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烧钱无底洞,盈利不可能,造车新势力不倒闭已是万幸?
都说2020年汽车市场会变得非常苦,毕竟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整个市场的正常发展。不过除了那些本就徘徊在三四线垂死挣扎的传统车企之外,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同样也不好过。因为就连国内最大的上汽集团也为了存活而做出降薪计划,何况作为更加艰难的造车新势力。而以目前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来说,还真是一言难尽。在经历了去年的新能源补贴退坡过后,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连续几个月销量下滑了,造车新势力们也是迎来了一场持久战的考验。
表面风光,但个个都缺钱
众所周知,造车是非常"烧钱"的,这在新能源市场更是如此。而在此前,蔚来CEO李斌对外公开称,没有200亿不要造车,200亿几乎成为了造车新势力造车的一道门槛。
无疑,造车新势力在前几年还是比较风光的,毕竟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美好趋势也吸引了不少人融资。据此前的公开资料整理发现,中国造车新势力的融资规模已经超过1700亿元。其中,蔚来、威马、小鹏、拜腾、FF、奇点、车和家、爱驰、电咖、前途等10家较为知名的造车新势力,总额已经超过1000亿。
巨大的前景确实也带动了资本的发展,不过自从去年开始,造车新势力似乎就不如以前那么风光了。在经历过前几年爆发式融资之后,造车新势力在资本市场上也慢慢受到了"冷遇",曾经想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大干一番的造车新势力如今已经不在乎怎么抢占市场,而是怎么才能"活下去"。
特别是在2020年,大家依旧在为"缺钱"而奔走着。直到现在,造车新势力中也只有蔚来在近段时间被爆出了获得融资的消息,数据显示,蔚来在今年获得了三款可转债融资,累计金额为4.35亿美元,其他车企则暂无动静。
造车新势力洗牌加剧?
都说造车新势力盈利很难,这话一点不假。
以蔚来汽车为例,自2014年成立到现在为止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甚至在2016、2017、2018三年期间亏损金额高达172亿人民币。而据蔚来Q3财报显示,其当季度亏损虽然相较上季度环比下降25.3%,但是仍然达到24.092亿元。从蔚来成立至今,其亏损早已超过200亿元人民币。所以说就算蔚来在今年又获得了4.35亿美元融资,但很明显的是,蔚来如今仍旧很缺钱。
蔚来这样融资比较多的造车新势力都如此了,可想而知其它车企的困难,而从其它造车新势力的现状来看,很多日子都不太好过。比如手持生产双资质、曾被李嘉诚加持的长江汽车被曝拖欠员工工资,其位于佛山的氢动力研发项目也处于停工状态。比如拜腾汽车虽然在2019年获得两轮融资,金额达数亿美元,但它的量产车交付却很不顺利。又比如曾经被认为是新势力"第一梯队"成员的奇点汽车,首款量产车已经"跳票"快两年,至今仍无下文。
同时在疫情之下,不少车企生存得十分困难。因业绩不达标,威马汽车在几日前通过线上会议通知全体员工取消年终奖,此外13薪也被延后到今年6月发放。除了威马之外,博郡汽车在近日还被曝出要求员工自缴社保,不仅是个人缴纳部分,就连公司缴纳部分也需要员工自行承担。虽然如今博郡新能源汽车方面暂未进行相关回应。不过有知情人透露,这一切仍是与公司资金方面的困难有关,甚至坦言博郡新能源汽车可能会因此倒下。
不可否认,造车新势力正处于一场新的加速淘汰赛中,而在持续烧钱的情形下,造车新势力们若是没能拿出大规模营收或盈利的财务报表,这只会让投资者离得更远。
小编语
随着当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迅速放缓的同时,又是疫情的爆发期,国内整个汽车行业都遭受到危机,所以选择降薪、裁员来求"生存"的车企也开始多了起来。而在此环境下,以"烧钱"式输血维持生存的造车新势力,不知道还能多少能撑过2020年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博郡iV6新能源汽车哪个颜色好看给推荐一下?
博郡iV6新能源汽车有5种可选择的颜色,月光白、电镀银、宝石红、碳灰和羽翎蓝。每个颜色都看着不俗气,很时尚的感觉。你可以到官网上看一下图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颜色。
3、博郡新能源车都有什么亮点,看上了博郡iV6,好不好?
我觉得博郡iV6是很好的一款新能源车,不管是作为家里第一辆车,还是第二辆代步车都是很不错的选择啦,颜值高一方面,再就是配置高,像自动泊车,自动驾驶,自适应巡航等14项辅助功能都是很人性化的,也是日常经常用到的,这款车售价补贴完是25万-35万,值得入手。
4、博郡新能源车标设计稿,理想ONE发布后,看到车标又想起了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车计划将装配L2级别以上的自动驾驶功能,起售价预计在30-40万元之间。
6、博郡汽车是新能源汽车吗?
是的,博郡汽车是以电动汽车为载体,提供多维度的智能出行、移动能源和共享经济解决方案。
7、博郡汽车量产项目进展的怎么样?是否会面临破产的困境呢?
在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造车新势力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存在。但是受到去年资本和市场寒冬的影响,目前大部分造车新势力都陷入了资本困境。又有媒体曝出博郡整车项目已经面临停工,资金问题迟迟无法得到解决。那么博郡汽车目前量产项目进展究竟如何,又是否面临破产呢?
首先,根据北斗星通发布的资产风险评估公告来看,目前博郡汽车已经进入资金链紧张,项目难以继续推进的状态,博郡汽车便开始推迟支付所欠款项,目前应付款项减值已经达到了617万元。而在北斗星通年度报告中,博郡汽车累计商誉及资产减值达到了6.53亿元。由此可见,博郡汽车能够继续生产并融资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小,随时都有可能面临破产。
其次,博郡汽车自成立以来,定位一直是新能源汽车以及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商。目前博郡汽车已经对外发布了三个自产电动平台,而且在上海车展上,博郡汽车还推出了预计将会量产的两款SUV车型,iv6和iv7。其中iv6有很多亮点出现,设计风格主要采用了极简美学主义,兼顾实用性和智能化。iv6还在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进行了碰撞试验,又在黑龙江省进行最后一轮的冬季测试。虽然目前iv6已经正式下线,但是由于博郡汽车资金链断裂,供应商无法供货,量产车型的交付还是困难重重。
最后,除了博郡汽车之外,同样还有很多造车新势力正在面临资金困境。即便是目前已经走入正轨的威马,小鹏等车企也无法实现盈亏平衡,只能依靠融资维持庞大的造车开支。而此次博郡汽车整车项目的停工更是给各大造车新势力敲响了警钟,如果仍然不能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那么面临的结局可能就是逐渐被边缘化甚至破产重组。
综上来看,在汽车市场整体大环境低迷的情况下,造车新势力想要维持生存就已经困难重重了,目前在几百家造车新势力当中仅有十几家有交付能力,大多数还在生死存亡线上苦苦挣扎。而造车新势力想要“活下去”,必须要打造自己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8、风风雨雨一处栖!2019汽车圈十大最强联姻
站在汽车行业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时代,合纵连横成为车企迎击变革和竞争的最佳手段。
在智能、网联、电动和共享新四化的过程中,任何一家企业都无力独自承担如此巨大的资金、人力和技术输出。也无法保证在独自发展的情况下,能够在未来的变革中保持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近两年的国内汽车消费持续下滑,车企竞争愈发激烈。如何在存量市场中寻求生存,谋求更高的市场份额,成为车企面临的重要难题。
在新四化和车市“寒冬”的双重压力之下,车企之间相互抱团、深化合作成为行业的默契之举。
“产业变革期,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巨大,对单个车企来说负担较重。通过合作,可以降低投入,缩短研发周期,这是企业自主选择的道路。”12月29日,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任万付向我们表示。
今年以来,车企之间“联姻”的戏码不断上演。我们梳理了2019年十大车企“联姻”案例,借此呈现风云变化中的汽车产业,如何通过变革和发展,走向未来之地。
携手戴姆勒?吉利欲打造高端电动smart品牌
方式:成立合资公司 ,共同运营smart品牌。
事件:3月28日,吉利和戴姆勒宣布,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合资公司总部设在中国,双方各持股50%。
相比吉利的全球“买买买”扩张版图,此番接手smart,在外界看来,有些“迎难而上”的意味。
据悉,该品牌在近几年的销量一直不温不火,并大幅拖累公司业绩。据美勒茨银行预计,smart品牌累计损失约303亿元,年损失在15亿元左右。
不过,吉利集团对此却抱有十足的信心。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smart具有独特品牌魅力和核心价值,发展势头良好。这个合作项目充满希望与挑战,对双方都具有非凡意义。”
由于销量颓势,smart在今年已宣布退出美国和加拿大市场。在国内,小型车的发展潜力和市场份额也没有明显优势,吉利欲借smart打造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将会面临不少困难。
对此,全联工商联汽车商会秘书长曹鹤认为,吉利欲借助smart的品牌优势、技术,要的是国内的微型车市场。但本身smart品牌并不算成功,所以合资公司将来的发展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一汽夏利携资质“出嫁”博郡
方式: 成立合资企业,一汽夏利向造车新势力博郡转让生产资质等。
事件:4月29日,一汽夏利发布公告称,拟以整车相关土地、厂房、设备等资产负债出资,南京博郡汽车以现金出资,在公司所在地成立合资公司,生产新能源车型。同时,一汽夏利将帮助博郡正式获得国家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博郡汽车副总裁李瑛向我们表示,博郡汽车以超10亿元入股并拥有绝对控股权,一汽夏利则主要提供工厂、工作人员、生产资质。
事实上,一汽夏利在国内汽车市场上已是节节败退,此番和博郡汽车合作,也只是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艰难求生而已。
12月22日,一汽夏利正式被一汽股份转让至铁物股份,一汽夏利最后的“壳”资源也悉数用尽。外界都在猜测,一汽夏利和博郡汽车的合资公司将何去何从。
一汽夏利董秘孟君奎向我们回应称,一汽夏利的生产资质转让给了博郡,目前正在按照程序给国家提交申请,至于博郡车型生产要按其后续生产计划来定。由此看来,二者的合作似乎并未受到一汽夏利控股权转让的影响。
据悉,博郡首款产品博郡iV6预计在2020年实现量产交付。不过,近两年,造车新势力过得并不如意,至今未能实现量产和交付的博郡汽车,也将面临诸多变数。
长安铃木牵手绿驰汽车 “盘活”闲置产能
方式:签署合作协议,长安铃木为绿驰新车型代工生产。
事件:5月24日,绿驰汽车和长安汽车在重庆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时绿驰汽车还和长安铃木完成联合制造签约,这是造车新势力又一起寻求生产资质的合作案例。
自长安铃木遭遇经营危机以后,一直未有起色,铃木也在2018年退出国内市场。几乎中断生产的长安铃木面临着高闲置率的产能问题,与绿驰汽车展开合作,有利于长安铃木解决部分产能闲置难题。
根据协议内容,长安铃木将用其2013年建造完工的第二工厂为绿驰汽车生产旗下车型。
成立于2016年8月的绿驰汽车一直以来都非常低调,不为行业所熟知。此番走到台前,除了与长安铃木合作以外,还宣布了旗下首款产品M500(内部代号)的投产计划。
据悉,这款定位于纯电动SUV的绿驰 M500,将于明年正式上市。长安铃木与绿驰两者的合作能否经受住考验,相信市场很快可以给出答案。
大众、一汽、江淮、星星充电合作 布局充电设备行业
方式:成立合资公司,实现充电服务自产自销,并谋求充电设备行业市场份额。
事件:7月11日,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星星充电,在江苏常州联合成立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MS),意在发力充电基础设施行业。
在新公司中,大众、一汽、星星充电及其兄弟公司各占30%股份,江淮汽车占10%股份。
就在12月3日,工信部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意见指出,中国计划到2025年,实现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的目标。由此可见,充电领域市场蓝海潜力巨大,车企在这个行业的竞争布局将呈愈发激烈的态势。
CAMS董事长,大众汽车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苏伟铭曾表示,“2025年的时候,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我们估计绝对超过25%,肯定必须要在充电领域来维护我们的市场。”
随着大众和一汽等巨头在纯电动车的布局逐渐深化,开迈斯新能源的发展也将紧跟它们的脚步。
事实上,开迈斯的成立就已经拥有先发优势。星星充电和一汽、大众等国内车企巨头进行合作,与之而来的充电服务大单自然花落开迈斯新能源,其在充电设备业的竞争力不言而喻。
大众与福特联手发力“新四化”
方式:在纯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领域相互合作,实现强强联合。
事件:7月12日,大众汽车集团与福特汽车公司宣布,双方将全球战略联盟关系扩展至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领域。
主要内容包括,福特将使用大众旗下电动汽车架构和模块化MEB电动平台,双方还将在美国和欧洲市场与福特持股的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平台公司Argo AI展开深入合作。
事实上,众多车企都在进行纯电化的转型,福特由于步伐迟缓,“大象”转身较为困难,此番直接选择和大众合作,采用大众旗下MEB架构研发纯电车型,对于福特而言,有望加速自身在纯电化领域的发展。
同时,在自动驾驶领域,大众将向福特的自动驾驶公司Argo AI 投资26亿美元,作为交易的一部分,大众还将在持续从福特手中购买价值5亿美元的Argo AI股份,届时,二者所占Argo AI公司的股份相同。
大众投资福特的自动驾驶公司,有利于大众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深入布局,同时,出借MEB平台,双方在纯电动汽车的研发、生产等环节的实力也将得到加强。
二者作为全球汽车巨头型企业,在新四化的推动下,强强联合已成为常态,未来,车企间合作界限将进一步缩小,合作领域将更加开放。
江铃、长安、爱驰三方实现合资合作
方式:引入民营资本实现国企混改。
事件:8月16日,江铃集团-长安汽车-爱驰汽车合资合作举行发布仪式,宣布江铃控股混改成立。据悉,新江铃控股由爱驰汽车、江铃集团、长安汽车以 50% : 25% : 25% 的股比重组而成,也成为了国内汽车行业首个央企、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案例。
从外界来看,三者结合形成三赢局面。江铃和长安汽车都在近两年遭遇经营困境,爱驰汽车入局,有利于引入新的资本、思维和市场战略等。
对于爱驰汽车而言,生产资质是其必须要跨过的槛。不过,由于当前的汽车消费下滑明显以及竞争淘汰加剧,三者更像是抱团取暖,共同抵御外部市场的冲击。
据了解,三者将在品牌、市场以及电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核心技术上展开创新合作,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
对于新公司运营发展的重点,爱驰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付强向我们表示,“当前的爱驰的核心工作主要有三点,集成社会资源、集成资本资源、集成人力资源。简单来说,就是整合三方的人才、资金和合作伙伴。”
混改完成之后,新江铃控股能否以全新的企业形象和品牌竞争力获得市场的认可,还需要时间检验。
过往报道猛戳这里
由竞争转向合作 比亚迪与丰田联手
方式: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将在国内市场各展所长、优势互补。
事件:11月7日,丰田与比亚迪就成立纯电动车研发公司签订合资协议。新公司将于2020年在中国正式成立,丰田与比亚迪各自出资50%。此次合资公司协议的签订,是双方今年达成电池协议和EV车型协议的延续。
早在今年7月19日,比亚迪和丰田汽车就已宣布,将共同开发轿车和低底盘SUV的纯电动车型,以及上述产品等所需的动力电池。车型使用丰田品牌,并计划于2025年前在中国市场投放10款以上的EV车型。
丰田的寺师茂树副社长表示“对于推进电动化发展这一共同目标,很高兴能够与比亚迪超越竞争关系成为‘合作伙伴’。希望通过与比亚迪成立的新公司开展的相关业务,让双方的合作得到深化、发展。”
在混动领域一直占据优势地位的丰田,在纯电动汽车领域显得有些迟缓,尤其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比亚迪作为国内自主品牌的领头羊之一,对国内消费者,已经形成一定的品牌和口碑效应,并且在纯电技术上取得不少突破性进展。
二者从竞争转向合作,研发纯电动汽车,将是集各家所长,把原本拥有的技术、市场等优势继续放大化,外界对此也一致看好。
过往报道猛戳这里
各取所需 长城、宝马合资公司光束汽车
方式:成立合资公司,产品共同生产,销售渠道各自独立。
事件:11月29日,长城汽车和宝马集团的合资公司光束汽车项目在江苏省张家港市正式启动。这也是国内放开合资车企股比限制之后的首个合资项目,双方各占股50%。
据了解,宝马未来的MINI纯电动汽车以及长城汽车旗下新产品均将在此投入生产,但各品牌沿用既有渠道分开销售 。
宝马选择光束来生产MINI纯电动汽车的意图也让业内关注,事实上,这和MINI在国内的销量不佳有关,受制于进口车身份,MINI品牌无法突破自身发展瓶颈,想要再上一个台阶,和拥有不错口碑和市场美誉度的长城汽车合作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对于长城汽车来说,更是一次学习国际运营经验的好机会。 “通过光束汽车这个合资项目,长城汽车可以更多地向宝马集团学习在技术、国际市场运营、对全球法规理解方面的经验,这些都会给长城汽车带来更多价值。” 长城汽车对我们表示。
随着国内自主车企实力进一步增强,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长城持续在核心技术的研发上不断投入,还能进一步深化和宝马的平等合作,未来再现福特与大众式的联盟并非完全不可能。
PSA与FCA正式合并 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诞生
方式:双方合并,组建全新的汽车集团,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事件:12月18日,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发表官方声明,标致雪铁龙集团(PSA)与菲克集团(FCA)同意合并。据悉,双方签署了一项具有约束力的合并协议,规定双方业务以50:50的比例合并。
在官方声明中,菲亚特克莱斯勒表示,合并后的公司将成为全球销量排名第四、收入排名第三的汽车集团,年销量为870万辆,合并收入近1700亿欧元(不含FCA马瑞利公司和PSA佛吉亚公司自第三方的收入)。
全国工商联汽车商会秘书长曹鹤对我们表示,双方的合并给国际汽车业提供了一个思路,但前途艰难。
近年来,二者在全球的发展脚步十分缓慢,尤其是在亚洲市场遭遇水土不服。其中,PSA集团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接连败退,除了与东风汽车的合资车企神龙汽车销量不佳以外,另一家合资企业长安PSA也走到了尽头。
目前,PSA正打算出售长安PSA的一半股权。不过,接盘方还尚未浮出水面。
“比较国际汽车业的并购历史,即使合并也要3年的整合时间。如果不成功,可能还要改变,甚至回到原地也不无可能。”曹鹤说道。
过往报道猛戳这里
国企转型承压 广汽、上汽牵手达成深度合作
方式:在核心领域进行深化合作,实现传统车企转型、突破。
事件:12月23日,广汽、上汽两大国有汽车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按照框架协议,双方将在联合开发核心技术,共享产业链资源,聚焦新商业模式,合力拓展海外市场四个方面展开合作。
对于外界关注何时能落实协议,广汽集团方面向我们表示,“本次仅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后续将以市场化的机制推动合作,尽快促成具体合作事项落地。”
二者此番合作,并在众多领域携手布局,是时局所迫,也是大势所趋。
广汽集团也向我们表示,面对新技术、新模式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整合资源,开放、合作、共享,才能实现传统车企的转型和突破。
近两年,国内车市持续下行,广汽和上汽在今年前三季度都面临着营收和业绩下滑的压力。
今年以来,车企抱团、合作的大潮从年头延续至年尾,广汽和上汽也希望深化合作,借助彼此的优势,来增强自身竞争力。广汽和上汽此番闪电合作,并就多个核心领域达成协议,让业内始料未及。
不过,从不少车企合作破裂的案例中就可窥见,抱团合作能否取得实效还是要打一个问号,广汽和上汽作为国有车企,在转型新四化的历史节点下,双方将如何借助各自优势,实现强强联合目标,业界对此也十分期待。
过往报道猛戳这里
结语
无论是传统汽车巨头,还是出生不久的造车新势力,在新四化这一历史风口下,如何抓住转型机遇,占领新的高地,实现持续发展,这是亟需思考的问题。
就现阶段而言,车企之间相互深化合作,抱团取暖成为重要手段之一。车企的合纵连横,不仅可以通过资源共享,产生新的平台,新的技术,还有利于提高合作双方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多,赛道将变得更加拥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车企在整个汽车行业的布局将进一步深化,“联姻”合作或将成为未来业内常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博郡汽车宣布进入全员待岗状态,它还有希望吗?
近日,博郡汽车创始人的一封公开信,引起了业界强烈关注。信中表示,目前博郡汽车决定重新定位公司的商业模式,话虽然说得隐晦,但业内人士从中嗅出了不寻常的意味,博郡汽车要“翻车”。
博郡汽车先后历经了6次融资,最后一次融资发生在2019年6月。
在“没有200亿,做不了汽车”的当下,博郡汽车的资金链恐怕早已出现缺口。尤其是在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下,雄厚资本的车企都“度日如年”,更何况实力基础相对薄弱的造车新势力了。
据相关媒体报道,从去年中旬开始,博郡汽车就已经开始拖欠员工薪资,其离职员工还表示,博郡汽车6个月未给其发放薪资。
6月15日,博郡汽车的人力资源通告也凸显其目前的窘境。据通告显示,从6月15日起,博郡汽车将进入全员待岗状态,而在待岗期间,每个月仅为员工发放2480元的生活费。而文中还有一条通知为“待岗期间需要办理离职手续的同事请扫描企业微信群二维码填写《离职办理登记表》,公司每周定期办理......”有分析认为,待岗的本质其实是让员工自动离职,从而避免裁员造成的高成本。
博郡汽车成立4年来,其在上海、北京、南京、淮安、美国底特律设立了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制造工厂等。2019年9月末,博郡汽车还以先进出资的方式,以20.34亿元的资金与一汽夏利成立合资公司,持股80.1%,原一汽夏利的整车生产资质转让给合资公司。
2020年2月下旬,天津一汽夏利也更名为天津博郡汽车有限公司。而曾经的博郡汽车创始人还对未来表示期许,认为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会突破200万大关。
时至今日,年产值可达167亿元的临港生产基地还未发挥作用,首款量产车还没下线,博郡汽车就不得面对“无米下锅”的残酷现实。
博郡汽车的现状,其实体现的是整个造车新势力所面临的窘境。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5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6.8万辆,同比下降25.4%,1-5月累计销量23.0万辆,同比下降45.6%。新能源汽车已陷入了瓶颈期,即便有着汽车新四化的趋势,但除了智能化似乎电气化的步伐走的格外艰难。
与此同时,造车新势力还面临传统车企转型所带来的压力,现在几乎所有燃油车企都在努力向新能源汽车方向转型,他们有足够的资本、渠道与经验做新能源汽车,同时有着基于燃油车打造的先天品牌优势。此外,国产化后的特斯拉以强劲的销量态势证明其新能源汽车界“超新星”的实力,试问造车新势力拿什么去争?
写在最后:
2020年,在市场紧缩与疫情的双重影响,曾经意气风发的造车新势力已不复当年之勇,它们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又一个接一个消失。试问最后能留下来的又能有几家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