露,长城汽车SL项目定名“沙龙智行”?已完成工商注册。据悉,该项目将覆盖SUV和轿车两大领域的高端电动车市场,并将对标蔚来、岚图等品牌。在产能方面,未来将采用长城汽车工厂代工生产,首款车型应是高端电动SUV,或将对标蔚来ES8。

 

 

长城汽车,终于也坐不住了。

在短短不到5个月的时间,新能源赛道上的选手陆续登场,且都瞄准了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

7月,东风集团正式发布了旗下全新高端新能源品牌“岚图”,并通过科创板上市融资开展研发。

11月14日,长安汽车在品牌日上宣布,正式与华为、宁德时代共同打造一个全新的高端智能汽车品牌,目前联合打造的首款产品,即将进入量产阶段。

11月16日,上汽集团、阿里巴巴和浦东新区共同宣布三方投资的高端智能纯电汽车项目命名为“智己汽车”。

而对于向来有着强烈忧患意识的长城汽车,此时入局业内并不感意外。

 

 

今年7月,长城汽车而立之年,其董事长魏建军向外界抛出了“长城汽车挺得过明年吗?”的生死思辨,揭示长城汽车突围路上所面临的局势与挑战,并勾勒出全新的发展宏图,开启长城汽车全方位变革。

而此次亮相的“SL项目”,或正是其变革棋局中的重要一子。

众所周知,在如今的汽车市场,高端化和新能源是每家车企都虎视眈眈,不容有失的“主战场”。

目前,长城汽车旗下有哈弗、长城皮卡、欧拉,加上3年前推出的豪华品牌WEY四大品牌。

虽说,WEY的高端化在行业内颇有名气,但依旧举步维艰。

扉旅汽车查阅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月,WEY品牌销量同比下滑12.71%至9122辆;今年1-11月累计销量68469辆,同比下滑24.47%,在长城汽车四大品牌中降幅最高。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如今WEY品牌累计销量超40万辆,但销量主力为VV5、 VV6等价格集中在15万元左右的车型,始终没有突破20万元的天花板,其豪华定位实属牵强。

 

 

而在新能源领域,长城汽车也未激起大的浪花。

如今,长城汽车旗下新能源品牌有欧拉和光束汽车。虽然专注小型电动车的欧拉品牌市场销量表现不错,但纵观欧拉品牌4款车型的价格区间,欧拉黑猫和白猫的起售价分别为5.78万元、5.68万元,顶配价格最高的欧拉好猫也仅为14.39万元。显然,对长城汽车的品牌提升作用有限。

而光束汽车的工厂在今年刚刚开建,到2022年才能建成,且品牌也不属于长城自己。

随着品牌提升以及抢占新能源市场份额的需要,推出高端电动化品牌是长城汽车不得不走的路。正如路透社报道,长城的SL项目立项虽不过两三个月时间,但想法和技术储备已经在内部孵化了数年。

 

 

但有想法和上战场是两码事。

事实上,不管是国产化的特斯拉、新势力选手的前三强蔚来、理想和小鹏,还是传统车企东风岚图、北汽极狐等都早已进入高端化新能源的赛道,后来者长城汽车想要突围,必须有其杀手锏。

“当下所谓的智能汽车没有改变制造的底层逻辑——将汽车变得更加智能,未来应该是在智能上长出一个智能空间,这才是智能汽车。”

近日,长城汽车数字化执行官李鹏的一段公开发言,算是揭露了长城汽车高端新能源的发展方向:不是一味地追求新能源,而是将智能放在了最重要的地方。

“大家现在只是跑完了资格赛。智能汽车的决赛帷幕才刚刚拉开。大潮将至,我辈当躬身入局。”

这是长城汽车对于未来的期许,也是一个传统车企向新能源以及智能变革浪潮下的战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与长城汽车新能源汽车的挑战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