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了交通事故怎么处理?
出了交通事故当事人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报警后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立即组织车上人员疏散到路外安全地点,避免发生次生事故。
一、发生死亡事故、伤人事故的,或者发生财产损失事故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
(一)驾驶人无有效机动车驾驶证或者驾驶的机动车与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不符的;
(二)驾驶人有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嫌疑的;
(三)驾驶人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嫌疑的;
(四)机动车无号牌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号牌的;
(五)当事人不能自行移动车辆的;
(六)一方当事人离开现场的;
(七)有证据证明事故是由一方故意造成的。
二、驾驶人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立即组织车上人员疏散到路外安全地点,避免发生次生事故。
驾驶人已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或者受伤无法行动的,车上其他人员应当自行组织疏散。
三、发生财产损失事故且有下列情形之一,车辆可以移动的,当事人应当组织车上人员疏散到路外安全地点。
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采取现场拍照或者标划事故车辆现场位置等方式固定证据,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后报警:
(一)机动车无检验合格标志或者无保险标志的;
(二)碰撞建筑物、公共设施或者其他设施的。
(1)事故车辆管理系统扩展资料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规范》中规定:
第四十条 道路交通事故有人员受伤并已被送往医院的,交通警察应当尽快赶赴医院了解伤情,记录伤者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条件允许时,对伤者体表有特征性的损伤拍照固定;针对事故发生经过的主要情节对伤者进行简要询问,并作记录,交由伤者核对无误后签字确认或者录音、录像保全,伤者无法签字、拒绝签字的,由见证人签字或者记录在案。
伤者因伤情严重无法接受询问的,应当记录在案,并告知其所就医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或者其陪护人员,及时将伤情变化情况通知办案交通警察,伤者伤情好转能够接受询问时,办案交通警察应当及时进行询问。
第四十一条 交通警察应当按照《全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信息系统使用管理规定》的要求,在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完毕后二十四小时内,将有关信息录入全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信息系统。
第四十二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调查道路交通事故过程中,认为当事人涉嫌交通肇事犯罪的,应当及时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转为办理刑事案件程序,按照《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立案侦查。
交通肇事犯罪嫌疑人逃逸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刑事案件立案之日起1个月内将逃逸嫌疑人信息录入全国在逃人员信息系统,抓获犯罪嫌疑人后,予以撤销。必要时,可以发布协查通报或者通缉令。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现当事人有其他违法犯罪嫌疑的,应当及时移送公安机关有关部门。
2、事故车辆是否年检,保险公司的电脑上是自动显示还是要审请通过车管所系统查找?请专业大侠解惑!
你的行驶证上就可以看出来。一般通过车管所就能查询
3、一个完整的事故预警管理体系应由( )四个系统构成。
【答案】D
【答案解析】一个完整的安全生产预警管理体系应由外部环境预警系统、内部管理不良的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和事故预警系统构成。
4、预警活动是事故预警管理系统完成其职能的什么
交通安全预警也指汽车安全预警,汽车安全包括汽车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被动安全以内安全带、安全气囊为容主,通常交通安全预警为汽车主动安全预警,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根据路况提示交通危险,即可避免交通安全事故。ADAS360主动安全系统、LDWS防侧撞预警系统这两种产品都是汽车主动安全系统,东莞美保驭汽车智能科技公司研发生产!
5、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有哪些
交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是经济建设的动脉.每个人每天都在以不同形式参与交通活动.人、车、路、环境和交通管理构成了道路交通一个大的系统,交通事故就是这个大的系统中一个或一个以上因素超出正常情况而达到系统不能容纳时导致的产物,是交通活动过程中的附属物.
道路交通系统是一个相当宽容的系统,它允许驾驶员、车辆、道路、环境和管理等因素在系统失灵或发生交通事故前有较大范围的变化.也就是说,系统某个因素失调不一定会造成交通事故,但发生交通事故一定是系统一个或一个以上因素不协调造成的.
道路交通的安全与否,取决于人、车、路、环境和管理等道路交通综合系统的各个环节连续的协调工作
.所以说,交通事故可以反映出道路交通系统中各个环节是否协调.
下面从人、车、路、环境和管理五个方面,宏观地简述交通事故的原因.
一、人的原因
这里所说的人,是指驾驶员、骑车人、行人、乘车人等参与交通活动的人.
1.驾驶员的原因
道路交通事故中,由于驾驶员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所占比例很大.1988~1992年全国道路交通死亡事故情况分析表显示
,由于驾驶员的过错造成死亡人数约占全部死亡人数的60%以上,加上无证驾驶的约达到70%.从造成事故的违章行为作用来看,由大到小排列是:超速行驶、违章操作、违章超车、逆道行驶、违章装载、酒后驾车
.这些违章行为反映了驾驶员法制观念淡薄,没有严格遵守交通法规.
2.骑车人的原因自行车交通是我国交通的特色.据统计
,我国现有非机动车大约3亿多辆,在交通死亡事故中,因骑车人原因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3%.骑车人违章发生交通事故主要表现在机动车道内行驶、猛拐和抢行.
3.行人的原因
据全国交通死亡事故情况分析表显示
,因行人过失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2%.行人违章发生交通事故主要表现在不走人行道,无视交通信号和交通警察指挥横穿马路.
4.乘车人的原因
乘车人违章导致交通事故主要表现为,将身体伸到车外以及车辆没有停稳就上、下车.
二、车辆的原因
车辆造成事故主要表现在车辆性能差、机件失灵.每年全国因机动车机件故障发生交通死亡事故次数约占全部死亡事故的2%以上.
三、路的原因
道路原因主要表现在混合交通、平面交叉、标志不全、路面障碍和道路不符合标准.
四、交通环境方面的原因
交通环境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交通秩序乱,通过能力低以及气候条件的影响.
五、交通管理水平的原因
我国交通管理水平基本上停留在经验型和行政管理型上,缺乏科学管理
.虽然在几个大城市引用了国外的交通监视控制系统,但还没有被人们接受.目前,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交通工具、通讯等比较落后,致使大量路面失控,大部分违章行为得不到纠正,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
鹕锁0604惪 2014-11-05
6、交通事故死亡同等责任没有犯罪的60年后可以增驾、车管所系统提示60年
公安部123号令第十五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大型客车、牵引车、中型版客车、大权型货车准驾车型:
(一)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承担同等以上责任的;
(二)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
(三)被吊销或者撤销机动车驾驶证未满十年的。
7、什么是事故管理体系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有害物质和能量不断增大,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很容易导致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由于各种原因,当事故的发生难以完全避免时,建立重大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组织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已成为抵御事故风险或控制灾害蔓延、降低危害后果的关键手段。
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
(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l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抢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在应急救援行动巾,快速、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是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由于重大事故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涉及范用广、危害大,应及时指导和组织群众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必要时迅速撤离出危险区或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在撤离过程中,应积极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
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及时控制住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只有及时地控制住危险源,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展,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特别对发生在城市或人口稠密地区的化学事故,应尽快组织工程抢险队与事故单位技术人员一起及时控制事故继续扩展。
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空气等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监测等措施,防止对人的继续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及时清理废墟和恢复基本设施,将事故现场恢复至相对稳定的状态。
4认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调查事故的发生原因和事故性质,评估出事故的危害范围和危险程度,查明人员伤亡情况,做好事故原因调查,并总结救援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
(二)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
事工故应急救援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复杂性和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放大等特点。
1不确定性和突发性
不确定性和突发性是各类公共安全事故、灾害与事件的共同特征,大部分事故都是突然爆发,爆发前基本没有明显征兆,而日一日发生,发展蔓延迅速,甚至失控。因此,要求应急行动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在事故的第一现场作出有效反应,在事故产生重大灾难后果之后采取各种有效的防护、救助、疏散和控制事态等措施。
为保证有效的初始响应,并及时控制住事态,应急救援工作应坚持属地化为主的原则,强调地方的应急准备工作,包括建立全天候的昼夜值班制度,确保报警、指挥通信系统始终保持完好状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确保各种应急救援的装备、技术器材、有关物资随时处于完好可用状态,制定科学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措施。
8、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信息系统使用规定的第四章 业务管理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严格按照事故处理系统软件设置的处理业务流程开展事故专处理属工作。
事故处理业务流程分为适用一般程序的业务处理流程和适用简易程序的业务处理流程。 需要跨地(市)发布交通肇事逃逸协查通报的,应当及时提请设区市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审批。设区市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请后一日内做出是否同意的决定,并完成网上审批。
需要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交通肇事逃逸协查k通报的,应当及时提请省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审批。省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请后一日内做出是否同意的决定,并完成网上审批。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书面说明原因,报省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审批同意后,上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进行远程处理:
(一)因录入错误,需要减少事故死亡人数,或者删除已录入事故信息的;
(二)事故处理系统提示“数据校验位错误”,且能证明未直接修改数据库记录信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