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活动承接

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活动承接

发布时间:2021-10-16 20:52:29

1、2021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暨展览会在京隆重开幕!

作为汽车行业年度重要盛会,“2021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WICV 2021)暨中国国际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展览会”(以下简称“WICV 2021”或“展会”)于2021年9月25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隆重开幕。2021年大会在线下举办实体展会的同时,将继续推出“云端看车”线上展览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造全天候的展览模式。其中线下实体展会为期四天,展览规模达5万平方米,吸引了180余家企业参展,展车超过150余辆,预计观众总人数在8万人次。线上展会为期30天,实现24小时全天候内容输出,多维度地展现参展展品,采用语音、文字和视频等多样的方式沟通,实时互动。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等领导一行参观展会)

WICV 2021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行业分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共同承办,北京中汽四方会展有限公司担任展览执行单位。

经过三年培育,WICV展会已成为我国推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管理部门联动、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展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权威载体,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盛会。本届大会采用新的主题,以“引新荟智 绿创未来”为主题,旨在打造全球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内最具权威性、最具前瞻性、最具影响力和最具产业特色的世界级平台,持续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全面开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征程。

 

(开展首日)

    

展区设计重装升级 展商覆盖全产业链

智能网联汽车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离不开车、路、网、云、图、人的协同创新发展。在展区设计上,今年展会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依托全产业链,涵盖感知、算法、通讯、执行和终端等环节,配合大会论坛“产业再造”篇、“融合应用”篇、“和合共生”篇,同步设立“车路协同”、“产数融合”、“未来生态”3个篇章,规划10大室内外专业展区:“聪明的车”、“智慧的路”、“灵活的网”、“智能的芯”、“强大的云”、“精准的地图”、“清洁的动力”、“面向未来的协同创新”、“未来出行”(自动驾驶演示体验区),以及“车与生活”互动体验区,展会以车路网云图协同创新为主线,对智能网联汽车全产业链进行梳理和全面展示。

(本届参展企业亮点颇多)

本届展会参展商涵盖国内外主流汽车企业、关键零部件企业,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人工智能、智能交通、微电子、新能源和新材料相关企业和机构,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供应商。展会吸引了上汽集团、岚图汽车、广汽埃安、长安汽车、北京现代、特斯拉、一汽丰田、华晨宝马、上汽通用、东风本田、吉利汽车、奇瑞新能源、理想汽车、哪吒汽车、江汽集团、宇通客车、福田汽车、一汽解放、上汽红岩等整车企业携最新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新车型亮相,人气火爆。一大批汽车产业链及上下游相关公司纷纷参展,百度、美团、毫末智行、AutoX安途、奥动新能源、四维图新、中国电信、卧龙电气、中科巨擎、驭势科技、浙江卡韦德、天皓净化、迪文科技、优控智行、磐优科技、万集科技、蘑菇车联、能链、星云互联、容联易通、四维纵横、美行科技、国能赢创、云驰未来、大唐高鸿、北云科技、嬴彻科技、未感科技、英睿技术、喜马拉雅、世博电控、智加科技、中汽院、中关村包河园、国科思博智车、先导苏州、江苏都万、东土科技、新石器、星河亮点、智行者、矩阵科技、上海芯钛科技、挚途科技、满电出行、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普田物流、一拖集团等公司,以及顺义高精尖产业招商专区、苏州市相城区产业对接会专区等展台,亮点颇多,星光熠熠。

(本届参展企业亮点颇多,星光熠熠)

值得一提的是,顺义作为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永久举办地,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积极布局,提供全面服务保障工作。本次大会顺义区携北京现代、北京奔驰、北汽集团(新能源)、理想汽车、蘑菇车联、万集科技、美团、星云互联、能链、四维图新等10家企业积极参展,以及顺义主题招商展区精彩亮相。未来,顺义区将围绕国家“新基建”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全力打造以5G通讯为核心,带动芯片、智能硬件、云计算、高精度地图等产业链集聚,积极布局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项目,形成“车、路、云、网、图”于一体的智能网联协同生态,全力打造北京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研发生产基地、全国新能源智能汽车创新技术策源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智能汽车创新与应用中心。

(顺义高精尖产业招商专区)

         

智能驾驶阵容再升级,演示体验和测试赛多元化场景展示效果佳

大会同期举办的“智联未来——自动驾驶演示体验”活动,经过三年积淀,今年进一步创新,正式升级为全国智能驾驶测试赛。作为2021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的重要配套活动,今年测试赛自5月启动以来,已经在南京、成都、北京举办了分赛区,共计吸引了89支参赛队伍参与,涵盖汽车企业、科创公司、高校、科研机构及个人车主,比赛车型除了无人驾驶的研发车型外,还基本囊括了市面上能看到的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哪吒等全部智能网联汽车量产车型。9月25日举办补位赛,由于企业报名比较踊跃,大赛为没来及参加前三个分赛区的部分企业开放了补位名额。9月26-28日将举办总决赛,9月28日在大会闭馆仪式上颁奖。这四天将有40多支参加补位赛和总决赛的队伍进行11个测试项目的比拼,涵盖盲区行人穿行避让、连续障碍物识别及响应、红绿灯识别、自动紧急制动、对向车道占道会车、左转车辆冲突通行等内容。

(首届全国智能驾驶测试赛(总决赛)发车仪式和比赛现场)

除了全国智能驾驶测试赛,“未来出行展示专区”进一步突破创新,以物流配送、共享出行、公共交通、环卫作业、港口码头、干线物流、无人零售和智慧农业共八大典型应用场景为主线和背景,利用不同场景更全面地模拟、展示智能网联汽车在未来生活场景中的应用。

(“未来出行展示专区”中物流配送应用场景) 

此外,展会上还展示真实场景的无人配送体验服务,毫末智行、北汽福田、新石器、矩阵数据、南京世博等展商带来的无人配送车、无人售卖车体验,将提供真实场景的无人配送服务。嘉宾可通过App选择自己想要的食物等物品下单,即可在相应指定区域的承接点收到货品,与实际外卖配送程序与流程相一致。

(观众正在体验无人配送服务)

今年组委会还进一步丰富体验的形式和内容,百度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正式加入体验与演

2、上汽集团: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新能源车销量将超过270万辆

易车讯 日前,2021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 2021)正式于海南海口海南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在大会主论坛上,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表示,上汽力争在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到2025年,上汽集团规划在全球实现新能源车销量超过270万辆,占上汽整车销量的比重不低于32%。

据了解,在产品端上汽将大幅提高纯电动车型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产销占比,持续改善电耗指标,降低产品的碳强度;在生产端,将提高自产“绿电”总量,加大清洁能源使用占比,改善生产工艺,严格控制碳排放的总量;在使用端,将加快推进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积极探索智慧出行,让出行更低碳、更精彩。

在供应链低碳化方面,上汽旗下零部件企业率先提出低碳战略,例如全球领先的汽车内饰科技公司——延锋已制定中长期减碳规划和目标,并定期向整车企业提交产品“碳足迹”报告。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总量和产品单位能耗的管理,持续推进绿色制造和能效标杆项目建设。

在低碳出行生态建设方面,上汽自2016年起探索开展新能源共享出行业务,5年来,按照同等行驶里程下对应传统燃油车的碳排放,上汽通过推广新能源共享出行累计减少碳排放约13万吨。今年上半年,上汽享道出行还上线了“顺风车”业务,鼓励消费者减少私车出行,进一步提升车辆使用效率。

其中,在回收利用再制造方面,上汽积极响应工信部、科技部等部委关于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工作的提议,加快建立回收体系,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目前正在申报实施方案。

在电池循环利用方面,上汽计划年底投产新一代平台化动力电池,最大的亮点在于“可快充、可快换、可升级”,并确保“零热失控”;同时,设计全新“车电分离商业模式”,打通私人用户与运营车辆的电池壁垒,通过租赁方式,使得一块电池可以服务最长达60万公里,既能降低用户的购置成本,又能促进电池资产的循环梯度利用,有效降低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

王晓秋表示,在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智能网联新赛道转轨的大变革背景下,“双碳”目标的提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3、大咖齐聚海口 2021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将于9月15日开幕

易车讯 我们从官方渠道获悉,由中国科协、海南省人民政府协同七大国家部委共同主办的“2021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 2021)”将于9月15-17日在海南海口海南国际会展中心召开。

据了解,3天的活动包含20场会议论坛、技术展览及多场同期活动,预计将有1000多名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政产学研高层云集海南。

大会主题峰会将探讨新能源汽车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政策创新、跨界创新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与发展趋势,探索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凝聚产业共识,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实现碳中和。

政府高层及行业专家:

万钢,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

张玉卓,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

沈晓明,海南省委书记、省委深改委(省委自贸港工委)主任

冯飞,海南省委副书记,省政府省长、党组书记

李小鹏,交通运输部部长

苗圩,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徐冠华,科学技术部原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倪强,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秘书长,省委自贸港工委办主任

辛国斌,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相里斌,科学技术部副部长

甘霖,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

史明德,中国德国友好协会会长,前驻德国大使

生态环境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能源局

欧阳明高,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科技委员会联合主席

张进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赵福全,清华大学教授,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

国外政府及国际机构嘉宾:

Alok Sharma (阿洛克·夏尔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届缔约方会议(COP26)候任主席,英国商业、能源和产业战略部原大臣

John Edwards(吴侨文),英国驻华贸易使节

Jo Hawley(贺颂雅),英国驻广州总领事

James Norman(诺杰),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华南外交联络领事

Dan Dorner,清洁能源部长级合作机制(CEM)主任

Inger Andersen,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执行主任

Fatih Birol,国际能源署(IEA)署长

李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总干事

Carlos Manuel Rodríguez,全球环境基(GEF)首席执行官兼主席

国外企业领袖:

Herbert Diess,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

Frank Weber,宝马集团董事、负责研发

Elon Musk,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

中畔邦雄,日产汽车副社长

Mark Reuss,通用汽车公司总裁

Holger Klein,采埃孚集团董事

Volkmar Denner,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

郑根昌,LG新能源副社长、电池研究院院长

袁小林,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亚太区总裁兼CEO

国内企业领袖:

徐留平,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竺延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辛保安,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俊,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王晓秋,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李斌,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刘静瑜,中航锂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欧阳楚英,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裁

陈志鑫,海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专家咨询委员会执行副主席

王军,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首席运营官

于德翔,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黎明,地平线总裁

单记章,黑芝麻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CEO

4、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新能源汽车投诉俱增/平均5辆就有1辆召回

易车讯 9月17日,在2021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甘霖透露,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相关投诉也与日俱增。她表示:“我们督促企业召回新能源车辆累计达到128.38万辆,占总保有量的22.13%。”

数据显示,今年1-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79.9万辆,同比增长约1.9倍,同时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了600万辆。这意味着,平均5辆新能源车就有1辆被召回。

近年来,国家市场监管部门坚持深化改革,优化服务,截至目前发布涵盖汽车功能安全、车辆技术等相关标准149项。同时,随着技术发展,也引发了新型的安全问题,甘霖透露,国家市场监管部门也在探索建立OTA备案评估制度。

此外,她表示其还会同有关部门就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及时约谈,指导相关企业对汽车芯片市场哄抬价格、囤积聚集等突出问题立案调查,规范和减轻新能源汽车检测收费,回应社会关切问题。

她强调,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市场,为了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推进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结合市场监管责任,出四点建议。

一是强化产业质量导向。

“经过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挑战依然严峻,与销量一样,市场监管部门受理的新能源汽车投诉举报也与日俱增。”她表示,消费者关心续航里程、充电便利性,车辆安全维修保养等问题,因动力电池故障、制动力不足等缺陷引发的召回屡屡发生。

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依然面临着关键技术突破,工业转型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难题。因此在产业发展层面,要破除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统筹发展与安全供给与需求,深入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在市场治理层面要坚持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和消费环境,加强竞争执法,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完善消费维权机制,提升质量基础能力,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二是优化产品的供给结构。

新能源汽车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要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供给创造新消费新需求,推动消费升级扩容,促进国内大循环。从供给侧角度要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和企业主动性,适应多样化多层次消费趋趋势,加快产品迭代创新,持续扩大优质时尚中高度车型供给,积极培育个性化定制生产,按需制造等新模式,实现产品质量由标准符合型向质量竞争型、需求适用型、用户满意型、越深,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和带动新需求,从需求侧角度,除健全鼓励消费政策外,要厚植质量文化土壤,倡导科学理性消费,改善消费体验,提高售后服务和车辆维保水平,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刺激国内消费市场不断做大做强。

三是打造产业质量优势。

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产业要实现新突破,必须健全产学研用技术和质量创新体系,加快培育形成以标准、技术、品牌服务为中心的质量新优势。在产业传统优势领域,聚焦质量发展短板弱项,突破产业质量基础瓶颈,实施技术升级和质量改造,逐步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

在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加强未来应用场景下的技术标准,质量管控等技术储备,坚持专利标准的创新引领防控前沿技术应用中不可预期的质量安全风险。在产业融合发展领域,推进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型技术应用,深化业务关联和链条延伸,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相融相长,培育质量竞争型产业集群。

四是严格市场质量约束。

技术发展不仅对现有的市场形态,也对消费习惯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推动了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也给消费者带来了新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增加了消费维权的难度,对现行的标准、准入、认证、检测、鉴定以及数据归属权等市场监管的法规、体制以及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维护新能源汽车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需要强化事中事后的监管,鼓励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增强市场主体活力,需要持续的改革监管,在约束上包容审慎。

“我们将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等创新成果标准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在用车辆事故调查和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健全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多处企业履行质量担保以及缺陷产品召回等法定义务。”甘霖强调,要加强重点领域价格执法,打击侵权假冒虚假广告等违法行为,完善内部举报和举报奖励制度,建立多元消费纠纷的解决机制,推行消费投诉信息公示,推动公益诉讼,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

她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还需要政策上的引擎,技术上的突破,管理上的加强,市场上的拓展。同时中国将持续提高开放水平,扩大合作空间,同世界共享中国技术发展成果,为世界贡献经济增长动力。

5、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汽车各有何优缺点

一、新能源汽车:

1、优点:采用混合动力后可按平均需用的功率来确定内燃机的最大功率,发动机相对较小(downsize),此时处于油耗低、污染少的最优工况下工作。由于内燃机可持续工作,电池又可以不断得到充电,故其行程和普通汽车一样。

如果是纯电动汽车,那技术相对简单成熟,只要有电力供应的地方都能够充电。

2、缺点:系统结构相对复杂;长距离高速行驶省油效果不明显。

蓄电池单位重量储存的能量太少,还因电动车的电池较贵,又没形成经济规模,故购买价格较贵;至于使用成本,有些试用结果比汽车贵,有些结果仅为汽车的1/7~1/3,这主要取决于电池的寿命及当地的油、电价格。

二、智能汽车:

1、优点: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它的“大脑”能随机应变,自动选择最佳方案,指挥汽车正常、顺利地行驶。

智能汽车不需要人去驾驶,人只舒服地坐在车上享受。

2、缺点:技术难度大,最终的实用性测试和验证还需要很长时间。

(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活动承接扩展资料:

智能汽车的基本结构:

从具体和现实的方面来看,智能汽车较为成熟的和可预期的功能和系统主要是包括智能驾驶系统、生活服务系统、安全防护系统、位置服务系统以及用车服务系统等,各个参与企业也主要是围绕上述这些功能系统进行发展的。

这其中,各个系统实际上又包括一些细分的系统和功能,比如智能驾驶系统就是一个大的概念,也是一个最复杂的系统,它包括了:智能传感系统、智能计算机系统、辅助驾驶系统、智能公交系统等;生活服务系统包括了影音娱乐,信息查询以及各类生物服务等功能;而像位置服务系统,除了要能提供准确的车辆定位功能外,还要让汽车能与另外的汽车实现自动位置互通,从而实现约定目标的行驶目的。

智能汽车有了这些系统的共同作用,相当于给汽车装上了“眼睛”、“大脑”和“脚”的电视摄像机、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操纵系统之类的装置。

6、2021或是新能源车市爆发期,比亚迪将大幅上调销量目标

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2020是充满艰辛却又不甘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新冠突发,新能源汽车销量几经腰斩;同在这一年合资新能源发力、造车新势力在资本市场收获颇丰,传统自主新能源车企则在危与机中纷纷谋变求生。

比亚迪产品规划及汽车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冬生

在日前召开的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比亚迪产品规划及汽车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冬生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就表达了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的诸多见解,同时透露了比亚迪最新的产品规划及新技术储备。以下是本次采访要点梳理。

新能源车市越来越健康,2021或迎真正爆点

问:您如何看待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当前的发展局势?在您看来,与特斯拉、大众等合资新能源车企相比,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优势在哪儿?未来最大的竞争力是什么?

杨冬生:整体来看,今年新能源汽车的总销量比去年要少,主要是受疫情影响对公销量大幅下滑,今年大家很少出差,新能源汽车在网约车这块儿基本没有订单。但值得欣慰的是,新能源私家车全面起来了,这说明市场端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这对产业是重大利好。私家车的销量是可持续的,所以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会越来越健康。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认为一定是众人滑浆,光靠比亚迪一家去搅动燃油车市场很难,需要特斯拉、小鹏等企业一起发力,让买二三十万燃油车的消费者转向新能源车,发挥联动效应。

问:在30-50万的纯电动汽车市场,宝马、奔驰目前都出了一些高端车型,这个对中国市场有没有一些冲击?

杨冬生:奔驰、宝马推出纯电动车型,他们一定要聚焦,一定要专注,而且要有所改变,例如在营销模式上或是在功能上要有所改变。我认为高端品牌推出纯电动车,对新能源汽车市场来说是加法,对市场是有所帮助的而不是冲击。

问:最近比亚迪在资本市场的表现非常好,同时造车新势力蔚来、理想、小鹏在美股的表现也不错,您觉得比亚迪相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咱们的定位是什么?从车企的角度来看,我们跟造车新势力应该有哪些差异化的竞争?

杨冬生:现在造车新势力真正活下来的有3-4家,他们的成功对于新能源市场而言是一个加法,在此也非常祝贺他们。他们的营销、自动驾驶这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同时他们现在也更加接受传统车企的整车、底盘等核心技术,我相信未来我们应该是双方共赢的。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目前的市场份额占比还不到2%,国家规划2025年占比要达到20%,那时候至少是500万辆,今年不到100万辆,所以市场空间很大。

问:您认为大概什么时候新能源汽车销量能达到五百万辆的规模?

杨冬生:目前国家规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实现500万辆,这个目标肯定会实现,最近国家发布了很多对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同时来自市场端的需求也在增大,所以我们认为2025年这个目标肯定会实现。

问:截至今年10底,比亚迪累计销售新车31.7万辆,已经达到今年的销量目标。对于明年的销量计划,比亚迪有没有官方预期?

杨冬生:我们对明年的预期比较乐观,这个数字目前还在评估,预期增加量会比较多。我们内部判断,明年可能是新能源市场真正的爆发点,因为企业的新能源车型准备到位了,消费者的认知也到位了。

继续深耕中高端新能源,电池业务明年大批量对外供货

问:今年五菱宏光MINI EV卖得特别火,10月销量达到两万多台,而比亚迪卖得最好的是定位中高端的旗舰车型汉,面对此,比亚迪后续在产品上会不会做新的调整和规划?

杨冬生:这个问题挺好的,我们看到五菱宏光MINI EV销量更好的其实是三四线城市,这些地方充电基本不是问题,同时这里的消费者对于早期的低速电动车较为认可,为宏光MINI EV的进入培育了很好的市场。

但是任何企业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企业需要聚焦,对比亚迪而言,短期内还没有既做高端又做低端的规划,我们更多的还是想深耕一下中高端新能源车,把产品做好,把品牌基石打好。目前汉的售价已经接近30万元,补贴之后是28万元,这款车型聚焦了比亚迪多年的造车经验,是我们这么多年经验积累融合的体现,我们更多想聚焦于中高端。

问:今年疫情对全球供应链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改变,从比亚迪自身角度而言,您认为中国汽车企业在保障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时有没有一些应对举措或前瞻布局?

杨冬生:我们在供应链安全上一直有做储备,比亚迪最早造新能源汽车的时候没有全球供应链,电机、电池、电控都是我们自己造的,包括2009年做IGBT也是预判将来半导体是瓶颈。我们会继续加大芯片、功率半导体等方面的研发投入,包括碳化硅、MCU,这些都是全球供应链卡脖子的产品。

另外,我们的零部件也向全球供应,例如IGBT、电池等已经实现了市场化和对外供应,我们对外开放自己做的产品,也采购其他公司的产品,已经很好地形成了和供应链之间的合作和互相信任。

问:从整个零部件供应体系来看,比亚迪的电池业务完全独立出来对外市场化,现在的进展怎么样?

杨冬生:目前几个产业板块都走向了市场化,走的最早的是半导体,预计最晚明年会上市,基本上资本方已经完成了认购。接着应该是电池,目前电池还没有大批量供货,因为最快也要两年,所以从明年开始电池会陆续对外大批量供货。再接着是零部件,电机、电控已经对外实现了供货,但是比亚迪内部的份额占比较大,所以它的上市比较困难,因为有要求对外供货比例大于40%才能上市。

问:关于前瞻性技术,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前瞻性研究部,比亚迪透露的信息比较少,前文这方面有没有什么计划?

杨冬生:比亚迪对外界透露的时候就是产品快量产的时候,像我们的智能座舱3.0已经发布了,后面会陆续推出智能驾驶辅助或是架构,基本上我们发布到量产的时间差不多都是在半年,长一点也就是一年,国内品牌一般节奏上不会那么超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工信部:中国新能源车成本偏高/将统筹保障动力电池资源供应

易车讯 9月16日,工业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第三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 2021)”上视频发言时表示,目前中国新能源车成本依然偏高。另外,电动车关键部件动力电池面临锂钴镍等矿产资源保障和价格上涨压力,工信部将与相关部门一起加快统筹,提高保障能力。

此外,辛国斌还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等目标的战略选择,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中国新能源汽车8月单月产销首次突破30万辆,市场渗透率接近11%,私人购买新能源车占比超77%,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与国际知名品牌差距缩小。

辛国斌强调,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工信部将按照国家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产业发展规划,与相关部门共同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

首先,要加强系统思维,统筹制定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的相关措施。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融合发展,按照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组织行业机构编制汽车产业低碳发展路线图,提高锂等关键资源保障能力,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和循环利用体系;

其次,要创新推广方式,加大推广城市示范力度。开展好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换电模式试点,燃料电池示范应用,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提升公交、出租、物流等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水平,要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地方出台充电、停车、过路过桥使用环节优惠政策,推动汽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

第三,强化融合创新,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加快车用芯片、操作系统等研发和产业化,布局新体系电池研发,立足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同步推进标准法规完善;

四是防范安全风险,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引导企业优化产业链布局,提升产业链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的监管,坚守安全底线。加强产业发展的统筹布局,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推动中国品牌向上发展,遏制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坚持开放发展,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深化贸易投资、技术创新、标准法规等领域国际合作。

8、工信部:L1-L5级自动驾驶不能一蹴而就 新能源车发展仍存问题

易车讯日前,我们从相关渠道获悉,2020 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在海口举行期间,在月28日下午举行的以“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开放合作”为主题的全体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行业发展要坚持循序渐进,L1-L5级自动驾驶不能一蹴而就,要尊重技术规律,现阶段搭载L1-L2是比较合理的节奏,一些企业宣称的L3级或以上自动驾驶车辆的装机量产不太严谨,这会造成欲速而不达。

据了解,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辛国斌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一是要笃定前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再上新台阶,中国成为全球电动化转型的重要力量,累计推广量450万辆,占全球50%以上,产业链上下游有效贯通,虽然中国新能源销量自2019年出现下降,今年1-7月被欧洲超越,这是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后阶段性下滑,新能源发展优势越加明显,为了开拓市场,工信部已经组织了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目前已经恢复到单月10万辆水平,中国汽车企业也已经建立了正向研发体系。

第二,我国新能源汽车要坚定发展方向,增强顶层设计。优化消费环境,加快公共领域电动化水平,鼓励换电模式发展,不断提升用户体验。

在融合创新、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加快发展方面,辛国斌表示,智能网联汽车,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当前处于商业化前期阶段,国内外热情都很高。但是再发展过程中要坚持循序渐进,L1-L5级自动驾驶不能一蹴而就,尊重技术规律,L1-L2是现阶段比较合理的节奏,一些企业L3级自动驾驶车辆装机量产不太严谨。这会造成欲速而不达。

同时坚持车路协同,要实现自动驾驶的终极目标,不能完全交给车辆,要加强车和路、车和人之间的联系。

第三,苦练内功,推动中国品牌汽车高质量发展。中国建成了种类齐全、配套完整的汽车体系。其中有中国品牌的不懈努力,也有外资品牌的重要贡献。现阶段,中国品牌竞争力还有待提高。市场占有率方面也从2017年43.9%下降到2019年的39.2%,今年1-8月份下滑到36.2%。中国品牌应牢牢抓住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下一发展阶段。

9、万钢建言新能源汽车发展:氢电协同并推出后补贴时代支持政策

6月18日,以“新起点、新战略、新格局”为主题的2021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开幕。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就“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推进高端产业新突破”分享了自己的三个观点。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势良好。

万钢透露,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连续六年位居全球第一,截至今年五月的保有量达到580万台,占全球总保有量的50%,并进入到“市场+政策”双轮驱动的新阶段。

二、电力驱动、智能网联、低碳出行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变革的主攻方向。

万钢表示,低碳出行是汽车消费者使用方式的变革,要努力探索公共移动出行服务新模式,加快从汽车制造商向出行服务商的转型。

三、进一步加快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万钢建议,应持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尽快制定出后补贴时代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政策。

“与此同时要发展氢电协同,支撑推进汽车电力驱动变革。加快形成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和标准体系,加快建设退役电池梯次利用和资源回收再利用的产业体系。”

以下为发言内容参考: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六年位居全球第一,产业链上下游有效贯通,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基本实现自主可控,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处于国际前列。

截至2021年5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580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量的50%。今年前5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超过95万辆,同比增长2.2倍,市场渗透率由去年的5.4%提升到8.7%。动力电池技术水平处于全球前列,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五家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排名全球前十。多家整车企业的产品实现批量出口,新能源汽车成功进入欧美日发达国家汽车市场。

与此同时,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正在加速发展,欧美日均把智能新能源汽车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先导产业和主要载体,加大支持力度。

一是强化税收减免政策。欧洲将新能源汽车税收减免政策延长至2025年。美国不久前推出税收减免政策,专项支持新能源汽车使用和充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快以碳足迹为主体的法规进程。欧盟将《关于电池和废电池的法规提案》由“指令”上升为“法规”,计划于2022年1月起实施。三是加大研发支持力度,加快产业化进程,近两年欧洲主要国家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速和市场渗透率也均大幅提升。

电力驱动是汽车能源和驱动系统的技术变革,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成为汽车产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标志。电力驱动同时将引发汽车电力电子架构和智能控制系统的系统性变革。

新能源汽车在作为交通工具的同时,也可以成为储能和供能装置,在其停置时为城市电网补峰填谷,车能协同将提高电网调峰效率、安全应急等响应能力。

当前,我国和主要发达国家相继提出实现“碳中和”的发展愿景,国际汽车企业先后提出自身的“碳足迹”计划。国际社会“碳中和”的一致行动将进一步倒逼汽车产业加速电动化转型。

智能网联是汽车控制技术和运行方式的变革,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关键支撑,是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实现融合的抓手。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呈现车路协同、融合发展的趋势,车路融合可以为自动驾驶提供超越感知视野的认知智能,在提升自动驾驶安全性的同时,有效降低附加传感器和芯片的成本。

与此同时,智能网联可以打通客流、物流、信息流,实现信息与城市、交通、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为5G、智能化道路、能源互联网、智慧城市管理、大数据应用、信息安全等诸多行业提供产业融合的平台,最终将形成新型的市场生态体系。

低碳出行是汽车消费使用方式的变革,当前,新一代移动出行体系正在构建,呈现出多模式交通、共享出行、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相结合的特征,提供全方位优质汽车产品和出行服务的多交通模式整体解决方案。我们要努力探索公共移动出行服务新模式,加快从汽车制造商向出行服务商的转型。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亟需进一步提升战略定位,加大支持力度,乘势而上,实现核心技术和产业链关键环节自立自强,为建设汽车强国、制造强国、科技强国提供重要支撑。在此,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与各位交流分享。

一是应持续支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建议有关部门加快研究制订后补贴时代的支持政策,延长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保持对公交、物流、出租、公务等公共服务使用新能源汽车和充电、加氢等基础设施的财税支持;尽快制定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系统政策。

二是氢电协同,共同支撑推进汽车电力驱动变革。氢能源具有来源多样化、驱动高效率、车辆运行零排放等特征,应积极发展适用于远程公交、中重型商用车和物流车的燃料电池汽车。将氢能纳入国家能源战略体系,制订国家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完善配套标准法规和支持政策。有序推进燃料电池汽车区域应用示范工程,以高水平示范带动氢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中国特色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和标准体系。构建面向车路协同、车网协同和车能协同的新能源汽车的电子电气和信息架构系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融合发展的技术体系;要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加快产品管理、道路交通、网络安全等领域法律法规的制订和修订;加快路网环境建设,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的规模化量产应用,协同推动基于北斗导航、5G通信的高精动态地图、充放双向互动电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聚焦关键,加快核心技术突破。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应进一步提升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寿命、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前瞻布局全固态电池等新体系电池的研发;突破大功率长寿命燃料电池电堆及发动机关键瓶颈问题;开展碳化硅(SiC)功率器件、新型永磁材料等关键技术开发,建立下一代驱动电机技术体系。研发新型电子电气架构、车规级芯片、线控底盘平台等技术,实现核心技术和产业链自主可控。加快建设退役电池梯次利用和资源回收再利用体系。

五是开放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要充分发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行业组织的平台作用,在科技交流、标准制定、示范推广、政策经验分享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的产业体系。

今年9月,我们将在海南举办第三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目的是搭建高水平国际智能新能源汽车交流合作平台,支撑和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方向。本届大会将以“全面推进市场化、加速跨产业融合、携手实现碳中和”为主题,推动我国深度参与全球汽车科技治理和国际标准制订,构建新能源汽车发展新格局,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和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 

各位来宾,朋友们,中国汽车论坛致力于打造中国汽车界的重要交流沟通平台,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届。本届论坛以“新起点、新战略、新格局,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希望各位与会嘉宾深入交流,贡献智慧,凝心聚力,为汽车产业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加快推动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与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活动承接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