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发展竞争格局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发展竞争格局

发布时间:2021-11-01 15:40:16

1、华为进军充电桩市场,新能源汽车行业又要变天了?

谋划七年,华为造车传闻一直不绝于耳,但从未被证实。直到近日,华为发布了新一代HiCharge直流快充模块,这是华为首次公开发布充电模块产品,意味着华为将正式进军新能源充电领域。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离不来充电桩的支持,就如同燃油车的发展离不开加油站一样,而是否具备便捷的充电设施从来都是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也是至今仍然未曾解决的消费痛点。尽管华为在5G通讯、智能科技产品等方面均有着自己的优势,但在汽车产业方面毕竟还是门外汉,若想在充电桩也能驶出一条快车道,摆在面前的第一道题——核心技术上能否支撑其站稳市场?
其实从根本上来说,目前充电桩体系运营最大的几个痛点无非是故障多,维修不及时,用户使用不便,同时也导致设备生命周期短,运营成本无法下降。而造成上述这些“老毛病”的原因,则在于传统充电模块基本就是一块“死板”,软件或硬件容易出现故障,供应商还很难及时监控到,所以总是等到车主发现故障,才能维修。
而这次华为推出的HiCharger模块,大家可以简单将它理解为给充电桩加装的一个“大脑”,它能够整合传感器和算法,并且实时监控自己的运行状态,比如防尘网堵了、温度过高,立马远程提醒运营商赶紧过来维护,从而降低桩企的运营成本,可谓通过智能的手段,一站式的解决以往的那些使用痛点。
特别是对于一些软件上的Bug,华为HiCharger甚至可以通过OTA进行远程维护,减少人工上门检修次数,降低车主遇到坏桩的概率。同时,HiCharger的防护等级也有所提升,作为风冷充电模块,HiCharger通过积尘高湿测试、加速高盐雾测试,甚至跑到海南、西双版纳、拉萨这种环境比较极端的地点进行可靠性测试,故障率有所降低,无疑进一步的降低了运维费用。
另外,与用户使用便利性息息相关的还在于快充桩的充电效率也很重要。这次华为发布的HiCharger国内版本,通过优化风道、精准调节风扇转速、优化控制算法等方式减少了散热带来的额外损耗。据华为公布的数据,仅在充电效率这个硬核指标上,HiCharger就能领先业界1.1%-2%。
HUAWEI HiCharger国内版(30kW)
讲了这么多,你可能会问,华为不是造手机的吗?或许你还了解过华为的5G通讯技术有多领先,什么时候电源科技也这么牛了?表面看,华为HiCharger直流快充模块的发布确有突袭之感,但事实上,华为过去在该领域的积累和投入算得上是有备而来。
早在2001年,华为将供电部门华为电气以7.5亿美元的价格转让给艾默生。2009年,华为重组了电力部门,并在2010年成立了新能源部门,随后于2016年进入充电桩市场。
去年11月,在2019电动出行创新活动上,华为还曾依靠直流快充模块斩获由中电联和南方电动联合授予的“中国充电桩行业年度核心模块品牌奖”和“行业年度核心模块卓越品质奖”,并得到了中电联和南网电动的肯定。而在这背后显露出的,无疑是华为进入充电桩行业的底气。
另外,还有一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为什么华为要选择充电桩作为率先切入新能源行业的落脚点呢?
一方面,早前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表示,“华为不造车,而是聚焦信息通信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更看重智能汽车的增量市场,目标是要成为智能汽车领域的Tier1。”而充电桩作为能源产业的入口,往上看是电力能源,往下则是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若结合华为在智能驾驶和电动汽车方面的动作,以充电桩作为切入点,无疑能给华为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次,从大环境看,“新基建”已成为下一个风口,而充电桩则当属“新基建”最重要的方向之一。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截止2020年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24.5万个,其中公共桩53.1万个,私人桩71.4万个。看起来不少,这个数据在全球也是领先地位。甚至,中国一个城市的充电桩数量比欧洲某个国家还多。
然而根据公安部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81万辆,若按照这一数据计算,目前新能源车桩比还不到3:1。远不足规划提出的2020年建成500万个充电桩、车桩比1:1的水平,显然无法保障新能源汽车良好的充电体验。
更重要的是,充电桩市场需求还在持续扩大。据相关预测,到2030年中国电动车销售会突破1500万辆,保有量会突破8000万辆,届时纯电动车辆或达到6480万辆。如果按照车桩比1:1的数据估算,从2021年到2030年的这10年间,还需要新建充电桩6300万台。
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在全球疫情肆掠,经济纷纷下滑的背景下,华为自然不会错过。因此,现在华为推出具有技术领先优势的HiCharger充电模块,不仅是作为入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落脚点,其实无非也是想快速抢占市场。从这点看,华为此前多年的积累和布局,算得上是押对了宝。
只不过华为作为新能源汽车基建设施的新玩家,前有一批资深的老玩家,比如特来电、星星充电桩,后有为自家新能源汽车产品铺路而打造充电网络的车企,如特斯拉、大众、宝马等。华为想要在此领域大放光彩,除了掌握领先市场的核心技术外,如何扩大汽车产业的朋友圈,如何跑通整个业务链条,或许才是其能否在短时间内立足的关键。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创文章,转载需授权
-The End-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充电桩数量是新能源汽车比拼的新赛道?

2020年的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格局。“超”是说超级火爆的特斯拉。“强”,指的是在销量上不断上涨的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公司。在第一轮的竞争中,很显然特斯拉是成功了。中国的造车新势力公司虽然与特斯拉相比,还没有在销量上占据太大优势。但从产品力本身看,与特斯拉的差距在逐渐缩小。

而第二轮的竞争,将在充电桩数量上,在新一轮的竞争中,特斯拉则是拥有明显的优势。

12月19日,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在个人微博回复网友称,山西的超充网络规划也在计划中,明年会加大在整个北方地区的布局,包括山西。同日,特斯拉官方微博宣布5站齐开,特斯拉中国大陆第600座超级充电站正式上线。

如果我们拿手机打开特斯拉的充电桩地图,就能够发现目前特斯拉的充电桩已经广泛的布局在了中国东部的各个城市,甚至已经布局到了相当多的二线,三线城市。

而目前自营充电桩的品牌,除了特斯拉以外,还有蔚来汽车,小鹏汽车,蔚来汽车拥有92个,由于蔚来汽车支持换电模式,因此蔚来在全国范围内的换电站有167个,数量上比超级充电站多。而小鹏汽车的超级充电站的数量就更少了。

为什么特斯拉这样的汽车品牌要在全国范围布局超级充电桩呢?其实这个话题我以前也说过,特斯拉不仅是在中国布局,在美国以及其它市场国家也在布局。特斯拉这样做有很多好处。

首先,特斯拉在美国及其它国家布局充电桩,时间久了,特斯拉的一家独大的地位优势就显现了出来,那么对于很多汽车产业不发达的国家来说,在制定相关充电桩的行业标准的时候,就会参照特斯拉的充电桩进行。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特斯拉抢占市场,今后特斯拉恐怕会成为一家超级无敌的企业。

第二个好处,就是充电桩数量越多,新车的销量越大。特斯拉超级充电桩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与自家的汽车进行高度匹配,在充电速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个道理就像你用小米自家的充电插头给小米手机充电,速度最快。但是你用小米的充电插头给华为手机充电,那么速度就不那么快,一样的道理。所以充电桩数量也能对新车的销售,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第三个好处,是自家品牌的充电桩数量越多,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以提升用户满足感,满足消费者的虚荣心。也能提升用户的用车体验。那么对于汽车厂商来说,今后甚至可以利用超级充电桩,提升电池的寿命,增强用户的电池安全性。

因此今后充电桩市场,可以看成是新能源汽车竞争的第二大战场。而如今,特斯拉依然是处于相当领先的地位和优势的。

但是也不排除,超级充电桩今后没有用武之地,那就是当电池的续航里程能轻松的达到1000公里,再比如充电的速度能压缩在10分钟甚至更快的情况下,那么超级充电桩的数量就不是最重要的了。但是眼下,在新能源汽车受制于电池技术的瓶颈的时候,超级充电桩的数量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产业发展如何?

据电动君了解,中国充电站的保有量从2010年的76个以年复合增长率90.2%增加到2015年的3,600个。同时期公共充电桩的保有量从1,122个以年复合增长率87.7%增加到49,000个。除了公共充电桩,2015年私人充电桩保有量接近50,000个,商用充电桩(用于公共汽车、物流车辆、企业和公共机构)合计约50,000-60,000个,从而使国家的充电桩总数高达近160,000个。

具体情况如下:



 

 我国的新能源销量逐年递增,截止到2015年,销售量达到33万,生产量36万、保有量45万,而且销售量复合年增长率高达96.83%。据估计,在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生产量和保有量将分别达到:143万、200万、493万。



 

 我国充电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的数量从2010年的76个到2015年的3600个,复合年增长率为90.2%。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的数量从2010年的1122个到2015年的49000个,复合增长率是87.7%。



 

 在2016年,我国充电桩累计装机量约为三万个,2020年有望达140万个,发展前景不容小觑。



 

 据图表显示,我国重视充电桩市场的投资,在2015年,投入约87亿元,而在2020年,预计投入272亿元,这预示着充电桩市场规模还有很多未知的发展空间。



为加强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支持和保障,政府大力支持,实行地方补贴政策。各省份不同,补贴标准也各异:北京、广州、深圳等省份的补贴在总投资的30%,甘肃较低,约为5%;江苏、南京、无锡等城市根据直流电和交流电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

 

 电动君点评:

随着技术进步、政策扶持以及企业投入增加,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近两年迎来了跨越式发展。而且我国发展以纯电动为主的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政策路径日益清晰,这意味着充电桩后续将不可避免地迎来建设高潮,并给相关上市公司带来显著投资机遇。

4、百亿投资充电桩:产业从野蛮生长向精细化进军

5月12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动汽车与储能分会的 “新基建 充电板块在行动”新闻发布会,又一次将充电桩行业推上舆论关注的焦点。其中,最惹人关注的莫过于各企业的投资计划。
国家电网27亿元、南方电网12亿元、特来电10亿元、星星充电10亿元……自今年3月充电桩产业被纳入新基建范畴之后,充电桩企业的投资热情空前高涨,仅国内四家领头企业的自身投资就已接近60亿元,再加上资本的押注以及其他企业的投入,有业内人士预测,2020年充电桩全行业的投资或将轻松破百亿元。
不仅是企业,舆论层面对充电桩的关注度也远高于任何时期。“新基建催生新动能”“新基建提振特高压概念股”“新基建和在线新经济带来巨大投资机会”等与新基建有关的各种新闻,明显多了起来。
这是充电桩产业从未拥有过的高光时刻。尽管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相比于纯电动汽车产销量的超高速增长,充电桩市场过去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如今,在这一轮新基建建设潮中,充电桩企业终于站上了风口。从整个市场的动态来看,充电桩企业对未来的发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逐渐开始从过去的野蛮生长向精细化运营转变。
新基建的1/7
“充电桩产业的春天来了”,这是今年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召开后,行业内普遍存在的观点。在这场会议中,区别于此前“修桥铺路”的传统基建概念,国家用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即“新基建”,来形容未来针对5G通信技术、特高压、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科技端的市场建设。
其中,针对充电桩市场,相关预测显示,未来十年,中国充电桩建设存在6300万台的缺口。借势“新基建”,该行业有望激活万亿元级别的市场。
大好的前景加上国家政策的推动,中国的充电桩企业真正动了起来。以四家充电桩头部运营企业的国家电网为例,2020年计划安排充电桩建设投资27亿元,新增充电桩7.8万个。其中,居住区充电桩5.3万个,公共充电桩1.8万个,专用充电桩0.7万个,岸电设施150个。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促进联盟统计,国家电网现在运营的充电桩是8.78万个。这意味着,如果今年的建设任务达成,国家电网的充电桩数量将接近翻番。
在5月12日“新基建 充电板块在行动”发布会上,南方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浩舟也公开了他们的最新数据:“截至2019年12月,南方电网充电设施建设的投资累计已经达到31.8亿,累计建成充电桩3.16万个。”
根据陈浩舟的介绍,未来4年内,南方电网将投资251亿元建设充电设施,建成大规模集中充电站150座、充电桩38万个,为现有数量的10倍以上。
尽管特来电和星星充电没有国企的背景,但在投资上也毫不逊色。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表示,特来电潜心投资6年,到今年年底总投资会不低于70亿元。而根据此前于德翔透露的已往投资金额来看,2020年特来电的直接投入将超过10亿元。
星星充电董事长邵丹薇也透露,今年将投入10亿元建设充电网络。她强调,这只是自营部分,未来还将拿出30亿元的预算,助力城市合伙人的联营创业。
向精细化发展
从10亿元、50亿元再到上百亿元,充电桩企业的投资热情空前高涨。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充电桩行业的第一次建设热潮。在201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爆发之际,充电桩建设就迎来过一次建设大潮。然而,时至今日,我国在新能源充电桩方面仍存在巨大缺口。
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月底,全国已建成公共充电桩53.1万台、私人充电桩71.2万台,车桩比约为3.5:1,远低于《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规划的1:1。
“过去充电桩行业发展不起来有多方面原因。以北京地区为例,大多数北京小区的私人车位无法安装个人充电桩,而在公用充电桩建设方面,有部分企业盲目扩张追求速度,导致大量场站闲置、充电桩分布不均衡的情况出现。”一位来自充电桩行业的专家告诉本报记者。
对于这些问题,充电桩企业也进行了重新的思考。就各头部企业发展计划来看,在本轮建设热潮中,他们无疑吸取了教训,改变了此前凭借资金野蛮生长的模式,而是转为对质量、运营效果的精细化追求。
本报记者从南方电网官方了解到,今年南方电网的建设重点在大规模的集中式充电站建设上。“这种有稳定客户需求的充电站,将会带来更加清晰可见的投资回报。”南方电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南方电网目前在深圳集中开工的三个项目中,光明公常路充电站共有84个240kW直流充电桩,可以满足周边600辆重型的纯电泥头车充电。
此前,国网电动汽车公司董事长全生明在谈到国家电网2020年充电桩投建计划时表示:“新一轮新基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不能像过去那样大面积推出公共充电桩,而要以社区为主、公共为辅,避免重复投建,要提高建设效率和使用率。因此,国家电网今年新增的7.8万个充电桩建设,重点会放在社区。”
特来电的规划显示,2020年其自身投资加上社会资本合伙人投资或将超过20亿元,这将大部分用于充电桩建设,计划投建公共充电桩50000个。
但在私人充电桩投建方面,无论是国企还是像特来电这样的民企,都没有对外公布更详细的规划。在业内专家看来,这主要是受限于部分老旧小区的环境,“私人充电桩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因此充电桩企业的私人充电桩建设工也作更加谨慎”。
企业间的“合纵连横”
不仅投资热情空前高涨、建设更加精细化,“合纵连横”也成为本轮充电桩建设的一大特征,而这一变化背后体现出企业在运营模式领域的一种探索。
3月12日,国家电网“寻找合伙人”活动正式上线,不论个人充电桩主、桩群用户、场地所有人、充电桩生产企业和资金方,都可以加入国网管理平台。
在业内看来,国家电网的“合伙人”制度,既能极大地调动社会资源,如激发设备制造商参与充电桩投建,也能让国家电网发挥长处,避免选址等短板。
与国家电网一样,南方电网日前也公布了寻找合作伙伴的消息,面向场地资源、车队资源、已建充电场站和销售代理商寻求合作。
在寻找合伙人之外,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特来电和星星充电四大头部运营企业之间也进行了“合纵连横”,其共同创建的联行科技或将于6月份发布充电桩互联互通产品。
一位来自其中一家企业的高管对记者表示:“联行科技将发挥各个充电运营商之间的枢纽作用,未来,车主无论是使用e充电、顺易充、特来电或星星充电APP,都将支持查询并使用其他运营商的充电桩。充电桩互联的问题将很快得到解决,真正做到全国一张网。”
对于这种模式,业内专家表示:“充电桩建设对于技术和资金的要求都比较高,在多重机遇面前,往往是行业的龙头企业直接参与的机会更大。而经过第一轮洗牌后,在新一轮建设热潮中,新能源充电桩的市场格局已现端倪,巨头之间的共建联赢将有利于整个市场的打通,进一步推动产业的向上。”
“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极大的问题。”在肯定联行科技的作用后,该专家也指出了“合纵连横”可能带来的后果:充电桩运营企业大多不愿意将数据展示给其他充电运营企业,在合作中,如何把握分享的程度将是企业遇到的第一个问题。而在后续的合作中,若由某家运营商主导,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将不利于公平竞争,平台上充电桩的信息推送可能有所倾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运营前景怎么样?

充电桩运营前景如果看下分析吧:
交流充电桩投资约5000~10000元/台
直流充电桩投资约35000元/台
每台交流充电桩每天工作10小时
每天充70度电计算。
直流充电桩每天工作10小时
每小时按充电20度计算
年收益(服务费按0.5元计算)
交流充电桩70*0.5*365=12775元
直流充电桩20*10*0.5*365=36500元

6、“新基建”的助力下,充电桩将会有大的发展吗?

充电桩硬件市场空间巨大 行业结构不断优化

充电桩的供应量是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普及率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截止到2019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81万辆,同比增长46.1%,占汽车总量的1.5%。截止到2019年底,我国充电桩总计保有量为121.9万台,同比增长50.8%。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相比,我国充电桩保有量较低,未来市场增长空间广阔,给充电桩硬件行业发展带来充足动力。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2024年充电桩硬件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充电桩硬件行业位于充电桩产业链上游,产品种类较多,主要包括充电模块、电机、芯片、操作屏幕、变压器、断路器、线缆等生产商。2019年,我国充电桩硬件市场规模约为87.1亿元,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至190亿元左右。


 


充电桩硬件行业中的较多子行业进入技术门槛较低,我国生产企业数量较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国网招标背景下,为中标扩大市场占有率,较多充电桩硬件企业不断降低竞标价格,使得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不断下降。充电桩在室外场景中应用较多,对产品的耐光照、耐高温、耐严寒、防雨雪等性能要求较高,质量较差的充电桩硬件使得充电桩整体使用寿命下降。为提高产品性能,我国充电桩行业对充电桩硬件的品质要求不断提升。


 


在市场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国充电桩硬件行业洗牌速度加快,较多研发创新能力弱、技术工艺水平低、产品质量较差、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逐步被淘汰出局,实力强大的龙头企业凭借资本、技术、品牌优势,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张。现阶段,我国充电桩硬件行业中的优秀企业主要有英可瑞、许继电气、科士达、奥特迅、沃特股份等。


 


2015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分散式充电桩480万个。而2019年底,我国充电桩保有量仅为121.9万台,与政府规划的目标相比差距巨大。此外,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是我国“新基建”七大板块之一,国家部署持续深入。在此情况下,预计2020年,我国充电桩市场保有量将迅速提高,利好充电桩硬件行业发展。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短期来看,其市场普及率较低,但长期来看,其替代燃油汽车成为必然。在此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市场保有量将持续提高,有利于充电桩硬件行业发展。经过优胜劣汰,我国充电桩硬件行业中实力较弱的企业正在逐步退出市场,龙头企业市占率不断提高,行业结构正在不断调整优化。

 

7、充电桩发展前景到底怎么样?

充电桩是与新能源电动汽车配套使用的,所以要看电动汽车的发展情况。
目前国家已将发展和推广电动汽车作为长期的能源政策,对2025年之前的规划都已制定,只会增加推广力度,不会减小。所以充电桩的发展趋势也是确定的,肯定会更加快速发展。

8、中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困境比较,中国纯电动车困境解决之道在哪里?

电动汽车是 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电动汽车详细可分为三类:即仅以车载蓄电池(或电容)为动力源的纯电动 汽车,以多个车载动力源提供动力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截至**主要是指以内燃机及蓄电池)和以燃料电池为动力的燃料电池汽车。

经过**年的努力,特别是过去10多年国家汽车生产 和消费政策的调整,我国汽车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为世界瞩目,但在传统燃油汽车领域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但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差距却没有 那么大。特别在电动汽车领域,我国企业在关键的电池技术上获得了突破,具备了率先启动产业化的条件,有实现跨越的机会。电动汽车为我国汽车产业缩短差距、实现跨越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战略机遇。

国电动汽车重大科技项目的研发开始于**年,经过两个**年计划的科技攻关以及奥运、世博、“十城千辆”示范平台的应用拉动,中国电动汽车从无到有,技术处于持续进步状态,建立起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汽车全产业链技术体系。

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面,**年我国共生产了 83900辆新能源汽车,相比于**年的17533辆,增长近4倍。截至**已经建成了723座充电站,28000个充电桩。**年**月开始免征新能 源汽车的购置税,截至**月份,一共有将近4万辆新能源汽车享受了这个政策。中国的电动乘用车市场**年全年共销售54473辆,较**年同比增 长208.8%。如果增速不断上升,中国的电动汽车销量可能会超过美国。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9版)显示,经过**年一剑的历程,我国的电动汽车已经开始从研究开发的阶段进入了产业化的阶段,冉冉升起的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正在呈现出蓬勃的生机。


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发展竞争格局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