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费者最满意新能源车出炉,被自主包揽,有款车比奔驰EQC还香
根据相关研究机构发现,一般情况下,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越高,用户满意度也就越高,同时抱怨率也会越低。近日,中国质量协会发布了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测评指标按总体满意度评价、质量可靠性评价、性能设计评价和售后服务评价4个维度构成。从测评结果来看,新能源汽车用户满意度指数达到了78分(满分100分)。其中,纯电动汽车用户满意度指数为78分,插电混动汽车用户满意度为80分,评测得分相较历年均有所增加。
从上方表格可以看出:
1.?上榜车型均以自主品牌车型为主,合资品牌车型占比较小。其中北汽新能源、比亚迪均有多款车型上榜;
2.?满意度最高得分为82分,分别被 蔚来ES6和宝马5系PHEV摘得,而最低分为76分,它们分别是欧拉iQ、帝豪EV、帝豪GSe;
3.?A级纯电动轿车占比最大,车型数量多达9款之多,并且全部为自主品牌车型。
下面湃客就从中挑选几款车型来说道说道。
毫无疑问,在国内新能源市场上,特斯拉Model 3的热度和用户满意度均名列前茅,多月销量突破万台大关。而特斯拉Model 3如此受欢迎,最直接的因素显然是其“亲民”的售价,而随着其零部件国产化率的提高,特斯拉Model 3在10月1日再次迎来调价,标准续航版车型补贴后售价最终定格在24.99万,并且对符合标准的车主赠送3年免费超充使用权益。而随着特斯拉Model 3的调价,相信其10月份的销量还会迎来上涨。
比亚迪秦EV和秦Pro EV也是新能源市场中关注极高的纯电动轿车,也是比亚迪旗下的网红车型,而且在同级别中用户满意度得分也最高。在两款车型中,秦Pro EV更加受欢迎,凭借其出众的颜值和出色的续航表现获得了众多粉丝的青睐,最高520km的纯电续航在同级别中也是相当有优势。
小鹏G3作为造车新势力企业小鹏汽车旗下的车型,也成功出现在本次榜单中,虽然满意度得分不高,但大部分消费者对这款车型非常看好。首先是其酷炫的设计非常符合大家的口味,内饰不仅科技感十足,而且可玩性也相当高,同时还具备L2.5级别的自动辅助驾驶、自动泊车等功能,大大增强了该车在同级别中的竞争力。值得一提的是,和蔚来汽车一样,小鹏汽车也推出了自己的电池融资租赁服务,其中小鹏G3如果按月租用电池,费用最低仅580元/月,大大减轻了用户的购车成本。
蔚来ES6是蔚来汽车的第二款量产车型,同时也是蔚来汽车目前的销量担当。从9月份的交付量数据来看,蔚来ES6共计交付了3226辆新车,远远超过了蔚来ES8。而在此次的用户满意度调查中,蔚来ES6的得分最高。作为本次榜单中唯一一款中型纯电SUV,其补贴后售价为34.36万-45.36万元,相较于奔驰EQC更加“亲民”,而且NEDC综合续航里程最高也达到了610km,因此它成为大部分消费者的理想选择。
如果经常关注新能源销量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宝马5系PHEV可以说是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大型插电混动轿车,因为几乎每月都能在榜单中看到它的身影,并且销量都稳定在2000台左右。宝马5系PHEV作为此次榜单中并列得分最高的车型,除了能够获得出色的乘坐舒适性以外,而且还能在限牌城市免费获得一张新能源牌照,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值得一提的是,宝马5系PHEV已经迎来中期改款,内外饰以及配置方面都有所升级。同时,新车由原先的530Le更名为535Le,并推出3款车型,纯电续航里程为95km。
比亚迪唐DM也非常值得一说,作为比亚迪旗下的一款中型插电SUV,4.3秒的百公里加速和100公里纯电续航让它在插电混动市场拥有极高的优势。此外,2021款比亚迪唐DM还升级了全新的内饰,科技感大幅提升。而且新车还配备15.6英寸可旋转屏幕,并内置了DiLink 3.0智能网联系统,其全新的UI设计也让人眼前一亮。
从此次新能源汽车用户满意度测评结果来看,基本上涵盖了目前主流的新能源车型,像设计出众、续航能力更高、配置更丰富的车型的用户满意度也会越高。而在插电混动市场,以宝马5系为代表的豪华品牌,以及以途观L PHEV、帕萨特PHEV为代表的合资品牌,则把把握住了满意度的高分阵营,从这一点看,自主品牌在插电混动市场还需要更努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中消协发布4S店服务消费者满意度测评结果:东风标致垫底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个品牌汽车4S店服务消费者满意度测评工作报告》。测评报告显示,汽车4S店服务综合满意度得分为82.7分,总体表现良好;不同车系4S店服务满意度的总体差异不大,德系得分最高,法系得分最低,东风标致得分排序更是垫底。
中国消费者协会于2020年3月至6月在全国15个城市选取20个汽车品牌(涉及23家汽车厂商)的汽车4S店开展了服务消费者满意度测评工作。调查主要内容包括汽车4S店服务满意度评价和NPS(Net Promoter Score,净推荐值,即调查中推荐者所占的百分比减去批评者所占的百分比)、汽车质量、消费者权益保护三个方面。调查发现,不同城市汽车4S店服务满意度有差异,总体呈现“北高南低”特点;不同车系4S店服务满意度从得分上看总体差异不大,德系得分最高,法系得分最低;从被调查的20个汽车品牌来看,标致汽车4S店服务满意度则以80.2分垫底。
报告还显示, 23 家汽车厂商中,北京奔驰、上汽大众、北京现代、广汽本田、上 汽荣威、长安福特、比亚迪、上汽通用雪佛兰、长城汽车、上汽通用 五菱(宝骏)、广汽丰田、东风标致等 12 个汽车厂商的 4S 店服务满意则低于全国水平,这些品牌的改进重点是提升服务整体水平。
此外,本次被测评的 20 个汽车品牌 NPS 净推荐值介于 14.3%~ 36.8%之间,不同品牌 NPS 净推荐值差异大,NPS 值最高的是吉利,为 36.8%; NPS 值最低的是标致,仅为 14.3%。奇瑞、本田、奔驰、福特、比亚迪、荣威、别克、哈弗、五菱、 雪佛兰、宝骏和标致等 12 个汽车品牌的 NPS 值介于 10%~30%之间, 这些品牌消费者对 4S 店服务忠诚度一般,4S 店可能面临经营压力, 需要对服务进行梳理并有效改进。
本次被测评的 23 家汽车厂商 4S 店的 NPS 净推荐值介于 14.2%~ 41.0%之间。其中一汽丰田表现最佳,为 41.0%,东风标致表现相对最为靠后,仅为 14.3%。这一结果与 23 家汽车厂商 4S 店的满意度得分首位和末位排名情况有所呼应。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真相了!除了续航/充电 新能源汽车还有这些毛病大家不能忍
[汽车之家?行业]? 7月17日,中汽协与汽车之家联合发布了《2020年新能源汽车消费者满意度调研报告》。调研首次引入了汽车之家的口碑大数据,并与中汽研的满意度指标体系结合,将实地调研、消费者访谈与大数据分析相融合,对热销的70款新能源车型从产品和服务两大角度、13个二级性能指标进行了满意度打分评比。
调查显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满意度较往年有所提升,但在一些具体的性能指标方面,还有诸多抱怨。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真实满意情况到底如何?以下为您解读。
●新能源汽车总体满意度表现如何?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和技术性能的提高,消费者总体对新能源汽车的满意度在逐年上升,不过纯电动车型的满意度总体比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要低,在产品满意度上的差距最大。
纯电动车型的综合满意度较2019年提升了1.5%,其中服务满意度提升2.2%,产品满意度提升1.2%;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综合满意度提升了1.9%,高于纯电动车型,尤其是服务满意度提升幅度达到了4%,而产品满意度仅提升0.9%个百分点。
此次调研设立了8个与产品满意度相关的具体性能指标,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安全性、舒适性、能耗、动力性、驾驶操控性、配置与品质、电池技术性能等方面均超越了纯电动车型,尤其是在能耗和驾驶操控性方面,插混车型的领先优势特别明显。
两类新能源汽车满意度差距最大的点,是能耗。纯电动汽车的能耗(百公里耗电量)满意度也是8项性能指标中得分最低的,意味着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的能量使用效率满意度最低。
●消费者对哪类车型的满意度最高?
总体上,车型级别越高,消费满意度也越高。
纯电动车型方面,中型SUV的产品满意度和服务满意度均最高,微型轿车的均最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方面,中型SUV的满意度最高,紧凑型SUV的最低,其中一款合资品牌热卖车型的表现在入选车型中排最后一位,是哪款车呢?这里先留个悬念。
微型纯电动车在安全性、动力性和电池技术性能3个指标方面得分最低;中型和中大型纯电动SUV在舒适性、驾驶操控性以及外观内饰方面均有优异的表现。
其中,中大型SUV在驾驶操控性的得分是所有纯电动车型中最高的,不过,市面上国产纯电动中大型SUV只有蔚来ES8一款车,今年蔚来市场表现“翻盘”,与产品性能和服务品质不无关系,尤其是服务,很多纯电动车比不了。
『蔚来ES8』
比较意外的是中型轿车,在舒适性、驾驶操控性和外观内饰三个方面得分最低,而在安全性、配置与品质方面得分最高。这里面,也是只有一款车型,那就是特斯拉Model 3。
外观内饰是消费者对特斯拉Model 3槽点最多的指标,满意度最低,舒适性也差强人意。
『Model 3』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方面,紧凑型SUV有4项性能指标得分最低,是低分项最多的车型,这四个指标分别是能耗、驾驶操控性、外观内饰和电池技术性能。插电式混合动力中型SUV则在安全性、舒适性、动力性、驾驶操控性、外观内饰、配置与品质、电池技术性能这7个指标上都获得了最高分,唯一输掉的是能耗。
中型SUV参与调研的车型有两款:途观L新能源和唐新能源,这两款车的具体差异在哪里,后续的车型排行解读将会进一步为您呈现,此处也留一个悬念。
『唐新能源』
那么,8项产品相关的性能指标里,消费者关注度最高的是什么?各类车型最令人满意和不满意的都是什么呢?
●消费者眼里的新能源汽车足够安全吗?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安全性和与安全性紧密相关的电池技术性能,是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最为关注的指标,纯电动车型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皆是如此,而这两项指标在纯电动车型上的关注度更高,相对而言,“外貌党”在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关注最为式弱。
以纯电动汽车为例,微型轿车的安全性消费满意度最低。出于成本控制考虑,不少微型电动车的被动安全配置被“简配”甚至“减配”了,比如副驾驶安全气囊,在不少微型电动车上就不是标配项。小型纯电动SUV的安全性满意度也较低,这两类车型的安全性满意度指数都低于纯电动汽车的平均值。
车型级别越高,消费者对安全性的满意度也越高,两者整体呈正相关。中型纯电动轿车的安全满意度遥遥领先,前面说过,此次调研只涉及了一款中型轿车,特斯拉Model 3。可见,特斯拉Model 3虽然外观内饰被吐槽较多,但安全性还是得到较高认可的。
具体到各项与安全性相关的指标,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的刹车制动性相对最为满意,而对安全配置丰富性的满意度最低。
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配置没有太多特殊性,主动刹车、全景摄像头和膝部气囊,是用户需求度较高的安全性配置。其实,目前包括燃油车型在内,膝部安全气囊的配置度并不高,大多数车型依然只配备了主、副驾驶安全气囊和侧气囊。
说到安全,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最重要的安全部件,也是引发电动汽车安全事故最多的因素,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是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动力电池方面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是什么?
毋庸置疑,动力电池是纯电动汽车安全性的“七寸”所在,主要涉及电池材料、电池热管理和电池保护配置。
调查结果显示,电池技术性能方面,消费者对剩余里程显示准确性、电池寿命质量稳定性的满意度较高;满意度较低的指标是车辆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长,其中充电时长的满意度指数最低,要PK燃油车的动力补充便利性,纯电动汽车太难了。
从消费者反馈看,纯电动汽车在低电量时显示的剩余里程并无太多“虚报”,消费者能够根据反馈及时充电。但是,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中表现亦不同,冬天是纯电动汽车比较难熬的季节,相应地,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在冬季的剩余里程显示准确性最不满意,快速掉电真是让人猝不及防。
“夏天光着膀子开着窗、冬天穿着棉裤戴手套”,这句戏谑可能并不是纯恶搞。开空调,对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缩水”影响明显,也是消费者最不满意的地方。
此次调研显示,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开空调后的续航表现抱怨最多。如果冬天开空调,对于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伤害”,简直是雪上加霜。此次调研中,有北京威马EX5车主抱怨说:“冬天开空调后的续航下降很快,标称续航400km,冬天开空调续航实际上只有240km左右。”
没电了,那就得赶紧充电。但是,充电也是消费者的另一个隐痛。低温充电时长、高温充电速率是消费者最不满意的两点。根据反馈,消费者理想的慢充时长不超过6小时、快充时长不超过50分钟,这差不多就是能接受的极限时长了。
以上对《2020年新能源汽车消费者满意度调研报告》的解读,仅从中观层面展开,反映的是新能源汽车的整体消费认知,本次调研涉及的70款具体车型的满意度打分,以及前面留的悬念,敬请期待汽车之家后续的详细解读。(文/汽车之家 王静波)
4、3·15 调查 | 仅5%投诉得到快速解决,汽车消费维权到底有多难?
一年一度的3·15又来了。与往年不同的是,鉴于疫情防控,备受关注的央视3·15晚会决定延期。不过,“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这个既定日期无法改变,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亦不会被延期。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维权事件时有发生,不过在此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硬汉霸气抡锤砸车”,“娇弱女士无奈坐引擎盖”等彰显车主维权艰难的信息。汽车消费维权真的很难吗?究竟难在什么地方?又因何而难……针对以上问题,盖世汽车近期发起线上线下多渠道调查(调查时间3月11日-3月13日,参与人数2742人),具体调查结果分析呈现如下。
维权究竟有多难?“问题很快得到解决”仅占5%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递增,汽车消费投诉亦呈现出不断攀升态势。据中消协发布的《2019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汽车及零部件高居商品类投诉榜第一名,总量达到34335件,占比消费者总投诉的42%,同比2018年增长25.1%。而在此次调查中,有超过三成的车主表示有过维权经历,还有21%的车主有维权需求但尚未行动。因此,消费投诉与维权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也不能回避的重要话题。
汽车消费维权真的很难吗?根据盖世汽车收到的样本调查结果显示:在维权过程中,认为“问题很快得到解决”的占比仅为5%。一半的参与者认为,对其所提到的问题,要么反馈很慢、要么无反馈,这两者的占比分别达到了26%、24%。而认为虽然反馈很快但处理太慢的占比达17%。
通过此可看出,当汽车消费者发生维权时,能够在短时间内很快将问题处理并解决的案例少之又少。大多数消费维权事件的持续时间较长,这恰恰也验证了坊间所说的“维权成本高”这一观点,这里的成本高泛指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
此外,还有28%的人士对此问题没有做具体选择。对此,盖世汽车经过线下了解到,对于车主的部分投诉,被投诉方虽然能及时做出问题反馈并提出解决方案,但是由于投诉者和被投诉者分别处于利益的两端,所以车主大多时候对“官方回应”不是特别满意,以至于后续一波三折,继续博弈。
维权难在哪儿?“得不到有效回复”/所投诉问题无法律依据
对于消费者所投诉的问题,为何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维权难究竟难在哪儿?从调查结果来看,四分之一人士认为主要在于“相关部门互相推诿,得不到有效回复”;另有超过20%的参与者认为“无法可依,对所投诉的问题找不到法律依据”;而认为鉴定难、投诉无门、求偿难的占比分别达19%、17%、17%。
首先,从中可以看出认为“投诉无门”和“投诉后得不到有效回复”的占比总计达到了42%。这就对市场监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在1999年,为了解决消费者"投诉难"的问题,及时、方便、快捷受理消费者诉求,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在原信息产业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统一开通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专用电话。此外,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首页,也可看到全国12315平台入口。尽管如此,为何还有较多人表示“投诉无门”呢?这背后或与普法宣传力度有关。
其实,关于投诉渠道问题也囊括在了本次调查之中。调查显示,在个人或周边亲友遇到维权困难时,向当地消协进行投诉的比例达27%,通过媒体曝光的占25%,通过自媒体形式曝光的占20%。直接找厂家的占20%。总体来看,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更多的是倾向于“媒体曝光”。
其次,关于“鉴定难”、“求偿难”,以及“对所投诉的问题找不到法律依据”等问题的占比也较高,总计达到了57%,这反映出相关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
据了解,当下与汽车消费维权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很多,也很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汽车维修质量纠纷调解办法》、《汽车贷款管理办法》等。
尽管如此,由于当下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等特性日趋增多,以及当下汽车金融市场的兴起,为法律法规的“与时俱进”以及“超前性”提出了要求。去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对《汽车产品缺陷线索采集规范及处理指南》国家标准的研讨会上,很多媒体就提出,国标在制定的时候,要对汽车新技术做一定的超前预期,比如针对未来5年可能会出现的智能汽车智能系统故障投诉,能否在现行的国标中找到相关依据进行处理?
维权因何难?
消费维权为什么如此艰难?从调查结果来看,认为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行业监管不力的占比达到了48%;认为企业、经销商管理缺失/服务意识淡薄的占比达到了36%;还有14%的人认为消费者自身相关知识欠缺;此外,有2%的人选择了其他。
对于消费维权难问题,监管部门曾这样建议消费者,购车前做足功课,不受低价诱惑,理性选择购车付款方式;签订购车合同前,应将可能存在争议的事项,及时在购车合同中提出;提车时要仔细验收;质疑新车质量问题可送检;及时让商家交付合格证;学习汽车保养、维修类常识等。
在此,也呼吁企业在管理方面、经销商在服务意识方面对消费者维权事宜提高重视度。因为,据调查显示,一旦当某个汽车品牌发生重大维权事件,将会有46%的潜在用户会选择放弃购买,44%的潜在用户会暂缓购车计划。
从调查结果来看,其服务最受车主认可还属日系车,其次是自主品牌汽车、造车新势力、德系。看来,日系车多年来所推崇的“极致服务”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自主品牌近年来产品品质提升的同时,在服务方面也取得了多数人的认可。值得一提的是,号称最懂用户的造车新势力的服务也受到较多人士的认可,以此来看,对于尚处销量规模提升阶段的造车新势力而言,服务是其竞争力提升的重要筹码之一。
总结:每年都有3·15,消费维权要从自身做起,提升法律意识,最大限度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车企和经销商要重视消费者的合理投诉和求偿,毕竟越是市场下行,竞争越激烈,赢取消费者的信任是制胜关键。媒体,要加大曝光力度,监管部门加强管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7成新能源车主购车后表示有问题,维权之路除了3.15还能怎么走?
“每一年的315都是一面照妖镜”
央视315晚会在所有人的关注下落下帷幕,众多汽车口的公关人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今年315晚会的主题是“共治共享,放心消费”。这次一共曝光了8个行业性的问题,覆盖了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个方面,如辣条小作坊,医疗垃圾、不卫生的卫生用品等严重危害到我们身体健康的问题,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这些灰黑产业的曝光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我们规避生活中隐藏的安全隐患。
但是,让大家意外的,是今年的315晚会,虽然曝光了十多个消费者权益问题,但是,就汽车消费方面的话题,好像根本就没有提及。
对汽车企业和汽车从业人员来说,或是庆幸。因为,一旦有问题曝光,本来惨淡的市场,估计就更加严峻了,315的杀伤力,对哪家企业,都是心惊胆寒的。
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则显得有些失望,比起有毒的辣条,汽车劣质产品对消费者的伤害,则对于关心的人来说更加切身。
虽然2018年的车市遇冷,不过全年2371万辆乘用车的销量仍然使得中国在乘用车领域有了一个不错的突破,同时需特别强调的是,在这2371万辆乘用车用车销量中,新能源汽车贡献了100.8万台,同比201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总量上升了29.7%,因此2018年国内车市的寒冷并没有影响到新能源汽车的热度持续上升。
而据中汽协披露的数据显示,仅2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了5.92万辆和5.29万辆,同比增长50.9%和53.6%。
然而,旺盛的新能源市场背后却藏着值得全行业深思的问题。
调查显示,近7成车主表示,在购买新能源汽车后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其中续航能力、电池可靠度、质量隐患等问题都成了消费者在使用期间遇到的问题。
电动车虚假续航里程是最大的诟病所在。在前不久,有媒体自发成立了联盟,反对汽车厂家以等速续航作为宣传标准,要求厂家以真实工况续航里程标注,拒绝误导不知情的消费者。
同时电池的早衰现象也十分严重。相关数据显示,57.1%的新能源车车主表示能感受到动力电池的明显衰减,35.7%的车主表示有衰减但不明显,只有7.1%的车主表示没有感受到动力电池的衰减。
作为电动车核心的“三电”系统也不那么让消费者省心,三电”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其工作的稳定性也直接决定了车辆的使用感受。42.8%的电动车曾出现过三电故障,只有28%的车辆未出现过问题。换句话说,三之分二的电动车都会在质保期内出现或大或小。
6、新能源汽车用户满意度比肩燃油车 新能源汽车普及将再加速
车家号的网友,大家好!今天选车网为您带来新能源汽车满意度的最新消息,请点击关注选车网,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汽车资讯。
日前,选车君从相关渠道获悉,中国质量协会主持的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NEV-CACSI)已经新鲜出炉,该调查显示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为78分,而燃油车为79分,两者已经十分相近。
其中,纯电动汽车的用户满意度指数为78分,同比提高1分,并且已经实现了连续5年的正增长,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而插电式混动汽车用户满意度达到了80分,甚至还超过了燃油汽车1分,也创造了6年以来的最高记录。
中国质量协会表示,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为消费者提供具有极强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而且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加大和相关补贴政策的不断退坡,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由政策驱动逐渐开始向市场驱动过渡。而且随着诸多造车新势力的入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目前已经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选车君观点:对于整个汽车市场来说,纯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普及是最终的发展方向,而随着消费者对电动汽车满意度的逐渐增高,主动选择电动汽车产品的消费者也会越来越多,电动汽车的普及速度也将加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美版“315”报告出炉,自家车企拿倒数
三天前,美国权威机构《消费者报告》发布了2020年汽车品牌排名以及十佳车型。作为海外版的“315”,《消费者报告》也有着自己的评测规则与要求,评选基于美国消费者报告可靠性统计、用户满意度统计、路试以及安全性,汽车品牌最终排名则建立在品牌车型测试的总体得分的平均基础上。
在最新的品牌可靠性排名中,保时捷超越了斯巴鲁,夺得桂冠;现代旗下豪华品牌捷尼赛思获得第二;斯巴鲁、马自达、雷克萨斯、奥迪、现代、宝马、起亚和MINI拿下前十名剩余席位。而倒数前三则是菲亚特、三菱和Jeep。
此次排名中,有些品牌的成绩属于意料之中,当然有些也属意料之外。
说起前十名,最让我惊喜的一定是中国市场上的冷门选手捷尼赛思。不知各位是否还记得,就在前不久J.D.Power公布的2020年美国汽车可靠性排行榜中,捷尼赛思就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对于一个2016年底才进入美国市场的“新生”来说,能在2020开局就一举拿下一金一银,足以说明美国消费者对它的认可。因此,我难免会好奇,等到捷尼赛思重返中国市场后,现代是否会重金塑造豪华品牌形象?
而一向“日韩”不分家的本田旗下豪华品牌讴歌,则遭遇了今年最大跌幅,排名下滑8位跌至24名;至于最惨的,应该要属曾能代表一代美国精神的Jeep,在自家的考试中拿个倒数,着实有些苦不堪言。
除了品牌排名外,《消费者报告》也根据售价的不同推出了十款首选车型,我们不妨可以做个参考。
排名第11的特斯拉比去年上升了8个席位(本届涨幅最大的品牌),同时Model 3也被评为了最佳电动汽车。要知道在去年,《消费者报告》表示不再向用户推荐特斯拉Model 3,因为发现特斯拉Model 3存在例如车身松脱和玻璃瑕疵等问题,之后便撤回了推荐。
此次《消费者报告》称,“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S的可靠性都得到了显著改善。这足以真正提高他们的品牌得分,超过我们调查中的其他任何品牌。特斯拉工厂的生产稳定后,从去年年中制造的Model 3的质量有了明显改进”。
你们说此时的Model 3,像不像期末考试获得“最佳进步奖”的同学?
此外,在低于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7.6万元)的车型中,推荐车型为丰田卡罗拉。诚然,作为一台全球畅销家用车,卡罗拉都能表现出很好的市场适应性,以及对于消费者的持续吸引力。加之换上丰田TNGA平台后,卡罗拉在当代年轻人喜爱的操控性上也有了不错的提升,就如我一位刚提了卡罗拉的95后朋友所说的那样:它或许并不是最亮眼的,但却是最令人挑不出问题的。
而2.5—3.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7.6-24.6万元)区间的首选车型为斯巴鲁森林人、斯巴鲁力狮和丰田普锐斯。不过和咱们沾点边的也只剩森林人一款,因为榜单中的斯巴鲁力狮为新款车型,并非现在国内所售版本;而普锐斯,更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
虽然斯巴鲁在国内一直属于小众品牌,而且森林人的销量也远不及丰田RAV4、本田CR-V等一众主流车型,但这并不意味斯巴鲁就是空花瓶。凭借着Eyesight以及Symmetrical AWD全时四驱系统,斯巴鲁在国内也收获了很多消费者的热爱。而森林人,则像是一台不买不知道,谁买谁说好的车型。
在3.5—4.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4.6-31.7万元)里,该机构推荐的首选车型为起亚Telluride、本田Ridgeline以及丰田亚洲龙。和捷尼赛思一样,亚洲龙同样也在J.D.Power的评选中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作为中国市场TNGA架构上的丰田品牌旗舰轿车,亚洲龙在市场的表现似乎并不能称得上火爆,但在口碑和性价比方面,亚洲龙还是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
至于最后梯段的4.5—5.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4.6-38.7万元)区间,除了上文提及的最佳电动车Model 3,消费者报告还列出了其他两款推荐车型,它们分别是雷克萨斯RX、和丰田Supra。
要说最令人期待的,一定是丰田Supra。自“牛魔王”复活回归以来,它便牵动了全球无数JDM粉丝的心,而此代全新Supra也与宝马进行了合作研发,其底盘、悬架、动力总成等均为宝马提供,有着“东瀛Z4”的称号。如果你有条件翻看国外的评测视频,几乎一边倒的好评更是让我们这些摸不到车的国内车迷心痒难耐。
不过有消息称,就在前不久丰田中国2020年的新车名单中,Supra赫然在列,这就意味着广大车迷可以通过更为正规的官方渠道购买这台充满情怀的丰田跑车。另外,Supra也在后期推出了2.0T车型,如若引进的话,将会进一步降低车迷追求“牛魔王”的门槛。
作为美国消费者联盟主办的非营利评测报告发布杂志,《消费者报告》1936年发刊以来从未接收广告,也不看任何企业的脸色行事,而且此次评选的大部分品牌和车型在国内也有,因此对我们来说也具备一定的参考意义。不知各位看完这篇报告,会对哪款车更感兴趣了呢?就我个人而言,丰田Supra以及新款斯巴鲁力狮,是我最期盼的选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消费者在想什么?第一电动首份电动汽车需求调查启动
“免征购置税”,“不摇号、不限购”……一系列利好政策或颁布、或酝酿,预示着中国电动汽车 销售市场即将启动。 私人消费 市场大门即将开启之际,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态度成为各方关注焦点。性能、安全、节能、价格……究竟什么才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 第一电动网在电动汽车消费市场即将启动之际,组织力量首次专门针对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偏好进行市场调研,全面了解目前电动汽车市场需求现状,帮助厂商锁定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产品和市场布局。 在收集网络问卷的同时,第一电动网还前往若干电动汽车试点城市进行实地调研。以位于北京西南的房山区为例,这里有一支电动出租车车队,在消费市场全面启动前,电动出租车司机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线下调研对象。 本次消费者调研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部分,调研对象包括已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以及电动汽车潜在消费者。调研途径除透过互联网外,还对电动汽车实际驾驶者进行了问卷调研和深度访谈,有效保证了调查样本的广泛性和丰富性。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影响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最大因素依旧是价格,而最让消费者动心的则是节能和安静。 价格仍是主要因素 超过60%的消费者心理价位在10万元以下,32%的消费者心理价位在10万至20万元之间,而心理价位在20万元以上的消费者仅占据7%。 在与传统车进行价格对比的项目中,有超过半数的消费者认为,电动汽车价格应该与同级配置的传统汽车持平,甚至更加便宜。 对经济性的敏感,也可以从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意图中显现,调研表明,他们购买电动车的主要用途集中于上下班和日常代步等行为,电动汽车的低耗能特性能够在更低成本下完成这些需求。 从目前情况看,消费者的价格期望与市场现状出现了巨大脱节。电池价格比重过大,以及产能较低、渠道不畅等不利因素,导致电动汽车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一些电动汽车的补贴后价格也往往比同级传统车贵上一倍,甚至更多。 由于大多电动汽车产品定位于低端市场,价格可以说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影响因素。 业界也一直存在着另一种声音,即电动汽车豪华化。豪华车型可以更好的摊薄核心部件的制造成本,并且豪华车消费群体对价格敏感度也较低。比亚迪与戴姆勒的合作产品“腾势”就是豪华电动汽车的代表,但是豪华车路线在国内是否能走得通,还需要市场的最终检验。
9、从七成后悔到八成满意:现今新能源车型质量如何?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315”,虽然本次央视的“315晚会”推迟举办,但消费者对于问题企业问题产品的关注度并没有下降。
其实在历年的“315晚会”,汽车产品上榜率并不算高。因为汽车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其质量以及安全性在出厂时就要经过严格的把关,后续遇到产品问题要及时召回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是不会被曝光投诉,除非是发现了严重问题,消费者投诉后车企拒绝承认,才会成为上榜的“问题车型”。
说到这里,关注新能源车型的朋友大概都想起来了最近特斯拉的“芯片门”。在这次事件中,特斯拉隐瞒消费者使用了老款芯片。在被一些用户无意间发现之后,特斯拉并没有逃避这个话题,而是解释是受产能影响,后续可以预约进行免费更换。但要注意的是,是需要用户自己进行预约更换,并不是要召回更换或者是保养时主动更换。
随后特斯拉的CEO马斯克发文表示,使用老款芯片的车主,都是没有选择自动驾驶包的用户,这在用车方面完全不会产生影响。而既然不选择自动驾驶包为什么还非要一块新的芯片呢?这种说法无疑激怒了中国消费者,而特斯拉也被相关部门约谈,估计会有下一步的整改措施或者罚款。
谈到新能源车型的“各种问题”,可能会有不少朋友有话要说。其实在前几年的媒体调查中,几乎有7成的新能源车主后悔选择了这个“不烧油”的车型。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续航缩减问题,二是电池安全问题。
但在汽车之家最近的新能源车主调查数据中显示:对自己车型的使用满意度达到满意的车主比例占到接近80%。
同时根据调查数据:在夏季,31.36%车辆可达NDEC续航里程,41.25%车辆可达NEDC续航的9折,18.99%车辆可达NEDC续航的8折;在冬季,19.38%车辆可达NEDC续航的7折水平,31.45%车辆续航处在NEDC续航6折及以下的水平。在电池续航这块显然还是没能摆脱以往的续航缩水问题。
为什么现在的用户对续航问题不再那么敏感了呢?
主要还是因为现在产品的续航里程普遍有所增加。随着汽车电动化进程加快,越来越丰富的新能源车型流入市场,曾经售价较低、续航较短的A0级纯电车型市场逐渐被下沉的A级车型抢占。而现在基本上电池容量达到60kw·h,车辆续航就能超过400km,哪怕冬天缩减到50%,在城市内通勤依然足够,这变相增加了一部分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接纳程度。
同时,目前无论是宁德时代、比亚迪还是其他自研电池的汽车,都在动力电池上进行技术突围,努力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毕竟在现有的技术下,降低电池成本,增加续航里程才是打通市场的最好办法。
除了电池之外,随着传统车企对新能源车型的逐步发力以及造车新势力的逐渐完善,现在的产品无论是造车工艺还是产品安全性都要比几年之前好得多。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型的顾虑在逐渐减少,对新产品的接受程度在逐渐增加,这种种因素都使得车企电气化走在一个较好的道路上。
当然,像特斯拉这种事情以后会不会有其它车企发生?现在的新能源车型都一定没有问题?还不能给大家一个完全肯定的答案。但是我们相信,在全球汽车行业共同努力、消费者共同监督下,新能源车型的问题会越来越少,大家的用车体验也会越来越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