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的车,比如说共车,最好有图片,我在网上查不到!~!
先秦时代的车,总的说来分为“小车”、“大车”两大类。驾马、车箱小的叫“小车”,也叫轻车或戎车。驾牛、车箱大的叫“大车”。小车除贵族出行乘坐外,主要用于战争。战国时,由于车战的发达,战车的多少成为一个国家强弱的标志,有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的说法。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了“车同轨”,对车辆制造的技术和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秦始皇五次大规模巡游,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马车。秦代人对马车似乎有着特殊深厚的感情,至今我们还可以从秦朝留下的兵马俑中,看到当时的战车、辇车等实物,看到与真人真物几乎等高的人物与马匹形象。从1974年开始发掘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已出土武士俑800多个,木质战车18辆,陶马100多匹,青铜兵器、车马器共计9000余件。如按兵马排列形式复原,三个坑的武士俑可能有7000个,驷马战车100多辆,战马1000多匹。兵马俑庞大的阵容,形象地展现出秦军的兵种编列和武器车辆等情况。1980年出土了两辆大型彩绘铜车马,其大小为真车真马的1/2。一号车为立车,即立乘之前导车。长为2.25米,高为1.52米。单辕双轭,套驾四马,即两骖两服。车舆呈长方形,车上置一圆形铜伞,伞下立一御马官俑,双手执辔[pèi沛]。舆内有铜方壶、弓、驽、镞、盾等。四匹铜马均饰金银络头。鞍具上有编号文字29处,共49字,均小篆体。二号车为安车,即坐乘之轿形车。车身全长为3.28米,高1.04米。车厢分前后两室,前室为驾驶室,内有一跽[jì计]坐的御马官俑,腰际佩剑,执辔前视。后室为乘主坐席。车厢上有椭圆形车盖。车亦单辕双轮,前驾四匹铜马。这些珍贵文物,完全模拟实物制成,是前所未有的考古发现,反映了我国2000多年前马车制造的精湛技艺。
到了汉朝,车子有了很大发展和变化,单辕车逐渐减少,双辕车有了大发展,车的种类增多,且主要用于载人装货,而不是战场了。东汉和三国时期出现了独轮车,这是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交通运输工具,在交通史上是一项重要的发明。根据历史记载,诸葛亮北伐时,蒲元创造“木牛”为军队运送粮草。许多学者认为当时的“木牛”,就是一种特殊的独轮车。
唐宋以后,车辆的制造技术也有所进步。南北朝时出现了12头牛驾驶的大型车辆。当时还出现了磨车。磨车上装有石磨,车行磨动,行10里磨10斛。至于三轮车,在唐末五代时就已出现,但没有得到推广。到了宋朝,官僚们坐轿子的风气渐渐兴盛起来。这时高级车辆的制作和改进得不到重视,制车技术的重点也逐渐由乘人的车转到载货的车。宋朝的大车叫“太平车”,用五至七头牛拖拉。这时的独轮车前后两人把驾,旁边两人扶拐,前用驴拉,叫作“串车”。明朝将前用驴拉、后以人推的独轮车叫“双缱独轮车”。明清时期除了陆续出现许多新型车辆和异型车辆外,还出现了帆车,即在车上加帆,利用风力助车行进。到清朝时又出现了铁甲车和轿车。铁甲车有四轮,轮的直径约一尺,车厢包以铁叶,以保安全。轿车是马车与轿子结合的产物,外形如轿,用马和骡拉挽。徐扬的《乾隆南巡图》中就画有这类轿
2、古代也有出租车,汉朝的“出租车”服务是什么样的?
新时代新气息,我们现在的出行交通工具真的是很多。飞机、高铁、轮船、汽车等等交通工具,可以说是相当的便捷了。那么我们就要想一下古代的人都是靠什么出行的呢?古代有没有出租车这个业务呢?
我想说的是,古代的马车和现代的汽车是一样的,最重要的也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了。不过汽车也并不是现在人人都有哦,古代的马车也是如此,所以说出租车的服务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毕竟有好多穷苦的人是买不起马车的,如果出远门的话,可能也就要打“的士”了。
我们就来看一下古代人是如何计量里程的吧。可以看出古人真的是很有智慧。给大家讲一讲汉朝时期的出租车吧,汉代的“的士”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叫做“记里鼓车”,为什么要给它取这个奇怪的名字呢?这种最早的出租车也是名副其实的,这车上的记里鼓可以说是最早的出租车计价设备了。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人的智慧,真的是了不得。
记里鼓车是一辆马车,它的车轮大小直径在设计的时候就经过了精心的计算,每转100圈的话,马车正好行驶是1公里。同时车轮也会带动车上的一个特质齿轮在转动。这个齿轮和车上特制的两个拿着鼓槌的小人偶,通过连线把它连起来。齿轮每转一圈连线就带动小人手里的鼓槌敲击一下小鼓,所以每听到一声鼓响的话,司机和乘客便知道马车又行驶了1公里。
这样子的话就可以精确的计量马车的行程了,既方便司机计价,对于乘客来说也是特别的放心。在当时就已经实现了交易的公正透明,真的是为古人的智慧拍案叫绝。
3、汉朝都尉是什么官职
武官名。赵国将军下依次为国尉、都尉,秦与汉初,每郡有郡尉,秩比二千石,辅助太守主管军事。景帝改名为都尉。西汉有掌管人员也入京畿的关都尉,掌管边郡与田的农都尉,管理归附各族的属国都尉,及与武事无关,掌皇帝所乘车辆的奉车都尉,掌副车之马者称驸马都尉,掌乐府的协律都尉等。
西汉时期,都尉一职的含义不断扩大,景帝中二年,郡尉更名为都尉,景帝中六年,主爵中尉更名都尉,此外秦代都尉,只有都尉,关都尉,两种职官,楚汉之际的文献中出现骑都尉,汉代,又先后出现部都尉,农都尉,属国都尉,水衡都尉,奉车都尉,驸马都尉等等,逐步扩大成为一个都尉体系。主要的官阶品秩在
比二千石,而其他如部都尉,关都尉,虽没有直接的品秩记录,但参考郡属官吏的情况当在二百石,到六百石之间。
东汉时代,都尉的地位不断下降,中兴建武六年在内地郡国取消都试,省略都尉,其职由太守兼,只在边郡继续保持都尉及属国都尉,或出现极端情况时,临时设立,事了则罢。取消关都尉。在出现中二千石的品秩下,比二千石的都尉实际上已经降了半级。
魏晋时代,都尉的地位主要在第五品至第七品,总体地位呈显下降趋势,而且职务虚化。
4、汉代马车的分类有哪些?
至汉代,双辕马车因乘坐者的地位高低和用途不同,细分为若干种类,主要有斧车、轺车、施轓车、轩车、軿车、辎车、栈车等。汉代马车的种类复杂、名目繁多,除上述几种车外,见于记载的还有皇帝乘坐的辂车和金根车。据《续汉书·舆服志》描写,金根车上有“鸾鸟立衡”、“羽盖华蚤”。高级官吏乘轩车,这是两侧有障蔽的车。一般官吏乘“轺车”。贵族妇女乘坐辎车,车厢像一间小屋子似的。此外,还有许多供某一特定目的而制作的专用车辆类型。
5、早在1800年前的汉代,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用来测量车辆行驶里程的“记里鼓车”,又名“记里车”、“司里车
6尺
6、汉朝的军用车辆有何特点
卫青,霍去病,李广,赵充国,一连串流光异彩的名字,无不让每个中国人神往,让每个中国人自豪。匈奴人当年横行欧洲,十三国联军竟不能挡,西罗马帝国迅速灭亡。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却最终倒在了汉军的铁蹄下。汉军是一支将游牧民族的野蛮精神与汉朝人的战术纪律发挥到极致的一支军队。严酷的训练和优秀的将领造就了这支军队强大的战斗力。匈奴人被欧洲人称为闪电的鞭子,那如果他们遇见汉军呢!相信他们宁愿遇见匈奴,也不愿遇见卫青霍去病们。汉王朝存在了400多年,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即使是其处于统治末期,其军队依然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这点更是其他王朝不能比拟的。
7、汉代将军的车辆仪仗分哪些等级?
皇家仪仗的人选有二:第一就是有祖宗荫功的富家子弟,第二就是战死沙场的将门虎子。
古代的所谓仪仗队不是单单的只负责礼仪,其实更多的是一个选拔军官的基地。军中和兵部一旦有空缺就是从他们中间提拔优秀的人来顶缺。
所以你所的所谓帅哥应该不能成立。那个什么太监的肯定也不对。
至于名人的话,象汉朝的卫青,霍去病以及出使西域的张骞都曾在这个队伍里呆过!
8、汉代类似现在的“出租车”的交通形式是什么?
在汉代确实有类似于现代出租车的交通工具,名叫记里鼓车,在晋惠帝时期就对此有过记载,记里鼓车有上下两层,每层都有手执木槌的机械小人,下层木人打鼓,车每行一里路,敲鼓一下,上层机械人敲打铃铛,车每行十里,敲打铃铛一次,古代以此来记录车辆行过距离,然后按照行程数向乘客收钱。
虽说是出现在汉代,但是这项发明出自于谁之手却没有史料记载,不过有史料中记载过东汉时期的汉光武帝刘秀曾在读书时期,就和人凑钱买了头毛驴,做起了租赁生意,不得不说古代人的智慧之高,凭借着困乏的物资条件也能创造出这些高科技,可谓厉害。
其实类似于这样的高科技,在古代不单单是只有出租车这一种,还有很多,比如说木牛流马,指南车等等,说到这里我想起一种事物,当然了这不是什么高科技,只是说古人的智慧,就是当今社会的高尔夫运动的雏形,在当时名叫捶丸,最早是起源于宋朝,然后在元朝和明朝的时候风靡全社会,是一种休闲娱乐方式,类似的还有蹴鞠。
看这些古代人的智慧结晶,由衷的赞叹,因为他们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下探索发明出这些黑科技实在是厉害,不过现代人能够总结前人的智慧,超越前人从而发明研究出更多利于我们生活的事物,更是值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