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共享单车来了,还需要有桩公共自行车吗
这个看各地政策,有些城市要看各个区政府的政策,比如上海,浦东新区早就停止了这种有内停车桩的容公共自行车,但这种自行车在其他地方,比如苏州还非常常见。
并且,无停车桩的公共自行车并非真正的一点毛病没有,最要命的就是乱停放,上海这里很多路两侧停满了这种自行车,严重影响人行道的通畅,有桩的至少在这一点上面比无桩的要好,但有桩的问题在于灵活性,比如说,我去上班的时候骑了一辆,但公司附近的停车桩停满了,然后我下班的时候,停车桩上面又一辆也没有。
这两种,无桩的方便了使用者,但不利于管理,有桩的则方便了管理,但不方便于使用者。
2、关于公共自行车桩会不会满了无法还车的问题
每个桩点都会有管理人员管理,这点肯定是的,只是管理人员是各个点轮着跑,还是有很多车辆不能及时归还进去的。如果想根除,只能每个点设置服务站,即时将该点的多余车辆送走。
3、有桩公共自行车和无桩共享单车是什么意思
有桩单车是来指所有的自行车和用户自都需要一套硬件设备进行统一管理。比如停车的停车桩、用来支付刷卡设备、繁琐的认证注册流程等。
无桩共享单车是指,所有的注册认证都随时随地在线上操作,用车还车也没有必要到特定的区域,而且不需要额外的设备,支付也在线上操作。
4、公共自行车还车时,车桩满了,怎么办
首先,你要确定车是不是还好了,如果确定还好了的话就算不刷卡也不会收费的(车还好的话在车桩上是拉不出来的)。如果没有还好的话还是要收费的。
5、公共自行车车柱满了怎么停放车?
1、把车子锁在柱桩上,人便可以离开,或者登记后自行保管,当天找到可以回还车的空桩答时,再打这个电话让工作人员解除。
2、再按正常程序还车,期间是不计费的。
3、如果是将车锁在柱桩上离开的话,务必记得事办完把车还入空位,不然别的人无法使用。
6、一年级数学一个公共自行车站点有30个锁车桩,这个站点还能存放多少辆公共自行?
一个锁车柱能锁一辆公共自行车,锁车桩和自行车是一一对应关系。所以30个锁车桩能存放30辆公共自行车。
7、分析公共自行车为什么要有固定桩位
因为有桩的车辆位置是确定,
不能指望人人都能具备高素质,而是应该通过版制度约束规范素质。比权如,即使是一个高素质的人,在遇到急事的情况下也可能会把单车停放在不规范的地方。
无桩共享单车要投放比有桩单车更多的车辆。另外,事实证明,无桩单车也需要调度,车辆位置的不确定也同时会增加调度费用。
不用找固定的地方而随意停放确实很方便。但是,这对下一个使用者就不一定方便了,特别是停放在偏僻地方的时候。实际上,无桩单车只是把使用者的“方便”转嫁到下一个使用者的“不方便”了。
8、公共自行车放进去了显示当前不在桩是咋回事
首先要确认你的车到底有没有还好,拿你的借车卡去站点的主机柜内上去刷下,查下你的借还容车信息,如果最后的还车信息是你最后一次还车的信息的话那就说明你的车已经还好了,可能车桩有问题或者数据没有传过去导致你的卡还处于借车未还状态。如果主机上显示你的卡还处于借车未还状态的话你就要看看你的车到底有没有还好或是车桩故障,你这问题的还是打客服电话,让客服给你解决。
9、借鉴共享单车模式杭州试点公共自行车"无桩停放"效果好吗?
中国城市公共自行车的发源地杭州,正在进行一场针对传统公共自行车运行模式的“革命”。
3月27日,杭州公共交通集团及承建商杭州金通科技发布城市“无桩公共自行车”,引发关注。与传统模式下依赖租借点及车桩,通过市民卡完成借车、还车程序的公共自行车相比,新式公共自行车采用智能锁,可通过移动扫码租借,此外,虚拟电子围栏的应用,也使得公共自行车实现“无桩停放”,获得与互联网共享单车类似的使用体验。
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国雄称,曾输出“杭州模式”的杭州公共自行车服务,近年也受到共享单车的冲击。而此次的改革,也力图在盘活现有资源的前提下,实现公共自行车功能的延伸。
共享单车兴起 “小红车”遇冷
2008年5月1日,中国第一辆城市公共自行车,出现在浙江杭州。首批投放的车辆,遍布于杭州市区内的61个服务点,总数量达到2800辆。由于车身为红色,这批公共自行车被称为“小红车”。
这是国内城市首次以公共交通服务的形式,探索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此后的9年,公共自行车在杭州迅速发展。新京报记者从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获悉,目前,杭州共有车辆租借点3770个,公共自行车总投放量达到8.58万辆。每天约有31.5万人次使用公共自行车出勤。
与之相对的是,预付押金办理市民卡,通过租借点进行租用,再将车辆停放至固定建设的停车桩,被称为公共自行车“杭州模式”。数年间,这一运行模式在国内多个城市得到复制。杭州公共交通集团一名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透露,国内400余个开通公共自行车服务的城市中,至少有200个具有“杭州基因”。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杭州模式”受到挑战。手机客户端注册,无需办卡,随开随用的共享单车,开始冲击杭州公共自行车,并导致后者的空置率提高。
一名杭州市民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杭州市面上至少有十家共享单车品牌,色彩多样,居民出行时,不少人已不再选择“小红车”。
共享单车“围城”,杭州公共自行车开始尝试“突围”。2016年8月28日,西湖景区周边沿线100个服务点推出“扫码租车”功能,市民通过手机客户端或者微信端扫取“小红车”车身的二维码后,可实现“无卡操作”。
限定区域停放否则无法锁车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扫码租车”只限西湖景区周边的租借点。此外,在还车时,用户仍需将“小红车”推入租借点的锁止器(车桩)中。
探索仍在继续。2017年3月15日,杭州公共自行车实现“24小时”服务。
尽管有这样的尝试,相比共享单车,定点停放的“小红车”依然显得并不方便。上述杭州公共交通集团人士称,这样的使用体验,也直接影响了公共自行车的使用率。
3月27日,杭州公共交通集团发布了由杭州金通公共自行车科技有限公司承建的新式“小红车”。与之前的版本相比,新车除全部配备智能锁,实现移动端租借外,还对传统的公共自行车运行模式进行颠覆。
杭州金通科技一名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本次改装,基于传统“小红车”还车难的痛点,开发出虚拟“电子围栏”。通过设置“电子驿站”,在车载定位装置中,设置市区内可停车区域,通过客户端对用户进行提示,从而实现在可停车区域“无桩停车”。
在上述负责人看来,传统公共自行车存在的办卡、还车不便等问题,将在新式“小红车”中得到解决,而相比随意停放共享单车,由于限定可停放区域,否则车辆无法上锁,新式“小红车”对城市管理更为“友善”。
对话
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国雄:
(图:杭州无桩停车)
要解决有桩模式还车难问题
城市公共自行车的诞生地、运行模式的输出地,杭州曾凭借这一“品牌”,在国内外赢得关注。面对共享单车的冲击,也尝试寻找出口。昨日,新京报记者与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国雄,进行了一次对话。
“共享单车对传统模式有借鉴意义”
新京报:为什么要对现有的城市公共自行车进行改造?
吴国雄:这与共享单车进入杭州市场,并对公共自行车产生冲击有关,这种冲击主要是来自模式上。
新京报:这种冲击带来了什么?
吴国雄:共享单车进入市场,导致技术、人才、资本被引流到自行车行业,产生新的风口,对我们传统模式也有借鉴意义。
新京报:目前公共自行车模式存在什么问题?
吴国雄:受困于“潮汐现象”,常常出现的一种情况是,单位附近的还车点车桩“满员”,使用者到了目的地,但是无法正常还车。固定建设的车桩数量有限,导致还车难问题,这是现行模式急需解决的。
新京报:要从哪方面进行改革?
吴国雄:公共自行车的功能延伸,包括移动租借和无桩停车。
改革成本由财政承担
新京报:为什么不直接借用互联网共享单车模式?
吴国雄:实际上,共享单车给城市管理带来的影响,同样值得注意。在给一部分人提供方便的同时,随意停放的问题,是侵犯另一部分人的“路权”。
新京报:传统模式有哪些值得保留的部分?
吴国雄:杭州发展公共自行车9年,租借点的规划和设置,我认为还是合理的,这一部分是我们的好传统,应当保留。传统的模式便于管理,更加有序,这一点也要坚持。
新京报:公共自行车改革的成本由谁承担?
吴国雄:成本主要来自于更换智能锁,以及搭建虚拟“电子驿站”,由于是公共交通,这部分投入由公共财政承担。
新京报:新式车辆何时全面覆盖传统公共自行车?
吴国雄:目前我们进行了尝试,并发布了新车,何时覆盖全部3700多个租借点,时间上还需论证。
延展
公共自行车应与共享单车“共存互补”
在很多城市,随着共享单车的兴起,公共自行车一度陷入沉寂。不少停车点内车辆空置,街道上也鲜见公共自行车的身影。
杭州市公共交通集团副总经理章贤春曾公开表示,共享单车虽然在便利性、可达性上有所提升,但乱停乱放、维修保洁、车辆安全、无序管理的问题,导致“随借随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随借随扔”。
章贤春承认,城市公共自行车在发展进程上“确实没有完全跟上时代的步伐”,还车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不过,章贤春同时强调,规范定点管理也保障了出行的有序性,公共自行车的维保力量、调运力量,确保系统的高效运作,“这些都不是共享单车目前所能做到的。”
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国雄表示,相比较共享单车,城市公共自行车面向群体更广泛,覆盖不接触互联网的老年用户。他认为,在现行的发展趋势下,共享单车将走向规范化和有序化停放,而公共自行车也将在突破“还车难”等问题后,更专注于技术开发和用户体验。“两者之间,应该是共存和互补的关系。”
10、公共自行车停车点停满了怎么办?
可以去找其他较近的公共自行车停车点停车即可。
旁边的车是停满后他人随意停放的,最好不要直接放旁边。
另外的解决方法如下:
把自己的车子锁在柱桩上,人便可以离开,或者登记后自行保管,当天找到可以还车的空桩时,再打电话让工作人员解除。再按正常程序还车,期间是不计费的。
如果是将车锁在柱桩上离开的话,务必记得事办完把车还入空位,不然别的人无法使用。
拓展资料
公共自行车,是“公共自行车出行系统”的简称。该系统通常以城市为单位进行部署、建设,由数据中心、驻车站点、驻车电子防盗锁、自行车(含随车锁具、车辆电子标签)及相应的通讯、监控设备组成。
一个数据中心可管理几百至几千个站点,每个站点配备20~80驻车电子防盗锁。站点主要布局在居民生活工作集聚区出入口、公交车站附近,重点解决“公交最后1公里”的问题。是城市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
公共自行车管理单位向居民发放借车卡,用户在站点刷卡借车,到达目的地后,将车归还到就近的站点。可根据使用时长和一定的计费标准收取一定的使用费。
根据车辆与驻车装置的连接方式不同,可分为软连接式、硬连接式;
根据驻车装置的外观,可分为横梁式、立柱式、龙门式等多种不同类型,各具优缺点。
借还车流程
公共自行车借还车操作简便:
1、借车:用户在站点锁位刷卡,锁具执行开锁,用户即可取走车辆。
2、还车:用户将自行车随车锁具插入横梁或立柱电子防盗锁,系统自动判断读取车辆芯片信息,计算借车时长、费用等,锁定车辆,即完成还车。有的系统还车后须刷卡确认,部分系统支持还车不用刷卡。
3、手机APP借车。部分系统具备这一功能,已办卡用户临时未带卡,可以通过手机app发出指令,实现无卡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