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基于室内台架的电动汽车行驶工况仿真及测试

基于室内台架的电动汽车行驶工况仿真及测试

发布时间:2021-10-27 18:22:15

1、谈一谈新能源汽车深度测试评价方案

新能源汽车深度测试评价 中国汽研新能源汽车测试评价,即针对新能源汽车(BEV、REEV、PHEV)与混合动力汽车(HEV),利用先进的总线解析和传感器技术,在室外实际道路和室内硬件台架环境中,根据国内外标准法规和其他测试规范,就其性能、策略、功能等进行测试和评价。 开发性测评的方法和流程 系统性的测评方法、明确的工作流程,确保更全面、完整、客观的测评结果。

图 测试评价的一般过程

整车级测试评价的主要内容 1 整车性能 动力性 * 动力性影响因素分解 * 估算整车最大功率需求 * 为加速踏板控制特性评价提供输入 * 评价整车低速高负荷工况动力输出及响应能力 * 整车热平衡及热害测试的工况输入

经济性 针对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 经济性影响因素分解(能量管理、功率分配、再生制动、电池输出能力、子系统工作点、道路阻力等对能耗及续驶里程的影响) * 等速能耗/法规工况经济性指标分解,动力系统各主要部件能量流 * 高温热管理、低温冷启动,热管理系统能效占比 * 动力系统工况适应性、环境适应性

制动性 * 制动性能、效能主观评价 * 制动性能、效能客观评价 * 为制动控制策略解析提供一定的输入 * 再生制动用于评价在特定工况(单次工况、循环工况)下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节能效果,量化指标包括制动能量回收率和节能贡献度(中国汽研牵头起草了中国第一个节能评价领域行业规范:T/CSAE 44-2015纯电动乘用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率的评价及试验方法)

NVH性能 * 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的NVH * 档位、模式切换过程中,产生的冲击 * 高速状态电机啸叫、乘员舱语音清晰度、驾乘舒适性

EMC性能 * 不同频频率范围,样车的电场发射强度 * 不同频频率范围,样车的磁场发射强度

电性能 * 整车电平衡及用电量 * 静态电流 * 线束系统与接地 * 控制器能耗 * 高压电性能

2 整车功能 功能解析列表 从车辆操作界面、人机交互和操作安全等方面分析对标车辆的特征及亮点,为车型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也为控制策略对标分析提供关注点。

3 整车控制 策略解析 * 驱动控制特性 * 制动与再生制动控制特性 * 滑行与单踏板控制特性 * 扭矩控制与多动力源分配 * 模式划分、仲裁与切换 * 多能量源管理、功率分配、发动机启停与电量保持 * 动力系统热管理控制

图 To B的深度测评技术开发服务

截至目前,中国汽研通过完成逾40台主流构型的新能源汽车的深度测评,形成了基于先进车型性能对标数据库与控制方法逆向解析的PE开发、热管理开发、控制策略开发以及电驱动系统一体化测试评价能力。为新能源汽车产品研发提供综合能耗优化解决方案与竞品车型深度测试评价解决方案,欢迎有需要的业界同仁洽谈合作。

2、电动车动力电池测试系统是用来做什么的?

电动车动力电池测试系统专门用于科电电动车电池或科电混合电动车电池的研究测试,系统提供了可编程电源和电子负载可用于自动充放电测试以及模拟仿真测试,也可以作为模拟电源用于电池的BMS和充电机以及电动汽车用电机、驱动系统的性能及耐久检测。

3、201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的目录

<

4、汽车座椅台架测试是谁来做?是汽车生产商?还是座椅生产商?

一般是座椅厂做,也有主机厂做,不过啊,有些实验主机厂可柔和在一起,同时做了。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5、为什么纯电动汽车的实际续航,远不及厂商宣传那么高?

几乎所有纯电动车的宣传广告,都会把续航里程标注在最显眼的位置,这么做是想告诉消费者“我家汽车跑遍全球不是事”。可纵然续航里程已飙升至五六百公里,焦虑质疑声依然此起彼伏。事实上依照现有技术及车主反馈来看,纯电动车续航里程的确存在“虚标”现象。


例如蔚来ES8
2018款425KM基准版车型,工信部纯电续航里程425公里,根据某车之家口碑数据显示,实际续航里程打了8.5折只有约360km。而一些技术实力相对较弱的纯电动车,实际续航里程可能只有品牌宣传的一半。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实际续航里程与标称差距如此之大?

1.外界因素左右里程

影响纯电车续航里程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整车重量、驾驶习惯及行驶路况等,而电池包是最核心关键的物件。无论是磷酸铁锂还是三元锂电池,其能量密度远不及汽油,所以在容量有限的情况下,纯电车续航里程无法与同级燃油车相提并论。能力密度低还是个小问题,最致命的是电池包并不稳定。

汽油存入油箱后,只要不发生泄露,其存储能量几乎不会发生变化。电池包则不同,其内部化学物质十分活跃,容易受外界温度影响。温度过低,电池内阻增加降低容量,放电速度也变慢。温度过高,内部化学物质过度活跃也会造成性能损失。据相关数据显示,电池包正常温度为25℃,温度每下降10℃,续航里程缩短约10%(上升约为5%)。

电池包就像是人类,只要没能维持正常体温,身体就会出现异样。车企自然知道电池包特性,所以推出了一套保护动力电池使用安全的控制系统BMS。BMS能监测电池各项状态,防止出现过度充电和过度放电。虽无法完全杜绝电池包衰减,但只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就是成功。BMS是电池包的“守护神”,这就意味着控制系统必须有深厚的技术支撑。可是当下车企技术实力参差不齐,甚至一些厂商都不能同步BMS与仪表盘显示数据。

电池包不稳定性、BMS技术品质及其他外部因素,都会造成实际续航里程与标称有差距。但问题在于,以上因素对于新车续航里程影响甚微,可实际表现与标称相距甚远,甚至能打对折。为何新车续航里程也达不到标称呢?其实我们已经输在了起跑线。

2.等速续航里程“造假”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初期,不少车企为了缓解消费者的里程焦虑,以“60km/h等速续航”标准标注续航里程。等速续航测试是将纯电动车关闭所有电器设备,在正常温度下以60km/h的速度均速行驶,怎么做可以得到最大续航里程数。例如比亚迪唐EV600、传祺GE3
530和北汽EU R550等,均是60km/h等速续航里程。


不过明眼人一看便知,60km/h等速续航与实际用车场景严重不符,李想、李斌和何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大佬,更是炮轰等速续航里程是虚假宣传:“什么开500公里,开个300公里都够呛!”最终这块遮羞布被无情扯下,续航里程统一采用NEDC标准。相对而言,NEDC测试结果比60km/h等速更精准。

3.NEDC里程依然“虚弱”


NEDC是以欧洲路况制定的能耗测试标准,是工信部测试汽车能耗的主要依据。NEDC测试工况包含4个市区循环和1个郊区循环,市区测试工况是汽车加速度至一个数字后,稳定行驶一段距离再减速。郊区测试工况则相对简单,汽车以最高不超过120km/h的速度行驶。尽管NEDC测试工况更多样,但还远达不到接近实际驾驶工况。


测试时间短里程少、速度变化不够丰富,与实际驾驶工况出入较大。除此之外,测试环境过于理想,也影响了数据真实性。汽车是在台架上测试,削弱了风阻对能耗的影响。室温环境控制在25度左右、测试时关闭所有电器设备及没有货物乘客等,都意味测试结果不够“真诚”。本质上讲,NEDC标准也不太适合测试纯电动车续航里程。

4.EPA精准但不宜启用


那有没有能够真实反映续航里程的测试标准呢?从实际结果来看,美国EPA测试数据最接近实际续航。EPA中有纯电动续航里程专用测试标准,包括市区工况、高速工况、激烈驾驶工况以及空调全负荷工况4个循环,总测试时间为3839秒。不仅如此,
EPA测试环境也尽可能接近实际路况,风阻、负载、动能回收、前驱后驱和四驱等情况都在考虑范围内。


相比NEDC循环测试标准,EPA测试项目更多、强度更大,当然结果也更加准确。以Model
3长续航版为例,NEDC续航里程约为590km,EPA测试结果为535km,根据大部分车主反馈的500km相差无几。正因为EPA测试续航里程更加精准,特斯拉老板马斯克曾商量照此标注里程数据,不过后来还是妥协性采用NEDC标准。

实际上不仅是特斯拉,绝大多数车企也只敢启用NEDC标准。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处在起步阶段,NEDC标准最为适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谋条活路,毕竟续航数据好看(EPA≈NEDC*0.7)才能吸引消费者。也正是为了产业能够积极发展,消费者只能默默承受“美颜下的暴击”。

6、仪表盘给出的续航里程,到底准不准?

仪表盘显示的剩余续航里程只是根据车辆剩余电量和平均使用电耗计算出来的一个参考续航,肯定不是最终能够行驶的续航里程。 任何续航里程的测定,都是需要有前提条件的,即一定要明确测试工况。所以根据之前的一些条件模拟出来的续航里程肯定无法准确预判未来可能的驾驶工况。
目前国际主流的测试工况主要有EPA工况和NEDC工况,国内很多主机厂也会采用60公里每小时等速工况。汽车之家专业测评团队也有一套自己的工况标准:EV AH-100续航测试标准。该工况主要是指平均时速在30±2km/h的低速工况,包括城市一般道路、环路等路况,大家在购买电动汽车时,可以参考汽车的续航测评文章。
大家平时在驾驶电动汽车时,也会遇到不同的用车场景,即会遇到不同的工况,所能行驶的续航里程肯定和厂家宣传的有很大的差异。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假设电脑仪表盘显示还有300公里,如果此时将车开上了高速,最终的续航里程肯定就没有300公里。毕竟跑高速可不是电动汽车的强项。原因很简单:电动汽车不存在变速器,速度越高,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也会越大。同时,速度越大,风阻也会越大,毕竟风阻是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所以,电动汽车其实是很怕跑高速的。
小结
仪表盘给出的续航里程,只是基于剩余电量以及平均电耗水平模拟出来的。实际真正能开多少和车辆载重、驾驶习惯,行驶工况等息息相关。大家平时用车时,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做好规划,以免馈电趴窝。
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新能源汽车相关的行业资讯,欢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谢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新思科技推出综合电动汽车虚拟原型解决方案

加州山景城2020年8月24日 /美通社/ --
重点:
??虚拟原型解决方案使开发者能够更早地启动开发工作,提高开发效率,并迅速对电动汽车电子系统进行规模验证
??该解决方案采用了新思科技虚拟原型技术,包括为电动车需求量身定制的SaberRD、Virtualizer、Silver和TestWeaver
??该解决方案支持从控制系统、固件和应用程序开发到功能安全、系统集成和校准,最广泛的开发任务
新思科技(Synopsys, Inc.,纳斯达克股票代码:SNPS)近日宣布推出业界最全面虚拟原型解决方案用于开发电动汽车电子硬件和软件。这项综合解决方案采用最佳虚拟原型技术,包括Virtualizer?、Silver、TestWeaver?和SaberRD,增强了对电动汽车系统开发的特定需求。从电力电子到软件开发和测试,该多学科集成解决方案可消除对物理硬件设置的依赖,从而实现更早、更高效的开发,并快速扩展测试活动。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数据,到2040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规模将达到6000万辆。随着竞争的加剧,在既定速度和瓦时耗电量下的行驶范围所定义的效率是成功的关键指标。汽车公司正专注于电子硬件和软件,以使用更少的机电部件来实现更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效率。在这场竞赛中,开发人员面临着硬件设计、软件开发和系统测试的挑战,如早期设计空间的探索电子组件选择、昂贵的原型、模型可用性、复杂的软件开发与集成、功能安全测试以及大规模高带宽安全多协议验证。
Fisker Inc首席技术官Burkhard Huhnke表示:“电子产品在提高电动汽车系统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降低开发成本和时间并加快将产品推向市场,就需要部署新的开发工具。虚拟原型工具可实现更早、更高效和可扩展的开发。用于电动汽车开发的综合虚拟原型解决方案实现了多学科开发和协作,标志着新思科技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新思科技基于行业验证的虚拟原型技术的集成多学科解决方案已得到增强,满足电动汽车设计的特定需求,包括:
用于电力电子、微控制器和汽车开放系统架构(AUTOSAR)组件的电动汽车模型
从抽象到高保真的多层次快速仿真系统以进行详细分析
调试、分析和测试功能,以支持功能安全、硬件/软件调试、变化分析、覆盖分析和校准设计任务
用于与其他汽车流程和工具集成的API,包括支持功能模型接口(FMI)。
新思科技工程副总裁Tom De Schutter称:“优化电池管理系统、处理软件的复杂性以确保功能安全,是客户目前在电动汽车开发方面面临的一些主要挑战。通过对虚拟原型技术方面的持续投资,我们能够为汽车客户提供以应用为中心、更加全面的解决方案,帮助他们降低开发成本并交付更好的产品。”
面市
新思科技的电动汽车虚拟原型解决方案现已推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买电动车最关心的问题 哪个续航测试标准更靠谱?

作为新能源车型,续航里程是我们关注电动汽车的关键衡量指标之一,续航里程越长,电动汽车也就更实用。但电车资源通过了解,很多车友在购买车辆之后吐槽,实际驾驶续航与宣传续航相差较大,为此电车资源此次也来为大家科普一下目前一些续航测试标准。

● 三种不同续航测试标准

NEDC续航测试

NEDC是欧洲的续航测试标准,目前中国工信部在对纯电动车的续航测试就是采用的NEDC测试标准。该测试就是将车辆放在台架上, 并在车头前放置一台鼓风机,用来模拟和当前车速相符的气流。此外,在测试中时所有其余负载(空调,大灯,加热座椅等)都会关闭。测试过程会包含了两种工况,第一种是市区工况,会以时速不超50km/h,平均时速在18.5km/h为标准测试195s,反复进行4个循环。第二种是郊区工况,车辆时速最高120km/h,平均时速为62km/h,测试时间在400s。

可以看出NEDC更偏向于理论,整体测试相对简单,相比目前复杂的道路环境而言,NEDC得出的数值肯定会与实际续航里程有所差距。

WLTP续航测试

WLTP测试是由日本、美国、欧盟等多个国家共同制定。该测试分为低速、中速、高速与超高速四部分,其对应的持续时间为589s、433s、455s、323s,且对应的最高速度分别为56.5km/h、76.6 km/h、97.4 km/h、131.3km/h。此外,该测试将车辆的滚动阻力、车重(货物、乘客)等其他因素都将融入测试里面,相较以上两种测试有了较大的提升。另外,由于该测试已被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所采纳,我国在未来很有可能会以此来成为新的新能源汽车续航的标准。

EPA续航测试

EPA测试循环包括市区工况、高速工况、激烈驾驶工况以及空调全负荷工况4个循环。其中市区工况行驶1874秒,最高时速不超过60km/h,平均时速约34km/h,主要模拟在市区不同路况下的情况。高速工况车辆行驶765秒,最高时速约平均时速约77km/h,长时间处于高能耗条件下。主要模拟车辆在高速公路行驶的情况。高速加速工况车辆行驶约600秒,最高时速达128km/h,平均时速77km/h,并存在多次急加/减速。空调工况主要行驶约600秒,平均时速约34.7km/h,主要模拟车辆在市区内开启空调的情况。

●?哪一种测试更具参考意义?

能够很明显的看出,EPA测试项目更加全面,更贴近实际驾驶,相比前两者会更严格一些,因此测试出来的数值也会更具参考意义。我们拿特斯拉model3长续航版本车型,在NEDC测试情况下续航为590km,WLTP情况下结果为544km,而在EPA测试情况下结果为310英里(499km),能够明显看出EPA的严格之处,相比NEDC而言,续航降低了91km。

●?最不靠谱的60km/h等速续航

除了以上三种续航测试外,还有一种60km/h等速续航,该续航测试是指在纯电动车在满电状态下保持60km/h匀速跑至电量彻底用光所得出的续航数值。这种测试没有加速减速,也没有高速行驶,与日常驾驶时的路况、驾驶情况完全不相符,没有任何参考意义。

●?写在最后

其实以上续航测试,除了等速续航没有可参考性,其他三种还是可以进行参考的,只是目前国内的综合续航里程相比于国外测试而言误差会更大一些。不过据了解,中国或将在未来更新续航测试的标准,将会对准确度进行一定的提升。此外,测试数据只能作为购车时参考的数据,并不能代表真实的续航,毕竟续航里程也会根据用车环境的不同、驾驶习惯等外在因素所影响。如果不想半路“趴窝”,更多的需要根据自己用车情况去提前规划行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难点有哪些

新能源汽车技术难点浅析及解决方案
1. 概述
随着混合动力以及纯电动汽车的不断发展,汽车电机控制策略的复杂性和可靠性日益提升。整车厂以及供应商对新能源控制器的开发环境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
新能源汽车控制的整体解决方案,可让工程师在实验室环境下,完成对整车控制器(HCU)、电池管理单元(BMS)、电机控制器(MCU)、功能的验证。还可以模拟实车测试中遇到的所有工况范围,在实车试验之前即可对ECU功能进行全面测试。
本文将提供针对新能源车辆的HCU、MCU以及BMS三个控制器测试的解决方案。 2. 技术难点
针对BMS的工作电压测试、单体电池电压、温度测试、SOC计算功能测试、充放电控制测试、电池热平衡测试、高压安全功能测试、通讯测试、故障诊断测试等等一系列测试,OEM面临着诸多挑战。
采用真实的电池组测试BMS有着诸多的弊端:
1) 极限工况模拟给测试人员带来安全隐患,例如过压、过流和过温,有可
能导致电池爆炸。
2) SOC估计算法验证耗时长,真实的电池组充放电试验耗时一周甚至更长
的时间。
3) 模拟特定工况难度大,例如均衡功能测试时,制造电池单体间细微SOC
差别,电池热平衡测试时,制造单体和电池包间细微的温度差别等。 4) 以及其他针对BMS功能测试,如电池组工作电压、单体电池电压、温度、
SOC计算功能、充放电控制、电池热平衡、高压安全功能、均衡功能、通讯、故障诊断、传感器等一系列的测试,OEM都面临着诸多挑战。 MCU在研发过程中涉及被控对象的仿真。而电机本体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其各物理量(如磁通量、感应电动势、电磁力等)的交互变化速度远大于机械系统的力与速度的变化,为了保证较高的仿真精度,要求模型的仿真步长要远小于一般机械系统模型的仿真步长。


与基于室内台架的电动汽车行驶工况仿真及测试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