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动汽车绝缘电阻的检测,检测些什么内容?
根据你的描述。绝缘电阻检测主要测量。高压母线与车身之间的绝缘,电阻通常采用绝缘测试仪进行检测。如果绝缘电阻低于规定值。说明高压系统有漏电现象。望采纳,谢谢。
2、纯电动汽车涉水性能如何?泡水以后会有什么影响?
纯电动汽车涉水性能一般,泡水后会损坏电池和电机。
不仅电池怕水,电机也怕水,电机一般都安装在发动机原来的位置,虽然位置比较高,而且也是全密封的,但是和电池一样,最好别进水,而且机舱里各种线束沾上水也不好。
涉水危险,泡水就更危险了。因此,如果车库或停水的地方被水淹了,最好把车提前挪出来,否则后果可能不是你想要的。如果电动汽车被水泡过底盘,应该进行全面检查,视具体情况而定可以进行一次底盘防锈喷涂,以降低底盘生锈的几率。
优点:
单一的电能源
相对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以电动机代替燃油机,噪音低、无污染,电动机、油料及传动系统少占的空间和重量可用以补偿电池的需求;且因使用单一的电能源,电控系统相比混合电动车大为简化,降低了成本,也可补偿电池的部分价格。
结构简单,维修方便
电动汽车较内燃机汽车结构简单,运转、传动部件少,维修保养工作量小。当采用交流感应电动机时,电机无需保养维护,更重要的是电动汽车易操纵
3、汛期来临,纯电车不敢动不敢动?真相是涉水居然比燃油车更安全!
一年一度的梅雨季又来了,这次不光南方要遭受晾不干衣服的问题,北方的暴雨也一场接着一场。近几年的夏天,见过不少在雨里趴窝的燃油车,大家都戏称夏天开的不是车,是船,电动车主更是瑟瑟发抖,毕竟电气元件更怕水。有多少电动车主在出门前看看天气预报发现是雨雪天气,就放弃开车出门的念头。那么,电动汽车真的就那么娇弱,泡个水就短路,甚至引发火灾等事故吗?
先说结论:电动汽车并没有那么“怕”水,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要比燃油车好很多。
我们先从电池包的外壳结构来说,电池包外壳一般使用碳素钢钣金箱体,钣金冲压成零部件后,直接进行拼接,再进行点焊成型,成型后还要经过整形处理并保持接插件安装面的漆膜表面粗糙度,都是为了保证电池包的气密性。目前最常用的工艺是铝型材挤压成型+搅拌摩擦焊+冷金属过渡(CMT)补焊技术,再在可能漏气或者焊接不良的位置进行焊接。
另外在电池装配时,要在箱盖之间加一个密封垫,辅助形成更为密封的结构。密封垫材质要具备阻燃性能,并符合汽车行业禁用物质的标准要求,同时要避免永久变形。另外,电池包内的电气接插件,特别是插针位置要有密封设计,接插件安装面的平面度、O型密封圈的永久变形性等方面,这些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电池包的气密性。
以上的这些配置,先挑选了足够坚硬和防水的壳体材料,又在加工过程中对容易造成渗漏的位置进行焊装,电池包本身就已经做足了防水准备。电池包生产后会通过专业的气密性检测仪器进行测试,向电池包腔体内充气,通过观察气压变化计算出气体的泄漏值,评判防水性能。
简单来说,电动汽车的电池组,首先外壳就已经坚固防水了;即便外壳在意外情况下发生漏水,内部还有密封垫的保护;就算外壳和密封垫都失效了,在电池内部的器件插接处还有密封设计,三层防水的设计,确保万无一失。
我国质检总局《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安全》规定:电池模组需将电量充满,整体浸没入3.5%的NaCl盐水2小时,再观察1小时。要求整个过程中,电池/电池组无起火、爆炸现象,以此保证动力电池的防水安全。还需电池包以实车装配状态与整车线束相连,完全浸入一米水深,持续30分钟,结果满足要求后才会正式出厂,这也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电池本身质量安全。
其次,我们要知道,车辆在出厂时都会藉由汽车安全评价体系进行安全评估,大部分车主担心的涉水安全问题也包含其中。衡量电池的防水性能的指标其中之一叫Ingress Protection,缩写为IPxx,第一个x代表防尘(固态)等级,第二个x代表防水(液态)等级,下图是各个等级的评判标准:
同时,许多电动车的防护级别达到了IP67级,新国标要求车辆出厂之前还要做整车模拟涉水试验,要求车辆在一米水深行驶至少500米,湿车状态绝缘电阻满足安全要求,24小时后仍满足要求才算达标。这里的一米水深不是路面水深,而是没过电子设备的水深,差不多相当于车已经完全沉没在水中的情况。
市面上的纯电动车,电池包都要使用隔离膜涂层阻燃结构和泄压阀等装置,保证电动车在行驶时突发碰撞等意外事故时依旧安全。从整车层面来说,车辆还需要配备电池管理系统,一旦电池包里边进水了发生绝缘电阻下降的问题,就会及时切断电源,停止车辆行驶,保证乘客安全。
某种程度上,电动车甚至要比燃油车在防水方面更可靠,这是由两种车型的工作原理导致的。
燃油车由发动机提供动力,燃油需要与空气混合才能点燃,发动机的运转需要进气,在某种程度上发动机的气缸是与外界相通的,一旦有水通过进气结构进入到发动机内部,会立刻让车辆发生熄火甚至爆缸,同时由于水是无法被压缩的,熄火后马上强行启动还有可能导致发动机连杆报废,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燃油车在雨天趴窝以后不敢轻易乱动的原因。
反观纯电动车,由电池包提供能源,通过高压电路传递到电机和电控进行工作,电机做功也不需要空气介入,同时无论是内部高压线路还是电控器件外部均配有单独的壳体或绝缘材料包覆来保证绝对的工作安全。纯电动车的电池、电控、电机及其连接线是一套封闭的系统。
所以说,纯电动车的涉水问题更多的是来自于车辆其他零件遇水受损,在强制防水标准的要求下,纯电动车实际上是可以在浸水条件下工作的。当然,可以工作是一方面,为了安全,纯电动车的车主在遇到车辆浸水的情况时,依然不可继续驾驶车辆。
那么下雨天,电动车能放心充电吗?
答案是可以。纯电车充电槽的各个孔位都有绝缘密封圈,如果造成短路,需要雨水完全浸泡住充电口内的孔位,由于充电口为垂直设置,雨量基本无法浸没充电口。当然,前提是大家不会看见已经充电口浸没的情况还把充电枪往里怼。
虽说电动车高压系统零部件、高压线束、高压接插件等都要求必须满足IP67防水防尘等级,但如果某个密封件出现老化,也会有进水的风险,充电的时候也尽量保证充电口干燥,防止出现凝露和充电安全问题,这也要求大家定期检查,及时更换老化零件,涉水后也要多加注意底盘和制动系统。
再次强调,电动车涉水不会引发安全事故不代表可以把电动车当成潜水艇来开!行驶过程中,涉水时要减速慢行,必要时可以下车探看一下水深,涉水深度最好不要淹过底盘,不仅可以保护电池安全,还可以保护车辆安全。汽车一旦长时间深度泡水,要及时去进行检修,避免内部结构被腐蚀。
雨天可以充电也不意味着可以露天场所、顶着大暴雨坐在车里打游戏等充满电!要知道,那车不就成了法拉第笼吗?想想居然还有点刺激。停放充电时最好是在空旷的场所,尽量避开低洼处,这也是为车辆寿命考虑。
所以电动车主也不用太过担心汛期的车辆安全,正常使用正常开,防护等级能达到IP67的纯电车甚至要比燃油车在雨天更安全,至少不用担心发动机进水。不过还是那句话,定期做检查,科学用车,让大家的爱车能陪伴久一点才是最终目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纯电动汽车涉水深度1
你好,纯电动汽车涉水一米了必须得到4S店检查。以免影响你用车安全。谢谢
5、新能源汽车如何绝缘电阻检测
你好,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以下为详细分类:
1、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Blade Electric Vehicles,BEV)是一种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
2、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是指驱动系统由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联合组成的车辆,车辆的行驶功率依据实际的车辆行驶状态由单个驱动系单独或多个驱动系共同提供。因各个组成部件、布置方式和控制策略的不同,混合动力汽车有多种形式。
3、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FCEV)是利用氢气和空气中的氧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在燃料电池中经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能作为主要动力源驱动的汽车。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实质上是纯电动汽车的一种,主要区别在于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不同。一般来说,燃料电池是通过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化学反应所需的还原剂一般采用氢气,氧化剂则采用氧气,因此最早开发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多是直接采用氢燃料,氢气的储存可采用液化氢、压缩氢气或金属氢化物储氢等形式。
4、氢发动机汽车 氢发动机汽车是以氢发动机为动力源的汽车。一般发动机使用的燃料是柴油或汽油,氢发动机使用的燃料是气体氢。氢发动机汽车是一种真正实现零排放的交通工具,排放出的是纯净水,其具有无污染、零排放、储量丰富等优势。
5、 其他新能源汽车 其他新能源汽车包括使用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的汽车。目前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指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常规混合动力汽车被划分为节能汽车。谢谢,望采纳!
6、纯电动汽车涉水性能如何?泡水以后会有什么影响?
纯电动汽车涉水性不是很好,因为纯电动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电,电最怕的就是水,泡水以后会有非常大的影响,质量好的还可以再开,质量不好的,基本报废。一、先给大家科普下,什么是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当前技术尚不成熟。虽然它已有186年的悠久历史,但一直仅限于某些特定范围内应用,市场较小。主要原因是由于各种类别的蓄电池,普遍存在价格高、寿命短、外形尺寸和重量大、充电时间长等严重缺点。所以目前我国在纯电动汽车方面还是处于发展的阶段,并不是全面使用阶段。但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电动汽车一定是广泛的使用。
二、纯电动汽车的涉水性以及泡水以后的危害
虽然纯电动汽车的涉水性不是很好,但是它还是比燃油汽车要好的,因为燃油汽车有排气管,排气管容易进水,而电动汽车没有排气管,所以在这方面是比燃油汽车要好一点点。但是在泡水方面,电动汽车还是比较的,危险的,因为电动汽车一大堆的电器元件,如果发生漏电,那么将会发生严重的危害。纯电动汽车的防水性怎么样?这是由厂家来决定的,而且厂家有没有预料到汽车被全部水浸泡的时候,它的防水性能如何,这些都需要厂家来考虑的。如果厂家可以考虑到,那么泡水之后的电动汽车依然可以正常工作,如果厂家没有考虑到,那么泡水后的电动汽车基本报废。
三、购买纯电动汽车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购买纯电动汽车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安全性,因为电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的电池质量差的话。在开车过程中,会不会发生爆炸以及其它的危险,还有买电动汽车,尽量买大厂的电动汽车,因为大品牌电动汽车才有保障,买车的时候一定要询问车辆的防水性能怎么样。还要看一辆车的续航能力强不强?因为现在充电动汽车充电还不是像燃油汽车那样方便。
7、一分钟读懂:电动车可以涉水吗?会不会造成触电?
雨季到来,全国多地都成了海洋,雨天行车老司机都会犯嘀咕,对于传统燃油车来说,如果涉水很容易造成发动机故障,那么如果是电动车呢?电动车能够涉水吗?众所周知,电动车没有排气管,但电池组就在车底,如果涉水,会不会造成触电?针对这些疑问,一起来看看。
电动车涉水性比燃油车好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的是,电动车的涉水性能其实比燃油车更好,因为它的动力系统设计更加封闭,不存在排气管,连进去格栅几乎都是封闭式的,也就避免了涉水问题。
并且电动车的电池都是做过防水实验的,很多的电动车电池防护级别达到了IP67级,也就是将其放在深1米的水中,保证半小时不出问题。所以短短的涉水路程,应付起来是没有问题的。
根据2021年1月1日起即将开始实施的《GB 18384-2020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当中对于整车防水的安全要求,整车相应布置位置的B级电压零部件满足相应的防护等级要求;或整车模拟洗车试验及涉水试验后,整车绝缘电阻均满足安全要求。
而整车模拟洗车试验则是采用GB/T 4208-2017 IPX5软管喷水,使用洁净的水,以流量为(12.5±0.5)L/min,速度为(0.1±0.05)m/s,在所有可能的方向向所有的边界线喷水,喷嘴至边界线的距离为(3±0.5)m;整车模拟涉水试验则是车辆在100mm水深,以(20±2)km/h车速,行驶至少500m;时间大约1.5min。
试验后湿车状态测试整车绝缘电阻满足安全要求,且车辆静置24h后,整车绝缘电阻仍满足安全要求。
因此,只要是通过正规销售渠道购买的电动汽车,其涉水安全性都是有保障的,当然车辆也不能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及时定损,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电动汽车涉水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电动汽车始终是汽车,千万不可在遇到短时强降雨或大暴雨期间在不了解路面状况的情形下强行涉水,以免由于积水过深造成车辆漫水的风险。如果无法确定积水的状况,还是建议您选择绕路行驶。
2、如果不幸在强降雨当中被积水围困,当电动汽车被积水浸泡而造成动力系统断电时,切忌尝试重新启动动力系统,应当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离开车辆,并拨打救援电话等待救援。
3、而当电动汽车长时间浸泡被救援出来之后,切忌尝试重新启动动力系统,应当首先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对高压系统部件和电池组进行相应的检测。尽量在车辆静止状态停放一段时间之后,再送到维修车间内进行相应的检修。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纯电动汽车绝缘故障是什么原因?
电动汽车有一个很大的潜在让人害怕的地方是触电,因此有了一份专门针对车辆电气安全的安全标准《GB/T 18384.3-2015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 部分:人员触电防护》。里面有关于电气安全的部分有不少,其中对于绝缘故障可能造成高压电暴露,引起人身伤害。这个起始阈值也做了最小的规定,动力系统的测量阶段最小瞬间绝缘电阻为0.5kΩ/V交流、直流为0.1kΩ/V。 各整车厂开发的纯电动车辆, 则根据各自设定的电压等级来确定动力系统的绝缘电阻报警阀值,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是绝缘检测的策略和容错策略。
图1 整车绝缘问题概览
第一部分 绝缘检测的故障原因
电动汽车绝缘的问题主要可以分为:
内部:这部分我们细致的展开,从大的来看,主要是电解液泄露、外部液体进入、绝缘层被破坏之后,电池模组和单体出现了导电的回路。这类故障发生之后可能会发生较为严重的后果(主要是打火和烧蚀,引起模块内单体的短路故障)。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在大的模组内,我们可以找到通过模组内部、BMU、BMS和模组与托盘等多种绝缘突破路径。
BMU对于Coating的要求很高,大量有电位差的线缆通过连接器接入,如果出现凝露和电金属迁移,容易在内部产生各种潜在导通路径
模组内部由于振动、冲击导致磨损、错位,如果出现绝缘纸、蓝膜失效的情况,就会出现绝缘问题
BMS和BDU这两个部件由于高压的直接接入,如果出现隔离失效,就会产生类似软短路的情况发生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下图所示,真正绝缘问题出现电击人的情况,都需要出现人本身去接触电池的一端输出才会出现下图的电击事件发生。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2. 电池外部的高压回路:这部分可以通过接触器断开而隔绝
a) 高压连接器和高压线缆:这里比较多的情况是两种,一种是局部放电引起的绝缘失效;还有就是连接器金属物质迁移导致的绝缘失效。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备注:在这个案例里面,通电,高温,潮湿,氯离子存在的条件下,电连接器内部金属构件发生了表面镀银层的电迁移和主体材料的腐蚀,产物在电场的作用下附着在绝缘组件上并将外金属套壳和与内金属触条一体的金属构件连接,从而导致电连接器绝缘阻值大幅降低失效。
b) 高压用电部件内部出现绝缘失效:把内部的连接器、连线归于上一类以后,基本就考虑功率部件相关的绝缘防护是否合理。特别的如电机、变压器内绝缘情况。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从场景上区分,可以分解成充电状态、正常状态、涉水、碰撞事故、结露、暴雨、淹没、清洗等状态。这是贯穿整个寿命周期和使用场景对各个环节进行考虑的结果,当然实际整车级别的验证测试也需要涵盖。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从路径上分,可以从爬电距离、固态绝缘和空气间隙等方面对绝缘进行破坏。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以上这些,都算是真正绝缘发生了问题。还有一些问题就是绝缘检测电路和算法本身受到干扰或者出现了硬件的损坏。我们可以细分为:
绝缘检测超差:受到外部干扰检测出来过高,设计范围超差
绝缘检测失效:电路由于开关(光耦或者高压继电器失效)出现失效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第二部分 车辆诊断与处理和漏电车辆处理
我们还是以LEAF为例,其DTC分了三个故障:
模式A:是从动力源头切断任何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主要响应比较高等级的故障
模式B:考虑电池的故障在一定范围内之类,限制电机输出功率,在充电模式下充电停止(阻止了能量回收)
模式C:限制电池包的输入和输出功率
模式D:仅亮起故障等,其他不做处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这里的三个定义为处理绝缘值信号(P33DF是判断信号异常高、P33E0是采集信号异常低,P33E1是出现绝缘报警),这里分层的原因主要是是对整个故障错误分类。不过我倒是看到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我们在这里可以有几个区分点:
启动之时:启动的时候检测可以根据数值、诊断电路本身情况、整个系统上电的范围,可以判断出问题出在哪里。根据数值的不同选取处理办法。严格来说,根据在不同状态下,绝缘电阻的测量误差可以做不同的策略。
充电检测:这个我会后面仔细谈一谈快充多回路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个在法规层制定的时候就已经有很多的涉及和探讨。
车辆行驶过程中:这点是我觉得很保守的,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有各方面的干扰存在包括纹波、电压在大电流充放过程的变化,使得整个记录的频次需要用计数器来做;根据数值也可以做不同的策略来判断这个严重情况,执行限功率或者更好的措施。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区分了DTC之后,当发生了绝缘故障之后,对于维修人员首先应保证人员安全,操作者须配戴好有一定安全等级,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的防护用品(防护用品通常有使用年限要求),如绝缘手套(橡胶手套+外用手套)、绝缘鞋等。
这里有个绝缘电阻的参考表,用绝缘表来测非带电部件还是比较管用的。从车辆的寿命周期考虑,维护过程中还是安置一个MSD是比较靠谱的,能够在接触器粘连和各种意外条件下保证总线上是没有电的。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