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基础建设项目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基础建设项目

发布时间:2022-08-12 10:32:56

1、两部门: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加快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

12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通知》表示,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迭代应用,加大“首台套”“首批次”应用政策支持力度。发挥“链主”企业作用,优化产业链资源配置。聚焦新能源汽车、医疗装备等重点领域,实施重点领域“1+N”产业链供应链贯通工程,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贯通发展。
《通知》提出,加强资源统筹调度,推进煤炭优质产能充分释放,提高发电供热化肥用煤中长期合同履约水平,推动煤电企业提高发电出力。制定好能源保供应急预案,做实做细能源电力保供工作,保障民生和重点用户用能需求。对煤电和供热企业今年四季度的应缴税款全部暂缓缴纳。完善能耗双控有关政策,严格能耗强度管控,多措并举有效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保障工业发展合理用能。严厉打击散布虚假信息、哄抬价格等各类违法行为和资本无序炒作。
《通知》还提出,加快“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区域重大战略规划及年度工作安排明确的重大项目实施,推进具备条件的重大项目抓紧上马,能开工的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在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争取早日竣工投产。在5G、千兆光网等领域布局一批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尽快启动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枢纽节点建设工程和中西部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发挥国家和地方重大外资项目专班作用,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等领域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实施。
《通知》提出,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加快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健全家电回收处理体系,实施家电生产者回收目标责任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家电等领域推出新一轮以旧换新行动。鼓励开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行动。面向北京冬奥会转播等重大场景促进超高清视频落地推广。推动传统线下业态供应链和运营管理数字化改造,发展新型信息消费。加大线上线下融合力度,扩大自主品牌消费和线上新型消费,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高水平办好中国品牌日活动。

2、我国新能源汽车可以发展起来依靠哪三方面支持?

首先是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还有电池技术的稳步发展,节能环保的生活理念

3、2022年底新建充电桩1万个 西安推新能源车充电基础设施方案

易车讯日前,我们从西安市政府官方渠道了解到,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通知要求到2022年底新建充电场站200个,充电桩10000个,具体如下:

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国家新基建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我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完善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配套,着力培育我市经济发展新动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结合我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到2022年底,全市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宜、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确保满足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服务需求。全市计划新建成投运集中式充电场站200个;充电桩10000个,其中2020年完成3900个,2021年完成3290个,2022年完成2810个。建立相对完善的标准规范和市场监管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充电服务市场。逐步建成布局合理、便捷高效、覆盖全市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产业生态体系。

二、重点工作

(一)完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1.编制新能源汽车公共充(换)电基础设施布点规划。

牵头单位: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资源规划局、市发改委、国网西安供电公司、省地电西安分公司;完成时限:2022年底。

2.做好新建、配建停车场和综合交通枢纽设置公共充(换)电设施的建设审批工作,保障公共充(换)电设施建设项目用地的报批、征收、供应。牵头单位: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资源规划局、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完成时限:2022年底。

3.落实新建建筑配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要求。新建住宅配建的停车场,应设置30%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车位,100%预留充电设施安装和在车位附近敷设低压线缆及安装电缆分线箱;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和社会公共停车场,应设置10%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车位,预留总车位数量30%的配电容量。牵头单位:市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国网西安供电公司、省地电西安分公司;完成时限:长期。

(二)加快推进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到2022年底,全市计划新建投运公共充电场站150个,公共充电桩7500个;专用充电场站50个,专用充电桩2500个。

1.落实新能源汽车公共充(换)电设施建设任务,配合市级相关部门做好布点规划、场站选址等工作,配合市级相关部门完成新能源汽车公共充(换)电设施验收工作,协调解决辖区内公共充(换)电设施建设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牵头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西安城投集团;配合单位:市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完成时限:2022年底(详见任务分解表)。

2.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城区内采用立体式充电站(塔、楼)、停车场加装等模式建设公共充(换)电设施;继续对大型商超、景区、物流园区、地铁站停车场等公共设施进行改造建设充(换)电场站。牵头单位:市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化旅游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队、西安城投集团;完成时限:2022年底。

3.持续推进专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邮政、环卫、行政机关等专用车辆的充电需求,确保到2022年底车桩比达到2∶1。牵头单位:市国资委、市城管局、市机关事务中心;配合单位:西安城投集团;完成时限:2022年底。

4.结合“三改一通一落地”工作实际,对有条件、有需求的小区配建一定数量的充电设施,以满足小区业主充电需求。牵头单位: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西安城投集团、国网西安供电公司、省地电西安分公司;完成时限:2022年底。

5.支持个人自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个人在自有固定车位加装自用充(换)电设施,须向小区物业管理和属地供电部门提出申请,经同意后,可加装自用充(换)电设施,接入小区供电系统。鼓励个人自用充电基础设施对社会车辆进行分时共享。牵头单位: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科技局、国网西安供电公司、省地电西安分公司;完成时限:2022年底。

(三)构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智能化服务体系

1.构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服务体系。以市级平台为载体,整合我市电动汽车充电资源,实现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市级平台数据由市级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与社会服务平台合作,将全市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点位布局信息上传,便于车主查询、使用。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住建局、西安城投集团;完成时限:2020年12月。

2.构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督管理体系。推动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检测工作,按照国家标准,制定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安全及性能检验检测管理制度,加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安全监管,督促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定期组织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充电设施生产企业进行产品一致性和生产过程监督检查。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住建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队、西安城投集团;完成时限:2021年3月。

三、场站验收

公用、专用和居民个人自用充(换)电设施在投运试运营前均要进行场站验收,未经验收合格,不得投入使用。牵头单位: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完成时限:2022年底。

四、支持政策

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对验收合格的充(换)电设施,按照西安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财政补贴细则有关要求给予财政补贴。牵头单位: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完成时限:2022年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西安市推进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专班。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任副组长,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资源规划局、市城管局、市交通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和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西安城投集团、国网西安供电公司、省地电西安分公司分管领导为成员。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负责本市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统筹协调、督促推进与考核工作,统筹制定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相关支持政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统筹协调督促落实全市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市发改委:负责制定西安市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下达西安市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目标任务;依据验收结果下达补贴资金计划;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西安市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专班日常工作。

市科技局:负责市级平台建设、运营、管理工作,做好全市公共充(换)电设施接入及其他相关工作。

市工信局:负责做好中央和我省、我市关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相关政策的解读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筹集新能源汽车公共充(换)电设施市级财政补贴资金,做好年度市级财政补贴资金拨付工作。

市住建局:负责在全市公共停车场内增设充电车位;指导物业企业加大消防检查,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消防安全常识宣传,配合业主对自有车位加装充(换)电设施;负责协调推进专用、公用充(换)电设施,居民个人自用充(换)电设施的建设、验收、备案工作;制定居民个人自用充(换)电设施验收程序和材料清单。

市资源规划局:负责新建住宅、新建(配建)停车场和综合交通枢纽设置公共充(换)电设施的规划审批工作,优先保障公共充(换)电设施建设项目用地的报批、征收、供应工作。

市交通局:负责主城区新能源出租汽车推广应用及充电需求测算(主城区以外的由区县、开发区负责本辖区内新能源出租汽车的推广应用工作)。

市应急管理局:负责协调、督促市级相关部门履行公共充(换)电设施安全生产的行业监管责任。

市消防救援支队:负责指导行业部门检查充电设施场站消防设施各种标识设置、摆放,指导充电设施运营企业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开展消防宣传培训、疏散演练、充电设施自查工作。

市城管局:负责按照规定办理公共充(换)电设施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挖掘、占用城市道路等审批许可。

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依法查处价格收费违法违规、不正当竞争行为;负责督促检查全市用于贸易结算的公共充(换)电设施年度计量强制检定工作。

西安城投集团:负责集团系统停车场(站)公共充(换)电设施的建设和推进工作;结合小区提升改造工作,在有条件的小区加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

国网西安供电公司、省地电西安分公司:负责公共充(换)电设施的电网接入工作;参与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编制辖区新能源汽车公共充换电基础设施布点规划;做好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验收、市级财政补贴资金拨付工作;做好配套资金筹集、拨付工作。

(二)强化考核管理

将西安市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目标任务纳入市考指标,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按照《西安市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目标任务分解表》中明确的目标任务,抓好落实,确保按期完成任务。各单位于每月5日前,将上月的公共充(换)电设施建设工作开展情况(项目备案数、建成数)报市发改委。市发改委定期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对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落实行动方案情况(包含是否制定详细的工作推进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完成时限和保障机制等)进行督促检查,检查结果计入考核得分评定。

(三)加强宣传引导

各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政策、规划布局和建设动态等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全面了解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我市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加强舆论监督,曝光阻碍充电桩建设、损害消费者权益等行为,形成有利于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制定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细则。西咸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参照本方案执行。

4、2020年到底开建了多少新汽车工厂?

大概没有人会愿意经历2020年的开局,好在春天终于来了。伴随着东风雷诺的黯然收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汽车市场,新的汽车工厂正陆续开工建设,很有些江湖只见新人笑未见旧人笑的意味。

4月15日,《新闻联播》报道, 中国一汽红旗新能源汽车工厂项目开工,工厂建成后,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可达到20万辆,产值600亿元,直接带动就业3000余人,进一步助力红旗品牌电气化转型。

鉴于红旗新能源工厂开工引发的关注,擎动梳理了2020年开年至今的新建汽车工厂开建情况,发现有四个特征:

一是新建工厂以新能源工厂为主,主要生产电动车型,这也符合当前政府给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长期规划。

二是这些工厂从签约到开建的速度非常快,比如一汽红旗新能源工厂,从报批到开工只用了20多天,而往常需要3个月。南宁天际汽车新能源工厂,该项目2020年1月15日签约,从签约到开工仅44天,仅次于红旗20多天的速度。

众所周知,工厂对于投资者可以扩大产能,提升规模效应,对于当地政府则包含税收、当地就业、产业链升级等一系列问题,落户两家造车新势力的南宁,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南宁市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是南宁市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标志性重大产业项目之一。各环节提速的背后是当地政府将建设、规划、土地、招商等多部门联合,为企业及时开展全方位服务。

三是新工厂开工大都比较低调,既有疫情影响的因素,也有目前新能源市场竞争激励,自主品牌尽管先期占据了一定主动,但随着合资品牌后期的跟进,工厂产能提升,新能源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埋头苦干更适应当前实际。

四是工厂大多预计2022年竣工投产,包括不得不提的特斯拉上海工厂二期建设也正在进行。可以预计2022年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产量、规模将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量级,产品车型多样、性能提升、续航里程增加,届时也会出现新的难题,各车企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也将前所未有。

 擎动制图(说明:由于以上工厂开建信息均来自公开信息,表中工厂并未囊括全部所有工厂开建。)

具体来说:

一汽红旗新能源工厂长春开工

一汽红旗新能源工厂项目于4月15日在长春正式开工,计划于将于2022年竣工投产。该项目总投资78亿元人民币,将主要生产红旗牌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年产能将达20万辆,产值为600亿元。按照一汽红旗未来五年计划,接下来其将继续推出覆盖全家族系列的21款新车型,其中新能源汽车将占18款,占比达85%以上。未来,新工厂的投产将进一步助力红旗品牌的电气化转型。

北汽新能源智能工厂亦庄开建

北汽新能源将在亦庄正式投入建设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生态工厂,项目一期总投资额27.2亿元,项目选址地块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区,毗邻北京奔驰高端制造工厂。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4.68万平方米,计划建设焊、涂、总三大工艺并形成年产5万台高端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能力,计划2022年3月竣工投产。

开沃年产20万辆新能源汽车工厂开工

山东开沃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投资100亿元的整车生产基地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建成后年产能为20万辆,主要生产车型为4-6米新能源商用车、物流车、MPV和SUV等。据悉,除威海生产基地外,山东开沃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于2018年签署战略协议,计划在呼和浩特投资50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系列项目;2019年2月,其总投资70亿元的徐州基地正式开建,建成后年产能为30万辆。

福田汽车氢燃料商用车工厂部分产品投入冬奥

总投资12.7亿元、综合年产能2000辆的福田汽车氢燃料商用车及测试能力建设项目,日前取得实质性推进。该项目已进入监理招标阶段,整体计划工期552日历天。按照流程,下一步福田方面将进行项目施工方的招标,并在招标公示完成后最终进入到施工阶段。根据上述招标文件中显示的整体计划工期552日历天估算,福田汽车的这一项目最迟或将于2022年年初投入运营。

五大工艺厂房南宁天际新能源工厂开建

南宁天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位于南宁邕宁区新兴产业园,主要建设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及电池包五大工艺厂房,配套建设研发中心、试验试制中心等,形成年产1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基地。项目计划在2022年投产,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约100亿元以上。天际汽车在南宁的项目是它的第三个地方工厂。前两个分别在浙江绍兴(2018年4月开工)和湖南长沙(2019年3月20日开工)。

年产能10万辆南宁合众新能源汽车工厂开建

南宁合众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位于南宁青秀区伶俐工业园,建设年产1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智慧工厂,主要建设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厂房及树脂、PACK车间、产品试制试验中心、综合办公楼和附属设施,以及相关生产工艺设备。

一汽丰田新能源工厂预计年内开建基于比亚迪e平台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1月20日发布的《设计招标公告》显示,丰田汽车和一汽集团计划投资84.95亿元在天津滨海新区生态城新建一座新能源工厂,该工厂已被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批准建设。该新能源工厂年产能为20万辆,总占地面积197万平方米,生产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

此次设计招标的工期时间要求为2020年02月26日至2020年05月25日。按照天津市方面的规划,一汽丰田新能源工厂项目将在2020年年底前取得明显进展。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投资,一汽丰田新能源工厂生产范围将包括基于丰田e-TNGA平台的车型,以及有可能生产丰田与比亚迪联合开发、基于比亚迪e平台的纯电动车型。

擎动观察:

根据规划,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工厂的开建是保证产能提升的必经之路,谁能笑到最后,只能等待时间考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新基建项目包括哪些

新基建项目全称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同时涉及其他多个相关的领域。

新基建和原来的基建相比,新基建更多的是注重高科技,人工智能方向,和过去的马路、铁路和基本社会设施不太一样,更多是数字中国的建设,这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会是主旋律和主基调。

高科技和AI人工智能是未来工作的重点,但这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主要的表现就在于新基建在基础设施上有非常明确的概念。新基建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

存在优势

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内涵更加丰富,涵盖范围更广,更能体现数字经济特征,能够更好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相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更加侧重于突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物联网,都体现出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大趋势。

6、定性“新基建” ,谁将领跑无线移动充电桩?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方面领先全球,国家政策驱动下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

一则信息释放出新能源充电桩发展的强力信号。今年3月4日,相关部门已经提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被正式纳入“新基建”,成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新基建”的特点在于支持科技创新、智能制造。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此次充电桩与5G基站建设、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并列其中,相比传统的固定充电桩,移动和无线智能充电桩充满了发展前景,这一轮谁将在新充电桩快速车道上能跑赢呢?

 

庞大需求 催生充电桩发展

中汽协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2019年保有量突破381万辆,全球份额为49%。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从2015年的33万台,增加到2019年的120万台,市场占有率从1.5%以下增长到4.5%以上。

伴随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规模不断扩大,加之国家政策对该领域的倾斜,充电桩建设也随之登上新的台阶,充电基础设施市场正日渐趋于成熟。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21.9万台,全年增量为12.89万台。电池系统成本在2015年为2.6元/瓦时,之后逐年下降,2019年成本达到0.75元/瓦时,行业竞争力大大加强。诸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供应商亦崭露头角。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尽管充电设施一直在发展,它依然是掣肘新能源汽车快速推进的最大短板。充电桩数量在快速增加,车桩配比水平已经由2015年的7.84:1提升至3.5:1,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增长规模仍然大幅高于充电桩数量的增长规模。这也就意味着车桩之间的缺口仍在不断扩大。

 

2015 年 11 月,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住建部联合发布《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明确提出了行业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车桩比的指标要基本达到1:1。目前看来,差距仍然较大。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曾预测,到2030年中国电动车销售有望突破1500万辆,保有量会突破8000万辆,届时纯电动车辆或达到6480万辆。如果按照1:1的车桩比来测算,接下来的十余年内,需要新建充电桩约合6000万台。因此,无论是从现实情况还是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车多桩少”、里程焦虑等问题依然亟待解决,充电桩建设空间明显。

 

新基建,国家政策强力加持

基础设施不断转型升级,而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亦在紧随浪潮、经历转变。大势之下,国家的政策支持为充电设施建设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据介绍,目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已经覆盖了全国404个城市,并且形成了“十纵十横两环”的充电网络。充电设施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全年完成投资100亿元,新增公共桩预计20万个,私人桩预计超40万个。

 

为了支持地方做好充电设施建设,中央财政从2014年起对地方开展充电设施建设给予奖励性补助。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经安排奖励资金45亿元。同时,已经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协同推进建设的格局。

在目前的政策基础上,下一步,国家将从三个方面继续加大对充电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结合老旧小区的改造等工作,引导相关方面联合起来开展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支持在居民区里实施“多车一桩”,解决现在居民区里的建桩难题。

在高速公路、城市和乡村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公共充电网络,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示范;加强新型的充电技术研发,提高充电服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宏观层面上,由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一方面是稳增长的需要,另一方面,新基建的概念和国家之前的调结构是相一致的,所以在推动新产业尤其科技方面的发展,在国家层面上是一个非常大的布局。”业内相关人士也表示,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列入“新基建”项目,不仅会拉动消费、提升服务,另外也会对充电设备商起到提振信心的作用。而相关服务商信心的提升,无疑将促进其发展,助力车桩比1:1目标的达成。

 

充电技术革新 将成全球浪潮

全国各地也在以实际行动响应新政策,发起对新基建项目的投入。北京、上海、江苏、山东等20逾个省市区已经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其中,“新基建”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

而在“新基建”政策宣布的次日,特锐德旗下专司充电业务的子公司特来电表示,已顺利获得13.5亿增资,成功完成A轮融资计划。同时,智慧充电桩研发公司闪开近日获数千万人民币 A+轮融资,主要用于充电桩新品研发、超快充电站渠道铺设等。

 

主营动力电池的宁德时代与福建百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上海快卜新能源,主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业务。蚂蚁金服也入股了充电桩运营企业简单充,占股比例达到33%,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此外,4月14日,国家电网在2020年全面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项目集中联动开工视频会议中透露,今年计划安排充电桩建设投资27亿元,新增充电桩7.8万台。南方电网近期也已明确未来4年将在充电桩领域计划投资251亿元。

 

显然传统的充电桩不能满足未来需求,充电桩行业的未来离不开大数据、5G等新技术和新领域的协同作用。

据艾媒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1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现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中国充电桩行业有望与无线充电技术有机融合。占地小、充电便利性高、可无人值守、人工维护成本低、空间利用率更高等优势,让无线充电被认为是当前技术条件下更好的充电方式。

 

目前,北汽、一汽、比亚迪等公司都已经开始了相关规划。此外,5G技术对充电桩网络的建设效率提升以及私人充电桩共享化的模式皆有望在未来实现。

放眼世界,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也在逐步扩大,相应的充电技术也在不断革新。据外媒推测,未来几年,全球道路上将新增数百万辆新能源汽车。

众多汽车制造商目前纷纷加大电气化布局。去年12月,大众汽车推出了一款充电机器人的概念,这种机器人可以使用移动电池组在停车场为电动汽车充电。大众表示,未来,移动机器人将完全自主为电动汽车充电。

 

 

撰文 ? 郑可意 杨丽莹

主编 ? 孙臣

图片 ? 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我国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的发展如何?

现在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各领域的新能源使用,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
在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上也花了很大功夫,也出现了一批比较出色的企业。
如许继电气、河北涛振新能源、普天新能源等。

8、新能源领域迎来重要国策,明年起我国19省大面积普及新能源汽车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新鲜出炉。

11月2日傍晚,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下称《产业发展规划》,在发展愿景中指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与去年年底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的目标有所调低,从25%的目标下调为20%。业内专家认为新目标更易实现,销量预期和诸多指标下调背后,体现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更加务实和科学。除了弱化数量上的硬性指标,《产业发展规划》还重点强调关键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行业正逐步从重量向重质方向改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告诉出行一客(ID:carcaijing),《产业发展规划》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表明国家对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视,强调了新能源在整个汽车工业中的发展地位,也再次重申了新能源是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

在退役大潮来袭前,动力电池梯次回收利用,这一规模达430亿的产业正逐渐得到应有的重视。《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加快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立法。绿色和平项目经理江卓珊对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这对回收行业和循环产业是好消息,在新政策的风向下会更有信心投资发展。但还是需要汽车制造业和电池生产商的投入,他们对整个产业始终起着关键作用。

不止是新能源汽车本身,《产业发展规划》还试图推动探索新能源全产业链的布局和完善,鼓励新能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企业跨界协同,鼓励整车及零部件、互联网、电子信息、通信等领域企业组成联盟,以及对内深化行业管理改革,对外扩大开放和交流合作和加快融入全球价值链等。将通过系统性手段夯实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做大做强。

受该消息的影响,11月2日晚间美股开盘,新能源汽车中概股集体大涨。截至当日收盘,蔚来(NIO)股价涨8.96%,报价33.32美元;小鹏(XPEV)股价涨6.91%,报价20.72美元;理想(LI)股价涨13.44%,报收22.88美元。

此外,截至11月3日收盘,新能源汽车板块整体微涨,但是新能源整车企业比亚迪(002594,SZ)、北汽蓝谷(600733,SH)以及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300750,SZ)、国轩高科(002074,SZ)等股价微跌,股价表现低于行业预期。充电桩板块整体微涨,充电桩企业汉宇集团(300403,SZ)领涨20%。

在本次发布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力争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这一指标也与日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基本吻合,不过在路线图2.0中给出了更为详细的规划。路线图2.0指出,2025年、2030年、203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达到汽车总销量的20%、40%、5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与去年年底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的目标有所调低,根据意见稿,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为25%。

对此,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向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产业发展规划》只是一个努力方向,硬约束性并不强,此前《规划(2012-2020年)》提出的50万辆新能源销量目标也是推迟一年才完成,20%相对来说更易实现。”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同样表示,“个人认为20%目标肯定能实现,25%的目标则是有希望实现。”

为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产业发展规划》还提到,“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主要有四个:福建、江西、贵州、海南。另外,按照环保部印发《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显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主要指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辽宁中部、山东、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海峡西岸、山西中北部、陕西关中、甘宁、新疆乌鲁木齐城市群,共涉及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在此前意见稿中,该比例为100%,此外,新《产业发展规划》还取消了对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降至4.0L/100km的要求。销量预期和诸多指标下调背后,体现的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更加务实和科学,质量比数量更为重要。

本次《产业发展规划》就明确提出,要求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同时2025年,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

新能源产业的初衷是可持续发展,从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电耗这一指标正越来越受市场关注。在当前的新能源车型中,电耗较低的是欧拉黑猫、宝骏E100这类A00级别车型,基本上电耗控制在了10千瓦时/百公里以内,至于特斯拉Model S、蔚来ES8等大尺寸且高度智能化的车型,电耗甚至飙升至18千瓦时/百公里以上。

一位车企新能源研发工程师向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电耗影响最大的是质量和智能化系统,理论上尺寸越大的车电耗就越大,但实际上电耗还与轮胎阻力、风阻、空调系统、开车习惯、能量回馈等等有关。”而这些,都需要整个产业上下游共同进步提升。

值得留意的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高歌猛进的发展速度,无意中殃及了池鱼。在资本加持和产业转型的变革下,电动机的地位越发提高,研发岗位和待遇也水涨船高。这让传统的内燃机产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苏万华教授坦言,市面上借发展新能源来唱衰内燃机的论调,既不科学也很危险。容易内燃机导致人才断层和内燃机工业基础的丧失。事实上,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传统内燃机的发展并不决然相悖,内燃机仍积极拥抱电动化技术,如喷油泵、附件等都是电驱动的产物。

动力电池的回收问题,这头房间里的大象,如今正逐渐受到应有的重视。

据绿色和平组织的推算,2030年,中国将有超过1.1太瓦时(1.1*1^9千瓦时)的动力电池随电动汽车售出,这些充满电量的电池足够给新加坡全国供电一周有余。而以5年-8年的服役期,折损20%的电量为退役条件,未来十年间,中国乘用车及商用车的动力电池退役总量将达到705万吨,相当于705个埃菲尔铁塔的总重。

2021年至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阶段(2014至2018年)进入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将进入报废期。是让退役电池发挥余热,作为丰富的能量载体,还是成为沉重的环境负担,现已成为摆在桌面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比普通电池,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充放循环次数更多、应对极端气温的性能表现也更好。为此,退役的动力电池完全有更广阔的应用场景,比如在发电、输配电环节、5G通信基站、云计算的数据中心等场景下,都可以作为储能电池使用。

绿色和平组织在《为自愿续航,2030年新能源汽车电池循环经济潜力研究报告》中提出,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梯次电池电量将达到32GWH,可以覆盖全国5G通信基站的备用电源需求。到2030年,中国退役动力电池进行梯次利用的总价值将接近430亿元人民币,潜力巨大。动力电池的生产需要大量镍钴锰等金属矿,通过梯次回收,不但能降低新采矿源带来的环境污染,还能保障国家层面的关键金属供应安全。

产业界已经开始行动。宁德时代联合百城新能源成立快卜新能源,布局储充检一体化快充站,通过电池AI在线检测技术,在不拆开电池包的情况下,分析、筛选出健康状态良好,长寿命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于储能电池、货车、物流车以及二轮车等领域。对于健康状态不佳的电池,可直接流向再生处理,环保、高转化率冶炼方法,将废旧电池中有价技术高效提炼。

从电池全价值链角度来看,《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诸如推进梯次利用,资源循环,建设标准化体系,这些建立健全的电池价值链循环体系必须的条件。但是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规模化仍需要各界扶持,相比电动汽车和电池产能,电池回收利用环节建设现状难以应对即将带来的电池退役潮。

中国已经出台了有关电池回收利用的法规尚不完善,比如工信部在2018年曾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及《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电池厂、整车厂、报废拆解公司和综合利用企业在设计、生产、回收、处理各环节的角色和责任,但缺乏配套的奖惩制度或许可证制度,导致政策落地执行效果有限。且现有电池溯源系统仅需要企业自主填报,缺乏监管约束,导致回收效果难以评价。

此外,动力电池设计和梯次利用缺乏统一标准,退役电池收集率低,影响供应稳定性等问题,都是横亘在退役电池梯次利用领域上的拦路虎。

据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出版的《中国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欧洲废旧锂离子电池收集率是45%,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收集率低于40%。半数以上废旧锂离子电池不知所踪。

《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将完善动力电池回收、梯级利用和再资源化的循环利用体系,鼓励共建共用回收渠道,并将加快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立法。

江卓珊对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对于回收行业和循环产业,在新政策的风向下会更有信心投资发展,是对回收循环利用行业的利好消息。但还是需要汽车制造业和电池生产商的投入,他们对整个产业始终起着关键作用。

宁德时代控股子公司邦普循环,已经能够通过“逆向产品定位设计”技术回收废旧电池中的镍、钴、锰、锂等金属,将其还原成可重新用于制备电池的正极材料。核心金属总回收率可达99.3%以上,邦普循环共有生产线22条,产能规模达到8万吨/年。

江卓珊建议,有关部门推行生产者延伸责任制,设立奖惩机制让电池及新能源汽车生产商承担建设动力电池循环经济的责任。

事实上,《产业发展规划》并不只是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做出规划部署,而是为全产业链的融合发展进行了规划部署。《产业发展规划》指出,随着汽车动力来源、生产运行方式、消费使用模式全面变革,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正由零部件、整车研发生产及营销服务企业之间的“链式关系”,逐步演变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

“网状生态”的构建离不开基础建设和产业环境的支撑。在基础建设方面,《产业发展规划》指出:我国需继续推进充换电网络建设: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充电基础设施服务水平、鼓励商业模式创新。

眼下,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以及“新基建”概念的提出,我国新能源基础建设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显示,2019年8月到2020年7月,全国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约1.0万台。截至2020年7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34.1万台,同比增加27.6%。

据了解,当前充电桩的布局已经基本满足了公共交通、物流运输、私人出行等领域的充电需要。不过,目前充电桩等新能源基础建设的发展中仍存在分布不均衡、充电便利性不足等问题,充电难成为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制约条件之一。有分析指出,《产业发展规划》的颁布将加快解决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发展不完善的问题。

氢能源的体系建设成为《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提及的内容。《产业发展规划》指出,要求推进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企业根据氢燃料供给、消费需求等合理布局加氢基础设施,提升安全运行水平;开展高压气态、深冷气态、低温液态及固态等多种形式储运技术示范应用,探索建设氢燃料运输管道,逐步降低氢燃料储运成本。同时,《产业发展规划》也进一步明确了关于提升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技术以及推动商业化示范运行等内容。

事实上,早在2019年,氢能源首次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氢能源上下游的投资和布局成为热点。中金公司认为,氢能源汽车是行业长期发展方向,该项政策的推出,将进一步加快了产业发展节奏,为氢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相关产业链带来一定投资机会。

陈士华分析认为,氢能源在《产业发展规划》中被多次提及也充分反映出国家对于氢能源发展的重视。“受到原材料的制约以及技术的限制,当前氢能源的发展还没有达成最理想的解决方案。不过从长远来看,氢能源是替代纯电动的最佳路线,只是其发展仍需要较长的时间。”

总体来看,《产业发展规划》对于新能源的支持范围不仅仅局限在新能源车辆本身,而是通过扩充产业发展重点,来进一步探索新能源全产业链的布局和完善。在产业环境方面,《产业发展规划》提出鼓励新能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企业跨界协同,鼓励整车及零部件、互联网、电子信息、通信等领域企业组成联盟,以及对内深化行业管理改革,对外扩大开放和交流合作和加快融入全球价值链等。

受政策的带动作用,未来新能源全产业链的投资和发展将有更大想象空间。中信证券的研报指出,《产业发展规划》再次明确了电动车长期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确定性;从全球视野看,中国电动化供应链快速发展、最为完善,龙头企业已经供应海外,作为全球优质制造资产的价值凸显。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基础建设项目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