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新能源汽车骗补知乎

新能源汽车骗补知乎

发布时间:2022-08-10 12:59:40

1、新能源汽车补贴是骗局

肯定是骗局!新能源都是骗局!有以下几个问题是解决不了的:1、续航里程短:厂家说是300KM,实际到不了,冬天更少;2、电池使用寿命短:一般3年左右续航里程会大大下降,并且更换成本很高;3、充电时间长:充电时间需要2小时以上,很不方便;4、电池辐射大:虽然目前没有明确,但事实辐射是存在并对人体有伤害的;5、电池的污染:在环保方面不容小视!以上问题不解决,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有待商榷。作为广大群众而言购买新能源汽车还需要慎重!

2、工信部官员如何看新能源骗补?

距离新能源骗补风波的爆发已经过去了近两年,如今的新能源市场似乎已经回归了平静。在最近一次接受媒体采访中,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再次提及新能源骗补问题。

他表示:“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确实也出现了少量企业钻政策的空子进行骗补,我们在去年已经对五家汽车制造企业进行了查处并处理。同时,我们已经修改完善了补贴政策规定。”

对于新能源市场目前整体的发展情况,苗圩表示:“骗补毕竟是少部分企业非法的行为,大部分企业还是好的。”

会上,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也表示:“骗补这个事过去了,政府部门加大监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个事已经解决掉了。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汽车头条APP采访时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目前极少有新能源骗补的问题出现,中国新能源市场可以说已经走出了骗补的风波。”

而在两年前,当新能源行业的骗补行为被曝光之时,业内人士谈及此事的语气并没有这么轻松。

2016年初,国家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就曾公开表示:“高达7万辆的‘数据黑洞’背后,很可能是车企假售之后将电池拆分倒卖获利的骗补行为。”

在骗补一事刚刚初显苗头的的时候,包括行业专家都表现出一股不安的情绪。“出现骗补,这是政策制定之初始料未及的。”在2016年中国电动车百人会论坛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

而对于骗补一事,从一开始苗圩便表明了强硬打压的态度。“不管有多少辆,发现一起绝对要处置一起。这些企业不像别的,它跑不了,国家财政的补贴也没有全部到位,没补的这些钱一定扣下来不给它,已经补的这些钱一定要扣回来,并且还要依法进行处置,直至取消这些企业的资质。”2016年3月21日,苗圩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称。

果然,在国务院牵头调查下,经过9个月的摸底大调查,9月8日,涉嫌新能源骗补企业的名单终于浮出水面。其中,苏州吉姆西、苏州金龙、深圳五洲龙、奇瑞万达贵州客车、河南少林客车这5家企业在列,骗补总金额已经超过10亿元。

有消息表示,除了被“点名通报”的这5家企业外,还有其他15家企业也涉嫌骗补但尚未公布。据悉,吉利、力帆、天津比亚迪、江淮、日产、宇通、中通等主流汽车企业也在被查处名单当中。

与此同时,在新能源车辆闲置方面也是触目惊心,关联方闲置涉及33家车企,共30414辆,涉及补贴金额达到16.96亿元。

骗补名单的出炉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新能源领域甚至汽车产业都处在了风雨飘摇的危机时刻。新能源汽车还要不要发展?政府当如何救场?新能源行业的下一步又将如何发展?

财政部经建司宋秋玲在2016年8月21日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夏季论坛上表示:“新能源补贴会持续,但要进行调整”。

在政府追查骗补企业近一年时间后,新能源市场补贴新政终于在2016年12月30日正式出炉,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发改委四部委会发布了“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该补贴政策于2017年1月1日起实施。

相比于原本的补贴政策,2016年12月30日出台的新能源补贴新政在整车能耗、续驶里程、电池性能、安全要求等方面提高了准入门槛;设置了中央和地方补贴上限;细化新能源货车和专用车补贴方案,补贴标准按电池电量分档累退。

与此同时,工信部还设立了国家新能源汽车监管平台,加强新能源产业的监督检查;对涉及骗补的企业以及协同骗补的人员进行法律追责。

“对于出现的个别企业法律意识淡薄、铤而走险骗取国家财政补贴的资金,去年我们对这些企业已经依法进行了处罚。”2月17日,苗圩在新闻通气会之中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跟财政部等有关部门一起来研究调整补贴的政策,提高企业和产品进入的门槛,完善补贴资金的申报程序,同时加强对新能源汽车销售使用环节的在线监管,用这些办法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2017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举行之前,苗圩对再次新能源汽车骗补问题明确表态:“对骗补行为零容忍,对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决心坚定不移。”

正当新的补贴措施逐步推进,新能源市场逐渐走稳的时候,蟹岛的一把大火又将新能源骗补问题“抬上了桌面”。

5月1日,北京朝阳区东苇路蟹岛度假村停车场上目测有80辆左右的新能源电动大巴突然起火。由于这是自2009年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以来国内发生的最大规模的新能源火灾事故,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官方表示火灾发生前后,蟹岛西侧桩群没有车辆充电行为,而后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也给出初步解释称堆积的杨柳絮快速燃烧波及停车场。

不过由于新能源汽车起火、自燃事件时有发生,舆论还是将其与骗补一事联系起来,认为火灾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为了拿到新能源补贴而忽视了电池质量,导致此次火灾的发生。此事在舆论发酵后便没了下文。

而新能源终端销售市场似乎并没有受到蟹岛火灾事件的影响。进入第三季度,随着补贴退坡对新能源市场的影响减弱,新能源市场的产销增速有所提升,有逐渐走出骗补阴影的势头。

最新的销量数据显示,2017年前9月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分别为42.4万辆和39.8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40.2%和37.7%。

“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又恢复到正常发展的阶段,1-9月份累计产销量比去年同期都增长了30%以上,现在我们月产销规模接近8万辆,如果不出大的意外,我们估计今年到年底有可能还会比去年大概有30%左右的产销量增长幅度。”苗圩表示。

两年时间过去,新能源骗补已经成为一个历史性词汇了吗?骗补在未来究竟是否会杜绝?

随着四部委在新能源骗补问题上毫不姑息地“严打”以及后续补救措施的不断推出,在苗圩看来,目前国内的新能源市场已经趋近理性。

“9月28日,我们刚刚公布了双积分管理办法,这就是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下一步,我们还要密切关注这个产业的发展,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扶持这个产业发展。”苗圩表示。

3、经销商实名举报众泰汽车“新能源骗补”,对此你怎么看?

经销商实名举报众泰汽车“新能源骗补”,我的看法是:

1.骗新能源补贴本来就是违法行为,这种行为就是要受到严惩;

2.骗新能源补贴这是浪费国家资源的表现;

3.骗新能源补贴对其他公司造成了伤害,传递了错误的价值观。

造车已经成为了最近非常流行的事情,很多大企业都加入了造成的行列,这也让整个汽车行业有了非常大的看头,造车之所以能够受到大家的关注,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有国家政策的扶持和补贴,这对很多企业是非常好的事情,但个别企业的做法却伤害了整个行业。经销商实名举报众泰汽车“新能源骗补”,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事情,骗新能源补贴本来就是违法的事情,这是对国家资源的浪费,这也不是国家的初衷,这种行为对其他公司和行业造成了伤害,传递了错误的价值观,这样的企业必须严惩。

一、骗新能源汽车补贴本来就是违法的行为

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目的是希望新能源汽车在国内能够有较好的发展,经销商实名举报众泰汽车“新能源骗补”,这是违法的行为,这样的企业应该受到严惩。

二、骗新能源汽车补贴这是浪费国家资源的表现

国家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投入了真金白银,有的企业骗新能源补贴,这是浪费国家资源的表现,这是非常可耻的行为。

三、骗新能源汽车补贴对其他公司造成了伤害传递了错误的价值观

骗新能源汽车补贴会让很多消费者对这个行业产生误解,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有错误的认识,同时也伤害了其他新能源汽车企业,这传递了错误的价值观,误导了消费者,这让整个行业都受到质疑,这种骗新能源汽车补跌的公司应该受到严惩。

4、谈一谈互联网创业补贴变味后的现象

在国内,政府补贴早就已经是很多企业重要的收入来源,大众熟知的包括新能源汽车补贴、汽车购置税补贴、购房补贴等。其实处在时代发展前沿的互联网行业,更是政府补贴的重要对象。虚拟养老院补贴、高达500万的落户补贴、创业企业补贴、人才补贴等,五花八门的补贴已经成了某些互联网公司收入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原本政府补贴是出于减少企业负担,并推动企业健康成长,让其更好地位社会做出贡献的初衷,但总会有企业把好好的一本经给念歪。比如此前的新能源汽车骗补,就引起大众一致谴责,并最终受到处罚。而在互联网行业,政府补贴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

补贴断血后就散 跟风项目扎堆上

经常在知乎等专业知识平台泡着的人就会知道,总会有针对互联网创业补贴方面的问题,如“互联网初创公司,有哪些可以救命的政府补贴?”、“政府的创业补贴信息都是从哪里获取的?你拿到过政府的创业补贴资金吗?”等。其实这些问题都还是合理的,毕竟互联网创业企业都想在起步阶段获得更多的支持,加大自身的资金储备,进而让自己轻装上阵。

只要是在政府补贴的范围内且符合相应的政策,自然就能够获得相对应的补贴,这是无可厚非的。湖北对符合条件的互联网企业,均给予每千瓦时0.15元补贴,每年为相关互联网企业节约电费支出3亿元。长春市鼓励引导互联网+,对相关互联网企业进行补贴,符合条件的企业购买、自建自用业务办公用房的,最高可获不超过500万元的补助。广州、深圳等对孵化器、众创空间等进行多方面补贴,金额达数百万元。

政府的种种补贴让很多互联网创业企业在没有判断好行业发展趋势的时候,就跟风而上,扎堆而来,除了抱着一夜暴富的心态外,就是想依靠政府补贴来完成原始财富的积累。但现实是,政府补贴一旦断血,很多互联网企业就面临倒闭。比如享受了初期数百万补贴的众创空间,去年年底数量超过4000家。虽然成功建设起来,但因竞争激烈、盲目上马等导致空置率太高,且不能再获得相关补贴,很多众创空间无以为继,面临倒闭甚至已经“死去”。

补贴变味 财务把补贴也算入利润

而某些互联网企业在对待补贴的态度上,十分让人不解。猎豹移动2015年第四季度运营利润同比增40%至7660万元,给了投资者一个光鲜亮丽的财报。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运营利润中包括5970万元的政府奖励、补贴相关资金,后者占比高达77.9%。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政府补贴等,猎豹移动当时的运营利润只有1000多万元。

而把政府补贴算进利润里,似乎已经成为互联网企业心照不宣的事。巨人网络2011一季度纯利润为2.6亿元人民币,政府给了它1000万元的补贴。而2009年至2011年第一季度,巨人网络已从政府手里拿到1.56亿元的补贴。盛大游戏2011年一季度纯利是3.13亿元,较上季度下降15%。盛大甚至还表示,净利润下降主要是由于政府补贴收入减少所致,但当季度政府补贴已经达到3320万元……

如果政府补贴在互联网企业的利润中占据一个不起眼的位置,还能说明后者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如果政府补贴成为利润的主要来源,这样的互联网企业是不是感到羞愧?依靠政府补贴活着,怎么想都不是光荣的事。

过热的补贴 催出发烧的互联网创业项目

不得不说,在目前“双创”的大环境下,互联网行业愈来愈受到创业者的欢迎,成为最热门的领域之一。而从政府层面看,其出发点是竭尽全力帮助创业者快速成长起来。除了在政策上给与便利外,层出不穷的补贴也彰显了政府的决心。但就目前来看,政府补贴有些“过热”,让很多实力不是很强的互联网企业也能够轻松得到补贴。

这样的结果自然就是催生出发烧的互联网创业企业和项目,让它们能够无所顾忌地野蛮生长。但究竟未来存活率、成材率有多高,却只是未知之数。还是希望在进行补贴时,能够加大甄别机制,防止那些浑水摸鱼的互联网企业来“骗补”。最终的目的,就是帮助那些真正有潜力的互联网企业。(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5、如何评价中国新能源汽车

首先,电动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环保。

我们可以粗略的做一个生命周期分析。先看看燃油车的排放情况,根据国5标准,汽油乘用车行驶每公里排放的污染物要求为:

PM需小于0.0045g

碳氢化合物需小于0.068g

氮氧化物需小于0.06g

一氧化碳小于1g。

为了让燃油车吃点亏,我们就以上限作为汽油车排放的平均水平吧。

再来看看电动汽车,首先我们为了照顾电动车,就不选国内那些杂牌电动车了,就选定全球销量最大的日产Leaf的中国版本——启辰晨风作为标准,按工信部测试百公里电耗为14.6度(启辰晨风e30-Venucia启辰官方网站),也就是每公里电耗0.146千瓦时。

对于电动车来说,考虑它的污染水平不应该用电网平均每千瓦时排放来计算,而应该用边际增加发电量来计算。(威尔芙节能机油www.ukwef.cn)如果没有电动车,BAU场景(business as usual ),随着推广新能源发电,会自然用清洁的电力取代原有电网中最“脏”的电力,电动车带来的这部分新增需求相当于使得最脏的这部分电力产能不能被淘汰。

为了简化计算,这里就用火力发电来计算(当然火电本身也占到发电量的66%)。实际上这样计算已经照顾了电动车,我国现在的火电里面有天然气和煤两部分(天然气火电占4%左右),而如果要用最脏的电力计算,显然应该只算煤电,而且是煤电里面效率最低的那部分产能。

根据中电联的《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16》,单位火电发电量烟尘(可以近似理解为PM)排放量0.09克/千瓦时,二氧化硫排放量约为0.47克/千瓦时,氮氧化物排放量约0.43克/千瓦时(中电联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16》)。

折算以后,也就是说电动汽车每公里的排放量为:

烟尘(PM):0.09g/kwh*0.146kwh=0.013g

二氧化硫:0.47g/kwh*0.146kwh=0.069g

氮氧化物:0.43g/kwh*0.146kwh=0.063g

可以说,两种车辆的排放物并不相同,电动车的二氧化硫和PM比较突出,汽油车则以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比较突出。那么怎么比较呢?

最权威的办法是采用Impact Assessment的方法,将不同的污染物按单位效应的不同换算成同一种基准污染物,比如研究温室效应就是都换成等效二氧化碳,在我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显然是雾霾,而根据国际学术界普遍采用的方法,是采用美国环保部(EPA)颁布的TRACI(Tool for Rection and Assessment of Chemicals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Impacts)数据

根据TRACI数据,对于颗粒物污染来说:

每g二氧化硫等效于0.061g PM2.5

每g氮氧化物等效于0.0072g PM2.5

每g一氧化碳等效于0.00036g PM2.5

每g碳氢化合物等效于0g PM2.5

这里假定汽油车和电厂排放的PM都为PM2.5,实际上还有PM10,而且每gPM10只等效于0.22g PM2.5,但因为没有具体数据,只好粗略计算

因此电动车中比较优秀的启辰晨风在使用平均火电情况下行驶每公里排放的等效PM2.5为:0.013g+0.069g*0.061+0.063g*0.0072=0.018g

而勉强符合国5标准的汽油车行驶每公里排放的等效PM2.5为:

0.0045g+0.06g*0.0072+1g*0.00036=0.0053g

也就是对雾霾来说,将国5的汽油车换成电动车,每辆车对雾霾的贡献至少会是之前的3.36倍

也许有人会说,电网会越来越清洁,可是汽油车也会越来越清洁,你可知道国6的标准已经严格到什么情况?两边都在进步,这个3.36倍的差距恐怕不是一二十年能追上的。

还有另外一些人会说,电动车可以将污染从人口集中的大城市转移到人口相对稀少的农村。但首先,这里有一个环境正义的问题,华北的农村已经被北京吸血吸的很严重(参见「上海富了周围,北京坑了周围」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 chenqin 的回答 - 知乎),难道未来还要进一步为首都吸霾?

其次,因为我国的季风气候,这些转移到乡下的污染未必不会刮回城市。

而我们这里还没有考虑电池对水的高污染。

温室气体方面,电动汽车的情况要好一些,但如果考虑到真正的边际增加发电量,实际上即使在美国这样电力能源更清洁的国家,除了像加州这样少数电网相当清洁的地区以外,电动车整体上也不占优势。这方面目前为止最好的研究我认为是:Archsmith J, Kendall A, Rapson, D* (2015) From Cradle to Junkyard: Assessing the Life Cycle Greenhouse Gas Benefits of Electric Vehicles 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Economics. 52:72-90. 文章的结论如下:

附美国的发电能源结构

加州的

对比一下中国的(其中火电中2%是天然气,66%是煤):

而这个研究实际上也还是使用普通燃油汽车跟电动汽车相比,如果拿烧汽油的混动汽车跟电动汽车相比,电动汽车在加州也并没有优势。

另附上评论区的讨论, @许饭提了很有价值的讨论

给几个建议:1.应该拿新增发电量的污染物排放来对比国5排放的车,或者拿整体发电污染物的排放对比黄标到国5所有存量机动车的排放。对比的时候不能一边带上历史包袱而另一边无视;2.应当考虑能源替换的规模效应,中国大量使用煤电而不是更清洁的油电的原因除了煤炭储量大以外,还有就是油优先供给机动车烧了;3.还要考虑到在整个使用周期中,电的排放是越来越清洁的,机动车的排放是越来越差的。

我的回复:

2,3点你说的有道理。第一点则不同意,原因文中有解释,如果不存在电动汽车新增用电需求,电网也会更清洁,那么最落后的发电产能会被淘汰,而有了电动车这部分产能就不能淘汰。同样的,我们在今天卖掉的电动车,只能替代今天卖掉的燃油车,而跟过去卖的落后燃油车是否淘汰没有关系。进一步我们还要考虑,汽油车通过混动和排放技术(参考国6)还有很大进步空间(而且这些技术现在就有),但电机效率和火电厂发电效率已经很高,难以进一步提高,电网清洁化只能靠结构化改变,但这个进程在20年内会比中国的汽油车进步慢

其次,强推电动车的政策让我国民众付出了巨大成本。

目前国际上推广电动汽车,主要有两种办法,一种是财务补贴,比如免路桥费,免停车费,免购置税,减免所得税,补贴建设充电桩,甚至直接的现金补贴;另一种是政策优惠,比如允许单人上共乘车道,允许走公交专用道。而政策优惠里面力度最大的就是我国一些城市的新能源汽车牌照政策,购买电动汽车就不用受牌照限购政策的限制,不用摇号或拍卖。

这些补贴本身都是有很高的成本的。补贴来源自政府财政,也就是来自于国民财富(纳税人或者国有企业的垄断利润)。政策优惠则相当于挤占了普通车型车主的权利。

而中国电动车补贴更严重的问题是,电动车通过强推得到的绝大部分用户根本并不喜欢电动车。以上海为例,纯电动车相比插电混动汽车地方补贴就多了1万元,而国家补贴还额外有3.15-5.4万元,这总共4、5万元的补贴并没有挽回电动汽车的劣势。2015年上海市全年销售2万多辆电动汽车,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只有几百辆。此外,尽管用电相比用油更便宜,上海大部分购买了插电混动汽车的车主都很少充电使用,甚至连充电桩都没有。那么与此同时,在北京因为电动汽车中签几率很高,远远高于普通汽车,而得到的这部分用户,每个人也就付出了至少等价于4、5万元的效用损失。也就是说全体国民支付了巨大的成本,除了财务支出以外,普通汽车用户还出让了一部分购车名额,但实际上得到的结果却是资源错配

还有一个现象也可以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在美国加州,包括插电混动汽车在内的电动汽车往往是独立设计的车型比如雪佛兰Volt,日产Leaf销量更好,而由普通车型衍生的车型比如飞度电动版,菲亚特500e电动版销售情况则很不好,从一个侧面也说明美国购买电动车的消费者多半是喜欢电动车,所以不同的设计能让人一眼看出这是辆电动车,从而带来形象上的效用。而国内却正相反,像荣威e550这样基于常规车型的新能源车反而卖的比较好,像启辰晨风这样的单独设计的车型反而卖得不好。

其实究其原因,我国大部分居民居住在公寓楼房小区中,根本没有固定停车位,即使有固定停车位在露天停车场和地库中安装充电桩也比美国大部分人居住的别墅接宅电要难得多,从居住形态和电动汽车的基础设施不匹配的角度来说,在我国使用电动汽车付出的便利性成本也确实本来就很高。

最后,电动汽车也未必能够实现“弯道超车”,推动民族汽车业发展的目的。反而很可能会出现大量低端产能,造成资源的浪费。

我国在过去的30年中汽车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但这些进步都是依靠积极参与全球汽车业为基础的。依靠电动车“弯道超车”,设想大概是如果未来全球汽车进步的方向是电动汽车,中国可以通过政策支持,在全世界电动汽车产业链和产品设计尚未完全成熟之前,先自行在这方面进行积累,形成研发能力和产业链。但问题是,恐怕今天的中国汽车业还没有真正完全追上国际先进水平,自己还是个半吊子就要另起炉灶,很有可能会进入一种闭门造车的状态,减少了从国际汽车业的学习,反而可能造成汽车产业的落后(也可以说是现出原形)。

比如说我国的燃油汽车业因为与国际汽车业的密切合作,我们今天造出来的车是这样的

吉利帝豪GS

宝骏510,合资自主的代表

别克GL8(虽然是美国品牌,但却是货真价实的上海泛亚出品)

但我们的电动汽车行业造出来的却是这样的:

北汽ev150,这还算是在传统造车领域积累了很久的大厂的产品

比亚迪秦,一股浓浓的城乡结合部洗剪吹风格。不过秦虽然品味差了点,但是01加速能够到6秒内,技术上还是相当有亮点的,混动构型也为自主研发。但需要注意的是,秦可不是近两年政策强推的产物,而是在大环境相对比较正常的情况下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成果。

而目前政策强推下大量涌现的车是这样的:

知豆e20

各种低速电动车

当然,上面这些图片也只是汽车外形,但其实机械方面的技术水平也大体上跟外形设计的水平保持一致。电动车本身结构简单,零件较少,加上政策强推导致厂商可以不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标,而以骗取补贴为目标,造成大量的低端小厂涌现,这样真的能帮助中国民族汽车业腾飞吗?

超20家车企或涉嫌新能源汽车骗补 涉补贴金额近百亿:

经济观察网记者第一时间拿到了新能源企业间传播的那份“重要信息通报”。与财政部仅通报的五家企业相比,在这份通报中,骗补企业达20家,涉及补贴规模未公布;存在车辆闲置情况的企业(包括关联方企业和终端用户企业)89家,涉及补贴资金达42.826亿元。

除了财政部公布的五家企业外,吉利、力帆、天津比亚迪、江淮、日产、宇通、中通等主流新能源企业都涉事其中

在这波热潮之中也涌现了很多互联网造车的企业。其实就我个人观点,开放汽车牌照,让更多的有实力的企业参与造车,让由现代民营资本主导的IT业,来参与保守的国有资本主导的汽车业,确实是好事。但一来这未必一定要借电动车的由头,传统车一样可以更开放;二来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不少乱象,比如

正常的话,新事物自由发展,产生一些不靠谱的东西也实属正常,但目前这种从官方到民间到资本界全部刻意在炒作这个新概念的情况,恐怕就有点疯狂。

而不但技术超越难以实现,目前全国上下一片生产新能源汽车的高潮,规划的产能已经非常让人担心:

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包括比亚迪、北汽新能源、江淮、上汽等13家传统汽车生产企业,在2020年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规划已达416万辆,涉及总投资高达1361.08亿元。此外,包括福田汽车、南京金龙等5家商用车、客车生产企业亦有共计31万辆的产能规划,投资总额也有589.5亿元。

以上包括传统汽车生产企业(包括乘用车、商用车等)、新进入汽车生产企业(包括汽车周边企业、互联网公司等)的产能总和,在2020年已逼近700万辆。这其中,包括一汽、东风等由于尚未公布具体的新能源产能规划数字,仅按照现有的产能做出统计。因此,全部本土企业2020年规划产能的规模可能还将高于700万辆。

(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近700万? - EV视界)

上次出现这样的“大干快上”,应该是50年代后期,那场运动最后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3000万生命。

另外,中国政府推广电动车的一个重要考虑,是能源安全。我国煤储量较为丰富,电力能源可以自给,相比烧汽油不需要看别人脸色。这方面就不多评论,但整体上除非国家在做战争打算,否则能源安全并不是迫切的需求,世界上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在内都没有实现能源自给。

总得来说,我也认为鼓励新能源汽车的探索,也是有好处的,我也不敢说电动汽车一定就是方向,就比燃油汽车进一步进化(混合动力,生质燃油)是一条更好的道路,但多尝试尝试总是好的,而且从长期来看,随着电网的升级,以及充电技术、电池技术、以及基础设施的变化,电动汽车也确实有很大的潜力,但目前这个时候就以如此大的扭曲市场的力量去推动,让人不得不感到担忧,只希望原本出发点是“利国利民”的事情,不要到最后搞成“祸国殃民”才好。

6、网传新能源车补贴要延长,但把钱花在刀背上有意义吗?

两天之后(2月26日),北京新能源指标正式放号。6万个号牌,其中54000个是个人号牌。根据去年初对北京新能源号牌的统计,当时有近40万人继续轮候,排号已经排到了2027年。

如此一号难求,是因为大家都想买新能源车吗?一个心照不宣的事实是,如果不是所在城市限行限购,买新能源车的人恐怕是凤毛麟角。

尽管中国新能源车体量已突破100万辆,但这其中有多少是由个人用户购买?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曾在去年表示,2019年前9个月,新能源车的真实销量只有十几万辆。剩下的不言而喻,都进了共享出行市场。

车企自己肯定心知肚明,左兜掏右兜,有了销量,积分和补贴也就都来了,一箭三雕,小算盘打得真好,谁还管这车到底去向是哪呢?

不过,孩子长大了,总得独立吧,奈何孩子不争气。补贴一退坡,新能源车销量就开始下滑,从去年7月至今连降数月。今年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更是直接腰斩。比亚迪、北汽新能源都没能逃过大幅下滑的命运,即便一季度一直是新能源车的销售“淡季”,即便有疫情这个冠冕的理由,车企们仍然有些慌了。

好在近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中国有可能会将新能源汽车购买补贴延长至今年之后,从而重振全球最大市场的销量。

虽然,当前讨论还处于初步阶段,并不能保证补贴一定会延长,但有风声传出总比没有好。这要是真的,对车企来说绝对是“及时雨”。毕竟,现在大多数新能源车企除了等补贴,再无盈利的办法。

但是长远来看,补贴一再延长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真的好吗?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新能源市场距离独立健康发展,还遥遥无期。

为什么难?还是因为电动车消费面临着安全问题,残值问题,充电问题,这三座大山翻不过。

10年前,新能源车进入市场之初,定下了“2015年实现纯电动与混合动力销售50万辆,2020年200万辆”的目标。当时就有分析说,“战略选择上确实有些超前”。因为,发展电动车不仅仅是电池制造和充电桩的建设,更需要在整个汽车工业基础上积累技术集成能力,这一点中国车企并不占优势。

所以,10年间,政府先是通过“十城千辆”试点逐步推进,又投入了2000亿真金白银,才催生出现在这个百万辆级别的新能源市场。

但是,十年前新能源汽车面临的问题,现在依然存在。动力电池等核心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突破,充电基础设施仍是发展短板,后市场流通服务体系也有待健全。

目前来看,如果不是因为燃油车限行限购,很少有个人用户会选择新能源车,现在私人购买新能源车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

但新能源汽车最终方向必须是私人市场,否则延长补贴只会促发大客户消费,甚至迎来新一轮骗补。

当前,新能源车的发展棋至中盘,是要集中力量啃硬骨头的时候,归根结底还是要实现技术突破。政府已经把新能源车企扶上马了,也送了很远一程了,剩下的路应该自己走了。

如果全世界只有丰田和松下在研究固态电池,中国新能源车的未来只有丰田;如果新能源车市场只是一门生意,善于品牌运营的特斯拉将继续纵横天下。

中国车企应该认识到,疫情带来的是一次痛定思痛的思考,而不是又一个等靠要的理由。我们必须利用这次全行业强制暂停的机会,打破惰性实现重启,否则中国汽车产业将面临比疫情更大的危机。

文/李丽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新能源汽车骗补名单上有谁

经过大半年的调查,从这次大会上财政部官员的口中也可以得知,新能源核查工作已经完成,新能源骗补名单可能已经初步拟定。虽然工信部等部委尚未公布这份名
单中都有哪些企业,甚至曾强调“财政部和部内有关司局未接向媒体透露过核查及处理情况”,但根据核查新能源骗补以来业内各企业的异常反应,以及媒体的相关
报道,我们不妨大胆猜测下都有谁“中招”了。

在今年上半年的新能源骗补企业核查中,央视曾曝光过苏州一家名叫吉姆西的客车制造厂,该企业2015年上半年电动车产量不过25辆,但其于年底爆发性增
长,仅12月份即获得机动车合格证2905个,以3686辆的全年总产量收官。然而经过本刊记者前往苏州的实地调查发现,该企业生产车间简陋,产量极低,
并且部分汽车并没有完工,就已经安上了正式的车牌,骗补暴露无遗,因此名单中少不了这家企业。

而在这次的曝光中,和吉姆西合格证及产量特别异常的企业不在少数,涉嫌企业包括:陕汽通家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江苏陆地方舟新能源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国宏汽车有限公司、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芜湖宝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等十余家汽车公司。


这些公司都有一个共性,其2015年12月单月的产量均已超过全年产量的50%,且年产量均在1000辆以上。业内分析他们本希望能赶在2013—
2015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最后时机,狠狠地地捞上一笔,然而却四部委和媒体扰乱了阵脚。被央视点过名的这十家车企嫌疑最大,最有可能直接登上骗补黑
名单。网站里有说http://nev.ofweek.com/2016-08/ART-71011-8440-30029187.html

8、如何警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新骗局?

近期,老家一位许久不联系的朋友向我咨询了一个投资问题。在这个县城里,有人开始兜售以新能源汽车和车联网技术为旗号的“投资”。其模式比较简单,也是缴纳入会费成为会员,同时发展其他会员获取提成。这种模式让我立即想到了“传销”,在对这家注册在广州的企业进行了仔细的摸底之后,几乎可以确认这就是一个“传销”的升级版。但令我吃惊的是,新能源汽车和汽车智能网联技术,竟然成为了新骗局的旗号。

然而这并不是个例——新能源汽车最终还是没能成为一方净土,在这个长长的产业链条上,已经出现“各式各样”的骗局,并且还见诸于公开报道上。如果我们把骗局的概念放的比较宽泛,那么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前几年震惊全国的企业骗补——在长达几年的时间中,动辄几亿元、几十亿元的资金被“窃国者”装进私囊,但好在国家通过及时地调查挽救了损失。而在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上涌动着的投资机会和可憧憬的前景,也成为了一些骗子设计新局的“最好的土壤”,它打着实业的旗号,变换出了多种防不胜防的“陷阱”。

在最近一年的公开报道中,这样的案例已经为数不少。比如“中领航科”新能源汽车原始股骗局,这个号称实现了“充电6小时能跑500公里”技术突破的公司,在全国各地售卖“ 一美元一股”的原始股,但最后被证明是一家骗子公司。这样的骗局其实远不止一个,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也成为骗子们盯上的“温床”。

与此类似的还有“国宏汽车骗局”,这是一个传统传销的“升级版”。与传统限制人身自由的传销不同,该传销组织以投资新能源汽车、镍碳电池为名,打着私募、众筹的旗号,发展下线会员,而私募、众筹均是当下投资新模式,极具迷惑性。同时,新能源汽车也处于发展初期,目前公司成立数量多,投资频繁,掩盖了自身“骗局”的本质,让不少人血本无归。

打着原始股的旗号,以新能源汽车作为幌子,在全国各地都出现了这种骗局。在山东、河南、四川、广州等地都出现过。一些公司甚至连产品都没有,拿着正规汽车企业生产的产品换掉车标等,就做成“诱饵”进行欺骗。在搜索引擎中随意以“新能源汽车、原始股”等作为关键词,就能看到不少案例。实际上,如果仔细观察,这些骗局有着很多共性。

比如,骗子们深知没有实体的骗局已经很难骗到新人,其往往以伪科学作为幌子,宣传其在核心技术上超前的突破,甚至往往大幅超越当下的最先进水平。他们会塑造一个崭新的概念,并围绕着这个概念进行深加工,吸引不知情的人投资,一些高级的手段甚至能吸引到外行的专业投资人。

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案例。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火爆,以及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出现,骗局也在概念的包装下诞生。在浙江宁波,一家名为“米粒投资”的公司,就以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欺骗了颇多人士,这家曾经玩转P2P借贷的企业,在国家大力管控该业务之后,“转战”新能源汽车租赁,以完全低于市场价的“超值实惠”方案吸引了不少用户,骗取押金,但最终人去楼空,被宁波公安机关以“非法集资”通缉。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手段都是已经被揭穿的骗局,在新能源汽车这个长长的链条上,还有不少待揭穿的“局中局”,他们以更加隐蔽的方式存在。比较让人感慨的是,近期看到一家曾被称之为“PPT造车始祖”的公司,居然获得了百亿元的投资,让人大跌眼镜。一个没有任何技术,甚至只有一个模型的团队,怎么能获得这么多投资呢?一些有着政府背景的资金甚至也加入其中。

9、新能源汽车骗补问题如何处理?

工信部部长谈新能源汽车骗补,将采取两方面措施,完善政策加强监管,研究新能源汽车积分制度。

一是建议加快研究补贴后续政策,在重建监管体系基础上、深入研究后实施新能源汽车积分交易制度,促使燃油汽车企业承担新能源汽车发展成本。这项制度如实施后缺乏严格的监管措施,将会从现在的‘骗补’变为‘骗分’,为此必须在未来两年先建立严格的监管体系,这样,在政策实施后既能从根本上杜绝‘骗补’等类似情况的发生,又确保财政补贴政策退出后,新能源扶持力度不会断档,早日实现产业发展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转变。

二是积极研究提高车辆使用率的政策措施,保障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快提高新能源汽车使用次数和效率,保证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通过系统梳理“骗补”相关内容,分析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剖析产生“骗补”的深层面原因,建议从严厉打击“骗补”行为、完善财税支持政策、引导地方由购置补贴转为支持使用、加强监管、完善后续政策等方面,完善新能源汽车政策。


与新能源汽车骗补知乎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