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电动汽车自燃导致燃气管道爆炸

电动汽车自燃导致燃气管道爆炸

发布时间:2021-10-27 14:28:11

1、电动汽车自燃事故频发,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自从新能源汽车进入公众生活以来,火灾和自然的发生并不少见,每一次事故都引起了市场的极大关注。最近,特斯拉、威来、荣威、比亚迪四大新能源电动车品牌相继火起来。这方面说明大家都很重视新能源汽车,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寄予厚望,这是好事;但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任何瑕疵都暴露无遗,可谓一招全身。新能源汽车并不是唯一会因事故和碰撞而燃烧的汽车,传统燃料汽车也会燃烧。根据美国消防局的数据,美国高速公路上每年约有19.4万辆汽车着火,其中64%在发动机区域启动。

所以新能源汽车电池因事故起火并不是最致命的,就像传统燃油车事故会导致车辆烧毁一样,这不是车辆本身的技术和质量问题造成的,而是涉及到动力电池企业和电动车企业,不注重安全。为了降低成本,电池质量控制不严格,BMS设计要求太低,动力电池包没有足够的安全设计保护,可以控制。但是在很多火灾事件中,我们需要仔细分析,区别对待,分析新能源汽车火灾的原因,确定电池安全的影响因素。电动汽车自燃事故之所以被广泛关注,容易引起恐慌,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认真分析和找出根本原因并公之于众。新能源汽车起火的原因非常复杂,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在车辆的动态运行中,发生重大碰撞事故导致电池起火,这在这方面也是难以避免的。

市场不要过度解读电池质量和安全,需要更多关注在车辆被动安全中保障车主生命的能力;车辆静态放置时,由于电池系统管理不完善、通讯不兼容、与充电设备通讯障碍等原因造成的电池过充、短路、漏液等问题无法提前监测报警,导致热失控、自燃、火灾等问题。这方面需要电池、BMS、Pack、整车、充电桩等的配合。通过电池管理系统实现各环节的协调配合如何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需要电池企业、BMS企业、Pack企业、新能源汽车企业、充电设备企业的合作。许多电池公司对电池的化学性质有很好的了解,电池组和车辆公司对电子、通信和集成技术有更好地了解,充电设备公司擅长电力、电子控制和数据监控等技术,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电化学、电力、电子和计算机的优化集成。

但是目前的情况是针对不同的车企的不同需求。电池组公司为汽车公司提供符合能源要求、循环寿命要求、经济性要求的电池组,而充电设备公司为汽车公司提供符合汽车公司充电电压、电流、功率、计费要求的充电设备,简单地认为是新能源汽车的一个组成部分。充电设备企业基本都是和电池BMS企业隔离的,平时很少有接触。基本上,只要BMS企业满足PACK企业的技术要求,一切都会好的,很少能实现与电池组企业和整车企业的同步沟通。目前BMS企业-电池企业-Pack企业-整车企业-充电设备企业沟通不足,共同合作开发相对碎片化,停留在某些环节,大大增加了整个系统集成带来的安全隐患。

2、没充电电动汽车突发自燃,造成的损失谁来承担?

只要不是司机本身造成的事故,其他情况下的自自燃都是汽车公司的责任。随着国家对新能源车的推广,路面上的新能源汽车也越来越多,最密集的时候,一个月内连续发生数起汽车自燃事件,虽然没有造成人员的伤亡,但汽车燃烧仍然是一个令人感到可怕的概念。例如,近日,在浙江杭州市的一个客运中心内部,一辆使用不到半年的电动面包车在路面起火自燃,而且是在司机下车之后才开始燃烧的,中间还夹杂了一声声爆裂的声响,最终动用了消防力量才解决了这场大火。

其实早前政府就发布过数据,在自燃起火的新能源车中,行驶状态自燃的达到了40%,静止停放的电动车自燃占到40%,剩下20%是新能源车在充电的时间,发生自燃相信。而且汽车自燃的原因往往五花八门难以找到,虽然买车的时候,司机会买车险,但新能源车由于是较为小众的车型,所以理赔起来十分麻烦,尤其是充电的时候,如果是充电桩的故障,车险肯定不会报销的,但汽车自燃究竟是电池问题还是充电桩问题,这个很难判断,就算是充电桩问题,司机要想找运营方赔偿也十分困难。

而工信部副部长也在近期表示,新能源车行业要从生产,充电,消防救援等多方面着力,为新能源车主建立一套安全可靠的保障体系,同时确立好司机,保险公司,车企,充电桩公司等多方的责任,确保司机的安全可以得到保障。

最后工信部还倡议新能源汽车行业统一起来,定制统一的标准,来防范新能源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减少大众对新能源车安全的担忧问题。

3、电梯内电动车爆燃事故,是由什么导致的?

电梯内电动车爆燃事故,导致的原因是:电动车内的电瓶使用年限太久,里面的小元件发生了老化,电池的正负极打燃了电池里面的可燃液体,电瓶内的电池发生自燃现象导致的。电动车燃爆事故频繁发生,我们需要注意定时检查电瓶的使用情况 ,还需要及时更换已经临近报废的电瓶,以免电池燃烧电车以后发生爆炸事故。 

一、电池使用年限过久,又不注意检查故障,导致电池正负极发生了自动点火的现象  

我们都知道,三年以上的电瓶就已经发生老化现象了,在冬季充电都会发生充不进去的现象。电池的正负极在电瓶的上面 ,如果人在触碰电池的时候,就会发生电池正负极连线的现象 。电池正负极互相连线就容易碰撞出火花,电池正负极自动点火 ,点燃的火焰会燃烧电瓶外壳 ,从而引发火灾燃爆事故 。

二、临近报废的电瓶里面会充满电解液 ,电解液泄漏是引发电动车燃爆事故的主要原因 

新的电瓶是不会发生电解液泄露的 ,大多数电瓶在使用年限长达四年以后 ,里面用手捏就都会感觉软软的 。这是因为电瓶里面的电解液已经开始慢慢融化 ,电瓶无法承载起电解液的酸蚀,外壳已经慢慢腐烂了 。如果电解液从废旧电瓶外壳渗出,人们在使用这块电池的时候就会点燃电解液 。电解液遇到热气烘烤 ,就会发出更多的可燃性气体 ,慢慢将电车的电瓶燃烧。由于电池是安装在电车里面的,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热量 ,热量和火焰就会冲破电车发生燃爆现象。

我们在使用电车时 ,要记得时常去检查电瓶的使用情况 ,在电瓶即将报废的时候赶快更换 。那么,在市面上 ,我们应该怎么判断更换的电瓶使用的年限更久呢 ?

4、大连一燃气管道发生泄漏导致爆炸,是否造成人员伤亡?

红星新闻报道,在2021年1月25日早上6点左右,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友谊街道金渤海憬附近发生了一起燃气管道爆炸事故,附近发生了一起燃气管道爆炸事故,爆炸产生的玻璃碎片造成8人受伤,其中三人失联。经过不断的搜救工作,三名失联的人员已经找到,不过不幸的是,在找到失联的三人后,其中两人死亡。一人受伤,已经被送到医院进行抢救。


根据附近居民拍摄的画面来看,当时现场发生了两次爆炸,而且在视频当中还不断有爆炸声传出。据悉,第1次爆炸发生之后,现场有十几台车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并且有车辆起火。

消防接到报警之后也立即赶到了现场进行救援,在救援过程中,附近一家汽车维修店又发生了爆炸起火事故。由于爆炸威力比较大,产生了大量玻璃碎片,这些玻璃碎片也导致8名群众受到轻伤,受伤人群随后被送到医院治疗。

爆炸事故还造成3人失联,后来经过消防、公安等部门搜救,三名失联人员也迅速被找到,但不幸的是,找到时其中两人已经失去了生命体征,另外一人被医护人员紧急送往医院抢救。经初步排查,此次事故发生的原因是金州天成燃气公司燃气管道泄露造成的。目前,当地主管部门也将抽调了专家组成了事故调查组,展开现场排查和事故调查。

现在很多老小区都在加装燃天然气管道,但是对旧楼房进行天然气改造,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在改造的时候也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要经过相关部门和物业的审批。如果天然气管道改造不合格,就可能会造成天然气泄漏,带来重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危及公共安全。所以个人千万不要私自改造天然气管道,如果有需要先向相关部门申请。

5、几乎所有的纯电动汽车都有自燃的风险,却无法得到根本性解决呢?

在我们的生活生活当中常常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电动车,自然那么在现代许多的新能源的电动车,并没有普及,那么基本上的许多的电动车都是燃油的,或者是纯电动的汽车,那么,无论是哪一种那么对于这一类的车常常发生自燃的事故,是非常多的那么常常导致燃油车或者是纯电动汽车发生自燃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油路的问题,还有线路老化,以及短路还有就是高温引起的易燃物燃烧,从而引起的一个自燃,当我们发现,车辆冒烟或者是已经出现了熊熊大火的时候,那么他这期间的变化过程有可能只是短短几分钟的时间,所以说在使用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严格注意对于电动汽车的线路问题。  

虽然说许多的纯电动汽车都会发生自燃,但是这一类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主要的是和电动车的一个主要材料有关。那么比如说电池的一个化学性质,许多的电池的化学性质都是非常容易自然的,而且那么电池是比较密集的常常会,把电池放在车辆的底盘下面。如果说发生了起火的话,那么瞬间就会引起火势巨大,所以说在性能原车改良这方面可以建议把电池放在其他的地方,不要放在车辆的底盘下边,电池的原材料的话,那么近现代采用的是三元里电池,那么三元里电池的话,也备受许多车主的青睐,所以说他是一种未来发展的趋势。   

为了电动车的安全起见的话,那么目前市面上许多的纯电动的一个公交车,他们都会搭配一些能量密度比较小的电池,这样的话可以减少爆炸,或者是减少自然的现象。还有就是在对于电动车的一个热管理方面做得不是很好,比如说许多的电池过热过后,那么有可能就会引起一个自然,那么对于电池的一个冷却方式的话,那么一定要做好尽可能地把效率弄高一点,这样的话减少这一类的现象发生,那么在这管理这一方面的话,我们的科学科技可以有很大的一个发展空间,那么大家可以多多发现一些有价值性的管理方式方式。  

还有就是无论是车还是其他的东西一定要注重的,就是保质保量刚做好了一个出场,保证的话,那么这一类的情况可能也会减少发生。所以说对于在使用这一类车辆的时候,一定要对这些车辆进行一个安全检测,那么一定要保证品质以及质量的基本这样在使用的过程当中才会保证自己的健康,尽可能的减少,这一类不好的现象发生。

6、一辆奇瑞eQ1电动车在车库自燃,并引发爆炸

据上海松江消防对外公布,7月27日10时13分,松江区九亭镇淀浦河路399弄136号1楼停车库内车辆发生火灾。上海松江消防表示,目前初步判定系车辆故障引发火灾,具体原因及损失正在调查中。

?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电动汽车自燃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电动汽车自燃的原因包括电池散热不良、长期在高温环境下使用、车辆内部零件老化、线路老化损坏、电池管理系统设计要求低、充电时间长、充电环境通风不良。汽车行驶时,由于气流的作用,电池处于散热状态。但是当汽车停下来的时候,汽车熄火了,冷却系统停止工作。此时电池的热量没有完全散失,热量局部集中。此外,零件的老化会加剧电池内部的反应,导致高温和燃烧。电动车燃烧主要有四种场景,充电时燃烧;电池运行或放置引起的燃烧;碰撞、侧翻引起的燃烧;涉水引起的灼伤。

如果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要求较低,充电时汽车出现异常,电池充电系统可能不会发出停止充电的输入信号,仍然在肆无忌惮地充电,会导致电池过热,导致自燃。充电时会发生自燃。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枪不应随意放置,不工作时应上锁。充电枪插入车内后,需要先刷卡,然后停止充电,再次刷卡。注意充电桩是否漏水。使用充电桩后,必须上锁。如果锁定口损坏,锁定安全帽。充电时,检查是否充电,以免漏电。为了正常充电,为了电池的正常使用和寿命,为了安全,不建议在充电时打开空调。

买车的时候经常说这个电池组的防水等级很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电池组的防水等级,还有一些附加条件,所以整车的防水不太好。所以雨季的时候电车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启动浸过水的电车。禁止在雨中飞线。拔出充电头时要小心。是自然的静态过程。符合政策要求的车不是100%安全可靠的。因为实际车辆运行情况远比企业自身路试复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难以避免。

如果汽车在充电过程中自燃,可能是车主操作不当造成的。每个朋友在使用前一定要保证充电桩是锁好的。充电桩使用不当是自燃的主要原因。充电桩应正常通电。一些车主为了省电,在上班的工厂用大功率电充电。这种误操作很容易导致车辆自燃。除了充电时容易引起自燃外,开车时自燃的比例也很大。车主在行驶过程中,可能会撞到底盘,导致电池泄漏和自燃。

8、五问充电站起火爆炸:电动汽车自燃谁买单?

4月28日凌晨,深圳塘尾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发生一起车辆起火爆炸事件,现场共5辆新能源车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所幸无人员伤亡……
5月4日,浙江杭州,一辆新能源车发生自燃,现场浓烟弥漫。消防员将火扑灭后,车被烧得只剩一个空壳……
近期,关于汽车起火的事件频频发生,每一则汽车起火事件都令人揪心,尤其是进入消费者没几年的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更是备受关注,甚至不少车主开始惶恐自家车辆会不会在哪一天突然发生自燃。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期间,从研发、测试到生产,安全一直各方强调的重中之重,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事件仍有发生,消费者该如何放下对新能源汽车安全的担忧?我们以涉及多方的深圳充电站起火这一事件来深入探讨。
1.谁最先起火,事故原因是什么?
5辆车均受损,很大可能是由一辆车先起火,引燃周围的另外4辆车,受损车辆中包括吉利帝豪EV、北汽新能源EU系列、比亚迪秦EV等,那么到底是哪一辆车先起火的呢?
根据媒体报道,本次起火事件是由陆地方舟威途Z3车型在充电后自燃引起,所在充电站的充电桩为深圳鸿嘉利,现场两辆Z35物流车所搭载的电芯其中一辆是来自苏州宇量的三元锂电,另一辆电芯来源尚不清楚。
充电桩企业深圳鸿嘉利发布了充电桩后台数据并进行初步判断,事故原因为白色陆地方舟Z35(车牌号:粤BD0***1,某品牌338.4V 156.8Ah型号电池)纯电动车发生自燃引起,并在4月28日当天发布了情况说明,说明中具体介绍了现场情况:
白色陆地方舟Z3(粤BD0***1)车辆于4月27日20点40分进入本充电站,在现场管理人员指挥下停在9号充电桩位充电,后面陆续有4辆小车进入本充电站停在白色陆地方舟Z3(粤BD0***1)旁进行充电。
4月28日凌晨1点26分,白色陆地方舟Z3(粤BD0***1)后台数据显示充电桩已经完成充电并自动断电,显示BMS的SOC满中止。
(充电桩后台数据)
凌晨1点35分,引擎盖部位发生冒烟,本站管理员和现场两位司机迅速使用充电站灭火器灭火,无奈火势发展迅猛,引发爆炸,引燃附近充电车辆,凌晨1点45分消防车辆抵达现场展开灭火,于凌晨3点左右全面控制住安全隐患问题。事件共造成5辆汽车被烧毁,4台充电桩报废,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身为电芯厂家的苏州宇量在第二天也发布了声明,声明表示,“经查烧毁的两辆Z35物流车有一辆装配我司电池,但另一辆装配其他厂家电池。消防部门对受损车辆进行拆解后发现,我司电池在严重外部火烧的情况下完好无损,没有发生燃烧,目前火灾具体原因还在调查。”
截至发稿时,距离事故发生已经过去了8天,但陆地方舟一直并未作出回应对事件进行说明。为了弄清楚自燃发生的原因,汽车头条APP拨打陆地方舟电话,接听客服表示,“该事件属于质量部门负责,目前的具体处理结果尚不清楚,需要联系江苏陆地方舟。”
于是汽车头条APP电话联系江苏陆地方舟,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公司现在还没有复工,然后搪塞了几句就匆匆挂掉了电话。看来,自燃事故发生的原因尚未调查清楚。
2.充电容易导致自燃?
不仅是此次深圳充电站起火事件中的物流车,不少乘用车在充电期间也发生自燃现象,比如在去年某品牌电动车在夜间充电过程中发生起火燃烧,那么是充电导致车辆自燃的吗?
在2019年8月,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曾发布过《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大数据安全监管成果报告》,报告中显示,从2019年5月至8月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共发现79起安全事故,涉及车辆96辆。
其中,在已经查明起火原因的车辆中,行驶状态的车辆比例为41%,静止状态的车辆比例为40%,充电状态的车辆比例为19%。由此可见,与行驶状态、静止状态相比,充电状态并非大头。
此外,根据从2015年到2019年新能源汽车起火状态划分可以看出,行驶中的占比逐渐减少,充电中的也逐渐降低,停置状态和原因不明的占比逐渐增加。从2019年全年数据来看,停置状态、行驶状态、充电状态和起火时状态不确定的占比分别是32.81%、29.69%、18.75%和18.75%。因此,根据车辆所属状态来判定自燃原因并不可靠,还得看后续调查结果。
3.谁为自燃事件买单?
在此次深圳充电站着火事件中,塘尾充电站亮出了为充电站和充电桩购买的保单,此次充电站和充电桩的损失可以获得相应赔偿。
那么自燃车辆的车主和其他被引燃车辆的车主能否获得赔偿呢?
翻看以往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发生后的处理情况,有的是车辆厂家主动赔偿,有的是保险公司按照车主购买的自燃险进行赔付,也有双方沟通无果状告到法院。总之,关于新能源汽车发生自燃事故的赔偿判定结果五花八门,相同的是,大多数案例都是参照传统燃油车的保险情况进行赔付。
一位保险人员表示,新能源汽车的自燃索赔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因为会遇到无法鉴定结果的情况导致举证困难、责任无法判定。
新能源汽车是新技术的产物,相对于传统燃油车具有了一些新的风险,例如动力电池系统缺陷、电池材料不过关、电池使用不当等,这也使得新能源汽车保险的事故责任认定变得十分困难。
目前定则的关键在于自燃发生的原因,倘若是质量问题又在质保期,那么基本就确定是厂家的责任;倘若是电路改装等个人原因,那只能车主自己承担了。
(国内某新能源车企保险部人员提供的附加险)
购买自燃险是转移风险的好方法,自燃险是附加险,但在很多自燃险中新能源汽车中电池、电机和电控引发的自燃并不在自燃险理赔范围,投保时还需多加咨询。
其实,业内一直在推动新能源汽车后续的保险服务,但由于新能源汽车的风控难度、出险率、案均赔款都与传统燃油车有很大差异,还需要时间来研究,因此专门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保险迟迟没有落地,而保险的完善无疑会减轻潜在消费者和车主对新能源汽车的自燃焦虑。
4.如何避免自燃事件的发生?
由于汽车结构复杂零配件多,使用周期长,会存在线路老化等潜在引发自燃的因素,因此自燃事件是没有办法完全避免的,哪怕至今有上百年历史的燃油车的自燃事故发生率也高居不下。
据可查的与车辆自燃相关的官方数据显示,上海消防部门曾表示“2011年共接到900多起汽车燃烧火警,平均每天约3起,其中大部分为自燃。”按照2011年上海民用车辆329量的保有量粗略计算,上海该年汽车自燃事故率超万分之二。
既然无法避免,那能否进行预警提醒呢?答案是可以的。据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发布《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大数据安全监管成果报告》显示,2019年5月至8月期间,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共发现79起安全事故,涉及车辆96辆。其中,47辆事故车辆接入国家监管平台,28起事故在发生前10天内国家监管平台已进行预警提醒,预警率达59.57%。
除了预警,提高产品质量从根本上降低自燃事故的发生显得更为可控。中国科学院院士、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阳明高曾指出,当下新能源车企对电池产品的测试验证还有不足。
欧阳明高进一步解释,目前很大一部分企业并没有建立企业内部的电池安全测试标准,甚至没有电池安全测试能力,再加上部分企业强行使开发周期为24-28个月的动力电池产品追上一年一调整的补贴周期,进而导致电池的研发、测试验证周期不得不缩短,因此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5.车企如何把好安全关?
过去几年,车企为了使获得的补贴最大化,过度追求高能量密度、超长续航等,不少企业还将大功率快充作为卖点,殊不知测试工作不充分会导致产品本身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业内关注度最高的新能源车非特斯拉莫属,一方面是特斯拉官方宣称的快充速度:V3超充桩最大功率为250kW,充电5分钟能实现120km的续航里程,另一方面是特斯拉国内外自燃事件的频发,而快充也是很多媒体猜测其发生自燃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内的新能源车企对安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比如说比亚迪今年发布的刀片电池。与三元锂电池相比,刀片电池最大的优势就是安全,甚至比一般磷酸铁锂电池的针刺实验结果还要出色。
比亚迪官方视频显示,当进行针刺实验时,三元锂电池发生爆炸和剧烈燃烧;普通磷酸铁锂块状电池产生大量烟雾;而刀片电池不仅无烟、无名火,而且表面升温幅度小(仅30℃-60℃)。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甚至放话:“搭载刀片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将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中彻底抹掉。”而刀片电池的真正实力当真如此,还是也会发生自燃董事长被打脸,还得关注其后续表现。
此外,如今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时间的延长,给了车企更长的缓冲期。同时,补贴新政还强调了“技术指标稳定”,这意味着政策对电动车的要求不再是盲目追求“能量密度”。产品换代周期的放缓,也使得质量更加有保障,自燃事故率也趋于降低。
自燃一定是车企的责任吗?并不是,车主也有一定的责任,除了尽量避免私自改装,还应对车辆进行定期保养检查,并时时保持警惕,以应对突发的自燃事件。
自燃事故的代价有大有小,我们为何不将其尽量降到最低呢?毕竟,只有整个行业自燃事故减少,消费者才能相信新能源汽车是安全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上海某小区特斯拉自燃爆炸,新能源车究竟有多少安全隐患?

刚刚从新闻中了解上海一辆特斯拉在车库中自燃,没过多久,特斯拉官方在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已成立专案小组前往案发地了解情况认真调查此事,现阶段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官方更多的信息披露。但这次事件不仅仅是 关系用户体验、财产安全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严重涉及了公众安全方面。据小编了解,事件导致地下车库多台车辆严重受损,幸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也正因为已经导致了很大的安全隐患,我认为这次事故的严重性高于之前在国内发生的其他电动车案例事故,值得我们好好深思。

突然发生滚滚浓烟。对于这件事看法和观点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1.首先呢小编觉得特斯拉不能代表所有的电动车行业。即使特斯拉作为行业的先驱者,对业内的影响也是最深,但现在各个品牌的电动车电池和相关专利技术都已经开始差异化发展,特斯拉本身技术也是在不断的更新。这次自燃的特斯拉,我们从画面可以了解到应该是当地较早的一批的电动车(因为还上着蓝牌的燃油车车牌,目前全都是新能源车牌了)至少几年前的车,所以它的各方面技术和现在的特斯拉应该有所不同。也不能因为这一台特斯拉的自燃代表所有的特斯拉的车辆都自然,也更不能说所有电动车都自然。正因为各家品牌的差异化技术和产品,任何品牌的电动车都不能说明现阶段的电动车不安全。

2.燃油车也有很多自燃案列,当然我们知道汽车行业经过上百年的进步和发展,目前燃油车自燃的概率已经是微乎其微,而且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关通用基础技术的关系。所以电动车以现阶段保有量来说,自燃的概率肯定是高过燃油车的,这也是技术更新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决定的,也不能因此否定未来电动车发展的方向。

3.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这次事件影响最大的是现有特斯拉的存量客户。特斯拉急需给车主们一个交代。虽然说查证的难度较大,但作为厂商找出原因排除安全隐患这个是毋庸置疑的,即使涉及召回、升级更新、等方案弥补,这也是特斯拉义不容辞应该做的。可以说这是对特斯拉最重要的一次公关考验。

个人认为这次特斯拉自燃事件,无论后续结果调查怎样都肯定是技术产品不能回避的问题,因为这对行业以后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以及和公众可以说是息息相关。所以,我也会对这件事故高度重视和跟踪,我也会继续谦虚学习、提高对电动车行业技术了解和关注。

10、自燃事件多发,新能源汽车为什么这么容易自燃?

起火多集中在电池部位。6月28日,在经历上海特斯拉自燃事件后的两个月,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发布事故声明,表示没有发现系统缺陷,初步判断该个别事故由位于车辆前部的单个电池模组故障引起,并称电池包安全系统按照预期设计发生作用,车上人员有时间安全离开车辆。对这一调查结果,部分特斯拉车主表示“一些基本的信息并未获得”。而有专家也表示,“这个说法无法使人信服。”

特斯拉“不背锅”的表现有些缺乏诚意,其采取的措施也仅是向Model S和Model X的车辆推送有关充电和热管理系统的更新。

就在特斯拉发布“上海事故声明”的前一天,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发布了ES8电动汽车的召回计划,召回部分蔚来ES8电动汽车,共计4803辆。数据显示,ES8在2018年全年交付量为1.13万辆,可见召回数量占比不小。而受电池召回的影响,蔚来7月的交付量下降38%,仅837辆。

对于召回的原因,蔚来表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使用的动力电池包搭载了规格型号为NEV-P50的模组,模组内的电压采样线束存在走向不当的情况,可能被模组上盖板挤压,存在安全隐患。而从蔚来ES8连续发生的四起事件看,除了发生在西安的自燃事件与碰撞有关,发生在上海、河北的自燃车辆则属于召回范围。与特斯拉“避重就轻、不予理睬”相比,蔚来“有则改之”的态度一定程度上挽回了自主品牌的形象。不过,其他新能源发生的自燃鲜有召回。


与电动汽车自燃导致燃气管道爆炸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