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上牌量和上险量,哪个数据最能作为买车的参考?
综合上面的三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销量,上牌量,还是上险量,都不能准确的体现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
2、5月国内新能源汽车数据概览
引言:昨日从朋友那里了解到5月份新能源汽车合格证的情况,总体来说并不是特别好,在5月份整体的燃油车恢复比较好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怎么卖将成为一个大的课题。目前新能源汽车两级分化比较厉害,特斯拉在中国的加速推进,对于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在原有的市场产生了挺大的影响。
01 5月新能源合格证数据概览
5月新能源汽车合格证为7.7万辆,同比下降33.1%,前五个月累计26.5万辆,同比下降45.7%。半年过去了,合格数据不是特别理想。在各条战线,随着各级政府的节流措施落实,能客观上帮上新能源汽车兑现销售的主要落实到了限购城市的支持。这里后续会具体根据上牌数据来讨论。
图1 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的产量
1) 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乘用车的合格证为7.1万辆,同比下降30.4%,今年累计24.3万辆,同比下降45.6%;总体来说恢复的并不理想,下个月又是补贴退坡的节点,由于退的比较少相比去年不太会有抢装的事情发生,这个领域也在慢慢回顾理性,大部分车企都在思考长期怎么走。如果我们把每个月1万台的Tesla拉掉,今年产销量对于产业链大多数企业来说很难撑住。
图2 新能源乘用车的产量恢复情况
2) 新能源客车产量同比下降45.3%,20年累计同比下降52.5%;新能源货车由于去年的基数比较高,同比下降66.7%,20年累计下降36.0%。这两块短期内很难有好的起色。
图3 新能源客车的情况
02 为什么新能源汽车难卖了?
其实我们回顾2018-2019年的市场,最主要就是补贴400公里左右长里程车辆使得车型结构从A00往A级转型,使得10万以下的车型转到2019年的10-20万的车型(这里包括价格较高的PHEV),而2020年由于特斯拉的进入使得整个结构比例给25万以上的车型占了比较高的比例。
图4 2018年-2020年的新能源汽车上险结构
其实这也意味着,很多的车企给挤压在围绕限购城市的区域发展,集聚在工厂所在城市的发展带,而且想要往其他地区渗透带来的竞争异常激烈。特别是B级和C级,自主的市占率进一步给压缩在30%-40%左右,目前能站稳的主要是在A级和以下的车型。
图5 2018-2020年合资和外资品牌逐步渗透
今年突出的特点是营运类车辆的需求并不多,主要以个人需求为主,这就使得4月典型的上牌量在各个领域出现分化,在限购城市和非限购城市要同时表现才能在今年的竞争中站住脚跟,这就使得在各个大城市的口碑和车型特色成为分水岭。
图6 4月份上牌数据按企业分细致分类
如下上牌数比较靠前的纯电,我们熟悉的几款A级车都是靠营运方向才能撑住量,而A00级别确实以个人为主,但是价格确实完全守不住的。新造车企业确实是面向个人消费者在做,但是这个市场有限,能够维持的量是有限的,而且这是个完全红海的市场,限购城市要占到一半左右。在限购城市的有限市场里面去抢这个市场确实对各家来说都是很辛苦的一个事。
图7 按主要的纯电动车型分类
小结:北京的2万张新增新能源牌照,特别备注了无车家庭,一方面也是缓解人民群众的需求,也能说明在补贴很少的条件下打开BEV的个人市场怎么弄是个大的行业课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5月份的新能源汽车上牌数据
引言:到了六月中旬,拿到部分的上牌数据,可以对当前的情况做一些整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汽车行业整体的复苏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传统汽车的压力传导到了新能源汽车的销售端,使得当前5月-6月主要的销售精力都是恢复传统车的销售,把车卖出去把整个产能恢复起来,所以给新能源汽车造成了压力。新造车企业和特斯拉的销售情况,一方面是在生存和股价压力下,需要全力以赴,而目前的销售数字也只能说是相对比较亮眼。
01? 总体的上牌数据
首先我把上牌数据和汽协有关乘用车的产销数据来做个对比如下所示,厂家的数据相对更平滑一些,上牌数据虽然比较真实,和实际车辆使用的情况更贴近,但是相对滞后一些。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大部分传统车企业在恢复生产,拉产能压一定的库存(汽协的数据为66.1万台,比月初还少1万,主要是恢复产能需要时间)
图1 生产、销售和上牌三个数据比较
按照汽协前几日的说法,6月份应该看高一些(6月上旬,11家重点汽车生产企业产销分别完成70万辆和49.4万辆,产销与5月上旬相比分别增长63.4%和40.8%,产销与去年同期同比分别增长86.1%和34%),但是怎么弄在上牌层面也很难和去年的220万相比。所以到7月-8月,需求自然下去以后,今年下半年怎么走,还要看经济形式。目前1-5月总的上牌数据为-26.8%,按照全年来看-15%左右吧。
图2 2020年1-5月的上牌数据
下面这两个图还是比较能反应情况的,今年的情况对于自主品牌带来了一些压力,对豪华品牌来说恢复是很快的,今年确实加速了整体洗牌的效果,加速了之前下行周期对汽车企业的考验。
图3 国外品牌企业上牌和增速
图4 国内品牌企业上牌和增速
02 新能源汽车的上牌数据
5月份Model 3的上牌数据是11466台,同比3.3倍能看到2020年后面会比较稳定的维持在月均1万的速度往前推进。目前美国生产恢复需要时间,所有的量能全部表现都在上海工厂上,LFP版本的目录可能使得Model 3的成本存在进一步下降的空间,预计未来能做到25万左右。而对应的Model S+X已经跌落到100以内的上牌,中国这里的消费者还是非常讲究性价比的。
图5 特斯拉的上牌数
2020年5月回溯,新造车企业基本把所有能打的牌全部甩出来,按照目前的形势来看,3家能坚持下去就比较不错了。这两个月蔚来的表现在里面很不错,率先破万;理想面临的问题是5月开始往下走,后面预计6月往1500走了;小鹏的P7得快点出来,看市场端的反应,威马后续靠那个800公里的概念轿车翻身。
图6 新造车企业的2020年
传统造车企业里面,我们来看比亚迪的情况,目前上牌端的压力比较大,在汉EV上来以前,在BEV端出现了比较散乱的情况,PHEV今年同比降幅也非常明显。以至于今年深圳的地方鼓励政策很明显是定向的,这个和目前承受的非常大的压力有直接的关系。
图7 比亚迪的情况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北汽的新能源汽车方面,目前EU5 月均上牌为1500左右,整个北汽上牌新能源约2600台,这个数据和以前比确实有一些差距,估计要等EU5的CTP降本的版本出来以后才有冲量的计划。
图8 北汽2020年新能源汽车上牌
两款很有趣的EQ1和欧拉R1的车型上牌比较稳定,这也是车企能维持住的情况下做的,我估计今年这样的情况比较多,能够维持住一个基本盘。
图9 两款纯电动小车
小结:5月份的上牌数据看下来,新能源汽车的情况和之前预估的比较相似,可能在当前的环境下,大部分企业只能佛系。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81万辆
1月8日,根据公安部官网消息,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8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46%,与2018年底相比,增加120万辆,增长46.05%。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310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19%。

解读:2019年,中国机动车整体的净增量是2122万辆,从这个角度上看,电动车的增加量渗透率已经达到了5.6%。

120万辆的净增量,基本上也可以反应,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整体上牌量会在120万辆以上,比如2018年的整体销量超过126万辆,但净增量仅为108万辆。
乘联会数据显示,在奋力压库之下,2019年12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攀升13.7万辆,2019年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106万辆,同比增长5.1%,而2018年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销售100.8万辆,同比增长88.5%。
2019年6月底,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补贴金额降幅达到7成,造成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下滑,已经录得连续同比下跌5个月。
哪怕如此,381万辆的整体保有量,在全球的占比可望达到55%,这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比例。
如果刨去退出市场的,上牌量接近140万辆,这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数据。
从任何一个角度上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都处于一个起飞的前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2020预计增加22.5万个燃油车指标 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所下降
易车讯日前,我们从相关渠道获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联合发布了《新能源汽车蓝皮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0)》,蓝皮书指出,新能源汽车发展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并不乐观,为提振汽车消费市场,有效对冲疫情影响,2020年预计将增加约22.5万个燃油车指标。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0.6万辆,占全球总销量的53%,产销规模连续五年居全球首位,广东省则居国内首位,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超20%。
从蓝皮书中可以看到,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首次出现产销同比下滑,全年产销同比分别下降2.3%和4.0%,自去年下半年市场出现加速下滑态势,综合原因分析,其下滑是由于受宏观经济下行、竞争优势不足、政策退坡幅度加大、燃油车促消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而今年更是特殊的一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恶化,1至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5万辆和28.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9.7%和38.7%,相对的是为提振汽车消费市场,今年以来,广州、深圳、天津等地纷纷增加燃油车增量指标数量,据初步统计,2020年预计将增加约22.5万个燃油车指标。
6、我国新能源车保有量多少?
北京3月10日,科 技 部 部 长 万 钢 10日介绍,截至2017年,我国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 销 售 量 已 达 到77万辆,保 有 量 超 过160万辆,占世界的一半。
万 钢 说,我国从2001年开始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对电动汽车的发展,特别是电 池、电 机、电 控 等关键核心技术,展开从基础到技术方面的研究。10年以后,开始启动 大 规 模 推 广。

“现在世界范围内,从传统汽车逐步向电动汽车发展,已经成为一个趋势。”万 钢 说,“中国的电动汽车发展是世界电动汽车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我们欢迎各国的电动汽车都到中国市场来,使我们都能够享受到多样化的产品和多样化的服务。”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 燃 料 作为 动 力 来 源(或使用常规的车 用 燃 料、采用 新 型车 载 动 力 装置),综合车辆的 动 力 控 制 和 驱 动 方 面 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 术 原 理 先 进、具 有 新 技 术、新 结 构 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包括四大类型 混 合 动 力 电 动 汽 车 (HEV)、纯 电 动 汽 车(BEV,包括太 阳 能 汽 车)、燃 料 电 池 电 动 汽 车(FCEV)、其 他 新 能 源(如超 级 电 容 器、飞 轮 等 高 效 储 能 器)汽车等。
7、新能源车上牌标准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国家对机动车实行登记制度,机动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机动车登记的依据之一是列入国家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公告》的产品。如果市民购买的电动汽车为《公告》内的产品,也就是在车管所的新车目录中能够查到信息的汽车,就可以到车管所,按照《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中所列的对应车辆,申请相应的准驾车型。
8、新能源汽车的上牌标准是什么?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国家对机动车实行登记制度,机动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机动车登记的依据之一是列入国家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公告》的产品。如果市民购买的电动汽车为《公告》内的产品,也就是在车管所的新车目录中能够查到信息的汽车,就可以到车管所,按照《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中所列的对应车辆,申请相应的准驾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