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交通需求预测的四个阶段模型除了交通分布还有哪些
交通规划变成了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四个步骤,这就是交通规划的四阶段法(也叫四步法)理论
2、如何对道路车辆进行建模 求速度
包括宏观模型、中观建模和微观建模。 一、概述 中观交通模型介于宏观模型与微观模型之间,从分配方法上可将宏观、中观、微观模型大体作如下归纳: 宏观模型:主要基于道路路段路阻延误函数的交通流量分配;
3、怎样制作汽车模型
1.工具:
要做好模型,第一步就是要从选择适当的工具开始。在此列出的各工具,都是为了使组件能顺利组给的用具。虽然不是全部都必须,但多一件就有多一件的好处。想一想你是要“做什么”“以什么形式”来制作,需要“哪一些”材料,然后再去把它买齐。
各工具下的星星,是把该工具的必要程度分为五个阶段。五颗星是“最低限度的必需品”,而一颗星是“某些情况下很方便”,必要程度依次类推,而同时也会因制作东西不同而有所改变。
钳子 ★★★★★
把零件从塑胶架上剪下的最最基本的切断工具。钳子有很多种,请买有标明塑胶用、有一边平面的钳子。不过,塑胶用钳子不能用来剪金属线。
美工刀 ★★★★★
纸或塑胶等薄板状材料在切割、切削、刻线作业时之多用途工具。在文具店买到的就可以用了。刀身握把的种类很多,但刀片则各品牌、各型号都互相通用(分为大、小两种刀片。另外小型刀片也可以笔刀刀片代用)。当刀尖钝了、破锋了,还可以折掉一段后再用(折断面有凹线,以此面朝上,向下折)。
笔刀 ★★★★★
在做更细部作业时比美工刀好用,是非常锐利的刀具,和钳子、美工刀并称为模型玩家三大神器,必略的工具。笔杆刀身是用来固定小型的刀片的。刀刃有30度、45度二种(其实就是把美工刀片拆成一小片、一小片)。刀刃很容易破锋,要随时准备更换刀片。
P型刀 ★★★☆☆
P型刀就是塑胶用切割刀。本来是制造来切割塑胶板用的,但因刀刃太厚,切削耗损太多,不适合用在正确尺寸的切割。现在反倒是成了刻线条用的工具了。
圆规刀 ★★☆☆☆
用来做圆形切割的特殊刀具。形状有圆规型和游标尺型、圆型等各种,不过都不是原本就用来切割塑胶板的工具。在刻平面的圆形线时也很方便。
锯刀 ★★★★☆
是用来做小零件的切断或缩小宽度等模型改造时所用的精密锯子。切口可保持较完整是它的特长。刀刃有长4cm的细刃和6cm的宽刃做为一组,可因应用途,拆换使用。锯片也有另售。
食人鱼锯 ★★★☆☆
也叫做剃刀锯,反正都只是商品名。它是从塑胶到金属都能锯的万能锯子。若只是要组合模型是用不上,在模型改造作业时作用极大,想提升技术等级的人还是准备一把的好。
模型锯 ★★★☆☆
由长谷川公司所发售的模型工具[ TRITOOL ]之一。以酸蚀的方式制造,8枚一组,在切锯小零件上很方便。也可用来刻线,其中也有可以装在美工刀架上的锯片。
2.车轮的涂装
漆料:
选择一种橡胶色 - 暗灰色或黑色
土黄色——可以产生正确的阴影
车辆的迷彩底色
喷涂:
选择双动式喷枪是最好的。你必须熟练,灵活地使用它。
方法:
开始用橡胶色喷涂车轮的橡胶部分。
然后把颜色换成土黄色,在车毂的中部喷涂。漆料的成分需要很稀,并且没有溅污或过度。把喷枪按顺时针移动,在车毂的外沿多喷点。当你到达外沿时,不要担心喷到橡胶部分。只要注意两种颜色交界的部分不要太明显就可以了。
接着再把颜色换成迷彩底色,并把它稀释一点。喷枪沿顺时针在车毂和车轮外沿喷涂。这是最重要的过程。
接着用黑色渍洗以强调螺栓及铆钉。
随后用浅棕色或茶色干扫把凸起的地方加亮。
要点:
这种方法对于大号车轮效果很好,如“豹”式,“虎”式,克伦威尔,以及T-34等坦克。小号轮也可用这种方法,要取决于你对喷枪的技巧掌握如何。软车轮也可用这种方法,只是你无需第五个步骤。我较习惯用土黄色从车毂边沿一直喷到橡胶轮胎的侧面。软轮胎容易在车胎纹路里聚集尘土,用同样的土黄色模仿,接着用橡胶色在纹路的凸出部分干扫以表现磨损。
如果你够大胆,还可以试着用棕黑色或黑色在车毂中心上喷涂发散状的细纹路,这能够模仿出从车上滴下的油污。
4、车模型的车模型起源
1914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为与通用进行竞争,生产了世界上第一批车模,福特在销售T型车的同时,还赠送给购车者一个精致T型车小模型作为礼品。从此,各汽车生产商在新车上市的同时推出同款车的车模。如今,收藏汽车模型已成为了一种新的时尚,收藏者们从梦幻般的汽车模型王国中品味到了丰富的汽车文化。 车模比例是指车模厂家严格按真车大小进行缩小的比例倍数,常见的比例有1:10、1:12、1:18、1:24、1:43、1:64,以轿车为例1:12=40厘米左右、1:18=25厘米左右、1:24=18厘米左右、1:43=10厘米左右、1:64=7厘米左右,其它车型则可以查出真车长度后除以18而得出模型长度(以此类推)。
手板模型
手板汽车模型如今得到众多模型爱好者的亲昧,因为手板模型的做工越来越精致,材料虽然不是合金,主要由树脂材料,但由于数量有限,细节丰富,极具收藏价值。
合金模型
以钢铁材料应用最多,如各种规格的钢铁、管材、板材,有时少量的也用一些铝合金等其他金属材料。 金属模型材料的制作,主要考虑力学性能和成本等方面的因素。力学性能主要从金属材料的强度、弹性、硬度、刚度以及抗冲击拉伸的能力等方面来考虑。金属模型加工工艺主要有切削、焊接、铸造、锻造等。因实验室加工条件有限,所以金属模型工艺选择较少。
“品牌专一型”。他们是某个著名汽车品牌的忠实发烧友,拥有这个品牌历史上所有汽车的模型是他们的梦想。能有这样的魅力,而模型品种又非常齐全的汽车品牌,无外乎是像法拉利、保时捷这样历史悠久的名牌。法拉利品牌自1947年由恩佐·法拉利创办以来,推出的每款跑车都堪称经典,其中很大部分的外形是由著名设计师皮宁法利那及其创办的设计公司设计的,充满速度激情的设计师将技术与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每款法拉利都有动感的线条、精致的细节和完美的整体效果,成为跑车设计的楷模,经常被模仿而精髓却是始终学之不去的。相比之下保时捷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风格。保时捷跑车,尤其是911系列的设计显得含蓄而丝毫不显夸张,然而就是这种设计经久不衰,40多年未曾有重大的改变,足见911的魅力。在收藏单一汽车品牌的爱好者中,相当一部分就是专门收藏法拉利或保时捷的。其它适合爱好者“专一”一回的汽车品牌还有奔驰、宝马、美洲虎等,还有一些大品牌中的一个车系也有悠久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同样适合爱好者收藏,比如雪佛兰的克尔维特(Corvette)系列、福特的野马(Mustang)系列、迷你(Mini)系列等等。
“爱国主义型”。他们会购买各种类型的汽车模型,甚至连翻斗车和拖拉机也会收入囊中,他们的收藏只有一个唯一的标准:模型的原型只能是国产车。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经历了40余年的风风雨雨,虽然和世界汽车工业的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毕竟是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在40多年的发展中,涌现了许多曾经令国人引以为自豪的经典车型,比如红旗轿车、解放牌大货车等。改革开放后,国际著名汽车厂商看好中国广阔的汽车市场而纷纷进入中国,在各地建立起了多个大型合资汽车制造企业,这些企业成为今天中国汽车工业的龙头。现在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各企业只有不断地推出新品才能吸引更多消费者,使得国产车的品种越来越丰富。作为营销的手段之一,各家国内企业对汽车模型越来越重视,国产车的模型不仅品种丰富,而且制作水准也比较高,在丰富了广大车迷的藏品之余,还造就了专门收藏国产车模型的铁杆车迷看了那么多介绍,你应该对汽车模型的比例和种类有了了解?是不是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模型,那就到市场上寻觅吧!在具体购买的时候你还得知道该去哪里购买车模才放心,车模该如何挑选。 1、漆面要经常打蜡一般汽车模型在摆放两到三个月的时候,就要对漆面进行保养,用一般的汽车蜡就可以,每次打蜡的时候,蜡不能太多,而且要注意车模的缝隙,不能将蜡滴到缝隙里。
2、摆放时注意灰尘将车模摆放在办公桌上或者一般的台面上,应该套一个有机玻璃罩子,防止灰尘进入。如果摆放在展示柜里,想营造一个比较好的氛围的话,可以在展示柜里打一些灯光。但是一定要在展示柜里放一小杯水,因为射灯灯光温度比较高,会让车模的漆面干裂,放一杯水的话,可以保持柜子里的湿度。
3、汽车模型怕潮湿,暴晒,遇到雨雪天过后,要打开盒子通风干燥,但是切记不要在太阳光下暴晒或者电吹风吹干。这样容易油漆和金属车身分离,缩短模型的保存时间。
5、交通系统建模主要有哪几种模型
包括宏观模型、中观建模和微观建模。
一、概述
中观交通模型介于宏观模型与微观模型之间,从分配方法上可将宏观、中观、微观模型大体作如下归纳:
宏观模型:主要基于道路路段路阻延误函数的交通流量分配;
中观模型:主要基于交叉口延误计算,但也可结合使用路阻延误函数的流量分配;
微观模型:基于交通仿真技术的车流模拟。
中观模型与宏观模型相比,分析精度大大提高,可以得到车速、交叉口延误、饱和度等较为具体的分析指标,并且可以作交叉口的信号优化分析;而与微观模型相比,具有建模工作量小,运行速度快,路径分析功能强的优点。因此在进行片区一级的交通分析时,宏观模型精度不够,微观模型又过于复杂,建模和标定的工作量太大且难以管理,中观模型是最为适合的工具。
以往国内对中观模型的介绍较少,本文将结合本人近年来的使用经验说明中观模型的建立过程。
二、模型的建立
中观模型的建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建立分区、建立OD和建立路网和公交网。
(一)小区划分
中观模型由于要求分析精度较高,分区相应也需要比较小,从经验来看,在做片区一级的交通分析时,通常按次干道的分割进行划分较为合适,并且小区连接线的位置需要尽可能与实际的主要出入口位置一致,这样基本可以保证主干道沿线交叉口的分析精度。
此外中观模型的路网往往是从宏观模型中截取的一个局部路网,为了正确的反映片区的对外交通和过境交通,需要将片区外围各条干道外端都作为单独的外部小区。
(二)建立OD
OD矩阵需要在宏观模型中OD的基础上建立,主要工作有两项,OD的细分和片区出入口小区OD量的分析计算。
1.外部小区OD的分析计算。外部小区的OD主要是反映整个片区的对外交通和过境交通,需要在宏观模型中通过一定的分配算法进行计算和提取,在EMME/2平台上,使用附加选项分配(additional option assignment)可以较方便的提取出所需的外部小区OD。
2.宏观模型OD的细分。由于中观模型的分区较小,需要将宏观模型中的OD进行细分,通常的方法是首先制定中观小区与宏观小区的对应关系,然后根据各中观小区大致人口就业情况,制定其在对应宏观小区中所占比例,然后通过相应的矩阵运算得到细分后的中观小区OD。
(三)建立路网和公交网
路网和公交网的建立主要是一个编码的过程,这里不介绍具体的操作过程,只说明一下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非信号路口。中观模型中对于非信号路口通常只有两种定义,一是定义为让路路口,即对主要流向的通行能力只稍作降低,而次要流向的通行能力完全视主流向所能提供的可穿插间隔而定;二是定义为虚路口,即程序不对其路口延误进行计算,所有方向延误为0。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两种定义都不能较好地模拟实际的路口情况,前一种情况下,主要方向流量较大时,次要方向的通行能力会很低,延误则会非常大,甚至达到几千秒,后一种情况又完全没有延误。这时就需要将其作为信号路口来编码,根据各向实际的流量和通行能力状况,设置一个简单信号配时。
2.立交。如前所述,中观模型对于非信号路口的模拟是不太理想的,对于转弯匝道的出入口同样也存在这个问题,即如果简单的作为让路路口处理,当主线流量较大时,匝道的通行能力会非常低,如果作为虚路口,延误就为0,容易造成分配流量过大。因此不能用中观模型单独对立交进行专门分析,但在所研究的片区范围内存在立交时,可以将立交转弯匝道的出入口编码为信号路口,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和调整各方向的实际通行能力,以保证整体流量分配的准确性。
3.转弯混合车道。对于路口同时允许两个方向行驶的混合车道,由于两个方向的车流会互相阻挡,在中观模型运算时有时会计算得到很大的延误时间,这时需要将单独的一个车道拆分成两个车道,每个转弯流向各占一个车道,再通过校正其绿灯通行能力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三、OD反推与模型的标定
OD反推就是利用现状的观测流量校核OD的算法,是建立中观模型的一个关键步骤,一方面直接用宏观模型OD或OD调查的OD进行分配,其结果往往与实际道路流量还是有一定差距,因此必须用OD反推对现状OD进行校正;另一方面现状路网编码的准确性也直接影响OD反推的结果,必须根据对OD反推结果的分析不断校正路网编码。因此在中观模型的建立中OD反推的过程同时也是路网校正的过程。其总体流程包括观测流量的校核、路网的校核、(下转第140页)
(上接第107页)OD的校核三个大步骤。
OD反推算法在国内外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现在一般的交通软件都提供了OD反推的功能。此处不多做介绍,但需要注意OD反推技术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希望在完全没有基础OD的情况下通过OD反推来得到实际OD,主要原因为实际测站的数量都是有限的,而OD对的数量却往往很大,从数学上来说OD反推问题实际具有无穷多的解,所以说如果反推所用的初始OD偏差很大的话,结果的准确性就无法保证。
(一)观测流量的校核
由于各路口/路段的流量观测通常是同时进行的,而上下游之间实际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并且有实际的观测误差存在,在实际观测流量中可能会出现上下游流量不匹配的情况,而在交通模型分配中,上下游的流量必须是完全匹配的。因此在进行OD反推计算前需要先将所有的观测流量标在一张大路网图上,比较各路段上游入口和下游出口的流量是否匹配,并对相差较大的地方进行分析和调整。
(二)路网校核
路网校核需要结合OD反推反复进行,即先进行OD反推运算,再校核路网,再OD反推,再校核路网……,直至路网编码较为合理,拟合结果与观测结果较为吻合,具体校核主要分三个方面进行:
1.异常道路通行能力的校核。首先需要重点校核计算出的通行能力小于实际观测流量的情况,这时必须调整路网编码,确保实际通行能力较为合理,具体调整方法需要根据经验和实际情况来分析;其次是检查和校核通行能力很小或很大的情况,一般来说让路路口的次要流向和混合车道通行能力容易过小,而虚路口通行由于不计算延误,通行能力非常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2.异常延误的校核。主要是检查延误特别小(为0或只有几秒)或是特别大(达到几百秒甚至几千秒)转弯流向,判断其是否合理,并加以调整。
3.异常路径的校核。挑选有代表性的OD对,根据计算出的道路与交叉口延误画出最短路径,分析其是否合理。
(三)OD总量的校核
经过路网校核后,路网应当已经较为准确,并且反推的结果也应当与实际观测流量非常吻合。但这时反推得到的OD还不能直接应用,因为OD反推实际上不具有唯一解,还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并相应地调整OD反推算法的参数设置,以确保结果的合理性。与路网校核一样,OD量的校核也需要结合OD反推运算反复进行,直至结果较为合理。
(四)区域内部出行与对外出行总量的比较分析
要使分配流量与观测流量吻合,最便捷的办法就是直接调整O点和D点分别位于测站两端的OD对,因此OD反推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区域内部短距离出行OD量过大,解决办法有以下几种:在OD反推的算法参数中设定一个OD调整的下限值,当初始OD量低于此下限值时就不作调整;当确信初始OD已较为准确时,可以设定OD对调整的最大允许幅度;在有些软件中,可以通过约束矩阵指定特定OD对的允许变化幅度。
(五)对外出行总量与过境交通总量比较分析
分析对外交通的总量及方向分布,过境交通的总量是否合理,一般来说在计算初始OD时应该已对此作过详细分析,如果初始OD较为准确的话,关系就不会太大,但如果反推中OD调整变化幅度较大,就可能会出现问题,解决的主要办法是对初始OD进行调整,尽可能明确主要的过境交通流向和流量,对外交通的总量和方向分布,并可在OD反推计算中控制相应OD对的允许调整幅度。
OD量的校核也要通过OD反推反复进行,直到最终结果较为理想,才可用于实际方案测试中。
四、方案测试
方案测试主要就是利用已校正完成的中观模型,测试实际交通改善方案的效果,这里不介绍具体的操作过程,实际在方案测试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有两点:
一是在方案调整之后,往往需要对周边的交叉口信号配时进行调整,如果不需要专门作信号控制的改善方案,只需分析一下各路口不同相位间的饱和度差别,并根据其进行调整,使各流向的饱和度较为均衡;如果需专门作信号控制方案的分析,则需要逐个路口进行详细分析和计算。
二是在改善方案与现状的变化较大时,改善方案的路网中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编码不准确的问题,就需要对路网进行再一次的校核,检查通行能力、延误、分配路径三个方面有无异常,并相应地加以调整。
6、我想做自己做车辆的模型,请问用什么材料比较好?
你可以打听以下,我是做模型的
我们一般用的都是一种叫做abs板的材料
但是偶尔可能需要比较专业的压板机
如果是自己个人做的话用这个也比较推荐
不过要过一段时间熟悉这个材料之后你才会比较有把握做出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种材料比较普遍,喷漆也容易上色,手动可塑性一般用火烤解决
另外的材料就只能推荐金属了,一般也要比较柔软可塑性强的金属
7、汽车模型中低端、中段、高端的品牌分别是什么啊?各价位分别是在什么范围?
几乎所有品牌都有做跑车,所以就讲几个淘宝可以买到的牌子吧。43的不太了解,就介绍18的。低端的有玛莎图(maisto),威利(welly),布拉格,价格大多在175到210左右。这其中以威利整体做工最好。 中低端有norev,价格视不同车型在200到450左右。中高端有奥拓(AUTOart),京商(KYOSHO),迷你切(minichamps),其中奥拓整体是最贵的,基本在750到2000之间,京商最近出的车子比较少,一般在450到500之间。迷你切整体出于中间水平,一般在500到800左右,宾利系列比较贵,600到1500多视不同车型都有。 高端的有CMC,BBR,MR,Peako等,CMC主要做老爷车,一般在1500到2300左右;BBR一般在1500到2900左右(视树脂手版或合金而定);MR主要做手版,一般在3500左右;Peako以做pagani和Gumpert而出名,价格3600左右。 以上所介绍价格均不包括特价车和绝版车,这两种车中特价的价格偏低,绝版价格偏高,视具体行情而定。超高端的有个1:8的手版品牌,具体怎么拼我忘了,可以自己去百度一下,那个牌子价格基本4万起跳。
8、介绍一下什么是交通规划四阶段法?每一阶段有什么模型?
交通copy发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四个步骤,交通分布预测模型有增长系数模型、重力模型、机会模型熵模型等;交通生成预测模型主要有回归模型、家庭类别模型等;交通方式划分模型主要有第一类方式划分模型、第二类方式划分模型;交通分配主要有容量限制分配法以及简易交通分配模型。
9、交通系统建模主要有哪几种模型?
交通系统建模主要包括:
宏观模型、中观建模和微观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