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小学生如何预防交通事故
1、行步时做法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最好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结伴外出时,不要相互追逐、打闹、嬉戏;行走时要专心,注意周围情况,不要东张西望、边走边看书报或做其他事情。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在雾、雨、雪天,最好穿着色彩鲜艳的衣服,以便于机动车司机尽早发现目标,提前采取安全措施。
2、横穿马路时做法
(1)穿越马路,要听从交通民警的指挥;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2)穿越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在有过街天桥和过街地道的路段,应自觉走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
(3)穿越马路时,要走直线,不可迂回穿行;在没有人行横道的路段,应先看左边,再看右边,在确认没有机动车通过时才可以穿越马路。
(4)不要翻越道路中央的安全护栏和隔离墩。
(5)不要突然横穿马路,特别是马路对面有熟人、朋友呼唤,或者自己要乘坐的公共汽车已经进站,千万不能冒然行事,以免发生意外。
3、骑自行车时做法
(1)要经常检修自行车,保持车况完好。车闸、车铃是否灵敏、正常,尤其重要。
(2)自行车的车型大小要合适,不要骑儿童玩具车上街,也不要人小骑大型车。
(3)不要在马路上学骑自行车;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要骑自行车上街。
(4)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不逆行;转弯时不抢行猛拐,要提前减慢速度,看清四周情况,以明确的手势示意后再转弯。
(5)经过交叉路口,要减速慢行,注意来往的行人、车辆;不闯红灯,遇到红灯要停车等候,待绿灯亮了再继续前行。
(6)骑车时不要双手撒把,不多人并骑、互相攀扶,不互相追逐、打闹。
(7)骑车时不攀扶机动车辆,不载过重的东西,不骑车带人,不在骑车时戴耳机听广播。
(8)要学习,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知识。
4、乘坐机动车时做法
(1)乘坐公共汽(电)车,要排队候车,按先后顺序上车,不要拥挤。上下车均应等车停稳以后,先下后上,不要争抢,不要乘坐超载车辆。
(2)不要把汽油、爆竹等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带入车内。
(3)乘车时不要把头、手、胳膊仲出车窗外,以免被对面来车或路边树木等乱伤;也不要向车窗外乱扔杂物,以免伤及他人。
(4)乘车时要坐稳扶好,没有座位时,要双脚自然分开,侧向站立,手应握紧扶手,以免车辆紧急刹车时摔倒受伤。
(5)乘坐小轿车、微型客车时,在前排乘坐时应系好安全带,不能乘坐无牌照及报废车辆。
(6)尽量避免乘坐卡车、拖拉机;必须乘坐时,千万不要站立在后车厢里或坐在车厢板上。
(7)不要在机动车道上招呼出租汽车。
拓展资料:
一、当前中小学生道路交通事故高发的现状
按初略的统计,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死亡的人数都在十万左右,中小学生的比例接近15%。遂昌自2004年以来虽未发生涉及中小学生及儿童的重大交通事故,但在交通事故中导致受伤的儿童就达12人。
二、中小学生道路交通事故高发的成因分析
(一)从中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分析。
1、活泼好动,自控力差。这种活泼好动的生理特点,使他们在通行公路和街道时,或互相追逐戏嬉或在马路上捉迷藏、行走路线变化无常,不顾前后左右,不理车辆行人,任意穿行,极具突然性,因此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很高。
2、交通行为活动频繁。中小学生交通活动的路线虽不复杂,但是每日需数趟往返通行于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街道和公路。另外节假日和课余时间还经常上路嬉耍,是参与交通活动比较频繁的群体。
3、交通活动特点明显。中小学生上学、放学时间性强,且基本上都是集体行动。中小学生上学放学时间又正逢机关单位上下班,是车辆行人的高峰期,机动车流、自行车流、人流和学生流迅速交汇,交通环境立刻复杂起来。由于他们正处在成长阶段,身体和大脑发育还很不健全,反应能力、判断能力、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较差,同时,从一起起涉及少年儿童的道路交通事故中也不难看出,少年儿童缺乏应有的交通安全常识,交通安全教育与管理薄弱的问题较为突出。
(二)从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1.好奇心强,喜欢冒险。中小学生思维简单,思想单纯,求知欲望强烈,易于产生盲目的冲动和冒险行为。如与车辆赛跑,追车扒车,骑车追逐戏嬉,胡钻乱窜,低头猛拐,骑车撒把等行为,极易诱发交通事故。
2.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淡保中小学生处在启蒙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知识面窄,对违章的危险性没有足够的预料。在交通活动中,往往充满幼稚的自信,想跑就跑,想走就走,想过马路就立即横穿,令正常行驶的车辆防不胜防。在现实交通活动中,中小学生的好奇心和不稳定、贪玩心理造成了大量的交通违法现象的发生。
2、道路交通事故应该怎样预防?
1.要走人行复道,没有制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
2.横过车行道时须走人行道;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应做到红灯停、绿灯行;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须注意车辆,不要追逐猛跑;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的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
3.横过没有人行道的车行道,须看清情况,让车辆先行不要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
4.横过没有人行道的道路时须直行通过,不要图方便,走捷径,或在车前车后乱过马路。
5.不要在道路上强行拦车、追车、扒车或抛物击车。
6.不要在道路上玩耍、坐卧或进行其他妨碍交通的行为。
7.不要钻越、跨越护栏或道路隔离设施。
8.不要进入高速公路。高架道路或者有隔离设施的机动车专用道。
9.学龄前儿童应当由成年人带领在道路行走。
10.高龄老人上街最好有人搀扶陪同。
3、如何预防交通事故
谨慎出行,礼让三先,宁停十分不抢一秒,预防交通事故,从个人做起。
4、如何预防车辆交通事故
:预防是防止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最有效手段。预防一是思想上的警惕,另一更重要的是措施上、设备上、技术上、人员配备上的预防。预防为主就是要防患于未然,将一切不利于行车安全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在任何情况下行驶,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可能出现的影响行车安全的情况,都要认真分析,正确判断,随时采取相应措施,做到有备无患。
5、如何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集中注意力。
交通参与者都要严格遵守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机动车驾驶员做到:不疲劳驾驶、不酒后驾驶、不醉酒驾驶、不超速驾驶、不超载驾驶、不客货混装,各行其道,保持安全车距,非机动车驾驶员做到:各行其道,不走机动车道,不违法载人,行人做到:不乱穿马路,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线,道路施工维修单位、人员,做好安全警示标志。
6、怎样预防交通事故
预防是防止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最有效手段。预防一是思想上的警惕,另一更重要的是措施上、设备上、技术上、人员配备上的预防。预防为主就是要防患于未然,将一切不利于行车安全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在任何情况下行驶,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可能出现的影响行车安全的情况,都要认真分析,正确判断,随时采取相应措施,做到有备无患。一、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具有对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责任感,认真对待自己的特殊职业,谨慎驾驶,规范行车,保证旅客、货物、行人及自身的安全,既是完成运输任务的前提,也是汽车运输最基本要求。可以说,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安全的重要性是由安全在汽车运输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作为一名汽车驾驶员,只有对此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才能自觉的履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因此,驾驶员必须养成良好的自觉遵章守法习惯,文明驾驶车辆,不闯红灯,中速行驶,不开英雄车,酒后不开车,不开带病车。所以,我对单位组织每月两次的交通安全学习从不迟到早退,经常抽出一定的时间认真学习交通法规、汽车驾驶员等书籍,并且在干中学,借鉴行之有效的安全行车经验,从中受益;把实际经验与书本中的相结合,使知识面更加扩展了,认识更加深刻了,运用也更加自如了。牢固树立交通安全意识,这是避免交通事故发生的关键。违章是事故的隐患,事故是违章的结果,这是血的教训总结。同行们切记交通事故的发生,都是因超速行驶、违章驾驶、注意力不集中、驾驶技术不熟练、车况不良,以及不安全的道路条件,行人和乘客的原因等造成的。二、努力钻研,不断提高驾驶技术安全驾驶车辆需要驾驶员必须有较市制驾驶技能。努力钻研业务,加强学习,掌握安全行车常识,不断总结安全行车经验,特别是通过分析别人发生的事故案例,从中吸取教训,指导行车实践,在道路上正确处理好人、车、路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驾驶技术,这样才能确保行车安全。三、经验检查维护车辆人勤车况好,人懒车抛锚。作为一名驾驶员,只有检查维护好车辆,才能安全行车,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应认真检查车辆。出车前重点检查转向系、制动系及灯光、喇叭、刮水器、后视镜是否齐全有效,传动系的螺栓是否松动,做好车辆清洁工作,做到心中有数。行车中应注意各仪表的工作状况,察听有无异响,发现异常现象立即停车,查明原因,及时排除故障。收车后及时总结一天的行车经历,消除隐患,做好第二天的行车准备,使车辆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为安全行车打下良好基础。可见,自觉地遵章守纪,树立安全意识,保持车况良好是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关键。用预防换安全是非常值得的,极其重要的。安全是福!是最大的节约。
7、如何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预防交道事故的发生,应当具有自身保护意识,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内管理法规,
文明骑容车,坚持做到“十不要”,养成良好的骑车习惯。不要闯红灯,或推行、绕行闯越红灯;
不要在禁行道路、路段或机动车道内骑车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横过车行道时须走人行横道;
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应做到红灯停、绿灯走;
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须注意车辆,不要追逐猛跑;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的,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不钻越、跨越人行护栏或道路隔离设施。
8、怎样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行人在交通中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和极短的距离内变更自己的意志和行为。比如,在横穿马路时可以陡然站住、跑步或变更方向等;行人的步行心理因人而异,步行速度没有一定的规律。所以,驾驶机动车遇行人时的交通安全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道路交通安全法》确立了以人为本、关爱和保护人身安全的原则。这部法律的许多规定,如: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有行人通过的,应当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有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等等,都说明了,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一定要遵守这些规定,千方百计保证路上行人的安全:但同时,注意分析道路上行人活动的特点,积累行车经验,也有利于预防与行人交通事故的发生。
(一)遇到缺乏交通经验的行人时安全驾驶。有些行人缺乏交通经验,看见汽车还在很远的地方驶来或听到行驶声,就急忙闪避到道路的一边,待汽车临近时,又感到自己所处的地方不安全,表现出惊慌失措、左右徘徊,有时会突然向路的另一边猛跑,从而造成险情;还有一些行人,发现后面有来车时,就向路边让,当汽车驶过去以后,马上又回到路中间,忽略后面还有来车;还有一些横穿道路并已行到道路中间的人,遇到左(右)方来车时,往往向后退让,而不顾身后还有来车,结果,顾此失彼,不知所措,造成事故。驾驶入在遇到这些行人时,应提前减速,并尽量离行人远一点驾车通过,同时做好随时停车的准备,一旦发现险情即应立即停车,待这些行人安定下来后,再继续行驶。
(二)遇到麻痹大意的行人时安全驾驶。有些人认为汽车有人操纵,即使自己不让路,汽车也不可能撞到自己,看到汽车或听到喇叭声,甚至汽车已驶到跟前,也不迅速避让,甚至不予理会;有的人虽然避让一下,但并不考虑避让的效果,使车仍然无法通过。遇到这种行人时,应减速并鸣喇叭(在非禁鸣地区,以下同),耐心地设法避让通过,切不可急躁赌气,更不可意气用事,冒险强行。
(三)遇到顾物忘却安全的行人时安全驾驶。有些行人将东西掉在道路上,为尽快捡回失物,不顾汽车临近和自身安全,冒险上前捡拾;有些赶着牲畜在路边行走的人,当汽车驶近,牲畜骚动起来,为了保护牲畜而冲到路中驱赶,忘却自己的安危。对于这些行人,驾驶人必须既要看人,又要看物,要将物和人有机地联系起来,一旦发现有物掉到车行道上,就应做好有人来捡物的准备,主动降低车速,避让物品,并做好随时停车的准备。
(四)遇到沉思的行人时安全驾驶。陷入沉思的行人,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所思考的问题上,除两腿本能地机械移动外,对外界一切都置若罔闻,汽车的行驶声、喇叭声都不能引起他的注意。遇到这类行人时,要减速鸣喇叭,缓行绕过,并尽可能地保持较大的安全距离,以防行人在沉思中突然惊醒,盲目乱跑。
(五)遇到儿童和老人时安全驾驶。研究资料表明,65岁以上的老年人独自在路上行走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比一般成年人高3倍以上;而10岁以下的儿童在无成年人陪护的情况下于路上行走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比成年人高10倍还多。老年人体力日衰、行动迟缓,视力、听力日益减退.对路标指示及车辆发出的声、光信息不能及时感知;一些老年人不同程度地患有疾病,或只顾自己走路,对路上车辆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自行其是;再者,许多老年人多喜着深颜色衣服,在黄昏或夜间光线较暗的情况下,不易被发现。而儿童天性活泼好动,行走时进退多变,对事物判断与自我保护能力欠缺,当其看到车辆驶来时,会出现恐惧、惊慌反应.行动具有盲动性,令驾驶人防不胜防。当发现车前方有老人或儿童在行走时,不能以常规道理待之,应尽可能先减车速,并随时注意刹车,然后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谨慎通过,这时应避免超车或其他莽撞行为,千万不要存在麻痹思想。
(六)遇到聋、哑、盲等残疾人时安全驾驶。行车中,遇到聋、哑、盲等残疾人时,要谨慎小心,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处理。如聋哑人因为听觉失灵,根本听不到外界的一切声音。凡遇到鸣喇叭而行人毫无反应,就应考虑可能是听觉失灵者,要尽快减速,从其身旁较宽一侧缓慢通过;盲人的听觉一般都很灵,通常听到汽车声就急忙避让,但不了解自己应如何避让,遇此情况,应观察判断视情况通过,不要鸣笛不止,使盲人无所适从而发生危险,必要时,要下车搀扶盲人离开危险区,而后驾车通过。
(七)遇到受气候影响的行人时安全驾驶。遇到暴风骤雨时,行人为躲避风雨而东奔西跑,道路上的秩序会混乱。汽车在行驶中应减速鸣喇叭,注意和掌握行人为避风雨而奔跑的动态。雨天,行人撑伞或穿雨衣视线和听觉会受到影响,不能及时发现、避让车辆,对此应加强观察,从路中间缓慢通过;严寒和风雪天,行人穿戴较厚,行动不便,一心赶路,对汽车不太留心,对此应减速鸣号,从其一侧缓慢通过,通过时要考虑道路的湿滑情况,防止车辆横滑或行人滑倒而发生事故。另外,有些冒失的行人,为了躲避汽车行驶扬起的尘土和溅起的泥水,往往不顾安全,在汽车驶近时,突然跑向路的另一边。对这样的行人,重点应放在预防上,要注意观察风向和行人动态,尽量减速,以减少尘土飞扬;避开水洼,减少污水的飞溅,并做好避让行人的准备,尽早鸣号提示行人注意。
(八)遇到精神失常的行人时安全驾驶。有些精神失常的人,往往在公路或街道上毫无规则的游荡,有时手舞足蹈地拦截车辆,甚至横卧在道路上。遇到这种病人时,应本着人道主义精神,设法低速缓绕而行,不应对其恫吓或用武力驱赶;必要时,可协助有关人员将其收容。精神失常的人与汽车缠闹时,驾驶人应关闭驾驶室,不要与其纠缠,让车处于随时起步的状态,待病人离开后即起步行驶。
(九)遇到结伴而行的行人时安全驾驶。几个人结伴而行,其中一人向路的一边跑.其他人也可能跟着跑。对这些行人要注意领头的人和那些表现比较犹豫的人。尤其在同行的人大都已穿越道路,还剩少数人在另一边时,要特别注意这少数人的行动。结伴而行的人,常常边走边谈,一些年轻人爱打闹玩笑、指手画脚。对此必须格外注意,防止他们因打闹玩笑而突然跑到道路中间来;对列队而行的团体,只需稍鸣喇叭提示,按正常速度通过即可;当列队横穿道路时。应停车等候队伍过完。不可鸣喇叭催促,更不可强行冲断队伍,
(十)遇到突然横穿道路的行人时安全驾驶。行人突然横穿道路,对行车安全危害极大。当发现有人横穿道路时,应立即采取制动措施。同时判断行人横穿的速度和车辆可以避让的安全地点。避让横穿道路的行人时,应从行人身后绕过,但也要注意行人可能突然止步或往后退。视线不良的胡同小路、村道与公路交叉路口,看不到行人的动态。要注意从胡同、小道内突然出现的横穿道路者。
9、如何预防交通事故?
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
交通安全教育从孩子抓起。
1957年,法国就把交通安全课作为学校的课程之一。40多年过去了,当初确定的目标仍未达到。不过,一些中小学采取的主动行动虽然没有超出当地的范围,却是卓有成效的。
鼓励提前学习驾驶技术。
法国青年从16岁起就可以学习驾驶汽车。但中学生参加学习驾驶技术的人并不多,原因是青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家长抽不出时间来陪练。青年接受力强,学车快,驾驶技术考试获得通过的比率较高。统计表明,提前参加驾驶技术学习并考核合格的青年后来不大容易出交易事故。
改革驾驶执照考核制度。
人们一直在谈论改革驾驶执照考核制度,但却一直没有真正进行这一改革。驾驶理论考试是从1975年开始实行的。尽管正式的全国汽车驾驶教育计划规定了学习正确驾驶汽车应遵循的阶段,但许多驾校仍只要求学员学会最低限度的知识和技术。统计表明,在死于交通事故的人中,有1/4的人是15—24岁的青年人。法律将规定,严重违章的、驾驶经验不足的开车人必须进行“补课”。
经常检查驾驶能力。
在法国,好几个省都已实行了司机继续教育制度(每10年要进修一次),按照这种制度,开车人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驾驶理论知识水平,甚至要定期接受驾驶技术检查和体格检查。此外,申请驾驶执照的人必须能够看清楚15—20米距离内的汽车牌照号码。
交通监测雷达的设置应当合理。
在法国,开车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用于检测违章行为的雷达都设在不那么危险的路段,交警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为国家收费”上。在发生交通事故最多的路段以及在市区学校附近,雷达安装得不够多。今后,新一代雷达将负责这些路段或地点的交通监测。
严格禁止酒后驾车。
特别是周末,酒后驾车常常导致许多人丧命。据一个研究机构最近进行的调查,现在,每两个驾车人中有1人承认自己酒后驾车。在对待酒后驾车的问题上,交通主管当局至少应当像对待超速行车那样严厉。
加强道路安全设施。
出于安全考虑,有人曾要砍掉路旁的梧桐树。此事曾使人们感到可笑。我们是不应当砍掉路旁的梧桐树的。的确,有许多车毁人亡的事故是汽车撞固定障碍物(如树木)的结果。但据一项研究表明,如果在某些路段的路旁设立一些安全“导轨”,许多人就可以避免丧命。
调整行车速度限制。
在法国,在不那么宽的、靠近学校的路段以时速50公里的速度行车,可以被看成是犯罪,但实际上这却是合法的;而白天在宽敞平坦的高速公路上行车的时速如果超过130公里,应当说是无罪的,但实际上却是非法的。交通管理部门说,行车速度越快,就越要求开车人集中注意力,开车人也就越容易疲乏。尽管如此,交通管理部门也应当考虑一下:有必要调整行车的速度限制。
10、怎样预防交通事故
预防是防止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最有效手段。预防一是思想上的警惕,另一更重要的是措施上、设备上、技术上、人员配备上的预防。预防为主就是要防患于未然,将一切不利于行车安全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在任何情况下行驶,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可能出现的影响行车安全的情况,都要认真分析,正确判断,随时采取相应措施,做到有备无患。
一、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具有对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责任感,认真对待自己的特殊职业,谨慎驾驶,规范行车,保证旅客、货物、行人及自身的安全,既是完成运输任务的前提,也是汽车运输最基本要求。可以说,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安全的重要性是由安全在汽车运输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作为一名汽车驾驶员,只有对此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才能自觉的履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因此,驾驶员必须养成良好的自觉遵章守法习惯,文明驾驶车辆,不闯红灯,中速行驶,不开英雄车,酒后不开车,不开带病车。所以,我对单位组织每月两次的交通安全学习从不迟到早退,经常抽出一定的时间认真学习交通法规、汽车驾驶员等书籍,并且在干中学,借鉴行之有效的安全行车经验,从中受益;把实际经验与书本中的相结合,使知识面更加扩展了,认识更加深刻了,运用也更加自如了。牢固树立交通安全意识,这是避免交通事故发生的关键。违章是事故的隐患,事故是违章的结果,这是血的教训总结。同行们切记交通事故的发生,都是因超速行驶、违章驾驶、注意力不集中、驾驶技术不熟练、车况不良,以及不安全的道路条件,行人和乘客的原因等造成的。
二、努力钻研,不断提高驾驶技术
安全驾驶车辆需要驾驶员必须有较市制驾驶技能。努力钻研业务,加强学习,掌握安全行车常识,不断总结安全行车经验,特别是通过分析别人发生的事故案例,从中吸取教训,指导行车实践,在道路上正确处理好人、车、路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驾驶技术,这样才能确保行车安全。
三、经验检查维护车辆
人勤车况好,人懒车抛锚。作为一名驾驶员,只有检查维护好车辆,才能安全行车,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应认真检查车辆。出车前重点检查转向系、制动系及灯光、喇叭、刮水器、后视镜是否齐全有效,传动系的螺栓是否松动,做好车辆清洁工作,做到心中有数。行车中应注意各仪表的工作状况,察听有无异响,发现异常现象立即停车,查明原因,及时排除故障。收车后及时总结一天的行车经历,消除隐患,做好第二天的行车准备,使车辆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为安全行车打下良好基础。可见,自觉地遵章守纪,树立安全意识,保持车况良好是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关键。用预防换安全是非常值得的,极其重要的。安全是福!是最大的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