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年车企新车规划出炉,新能源和产品向上是主旋律
来到2020年12月中旬,2021年也就不远了,今年由于疫情影响,很多车企都无法正常发力,因此大部分品牌都寄望于2021年,大力布局新车型。截至目前,不少品牌都公布了2021年新车规划。而买车君在盘点新车时发现几乎每一家车企都在着力布局新能源领域,都希望抓住新能源车这股春风。
自主品牌阵营
※吉利汽车
先来看自主一哥吉利汽车,此前该品牌已经明确表示下一步会发展电动车,并将于2021年正式推出电动车架构并投放该架构打造的新车。目前在2021年进入市场的新车主要集中在领克、几何、枫叶三个品牌上,具体车型有 领克ZERO concept量产版、几何A、几何T等。而传统燃油车将有领克07和吉利推出的两款新车型等。
也许大家对枫叶汽车比较陌生,它是吉利汽车旗下的全新新能源品牌,将会推出一款中型SUV和两款微型车,从而让吉利汽车实现对轿车、SUV和MPV车型以及从A00到B级产品的全面覆盖。
而从吉利推出的新车型不难看出其进军新能源车领域的决心,不过估计目前的信息仅是部分新车型,因为吉利的新能源策略是纯电和混动并行,也许在明年还将有更多混动产品进入市场。
※长安汽车
长安汽车则计划在2021年推出至少有9款新车型,涵盖现有车型的中期改款产品,以及UNI系列高端车型,比如长安UNI-K、长安UNI(引力)系列全新轿车等,其中,长安UNI-K将会推出插电混动版本。此外,长安汽车在明年也将会大力布局新能源产品,此前长安汽车表示,在2021-2025年期间将会推出105款新车型,当中包括23款新能源车。
显然,在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引领下,长安汽车不断用差异化产品来吸引新用户,UNI-T车型通过大胆的设计,给用户带来不一样的用车体验,这在同质化现象严重的车市环境下会获得更多消费者关注。
不过在新能源化领域,目前长安汽车的产品并不多,产品主力仍是CS55纯电版这样的改款车,或奔奔E-Star这样的小型车。而在2021年加速新能源车布局,有助进一步提升该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力。
※长城汽车
与吉利和长安两家车企不同,长城汽车公布的信息主要是发布燃油车,并且大多是现款车型的衍生版本,集中在哈弗和WEY两个品牌上。而新车包括哈弗初恋、第三代哈弗H6 2.0T四驱版、哈弗大狗2.0T版,以及新一代VV7、尺寸更大的坦克系列SUV、MPV、皮卡等。新能源车方面,目前还没有太多信息,但此前有消息称,欧拉品牌将于2025年前推出多款新能源车。
值得一提的是,WEY的坦克平台是一个非承载式车身平台,因此未来基于此平台打造的MPV或也将延续这一车身设计。因此,我们或许将在未来见到久违的非承载式车身MPV。
主流合资阵营
※丰田汽车
丰田在2021年推出的新车型不少,仅是两个合资品牌就带来超10款新车,不过基本是传统燃油车型,新能源车并不多。
一汽丰田至少会推出6款新车,并且有3款是全新车型,包括ALLION,代号为K-CROSS和代号为770B的两款全新SUV。其中,770B为全新汉兰达的姊妹车型,或定名为陆放,将在2021年9月正式上市。其它新车还有RAV4荣放PHEV、威驰混动版,以及全新纯电SUV等。
而广汽丰田主要是升级改款车型,将有6款新车陆续进入市场,包含雷凌1.5L、威兰达PHEV、新款C-HR、凌尚、全新汉兰达以及改款凯美瑞。
也就是说,2021年丰田在华主要继续深耕双车战略和车型价格下探,通过推出更多姊妹车型和售价更低的新车来丰富消费者选择。而更完善的产品布局,也有助丰田在华获得更多市场份额。不过从新车规划来看,丰田布局纯电动车的步伐依然比较慢。
※东风日产
另一个日系品牌是东风日产,它在明年推出的新车并不算多,会有4款重磅新车,其中3款是全新或换代车型,有全新一代奇骏、Ariya以及轩逸e-POWER,另外一款是大改款新车,预计为中期改款劲客。
其中最受期待的车型是全新一代奇骏,这款车的造型有很大的变化,看上去更加霸气,同时在车身尺寸和配置上也有所升级,产品实力大幅度增强,它的到来将于全新一代轩逸携手,助力东风日产更好地征战市场。
豪华品牌阵营
※奥迪汽车
今年销量一路走高的BBA三大豪华品牌会大力推新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2021年是它们的产品大年,同时也会将迎来更多的电气化产品。其中,奥迪在明年至少会推出9款车型,包括全新奥迪A3家族、新款奥迪Q5L、新款奥迪Q2等,另外还有奥迪RS系列车型在国内的亮相。而新能源车仅有一款车型,是国产版e-tron,目前这款车已经正式下线。
显然,奥迪针对A3和Q5L两款走量车型升级,将会大幅提高其在国内的市场竞争力。然而这还不是奥迪的全部新车,据悉该品牌会在2021年底前完成旗下所有车型的全面换新计划,因此2021年将会有不少奥迪品牌新车型进入市场。
※宝马汽车
相比奥迪,宝马在2021年带来的新能源车型应该会更丰富,目前已经确认会推出宝马iX和宝马i4两款新能源车型,前者的定位是纯电中大型SUV,后者是纯电动中型轿车。这两款车的到来将帮助宝马进一步探索细分市场。
而在传统燃油车方面,宝马主要是升级现有车型,目前中期改款的宝马X7和宝马X5在海外已经开启了路试工作,预计在2021年发布。其中,宝马X5作为畅销车型,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关注,相信进入国内市场后销量会有不错的表现。
※奔驰汽车
奔驰汽车布局布局新能源车的速度比奥迪和宝马更快,2021年将会推出EQA和EQE两款车型纯电动车型,进一步丰富EQ家族的产品布局。另外,新款奔驰E级插电混动版也将于2021年上市。其它车型方面,新一代奔驰S将会在明年第一季度进入市场,同时奔驰C级也将会迎来全新换代,计划在2021年4月份发布。而奔驰SL级将会推出普通版和AMG版本。
这一系新车的到来有望巩固奔驰汽车在市场的领导者地位,尤其是新能源车领域,更多和更快的产品布局有助获得更多市场份额,据悉,奔驰未来的纯电动车还会将豪华感作为优势进一步放大。
早在今年10月份,相关政策已经明确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25%,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40%,因此车企们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车,2021年将会有更多新能源车进入市场。但需要说的是,由于很多车企还没有详细公布明年的新车计划,所以本文的新车应该只占到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也许上述车企在2021年会推出更多重磅车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2020年到底开建了多少新汽车工厂?
大概没有人会愿意经历2020年的开局,好在春天终于来了。伴随着东风雷诺的黯然收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汽车市场,新的汽车工厂正陆续开工建设,很有些江湖只见新人笑未见旧人笑的意味。
4月15日,《新闻联播》报道, 中国一汽红旗新能源汽车工厂项目开工,工厂建成后,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可达到20万辆,产值600亿元,直接带动就业3000余人,进一步助力红旗品牌电气化转型。
鉴于红旗新能源工厂开工引发的关注,擎动梳理了2020年开年至今的新建汽车工厂开建情况,发现有四个特征:
一是新建工厂以新能源工厂为主,主要生产电动车型,这也符合当前政府给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长期规划。
二是这些工厂从签约到开建的速度非常快,比如一汽红旗新能源工厂,从报批到开工只用了20多天,而往常需要3个月。南宁天际汽车新能源工厂,该项目2020年1月15日签约,从签约到开工仅44天,仅次于红旗20多天的速度。
众所周知,工厂对于投资者可以扩大产能,提升规模效应,对于当地政府则包含税收、当地就业、产业链升级等一系列问题,落户两家造车新势力的南宁,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南宁市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是南宁市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标志性重大产业项目之一。各环节提速的背后是当地政府将建设、规划、土地、招商等多部门联合,为企业及时开展全方位服务。
三是新工厂开工大都比较低调,既有疫情影响的因素,也有目前新能源市场竞争激励,自主品牌尽管先期占据了一定主动,但随着合资品牌后期的跟进,工厂产能提升,新能源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埋头苦干更适应当前实际。
四是工厂大多预计2022年竣工投产,包括不得不提的特斯拉上海工厂二期建设也正在进行。可以预计2022年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产量、规模将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量级,产品车型多样、性能提升、续航里程增加,届时也会出现新的难题,各车企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也将前所未有。
擎动制图(说明:由于以上工厂开建信息均来自公开信息,表中工厂并未囊括全部所有工厂开建。)
具体来说:
一汽红旗新能源工厂长春开工
一汽红旗新能源工厂项目于4月15日在长春正式开工,计划于将于2022年竣工投产。该项目总投资78亿元人民币,将主要生产红旗牌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年产能将达20万辆,产值为600亿元。按照一汽红旗未来五年计划,接下来其将继续推出覆盖全家族系列的21款新车型,其中新能源汽车将占18款,占比达85%以上。未来,新工厂的投产将进一步助力红旗品牌的电气化转型。
北汽新能源智能工厂亦庄开建
北汽新能源将在亦庄正式投入建设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生态工厂,项目一期总投资额27.2亿元,项目选址地块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区,毗邻北京奔驰高端制造工厂。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4.68万平方米,计划建设焊、涂、总三大工艺并形成年产5万台高端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能力,计划2022年3月竣工投产。
开沃年产20万辆新能源汽车工厂开工
山东开沃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投资100亿元的整车生产基地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建成后年产能为20万辆,主要生产车型为4-6米新能源商用车、物流车、MPV和SUV等。据悉,除威海生产基地外,山东开沃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于2018年签署战略协议,计划在呼和浩特投资50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系列项目;2019年2月,其总投资70亿元的徐州基地正式开建,建成后年产能为30万辆。
福田汽车氢燃料商用车工厂部分产品投入冬奥
总投资12.7亿元、综合年产能2000辆的福田汽车氢燃料商用车及测试能力建设项目,日前取得实质性推进。该项目已进入监理招标阶段,整体计划工期552日历天。按照流程,下一步福田方面将进行项目施工方的招标,并在招标公示完成后最终进入到施工阶段。根据上述招标文件中显示的整体计划工期552日历天估算,福田汽车的这一项目最迟或将于2022年年初投入运营。
五大工艺厂房南宁天际新能源工厂开建
南宁天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位于南宁邕宁区新兴产业园,主要建设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及电池包五大工艺厂房,配套建设研发中心、试验试制中心等,形成年产1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基地。项目计划在2022年投产,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约100亿元以上。天际汽车在南宁的项目是它的第三个地方工厂。前两个分别在浙江绍兴(2018年4月开工)和湖南长沙(2019年3月20日开工)。
年产能10万辆南宁合众新能源汽车工厂开建
南宁合众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位于南宁青秀区伶俐工业园,建设年产1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智慧工厂,主要建设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厂房及树脂、PACK车间、产品试制试验中心、综合办公楼和附属设施,以及相关生产工艺设备。
一汽丰田新能源工厂预计年内开建基于比亚迪e平台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1月20日发布的《设计招标公告》显示,丰田汽车和一汽集团计划投资84.95亿元在天津滨海新区生态城新建一座新能源工厂,该工厂已被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批准建设。该新能源工厂年产能为20万辆,总占地面积197万平方米,生产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
此次设计招标的工期时间要求为2020年02月26日至2020年05月25日。按照天津市方面的规划,一汽丰田新能源工厂项目将在2020年年底前取得明显进展。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投资,一汽丰田新能源工厂生产范围将包括基于丰田e-TNGA平台的车型,以及有可能生产丰田与比亚迪联合开发、基于比亚迪e平台的纯电动车型。
擎动观察:
根据规划,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工厂的开建是保证产能提升的必经之路,谁能笑到最后,只能等待时间考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恒大汽车生产线开工,下线车型有点熟悉!许家印吹的牛能实现?
恒大汽车生产线开工,下线车型有点熟悉!许家印吹的牛能实现?
造车是一件门槛很高的事情,近几年涌现出了上百个造车新势力品牌,但是如今回头看,坚持到现在的已经不多了,能够顺利走进量产阶段的造车新势力就是凤毛麟角。不过面对这样的难题,依然有大量的资本开始跨界造车,恒大集团就是如此,成立的恒驰汽车酝酿几个月之后,最近终于迈出了全新的一步,位于广州和上海的两大生产基地全部迎来生产线开工的重要时刻,目前已经是试生产阶段。
从恒驰汽车公布的生产线照片来看,两家生产基地的规格确实很高,基本上已经实现黑灯工厂的效果,绝大部分生产工序当中不需要人工参与,全套进口的德国日本汽车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相当高,从下料焊接,一直到表面处理工艺,全程都有机械手参与,看上去火花四溅热火朝天,其实车间里基本上没人,因此能够实现24小时关灯运作,生产效率相当高。
不过有一个细节不可忽略,目前恒大集团公布的官方图片当中已经可以看到首批下线的车型,这些产品已经完成最终装配,虽然还没有进行正式申报,不过属于试装车阶段,非常接近量产。仔细看这些车型其实有点熟悉,因为这很显然就是非常经典的萨博93轿车产品,为什么恒大汽车第1批生产的车型会是萨博93?难道恒大自己开发的车型遇到了难题吗?
其实这并非恒大汽车给别人代工,萨博品牌本来被国能集团收购,而随后国能又被恒大收入囊中,因此恒驰汽车在去年就已经借助萨博93平台打造了一款新能源车型,只不过最后不了了之。这次试生产用这款车来做试验,只是检验生产线的流程可靠性,并非大批量生产,生产线成熟之后,才会进一步投产同时汽车前期亮相的6款概念产品。
从现在的状态来看,恒大造车绝不是说说而已,斥巨资打造的豪华生产线甚至已经比很多传统汽车品牌还先进,根据许家印对恒大汽车未来的规划,要在3~5年之内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甚至在10年内实现年产销500万台,这样的目标可不是小目标,很多人都说许家印在吹牛,因为按照这样的目标来推算,恒驰汽车将来会超越特斯拉,同时也超越新能源领域的领军者比亚迪。
其实究竟能否实现许家印口中的目标完全要看市场的反应,按照恒驰汽车拥有的资源来看,爆产能没问题,但是消费者会买账吗?这才是根本出路,生产线再牛,如果产品卖不出去也是白搭,恒驰汽车旗下的6款产品普遍定位高端,预测定价并不会太便宜,走量爆红的概率不大,再加上消费者对新品牌的不信任感,恒大汽车要想实现老大梦想很难。
问题来了,你觉得恒大汽车会成为一线品牌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关注孔明有惊喜,小编在手随便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严禁转载抄袭,欢迎点赞分享。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路在何方?
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近些年新能源汽车所取得的成就也有目共睹。不过在过去的2019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120.6万台,同比下降约4%,也成为自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以来首次年度下滑。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那么2020年新能源的路在哪里呢?
补贴退坡放缓刺激市场
其实从整个汽车产业上来看,2020年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收官之年。而且按照相关规划,在2020年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将退坡完成,这也意味着将新能源汽车彻底推向市场,由市场进行优胜劣汰。不过在1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2020年的补贴补贴退坡或将放缓,这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无疑是一针“强心剂”,刺激市场。
技术提升很重要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之所以下滑,除了政策的影响之外,和新能源汽车自身的弊端逐步显现也有很大的关系。以纯电动汽车为例,虽然经过近些年的发展续航里程不断增加,但是里程焦虑依然存在,而导致里程焦虑的原因就包括充电时间较长、动力电池不稳定等。所以在2020年新能源汽车要稳定发展,首先依靠的就是技术的提升。
加强合作,融入国际市场
对于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虽然近些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尚未以高水平和高质量融入国际市场。所以在2020年,会加大与国际市场的结合,越来越多的国外新能源品牌会入驻中国,而之前的特斯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样的话也会促进国内品牌加大技术研发,推动行业良性的发展。
写在最后
2020年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算是一个转折点,虽然补贴退坡,但是技术上应当逐步创新。特别是在三电系统方面,掌握先进的技术,才能把未来的路越走越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生产线停产、供应链停摆,活下去成为新能源汽车的目标?
2018年中国车市遭遇了首次销量下滑,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却呈现出一种向上的趋势。可惜进入2019年,受到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和国家补贴退坡的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在下半年出现销量滑坡。为了稳定市场信心,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到2020年7月1日,新能源汽车补贴不再进一步退坡。大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再次燃起希望,但是一场突发而至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原本明朗的前景再次埋入阴影,如果疫情不能及时解除,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洗牌”就加速到来,市场也将产生极大的震荡。
新能源汽车是国家全力主导的产业发展方向,通过国家补贴与地方性补贴来助推产业发展与升级。使得很多国内外传统造车企业积极介入新能源市场,推进纯电动车或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的研发和生产。对于新能源这一朝阳行业,自然也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涌入,诞生出许许多多的造车新势力企业,使得新能源汽车市场显得欣欣向荣。
但是,中国乘用车市场从2018年开始变得举步维艰,遭受疫情的冲击让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更是雪上加霜。疫情对行业的影响涉及产业链各大环节和所有主体,车企、零部件、经销商等各个企业的管理效率将会不同程度的降低。刚刚在中国建厂的特斯拉就面临着停工难题,特斯拉首席财务官Zach Kirkhorn表示,预计Model 3的产量提升将延后1-1.5周,停产可能“轻微”影响公司2020年第一季度的盈利能力。
业内预计,随着疫情的不断扩散,中国电动汽车销量受到的打击将比整体车市更严重。除了生产线无法正常开工,产品供应链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湖北聚集了博世、德尔福、法雷奥、弗吉亚、伟世通、安波福等大批国际主流零部件企业的生产基地。一家零部件企业高层表示“因为对车企对零部件来说,疫情灾难带来的影响都是一样的。肯定会有缺件生产不了,尤其是湖北重疫区的零部件短时间难以替代,车企和零部件只能是互相协调、互相配合。”
零部件厂不能正常开工,最直观的打击自然落到整车生产身上,截至目前,依赖于中国市场的车企们首先做出了推迟复工的决定,并下调了第一季度甚至全年利润预期。
对于造成新势力可以说冲击来的更加迅猛,在2019年车市经历巨变,新势力也在资本运作的博弈中,出现集体“炸雷”。其中,表现尚可的蔚来汽车与小鹏汽车主要通过江淮和海马来进行代工生产,生产线的停摆与供应链断裂,对于企业的生存造成巨大影响。虽说,代工模式可以为新势力企业带来制造优势,为新产品的打造达成降本增效的目的。可以一旦遭遇疫情带来的不可抗力,整个生产环节都会遭受到严重的打击。
其中,还有不少的造车新势力都是带有投机性的资本“玩家”,就如同当年红极一时的3D打印产业,资本看中行业发展的前景和市场,大批资金涌入现在也落得一个尴尬收场。有些造车新势力企业通过“寻租”模式,低价拿地,并且享受当地政府提供的减税免税合约,却没有开展规模化生产。这种做法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都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小编认为,对于造车这种“高精尖”行业,新势力处于明显的弱势,在电池技术和智能等方面,新势力也没有明显优势。在举步维艰的情况下又遭遇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这只“黑天鹅”,使得造车新势力显得更加黯淡无光,后面相信会有不少玩家将要退出舞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11月2日,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力争经过15年的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品牌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充换电服务网络便捷高效,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
《规划》部署了5项战略任务:
一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坚持整车和零部件并重,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提升动力电池、新一代车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基础能力,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
二是构建新型产业生态。以生态主导型企业为龙头,加快车用操作系统开发应用,建设动力电池高效循环利用体系,强化质量安全保障,推动形成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新型产业生态。
三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全面深度融合,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交通体系和城市智能化水平提升,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四是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动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鼓励商业模式创新,营造良好使用环境。
五是深化开放合作。践行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深化研发设计、贸易投资、技术标准等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