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新能源汽车供给弹性

新能源汽车供给弹性

发布时间:2023-05-24 09:28:21

1、“新能源汽车”必备的知识点

“新能源汽车”必备的知识点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由于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相对燃油车,镇局使用成本价格低,不限号等诸多优点,受到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以及广大市民的欢迎。2019年,以共享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纯电动汽车走进我们的生活。共享出行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进一弯轿步助推城市交通的变革。可以说,新能源汽车是御闹让未来发展的趋势。

电动汽车工作原理介绍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

工作原理:蓄电池——电流——电力调节器——电动机——动力传动系统——驱动汽车行驶。

纯电动汽车以电动机代替燃油机,由电机驱动而无需自动变速箱。相对于自动变速箱,电机结构简单、技术成熟、运行可靠。

传统的内燃机能把高效产生转矩时的转速限制在一个窄的范围内,这是为何传统内燃机汽车需要庞大而复杂的变速机构的原因;而电动机可以在相当宽广的速度范围内高效产生转矩,在纯电动车行驶过程中不需要换挡变速装置,操纵方便容易,噪音低。

与混合动力汽车相比,纯电动车使用单一电能源,电控系统大大减少了汽车内部机械传动系统,结构更简化,也降低了机械部件摩擦导致的能量损耗及噪音,节省了汽车内部空间、重量。

电机驱动控制系统是新能源汽车车辆行驶中的主要执行结构,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电池、电机、电控)之一,其驱动特性决定了汽车行驶的主要性能指标,它是电动汽车的重要部件。

电动汽车中的燃料电池汽车FCV、混合动力汽车HEV和纯电动汽车EV三大类都要用电动机来驱动车轮行驶,选择合适的电动机是提高各类电动汽车性价比的重要因素,因此研发或完善能同时满足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各项性能要求,并具有坚固耐用、造价低、效能高等特点的电动机驱动方式显得极其重要。

在新能源领域有个专有名词叫“三电”,指的是电池、电机、电控技术,这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技术瓶颈。

据了解,目前我国在动力电池产业领域缺乏龙头企业,系统工程和研发能力比较弱,在前沿技术和先进系统的开发方面储备不足。

在电池技术上存在不少技术瓶颈。除了快速充电问题很难解决外,电池在不同的气候、路况及工况下运行时,电池的各种性能不稳定,其结果将造成电动车整车性能(车速、加速性、一次充电的续驶里程)不断下降。

举个例子:电动空调的耗电功率在3~4kw,一般开启空调,电动车的续驶里程至少要减少三分之一,换言之,原来能行驶90公里的电动车,当使用空调时最多只能行驶60公里。其中动力电池主要有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电池。

二、使用过程中与燃油车有何不同?

1.节能环保

新能源汽车一般用天然气、氢气、电力作为动力来源,减少废气排放,有效保护环境。比如绿驰出行野马U能E350共享汽车将环保与科技结合,经济性卓越且能实现手机互联。

2.不受限行影响

工信部明确“新能源汽车不在限行之列”,从各地出台的具体政策来看,大部分城市规定新能源汽车也不受限行影响。

3.使用成本更低

新能源汽车在依靠电力驱动时,行驶成本大约0.1-0.2元/公里,而燃油车要0.4-1元/公里。比如绿驰出行共享汽车为例,充一次电约30元左右,最大续航里程可达350公里。

4.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由于动力供给方式不同,新能源汽车提速明显要比大多数传统燃油车快。而且新能源汽车更静谧,电机的声音与发动机声音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三、 售后维修会不会更麻烦,成本更高?

新能源汽车售后一般注重两个方面:电池质保和维修便捷性。

1.维修便捷性

新能源汽车除了像燃油车那样需要定期检查车身、更换轮胎、雨刷等损耗零部件外,其他保养项目以检查为主。由于结构相对简单,新能源汽车的维保成本比燃油车低得多。

2.电池质保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电池品质至关重要。其在售后方面,各厂家不同,以北汽新能源为例,提供整车3年/12万公里,核心部件5年/15万公里的服务,同时提供前两次免费保养,以及电池超出质保期后,优惠以旧换新。

2、如何才能解决新能源汽车补能问题?

对于如何解决好新能源汽车补能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设立多地点补充电能驿站。


要想解决新能源汽车不能问题,首先我们可以加大政府投资支持,在多个地点甚至乡镇村道路边设立补充新能源汽车电能的驿站,方便新能源汽车,补充电能以及有的新能源汽车因为电量过低在半路而无法行走。如果我们建立的能源站点比较多,以及在乡镇的偏远路口也能够设立新能源汽车补充电能的站点,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并加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二、提高驿站补充电能工具的电量存量。


我们除了要在多地点建立补充电能的驿站,提供基本的补充电能服务外,还要为驿站的补充电能工具提供足量的电量存量。新能源汽车需要的电量能量比较大,因此我们要不断开发提供更多的电量能源渠道。比如风力发电、水力发电,以及其他研发渠道的发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能源汽车的能源供给,保证新能源汽车的稳定行驶。

三、补充替换电池。


最后,我们也可以准备好替代产品。比如同车同款同型号的能源电池,在行驶路程中,如果电量过低,可以及时拿出更换。研发更加方便易换的补充电池的方法,以便更好的更换电池。现在我们的新能源汽车还很少能够车主自助更换电池,如果我们能够研发一种环保、安全、方便车主自己进行更换的新能源电池,相信新能源汽车的补能问题将能够很好的得到解决。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考虑到新能源汽车补能时间长,补能慢的问题,建议研发新能源汽车补能方面存在的补能效率低下问题也是当务之急。

3、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现状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

行业概况

1、定义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指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活动的企业集合。

新能源汽车按照能源供给和应用领域,有两种分类方式,具体如下:

2、产业链剖析:大型企业已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按照用途可划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

从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参与企业来看,上游企业包含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宁德时代、大洋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主要有比亚迪、上汽集团等国产企业以及特斯拉、宝马等外资厂商;而下游主要有国家电网、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后市场服务商。大型企业如比亚迪等,已经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行业发展历程

“八五”期间,政府开始组织相关部门展开了对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随后电动汽车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历经了一系列策划之后,201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从试点到全面,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历经转型阶段,由“政策导向性市场”逐渐向“市场导向性市场”转型。

行业政策背景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规划涉及购置补贴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电池充电桩配套产业政策等,部分汇总如下:

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产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汽车供需水平较为平衡

受益于政策的优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上升;随后2016、2017年受到骗补事件及补贴倒退的影响,产销量增速放缓。至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敲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0年基础上再退坡2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爆发式增长,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2022年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补贴政策也是企业在2021年加大生产力度的原因之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2012-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28万辆到2021年的352.1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逐年攀升。

2012-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呈现波动性,范围在95%-103%之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小幅波动,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供需较为平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为99%。

2、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大幅增加

2017-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口规模呈扩大趋势。2021年全年进口新能源汽车14.37万辆,同比上升10.03%。

注:海关总署的新能源汽车统计口径包括混合动力客车(10座及以上)、纯电动客车(10座及以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以及纯电动乘用车。

2017-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车22.29万辆,同比下降12.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及出口金额都大幅上升,总计出口量55.46万辆,同比增长148.8%,在出口金额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金额为108.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6%。

2017-2020年,我国新能源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首次大于进口额,由贸易逆差转为顺差。

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速上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在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整体汽车行业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关卡,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13.4%,较2020年大幅上升。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4、「人汽」这样的新能源汽车才更有“新”意

作者:管宏业

聚光灯下的“新能源汽车”,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算“新”。

早在全球第一辆汽油车诞生之前,1830年代,苏格兰人就发明了电动车。即使到了1900年,美国道路上行驶的电动车数量也几乎是汽油车的两倍。

电动车真正被冠之以“新”,也就是这几年的事。今年1-4月,国内新能源车产销分别完成229.1万辆和222.2万辆,同比均增长42.8%,市场占有率达到27%。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增幅依然强劲,但同比过去两年已经大幅慢了下来。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57.8%,去年这个数字为93.4%。

这和人们印象中的持续井喷有些出入,实际上,随着用户消费观念日趋成熟,新能源车增幅正在回落至一个合理的乱好区间。不是为了新能源而新能源,油电切换的时代背景下,节奏比一股脑的速度更重要。


燃油车仍有巨大需求空间

尽管汽车销量仍在增长,但从年初至今,市场上充斥着更多的不确定感。价格战动荡之突兀,强弱分化之剧烈,都远超预期。

方向乱了,未来就更加模糊。特别是关于油、电之争,已经到了割裂的程度。唯电动车论、禁燃油车论甚嚣尘上。相当程度上,车市陷入了非油即电、似是而非的二元对立思维。

在笔者看来,油车也好,电车也好,问题的本质都是用户选择。

无论供给端还是需求端,在悉陪圆中国这个广袤的大市场,燃油车都还有存在发展的相当必要性。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预期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力争经过15年持续努力,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很显然,市场的发展远超政策制定者预期,但电车发展快,并不意味着短时间内就能够全面取代油车。可预见的未来,电车具备部分替代油车的实力,但并不是完全取代。未来相当时间内,油电并存仍将是车市运行主旋律。

有必要考虑以下三层因素:

首先是用户多元需要,道路造就汽车。

中国领土纵深广袤,消费层级多元多样。从北纬18度的海南三亚到北纬53度的黑龙江漠河,陆地横跨5000公里,基于电车物理特征,根本不可能在极寒天气下保证续航。

或许也可以这样理解,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相对于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落差、房价落差有多大,汽车消费的需求差异就有多大。对相当部分地域使用者来说,油车将始终是刚需。

其次,新能源车增长很快,但电车有天花板。

中汽协预计,今年我国新能源预计销量有望超过900万辆,但未来不可能无限扩张。基于中国多元消费需求,电车与油车很有可能达到60:40的平衡。今年初,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提出,2025年将出现动力电池产能周期性过剩现象。

第三,基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产业链安全性考虑。

一方面,对于大多数车企而言,除特斯拉以外,普遍并未实现盈利。无论是资本圈钱造车,还是赔本赚吆喝卖车,当下的新能源车模式显然不可持续;另一方面,国内拥有超过4000万辆的庞大燃油车产能,以及更加多元的供应链体系。无论是基于产业链健康还是产业工人安危角度考虑,都不适宜快速清退燃油车。

更不用说,如果做不到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车辆使用过程中不是绿电补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义将会大打折扣。而基于中国独特的以煤电占绝对主导的能源供给形势来看,如何用可持续的方式提供绿电,又是一个大命题。


在确定性中扫除不确定

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大声鼓噪“禁油车、促电车”的观点,不过是似是而非的伪命题。

油车也好电车也好,二者之间的关系绝不是非此即彼,更多是一种能源上的互补,而不是睁塌升级。

实际上,经过数百年的沉淀,燃油车无论产品技术还是体量规模都相对成熟,正在达到技术的顶峰,可以说是集百年之大成,更有与之对应的大市场。从未来五年乃至十年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车市将继续呈现燃油和电动共存共生的发展状态,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当然,传统燃油车面对来自未来的挤压效应,也亟需技术升级和转型。

从油到电渐进性升级的路上,国内最大的油车企业,一汽-大众做出了有益的表率。

那就是守正出奇——在确定性上继续积累、不断精进;在不确定性上坚守底线、用实践去充分验证。

今年前4个月,新能源车市占率达到27%,但硬币的另一面意味着:73%的消费者仍然选择了油车,全年意味着将近1500万辆的乘用车大市场。无论是市场角度还是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角度,都有必要将油车市场稳定住、服务好。

这与一汽-大众的策略不谋而合。在燃油车领域,大众品牌对内燃机技术的投资将在2025年达到顶峰。这个过程中,将通过小排量发动机、混动及新能源的技术布局,积极推进技术迭代焕新。

前不久推出的全新探歌,以及全新探岳上搭载的1.5T Evo2发动机,正是德国大众小排量发动机的最新力作。油耗上,发动机的经济运行区域扩大80%,增加八成低油耗用车场景,城市拥堵路况下依然很省油,百公里油耗较1.4T发动机再降低0.35升。动力上,配备保时捷同款“可自动换挡”涡轮增压器,涡轮响应速度提升50%,低速时自动切换为高挡位,转速更快。

在一汽-大众看来,燃油引擎的性能,无论在热效率还是节能方面,远未被挖掘殆尽。这绝不是空话,过去几年里通过对燃油发动机改进升级、精益求精,一汽-大众的“双碳”之旅已取得显著成效。

2022年,一汽-大众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累计为-10.35万分。相比之下,2021年这个数据是-56.77万分。更前一年,这个数字达到-132万分之巨。

从更加直接的新能源积分情况来看,2022年一汽-大众累计新能源积分为16.06万分,相比上一年的-1.37万分首次实现由负转正。

很显然,评价一个企业碳中和达成状况,绝不能仅仅从电动车一个维度出发。面对新格局下的燃油车市场,一汽-大众坚定用户导向,选择了“坚守式”创新——针对70%用户需求的高能低耗燃油车,在过去内燃机成功基础上挖潜增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最终在不确定的未来中夯实更多可以掌控的确定。

在旁观人士看来,这才是负责任“碳中和”举措的务实与担当。


油电双驱才能行稳致远

倘若说持续精进的高效燃油发动机是一汽-大众手中的一张王牌,随着电动化战略不断深入,纯电动系列的ID. 家族正成为品牌的另一张王牌。

去年底,就在首款产品上市仅仅20个月之后,一汽-大众ID. CROZZ家族累计销售达到了10万台。这个成绩在所有纯电汽车品牌之中都是最快的。总销量突破10万辆,也意味着一汽-大众的电动化转型已迈出了关键一步。

这只是刚刚开始。一汽-大众正着力赋予ID. 家族更多高级感,备受期待的ID.7 VIZZION或将完成这个使命。“以最新的ID.7 VIZZION为起点,我们正在将我们的电动车型扩展到更高等级的市场中”。

在笔者看来,ID.7 VIZZION让人明显感受到,大众对于用户的场景化需求进行了深入思考,给出了更具说服力的电动化解决方案。“如何造电动车,如何造好大众电动车”,大众就这个问题有了更多心得。

精髓就在于:把过去内燃机的成功经验带到新能源领域,以“油电双驱”的模式,实现协同发展。一方面,持续深耕燃油车技术研发,在确定性上继续积累、不断精进,另一方面,在不确定的新能源赛道,围绕电动化创新转型、高端向上突破、数智化转型三大维度深耕细作,用实践去验证新能源汽车的价值。

前不久,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新能源汽车跃阶发展项目签约,一汽-大众总经理潘占福表示,将要把一汽-大众佛山工厂打造成“全过程数智化•高质量•新能源”的样板基地。

在我们看来,唯有全过程数字化的工厂,才能打造出真正数字化的产品;唯有生产源头的绿色节能,才是真正的碳中和。

想明白了为什么生产,捋清楚了各个环节的绿链,这样的新能源汽车,相对才有更多“新”意。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人汽,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5、影响新能源汽车供给和需求的因素有哪些,请用一张图说明现在和未来的均衡?

一、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分析

新能源乘用车强势增长,过渡期冲量有望新能源乘用车发力,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较快增速。2018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4.73万辆,同比增速为62.46%。新能源汽车销量领先的主要原因是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强势增长,尤其是插电混动车型销量超预期。2019年Q1,新能源汽车销量27.42万辆,同比+95%;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25.23万辆,同比+97.9%。虽然补贴下降超过此前预期,但是新能源乘用车因为限购限牌,产品力提升,双积分政策增加供给等原因仍有望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140万辆,同比+33%,新能源汽车销量166万辆,同比+32.5%。

2011-2019Q1新能源汽车产销变化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调查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新能源乘用车季度销量及同比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能源类型角度来看,4月燃油车销量为148.6万辆,环比下降22.4%,同比下降19.7%,燃油车销量持续下滑;新能源车销量为8.7万辆,环比下降16.1%,受政策影响,环比有所下降;新能源车同比增长36.0%,同比增速放缓,但维持增长趋势。新能源车中,纯电动车销量为6.3万辆,环比下降24.3%,同比上涨18.3%;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销量为2.4万辆,环比上涨16.5%,同比上涨122.6%。纯电动车仍旧占据着新源车主要销量市场份额;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销量势头较猛,同比大幅增长,依旧保持上升趋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处于发展期,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2018-2019年中国新能源车量及同比增长走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月新能源狭义乘用车批发销售9.17万台,同比增长28.2%,相对于传统乘用车的增速-17%看,新能源车表现较强,这是新能源乘用车逐步摆脱政策依赖的较好体现。2019年1-4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34.5万台,同比增长83%。

2012-2019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走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A00级车型市场持续萎缩,比亚迪e1新上市销量破千

4月纯电动车型中,A00级电动车有1.75万台,同比下跌49.3%,占纯电动乘用车市场26%份额。较18年4月的63%下降了37个百分点,环比也下跌了24.4%,整体萎缩得较厉害。

具体车型来看,4月仅有的四款销量破千的A00级车型中,有一款新上市的车型——比亚迪e1,销量为1157辆,排名第四。在今后或将愈发缩小的A00级市场,e1能否凭借比亚迪背书拓展自己的份额,还有待观察。

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依然是奇瑞eQ系列和江淮IEV6E,二者环比分别上涨了45.5%和11.3%,也是A00级主要车型中,仅有的环比为正的两款车型。

造车新势力新特在4月销量仅为24辆。

2019.4月主要纯电动A00级车型4月销量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纯电动A0级车市场相比3月环比下跌29.8%。去年同期因为基数较低,同比增长了121.9%。

A0级纯电动市场比亚迪元一枝独秀的局面愈发明显,但4月比亚迪元的销量也有所下滑,环比下跌了35.9%。

3月底上市的名爵EZS环比上月增长313.3%,以653辆的销量排名A0级纯电市场第5名。

北汽方面,EX系列在3月销量破千,但4月又回到了三位数销量的尴尬局面,环比下跌82.4%。

造车新势力品牌合众新能源的哪吒N01销量与上月基本持平,云度汽车两款车型只有200辆的销量,十分惨淡。

2019.4月主要纯电动A0级车型销量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造车新势力方面,小鹏G3在4月销量为2200辆,环比上升75.2%,一举超过威马和蔚来,成为4月造车新势力中最大的黑马;威马EX5销量为1377辆,环比下跌19.3%。

2019.4月主要纯电动A级车型销量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月表现最让人意外的车企并不在TOP15的榜单中,而是跌出榜单外的长安汽车。上月销量4222辆的长安汽车,4月销量环比暴跌76.5%,只有991辆。具体到车型上看,其主要车型纯电动逸动4月销量暴跌,仅有647量,环比跌幅达81.1%。而A00级车型奔奔EV销量更是跌至两位数,4月只录得68辆。

新能源乘用车车企销量排行TOP10(单位: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中国新能源BEV乘用车销量预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中国新能源PHEV乘用车销量预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中国新能源客车销量预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中国新能源专用车销量销量预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月26日,财政部发布2019版本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政策规定分为五方面:1、优化技术指标,坚持“扶优扶强”,稳步提高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门槛要求,适度提高新能源汽车整车能耗要求,提高纯电动乘用车续驶里程门槛要求;2、降低补贴标准,促进优胜劣汰,仍设立三个月缓冲期;3、完善清算制度,从2019年开始有运营里程要求的车辆,完成销售上牌后即预拨一部分资金,满足里程要求后可按程序申请清算;4、过渡期后取消地方补贴,过渡期后地方不再对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公交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除外)给予购置补贴,转为用于支持充电(加氢)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等方面;5、强化质量监管,确保车辆安全,对由于产品质量引发重大安全事故,或经有关部门认定存在重大质量缺陷的车型,暂停或取消推荐车型目录,并相应暂缓或取消财政补贴。

5月8日,财政部发布支持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通知,2019年地方可继续对新能源公交车给予补贴支持。2020年开始,采用“以奖代补”方式重点支持新能源公交车运营。

补贴政策靴子落地,过渡期期间冲量有望,补贴退坡助行业优胜劣汰,龙头有望市占率提升。乘用车国补下滑幅度超过50%,过渡期后地补取消,预计乘用车补贴整体下滑幅度在70%左右,车企或采用降低上游成本以及终端提价的方法消化补贴退坡影响,但若提价对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或有一定影响,新能源乘用车企业毛利率或下降。客车方面,过渡期后取消对新能源汽车的地方补贴(但是新能源公交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除外)。专用车整体补贴下降幅度超过50%。燃料电池汽车过渡期期间按2018年对应标准的0.8倍补贴,略低于预期。补贴政策靴子落地,过渡期期间冲量有望,补贴退坡助行业优胜劣汰,龙头有望市占率提升。建议关注新能源乘用车龙头比亚迪,新能源客车龙头宇通客车,以及新能源汽车上游产业链标的:新能源热管理核心标的三花智控、银轮股份。车企可能通过下游提价、上游降本等方法降低补贴退坡影响。A00级别乘用车追求续航里程和能量密度提升的意义不大,转用磷酸铁锂等低成本电池降低成本的可能性比较大。A0车型可能会选择把续航里程做到250km以上,在此基础上尽量降低成本。A级别可能会提升续航里程到400km以上,能量密度进一步提升。乘用车企业可能会采用终端提价且挤压上游供应商成本的方法降低补贴下降对企业盈利带来的影响。预计新能源客车也会通过上游降本下游适当提价的方式消化补贴下降的影响,但整体盈利性逐渐趋于传统客车,落后产能出清后,有利于龙头市占率提升。过渡期补贴幅度高于过渡期后,过渡期期间乘用车、客车都有抢装动力,3~6月新能源汽车高增长有望持续。

二、新能源汽车未来十大发展趋势

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于电子或氢燃料,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化石燃料的燃烧,不会污染环境,因此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鼓励和支持

1、产销量螺旋上升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全球领先,过去三年连续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第一大国,累计产销量已超过180万辆。

其中,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9.4万辆和7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8%和53.3%,市场占比为2.7%,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虽然质疑声难免,但是在政策支持之下,新能源汽车大势已定,只会继续向前。从数据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螺旋式上升,2017年50万辆、2018年80万辆,而2019年预计达100万辆以上,2020年规划为200万辆。

100万的产销量小目标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有着标志性意义,如果实现则代表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开始可以支撑起百万量级的规模。

2、新能源汽车行业风云变幻

新能源汽车行业格局正在形成。广汽、北汽、比亚迪、吉利等传统车企强势领跑,同时,以蔚来、威马、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更是裹挟资本与技术果断进入,走着完全不同的路。

传统车企加速转型布局

2019年比亚迪新能源车全球覆盖城市将由200个扩大到400个,主推10万元以下微型电动车。此外,明年比亚迪将增加3万个充电配套设施。

北汽新能源发布“擎天柱计划”,计划2019年~2022年,以北京、厦门、广州等城市辐射展开,组建各城市公共出行运营平台和梯次储能运维平台,建成换电站1000座,运营车辆10万台。

吉利将开发多款电动车型、混动车型和插电式混动车型,2019年计划推出5款以上的新能源车型。

造车新势力融资建厂

蔚来汽车融资达到140亿元,正筹建上海生产基地。蔚来汽车已聘请包括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在内的八家银行为其年内赴美上市做准备,据悉此次IPO规模大约在10亿至20亿美元。工厂方面,目前蔚来汽车已经开始筹建位于上海市嘉定区的生产基地,规划土地800亩左右。

威马汽车计划从2019年起,以每年超过一款新车的速度逐步推向市场。威马汽车首批量产车于今年年中上市,新车将搭载百度Apollo系统,定价在20万元左右,综合工况续航里程可达450公里。

新能源汽车行业风云变幻,无论是传统车企加速转型布局,还是造车新势力融资建厂,都将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走向新的繁荣。

3、共享汽车前景光明,隐患暗藏

经历过共享单车的繁荣与寒冬,共享的优势与隐患不言而喻。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分时租赁汽车都是新能源汽车,虽然随借随还、自由支配吸引着用户,但充电桩的数量与共享汽车数量不匹配,以及还车点的缺乏,导致行业运营效率低,共享汽车便利性不足。

即便如此,摩拜出行、滴滴出行、美团等互联网巨头,北汽集团、上汽集团、首汽集团、吉利汽车等传统汽车生产商依旧纷纷进入新能源共享汽车行业。可以说,依赖资本的独立运营派和依托整车企业的出行服务探路派是目前两大主要力量。

随着共享汽车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张和运营区域的扩大,共享汽车的经营难度和经营压力不断增大,行业规范运营有待加强,例如保险的完善,为企业制定个性化方案或强制购买运营级商业保险,只有让用户无后顾之忧,未来前景才能长期看好。

4、商用车率先上路

人类运输有两种形式:生活流动和商品流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商用车有望率先上路。

公交电动化已经进行很多年,新能源客车的有效市场目前已经接近饱和,出租车和物流车作为政府采购和城市交通管制的领域,有望迎来新一轮的电动化热潮。

众所周知,大城市在解决个人的出行交通方面,公认的方式是减少私家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同理,最有效的解决货物的出行,同样是打造“货物公交系统”。

解决诸如续航、充电、一次装载量等固有短板,“货交”系统完善,物流公司大量自有车辆就不再是必须,货物们定时定点定路线上车,分站到达,形成一个高效、有序、减少闲置和浪费的城市货物运力系统,从而形成新一轮新能源热潮。

5、配套产业逐步完善

两会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公开指出:“充电基础设施仍然是发展的短板”。

虽然新能源汽车产业初具规模,产业链条相对完整,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持续增长,充电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整体建设规模已经严重滞后。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各类充电桩达到45万个,车桩比约为3.8∶1,距国家规划的1∶1还有很大差距。充电技术是电动车发展的关键,未来电动汽车的充电趋势将是“私人交流充电桩日常慢充”与“公共快充补电”两种方式相结合。

预计下一步是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无线充电、智能充电、大功率充电技术创新及产业化,支持加氢站建设运营。

6、与人工智能结合,向着无人驾驶前进

在《速度与激情8》中被黑客攻击导致交通瘫痪的场景已经不是科幻。人工智能+新能源=未来汽车。车联网+新能源将彻底改变出行方式,一边吃着火锅一边开着车不再遥远。

为此,加快研究并出台运营政策,从国家层面为加快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化奠定法律基础;加强防范汽车被黑客攻击、关键数据被控制而造成的巨大风险;加快部署自动驾驶车辆运营,推进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加速改造面向自动驾驶汽车的新型城市交通环境。

可以想象,未来一辆由电力或太阳能或其他清洁燃料为动力,由人工智能操控的无人驾驶汽车,不仅拥有“朋友”属性,陪你聊天,感知你的各种情感;还是你的专属仆人,替你“跑腿”购买咖啡、机场接人。

7、中国特色新能源技术路线

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太阳能汽车等其他新能源型汽车。

目前,纯电动战略初见成效,但弊端也开始显现。因此,燃料电池、插电式、增程式作为技术补充方案等在某些应用领域的技术优势将得到更多的政策关注和支持。

着眼未来,将重点突破动力电池、高比功率高耐久性燃料电池电堆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发电主体能源,充电智能化将引发能源结构的巨大变革。

8、动力电池回收体系逐步完善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存在诸多问题:1.回收利用法律法规尚不完善;2.回收利用体系尚不健全;3.回收技术和工艺水平有待提高;4.回收利用成本高、盈利难。

但同时,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加速成形,《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完成,这将对动力蓄电池结构设计、连接方式、工艺技术、集成安装的标准化做系统梳理和规定,同时强化对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运输、储存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落实动力蓄电池编码制度及可追溯体系。

同时以补贴的方式规范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回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将逐渐规范,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9、低速电动车卷土重来

此前,依靠补贴政策支持,纯电动A0、A00级市场携低价、牌照优势对低速车市场形成一定的冲击,收割了一大批低速车用户,但由于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对续航里程进行强制升级,车辆成本预计大幅提高,部分过于依赖补贴的车型将黯然退出。

与此同时,低速电动车凭借不依赖补贴、暂时还不需上牌的优势有望卷土重来,在交通管理政策相对宽松的三四线城市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期,占领半壁江山。

低速电动车具备替代同级别燃油车的实力,但缺乏技术标准和规范管理,续航虚标、电池衰减、中小企业产品无售后服务等也是突出问题,虽然占据了三四线城市,但低速电动车若想真正赢得消费群体的认可,有更广阔的发展,仍需在售后服务加大投入。

10、渠道模式创新

新能源汽车各种销售推广模式层出不穷,包括直营、分销、运营等等,随着汽车渠道和服务的线上线下融合,以电商为主的新零售模式更是成为了新的风口。

但是针对不同用户群体,渠道模式有所差异。有分析指出,一二线市场的用户较为集中、普遍有购车用车经验,采取直营体验店的模式更被认可;而三四线城市用户相对分散,且很多首次购车,传统4S店模式信赖度更高。

此外,有些车辆和充电设施运营商通过向潜在用户提供用车或充电服务,顺便销售车辆的模式也在探索中,由此形成了整个产业链的串联。

不一样的造车新势力,水氢汽车有何实力?

无论是政策诱导还是市场驱动,新能源毫无争议的将成为下一个市场风口,作为国内最早涉及水氢汽车领域的公司,广东合即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自然有着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并顺势而为确定了“水氢+汽车”的整体发展战略。即立足水氢技术,主攻新能源水氢汽车;重点持续发力水氢轿车、水氢旅游观光车、水氢重卡等主力车型;强化水氢发电技术、整车集成以及原料加注方面的优势;同时深耕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最终将水氢汽车打造成为中国一流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集团。

很多关注水氢科技的人都知道水氢汽车有优秀的环保性。燃料供给是甲醇水,甲醇水重整制氢,氧化剂是氧气,然后经过燃料电池参与化学,得到电能然后排放的是对环境无污染的水和少量二氧化碳。

水氢汽车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俨然成为如今新能源车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而且随着自身的不断完善,水氢汽车已经成为主流汽车集团中不一样的造车新势力。

面对新能源汽车中存在的主要障碍,电池续航能力不足、充电慢等问题,合即得研发的水氢汽车不加油、不充电、不排放尾气。水氢汽车直接利用水氢动力系统为电机供电,从而为汽车提供动力,水氢动力系统替代了传统电动汽车中的锂电池,只要原料箱中有充足的甲醇水即可保证水氢汽车的续航能力。水氢汽车具有内燃机汽车一样的续航能力却没有排放;具有传统电动车的环保性和便捷性却没有充电难题,具有氢燃料电池汽车一样的绿色动力却没有加氢难题。与传统燃油汽车、电动汽车比较,水氢汽车成本低廉、环保,无PM2.5排放。

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

6、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呈现四大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

竞争顷猛主体更加多元化,新能源汽车市场从以自主品牌为绝对主体的竞争格局向多元化竞争格局转变;充电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充电结构不断优化,快充数量不断增加,充电功率不断提升,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产品供给水平继续提高。从技术层面看,十三五期间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驶里程接近翻番。市场规模大幅扩大,新能源汽车销量不断增加。

新能源汽车的前景:

在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力量将会显著提高。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不断提升和使用环境的不断优化,新能源汽车的综合性价比将不断提升,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智雀纯桥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新能源汽车相对于传统燃油汽车的新优势将逐步确立,这可能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动力。

百万购车补贴裤枯

7、新能源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常见问题有哪些?应该如何解决?

一、电池问题

目前汽车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种新型汽车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新能源汽车也越来越被消费者所熟悉和接受。目前,奔驰新能源汽车在城市街道上随处可见,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也在逐渐提高。当然,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也有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电动汽车的电池充电困难,续航里程比传统汽车短。目前,国内使用火力发电对环境造成了很大威胁;此外,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时间相对较长。汽车加满充电点平均需要将近8个小时。新能源汽车行业售后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参差不齐,很多人缺乏电气方面的基础知识储备。充电问题也是电动汽车发展的一大难题,因为我国的电动汽车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传统汽车相比,电池寿命明显不足,导致新能源汽车频繁充电,但车辆充电装置明显不足。因此,在适当的地方增加充电桩,无疑是解决充电问题的捷径之一。

二、汽车保养问题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售后维修比传统汽车复杂得多。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新能源汽车缺乏专业的维修人员。传统汽车工人主要是机械动力知识,电气控制知识较少。新时代,我国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维护人才来解决这一问题;二是新能源汽车的维护成本。此外,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寿命有限,电池的价值往往占汽车成本的一半以上。而且,维护成本太高。因此,为了解决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问题,找到解决售后维修问题的方法非常重要。

三、受环境影响问题

很多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状况的优良,但是受温度的影响很大。以纯电动车为例,低温条件下,电池电量、充电速率、放电速率都有所衰减。在低温情况下,不仅电池电量有所减少,放电速率的降低也会使得汽车电池动力供给效率降低,充电速率降低则会使得充电时间延长。这是目前纯电动汽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与新能源汽车供给弹性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