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日韩三国垄断全球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
纯电动汽车肯定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而其中最关键的电池,则是各大厂商的兵家必争之地。不过我们看2019年全球电动汽车(EV,PHEV,HEV)的电池使用量方面,基本上已经被中,日,韩,三个国家给垄断了。
2019年,全球各国注册的电动汽车电池能量总量为116.7 GWh,比上年增长16.7%。 宁德时代和松下继续以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速度增长,领先优势明显。但是,其余的中国和日本公司的使用量减少或增长到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中日韩三国垄断
宁德时代连续第三年力压松下排名第一,而韩国的LG化学,三星SDI和SK Innovation分别排名第三和第五,和第十位。
松下或许会在2020年下滑
松下虽然目前的销量很大,主要原因是它是特斯拉的供应商,而特斯拉在纯电动车的地位不用多说了。但这是松下的优势,也是劣势。由于特斯拉已经国产,国产特斯拉的电池已经不是松下一家供应,而是宁德时代,松下,LG三家供应,因此今后松下的市场地位或许会出现下滑。
比亚迪下滑
从2018年和2019年对比来看,比亚迪是下滑了的。被LG化学超越,失去了前三的地位。而三星SDI的增长趋势也很明显。据悉,LG化学也在于特斯拉洽谈,或成为国产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因此到时候LG化学的市场地位还会增长。 而比亚迪主要是自产自销的模式,虽然电池也有对外销售,但数量不是很多。
韩国三家公司都有大单
韩国三家公司的增长,主要是签下了几个大单。随着奥迪E-Tron EV,现代Kona EV和捷豹 I-Pace的销售激增,LG 化学的使用量急剧增加。三星SDI的增长受到大众e-Golf和BMW i3强劲销售的推动。由于起亚Niro EV和Soul Boosters的强劲销售,SK Innovation取得了快速增长。
从电池制造商的市场份额来看,排在前两到第二位的包括宁德时代和松下在内,以及三家韩国公司的市场份额都有所上升。其中,宁德时代和松下的总市场份额超过了总份额的50%,三家韩国公司的总数从2018年的11.8%增加到超过15%。另一方面,除CATL外,中国电池厂商均有一定程度的下跌。
电池大战何去何从?
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电池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到大公司,几个大的公司形成了垄断地位。而另一个方面,各大整车企业又想摆脱这些电池厂商的控制,毕竟电池在整车占有很高的成本。可以自己研发生产,总比买别人的更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氢燃料电池冲出韩国的现代汽车,在新能源领域有了新砝码
氢燃料电池前景怎么样?相信不少人会持看衰态度。但在现代汽车看来,虽然这是一个充满未知数的领域,但其作为引领技术变革的重要参与者,把每一步走好才是关键。
最近,现代汽车已经开始向欧洲地区的两家客户出售氢燃料电池系统,其中一家是从事氢能源储存和压缩业务的瑞士GRZ Technologies公司,另外一家则是提供能源解决方案的初创公司(未披露具体名字)。
对于现代汽车来说,这也是其首次面向欧洲市场出口氢燃料电池系统,意义不言而喻。
今年7月份,韩国政府公布了“绿色新政”(Green New Deal)的具体方案,目的是为了加快经济转型及构建低碳社会。作为对这一政策的响应,现代汽车随即对外宣布了向韩国以外市场出口氢燃料电池系统的计划,希望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氢能源领域的主导地位。
据零零柒车邦德了解,目前现代汽车正与20多家企业进行洽谈,未来不排除向中国、美国等市场出口氢燃料电池系统的计划。
动起真格来,连自己都怕
前不久,在上海举办的第五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上,现代汽车展示了 NEXO氢燃料电池车、氢燃料电池系统等产品和技术,描绘出其全球领先的氢能技术水准,以及面向未来绿色出行的战略方向。
事实上,现代汽车早前已经制定了目标,希望转型成为一家智能移动出行解决方案提供商。而在这条转型道路上,现代汽车迈出去的每一步都备受瞩目。
早在1998年,现代汽车就成立了汽车燃料电池研发部门;2000年,现代汽车以圣达菲车型为基础,研发了其第一款燃料电池汽车;同期,现代汽车创立北极星项目,独立开发了完整的燃料电池系统,推出了搭载现代汽车燃料电池系统的北极星II概念车型,其输出功率为80千瓦,续航里程为370公里。
时间来到2013年,现代汽车发布了世界上首款量产氢燃料电池车,也就是ix35 FCEV,其燃料电池堆输出功率100千瓦,牵引发动机输出功率100千瓦,加注氢燃料后续航里程可以达到415公里。值得一提的是,ix35 FCEV搭载的这套100千瓦燃料电池动力总成还获得了2015年沃德十佳发动机称号,也是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非燃料发动机。
可以说,ix35 FCEV是现代汽车对氢燃料电池实际应用的一次重要尝试,它也帮助现代汽车开了个好头。而2018年推出的NEXO,则是现代汽车最新氢燃料电池技术的代表作。
NEXO设计理念源于氢燃料电池概念车“FE”,在氢燃料电池、智能安全辅助及便利性配置等方面应用诸多创新技术。基于强悍的技术实力,NEXO自上市以来屡获国际大奖,包括沃德十佳发动机称号、2018年“红点设计大奖”、欧洲NCAP汽车安全碰撞测试五星安全评级等荣誉。
同时,NEXO凭借卓越的产品性能,也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在氢燃料电池车市场中大放异彩。数据显示,2019年,共售出4,987辆,在全球氢燃料电池车市场位列榜首,截至今年6月,NEXO累计销量已突破1万辆。
除此之外,现代汽车在氢燃料电池商用车领域也收获颇丰。XCIENT Fuel Cell是全球首款量产的氢燃料电池重型卡车,去年在欧洲获得了1,600辆的订单。今年7月,现代汽车已向客户交付首批新车。
2019年11月,在法国里昂举办的交通运输展览会上,XCIENT Fuel Cell击败沃尔沃等强劲对手,摘得了2020年度卡车创新奖。
前不久,在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筹)联合发起的首届“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奖”评选中,XCIENT Fuel Cell氢燃料重卡再次凭借着优异表现荣获二等奖,现代汽车也因此成为本次评选中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外资企业。
之所以能够在乘用车与商用车领域接连获得权威评价机构的认可,正得益于现代汽车在氢燃料电池技术方面的领先技术实力。
快速壮大的规模也给现代汽车带来了巨大优势。此前,现代汽车曾提出“燃料电池2030愿景”,计划在2030年前投入7.6万亿韩元来推进氢燃料电池的研发与生产。同时,建立两个新工厂,力争将氢燃料电池车的产能提升至50万辆。
为此,现代汽车还特意设定了一个量化的目标,即到2025年,现代汽车计划销售出67万辆新能源车,包含56万辆电动车和11万辆氢燃料电池车,届时成为全球新能源车年销量前三的汽车制造商。
现在看来,这个目标也许定得有些“保守”了。
多条腿走路,走得更稳
在快速发展氢能源的同时,现代汽车在电动车领域的“野心”也不小。现代汽车曾宣布,到2025年,新能源车在其整体汽车销量中的占比达到10%。
今年8月,现代汽车正式发布旗下纯电动汽车全新专属品牌IONIQ。IONIQ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早在2016年,“IONIQ项目”作为现代汽车为环保出行专门设立的长期研发项目,就推出了一款名为IONIQ的车型,也是当时全球唯一一款提供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三种电动化动力总成的车型。而如今IONIQ品牌的正式发布,既是现代汽车将持续引领纯电动汽车发展的全新篇章,也是现代汽车作为技术型选手王者归来。
按照计划,IONIQ 5将在2021年年初发布,定位中型SUV,该车基于现代45概念车打造。IONIQ6将在2022年推出,定位中型轿车,该车将基于现代Prophecy概念车打造。IONIQ 7将在2024年年初亮相,定位大型SUV。
这三款IONIQ品牌新车均基于现代汽车电动化全球模块型平台(E-GMP)打造,能够在快速充电和续航里程上拿出亮眼成绩。并且,这种电动车专属平台,也能够帮助现代汽车实现对智能生活空间的构想,比如具有高度可调节的座椅、无线连接等独特功能。
在中国市场,现代汽车的新能源布局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自2016年以来,北京现代分别推出了第九代索纳塔混动版、全新索纳塔插电混动、领动插电混动、昂希诺纯电动、菲斯塔纯电动等新能源车型,动力类型涵括了HEV、EV、PHEV,北京现代也是目前国内合资车企中新能源产品布局最完善的汽车企业之一。
今年2月推出的菲斯塔纯电动,一经上市就获得业界的一致认可。作为新能源产品标杆,该产品实力不俗。特别是动力方面,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和大陆永磁同步电机共同组成的动力系统,拥有135千瓦的最大输出功率,310牛·米的最大扭矩,以及领先同级的490公里续航里程(60公里/小时匀速行驶续航里程达610公里)等出众产品力。
此外,去年上市的昂希诺纯电动也在市场上收获了不少好评,作为北京现代的首款纯电SUV,其在NEDC综合工况标准下续航里程可达500公里,全面超越竞品,并搭载同级领先的双液冷循环系统等领先技术,百公里能耗仅13.8千瓦时。智能科技方面,8项ADAS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智能网联2.0系统一应俱全,为用户日常行车提供充分的安全与便利保障。
今年也是北京现代技术品牌“HSMART+”战略的激活年,该战略以智+环保、智+互联、智+自由三大领域为愿景架构,旨在为中国消费者创造更环保、更智慧、更便捷的出行体验。为了加速智+环保的落地,北京现代将会不断推出更多新能源产品。新平台、新技术、新体验等方向的持续发力,将进一步巩固北京现代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导地位。
从现代汽车统筹布局的层面来看,未来其在新能源领域会采取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一方面是平台化管理,即同一平台兼容多种动力系统;另一方面则是电动车专属平台的持续研发,在新平台下陆续推出轿车、SUV等一系列产品。
写在最后
疫情之下,即使汽车行业遭受到不小的冲击,但现代汽车坚持技术创新的步伐却从未停歇。在电气化的浪潮中,现代汽车拿到了一张不错的入场券,无论是氢燃料电池车还是电动车,现代汽车的布局都更加笃定。引领未来智能移动出行,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现代汽车已做好了全方位的准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新能源汽车品牌排行十强有哪些?
新能源汽车品牌有:
1、特斯拉:特斯拉公司(Tesla Inc.)是美国一家产销电动车的公司,由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工程师于2003年7月1日成立,总部设在美国加州的硅谷地带。
特斯拉汽车公司以电气工程师和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命名,专门生产纯电动车,生产的几大车型包含Tesla Roadster、Tesla Model S、Tesla Model X。特斯拉汽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锂离子电池的电动车公司,其推出的首部电动车为Roadster。
从2008年至2012年,公司在31个国家销售超过2250辆Roadsters。公司在2010年开始为英国和爱尔兰市场生产右侧行驶的Roadster,并扩大销售至澳洲,日本,香港和新加坡以及中国大陆。2016年11月22日,公司已完成对太阳能公司SolarCity的收购交易。
2、LEXUS雷克萨斯:雷克萨斯(LEXUS)是日本丰田集团旗下全球著名豪华汽车品牌。创立于1983年,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在北美便超过了奔驰、宝马的销量。1999年起至今,其连续位居北美豪华汽车销量第一的宝座。
雷克萨斯是日本丰田汽车旗下于北美、欧洲、亚洲、中东、拉丁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地销售的独立高级轿车品牌。
3、BMW宝马:宝马公司创建于1916年,总部设在德国慕尼黑。BMW的蓝白标志宝马总部所在地巴伐利亚州州旗的颜色。
百年来,宝马汽车由最初的一家飞机引擎生产厂发展成为以高级轿车为主导,并生产享誉全球的飞机引擎、越野车和摩托车的企业集团,名列世界汽车公司前列。宝马也被译为"巴依尔"。
4、比亚迪BYD: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1211.HK),创立于1995年,2002年7月31日在香港主板发行上市,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是一家拥有IT,汽车及新能源三大产业群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
比亚迪在广东、北京、陕西、上海、天津等地共建有九大生产基地,总面积将近700万平方米,并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现员工总数将近20万人。
5、Cadillac凯迪拉克:凯迪拉克(Cadillac)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旗下的一个豪华汽车品牌,在北美甚至成为高品质与豪华的同义词。
百多年来,凯迪拉克汽车在行业车内创造了无数个第一,缔造了无数个豪华车的行业标准。被一向以追求极致尊贵著称的伦敦皇家汽车俱乐部冠以“世界标准”的美誉。
4、请问,摩比斯在韩国本土建立几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工厂了?都在哪儿?
到今年,摩比斯将要扩建第三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工厂,新工厂在平泽扩建,专门生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第一家在韩国忠州市,一直生产氢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零部件;第二家在蔚山,也是未来将专注于电动汽车零部件供应的工厂。形成的“铁三角”工厂将在产品研发和物流效率上产生协同效应。
5、加快新能源车布局 韩国提出全新战略
[汽车之家?行业]??日前我们获悉,韩国提出“未来车新政详细战略”,加快新能源车产业布局。按照计划,电动汽车和氢能源动力汽车成为主角。韩国今后要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增加相关政府补贴,进一步增加充电桩数量,同时力促相关技术和产品走出国门。
韩国将普通电动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等新兴汽车种类统称为“未来车”。前两年,韩国政府就已经将发展“未来车”产业提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按照韩国政府计划,针对现存建筑提高其充电车位的义务建设比例。到2025年,在既有建筑中新建50余万个充电停车位,充电停车位在建筑内所有停车位中所占比例须达到2%以上。
其次,新建建筑提高充电停车位义务建设比例。到2022年,新建建筑的充电停车位在建筑内所有车位中的占比标准,须从现行的0.5%提高至5%。第三,在高速公路休息站新建200余个普通充电桩或快速充电桩。第四,到2025年,韩国将在全国新建450个氢能源动力汽车充电桩。其中,相关设施将优先在首都圈建设,以期明年将首都圈的氢能源动力汽车充电桩增加到53个,后年再增至80个。
在扩充内需方面,一是针对汽车租赁公司和大企业导入“环保汽车购入目标制”,强制相关企业购买一定数量的电动汽车和氢能源动力汽车等环保车辆。二是到明年将公共机构的公务用车全部更换为电动汽车和氢能源动力汽车。三是韩国6个地方团体须在2040年前保有1.02万辆氢能源动力大巴和卡车。
除此之外,韩国还着力推动本国氢能源动力汽车“走出去”。韩国两年前举办平昌冬奥会时,现代汽车曾在奥林匹克公园内设立了一个颇具现代感的独立场馆,专门宣传氢能源动力汽车。据韩联社报道,现代汽车与多家上海企业签署谅解备忘录,将在长三角地区合作构建集氢能生产、供应、氢能充电设施、推广及运营为一体的氢能源动力汽车项目平台。现代汽车还与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钢集团等中国企业签署了在京津冀地区合作发展氢能源动力汽车产业的相关合作协议。韩国为本国氢能源动力汽车产业积极对外宣传,推动其走出国门。
编辑点评:
在新能源政策的推行方面,韩国也是不遗余力。不过相比国内的发展而言,韩国似乎更专注于氢能源车的发展,明确提出了增加氢能源补能设施和加快氢能源车发展的目标。(编译/汽车之家 姜澈)
6、那么差劲的韩系车,在全球销量中为何还能名列前茅?
韩系车的品牌,相比德系车确实少一些,国内比较出名的就是现代和起亚了,以前的销量确实不错,尤其是起亚,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但是近阶段韩系车确实受到了影响,变得没有以前火爆,甚至有些人说已经走向了冰点。
起亚可以说今年特别关键,前阶段很多4S店的销售情况都很一般,据统计今年的第一季度,起亚的累计销量是37134台,已经排名在20名以后了,如果和同为韩系车的现代相比,人家的第一季度销量是96266台,事实起亚的车也没问题,就是在一些更新换代上面,动作确实比较慢了,让很多车企反超。
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国内的自主品牌崛起,不只是韩系车,你比如说法系车、日系车、甚至德系车,因为国内自主品牌的崛起,那都是受到了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还不是一时的,等到国人对于进口汽车一定好的概念转变过来,基本上合资车就很难了。
尤其是国内这几年新能源汽车崛起,韩系车在这点做得就不好了,起亚在售的新能源汽车也就4辆,现代的在售新能源也是4辆,而且都是油改电,没有专门设计的纯电动汽车。这也是影响韩系车的关键,那就是大家都在做新能源,如果你不做,那么就感觉这个车企没有实力,所以止步不前肯定不行。
以后不只是韩系车,我相信主打亲民的合资品牌,都会受到影响,价格再降没意义了,如果不降自主品牌的性价比又那么高,还是挺难做的。最主要的还是这几年新能源汽车的到来,让大家选择汽车的方向又多了,汽油车的末尾也会逐步被淘汰,与其还想发力汽油车市场,不如直接研究新能源汽车。不过起亚也准备换自己的LOGO,可能是为了让大家看到一个全新的车企吧。
现代汽车非常擅长的一件事就是价格战,而且最厉害的时候10W出头就能买到顶配悦动朗动,现代的瑞纳顶配也就7.5W,最低的时候甚至不超过5W,价格这么低又是一个合资车的身份,你说怎么能让当初的国人不喜欢呢?
这就奠定了韩系车销量绝对好,但是价格却并不太高。我们就说索纳塔吧,巅峰阶段是在五代和八代的车型上,甚至是被当作过出租车。这销量能不高吗?不过随着日系车的到来,索纳塔的销量也慢慢变低了。
韩系车国人比较喜欢,首先价格便宜,包括外观一些方面都是国人喜欢的,不过这款车在M,销量就不会很高了,外形、动力都不是他们喜欢的,所以韩国车也就亚洲人喜欢的多一些,而且也是多年之前而已。如果现在让我去买车,就这种10W之内的价格,我毫不犹豫会选择国内的自主品牌,韩系车基本上不会考虑,以上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7、新能源汽车电池80%来自中日韩,欧洲厂商断货了?
由于LG 化学在波兰的电池供应问题导致捷豹I-Pace和奥迪e-Tron的生产中断,因此电动汽车市场扩张的不确定性正在增加。上周,《泰晤士报》就报道了捷豹路虎(Jaguar Land Rover)就电池供应问题停止生产I-Pace,并表示尚未宣布重启时间表。 不过LG 化学的电池供应问题并非由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引起。
由于LG 化学的电池供应短缺,奥迪今年将e-Tron的交付量从5,700辆降低至4,100辆,欧洲媒体未经证实的报道称,奔驰计划将EQC的产量从60,000辆减少至30,000辆。 LG 化学的弗罗茨瓦夫工厂预计将为福特野马Mach E电动SUV提供电池,该电池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发布。
同时,中国的宁德时代正在德国建设电池厂。包括此在内,德国目前正在建设六个电池工厂。大众汽车正在与瑞典的Northbolt合作建造一座工厂,宝马已经建立了一个电池研发中心,以满足自己对电池的需求。
彭博社预测,到2030年,欧洲电池电动汽车的销量将从2019年的50万辆,提高到2030年的770万辆。根据二次电池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的《主要锂二次电池材料制造商的深入分析》报告,到2030年,全球锂离子二次电池(LIB)市场需求预计将增长到3,392GWh。 是2019年的LIB需求量198 GWh的17倍。因此电池不足的问题依然是长期存在的。
目前,全球主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商,被迫主要依靠宁德时代,LG 化学和三星SDI,由于LG化学的供应陷入困境,预计2020年汽车公司的电动汽车战略受到阻碍。此外,锂和钴等原材料的供需问题也会变得格外紧张。
特别是与美国和日本相比,在柴油丑闻发生后,欧洲汽车制造商正在寻求加快向电动汽车过渡的战略。然而,令人担忧的是,电动汽车电池供应的80%来自中国,韩国和日本公司。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关于韩国新能源汽车··电力汽车的论文
在亚洲,韩国和日本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起步最早,而在韩国,民众对购买新能源汽车兴趣高昂,韩国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在法律保障、税收优惠等多方面进行扶持。2008年8月,韩国政府宣布了低碳绿色增长计划,并提出在5年内使韩国环保汽车产业进入世界前4位的目标。而扶持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也有助于带动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发展,对于韩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
首先,韩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给予了立法支援。早在2004年10月,国会就批准了《亲环境汽车开发与普及促进法》。这部法律的主要内容是支持政府对环保型汽车及其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提供财政和技术支援;支持政府机构及其他公共事务机关购买环保型汽车;支持各级政府机构制定专门预算用于环保型汽车的宣传与推广;支持政府向购买环保型汽车的消费者提供税收上的优惠;支持地方政府向环保型汽车消费者提供减免停车费和城市道路拥挤费等优惠。
此外,为鼓励亲环境汽车的发展,韩国企划财政部决定自2009年7月起至2012年年底对混合动力汽车实行减税优惠。该项措施实行之后,消费者在购买混合动力车时,将享受个人消费税、登记税、取得税、教育税等方面的减税优惠,购买一辆汽车最多可节省330万韩元(约合1.9万元人民币)。
2009年6月,韩国政府又宣布,今后5年内,政府将直接投入1500亿韩元,并动员民间资金5500亿至7200亿韩元用于提高汽车能效的技术研发,目标是使韩国国产汽车的平均能效每年提高5%。
前不久,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在韩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济州岛召开。我一踏上风景如画的济州岛就发现,为了保护环境,当地政府大力推广以液化石油气LPG为燃料的汽车,目前在济州岛上行驶的车基本上都是以LPG为燃料的汽车。这些都足以说明韩国政府在支持新能源车开发方面做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