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轮式车辆的有哪些优点?
轮式车辆的行驶阻力小,行驶装置效率高,速度快,机动性好;油耗低,行程储备大;工作可靠,寿命长;噪声小,便于隐蔽;民用件通用程度高,生产成本低,研制周期短,维护、管理、训练方便,因而得以迅速发展。但其越野能力差,所以轮式和履带式相互补充平行发展。
重视侦察和夜战能力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使车辆具备全天候侦察能力和夜战能力。研制昼夜合一的微光电视侦察系统。提高侦察的立体性;加速发展热成像侦察器才,增加观察距离,如已有装备的热成像、激光测距和指示器的组合系统,可昼夜观瞄目标,揭露伪装,并能迅速准确地测出目标距离;研制昼夜变倍率观瞄和激光测距三合一的观瞄设备。采用先进防护技术,随着装甲反装甲技术的发展,侦察车的装甲防护能力也在加强,有些采用了复合装甲,有的将披挂新型被动式附加装甲。
2、轮式车辆的车架有哪些种类?
轮式车架种类是轻型装甲车
前提是以轮胎形式的综合
式
3、军用轮式车辆系列化方案是什么时间颁布实施的?
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刻不容缓地要求提高我国军用汽车生产能力和技术性能。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于1961年6月批准成立了军用轮式专业组,统一制定了军用汽车发展规划,组织研制、试验、定型,协调生产。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拟定出《军用轮式车辆系列化方案》,经中央军委贺龙、聂荣臻、罗瑞卿等领导同志审批,于1963年5月1日颁发实施。方案确定研制生产0.5吨、1吨、2.5吨、3.5吨、5吨和7吨级的6种军用车辆基本车型。
以这6种车型为基础,可发展20多种变型车,改装成若干种专用车,基本达到军用车辆装备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要求。
1963年开始,一机部按照军用车辆系列化方案,在第一汽车制造厂和南京汽车制造厂组织生产1吨、2.5吨和3.5吨级的越野汽车,投资新建了陕西和四川大足三个军用汽车制造厂,生产0.5吨、5吨和7吨级的越野汽车。
20世纪60年代后期,NJ230和BJ212轻型越野车投产,洛阳拖拉机厂研制的5吨级东方红665越野汽车也经试产,开始装备部队。
20世纪70年代初期研制的66型SX250、JN252和CQ261越野汽车,并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陆续生产装备部队。初步扭转了重型武器牵引车不相匹配,小车拉大炮的状况。
1974年,第二汽车制造厂建成EQ240汽车生产线,并生产出3.5吨级EQ245越野汽车。到1980年,国产第一代军用轮式车辆的6种基本车型全部投产。
为了实现军车国产系列化方案,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每年为军队生产补充万余辆汽车,到1980年,全军车辆装备中,国产汽车的比例上升到90%以上。
在此期间,海、陆、空军的车辆的装备有了很大改善,炮兵、工程、通信、防化兵部队基本实现了摩托化;步兵改装两个摩托化军,步兵团开始装备汽车,淘汰了部分马车。进入20世纪80年代,军队车辆开始更新换代,陆续替换苏式车辆和20世纪60年代初装备的旧式国产汽车。
4、履带式车辆与轮式车辆相比,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履带与地面接触面大增大摩擦 适合工程机戒车辆在条件不好的环境下作业如雪地 山坡 泥泞 草地轮式车辆适用于路面条件好的路段形式 提高速度 减少摩擦 降低能耗 希望采纳
5、军用车辆用履带和轮胎分别有什么好处和劣处?
轮式在硬质路面的机动性非常好,速度更快;而且轮式底盘也更轻,对路面的承重要求相对较低。轮式车也大多轻便,非常灵活,保养也相对容易;另外,轮式车的地盘多为向地锥形,可以分散底盘下爆炸的冲击力,加上大多数轮式车的轮轴结构隐蔽在车内,两项加起来,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轮轴受损的可能。但轮式在软质地面上对地面压强太大,非常容易陷车,而且不能承载厚重的装甲板,所以防护也比较差。
履带式车辆在各种地面上都可以自如行进,但是硬质地面速度不如轮式车快,维护起来也比较麻烦;而且履带式大都比较笨重,对路面的承重能力要求比较高;履带式的牵引轮不着地,一旦履带断裂就会失去行动能力,也是一个小小的软肋,另外,它的承重轮轮轴结构有一部分是暴露在外的,容易受打击,不过只要履带式的几十个双层承重轮不同时损坏也无大碍;当然,载重能力强劲的履带式车辆可以负担更重的装甲板和更大的武器,攻击性和防护性都远比轮式车强。
6、关于军事上车辆的轮子和履带
轮式车辆优势是速度快,车辆轻机动性较强,缺点是对道路条件要求较高,像我们平时的车辆,一些条件差的道路或者地形,你就很难开过去了,(相对履带而言的)。履带式则相反,对地形的适应能力很强,比较适应大吨位的车辆,根据压强的道理,履带接地面积大,车辆重量所产生的压力可以有效地分布到更大的面积,压强就变小了,对于路况不好或者地形不好的地区,比较容易通过,但履带效率较低,车重,速度也受限制,高速不易控制。
轮式底盘最大的好处是油耗低,一般重量不超过30T(8*8),一般不能装重装甲,通过性能比履带式底盘差,但便于空运(象C130和伊尔76这种级别的运输机就可以),或者直接上路机动,无需通过运输卡车,造价相对较低。
履带式底盘一般都是重型装甲车辆或坦克,油耗大,对后勤依赖较大,通过性能好于轮式车辆。对空运要求高,须重型运输机运载。
一般情况下,坦克,就基本用履带式的,因为吨位大,而且打炮的时候也稳重点,火炮的则是轮式履带皆有,这主要是看该型火炮的战斗定位,突击炮也同样,装甲车之前多是履带,现在也是都有,导弹的要看你是什么导弹,如果是平时直接参与一线防护或攻击的,这些就两种皆有,如果是战术或者战略导弹的,基本是用轮式,因为战时可以快速转移。
7、我国第1代军用轮式车辆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1963年开始,一机部按照军用车辆系列化方案,在第1汽车制造厂和南京汽车制造厂组织生产1吨、2.5吨和3.5吨级的越野汽车,投资新建了陕西和四川大足3个军用汽车制造厂,生产0.5吨、5吨和7吨级的越野汽车。60年代后期,NJ230和BJ212轻型越野车投产,洛阳拖拉机厂研制的5吨级东方红665越野汽车也经试产,开始装备部队。70年代初期研制的66型SX250、JN252和CQ261越野汽车,并于70年代后期陆续生产装备部队。初步扭转了重型武器牵引车不相匹配,小车拉大炮的状况。1974年,第2汽车制造厂建成EQ240汽车生产线,并生产出3.5吨级EQ245越野汽车。到1980年,国产第1代军用轮式车辆的6种基本车型全部投产。
为了实现军车国产系列化方案,从6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每年为军队生产补充万余辆汽车,到1980年,全军车辆装备中,国产汽车的比例上升到90%以上。在此期间,海、陆、空军的车辆的装备有了很大改善,炮兵、工程、通信、防化兵部队基本实现了摩托化;步兵改装两个摩托化军,步兵团开始装备汽车,淘汰了部分马车。进入80年代,军队车辆开始更新换代,陆续替换苏式车辆和60年代初装备的旧式国产汽车。
8、《军用轮式车辆系列化方案》规定了什么内容?
方案确定研制生产0.5吨、1吨、2.5吨、3.5吨、5吨和7吨级的6种军用车辆基本车型。以这6种车型为基础,可发展20多种变型车,改装成若干种专用车,基本达到军用车辆装备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要求。
9、《军用轮式车辆系列化方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
中央军委科学抄技术委员会于1961年6月批袭准成立了军用轮式专业组,统一制定了军用汽车发展规划,组织研制、试验、定型,协调生产。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拟定出《军用轮式车辆系列化方案》,经中央军委贺龙、聂荣臻、罗瑞卿等领导同志审批,于1963年5月1日颁发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