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废旧电池回收用什么设备?
这些都是专门设备,中央电视台10套正在播放相关节目。
大家好,我是比亚迪DM2.0新能源汽车的老车主,同时家里也坐拥两台比亚迪纯电汽车。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热爱一直没有间断过,平时没事的时候,自己喜欢瞎琢磨,思考一些关于用车经验与心得,慢慢整理出来,陆续分享给大家。这次我就聊聊唐EV的能量回收系统,其实一辆电动车除了驱动单元与燃油车不同之外,还有就是它有能量回收系统,也仅仅就是电动汽车有这个说法。简单的说,制动力能量回收系统是车辆在减速或制动时,将其中一部分的机械能通过电机转化为电能储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反充电”。传统燃油车在减速时,动能通常被刹车系统以热能的形式散发掉。而电动汽车得益于拥有电机和逆变器,因此能够在车辆制动时产生负转矩,使电机进入发电状态,将制动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存储回电池中。
因此,在我看来,电动汽车的续航与能量回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想要将唐EV开的更远,当然必须妙用能量回收功能。
首先,不同电动车对能量回收接入的优化不同,优秀的车辆在能量回收的过程中是一个逐渐介入的过程,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当然很不错。当然体验差一点的车辆,就是在松开我们脚下的”电门“后,有严重的拖拽感,很容易为车内的乘客带来眩晕。而唐EV作为中大型SUV,得益于优秀的调教,尽管将能量回收调节成”较大“,红绿灯提前预判滑行减速也没有特别的不适感,整体行驶非常舒适。
其次,相信是车主的朋友都知道 唐EV的能量回收分为两档:较大和标准。能量回收较大言外之意就是能够帮助我们大唐”反充“回去更多的电量。能量回收标准则”反充“回去的电量能少一些(在同样的行驶速度上)。由于害怕很多燃油车主在开始使用车辆的时候适应不了电动车的能量回收,唐EV特地将能量回收标注调教地更像燃油车的那种滑行感觉。其实说实话,我一开始也有点不太适应,发现这个速度很快就降下来了,但是我后来开习惯了之后,常年将能量回收调成”较大“。能量回收较大可以帮助我们提升续航里程,甚至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能够帮我们争取10%-20%额外的续航。
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为什么大牛将唐EV开到11.5kw·h/百公里的能耗。其实按照这个能耗,我们不难算出一百公里用电11.5度,那83.8度的唐EV随随随便便也能续航600公里以上了。在这其中能量回收确实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回收的能量可以减少我们行驶的能耗。比如:我们经常松开电门利用较大的能量回收提前预判道路进行减速,事实上可能跑了40公里,就已经反充1度电,那么同样在消耗电量的同时,又反充回来电,相互抵消之后,我们发现原本我们计划跑40公里电量的里程无形中跑了45公里,这就是为什么大牛同样电量的状态下,跑的更远。
所以,如果我们想让唐EV跑的更远,第一习惯使用较大的能量回收,第二尽量在行驶过程中,善于利用能量回收控制车速提前预判道路的减速情况。我现在应用的非常自如,能够不踩刹车将车滑行到红灯前,然后点刹车停下来,几乎就是快到红灯前的时候停下来,刹车也就轻轻点一下。通过较大的能量回收调整车速,预判道路前方的状况。如果是长下坡,或者下山道路,那能量回收经常会充回来更多的电,甚至能耗有可能为0度电百公里甚至-1kw·h/百公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国内新能源车保有量达381万台,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应该如何规范?
随着大批新能源汽车的淘汰,我国的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具有多大规模、如何监管?
从国产特斯拉Model3、索尼Vision-S等车型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能源市场的火热前景。但是在享受新科技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关注新能源汽车可能带来的危害。据悉截至2019年底,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就达到了381万辆,而第一批新能源汽车如今已经到了淘汰的边缘,动力电池的回收成为了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毕竟动力电池内含有较多的有毒金属和有价金属。
梯次利用成为了动力电池回收的第一道防线,与传统的铅酸电池相比,退役下来的磷酸铁锂电池在循环寿命、能源密度方面都更有优势。以2018年的数据为例,新的磷酸铁锂电池的价格大约在1.1-1.2元/Wh,而可用于梯次利用的电池回购价格为0.35元/Wh左右,可见磷酸铁锂电池存在一定的回收价值。而三元锂电池内富含有价金属,通常可以直接拆解回收。比如三元锂电池中镍、钴、锂的含量大约为12%、3%、1.9%,显著高于我国开发利用的有价金属矿产资源。
按照6年的使用周期,2014年产的动力电池预计将在2020年集中进入回收利用周期。预计2020年我国将产生约24万吨退役锂离子电池、2022年将产生53万吨退役锂离子电池。按照1.23GWh/万吨计算,2020年退役的锂离子电池容量高达29.5GWh。如果按照0.2元/Wh的回收价格,2020年动力电池回收的市场规模将高达59亿元人民币,接近百亿规模指日可待。
当然有关部门一直在不断完善动力电池回收的相关规则。比如深圳规定在深圳市销售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应按照20元/kWh的标准专项计提动力电池的回收处理资金。对于按照要求计提了动力电池回收处理资金的,按经审计确定的金额的50%对企业进行补贴,补贴资金应专项用于动力蓄电池回收。而2020年1月2日,工信部公布了《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19年本)》,明确了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的布局与项目选址;技术、装备和工艺;资源综合利用及能耗;产品质量和职业教育;安全生产、人身健康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要求。同时强调了动力电池回收的信息可溯源,防止对环境产生危害。
关于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抓起?对于这个即将达到百亿级的市场,你有什么创业的想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整车厂、电池厂、第三方,谁来主导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
当电池重生的闭环打通了,“新能源=真环保”的命题才能成立。当废旧电池产生了价值,电动车的保值率也可能上升,并由此打消用户购买电动车的一大顾虑。
如果没有高额利润驱使,哪里来的行业风口?可惜电池回收仍是一个半公益的事业,注定了没有那么容易。
我们多少都曾有过对“电池污染”的恐慌。
有这么一则研究数据,说是一节普通电池被丢弃到大自然中,有可能直接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
具体出自于哪里,已经很难考据了。但废旧电池不经过妥善处理,将会污染环境,这几乎是共识了。
电动汽车如果要做到“真环保”,从电池生产、服役、退役再到重生的闭环需要打通。
不论是政策倒逼,还是利润驱动,当退役电池大规模撤下来的时候,打通闭环的鼓点只会敲得更密集,2020年正是关键一年。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起步阶段大概可追溯到2009年,到如今,已经有超过10年的发展期。
前期以公共交通或出租行业为试点,从2015年起,新能源汽车才逐渐被家庭用户所接受,步入规模化量产阶段。
一般情况下,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是5-8年。所以,2020年将会出现第一波动力电池的规模化退役潮。业界预测2020年电池退役量是25GWh,按重量计,大约是20万吨。
退役电池并不等于彻底报废,科学回收仍有相当可观的市场价值。据业界分析,2019-2025年,该市场价值有可能超过600亿元。
动力电池如何进行回收利用?
规模化退役的时间节点基本明确,动力电池回收已到了必须加速的时候。
单纯就回收技术进行探讨,一块动力电池进入回收工厂后,一般会进行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
回收第一步,工厂首先要对退役电池进行检测、分类、修复或重组。
如果电池自身的状况比较良好,那么,就可以遵循“梯次利用”原则,再度修复出厂,或“降级”到通信基站、储能基地等地方继续服役,或回流到低速电动车市场,直到性能不再符合需求。
电力系统储能需求是电池梯次利用的重要市场。
部分国外车企对于电池梯次利用正在摸索一些适用模式。比如,日本三菱会使用退役电池为其大楼供电,奥迪、雷诺等欧洲车企也在尝试退役电池与建筑供电的结合。
插个题外话:虽然南孚聚能环最终被证明仅是一个营销套路,但其广告中提到的“玩具车上用完后,还可以在遥控器中使用”,这基本就是一个最通俗的梯次利用案例。
不过,如果不具备梯次利用价值了,所有的电池最终还是要来到“再生利用”这一环节。之后,退役电池会被拆解、破碎、冶炼,从而提取钴、锰、镍等关键材料,再回到电池生产,重新利用,整个闭环才算打通了。
关于再生利用的技术方法,主要有三种:干式法、化学法、生物法
1、干式法,简单理解的话,就是物理拆解,资源分类。
正负极材料在室内完成分离处理,将会交给冶炼企业,铜铝材料交给金属回收公司,混杂着各种化学及重金属材料的电解液,在室外进行隔离收集,并交由下游产业进一步利用。
这些有价材料,最终都有可能重新回到电池生产端,或者在其他行业被重新利用,这也正是电池回收的潜在价值。
2、化学法,即以各种酸碱性溶液为转移媒介,将金属离子从电极材料中转移到浸出液中,再通过离子交换、沉淀、吸附等手段,将金属离子以盐、氧化物等形式从溶液中提取出来,主要包括湿法冶金、化学萃取以及离子交换等方法。
3、生物法,主要利用微生物浸出,将体系内的有用组分转化为可溶化合物并选择性溶解出来,实现目标组分与杂质组分的分离,最终回收锂、钴、镍等有价金属。
目前生物回收技术尚未成熟,菌种培养周期过长、浸出条件控制等关键问题仍有待解决。
动力电池回收的痛点是什么?
在汽车之家《寻电之路》记录片中,提到了一点,目前动力电池回收的难点并非在技术上,更多在于行业标准模糊。
事实上,早在2012年,我国曾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做出了部署,近年来也密集出台了从指导意见到具体实施的多项政策。
比如,2018年,七部委联合印发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于8月1日起开始实施,强调“动力电池回收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要求车企承担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并提到对退役动力电池首先进行梯次利用,再进行资源化回收利用。
2020年3月27日,工信部发布《2020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要点》。在20大项中,关乎汽车类的有4条,这其中就包括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电池回收的责任到底是谁,谁站出来主动吆喝,这是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车企承担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考虑到其作为电动汽车的生产者,对电池溯源可以掌握更多的数据,在实现上更有优势。
激励政策是一大推手,但同时,车企在电池回收上的经济账也需要算清楚。
消费者对电动车的顾虑之一是保值率低,主要原因是电池的衰减问题,而且更换新电池的成本很高。
如果电池回收“有利可图”,那是不是也有望降低电动车更换新电池的投入成本,转而提高电动车的保值率呢?
近年来,在电动车行业里,开始流行一种“保价促销”政策。
简单描述下,即厂家承诺,当新车使用了一定年限后,可以按一定折扣回购旧车(年限多为两年,一般六折回购)。
回购政策的意义,就是打消用户对于电动车保值率低的担忧,并有厂家公信力做背书,买单更加放心。
由于前期销量少,厂家划出一定的预算,即可以覆盖这笔“回购支出”。但如果希望持续下去,仍必须解决电池的成本问题,以及能否在退役电池上挖掘出更高的价值。
如此,“回收接力棒”还是回到了电池回收工厂这边。
如果回收工厂可以继续降低技术成本,扩大回收所得的市场价值,那么,就有可能以更高的价格回收退役电池,电动车的保值率也不会那么低。
但矛盾点恰恰也在这里,出售原材料的,一定希望价格越高越好,而采购原材料的,则希望价格更低。
目前,在车企、电池回收工厂和电池制造工厂之间,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定价模式。任何一方发现买卖不赚钱的了,对行业闭环的形成都会造成影响。
所以说,合作机制还需要打磨,相关标准也需要填补空白。但只要技术继续进步,合作持续推进,明天一定会更好。
电池回收是被低估的蓝海市场吗?
对退役电池进行回收处理,天然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毕竟,出发点还是要保护环境。
三元锂电池含有镍、钴等稀缺金属,再生利用价值较高,所以市场价值也很大。当稀缺金属越来越“稀缺”的时候,直接采购的成本也将越来越高,再生而来的金属资源有可能更具竞争力。
所以说,蓝海潜力还是可预见的。只是,目前市面上从事电池回收的多为中小企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盈利困难。
这一市场需要“大企业”的布局,需要整合规模,但因为具备一定的公益性质,又要求动机纯粹,不能总想着“赚一票”就走,重资产投入,以及长时间等待,都是考验。
今年4月,五矿集团长沙矿冶研究院主导建立了国内第三方动力电池回收服务平台,推动行业内动力电池回收流转。今年6月,比亚迪梯次回收利用中心落地山东。蔚来汽车主推车电分离模式,电池回收亦是重中之重。威马汽车对电池回收业务也早有布局。
蓝海犹在,难度也不小。期待有一天,烈烈之风吹起来,“独角兽”的出现也就不意外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