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matlab建立三维运动学模型,需要运用哪些函数
用matlab建立三维运动学模型,需要运用哪些函数
: 要想导入的话,就要看matlab支持什么格式后缀的文件。在solidworks中,另存时选择matlab支持的格式不就行了
2、在3DMAX里面怎么让汽车模型沿一条路径运动?
首先创建一条曲线作为汽车运动的路径,点运动按键,点参数,展开指定控制器,选择位置然后点击箭头标志,在展开的对话框中选择路径约束,接着展开路径参数,点击添加路径选择先前创建的曲线。
车轮运动:
车轮的运动使用物体自传的方式,然后再将它从属于路径运动。
选择车轮,设置当前帧为0帧,在帧带上鼠标右键点击,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去掉“位置”和“缩放”选项前面的勾,点击“自动关键点”,设置当前帧为100帧,鼠标右键点击旋转工具并设置旋转方向和数值,车轮的自转完成了,现在只要把它的旋转从属于汽车就可以了。
点击“连接和选择工具”,按键盘键H,选择汽车为父对象,单击“链接”,单击实用程序按钮,单击箭头的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左边选中“选择连接继承”,点确定。
这样轮子就可以动了。
3、在3DMAX里面怎么让汽车模型沿一条路径运动
在有车和运动路径的情况下 选择车后 进入运动菜单(像车轮一样)选中图中的参数按钮,在下边的 窗口点一下position位置之后 点击上方白色的 选则菜单键
在弹出的菜单中 选中路径限制 点击OK
确认后 下拉菜单找到 ADD path 添加你要沿着的路径
添加路径后 继续下拉菜单 找到 follow 并勾选 这样 才能保证车头朝向路径方向而不是永远直着
结果如下
到这里 汽车已经可以沿路径运动 点击3D的播放 既可以看到,follow上方的参数是调节汽车开始的时间 还有些其他参数 自行摸索吧
4、K<sub>2</subscript-E<sub>1</sub>青藏Ⅱ型地球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
K2-E1期地球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可称为青藏Ⅱ型(图-37)。
图4-37 K2-E1期青藏Ⅱ型地球动力学模型
1—大陆岩石圈上层之逆冲断裂与动向;2—大陆岩石圈上层之先存断裂和结合缝;3—大陆岩石圈上、下层及拆离可能沿其发生的中间薄弱层(虚线)和上层中的岩浆侵入活动;4—大洋岩石圈板片或残片及其俯冲或下掉方向;5—岩浆侵入体;6—火山活动;7—大洋裂谷及扩张脊;8—陆内裂谷盆地中的新生裂堑;9—地幔软流圈及环境;10—上侵幔流,大小示强度;11—岩石圈平面伸展状态示意;12—岩石圈总体运动状态示意,大小示相对速率大小;13—由转换/调节等线性构造演化而来的线性横向构造(薄弱带);14—地质单元编号:①印度洋脊,②印度板块南被动陆缘,③正在消亡的雅鲁藏布江洋,④南冈底斯-腾冲活动陆缘及先存北冈底斯(怒江)焊合山带,⑤左贡晚燕山-早喜马拉雅期岩浆带,⑥先存他念他翁焊合山带,⑦⑨昌都-思茅陆内裂谷盆地,⑧囊谦-芒康-兰坪-景谷-勐腊中央裂堑带,⑩先存金沙江焊合山带,
格咱-乡城热隆带,
先存甘孜-理塘焊合山带,
松潘-雅江带
印度洋强烈扩张,导致雅鲁藏布江洋壳的向欧亚大陆下俯冲,引发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甘孜-理塘等先存结合带下残留板片分隔的局部环流,其衍生的上侵幔流,分别导致了南冈底斯-腾冲带的弧岩浆活动,左贡晚燕山-早喜马拉雅岩浆带的形成,昌都思茅裂谷盆地沿巴贡-兰坪-景谷-勐腊中央(火山)裂堑带的形成,以及乡城-格咱带的进一步活动。
5、什么是车辆模型运动
车辆模型运动。
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以装配制作.操纵行驶各种模型车进行训练比赛、课外活动和休闲娱乐的科技性较强的运动。分遥控、自行和静态观赏等类。
车辆模型运动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欧美国家。中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推广车辆模型运动。
6、运动学模型是什么意思?具体是什么东西
由三维模拟软件绘制出来的仿真模型(比如公路自行车的设计原型),通过软件计算质量、风阻等等给骑行速度带来的影响(在设计模型的基础上完成),仿真现实骑行条件下的各种可能性,也是一门比较有前景的学科
7、自行车模型怎样描述运动状态?
1、车辆的纵向、侧向、横摆等基本运动状态。
8、运动学模型怎么用matlab仿真
方法/步骤如下
1、首先打开matlab软件,点击Simulink按钮打开Simulink仿真环境(需要一版点时间),如下权图所示:
2、打开Simulink后,主界面如下所示:
3、点击Simulink界面中的File/New/Model,如下图所示建立并保存模型文件:
4、在Simulink的左侧资源栏拖拽控件到model文件内并设置连线,完成后如下图所示:
5、检查系统框图无误后点击运行按钮(如下图箭头所指),大概几秒后仿真结束:
6、双击图中的示波器就可以查看系统仿真输出
9、动力学与运动学的区别
①动力学与运动学两者处理的结果不同:运动学主要是处理各种运动;而动力学主要是处理各种使物体运动的力。
②动力学与运动学两者先后顺序不同:物体运动,就必须有动力支持。所以,动力是因,运动是果。有运动一定用力,用力不一定运动。
③动力学与运动学两者研究对象不同:动力学研究即既涉及运动又涉及受力情况的,或者说跟物体质量有关系的问题。常与牛顿第二定律或动能定理、动量定理等式子中含有m的学问。而运动学不涉及这一点。