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新能源汽车的段子

新能源汽车的段子

发布时间:2023-05-24 10:58:07

1、你看好新能源汽车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吗?为什么?

汽车圈里流传着一个段子:“蔚来没有未来,理想没有理想,小鹏没有朋友”但是,最近新势力造车火得不行,它们的股票也纷纷上涨,蔚来汽车市值更是达到了514亿美元,超越了宝马,成为了全球第六车企。由此可见,很多人还是看好电动车的未来的。当然,新能源不只是指电动车,并且氢能源汽车也是其中一个方向,但无论哪个方向,社长都是不太看好的。

电动车

随着相关政策的倾斜,很多消费者可能会去想体验新事物。但一提到电动车,很多人就退缩了,更何况是一款30多万的电动车。由于电动车起步较晚,各方面技术都不是太成熟,曾经也出现过自燃的现象,所以电动车颇受广大人民群众的质疑。

首先是亏电问题,现在还没有哪台电动车敢说自己不亏电,尤其是国内主推的磷酸锂电池,虽然耐高温效果和稳定性好很多。但是,他并没有告诉消费者低温下亏电很厉害,并且车龄越久亏电也越严重。

其次是续航里程的问题,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大打折,。实际的续航里程会在NEDC的基础上打六折,理论上续航里程三四百公里,但实际上只能跑两百公里左右。

然后就是充电时间的问题,虽然标的是40分钟充80%,但实际并不是这样的,实际只是30%-80%。实际充电时间还会更长,车商只会告诉你最理想的状态,而不会告诉你实际情况下运用会怎样。

氢能源汽车

目前,国外在大力发展氢能源汽车,而我国却在大力推广纯电动汽车,那么,氢能源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哪个才能代表未来呢?氢燃料汽车的普及离我们有多远?

在车企的大力宣传之下,很多人由此认为氢能源汽车将是未来趋势,因为它排出物是水,清洁环保。但是,有多少人关心氢气的生产过程呢?产物虽然环保,但是生产燃料的过程并不环保。

目前,制氢气消耗的成本还是不低,我国神华集团“水煤气”制氢法制取一立方的氢气需要花费0.77元,折合下来不到9毛钱一公斤,这还是领先国际水平的,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制氢的成本会越来越低的。

但是,好多事情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在制氢规模化了之后,就会带来一些隐患。这不,加州理工学院化学家经过统计计算之后得出一个观点,就是氢气可能会破坏臭氧层。

氢气燃料存在的问题并不是氢气本身,而是由于氢气的生产、储存和转运的过程。氢气泄露是不可避免的,据那位化学家计算,将会有15%的氢气泄露,使得氢气在大气中的浓度升高,这部分氢气就会流动到臭氧层,从而使得臭氧层被破坏。

氢气的获取和储存问题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主流的高压钢瓶储存氢气的方式就像是一个移动炸弹,一旦发生碰撞,后果不堪设想。

总之,社长认为,氢能源只是一个研究方向,但是一时半会不会大力普及。纯电动车也不是未来的方向,但它会促进电池技术的发展。综合来看,燃油汽车在市场中仍有很大优势,一时半会儿不会被淘汰。

2、新能源汽车的前景如何?

2017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我国坚持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不动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产业规模在持续扩大;二是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三是企业实力在明显增强;四是配套环境日益优化。
2017年4月25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印发《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旨在落实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部署,推动汽车强国建设。工信部方面表示,《规划》的核心是要做大做强中国品牌汽车,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同时,《规划》提出到2020年,国内新能源车年产销达到200万辆。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为50.7万辆,同比增幅达53%。虽然增长迅速,但仍未能完成原定的70万辆销量目标。如果以去年50.7万辆销量为基础,未来四年,按每年50%的增速增长,到2020年销量可达到257万辆。
但是,随着补贴渐退,要想实现年产销200万辆压力不小。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预测,未来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将会持续增长,预计到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超过300万辆。

3、新能源车开不进大东北

作者:倪文

微信公众号:首席人物观

哈尔滨车主李好和他的北汽新能源,扛过了2021年的第一波寒潮。

最低零下30 ,即使在我国最北部的这座省会城市,这样的低温也不常见。事实上,这已经低于南极的平均温度,在同样温度的崇礼滑雪场,南极来的企鹅们,已经因为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被送进了保温箱。

李好原本很担心那辆开了三年半的新能源车。

用东北话说,李好被“扔”过道上一次。

去年一月,他开车去取东西,因为不顺利,多跑了些路。半路上,电量显示还有近20%,李好本来以为能坚持到家,结果,车一下就没动力了。好在当时正处于桥的中下段,是下坡路,利用惯性,车好不容易晃悠到桥底。

当时距离最近的充电桩还有一公里——那是李好走过的最漫长的一公里。

他先停在原地缓了会,尝试重启。当时,仪表盘已经显示不出公里数,只亮着一只黄色的小乌龟图形。好在还能继续走,时速差不多10km/h——相当于中速骑行一辆自行车。李好对龟速行驶有了新的认识。

用了十五分钟,车终于爬到终点。充电桩的线被冻得硬邦邦的,李好用了大力气才把弯卷成一摞的充电线抻直,给车充上电之后,他跑去最近的商场等待。这是他唯一的选择,车在充电时,有的车可以开暖风,有的车不能,很不幸,李好属于后者。而在大东北,坐在不开暖风的 汽车 里,与身处冷库毫无区别。

那也是一场漫长的等待。因为天气太冷,平时一个半小时就能充满的电,那天,李好等了三个小时。

“挺过冬天就好过了”。他安慰自己。

为了让这辆北汽安然过冬,李好做了很多准备。他在2017年夏天买车,赶在入冬之前的10月,他便在车里安装了烧柴油的驻车加热器,跟雪地胎同一时间装好。他在手机里安装了哈尔滨所有充电桩场站的APP。以防万一,便携式充电枪也车中常备物。

冬天开车时,他几乎不开暖风,只用驻车加热器。在东北,通常一辆400km里程的新能源车,如果冬天不停在车库,充满电只能跑250km,如果开暖风,则只能跑到170km左右,不及里程的一半。

李好选择了“保护”里程。

但驻车加热器起效慢,打暖需要15-20分钟。于是,到冬天,李好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下楼给车预热,即便如此,刚钻进车里时,他还是得穿着最厚的羽绒服,戴好毛线帽和手套。

也有来不及的时候。不预热,直接走,车倒是没问题,但人就像坐在冰箱里,车里人一哈气,玻璃上就会生起雾气和冰花。没办法,他就一边开车,一边拿卡使劲刮。

就像重庆不适合自行车一样,东北也不适合新能源车——至少在现阶段是如此。

社交网站随镇宽处可见关于新能源车在东北的段子:

微博用户LycheeSong在2019年2月分享了自己的体验,他的新能源车在东北只开一周就闲置了,因为只要开出去,停车等红灯洗车的时候就会被人问,车多少钱,开得咋样,平均一天有10次。

李好也被当成异类。身边一直有人告诉他:你这车,换个电池就得五六万——他买车也就花了7万。

他倒是不在意。经济账让他心安理得:相比燃油车的加油费用,电车充电一晚上不足10块钱,一年下来,至少能省一万二。开上几年,车钱就省回来了,相当于免费白开。此外,保养费用也要便宜很多。

当然,这与他的职业也不无关系。

他是一位新能源车的销售经理,此前干了14年 汽车 销售,两年前,因为看好新能源车,转型进入现在的公司,一家低价国产新能源 汽车 品牌。

但在入手电车时,在职公司的品牌被李好排除在外。

对比三个国产品牌后,他选择了北汽,原因就两点:北方生产的新能源车,耐寒性相对强;哈尔滨有4S维修店。另外两个品牌,最近的4S店都设在沈阳,这意味着,一旦车出现大问题,要移动600多公里的距离,太不方便——李好朋友就遇到过类似情况。车坏了一个零部件,等厂家寄来,再等技术人员上门安装,用了一个月。这物蚂期间,车都不能使用。

李好的车没有开出过哈尔滨市。黑龙江的其他城市,充电桩很难找。

在东北,地库加充电桩的配置,短途代步的使用场景,是车主们购买新能源车的必要条件。二者缺一,使用体验就会骤然下降。

东北人齐一鸣定居在北京。去年,她开着新能源车回了老家,一出山海关,充电桩明显变少。

“高速服务区好像一个都没看到。”好在她御蚂亮开的是油电混合车,最后用油开回了哈尔滨,但她不无担心,“听说这样很伤车”。

回到哈尔滨,她也没能找到自己车所需的慢充充电桩。好在家里还有燃油车,那段时间,电车就在小区里搁置了。

2014年4月,刚刚完成Space X火箭发射的马斯克乘坐私人飞机来到北京。在酒仙桥的恒通商务园里,他参加了中国首批8位特斯拉用户的交车仪式,其中包括后来创办理想 汽车 的李想,以及曹国伟、俞永福等一众大佬。

一场疯狂的新能源造车运动,在春天埋下伏笔。

此后6年里,特斯拉股价猛涨,1月7日,特斯拉股价触达816.04美元,创 历史 新高,较2014年底的44.48美元增长1734.6%。

国内造车新势力也成为资本宠儿,前半场,是数额不断被刷新的融资额,后半场,是疯狂的股价:2020年,蔚来涨幅逾十倍,市值超过宝马、通用等巨头;小鹏 汽车 和理想 汽车 则分别上涨328%和243%。

然而,上述种种,都与东北都无关。

一道山海关,生生把新能源车生意隔绝成两个世界。2019年上半年,全国新能源 汽车 累计销量56万辆。其中,黑吉辽三省总销量4225辆,占比仅0.75%。

李好只能在虚拟世界里感受这些,在哈尔滨,他所处的公司业务很小众,主要销售新能源货车和商务车。前者主要面向物流行业,严格来说,这也是政策的产物——2018年,哈尔滨出台新规,针对货车制定了严格的限行条例。而新能源的轻型、微型货车,不受此限制。

好在,新能源货车的订单虽不多,但销售提成高。每卖出一辆车,李好能拿到的提成,比传统燃油车多出2到3倍。

相比普通车主,李好更真切感知着新能源车在东北的水土不服。

每到冬天,门店的维修业务就会倍增。续航里程不准、充不进去电等等,各种各样的毛病缠上车主。寒冷,宛若一块试炼石,敲裂了新能源车背后并不成熟的生产链条。

李好觉得,厂家的里程算法有问题——它无法根据气温变化而改变。而这一漏洞,很可能是由于厂家急于把产品推向市场,测试不全面所导致。

当然,电池本身的续航能力也堪忧。

微博用户“泡椒水蜜桃”称,特斯拉的说明书明确提到,在零下20度停放超过24小时,会对电池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据我了解,现在厂家成批生产电池,没有能真正扛到-25 以下的。”李好很无奈。他只能建议车主:尽量把车停在地库,如果没有地库停在背风的地方。

店员们也曾头脑风暴,想因地制宜,创造为车保暖的办法,比如用热风机吹、用棉被把车围上,电池再单独包上等等。然而,在酷寒面前,全是无用功——包上棉被的车内,只比室外高2度。

退货也时有发生。李好卖过一辆车,一周后,车主来退货,他没辙,只能折价1万帮忙转售。此后,每个客户的使用场景和条件,他都会一一问清楚。

刚过去的2020年,李好所在的门店,在全国大区销售排名毫不意外地垫了底。然而,从经理到一线销售,所有人都很淡定——反正年年如此。

而处于珠三角的深圳则是该品牌销量最好的城市。“(深圳)一年能卖出1万多台,我们就是人家的零头,两年能卖出上千台。”

李好喜欢马斯克,他的赚钱目标之一,就是将来买辆特斯拉。

2020年12月27日,是让李好感到高兴的日子。特斯拉在哈尔滨开了首家体验店,他虽然没有去店里,但当天就把消息转发到了朋友圈。

距离东北的春天还有2个月,到时候,门店又会迎来旺季——虽然旺季销量跟南方城市的淡季都没法比,但李好总是怀抱着希望。

至少未来三年,他都不会离开这个行业。他积极捕捉着细微信号,比如,目前占哈尔滨市场份额最大的充电桩APP,两年前还没有,现在,在全城已经铺了十几个场站。

当然他也清楚,最关键的,还是电池。

有时候这也确实叫人疑惑:马斯克能造出飞往火星的火箭,怎么就造不出能在东北正常行驶的特斯拉?

(应受访者要求,李好为化名)

4、新能源涨价潮之下,有4S店一天定出90多辆 | 汽车产经

即使供职的品牌千差万别,但最近几天,几乎每一位新能源汽车销售的朋友圈都在转发这样一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自从3月10日特斯拉以“一周三涨”开启新一波新能源车涨价潮之后,包括比亚迪、欧拉、五菱、威马、小鹏、哪吒、零跑、理想等在内,除蔚来以外几乎所有消费者熟知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都纷纷发布了涨价通知。

“省钱无技巧,全凭买得早。”

从前流传在房地产市场的段子,如今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变成了现实。

NO.1[涨价公告变“收割利器”]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如果说以前最能刺激人们下单的是优惠力度,那么现在,最具吸引力的因素似乎正在变成涨价公告。

某一线新能源汽车品牌的销售向汽车产经表示,在涨价的前一天,他所在的4S店就定出去了90多辆车。

而在易车等平台的车友论坛上,当有人上传报价单询问4S店给出的价格是否合适时,评论里的态度也从此前各种吐槽4S店的"黑",普遍变成了“涨价之前赶紧下定”。

甚至和此前某些品牌提前放出涨价信息“诱惑”消费者下单不同,这一轮涨价,大部分品牌都在涨价公告发布之后短时间内迅速调整了售价,甚至都没有给消费者任何反应时间。

以比亚迪和五菱为例,从发布通知到正式调价,中间仅间隔10分钟

关于为何如此快速进行调整,有接近终端的业内人士向汽车产经表示,库存订单充足的品牌,一般发布涨价公告都不会提前太久,像比亚迪这种半夜发公告的更是牛气冲天;五菱宣布立刻生效,也说明终端订单非常充足,不需要通过提前释放消息来积累订单。

至于有些提前几天甚至一周发布公告的品牌,在这名业内人士看来,或许也能从侧面说明库存订单数量并不算太多。“涨完价后短期内进店量必然下跌,如果不收集订单,可能就会面临一段时间的交付真空。”

但事实上,也并非每个宣布涨价的品牌都能借助这波价格调整收割订单。

“追涨不追跌的前提是大家的焦虑感受”,这就要求车企处理好与消费者购买心理的博弈。据这名业内人士介绍,某造车新势力就因为时间拉得太久,“焦虑没了,订单也没了”。

不过,虽然是否涨价、何时宣布涨价在一定程度上考验着车企的营销智慧,但归根结底,消费者是否买账还是要回到品牌力、产品力上。

“和地产公司的涨价逼单不一样,车企的逼单最多是让本来就准备买自己产品的消费者提前支付了定金而已,不考虑自己产品的消费者一个也抢不到。”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何在宣布涨价之后,有些品牌的客流量的确出现了下降,而特斯拉、比亚迪等强势品牌却依旧火爆。

以比亚迪为例,在上一轮调价已经完成后,汽车产经曾在周末走进北京一家比亚迪王朝网4S店。即使接近中午12点,但店内依旧人流密集。店内七八台展车,每一辆旁边都有消费者驻足,而试驾区也需要排队等待。

有消息显示,在涨价后的第二天,也就是3月17日,比亚迪一天就在全国收获了近3万个订单。

而提车周期也从侧面反应着这些品牌的火热。据特斯拉销售人员表示,目前的提车周期大约为5个月;而比亚迪的销售人员则透露,目前大部分车型要等2-3个月,如果想早点提车,“可能就要多交点钱”。

在3月中下旬大部分品牌已经对价格进行一轮调整之后,或许是为了刺激下一波需求,在探店过程中,比亚迪、欧拉等多家车企的销售也纷纷向我们表示,还是要“抓紧时间下单,4月份可能还会再涨”。

除此之外,不少车企的预订政策也抓住了消费者的焦虑心理,助推着这一波购车热潮。

以特斯拉为例,按照目前的政策,消费者只要交纳1000元定金,就可以锁定目前的价格和权益。后续不仅可以随时更改配置,还可以在车辆生产完成后选择延期提车;如果提车时新车售价再次降低,特斯拉也可以退还差价。

而AITO的问界M5虽然还未涨价,但销售人员也表示,可以先付5000元订金,在排产前随时可退。“很多人都会选择这么做,也不用有压力。”

NO.2[车企不得不涨,消费者“越等越贵”]

虽然在这一轮涨价潮中,从造车新势力到传统车企,绝大部分品牌迫于成本压力都对价格进行了调整。但究竟上调多少,却并无定数。甚至即使是电池容量接近的两款不同品牌车型,涨价幅度也有可能出现较大差异。

以零跑C11豪华版和比亚迪宋Plus EV为例。同样装配磷酸铁锂电池的两款车型电池容量差距不到7kWh(前者为78.5kWh,后者为71.7kWh),但前者的上涨幅度高达2万元,后者则上涨了6000元。

对此,零跑的销售向我们解释,这是因为C11此前的定价偏低。不过这显然也与车企的采购成本有关。有业内人士就曾表示,事实上每家车企与包括电池厂商在内的零部件供应商谈的价格都不相同。

而在成本压力之下,除这些已经涨价的品牌之外,也仍有部分新能源品牌并未调整价格。

关于为何没有涨价,前几天,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在财报沟通会上表示,“今年对866(指ES8、ES6和EC6)有智能硬件的升级,对现有用户有后装升级的服务。考虑到这个情况,现有的产品没有必要调整价格,但对智能硬件的年款会有一些调整。”

用智能硬件升级来代替直接进行价格调整,这或许是蔚来在成本上涨背景下仍然坚持给消费者的温柔。

至于其他品牌,此前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李想曾在微博上直言,“目前来看,和电池厂商已经合同确定了二季度电池涨价幅度的品牌,基本上就都立刻宣布了涨价。还没有涨价的,大部分是涨价幅度还没有谈妥的,等待谈妥后也普遍会立刻涨价。

一位传统车企新能源品牌的营销负责人也向我们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没涨价说明和宁德(时代)还没谈完”。而他所在的品牌虽然还未涨价,但“也在进行内部论证”。“原来毛利还ok的,现在非常糟糕,一打仗更是雪上加霜”,这位负责人说道。

而在接下来的4月份,不难猜测,或许将有更多品牌加入涨价大潮。

在前几天的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关于当下的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曾提到,有关部门也正在“认真研究解决”,“将适度加快国内资源开发进度,坚决打击囤积居奇、投机炒作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不过不容忽视的是,一般而言,矿石资源的开采周期并不短,不少动力电池原材料中的金属资源更是依赖海外。

原材料的价格问题不一定能在短期内就迅速解决,这也就意味着,对于短时间内有新能源购车计划的消费者来说,或许就像那幅对联里说的:

上联:早点买,晚点买,早晚得买

下联:今天定,明天定,迟早要定

横批:越等越贵

5、2021新能源车渗透率“越过山丘” 合资品牌“无人等候”

又到了各种年终总结的时候,各行各业会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复盘,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一年的工作方向进行调整,制定出相应的各种小目标,中国汽车行业也不例外。在经历疫情、缺芯等挑战之后,全国乘用车2021年零售销量达到2014.6万辆,同比增长4.4%,结束三连降。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298.9万辆,同比增长169.1%,渗透率达到14.8%,较2020年5.8%的渗透率有明显提升,尤其是11、12月份,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均超过20%。可以说,新能源车销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距离20%渗透率的目标也逐步靠近。

然而,几家欢喜几家愁,从各品牌层面的新能源车销量数据来看,自主品牌表现较好,合资品牌则可以用差强人意来形容,其中在12月份,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3.3%。

肉眼可见的是,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已经被自主品牌拉开较大距离。

合资品牌新能源车销量表现不佳

按理说,合资品牌在知名度、口碑方面拥有一定优势,为什么新能源车的市场反馈就不灵了呢?这就要从产品本身来说起。

当面市面上大部分合资品牌都有“油改电”的问题,这些车型往往是把成熟燃油车的发动机、变速箱、机械传动轴等结构换成电动机和电池,经过重新组装,作为一款新能源车投放到市场。这样的操作方式对于厂家来说,一方面可以节省研发费用、产品投放周期等,另一方面又可以减少“汽车双积分”压力,何乐而不为。但弊端就是,这一类型产品没有完全发挥出电动系统的优势,续航没有优势、智能化不足等等“缺陷”,都足以令消费者嗤之以鼻。

另一个就是性价比问题,合资品牌中也有性能与配置不错的新能源车型,但售价往往比同款燃油版车型要贵2-3万元。就拿东风日产轩逸纯电版来说,其厂商指导价为23.8万元,补贴后售价为15.3万元起,比燃油版11.9万元的起售价,高出3.4万元;同样,一汽-大众探岳GTE(插电式混动、24.98万元起)比探岳燃油版(20.49万元起)起售价高出4.49万元。在不限牌城市,这样的售价基本没有吸引力。

此外,在汽车智能化越来越收到年轻消费者欢迎的时代,智能座舱、辅助驾驶、人机交互等功能在自主品牌尤其是新势力中比较普遍,但在大多数合资品牌的车型上很难操作,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此类配置。

总而言之,在很大程度上合资品牌产品竞争力不足,导致了在新能源车细分市场遭遇冷落。

比亚迪新能源车市场表现引领自主品牌

在自主品牌中,比亚迪因插电混动+纯电动“双轮驱动”的技术路线以及产品布局,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表现亮眼。据比亚迪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比亚迪新能源车是该品牌的主要销量来源,全年销量达593745辆,同比增长231.6%,其中纯电车型全年累计销售了320810辆,而插电式混动车型车型则售出272935辆。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车在2021年5月19日正式下线,成为首个进入新能源汽车“百万俱乐部”的中国品牌。

上汽乘用车、长城、广汽埃安则紧随其后。上汽乘用车2021年新能源全年热销达16.1万辆,同比增长107%,渗透率超20%,国内稳居市场前五,全球跻身前六,全球及国内皆处于第一阵营。长城汽车新能源车去年全年累计销售136,953辆,在总体销量中占比10.7%,其中欧拉品牌12月单月销量首次突破2万辆,创历史新高;广汽埃安全年销量123660辆,同比增长119%,超额完成10万辆年度目标。

多家自主品牌超额完成新能源车销量目标,这也是自主品牌在去年12月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39%的关键因素。

新势力第一梯队交付量接近突破10万辆

在造车新势力方面,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理想汽车销量都超过9万辆,其中数小鹏汽车销量涨幅最大。2021年,小鹏汽车销售98155辆,同比增长275.2%;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分别销售91429辆、90491辆,同比增长109.1%、177.4%。

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理想,跟小鹏、蔚来都有3款车交付相比,理想仅一台车,在12月份,其单月销量达到14087台,全年交付量在新能源SUV中仅次于特斯拉Model Y和比亚迪宋(含插电混和纯电动),排名在理想ONE之后的比亚迪唐的销量数据是50116辆,距离较为明显。

如果刨去Model Y和宋纯电版,将插电混动SUV作为一个单独的细分市场,理想ONE无疑是这个市场中表现最好的,要知道插电式混动车型目前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燃油车。此前也有网友列举过一个段子,只要加上足够的定语,无论哪款车都是最牛的,但是同时也要清楚的看到,如果以新能源车型归类,理想ONE与特斯拉Model Y比还有较大差距。

除蔚来、小鹏、理想,也就是俗称的造车新势力三少—“蔚小理”之外,哪吒和威马、零跑可以看作是第二梯队,这三个品牌2021年交付量在5万辆左右,月交付量也能达到5000辆以上。

写在最后:尽管合资品牌2021年新能源车市场表现不佳,但不可否认,合资车企转型新能源汽车的脚步在加快,推出了专属新能源车平台,继大众MEB平台后,奔驰推出了EVA电动汽车架构平台,现代汽车E-GMP电动全球模块化平台以及通用的Ultium奥特能纯电平台等。

其中表现较好的,比如随着大众ID系列车型的的推出,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去年12月批发量为19498辆,占据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市场46%的份额,有业内专家对此表示,大众坚定的电动化转型战略已初见成效。

在燃油车时代,合资品牌利用技术积累、产品布局等综合因素在国内汽车市场中取得先机,但随着汽车新四化的不断加速,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领域后来居上,起码从市场表现上来看暂时是取得领先。不过随着合资品牌转型步伐加快,自主品牌也必须要看清未来的市场竞争趋势,提前做好产品布局。在不久的将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有可能会出现合资品牌、自主品牌势均力敌的局面,但只要有“拿得出手”的好产品,才有可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立于不败之地。

6、调侃油价上涨的段子

关于油价的调侃段子如下:

1、一句95加满,让原本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稍微不努力连油都加不起了!

2、油价上涨了,开不起车了,以后就这样吧,环保绿色出行。

3、为了保护环境,净化空气,强迫自己绿色出行(油价太贵)。

4、油价又上涨了,新能源汽车使用者体会到了不焦虑的快乐真是穷逼快乐车。

5、昨天去加油,油价又上涨了。作为普通老百姓,真心希望世界和平。

6、油价太贵了,单位的人纷纷换电动车了,我也想换了。

7、加一箱油,能买一台自行车,加五箱油,能买一台电动车,猛涨的油价啊,车开不起了。

8、太贵了!油价真的太贵了愿世界和平!

9、55了,一句95加满,让我迷失了自己,突然觉得电动的好香。

10、油价太贵了,车都开不起了,如果没必要,车还是不要开吧!

11、为什么油价又上涨了,我爸说每个月给我的生活费会少五十块。

12、啥时候油价超过八元的,太贵了,开不起车了,准备骑车上班。

13、油价太贵了,车开得起油加不起,油价还不停的涨,心在滴血。

14、油价太贵了吧我的妈呀又他妈涨价了我真是活不起了。

15、价太贵了吧稍微耗油的车根本就开不起。

16、提车时一时冲动,油价越来越高,每个月加油2000已经不够了,车位费600,洗车500,保险5000,月薪3000的我已经养不起车了。

17、氛围感拉满,坐在车里不想走, 就是现在油价也太贵了吧, 开不起啊。

18、油价也太贵了准备以后绿色出行能不去上班就不去太远,费油。

19、62了,一句95加满,让我迷失了自己,你不会还以为我约你出来只是为了兜风吧。

20、油价太贵了,加一箱油可以买辆自行车了,加三箱油可以买辆电瓶车了!



21、油价实在是涨太快了!以前老听人说养不起车,现在才体会到:真是买的起车,开不起啊。

22、油价很贵,诗和远方也很贵,加油的时候多心疼,踩油门的时候就有多豪横!

23、尽管油价涨了又涨,但从不耽误我霸气的来句。加满!说完我瞬间就后悔了。

24、反正车是开不起来,油价随你涨,再开算我输。

25、这公交车我要坐吐了要不是油价太贵打死我也不做公交车。

26、油价上涨的厉害,我是开不起车了,换电动车吧,这样环保,还省钱,和我一样的点个赞吧!

27、油价太贵已经加不起了尊贵的新能源车主。

28、油价也太贵了,彻底加不起油了 以后骑电动车…

29、今天的方向盘格外的烫手,面对六块多的油价,车里的空调键,依然是我不敢奢求的梦。

30、油价又上涨了请给我们这种打工仔一个喘气的机会吧挣钱的速度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啊。

31、尽管油价涨了又涨,但从不耽误我霸气的来句。加满!这跳动的字符,时刻提醒你要加油,加油!

32、油价又偷偷地涨了,一件衣服300,我没舍得买,一箱油400加满以后我绝对不敢轻踩,油那么贵!

33、又到周三的海油卡会员日,现在只在会员日加油了 油价太贵 已经开不起…

34、油价又上涨了,那哪是加的油那完全加的是我的泪。


35、油价太贵了,要开不起车加不起油了。

36、油价真的是太贵了,500多一个星期烧不起啊!

37、油价太贵了家人们,开不起车了,以后蹬三轮上班吧。

38、现在的油价就跟女人的吊带一样,大家都希望它掉下来,但是眼看要掉下来的时候,她稍微往上一提。

39、又涨价了,月薪三千的我,不配开车上班。

40、还是别见面了,油价好贵,已经涨到8块多了,一句92加满,让我迷失了自己。

41、这场突如其来的油价上涨,让原本不富裕的我 ,更是雪上加霜 ,不开了开电瓶。

42、这配音绝了符合加油的心情,油又贵了,车开的起油加不起了。

43、油价太贵,车船税太高,烧不起油用不起……

44、诗和远方都很贵,稍微不努力连油都加不起,让原本就不富裕的我哭着兜风。

45、干什么事没压力?挣不到钱没压力,比如讲我,油价一涨,车都开不起了。

46、尽管油价涨了又涨,从不耽误我霸气的来一句:加满。

47、油价太贵了,开不起车,我要坐地铁。

48、油价上涨,一句加满让我迷失了自己,你不会还以为我约你出来只为了兜风吧。

49、钱还没挣到,肥也没减成功,油竟然偷偷的涨价了,尽管油很贵,,还是鼓足勇气来了句“加满”。

50、人生总有“吃一根巧乐兹的时间”能想通的事情吧。就比如:油价怎么又上涨了?

7、“忘了他吧我偷电动车养你”是什么意思?

“偷电瓶车养你”作为网络流行语的该词,最早源自于一则小偷因偷窃电瓶车被抓看守所的采访视频。

看似平平无奇的一则社会新闻成为网络梗开始不断流行是因为该名小偷在采访中频出金句,著名的就有“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一句使得他迅速走红网络,成为鬼畜伏侍视频中的网络红人,被网友们称之为“窃•格瓦拉”,衍生出了“忘了他吧,我偷电瓶车养你啊”梗。

也常用作“我偷电动车养你”。

(7)新能源汽车的段子扩展资料

该梗最早出自网络上流传的一段新闻的采访视频《男子偷车被抓蚂厅虚,竟称看守所比家好》,视频中的人被称为窃格瓦拉。

他因为偷窃电动车被警方抓获后,记者采访他:你这么年轻身体健康为什么不选择找份工作,而要去偷窃呢?这名男子不说话则已,一说话就语出惊人,他表示“打工这方面,打工是闷燃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

做生意又不会做,就是偷这种东西,才能维持的了生活这样子,进看守所感觉像回家一样,在看守所里的感觉比家里感觉好多了!里面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我超喜欢里面的。

8、忘了他吧我偷电动车养你什么意思?

戒赌吧精神领袖 -----------------南宁偷车之王 窃格瓦拉

9、做局新能源市场:悲情的江西江苏,赌欢的合肥,为何差别那么大?

新能源车之于汽车行业是“破局”,求新求全的汽车产业之于二三线城市GDP是“破局”。

但,首先,得有个“局”。

这几年,有一批二三线城市,也在积极“做局”。

没有哪个行业像汽车一样,聚焦了新能源、新材料、IT信息技术于一体。能够在这一轮汽车产业竞争中突围的地方和区域,宴瞎就有机会引领汽车行业的发展,其在全省全国的地位也会完全不同。

然而,如桥塌长三角、珠三角甚至武汉那样汽车产业集群的优势,不是三两年就“画”得出来的。

(1)江西、江苏们:霸王硬上弓的悲剧?

2016年爆发“骗补门”,72家车企狂骗92亿——即使有这样的前车之鉴,诸如江西,江苏等等,还是上了“赌桌”——通过伸长政府无形的手,全力推进汽车产业集群发展。

悲情的2020年,据不完全统计,资金断裂、欠薪、停产、破产等问题的新能源汽车公司不少于5家,包括赛麟、拜腾、博郡、华泰、长江等。

中国造车新势力们在2020年又经历了新一轮洗牌。蔚来、小鹏、理想等股价疯涨,另一边部分造车新势力的停摆,把例如江西、江苏们的霸王硬上弓暴露无遗。“倒了庙堂,肥了方丈”的熟悉剧情,把汽车产业链的投资信任,踩个稀烂。

(2)合肥市政府是“最牛的风险投资机构”?

2020年投资圈流传着这么一个段子,说“中国最牛的风险投资机构”其实是合肥市政府——2007年,拿出全市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赌面板,投了京东方,最后赚了100多亿;2011年又拿出100多亿赌半导体,投了长鑫/兆易创新,赢了,上市估计浮盈超过1000亿;2019年,又拿出100亿赌新能源,投蔚来,大众汽车新能源板块也借江淮大众落地合肥——一时合肥成为投资圈的“网红政府”。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安徽人的开拓精神自古传承。合肥是最早开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城市之一,也是“十城千辆工程”3批25个城市中屈指可数达标的城市之一。

2020年4月,蔚来中国总部落户合肥项目框架协议正式签署,10月,蔚来中国总部正式启用。

2020年9月,合肥市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公司又拿出10亿元,领投新造车企业威马汽车;同月,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在合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吉利集团也开始入驻合肥。

2020年11月12日,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合肥)有限公司注册成立,经营范围含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

据不完全统计,合肥相继实施了50多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重大项目,总投资超500亿元。

目前来看,合肥已集聚了蔚来、江淮、威马、国轩高科、华霆动力等上下游企业120余家,形成了涵盖整车、关键零部件、应用、配套的完整产业链。

(3)如何“做局”?

可能很多人会说安徽只看好芜湖(以奇瑞汽车为龙头,2014年已经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创新型集群试点,是全国唯一一家科技部认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地域资源、行业资源、产业链(集群)资源、企业生态圈资源等等,合肥有何优势呢?合肥是如何“做局”的?

12月12日,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研制组发布“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0)”。该指数自2015年起每年对外发布,今年已是第6次。“指数报告”指出,协同发展能力前十强城市依次为上海、杭州、武汉、成都、南京、重庆、苏州、长沙、宁波、合肥。上海以66.01分位居第一,连续六年位居榜首,龙头作用显著。合肥首次跻身TOP10。

图说: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城市组团分布图(2020)

图说:科创排名,合肥居110城第6位

11月19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提出“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超过千亿,整车产能达到100万辆,质量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的目标。《意见》的发布预计将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及锂电池等相关产业产生积极影响。

政策倾向及时到位,科研创新也是合肥的砝码。安徽汽车人才济济,例如低调的211工程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徐平、尹同跃、苗圩、左延安等在车坛举足轻重的人物都是毕业于合肥工大,这批汽车产业管理层影响着安徽的汽车工业乃至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史。

(4)合肥真的赚了吗?

合肥是为数不多“会快速花钱也会按时赚钱”的新能源投资者。2020年初蔚来又陷入被资本市场看空,与北京亦庄、浙江晌消空湖州等地方政府不同,眼看着蔚来命悬一线,合肥决定成为蔚来的战略投资者,持股24.1%。

随后,蔚来股价一度飙涨超1200%,市值达731亿美元,超越奔驰母公司——合肥成了蔚来股价暴涨中的大赢家。

真的赚到钱的合肥,可借鉴的不仅是“眼光”,其多重保险的合作方式更值得其他城市参考。

看似押中蔚来向其雪中送炭的合肥市政府,实际上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分步实施、分批到账。

根据协议,合肥建设、国投招商和安徽高新产,三家国资战略投资方对于蔚来100多亿元的投资,分五次进行,并在营收、纳税、销量等方面设立了KPI指标——相当于配备了一套保险机制。

蔚来与合肥的合作本质是“高业绩对赌”股权融资。

首先,蔚来以股换钱。

蔚来在合肥成立“蔚来中国总部”,蔚来(中国)相当于是一家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出置一部分中国市场的收益来换取地方政府的投资。

比照当时蔚来370亿人民币的市值来看,合肥的145亿其实至少可以占到新公司40%的股权,但是合肥没有单纯看数字。“项目计划融资145亿元,用于公司研发、市场体系建立和运营;同时,规划建设总部及研发基地(10亿元)、第二生产基地(15亿元)。”合肥方面一是要求蔚来必须把整个研发制造体系放到合肥——带动产业升级和当地就业,145亿中至少25亿元必须用在当地。二是没有采取“现金融资”,而是比如工厂的划拨、江淮收益的划拨(江淮为蔚来代工)等等。

其次,业绩对赌。

“蔚来(中国)2020年营收148亿;4年后蔚来(中国)营收要达到1200亿元,包括上市6-8款车型;5年时间总营收要达到4200亿、总税收78亿”。其中,“2024年年度1200亿”,基本上就是每年增长68%。目前中国品牌车企中销售额破千亿的只有吉利、长城、上汽通用五菱等少数几家,蔚来这个挑战性极大的目标,还得看未来。毕竟,“宏观经济放缓”、“行业增速放缓”、“新业务开拓进展较预期偏缓”、“业务转型升级困难”、“成本较大幅度增加”、“人为干扰”等等原因亦是同期挑战。

(5)功夫拍案

数据统计,过去几年有200余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成立。每一位“PPT高手”的背后都有不同的地方政府和数十位资本投资人,投资金额少则百亿,多则几百亿。

当一家家被狂热致死的造车新势力消逝,蔚来已成为合肥市政府2020年最佳豪赌样本。合肥更是有望借势成为长三角副中心。

新能源产业中,前赴后继的“地方政府们”的钱,都不是光靠运气赚来的。

我们更应该要清楚那个盲盒里,装的是什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0、为什么买奔驰宝马奥迪的电动车会被人笑话?

我相信如果你有30万以上的预算,我相信基本上就直奔BBA去了,但前提是你准备买一台燃油车。而一旦你30万以上预算准备买一台电动车,那BBA大概率是你第一个PASS的对象。

去年10月,有一位购买奔驰EQC的车主,在网上分享了自己购车后,被特斯拉销售嘲笑的经历。他说,当特斯拉销售得知他购买了奔驰EQC之后,电话里只说了三句话“你买了奔驰的电车啊”,“哎哟,我的妈呀”,“没事没事,那就这样吧”。

中华文字博大精深,虽然特斯拉销售一个否定的词语都没有用,但是字里行间都是对车主选择奔驰EQC的鄙视与嫌弃。车主一怒之下,就坐在车内拍了短视频发到了网上,车主说,纯电车就你特斯拉一家独大吗?买别的电动车就要被你们鄙视,被你们看不起?

结果视频发到网上,原本只是被特斯拉销售一个人嘲笑,结果成了被所有网友嘲笑。我看到一条评论更是杀人诛心,“恐怕连卖你EQC的奔驰销售都在背后嘲笑你吧。”

买一辆奔驰还被人嘲笑,这在几年前根本无法想象。如今出现这种现象,原因也很好解释,你买一台奔驰可以理解,你买一台电动车也可以理解。但是你买一台奔驰电动车,我真的很难理解。

这就像是你买劳力士我能理解,你买Apple Watch我也能理解,但是你买劳力士的智能手表,我就完全无法理解。这个解释,是不是通俗易懂?

BBA的电动车现在惨到什么程度?奥迪4s店拉横幅“奥迪也有纯电新能源”,态度诚恳,姿态卑微,就差把后半句“求你进来看看吧”写出来了,但是在我看来,这就像诺基亚的柜台拉横幅“我们的手机也有触摸大屏”的感觉。

宝马经销商也在店里制作了海报,用BMW i3对比小鹏P7和特斯拉Model 3,全篇内容用两个字就能总结,拉踩。即使这样卖力宣传,宝马i3的销量也不及特斯拉Model 3的一个零头。

不过小鹏P7自己不努力,月销2、3千台本与宝马i3差不多,但是当i3优惠高达10万左右,24万多就能开回家的时候,销量竟然一度冲到了6000多台每月,把小鹏P7远远甩在身后。

所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24万的宝马i3抢走了多少35万的燃油3系车主?我敢说卖24万的宝马经销商肯定不赚钱,只是亏多亏少的问题,而宝马厂家造一台i3肯定也没有一台燃油3系赚的多。那这个游戏怎么继续往下玩?燃油车卖一台赚一台的钱,电动车卖一台亏一台的钱BBA不转型,感觉像是在等死,转型又感觉像是在找死。

所以今年各位发现,奔驰,宝马的燃油车非但没有降价,反而还涨价 ,为什么?因为豪华品牌燃油车领域,他俩真的没什么对手。那既然大家都在用电动车革燃油车的命,燃油车BBA也没什么对手了,索性仿咐最后一搏,干脆涨价当奢侈品卖算了。


就像被人嘲笑的奔驰EQC车主所说,电动车市场不是你特斯拉一家独大。但是看看往年的销量,特斯拉仍然是龙头老大,地位无法撼动。2022年特斯拉全球销量131.3万辆,比亚迪186.8万辆,奔驰电动车14.9万辆 。

这么一对比,就知道差距到底有多大了吧。不过,再拉出奔驰燃油车的数据,那就很恐怖了。全球销量204.39万辆,全年营收155.2亿 欧元,利润148.1亿欧元,相当于比亚迪利润的6.8倍。换句话说,比亚迪卖7台车,等于奔驰卖1台祥大改车赚的钱。

以BBA为主的豪华品牌其实都面临同样的情况,燃油车销量有保障,利润有保障,他们完全没有动力发展电动车。一开始转型做新能源,无非是迫于排放、积分与政策的压力而已。

在燃油车领域,BBA掌握着绝对话语权,无论对客户,对经销商,对供应商。而且在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方面的技术积累,也绝对不是一个新品牌短时间内可以超越的。更关键的是,有钱人对车辆的社交属性,天然对豪华品牌有需求。当你兜里有钱了,奔驰宝马的销量自然就来了。

可是到了电动车时代,电机取代了大排量发动机,动辄3秒多的零百加速,搞的现在燃油性能车都没有了更新换代的动力。四驱,我前后双电机就可以搞定。电动车不需要变速箱,自然技术壁垒也没了。

电池包还可以增加车身刚性,重心更低,同时弱化了底盘调校难度。取消了纵向传动轴,车内空间表现也能优于同级。这一顿操作下来,电动车新兴企业完全不用看老前辈们的脸色,一个字,“干”就完谨判了。

更麻烦的是,汽车的电动化是与智能化一起到来的,它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油车改电车,而是打造成一个智能座舱,一个所谓的“移动客厅”。原本燃油车时代“坐奔驰开宝马”人尽皆知,现如今奔驰不一定有理想坐的舒服,宝马不一定有特斯拉开的尽兴

过去大家买燃油车只看重三大件,现在买电动车你没个大屏幕,5G网络,智能驾驶辅助试试?上升到豪华品牌的层面,这些还只是基础。中国新势力车企的创新和内卷能力,远超BBA这种老牌车企的想象。他们绝对不会想到,中国有那么多消费者,爱死了理想车上的冰箱、彩电、按摩椅。中国有那么多客户,愿意花钱购买蔚来堪称“海底捞”式保姆级服务。

BBA在燃油车领域,有什么值得买?无非就是个大标,给你增加了一些自信,亦或是所谓的社交货币。但是电动车的卖点远超产品本身,他们可以是服务,是创意,是功能,是设计,是社群,是对未来无人驾驶的想象力。反正,卖点不仅是你开的这台车本身而已。而燃油BBA的卖点,就是车辆本身。

有人可能会好奇,BBA难道造不出一台碾压特斯拉 、蔚小理的电动车吗?就目前来看,还真造不出。不是技术层面造不出,而是企业层面造不出。


举个例子,就像索尼公司发明了MP3,但同时索尼唱片公司很赚钱,那就一定会限制MP3的发展,结果被苹果ipod捷足先登。柯达1976年就发明了数码相机,但公司的胶卷业务很赚钱,这个项目就一直被束之高阁。

2000年数码相机开始流行,2012年柯达倒闭。传统车企在转型中产生的内耗,是根本无法避免的,而新兴车企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2017年,奔驰财务副总公开宣称,在发展初期,电动车的利润可能只有燃油车的一半都不到。

奔驰换谁当CEO,都绝对不敢ALL IN电动车,他但凡有一点点这方面的心思,董事会必然立刻让他滚蛋。因此,奔驰的EQ电动车,只能是与 AMG、迈巴赫一样并列发展。

宝马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2014年宝马集团研发董事迪斯与科鲁格竞争董事长位置失败,前者转而投身去帮大众All in电动化,有了后来的ID系列产品。而科鲁格坚信PHEV才是未来,这也是有原因的,在他上任前的2013年,宝马推出了纯电动开山之作i3,有增程版与电动版,但是这款车无论销量还是利润,都远未达到预期。

因此,科鲁格对纯电动一直持保留意见。直到2019年齐普策上台,宝马的电动化终于向前跨了一大步,但仍然看得出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真正的纯电产品,像是iX系列,并没有太大声量,反倒是人称“油改电”的i3,iX3降价后销量还行。无论奔驰还是宝马,在新能源领域做的每一件事,感觉都很拧巴,又不想做,又不能不做。

有时候想想,也的确有点为难BBA的老总了。燃油车领域,有着既定的等级划分。奔驰C级、E级、S级,宝马3系、5系、7系。到了电动车领域,首先大前提是电动车一定比燃油车贵,然后还要传承奔驰品牌的特色,还必须解决续航的痛点。结果,就造出了一堆奇葩的EQ系列产品。

EQS在2021年上市,定价107-150万上下,比奔驰S级贵了16万。奔驰EQE,定价52-58万多,比奔驰E级贵了9万多。还有奔驰EQA、EQB、EQC价格都贵的离谱。产品体验一塌糊涂,定价倒是自信无比

在咱们中国这个全球最卷的新能源市场,拿这种产品来卖,无异于星巴克卖铁观音,肯德基开火锅店PK海底捞。结局可想而知,EQS降价30多万,EQC降价15万多,仍然是卖不动。

好不容易卖出去一些,还被客户投诉。奔驰EQC就多次因质量问题而被官方召回,空调冷凝水、电子部件腐蚀、控制单元出现故障、转向系统失灵、电机问题等等,显然在“三电”领域,奔驰并没有想好好应付这场考试。

还要一个更尴尬的问题,各位想想,当你开一台燃油的奔驰、宝马去加油站,工作人员会指引你到95号加油口停下,开口就是,老板是不是加满?而你开一台电动的奔驰、宝马去充电站,等待你的就是网约车司机师傅羡慕中带着嘲讽的目光。

我知道你的车四个轮子拆下来可能都可以换他一辆,但是你的充电速度还真不一定有他们的车快。你说BBA是豪华品牌,在电动车领域它豪华在哪儿?特斯拉有上千座超充站,特斯拉车主就算嫌2块多一度电太贵不用,他开车路过看着心里也爽。

蔚来也有上千座换电站,就算年年亏损上百亿,但是车主觉得就是牛x。BBA不是不知道拿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百车全说,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与新能源汽车的段子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